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离子聚合物纳米基因载体在内耳的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阳离子聚合物 基因递送 综述

阳离子聚合物 基因递送 综述

【综述: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的应用】近年来,阳离子聚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基因递送载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篇文章将就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的应用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研究领域。

1. 阳离子聚合物的概念阳离子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阳离子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在水溶液中呈现阳离子性质。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可以与DNA或RNA等核酸分子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有利于提高基因递送的效率和特异性。

2. 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的应用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在基因治疗、基因编辑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改变阳离子聚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可以调控其与核酸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从而实现对基因递送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调节。

3. 阳离子聚合物的优势与挑战在基因递送领域,阳离子聚合物作为载体具有较高的阳电荷密度、较好的基因保护能力和较强的细胞内内吞作用,这些优势使其成为理想的基因递送载体。

但阳离子聚合物也面临着负载量限制、细胞毒性和免疫原性等挑战,这些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4. 个人观点与总结从我个人的理解和观点来看,阳离子聚合物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通过对阳离子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和功能调控,进一步提高其基因递送效率和安全性,从而为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可靠的载体支持。

总结而言,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的应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对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的作用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撰写,该篇文章综述了阳离子聚合物在基因递送中的应用,并结合个人观点与总结,使得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这一重要研究领域。

文章按照知识文章格式撰写,内容通过序号标注,共计字数超过3000字。

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埃洛石纳米管作为基因载体治疗癌症及其体内外毒性的研究

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埃洛石纳米管作为基因载体治疗癌症及其体内外毒性的研究

阳离子聚合物修饰的埃洛石纳米管作为基因载体治疗癌症及其体内外毒性的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性质将其设计为非病毒载体治疗癌症的研究,是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癌症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论文将天然无机纳米材料-埃洛石纳米管(HNTs)用阳离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和聚酰胺胺(PAMAM)进行修饰,系统研究了其作为基因载体对癌症的体内外治疗效果。

进而用斑马鱼模型对HNTs的体内外毒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基于PEI修饰HNTs(PEI-g-HNTs)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为了增加入胞效率,HNTs首先通过短管化处理来减小尺寸,然后接枝PEI来作为递送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质粒DNA(pDNA)的载体。

PEI-g-HNTs的结构形态和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多种测试方法来表征。

实验证明PEI-g-HNTs比PEI具有更低的细胞毒性。

带正电荷的PEI-g-HNTs 能在氮磷比为5:1到40:1的范围内稳定结合pDNA。

对于293T和HeLa细胞,在相同的氮磷比下,PEI-g-HNTs/pDNA络合物比PEI/pDNA络合物拥有更高的转染效率。

在氮磷比20:1时,PEI-g-HNTs/pDNA络合物对HeLa细胞的转染率可以达到44.4%。

蛋白质印迹法表明PEI-g-HNTs/pDNA络合物比PEI/pDNA络合物拥有更高的GFP蛋白表达。

实验结果表明PEI-g-HNTs是一种新颖的基因载体,它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很高的转染效率,在癌症的基因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

(2)构建了PAMAM修饰的HNTs(PAMAM-g-HNTs)用于siRNA递送治疗乳腺癌的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

多种表征方法证明了PAMAM-g-HNTs的成功制备,改性后的HNTs表面带有+19.8 mV的电荷,具有负载基因的能力。

同时用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PAMAM-g-HNTs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细胞转染实验结果表明乳腺癌细胞(MCF-7)对PAMAM-g-HNTs/siRNA有着很高的细胞摄入水平,远远高于Lipo2000转染试剂。

纳米载体在内耳应用的研究现状

纳米载体在内耳应用的研究现状

细胞受体的靶向性 , 减少副反应等 。
2 纳米 载体 技 术在 生物 医学领 域 的应 用
巴液 , 这些特点使外源递送基 因/ 药物能在内耳广泛 分布和有效递送。同时 , 耳 蜗 的 封 闭结 构 也 限制 了 载体 向周 围组织扩散 , 最大限度降低了不 良反应 的 发 生 。 总之 , 耳蜗 内低 容 量 的流 动 液体 与数 量 少 且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O t o l o g y V o 1 . 1 2 , N o . 1 , 2 0 1 4
・1 5 1・
锈 |
陈志婷 杨仕 明
解放军 总医院耳 鼻咽喉头颈外科 , 解放军 耳鼻咽喉研究 所 , 聋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8 5 3 )
【 摘要】 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的有效结合形成了纳米生物材料, 而纳米载体的研究已经成为纳米技术的前沿和热
点之一 , 应用纳米 载体携 带基 因或 药物导人 为 内耳 疾病治疗 的研究提 供 了新 的工具 , 具有无 毒性及免 疫原性 的优 势, 已作为高效 阳离子载体用于 内耳基 因/ 药物导 入研 究 。本文 回顾 总结 应用纳米载体进行 内耳基 因/ 药物递送 的相 关研 究现状 , 突出其优势和 内耳疾病 治疗药物输送技术 的特 点 , 为未来 内耳应用纳米载体进行基 因治疗提供新 的方
不 良反应 等 。另外 , 纳米技 术可 以使载体 包 载不 同的 药物 , 实 现共 递 送 , 从 而增 强 单 一 药 物 的治 疗 效 果 。
纳米技术 以其相关衍生物是当今科学研究 的优
先 发 展 科 技 之 一 。 现 已成 功 的 应 用 于 多 个 研 究 领

阳离子纳米系统作为非病毒载体递送基因药物的研究进展

阳离子纳米系统作为非病毒载体递送基因药物的研究进展
d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n u e l e a s e . Th e h i g h t r a n s f e e t i o n e f ie f n c y o f g e n e s c a n a l s o b e ma i n t a i n e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i r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wh e n e n c a ps u l a t e d i n t o c a t i o n i c c a r r i e r s .I n t h i s p a pe r ,t h e c u r r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e v e r a l k i n ds o f c a t i o n i c d 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s wa s r e v i e we d t h r o u g h t h e s u mm a r y a n d a n a n l y s i s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 s . Ca t i o n i c n a n o pa r t i c l e s a r e p o t e n t i a l d e l i v e y r s y s t e ms or f g e n e t i c d r ug s,a n d mo r e a t t e n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p a i d t o t h e i r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p e r s p e c t i v e .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综述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张宝臻1ꎬ余涧坤2(1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ꎬ沈阳110004ꎻ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㊀㊀摘要:阳离子聚合物是一类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非病毒基因载体ꎮ与病毒载体比较ꎬ非病毒载体具有价格低廉㊁结构简单㊁低免疫原性等优点ꎮ聚乙烯亚胺(PEI)是目前研究最多的阳离子聚合物非病毒基因载体ꎬ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ꎬ常作为基因载体研究的阳性对照载体ꎻ聚氨基胺(PAAs)是由多氨基单体和还原敏感性交联剂聚合而成的线形或支化聚合物ꎬ具有水溶性佳㊁毒性低以及抗水解能力高等优点ꎻ聚氨基酯(PAEs)具有易降解的特性ꎬ细胞毒性较低ꎻ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ꎮ选择安全高效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ꎬ深入了解阳离子聚合物载体的生物学性质㊁聚合物结构㊁转染效率以及细胞毒性之间的关系ꎬ可为设计构建安全㊁特异性高㊁具有高效基因递送效率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提供新的思路ꎮ㊀㊀关键词:阳离子聚合物ꎻ基因载体ꎻ转染效率ꎻ细胞毒性ꎻ结构修饰㊀㊀doi:10.3969/j.issn.1002 ̄266X.2019.29.026㊀㊀中图分类号:Q78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 ̄266X(2019)29 ̄0085 ̄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130640)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9M651179)ꎻ中国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810159000025)ꎮ通信作者:余涧坤(E ̄mail:267204521@qq.com)㊀㊀基因治疗是将基因转染到目标细胞中ꎬ通过目的蛋白质的表达ꎬ使相应疾病状态得以减轻或纠正ꎬ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ꎮ病毒类基因载体可以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并高效表达目的基因ꎬ是目前临床治疗采用的主要载体ꎮ但是该类载体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ꎬ病毒组件激活还会导致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ꎬ而且基因组容量也有限ꎮ因此ꎬ基于临床多次给药的特点及用药安全性的要求ꎬ非病毒类基因载体更适合作为基因治疗的运载工具ꎮ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是近年来非病毒类基因载体领域研究的热点ꎬ常见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有聚乙烯亚胺(PEI)㊁聚氨基胺(PAAs)㊁聚氨基酯(PAEs)和天然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等ꎮ本文综述了这几类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㊁结构修饰等优化策略ꎬ总结此类载体在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ꎬ为基因载体的设计和构建提供新的思路ꎮ1㊀PEI基因载体1.1㊀PEI基因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㊀PEI单体( ̄CH2 ̄CH2 ̄NH ̄)中每3个原子含有1个氮原子ꎬ构成具有伯胺㊁仲胺㊁叔胺基团的水溶性聚合物ꎮ这些胺基的pKa值不同ꎬ使PEI在较宽的pH范围内具有吸收质子的能力(即 质子海绵 作用)ꎮPEI吸收H+使整个聚合物变成核正电ꎬ使得PEI具有较强结合核负电DNA和黏附细胞的能力ꎻ同时PEI吸收H+使内涵体渗透压增高ꎬ导致内涵体膜不稳定甚至破裂ꎬ有效帮助目的基因片段实现 内涵体逃逸 ꎬ避免目的基因在溶酶体内降解ꎬ才能携带目的基因片段进入细胞核ꎮ因此PEI有较高的转染效率[1]ꎬ常作为基因载体研究的阳性对照组ꎮ㊀㊀PEI包载外源基因形成复合物的最佳分子量为5~25kDaꎮ高分子量PEI较低分子量PEI的转染效率更高ꎬ但高分子量PEI往往有较高的细胞毒性ꎮ研究发现ꎬ相近分子量的支化PEI的目的基因片段包载能力㊁转染效率均优于线形PEIꎬ因此支化PEI更适宜作为非病毒类基因载体进行应用ꎬ而且PEI中伯胺基团越多则形成的基因载体复合物越稳定ꎮ1.2㊀PEI基因载体的结构修饰㊀对PEI载体的结构修饰主要集中在优先对该类载体的末端伯胺基的修饰ꎮ研究表明ꎬ聚合物伯胺和仲胺的乙酰化修饰ꎬ能够通过降低聚合物的胞质缓冲能力和稳定性ꎬ进而增加目的基因片段在胞质中的释放ꎻ聚合物中仲胺和叔胺基团的数目越多ꎬ载体对外源基因的包封率越大ꎬ从而可能产生较高的转染效率ꎮThomas等[2]研究发现ꎬ用丙氨酸或十二烷基对聚合物的末端伯胺基团进行修饰ꎬ能得到高效低毒的聚合物基因载体ꎮ通过对聚合物载体进行交联或侧链修饰来引入可生物降解的具有生物响应性的化学键ꎬ会影响载体在体内的降解㊁消除ꎬ进而影响目的基因的释58放和载体的细胞毒效应ꎮ例如:引入二硫键㊁亚胺键㊁酯键将低分子量的PEI连接起来ꎬ形成线形或分枝状结构的高分子量PEIꎬ由于这种衍生物具有较多的可生物降解的化学键ꎬ使其在体内可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低分子量PEIꎬ这样在具有较高转染效率的同时ꎬ兼顾了较低的细胞毒性ꎮ1.3㊀PEI基因载体的靶向修饰㊀采用生物活性基团特异性配体直接修饰PEI主链ꎬ制备具有特异性靶向功能的PEI轭合物载体ꎮ除了低分子量PEI自身偶联外ꎬ另一种对PEI载体进行修饰的方法是通过引入特异性配体ꎬ通过配体间特异性的疏水作用实现聚合物各组件之间的物理吸引ꎬ从而改变其空间结构以获得高效低毒的新载体ꎬ例如PEG ̄生物素/生物素抗体 ̄PEI㊁PEI ̄环糊精/棕榈酸酯-胰岛素等ꎮLiu等[3]将低分子量PEI和肌醇(INO)交联ꎬ并与半乳糖接枝的PEG接合形成共聚物LA ̄PegPIꎬ该载体显示出了优异的体循环稳定性和较低的细胞毒性ꎬ在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阳性的肝细胞中具有高转染效率ꎮ低分子量PEI与β ̄环糊精和丙烷 ̄1ꎬ2ꎬ3 ̄三醇交联形成共聚物后ꎬ此共聚物在B16 ̄F0细胞中使裸DNA的转染效率提高了700倍ꎮ除了B16 ̄F0细胞ꎬ该聚合物还能在HepG2和U87细胞实现目的基因片段的高效递送ꎬ转染效率较高ꎬ细胞毒性较低[4]ꎮ因此ꎬ引入共价键的结构修饰ꎬ尤其是引入特异性配体等生物功能性基团的共价修饰在现阶段研究中仍占主导地位ꎮ2㊀PAAs基因载体2.1㊀PAAs基因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㊀溶解度是PAAs基因载体的重要性质ꎬ多数载体能够溶于水㊁有机溶剂ꎬ如氯仿㊁低级醇类及其他极性有机溶剂ꎮPAAs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有一定的固有黏度ꎬ其在溶液中和同分子量的乙烯类聚合物相比有更大的流体体积ꎬ溶液中聚合物链的伸展程度更大ꎮPAAs载体的降解速率受氨基和酰胺键数目以及空间结构的影响ꎮ鉴于此类聚合物存在上述降解特性ꎬ在进行加成聚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在聚合反应完成之前ꎬ水性介质的存在会使聚合物的分子量增加ꎬ聚合反应完成时分子量达到最大ꎬ之后水性介质的存在会使聚合物分子量下降ꎬ即加成聚合反应和酰胺键的水解反应存在竞争关系ꎮ2.2㊀PAAs基因载体的结构修饰㊀线形PAAs包括多种具有交替酰胺基团和叔胺基团的聚合物ꎬ可通过伯胺基团的两个活性反应位点或两个仲胺基团的活性位点与双丙烯酰胺衍生物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制得ꎮ主链中的叔胺基团可以质子化ꎬ进而赋予PAAs碱性和聚合物表面的核正电及良好的水溶性ꎮLin等[5]合成并研究了含有不同比例仲胺和叔胺基团的PAAsꎬ并进一步将这些氨基单体同含有二硫键的交联剂进行加成聚合ꎬ发现此类S2 ̄PAAs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及更低的细胞毒性ꎮJones等[6]研究了多种线形PAAs的电荷密度㊁刚性对其与外源目的基因片段结合能力㊁结合后的稳定性㊁转染效率等性质的影响ꎬ结果表明ꎬ电荷密度㊁结构柔韧性是通过影响聚合物与核酸的结合能力及复合物胶体稳定性ꎬ来进一步影响转染效率ꎮ㊀㊀在PAAs载体中引入含有二硫键的交联剂引起了基因载体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ꎬ因为二硫键可被细胞内环境中的还原酶类降解而发生断裂ꎬ但是在胞外非还原环境中却可以稳定存在ꎮLin等[7]研究发现ꎬ含二硫键的支化PAAs载体比25kDa的PEI载体转染效率更高ꎮ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ꎬ侧链基团的引入及其缓冲能力的提高能够显著提高转染效率ꎻ侧链仲胺基团的引入和氨基间隔距离的缩小ꎬ均能够提高转染效率并降低细胞毒性ꎮLi等[8]认为ꎬ研究S2 ̄PAAs主链中二硫键的多少只对基因/载体复合物的解聚敏感性有影响ꎬ并不是转染效率升高的主要因素ꎮ此外ꎬPiest等[9]在PAAs载体中引入硼酸片段ꎬ发现虽然硼酸片段的引入降低了复合物粒径ꎬ转染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ꎬ但同时也增大了细胞毒性ꎮ2.3㊀PAAs基因载体的靶向修饰㊀对于PAAs基因载体的靶向修饰ꎬ目前的策略之一是对PEG化的聚合物中PEG链末端接上特异性配体ꎬ而这种配体能够通过加强抗体介导的细胞内吞作用ꎬ进而增加基因/载体复合物的入胞量ꎬ甚至利用配体进行特异性的细胞或组织靶向传递ꎮWood等[10]研究的半乳糖修饰的PEG ̄PAAs树枝状聚合物ꎬ在人肝细胞HepG2的体外转染实验中表现出了相当高的转染效率ꎮ㊀㊀Yu等[11]设计并构建了具有多个含有二硫键的胍基化聚氨基胺(Gua ̄SS ̄PAAs)ꎬ与PEI相比表现出更高的转染效率和更低的细胞毒性ꎮ引入Gua ̄SS ̄PAAs聚合物中的胍和羧基能导致更好的核定位效应ꎬ对增强转染效率㊁降低细胞毒性起关键作用ꎮYu等[12]制备了还原敏感性及酸不稳定性的双功能PAAsꎬ将其用于靶向肿瘤细胞㊁组织的基因传递ꎬ获得了一定的肿瘤组织靶向性和较好的转染效率ꎮ3㊀PAEs基因载体3.1㊀PAEs基因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㊀PAEs基因68载体由于酯键容易水解ꎬ具有易降解的特性ꎬ因此细胞毒性较低ꎮ线性PAEs能溶于二氯甲烷㊁甲醇等有机溶剂ꎬ同时还能够溶于酸性水溶液中ꎮ研究发现ꎬ线性PAEs在pH值为5的环境中降解较慢ꎬ而处于强酸或强碱环境下几乎不发生降解ꎮ与含有叔胺的线性PAEs相比ꎬ支链PAEs作为基因载体应用存在着诸多优势:支链PAEs水溶性更好ꎻ支链PAEs中伯胺更多ꎬ质子化作用更强ꎬ包载效率更高ꎬ因此能形成粒径更小的包裹目的基因片段的纳米颗粒ꎮ此外ꎬ由于伯胺和仲胺基团的存在ꎬ支链PAEs有更大的pH缓冲能力ꎮ在一定范围内ꎬ反应时间越长ꎬ支链PAEs分子量就越大ꎮ支链PAEs在生理条件下的降解速度要快于酸性条件下的降解速度ꎬ亲水性高的支链PAEs降解速度更快[13]ꎮ同PEI基因载体一样ꎬPAEs也具有质子海绵效应ꎮ3.2㊀PAEs基因载体的结构修饰㊀研究发现ꎬPAEs化学结构的差异能够导致PAEs和DNA之间亲合力的不同ꎮ聚合物和目的基因片段之间的亲合力提高ꎬ有助于增强复合物的稳定性ꎬ从而提高细胞摄取率ꎮ但是ꎬ聚合物跟目的基因片段之间的结合力如果太强ꎬ目的基因片段不易从基因载体复合物中释放出来ꎬ反而降低转染效率ꎮ研究表明ꎬ当聚合物的链长超过一定范围之后ꎬ载体的转染效率会下降ꎬ即同种载体随着分子量的增加ꎬ存在一个最佳的转染效率ꎮSunshire等[14]研究了PAEs疏水性和末端修饰基团对siRNA转染效率的影响ꎬ结果显示ꎬ如果PAEs合成过程中丙烯酸酯过量ꎬ最后以酯基封端ꎬ其转染效率会远小于以胺基封端的PAEsꎻ进一步研究显示ꎬ如果采用亲水的胺基(如羟基胺)封端ꎬPAEs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ꎬ如果采用疏水的胺基(如烷基胺㊁芳基胺)封端ꎬPAEs的转染效率相对较低ꎮ3.3㊀PAEs基因载体的靶向修饰㊀PAEs的靶向修饰包括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修饰两方面ꎮ被动靶向效应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ꎬ即载体表面电荷和基因载体复合物粒径ꎮ对于非特异靶向性细胞摄取ꎬ复合物表面正电荷密度越大ꎬ与细胞膜表面负电荷作用越强烈ꎬ从而越容易被转运入细胞内[15]ꎮ复合物粒径越小ꎬ细胞摄取效率越高ꎬ100nm左右的复合物细胞摄取效率达到最佳状态ꎮ但是ꎬ当载体进行体外转染时ꎬ粒径大的基因/载体复合物可以更好地在培养基中沉淀ꎬ有助于提高体外转染效率ꎻ而对于体内基因转运过程而言ꎬ较大的复合物粒径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ꎬ无法到达作用靶点ꎮ因此ꎬ粒径对载体被动靶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ꎬ要结合表面电荷和粒径等因素综合考虑ꎮ㊀㊀相对于被动靶向修饰ꎬ主动靶向的修饰策略更加多样化㊁具体化ꎮZugates等[16]以2 ̄(硫代吡啶)乙胺为单体胺合成聚氨基酯ꎬ这样聚氨基酯侧链中的硫代吡啶就可以与巯基化的RGD蛋白等配体结合ꎬ使其具有靶向性ꎮ但是随着配体取代率的提高ꎬ转染效率反而下降ꎬ主要原因与配体的引入改变了聚合物的空间结构有关ꎮ随后Green等[17]放弃共价修饰的方法ꎬ转而将荷负电的蛋白质配体通过静电结合方式覆盖在载体表面ꎬ形成粒径100~200nm的电中性基因载体复合物ꎮ结果表明ꎬ电中性的复合物在循环系统中与血浆组分的相互作用降低ꎬ稳定性提高ꎬ体内转染效率也较非特异性PAEs载体显著提高ꎮ4 天然生物相容性高分子载体材料4.1㊀壳聚糖㊀壳聚糖作为一种天然阳离子聚合物ꎬ通过与带负电的核酸分子以静电吸引方式相互作用ꎬ使壳聚糖-核酸体系形成包载复合物降低机体内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对目的基因片段的降解ꎬ最终进入细胞ꎮ壳聚糖具有细胞毒性低㊁可生物降解㊁免疫原性低等特性ꎬ体现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ꎬ且具有抗菌㊁抗氧化活性及黏附特性等特点ꎮ但是壳聚糖的溶解性和靶向性较差ꎬ导致其转染率较低ꎮ㊀㊀Liu等[18]将PEI通过酰胺化反应接枝到羧甲基壳聚糖的主链上ꎬ这种结构修饰提高了羧甲基壳聚糖与目的基因片段结合形成纳米结构复合物的效力ꎬ使其具有更高的转染效率和更低的细胞毒性ꎮPeng等[19]采用甘露糖修饰的壳聚糖包载促胃液素释放肽基因质粒制备得到的纳米颗粒传递系统ꎬ该系统在小鼠体内显示出较高的转染效率ꎬ显著提高了目的基因到达巨噬细胞细胞核的数量ꎮ4.2㊀葡聚糖㊀葡聚糖是由多个重复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多糖聚合物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ꎬ是一类良好的载体材料ꎮ葡聚糖具有很多易于化学修饰的羟基结构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转染和基因治疗的研究ꎮTang等[20]开发了葡聚糖-肽杂交系统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ꎬ该载体能够诱导产生更多的目的基因表达和更低的细胞毒性ꎮ4.3㊀环糊精㊀环糊精是直链淀粉在由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生成的一系列环状低聚糖的总称ꎬ通常由6~8个葡萄糖单元通过α ̄1ꎬ4 ̄糖苷键相接ꎬ对目的基因有很好的保护作用ꎬ且可以携带目的基因顺利跨过细胞膜ꎮ环糊精无免疫原性ꎬ生物相容性好ꎬ但很少独立作为基因载体材料使用ꎬ用PEI修饰环糊精可显著提高转染效78率[21]ꎮ5 总结与展望㊀㊀选择安全㊁高效的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最为关键的一步ꎮ尽管相当多的载体材料都能实现基因的有效递送ꎬ然而现有材料递送目的基因的转染效率很难超过PEIꎬ也远未达到病毒载体的水平ꎮ低分子量和低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合物一般细胞毒性也较低ꎬ但转染效率也会降低ꎮ对于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改造ꎬ可以对其进行结构修饰ꎬ主要策略集中在对伯胺㊁仲胺㊁叔胺基的修饰ꎻ另一方面可以对其进行靶向修饰ꎬ例如采用生物活性基团特异性配体来修饰基因载体ꎮ基因载体的仿生与智能设计也是未来增强基因治疗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ꎬ比如可以根据肿瘤组织的不同微环境ꎬ如低氧状态㊁低pH㊁高浓度的蛋白酶和氧化还原条件来设计和构建智能载体的尺寸和性质ꎮ此外ꎬ让载体同时递送两种或多种治疗基因的组合方法可以增强癌症等多基因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体内细胞毒性ꎮ参考文献:[1]NeubergPꎬKichlerA.Recentdevelopmentsinnucleicaciddeliv ̄erywithpolyethylenimines[J].AdvGenetꎬ2014ꎬ88:263 ̄288. [2]ThomasMꎬKlibanovAM.EnhancingpolyethylenimineᶄsdeliveryofplasmidDNAintomammaliancells[J].ProcNatlAcadSciUSAꎬ2002ꎬꎬ99(23):14640 ̄14645.[3]LiuLꎬZongZMꎬLiuQꎬetal.Anovelgalactose ̄PEG ̄conjugatedbiodegradablecopolymerisanefficientgenedelivetyvectorforim ̄munotherapyofhepotocellularcaicinoma[J].Biomaterialsꎬ2018ꎬ184:20 ̄30.[4]LaiWFꎬJungHS.Celltransfectionwithaβ ̄cyclodextrin ̄PEI ̄pro ̄pane ̄1ꎬ2ꎬ3 ̄triolnanopolymer[J].PLoSOneꎬ2014ꎬ9(6):e100258.[5]LinCꎬEngbersenJF.Effectofchemicalfunctionalitiesinpoly(amidoamine)sfornon ̄viralgenetransfection[J].JControlRe ̄leaseꎬ2008ꎬ132(3):267 ̄272.[6]JonesNAꎬHillsIRꎬStolnikSꎬetal.Polymerchemicalstructureisakeydeterminantofphysicochemicalandcolloidalpropertiesofpolymer ̄DNAcomplexesforgenedelivery[J].BiochimBiophysActaꎬ2000ꎬ1517(1):1 ̄18.[7]LinCꎬZhongZꎬLokMCꎬetal.Linearpoly(amidoamine)swithsecondaryandtertiaryaminogroupsandvariableamountsofdisul ̄fidelinkages:synthesisandinvitrogenetransferproperties[J].JControlReleaseꎬ2006ꎬ16(2):130 ̄137.[8]LiJꎬManickamDSꎬChenJꎬetal.Effectofcellmembranethiolsandreduction ̄triggereddisassemblyontransfectionactivityofbioreduciblepolyplexes[J].EurJPharmSciꎬ2012ꎬ46(3):173 ̄180.[9]PiestMꎬEngbersenJF.Roleofboronicacidmoietiesinpoly(ami ̄doamine)sforgenedelivery[J].JControlReleaseꎬ2011ꎬ155(2):331 ̄340.[10]WoodKCꎬLittleSRꎬLangerRꎬetal.Afamilyofhierarchicallyself ̄assemblinglinear ̄dendritichybridpolymersforhighlyefficienttargetedgenedelivery[J].AngewChemIntEnglꎬ2005ꎬ44(41):6704 ̄6708.[11]YuJꎬZhangJꎬXingHꎬetal.Guanidinylatedbioresponsivepoly(amidoamine)sdesignedforintranucleargenedelivery[J].IntJNanomedicineꎬ2016ꎬ11:4011 ̄4024.[12]YuZꎬYanJꎬYouY.Synthesisofbioreducibleandacidlabilepo ̄ly(amidoamine)sviaMichael ̄additionreactionsandtheirapplica ̄tioningenedelivery[J].JControlReleaseꎬ2011ꎬ152(Suppl1):e179 ̄181.[13]GongJHꎬWangYꎬXingLꎬetal.Biocompatiblefluorinatedpoly(β ̄aminoester)sforsafeandefficientgenetherapy[J].IntJPharmꎬ2018ꎬ535(1 ̄2):180 ̄193.[14]SunshineJCꎬSunshineSBꎬBhuttoIꎬetal.Poly(β ̄aminoester) ̄nanoparticlemediatedtransfectionofretinalpigmentepithelialcellsinvitroandinvivo[J].PLoSOneꎬ2012ꎬ7(5):e37543. [15]XiaJꎬTianHꎬChenLꎬetal.OligoethyleniminesgraftedtoPEGy ̄latedpoly(β ̄aminoester)sforgenedelivery[J].Biomacromole ̄culesꎬ2011ꎬ12(4):1024 ̄1031.[16]ZugatesGTꎬAndersonDGꎬLittleSRꎬetal.Synthesisofpoly(be ̄ta ̄aminoester)swiththiol ̄reactivesidechainsforDNAdelivery[J].JAmChemSocꎬ2006ꎬ128(39):12726 ̄12734. [17]GreenJJꎬChiuEꎬLeshchinerESꎬetal.Electrostaticligandcoat ̄ingsofnanoparticlesenableligand ̄specificgenedeliverytohumanprimarycells[J].NanoLettꎬ2007ꎬ7(4):874 ̄879.[18]LiuXꎬMoTFꎬLiuXYꎬetal.Synthesisꎬcharacterisationandpre ̄liminaryinvestigationofthehaemocompatibilityofpolyethylenei ̄mine ̄graftedcarboxymethylchitosanforgenedelivery[J].MaterSciEngCMaterBiolꎬ2016ꎬ62:173 ̄182.[19]PengYXꎬYaoWJꎬWangBꎬetal.Mannosylatedchitosannanop ̄articlesbasedmacrophage ̄targetinggenedeliverysystemenhancedcellularuptakeandimprovedtransfectionefficiency[J].JNanosciNanotechnolꎬ2015ꎬ15(4):2619 ̄2627.[20]TangQꎬCaoBꎬLeiXꎬetal.Dextran ̄peptidehybridforefficientgenedelivery[J].Langmuirꎬ2014ꎬ30(18):5202 ̄5208. [21]HuQLꎬJiangQYꎬJinXꎬetal.CationicmicroRNA ̄deliveringnanovectorswithbifunctionalpeptidesforefficienttreatmentofPANC ̄1xenograftmodel[J].Biomaterialsꎬ2013ꎬ34(9):2265 ̄2276.(收稿日期:2019 ̄06 ̄04)88。

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内耳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听力残 疾 2 0 0 4万 , 居 残 疾人 总 数 的第 二 位 ; 7岁
以下 聋儿 达 8 0多 万 , 且 每 年新 增 聋 儿 3万余 名 ; 5 0

等) , 能 有效 避免 毛细胞 和 / 或神 经元 的死 亡 , 并 能提 高 实验 动物 的听 觉 功 能 , 提示 内耳 基 因 治 疗是 一种
同样 需 要关 注 的 内耳 疾 病 是前 庭 性 眩晕 , 以梅
4 1 O 0 0 8 ) ; 2 耳 鼻 咽 喉
3 1 2
J o u r n a l o f Au d i o l o g y a n d S p e e c h P a t h o l o g y 2 01 3 . Vo l 2 1 . No . 3
2 内 耳 基 因 治 疗 的 发 展 历 史
耳 后表 达 的相 关产 物能有 效抑 制耳毒 性药 物如顺 铂
及庆 大霉 素 的促 凋 亡 作用 而 发 挥 保 护作 用 ; ③ b HL H 转 录 因子 家 族 : 如 Ma t h 1 及 Ha t h 1 [ 1 。 等, 成 年 动物 内耳 中 Ma t h 1或 Ha t h 1的过 度 表 达 可使 C o r t i 器 出 现 新 的类 毛 细胞 , 提 示 Ma t h l或 Ha t h 1 基 因在 内耳 成熟 的非感 觉上皮 细胞 向毛 细胞分 化 中 是必 不可少 的促 进 因子 ; ④抗 氧化 因子 基 因l : 如 超 氧化 物岐 化 酶 ( s u p e r o x i d e d i s mu t a s e , S O D) S O D1 、 S O D2 , 超 氧 自由基 、 羟 自由基 和 过氧 化 氢 等活 性 氧 ( r e a c t i v e o x y g e n s p e c i e s , R OS ) 常 引 起 耳 蜗 细 胞 不 可逆 的损 害 , 导 致 噪声 性 、 药 物 中毒 性 、 缺血 再 灌 注 性 及老 年 性 等 感 音 神 经 性 聋 的 发 生 , 而 S O D1及 S OD 2能有 效拮抗 耳蜗 细胞 中的氧 化应 激 作 用而 发 挥保 护 听 力 及 毛 细 胞 的 作 用 ; ⑤ 耳 蜗 连 接 蛋 白基 因 1 ’ ] : 如 C X 2 6 ( G J B 2 ) 、 C X 3 0( G J B 6 ) 等; ⑥ 耳 蜗 蛋 白基因l 1 ( o t o s p i r a l i n ) 及 白细 胞 介 素 1基 因等 。 这些 基 因分别 通 过不 同的机理 对 内耳及 耳蜗起 保 护 作用 或促进 毛细胞 再生 作用 。 3 . 2 内耳基 因治 疗 载体 当代 科技 水 平 尚不 能使 人类 内耳 毛 细胞 和 神 经 元 在死 亡 后 发 生 有 效 的再 生, 所 以, 促 使病 变 的毛细胞 和神 经元尽 快恢 复或 避

一种阳离子多肽纳米聚集体及在抗菌方向的用途[发明专利]

一种阳离子多肽纳米聚集体及在抗菌方向的用途[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阳离子多肽纳米聚集体及在抗菌方向的用途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磊,邵辉,林琳,董明东
申请号:CN201710496915.X
申请日:20170626
公开号:CN107216382A
公开日:
201709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抗菌肽制备与应用领域,将阳离子多肽分散溶液中,通过改变阳离子多肽浓度、溶液pH值、孵育温度T以及孵育时间t,自组装形成阳离子多肽纳米聚集体,再利用纳米聚集体杀菌。

阳离子多肽浓度为100~480μg mL的溶液在35~38℃(pH=6.5~8.5)下置于振荡器上孵育30~60min(360rpm),自组装形成纳米聚集体。

纳米聚集体和细菌溶液混合,纳米聚集体可高效快速杀死多种细菌,4h内杀菌效率高达100%。

申请人:江苏大学
地址:212013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蔡林涛,郑明彬,陈泽,罗震宇,赵鹏飞,龚萍
申请号:CN201410837176.2
申请日:20141226
公开号:CN104523595A
公开日:
201504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包括内核和外壳,所述内核为聚合物,所述外壳为阳离子脂质体和磷脂,所述阳离子脂质体和所述磷脂包覆于所述聚合物表面,所述聚合物为聚乙交酯丙交酯或聚乳酸。

所述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粒径均一、性质稳定,可以负载DNA进入细胞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采用一步高压匀浆法制备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操作简单,能够制备大剂量的阳离子磷脂-聚合物纳米颗粒,为该纳米颗粒的放大生产和临床研究提供基础,该制备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申请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地址: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学苑大道106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应用研究

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应用研究

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已成为当前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在纳米技术中,阳离子纳米材料备受关注,其作为一种优秀的生物技术材料,在生物技术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但是,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也备受争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究。

本篇文章就针对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与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一、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目前,阳离子纳米材料已广泛用于生物诊断、治疗和生物传感应用。

然而,生物组织/细胞与阳离子纳米材料之间的交互作用,他们对健康的影响始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其生物学效应表现为:对健康组织产生伤害、造成炎症、影响免疫应答等。

以下是阳离子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1、免疫效应阳离子纳米材料作为一种药物载体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引起免疫反应。

阳离子纳米材料与宿主产生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严重的炎症和损伤。

因此,研究调控阳离子纳米材料的免疫反应至关重要。

2、细胞促凋亡效应ResearchGate的一篇研究发现,阳离子纳米材料对细胞产生显着的细胞毒性,在高浓度下会导致凋亡。

这表明阳离子纳米材料中阳离子对细胞毒性起着重要作用。

3、基因表达影响阳离子纳米材料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抑制或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这也是研究人员关心的问题。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阳离子纳米材料也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

同样,对于其临床诊断和治疗应用,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究。

二、阳离子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同时,阳离子纳米材料也被广泛用于医疗、医学影像等领域。

1、医用纺织物阳离子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医用纺织品中,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防水性等,已成为当前生产抗菌医用纺织品的重要材料。

2、抗癌药物的递送阳离子纳米材料的抗癌药物递送能力大大增强了抗癌药物的疗效,且进一步提高了肿瘤细胞内药物的浓度,加快了抗癌药物剂量的排出。

3、医学影像阳离子纳米材料还可以用于医学影像。

阳离子纳米材料通过辐射剂量小,放射性半衰期短,无毒副作用,多种影像技术中的透射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都可应用。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进展与展望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进展与展望

146
应用化工
第 47卷
图 1 阳离子聚合物输送 DNA原理
Fig.1 Theprincipleofgenedeliverybypolycation
2 几种常见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
Liu等[21]将油酰基羧甲基壳聚糖(OCMCS/透明
2.1 壳聚糖 壳聚糖的生物相容性使其成为常见的非病毒载
体之一[1415]。壳聚糖是通过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形成 由 β(1,4)糖苷键连接的 D葡糖胺和 N乙酰基D葡 萄糖胺亚基组成的聚合物。早在 20世纪 90年代中 期,Mumper等已开始开发壳聚糖用作基因载体[16], 其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分子量对转染效率影响较大。 壳聚糖 /pDNA复合物的尺寸随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加 而增加,Huang等报道,当 Mw 从 213降至48kDa时, 则平均粒度从 181nm降至155nm[17]。高分子量聚 合物可以比低分子量类似物更有效地压缩 DNA,是 因为复合物的稳定性增强,保护了细胞内体 /溶酶体 区内的 DNA,但分子量过高也会限制细胞内 DNA的 释放,结果导致其低表达或表达延迟[18]。
收稿日期:20170624 修改稿日期:201707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4057);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CXLX13648) 作者简介:张颖(1980-),女,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在读博士生,师从周志平教授,从事先进医 学 材 料 研 究。电 话:
15952895665,E-mail:monicazying@163.com
Polycationsforgenedelivery:prBiblioteka gressandperspective
ZHANGYing1,2,ZHOUZhiping1

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和基因载体中的应用

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和基因载体中的应用

332018.06论著·论述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和基因载体中的应用宋元博1,2 宋 策2 于 丽3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8 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113广西中医药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530001【摘 要】聚合物纳米体系含有共价结合物后其结构更加接近化学体,可借助于聚合物通过共价键连接,实现定时和定位释放,做到了释放前并不造成人体伤害,这对于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将药物带到疾病处释放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聚合物纳米体系在药物与基因方面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均十分显著,现如今逐渐成为了医学界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

本文对当前药物传递和基因载体方面的聚合物纳米体系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药物释放;聚合物纳米体系;药物传递;基因载体聚合物纳米体系近年来在药物的传递与基因载体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药物结合纳米聚合物组成治疗系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药物结合纳米聚合物进行传递,具有定时、顶点释放;药物释放前不对人体造成伤害、对患者损伤较小;多官能团聚合物还可将多肽、蛋白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做出隐藏,保证在到达作用点前具有生物活性;聚合物EPR 效应,保证药物进入疾病部位血管与组织而不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减少副作用等优点[1]。

除此之外,聚合物纳米体系还对药物药代动力学具有加强效应,可用于提升治疗潜力,这对于未来新药的设计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聚合物纳米体系用于治疗的聚合物纳米体系主要包括有聚合物药物、聚合物-药物偶联体、连接药物的聚合物胶束、聚合物-基因复合体以及聚合物-蛋白质偶联体等。

聚合物为基础的治疗药物的粒径为几纳米至几百纳米,因此对于此类药物也被称为纳米药物。

含共价结合药物的聚合物纳米体系于传统药物相比,结构上和化学体接近,因此可以从分子水平进行设计与合成,通过结构的塑造提升其疾病治疗能力与生物响应性、靶向性与特异性等。

其中的聚合物组分或者本身有生物活性,或者作为治疗的功能部分对药物、基因、蛋白质的传递起到促进作用[2]。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进展与展望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进展与展望

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进展与展望张颖;周志平【摘要】The principle of gene delivery by polycation and the progress of polymeric mediated gene deliv-ery were reviewed by using of several common polycations,such as chitosan,polyethylenimine(PEI),poly (L-lysine)(PLL),and poly 2-(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PDMAEMA)as examples.Finally,the current problems of cationic polymers and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were summarized.%阐述了阳离子聚合物载体用作基因输送的原理,以常见阳离子聚合物,如壳聚糖、聚乙烯亚胺(PEI)、聚(L-赖氨酸)(PLL)和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基氨基乙酯(PDMAEMA)为例,介绍了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阳离子聚合物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将来的展望.【期刊名称】《应用化工》【年(卷),期】2018(047)001【总页数】6页(P145-149,154)【关键词】基因治疗;聚阳离子;细胞毒性;转染效率;基因载体【作者】张颖;周志平【作者单位】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4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大量致病基因被鉴定,科学家在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了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是利用基因载体将治疗基因导入患者体内,进而表达功能蛋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1]。

纳米给药系统跨内耳圆窗膜转运机理的研究

纳米给药系统跨内耳圆窗膜转运机理的研究

纳米给药系统跨内耳圆窗膜转运机理的研究通过圆窗膜给药的内耳局部给药系统由于其有效性,非侵入性,绕过血迷路屏障以及降低在非靶向部位的毒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耳科学家的青睐。

近年来,纳米粒给药系统在内耳局部给药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小粒径、高比表面积及高活性可以使纳米粒有效穿透体内的各种生物学屏障。

目前有关于纳米药物在内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耳的组织分布,药动学以及药效学研究。

但是圆窗膜作为纳米粒局部给药系统主要的生物学屏障,目前并没有对纳米粒与圆窗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而了解清楚纳米粒跨越圆窗膜的转运机制的研究对于纳米粒的进一步合理化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是FDA批准的可生物降解的药用辅料,在内耳纳米粒给药系统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将香豆素-6包载入PLGA,制备香豆素-6标记的PLGA纳米粒,对其在圆窗膜的通透性及转运机制进行研究。

豚鼠,鼓室注射PLGA纳米粒30 min后,分离出圆窗膜进行膜铺片操作,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香豆素-6的绿色荧光在圆窗膜中广泛分布,说明纳米粒可以进入圆窗膜;同时采集纳米粒给药后的外淋巴样本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纳米粒可以以完整形式进入外淋巴,说明了纳米粒鼓室给药后,可以穿越圆窗膜到达外淋巴空间。

通过改变鼓室注射PLGA纳米粒的浓度,选用了0.01 g/ml,0.03 g/ml及0.09 g/ml三个浓度点对纳米粒穿越圆窗膜进行浓度依赖性考察,结果发现圆窗膜内的荧光量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选用了10 min,30 min及60 min三个时间点,对PLGA纳米粒穿过圆窗膜进行时间依赖性考察,发现在给药30 min内,圆窗膜内的荧光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30 min后,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对鼓室注射PLGA纳米粒30 min 的豚鼠圆窗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与正常组的圆窗膜相比,给药组的圆窗膜中发现了大量的内吞及胞吐小泡,同时圆窗膜外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并没有打开,因此可知PLGA跨越圆窗膜主要是通过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囊泡转运,而不是通过细胞旁路途经。

阳离子修饰的PEG化聚乳酸纳米基因载体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阳离子修饰的PEG化聚乳酸纳米基因载体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阳离子修饰的PEG化聚乳酸纳米基因载体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阳离子修饰的PEG化聚乳酸纳米基因载体的实验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载体作为一种传递和表达外源基因的载体,已经成为基因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纯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材料都存在一些问题,如固有的生物毒性、缺乏特异性靶向能力、低基因载体的内部化和脱离血液的稳定性等。

因此,为了提高基因治疗技术的效果,需要寻找更加理想的基因载体材料。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可调节性和低毒性的聚合物材料,近年来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基因载体材料。

但是,PLA本身的特性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一方面,PLA带有疏水性,导致其对基因的封闭性较强,对基因表达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PLA带有负电性,难以和DNA等基因荧光物质结合。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通常会采用PEG等生物大分子材料包裹PLA,从而使基因载体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

但是,PEG修饰后的聚乳酸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如转染效率低、抗阴离子剂的能力差等。

而阳离子修饰的PEG化聚乳酸纳米基因载体,通过阳离子与DNA等物质的静电吸引力,能够更好地封装和稳定这些物质,同时在细胞内有更好的释放效率和定位能力,从而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PEG修饰后的聚乳酸作为基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阳离子修饰。

通过调节阳离子基团数目和重量比等因素,筛选出最佳的阳离子修饰条件,制备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的纳米基因载体。

同时,通过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评价阳离子修饰对基因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转染效率的影响,如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紫外可见光谱、电子流式细胞术等。

最后,通过in vitro实验测试基因载体的表达效果和细胞毒性,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阳离子修饰的PEG化聚乳酸纳米基因载体,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基于碳水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物载体在基因释放中的应用

基于碳水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物载体在基因释放中的应用

基于碳水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物载体在基因释放中的应用金荣;钟志远;Johan F.J.Engbersen;印杰
【期刊名称】《高分子通报》
【年(卷),期】2007()6
【摘要】在基因治疗中,基因释放载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聚合物基因释放载体的研究主要旨在开发低毒或无毒的阳离子聚合物用于安全有效的基因释放。

作为一类天然化合物,基于碳水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物载体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被广泛地研究并应用于基因释放。

本文阐述了聚合物基因释放的机理,并对近几年来一些典型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阳离子聚合物基因释放载体作一综述。

【总页数】7页(P1-7)
【关键词】非病毒载体;基因释放;碳水化合物
【作者】金荣;钟志远;Johan F.J.Engbersen;印杰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Twente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6.6
【相关文献】
1.阳离子聚合物纳米基因载体在内耳的应用进展 [J], 王方园;吴南;陈正一;杨仕明
2.酸敏感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bPOEAA的体外转染条件优化 [J], 王睿
3.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J], 张宝臻; 余涧坤
4.阳离子聚合物载体在体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J], 郭妍;徐宇虹;顾健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离子PLGA载基因纳米粒的初步研究

阳离子PLGA载基因纳米粒的初步研究

阳离子PLGA载基因纳米粒的初步研究李洪英;邹伟伟;刘春喜;张娜【期刊名称】《中国生化药物杂志》【年(卷),期】2009(30)2【摘要】目的制备并评价阳离子PLGA载基因纳米粒(pDNA-CTAB-NPs).方法纳米沉淀法制备空白阳离子PLGA纳米粒(CTAB-NPs),与报告基因pEGFP复合,考察其理化性质、抗核酸酶降解能力、体外释药特性、细胞毒性及其在A549细胞中的转染情况.结果 pDNA-CTAB-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175.5 nm,Zeta电位+12.54mV,pDNA结合充分(95%),抗核酸酶降解能力强,具有缓释效果,符合Higuchi释放动力学方程(r=0.997 7),细胞毒性较低,能在A549细胞中表达.结论pDNA-CTAB-NPs是一种制备工艺简单,性能良好,极富潜力的非病毒纳米基因载体.【总页数】4页(P78-81)【作者】李洪英;邹伟伟;刘春喜;张娜【作者单位】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9【相关文献】1.载基因/化疗药物双层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抗乳腺癌效应初步研究 [J], 马姝蕊;秦靖雯;宋梦清;胡丹慧;万国运;姬盛路;张其清;陈红丽2.注射用载胸苷激酶基因质粒PLGA纳米粒的质量研究 [J], 何勤;刘戟;徐超群;张志荣3.阳离子载基因Me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优化处方的筛选 [J], 刘菲菲;龙大宏4.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质的初步研究 [J], 刘世伟;孙逊;聂宇;张宏炜;秦暄;张志荣5.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免疫增强作用的初步研究 [J], 计越;金宁一;鲁会军;马鸣潇;金明兰;霍晓伟;郑敏;李旭;刘慧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 r r e s p on d i n g au t h o r:YANG S hi mi n g,Em a i h ya n gs m3 01 @2 6 3. ne t
【 Ab s t r a c t 】D u e t o t h e u n i q u e a n a t o mi c a l a n d 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c o c h l e a , s y s t e mi c d r u g / g e n e t h e r a p y i s d i f f i —
J D e p a r t me n t o f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H e a d a n d N e c k S u r g e r y , 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I n s t i t u t e , P L A G e n e r a l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 g , 1 0 0 8 5 3 2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t o l o g y a n d L a r y n g o l o g y , H a r v a r d 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 E a t o n — P e a b o d y L a b o r a t o r y , Ma s s a c h u s e t t s E y e &E a r I n ir f m a r y , B o s t o n . MA 0 2 1 1 4
Na n o pa r t i c l e Ge ne Ve c t o r s i n I nn e r Ea r
WA NG F a n g y u a n , WU Na n , C HEN Zh e n g y i , Y ANG S h i mi n g
治疗 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 关键词 】 耳聋 ; 阳离子 聚合物 ; 纳米载体 【 中图分类号 】 R 7 6 4 . 4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9 2 2 ( 2 0 1 5 ) 0 1 - 0 5 - 0 9 2
Pr o s pe c t s o f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Ca t i o ni c Po l y me r

92 ・
C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Ot o l o g y Vo 1 . 1 3 , No . பைடு நூலகம் , 2 0 1 5
硼激
阳离子聚合 物纳米基 因载体 在 内耳 的应用进展
王方 园 吴 南 陈正 一 杨仕 明
1 解放军 总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 , 解放军耳鼻咽喉研究所 , 聋病 教育 部重 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0 8 5 3 )
2 De p a tme r n t o f Ot o l o g y a n d L a r y n g o l o g y , Ha r v a r d Me d i c a l S c h o o l ; E a t o n — P e a b o d y
L a b o r a t o r y . M a s s a c h u s e t t s E y e &E a r I n f i r ma y, r B o s t o n( MA 0 2 1 1 4 )
c u l t t o a c h i e v e e f f e c t i v e l o c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i n t h e i n n e r e a r . T h e r e f o r e , r e s e a r c h o n l o c a l d r u g / g e n e i n t h e i n n e r e a r h a s b e — c o me a n e w h o t s p o t . S e l e c t i n g a n a p p r o p ia r t e v e c t o r f o r l o c a l d r u g / g e n e t h e r a p y i s t h e k e y p o i n t . C o mp a r e d wi t h v i r u s v e c —
t o r , p o l y me r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v e c t o r h a s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c a r yi r n g l o w t o x i c i t y a n d n o i mmu n o g e n i c i t y , a n d b e i n g e a s y t o mo d i f y a n d a c q u i r e w i t h h i g h t r a n s p o r t i n g c a p a b i l i t y , ma k i n g i t a i mp r o v e d o p t i o n a s a v e c t o r f o r d ng r / g e n e d e l i v e y r t o t h e i n n e r
【 摘 要】 由于耳蜗特殊 的解剖 和生 理结 构 , 使全身给药和基 因治疗很难在局部达到有效 的浓度 。因此关于 内耳局部 给药 的研 究 目前 已成 为耳科研究 的热 点 。选择合适 的载体是 内耳局部 给药的关键 问题 。阳离子聚合物纳米 载体是具 有低毒 、 无免疫原性 、 可修饰 、 携 带力强 、 易获得等优 点 , 为 内耳给药载体 的选择提供 了新 的可能。本文总结 了阳离子聚 合物 的特性 , 介绍 了其在携带 基因/ 药 物方 面的优越性 , 回顾其作 为载体在 内耳 的应 用情况 , 为内耳疾病局部药 物/ 基 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