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合集下载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

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新贸易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业内贸易,虽然Helpman-Krugman差别产品模型对企业的规模做出了限定,但为简化起见,选用的是典型企业,也不考虑企业间差异。

近期的实证研究表明,考虑企业间的差异对于理解国际贸易至关重要,同一产业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差异可能比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而且现实中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从事出口,无论在企业规模还是企业的生产率方面,企业都是异质的。

新新贸易理论将研究重点放在异质企业上,考虑企业层面异质性来解释更多新的企业层面的贸易现象和投资现象。

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的区别在于无论是“传统贸易理论”还是“新贸易理论”,都将“产业”(industry)作为研究单位,而“新新贸易理论”,则将分析变量进一步细化到企业层面,研究企业层面变量(firm-level variations),从而开拓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新的前沿。

新新贸易理论更关注企业的异质性与出口和FDI决策的关系,关注企业在国际生产中对每种组织形式的选择。

新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分支,一是Melitz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另一个是Antras为代表的学者提出的企业内生边界模型。

异质企业贸易模型主要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会从事出口贸易而有的企业则不从事出口贸易;企业内生边界模型主要解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会选择公司内贸易、市场交易还是外包形式进行资源配置。

二者同时都研究了什么决定了企业会选择以出口方式还是FDI方式进入到海外市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一、克鲁格曼的主要观点其主要思想观点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理论和经济与地理学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在于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以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也在不断发展。

二战后,国际贸易表现出新的特点与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无法或不能全部解释这些现象,新贸易理论因此得以涌现发展。

1、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假设前提新贸易理论认为传统的贸易理论前提不符合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使其无法解释现实。

应当放宽并建立更符合现实的前提假设:1)引入产业组织理论,市场结构假设转变为更符现实的不完全竞争。

2)规模报酬不再是不变的,而是递增的。

3)传统的2×2×2贸易模型过于简单化,新贸易理论改为J×N×M模型。

4)放弃赫克歇尔-俄林关于贸易国在获得生产技术方面具有相同可能性的假定,研究不同国家获得技术的可能性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2、市场结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不完全竞争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指的是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厂商因生产规模扩大而获得额外的报酬,规模经济也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但是,生产规模不可能无限地扩大,当规模报酬达到最大后,单位成本就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高。

由于垄断的存在,厂商就能够运用自己的垄断力,扩大产量,获得规模报酬。

无论是内部规模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厂商都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取得价格上的优势。

2)外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国际贸易由于进入行业的企业增加,在外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产品价格降低,使得产品能够出口到国外市场。

而之所以有更多的产品供出口,是因为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量。

(2)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时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坎姆模型”。

由于规模报酬递增,两国最终将实现完全的专业化。

3)内部规模经济引发的国际贸易(1)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参与国际贸易的结果都是产量的增加。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第四章新国际贸易理论


人的智能之所以称为资本,是因为通过教 育和培训所获得的智能可持续使用一个很长时 期,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取得大于投 资的收益。 人力资本在比较优势的决定中所起的重要 作用,则是由于不同产品生产需要的人力智能 高低、多寡不同。 初级产品的生产需要较少、较低的人力智 能,因而人力资本缺乏,但自然资源和劳动丰 富的发展中国家具有生产和出口优势; 而战后信息、生物、空间、新材料及新能 源等新兴产业的产品需要较高的人力智能,因 此,人力资本丰富的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Y
二、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 线,机会成本递减,如图: B`
QY2 QY1 A
E CIC2
CIC1
B
O
QX1
QX1
X
基于规模报酬递增的贸易模式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人力资本说
研究与开发论 信息要素说
人力资本说
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 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 物之一,1946-1961任芝加哥 大学经济学系主任;1960年任 对外贸易的类型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 平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 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 技术密集型产品。 随着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 消失,由此引起的贸易也就结束了。
相关概念
模仿滞后:技术差距产生到技术差距引起的国际 贸易终止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模仿滞后时期, 全期又分为反应滞后和掌握滞后两个阶段。 反应滞后:技术创新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 他国家模仿其技术开始生产新产品的时间。 掌握滞后:指其他国家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其新产 品进口为零的时间。 需求滞后:技术创新国开始生产新产品到开始 出口新产品之间的时间间隔。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经济理论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有:垄断竞争贸易理论(Krugman,1979a,1980)、战略贸易理论(Brander & Krugman,1983)、新经济地理(Krugman,1991a)、金融危机理论(Krugman,1979b)、汇率动态变化(Krugman,1991b)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Krugman,1988)等,其中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竞争贸易理论的自然延伸。

克鲁格曼获奖的最主要原因是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在克鲁格曼的所有理论贡献中,其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影响最大,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本文侧重对此进行述评。

我们希望通过对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的介绍,梳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与当代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展示近三十年来国际贸易主流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基础之上的。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克鲁格曼理论对中国贸易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克鲁格曼与新贸易理论(一)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有两种产品和一种要素(劳动),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技术的差异。

赫克歇尔和俄林(HO模型)把要素禀赋看成国际贸易的基础,其理论本质也是比较优势,只不过比较优势的基础是要素禀赋差异而非技术差异。

该模型假设一国利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而且市场完全竞争、同类产品同质和规模报酬不变。

在这些前提下,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所以贸易主要应该在存在一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家之间发生,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

但该理论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反差,“二战”后,绝大部分国际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横向贸易,而不是发生在有着较大要素禀赋差异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克鲁格曼与新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与新贸易理论
这 显 然 与 上 面 提 到 的 二 战之 后 国际 贸易格 局 的变 化有 很 大 出人 理 论 也 确 实 屡 屡 遭 受严 峻 的挑 战
,

而 事 实上 作为现代 国际 贸易学
,
,
理论基 石 的
也 就 是 说 如 何来 解 释 产 业 内贸 易 传 统 的 贸易 理 论 在
,
,
一 定 程 度 上 己 无 能 为力 需 要 有新 的理 论 加 以 解 释
这 些 理 论 模 型 虽 然 不 同 但都 会 考 虑 两 个 重 要 方 面
,
基 于 产 品差 异 性 的 需 求 设 定
不 同 的 经 济 学 家 基 于 不 同 的 假 设 前 提 而 提 出 不 同 的模

与 规 模 报 酬 递 增 相 联 系 的非 完 全 竞 争 的 因 素
型 所有 这些 理 论 模 型 统 称 为 新 贸 易理 论
, ,

每个
,
贸 易 之 后 的总 品 种 数 大 于 封 闭 经 济 下 单 个 国 家

的 总 品 种 数 但 小 于 封 闭 经 济 下 两 个 国 家 简单 相 加 的 总 品 种 数
,
对 于 经 过 市 场 筛选 而 留 下 来 的 企 业 来 说
,
因 为 存 在 规模 报 酬 递 增 所 以 每个 企 业 比 以 前 生 产得 更 多 平 均成 本线 下 移 被 淘 汰 出 市场
, , ,
他于
年获得克 拉 克 经 济学奖 克拉

岁 以 下 的 年轻 经 济 学 家 并 且 已 经 对 经 济学做 出 了重 大 贡 献

由于
,
获得 这 一 奖 项 的很 多 经 济学家 后 来 都 获 得 了诺 贝 尔奖 因此 它 成 为 预 测 诺 贝 尔 奖 的最 重 要指 标 获 得 诺奖 只 是 时 间 问题

最新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最新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

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之比较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告诉我们,在国家和阶级存在的历史条件下,所谓的自由贸易只能是一种有条件的自由。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认清国际贸易中存在的不平等交换的实质,甚至错误地高估本国工业的发展水平,错误地坚持和实践发达国家倡导的所谓自由贸易,势必会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可以说,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给了我们一种科学的方法,让我们能够认清形势,明辨是非。

但是,在具体贸易战略和政策的制定上,我们应该借鉴西方有益的贸易理论。

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虽然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形势提出的理论对策,但是由于它改变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并据此提出了重视技术创新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非常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定贸易战略的需要,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与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区别马克思和克鲁格曼由于各自所处历史时代背景迥异,所秉承的价值观不同,进行贸易理论研究的目的不同等诸多原因,二者的贸易理论必然也会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1. 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国际贸易的起源、发展、变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运用了逻辑分析的方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通过对历史沿革的叙述,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性质及其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关系。

马克思认为,对外贸易既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和结果。

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不仅在16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作为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就成为了这种生产方式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这种生产方式也在为对外贸易的扩大提供越来越有力的支持。

马克思从本质上揭示了国际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密切关系。

新贸易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新贸易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比较优势理论
提出者:大卫·李嘉图 理论核心:各国应根据自身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 理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无运输成本、无贸易壁垒 理论意义: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规模经济理论
概念: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原因:生产规模扩大可以降低固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影响:规模经济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应用:规模经济理论在新贸易理论中,解释了国际贸易中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
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不足
理论模型过于 简化,无法完 全解释现实经
济现象
缺乏对非价格 因素(如文化、 制度等)的考

难以解释全球 价值链的形成
和演变
对发展中国家 的贸易政策制 定缺乏指导意

新贸易理论的未来展望
深化理论研究的方向
研究新贸易理论在数字经 济时代的应用
探讨新贸易理论对全球价 值链的影响
分析新贸易理论对发展中 国家的影响
促进国际贸易: 新贸易理论强调 比较优势,推动 各国之间的贸易 往来
提高生产效率: 新贸易理论强调 规模经济,推动 企业提高生产效 率
促进技术进步: 新贸易理论强调 技术溢出,推动 企业进行技术创 新
推动全球分工: 新贸易理论强调 全球分工,推动 各国在全球产业 链中的定位和分 工
新贸易理论的局限性与挑战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贸易,发展 中国家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市 场,促进经济增长
改善民生:贸易可以带来更多的 商品和服务,改善民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就业率:贸易可以带动相关 产业的发展,提高就业率
促进技术进步:通过贸易,发展 中国家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 理经验,促进技术进步

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元;二是对于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其可选择的汽车种
类从15个上升为20个。这两个结果正是A国和B国参 与国际贸易获得的贸易收益的具体体现。 以上模型表明开放贸易不仅能使消费者享受低价 的好处,而且能使消费者获得多商品的选择。
贸易效应
(1)消费者
因市场扩大以及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和品种增加 (2)生产者 选择效应(退出) 规模效应(生存)
结论:即使两国之间没有基于技术或(和)要素禀赋
差异的比较优势,源于规模经济的贸易仍可为参与国带 来收益。
(三)新贸易理论的贸易基础和贸易得益
1、贸易基础
新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并不一定因为本国的资源禀 赋而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是本国的历 史、某个偶发事件和过去的政策的产物;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也不完全是比较优势,而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规 模报酬递增驱动的。
(2)一个处于垄断竞争状态的行业该行业生产具有内部规
模经济的特征。 (3)假定每种汽车由一家企业生产,因此汽车企业的数量
等于汽车种类的数量。
(4)假定所有种类的汽车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不同品牌的 汽车虽然有差异性,但在需求和成本等方面是相同的。这个
假定可以使我们不需要关心每个汽车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只
关注汽车行业的品种数量和平均价格。 下图表现了克鲁格曼模型的基本思想。
(三)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关系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取代了传统的比较 优势理论,而是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二者 是互相补充而非替代的关系。二者除了有一些基本假设 相同外,还存在以下不同点:
1、解释对象不同
前者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后 者则着重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 易模式
•2.1基本模型
•2.1.1模型的假定条件
•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2.1.3贸易的作用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 一个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 生而且贸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 出现了规模报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 个国家生产,之所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 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
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 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 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 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
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
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 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 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 求。
• 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 素禀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 济来解释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 因以及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动可以替代贸 易。
• 1.4小结
• 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 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 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 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
四.贸易政策
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 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 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 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 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 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 略。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
二.历史的作用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 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 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 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 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 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 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精)

第四章现代贸易理论(精)
பைடு நூலகம்

二、产业内贸易(又称差异化产品 理论)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拉萨 ( B· Balassa)、格鲁拜尔(H· G· Grubel)、劳埃 德(Lioyd)等人,特别是1975年格鲁拜尔和劳埃 德合作出版的《产业内贸易:差别产品的国际贸 易理论和计量》对产业内贸易理论做出了系统化 表述。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克鲁格曼 (Krugman)、迪克西特(Dixit)、斯蒂格利兹 (Stiglitz)、兰卡斯特(Lancaster)等人又写作 了一些论文对产业内贸易理论进行了修补,使产 业内贸易理论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第四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二、产业内贸易(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 三、技术差距论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一、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保罗· 克鲁格曼(Paml, Krugman,1953- )生于美 国纽约,197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学士学位。 克鲁格曼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国际经济学尤其是国 际贸易理论领域。他于1979年在《国际经济学杂 志》上发表了《规模报酬,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一文,把内在规模经济与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引 入传统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解释 了产业内贸易的发生,成为“新贸易理论”的开 山之作。
(一)主要观点





1.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 a.水平差异是指产品特征组合方式的差异 b.技术差异是指新产品出现带来的差异 c.垂直差异是指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 2.规模经济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成因 ①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②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引言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1980年提出的,对传统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

该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效果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对于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主要基于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

该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影响是与国家的经济环境和特定产业的竞争力密切相关的。

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中,贸易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比较决定的,而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更注重产业内部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和市场规模效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认为,规模经济和市场规模效应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因素。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产量扩大的过程中,平均成本会降低的现象。

市场规模效应则指的是市场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效率提高。

产品差异化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产品差异化也被认为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克鲁格曼认为,国际贸易的发生和扩大往往是由于不同国家的产品在质量、品牌、设计等方面存在差异。

同质化与分裂效应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还提出了同质化与分裂效应的概念。

同质化效应指的是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货品相对于相关产品的利润率会逐渐下降,从而导致生产同质化的趋势。

分裂效应则是指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产业分工逐渐加深,各个环节的生产分散在全球范围内。

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在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还考虑了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的问题。

信息不完全使得企业往往难以获得关于市场需求、合适的进口产品等信息。

自由进出口则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口和出口货物,这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在解释国际贸易现象和效果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考虑情境依赖的竞争模型、规模经济与市场规模效应、产品差异化、同质化与分裂效应、信息不完全与自由进出口等因素,该理论对于分析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

第四章 新贸易理论

2. 新H-O模型 模型
Falvey & Kierzkowski 1984
1. D.S.Falvey: Neo-Heckscher-Ohlin Model
• 范尔威是继林德、G-L以后对产业内贸易理论有所贡 范尔威是继林德、 以后对产业内贸易理论有所贡 献的又一位学者,不过他并不认为H-O理论已经过时。 理论已经过时。 献的又一位学者,不过他并不认为 理论已经过时 • 范尔威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标准 范尔威的主要贡献在于指出标准H-O模型的一个不符 模型的一个不符 合实际的假设,即产品同质性( 合实际的假设,即产品同质性(homogeneous), ), 分析了产品差异性或异质性( 分析了产品差异性或异质性(differentiated)为基础 ) 的新H-O模型 模型。 的新H-O模型。 • 由于范尔威坚持 由于范尔威坚持H-O模型的基本原理,因此他只注意 模型的基本原理, 模型的基本原理 因此他只注意 到产品的垂直差异( ),新 到产品的垂直差异(vertical differentiation ),新 H-O模型只能解释先进与落后国家、也就是要素禀赋 模型只能解释先进与落后国家、 模型只能解释先进与落后国家 差异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 差异国家间的产业内贸易。而大部分产业内贸易发生 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
三、克鲁格曼模型
1.Dixit-Stiglitz: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of product diversity, AER(1977) 2.Krugman, P. Scale economi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AER (1980) 3. Brander, J.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dentical commodities, JIE(1981)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

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保罗·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贸易地理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入了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用非比较优势的观点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特点、新现象。

首先,19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后大幅度增加,不是发生在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贸易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

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其次,伴随国际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要素互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极其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之大多数也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发生在同一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势差异,而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比较典型的是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是“飞机式的贸易”。

飞机制造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使整个世界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制造者,而且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飞机制造中心,即使日本和美国两国之间没有差异,似乎也只有其中一个国家才会生产宽体喷气式飞机。

“新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

”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最后,许多商品市场中完全竞争不是经常存在的,而不完全竞争则经常存在,少数垄断企业由于规模报酬递增而获得市场地位,从而导致国际分工,而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对此贸易现象做出合理解释:因此合理解释这些现象的国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

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及其发展评析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经济理论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有:垄断竞争贸易理论(Krugman,1979a,1980)、战略贸易理论(Brander & Krugman,1983)、新经济地理(Krugman,1991a)、金融危机理论(Krugman,1979b)、汇率动态变化(Krugman,1991b)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Krugman,1988)等,其中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竞争贸易理论的自然延伸。

克鲁格曼获奖的最主要原因是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选择。

在克鲁格曼的所有理论贡献中,其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影响最大,对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此本文侧重对此进行述评。

我们希望通过对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的介绍,梳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与当代其他国际贸易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展示近三十年来国际贸易主流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基础之上的。

同时,我们也将讨论克鲁格曼理论对中国贸易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克鲁格曼与新贸易理论(一)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有两种产品和一种要素(劳动),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技术的差异。

赫克歇尔和俄林(HO模型)把要素禀赋看成国际贸易的基础,其理论本质也是比较优势,只不过比较优势的基础是要素禀赋差异而非技术差异。

该模型假设一国利用两种要素生产两种产品,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而且市场完全竞争、同类产品同质和规模报酬不变。

在这些前提下,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生产的产品。

所以贸易主要应该在存在一定要素禀赋差异的国家之间发生,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

但该理论与实际情况具有很大的反差,“二战”后,绝大部分国际贸易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横向贸易,而不是发生在有着较大要素禀赋差异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

三:案例分析
• 新贸易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1:FDI和印度软件业竞争力的提 升 印度软件出口基地位于班加罗尔、孟买德里和马德拉斯 一带,最初是在出口加工区,而后迅速发展起来。1985年花 旗银行在孟买的圣塔克鲁电子出口加工区成立一家独资的出 口导向型离岸软件公司。印度的吸引力有两个方面:低成本 的且能讲英语的熟练劳动力和介于欧洲和北美之间的时差, 从而几乎可以全天24个小时工作。 软件业的大部分FDI过 去都投入到业内人士所称的低层次数据录入工作。这涉及在 合同中客户对软件开发商给予精确的规定,给程序员自行发 挥的余地很小。这种形式的出口活动提升技能的前景不大。 该产业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1986吸引了德克萨斯食品公 司,该公司建立了其第一家独资出口导向型子公司。除了管 理方面的调整之外,印度政府制定了《印度软件技术园规划》 (1988年),这些园区提供了基础设施、建筑物、电力、通讯 设施及高速卫星线路。1989年惠普在班加罗尔成立了一家独 资子公司。
• (三)战略贸易理论主要观点
• 战略贸易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 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 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 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此,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应选择发展前途好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 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贸易优 势、提高竞争能力。战略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的基 础上,为国家进一步干预贸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克鲁格曼认为, 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 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进口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厂商提供超过其国外 竞争对手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 际成本,从而增强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促 进出口的目的。这就是说,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只要规模利益 是递增的,那么一个受保护的厂商就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封闭起来的 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降低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通过销 售经验的积累也会使销售成本沿着学习曲线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产 品的总成本。本国厂商一旦在边际成本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就可对 国外市场成功地进行扩张,从而也就达到了促进出口的目的。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

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谈国际贸易新理论及其对中国贸易发展的启示摘要:首先对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其经典论文的解析得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几点启示,认为我国应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鼓励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优势。

关键词:国际贸易新理论;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保罗·克鲁格曼在国际贸易、贸易地理及国际金融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而他的理论的核心就是围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引入了规模报酬和不完全竞争,用非比较优势的观点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出现的新特点。

新贸易理论也成为国家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二战后,国际贸易活动出现了新特点、新现象。

首先,1960年代末开始,由于日本、西欧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地位迅速上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使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极大动摇,并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客观存在的贸易不等价交换,国际贸易活动在二战后大幅度增加,不是发生在经济互补的国家,而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这种贸易的相似性,改变了传统的对国际贸易的看法。

这就需要有一种新的贸易理论对世界贸易现象作更为客观和切合实际的解释。

其次,伴随国际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贸易中增长最快的不是要素互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是要素禀赋极其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各国之间进行的贸易之大多数也不是产业间贸易,而是发生在同一产品内部的产业内贸易。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已不再完全取决于各国之间的资源优势差异,而更多的取决于一个国家在某个行业所具有的规模优势,比较典型的是大部分国际贸易活动是“飞机式的贸易”。

飞机制造所需要的经济规模使整个世界就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制造者,而且世界上也只有少数几个飞机制造中心,即使日本和美国两国之间没有差异,似乎也只有其中一个国家才会生产宽体喷气式飞机。

“新贸易理论认为,相当一部分国际贸易,特别是经济特征相似国家之间的贸易,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而不是国与国之间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的差异。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之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之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之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也承认国与国之间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动因之一,但不完全是因为这种比较优势,而在很大程度上则是由规模报酬递增驱动的。

新贸易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创新在于引入产业组织理论,把国际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的这一假设条件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市场中不完全竞争是普遍现象,完全竞争才是特例,而且产业领域也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并非是规模经济报酬不变。

将规模经济作为国际贸易研究的假设条件,可以提示国际分工格局形成和国际贸易发生的新的动因。

针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在国际贸易新理论中的解释,我阅读了克鲁格曼的两篇相关的文章,分别是“报酬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和“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模式”。

后一篇文章是前一篇文章的扩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运输成本和需求模式不用的条件,得出了更为启发性的结论。

下面我将分析并总结一下这两篇文章。

一、基本模型文章分析一个垄断竞争的基本模型,假设如下:A.所有居民都有同样的效用函数,在这个函数中,所有产品都对称;B.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报酬递增,平均成本下降,边际成本保持不变);C.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D.充分就业需要求出的三个变量:第一是每件产品相对于工资的价格;第二是每件产品的产量;第三是所生产产品的种类数。

上面的假设条件,保证了所有实际生产的产品可以以相同的产量和价格来生产。

三个变量的确定过程:作者很巧妙的运用了以下几个条件:1.有代表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需求弹性随消费量上升而下降)2.垄断竞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决定价格;3.随着新企业进入市场,利润最终会走到零的状态。

由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产品价格与消费者需求弹性的关系,而需求弹性又取决于产量,因此,为了求出利润最大化价格,我们还必须求出利润最大化产量。

分析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局限性

分析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局限性

2008童尊第9期黑龙江对羚经燹No。

9。

2008总第17l期眦JForeignEcx)tlomlcRelations&TradeSerialNo.171[经贸论坛]浅析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的局限性李志科(黑龙汪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C捺要】克鲁移曼宝要薅不完全竟争、兢模经海等理论狗遣了一系列筷爨,耩成了英霞际贸笏新理论,是新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

其理论相对于新古典贸易理论霓羼占近战后现实,但米从根本上超出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范畴和方法。

本史即是对克鲁格曼的国际贸易新理论成要模型的简要分析,并主要从它与新古典贸易理论荚系的角度分析其旃限性。

【关键词】克鲁格曼;规模经溽;新贸易理论;巍古典贸易艘论【巾蚕分类号】F740【文簌标识褊】A【文章编号】1002—2880(2008)09~0010—04二战腊不断扩大的垄断、规模经济与产业内贸易使古典贸易理论与新古典贸易理论局限性凸撼出来,因为秀者均基乎嚣家阉差异尤其怒生产要素攘对整算绥释贸易,这意昧黉鏊家闻耀簸馁与贸易量之阕存谯受摇关关系,然而搴实上这与战后贸易主要发生于要綮檠赋相似国家之间的现象不符,故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

而新贸易理论则集中解释产业内贸易,从市场结构角魔,即用市场结构中不宠全竞争、规模经游、产品差异化等构造薪豹贸易瑾论搂爱。

克鲁揍曼的鬻鬻贸易薮瑾论弱是毅贸易理论的主饕代表,本文简要对其理论及其局限性进行评论。

一、克鲁格曼的PP一蹴模型及其局限克鲁格曼的PP一死模趔是运用内部规模经济、垄断竞争和产懿差异化构筑起来戆额摸型。

缓定势动为惟一生产要素;存在金监痰都栽模经济;泰场绥稳为垄断竞争,意味辫从长期看每个厂商利润为零。

PP一貔模型的思路:由企业最优化的短期均衡条件即MR=MC确定PP曲线,由企业长期均衡条件即总收益等于总成零确定忍越线。

麴图,ClClPPfHj线表明,随着人均消费量c的增加,价格亦将上升;冱曲线即反映:从长期褥,利润为零,增加消费使规模经济实现,侩格下跌。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简述新贸易理论观点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

起初新贸易理论旨在用实证的方法解释贸易格局,添补传统贸易理论的逻辑空白,后来发展成为以规模经济和非完全竞争市场为两大支柱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关于贸易发生的原因,新贸易理论从供给角度分析,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规模经济就成了引起专业化与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

即使各国的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一致的情况下,也会产生差异产品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并且国家间的差异越大,产业间的贸易量就越大,而国家间越相似,产业内的贸易量就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章产业内分工与从贸易中获利
• 3.1封闭经济的模型 • 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生产不同的产品,
因此,在同一产业内必然会出现双向 的国际贸易,阻碍这些国家在本国生 产的各种花色品种的产品之原因,是 产品生产中存在着固定成本,于是, 规模经济成为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
3.2要素比例及贸易模式
• 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命题, 即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内贸 易,要素禀赋不同的国家之间则进行赫克 歇尔-俄林式贸易。
第二章 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及贸易 模式
• 2.1基本模型
• 2.1.1模型的假定条件
• 2.1.2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 2.1.3贸易的作用
在这个模型中,传统的产生贸易的原因一个 也没有,但尽管如此,贸易仍然可以发生而且贸 易能带来利益。贸易产生的原因是出现了规模报 酬,每个不同质的产品只在一个国家生产,之所 以能从贸易中获利,是因为世界市场比起国内市 场来能够提供更多的花色品种,每个消费者选择 的范围能够更为广泛。
二.历史的作用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特别是当这些 报酬递增以外生经济形式存在时,历史 的作用非常关键。某种国际分工模式也 许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事件或者这个国 家的最初的经济特点所形成的,然后随 着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优势的积累使这一 国际分工模式得以固定下来。
三.技术与贸易
这是新贸易理论(强调报酬递增和 不完全竞争)和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分工 这两个观点之间的自然联系。本书第十 章把技术和贸易的分析与新贸易理论相 联系。来说明技术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 是怎样导致不完全竞争条件的出现,而 且反过来说明短期垄断是技术创新的必 要的动力。
假定所有产品以同样成本函数生 产,每件产品生产中所使用的劳 动力数量是产量的线性函数
一种产品的产量必须等于该产 品个别消费量的总和。
假定有充分就业的条件
在有限的收入条件下,必须使其效用函数 最大化,最大化问题带来的第一级条件用 公式可以表示为:
我们可以将个人消费量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带入公式(7),使该公式 能够表示某一个企业单独面对的需 求。
四.贸易政策
对许多人而言,任何经济理论说到 底是它对经济政策的影响。第十二章和 第十三章集中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大 量贸易争端中所争论的一个问题,即: 一个受保护的国内市场实际上是一台促 进出口的发动机,而且这种促进出口的 方法可以成为一项成功的以邻为壑的战 略。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四大部分,总共十四章。
2.2运输成本
• 如果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都相同, 产品的生产地点距离比较大的市场 越近就越有利,因为这样可以尽可 能减少运输成本,为使两国的劳动 力继续在本地就业,这种优势必须 通过工资差别来抵消。
2.3国内市场对贸易格局的影响
• 克鲁格曼认为,把最基本的封闭经济 模型扩展到一个有两个国家的模型 (在每个产业中有许多不同质产品)。 于是,我们将会看到,当两个国家进 行不同质产品贸易时,每个国家都成 为国内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产品的净进 口国。
第i个企业将按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决 定其产品的价格,即
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取决于边际成本及需 求弹性。
现在,我们已经完整的描述出一国经济 的均衡状态,接下来用该模型分析劳动 力增长、贸易及要素流动的作用。
• 1.3 劳动力、贸易及要素流动
• 1.3.1
• 克鲁格曼认为劳动力增长可以提高有代表 性的个人的福利。
• 1.2
本节将分析一个垄断竞争的基本模 型,也是我要在下一节中研究的模式。 该模型是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的简 版。
假定只有一个生产要素(劳动力)的国家 经济
假定改过经济能够生产任何数量的指数为i 的产品
假定生产的产品数量从1到n,其中n被假定 为数量很大
假定所有居民都具有同样的效用函数。
• 在国与国之间不存在偏好、技术或要素禀 赋方面的差别时,可以用规模经济来解释 这两国之间产生的贸易的原因以及从贸易 中得到的利益。
• 本论文研究的模型与某些其他传统的贸易 模型一样,要素流动可以替代贸易。
• 1.4小结
• 本章借用张伯伦理论来分析规模经 济报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它说明 贸易并不一定是国家之间技术或要 素禀赋差别的必然结果。
• 假设有两个国家:本国及外国 • 在几乎所有具有规模经济特征的模型中,
都存在着要素禀赋相似国家之间贸易。
3.3贸易带来的利益和损失
参数z的值决定相对工资,参 数θ用来衡量一个产业中各产 品之间的替代程度。右下角是 利益冲突区,处在这一区域不 是规模经济没有意义就是两国 的要素禀赋相差很大,因此稀 缺要素在贸易中受到损失,其 他部分称为互利区,表示产业 内分工带来的利益大于传统的 分配效应,每个人都从分配中 得到好处。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
[美] 保罗·克鲁格曼
作者简介
个人概况:
保罗·罗宾·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民族:犹太 出生地:纽约长岛 出生日期:1953年2月28日
个人背景: 职业:教授 毕业院校:耶鲁大学经济学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贸易模式分析,经济活动定位 1991年获克拉克经济学奖 200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一.重新认识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因 (五章)
二.历史积累过程和作用(三章) 三.技术要素(三章) 四.不完全竞争及战略贸易政策
(三章)
第一章
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
• 1.1
本章将建立一个简单的均衡模型,这是 一个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并不是资源禀赋或 技术方面的差异而是规模经济的模式。这种 观点有别于其他绝大多数按报酬递增条件建 立的贸易模型,这些模型都假定规模经济是 企业的外生经济,因此市场始终处于完全竞 争状态,但是在我们这个模式中,规模经济 被嘉定是企业内生的。
代表作品:《期望减少的年代》 《亚洲奇迹之谜》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等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古 典 国 际 贸 易 理 论
新 贸 易 理 论
新新贸易理论 新经济地理学
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命题
一.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
新贸易理论的初衷是对国际经济的最基 本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贸易—提供一种能替 换传统贸易理论的答案。本书第一章专门论 述这个答案,我们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 它来说明在一个各国之间不存在自然差异的 世界中贸易完全是由于报酬递增而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