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闻一多拍案而起
吴晗《谈骨气》原文赏析
谈骨气吴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
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
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
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
闻一多的诗歌创作
死
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追求 诗歌的韵律感; 绘画美:主要指辞藻的华丽,讲究诗的视 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讲究 节与节的匀称和行与行的整齐。
音乐美
1.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2.韵脚相协,韵律感强。.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名亦多, 字友三,亦字友山,家族排行叫家骅。后改名多,又 改名一多。湖北蕲水县 (今浠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 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 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 朱自清曾称赞闻一多是五四时期“唯一的爱国诗 人。”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 中 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 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 15 日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 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 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他不 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 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 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 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 幅完整的艺术品。但有时由于刻意雕琢,便失 去素朴与自然美的光华。 闻一多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 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回忆鲁迅先生》《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邓稼先杨振宁◆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并理解“宰割、筹划、彷徨、马革裹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词语,并学会运用。
2.高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过程和方法目标: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
2.会语言及句式特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
3.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显示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云,邓稼先画像、杨振宁画像。
(针对三幅图作适当的介绍,突出邓稼先的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完成下列各题。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解读(作品赏析)这篇文章选自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
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āng kè jiā)所作,原名《“说和作──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入选初中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改为此名称[1] (2017年人教社教材改版,改版后文章恢复初名[2] )。
这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原文“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高中语文《一代名师》 闻一多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一代名师》:闻一多主持人:作为诗人、美术家、学者的闻一多,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他一生把“爱”看成是诗人的天赋,而一旦这种爱冲出了书斋,他就成了一位斗士,他的生命也就成了一篇真诚、刚烈的诗篇。
闻一多,著名诗人。
他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
他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在论文《诗的格律》中表示,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
闻一多同时还是一位美术家、学者。
1932年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醉心中国古典文学,沉浸在书斋里,学术研究从唐诗发端,涉及诗经、楚辞、上古神话等领域。
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拍案而起,呼吁民主,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
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
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闻一多学生闻山:他那个男中音,我有在一篇文章里边写到,他像那个中提琴那个男低音,非常好。
闻一多学生秦泥:他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多,除了本系的以外,外系的、甚至是外校的都来听,窗外窗里都站满了人,除了座位以外。
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闻一多在20年代先后出版的《红烛》和《死水》二部诗集,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这位以模仿梁启超的文笔而获得作文高分的清华学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便投入了胡适所倡导的用白话文写新诗的创作中,而且自认为白话新诗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胡适。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闻一多的说和做>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把民族比作病人,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闻先生寻找使我国的文化繁荣起来的方法。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农民诗人”臧克家(z āng kèjiā)的作品,最早刊登在1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报》,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经作者同意更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复原题目。
课文由卫东朗读。
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一、整体把握1.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高度赞扬闻一多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具有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这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文章的后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然而,闻一多先生一生中主要身份是学者、诗人。
因此,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2.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1)结构严谨。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同步测试
最后一次演讲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1.“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中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中的“只不过”一词含义丰富,有什么表达效果?3.文段中提到的“这是某集团的无耻”中的“某集团” 指代的内容是什么?在这里,闻一多不直接点明是哪个集团是不是因为他害怕该集团?说出你的观点及看法。
4.在闻一多看来,什么样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答案】1.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2.“只不过”这个副词表明李先生的行为是一种作为中国人应有的正当行为、正义行为,进一步揭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罪行。
3.国民党反动派。
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用指明是哪个集团,下面的听众也均明白是指国民党反动派。
4.勇于为国献身、为民请命的人生是光荣的人生。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可以看出两个“最”字表现了作者对反动派的行为的极度憎恶和愤怒。
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陈敬容诗歌《斗士·英雄——悼闻一多先生》原文及赏析
陈敬容诗歌《斗士·英雄——悼闻一多先生》原文及赏析2021-06-14《斗士·英雄——悼闻一多先生·陈敬容》全文与读后感赏析匆匆地、匆匆地行走,过一道沟、爬一个山头,沿途抛掉无用的珍珠,拾来砖瓦,放在疲乏的肩头。
多少房屋得要修盖,多少道路得要开筑,得寻找新的图样,新的器材,怎忍歇一歇肩,停一停步。
斗士的血迹溶入尘土,大地上年年有新草茁生;风刮不走,水流不去——英雄的业绩亘古长存!一九四六年十月十一日于上海这是一首哀悼烈士的诗。
它像一只洁白的素馨花编织的花环,以真切的情感和朴素的语言拨动人们的心弦。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暗杀于昆明街头,这一事件震动了当时的中国。
许多诗人都感动地写下了悼念的哀歌,从正面作了歌颂和礼赞。
这首诗,没有从正面来抒写,她选择了一个特定的视角,从侧面落笔,撷取了闻一多生前几个平凡却有着不平凡意义的生活片断,暗示出一位诗人和学者所走过的复杂曲折的道路,最后成为壮烈牺牲的革命战士,完成了亘古长存的“英雄的业绩”。
这种“诗出侧面”的写法,从有限中写无限,使具体事物抽象化。
诗的第一节开始,就用“匆匆地、匆匆地行走”这样急促的行动和语调,起笔突兀,从侧面写出作为教授的闻一多,在抗日战争时期随大学迁徙往来奔走的情境。
“过一道沟、爬一个山头”,既是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行动,更是一位学者在人生道路上艰苦攀登的象征。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不仅从侧面用墨,而且惯用象征。
在她的象征系统里,所有的具体事物和行为,都是通过象征的手段来加以暗示的,所以第三、四句只以抛掉“珍珠”,拾来“砖瓦”,极其精炼地暗示出闻一多思想的变化。
从最初写诗、绘画,转入书斋钻研古籍,终于觉醒、投身革命。
第二节,仍从侧面写出闻一多的崇高胸怀。
当他看到人民身处黑暗王国,生活极端贫穷困苦,便想到“多少房屋得要修盖,/多少道路得要开筑”,既蕴含着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种中国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而且体现了闻一多要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理想。
赞美闻一多的好句
赞美闻一多的好句
以下是一些赞美闻一多的好句:
1、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烈士。
2、他著有《烙印》和《红豆》,他为国家付出了一生,为人民的自由和尊严付出了全部。
3、闻一多先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的一座丰碑,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4、他以身作则,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将永载史册。
5、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学者和诗人,更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人民英雄。
他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闻一多诗歌理论的核心是讲究三美
绘画美
词藻华丽 以丑为美
建筑美
每节四句,每行九字 节与节、行与行匀称整齐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 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 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 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 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 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 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 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作者 1925年4月写 下《死水》 ,发表于1926年4月,诗人于1928年遍 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别诗坛。
“死水”的象征意义大致有三种:(参考) 1.从创作时间看,“死水”象征表面繁华实则充 满罪恶的美国社会。(1925年4月,诗人正在美 国。) 2.从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发表于1926年4月,而这年3月18日,段祺瑞政 府制造了血腥镇压爱国学生的“三一八惨案”。) 3.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黑 暗的中国。(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整个中国处在白色恐怖的黑暗之中。诗人于1928 年编成第二本诗集《死水》出版,并告别诗坛。)
讨论:
1 《死水》是最能体现闻一多诗歌“三美” 主张的作品之一,试作简要分析 2 “死水”有什么特点?象征着什么?谈 谈你的理解。
3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
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
有什么用意?
音乐美
1.节奏:每行四拍,音节抑扬顿挫 2.韵脚相协,韵律感强。. 翡翠 桃花 罗绮 云霞 绿酒 白沫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 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 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 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 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 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 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 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 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2说和做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各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综合全文,用一句话概括,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写《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学者 写《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写《古典新义》
能力拓展
1、“说”或“做”的相关成语或名言。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出必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讨论
1、闻先生的治学态度对我们有 什么启示?
“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 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 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 强盛而读书” 等等。
课堂小结
生命的尺度和价值不在它存活的长短,而 在于如何运用它。生得其时,死得其所,是生 命的最佳状态。把个人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 的正义大潮中,是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基于 此,闻一多先生的生命是无价的。追寻闻一多 先生的足迹,则是我们的使命。
词语解释
诗兴不作: 写诗的兴致减少了。作,兴起。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
劳苦的样子。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
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 整的蝇头小楷。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与以往完全不同。既,已经。 潜心贯注: 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课堂练习
1、成语填空。
潜心( 一反(
贯 )注
心会神( 凝 )
( 锲 )而不舍
( 沥 )尽心血
既 )往 群蚁排( 衙 )
迥 )乎不同 慷( 慨 )及此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讲义
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 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旳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 家方面“说了就做”旳特点。
细读感悟
阅读第一部分,作者写“作为学者”旳 闻一多先生旳“说”和“做”是怎样起笔旳? 有何好处?
✓ 为了证明事实有足够旳根据,在叙事之前点 明作者对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时期旳闻 一多先生有着深刻旳印象。
阅读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作为革命家” 旳闻一多“说”和“做”旳哪些事?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刊登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就做 说做一致
文章两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旳?有何作用?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 个段过渡。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 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旳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 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 先生旳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旳办公室和家中 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 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 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旳先生闻 一多》以示悼念。
✓ 文章摆出了闻先生旳语言片段后来,就围绕 这一点记述他有关旳“行”旳事实,截取了 闻先生向古代典籍钻探旳事实着力描叙。
✓ 在论述事实旳基础上进行议论,论证闻一多 先生确实是做了再“说”,做了自己也没有 “说”,回应了引文。
✓ 为了使议论更有说服力,作者又简要地夹叙 了两个事实:十年艰苦撰写了楚辞“校补”; 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别了,司徒雷登》
字词积累
炯炯 赫然 淋漓
dǒu
气冲斗牛
péng pài
闻一多演示文稿
2 肖像描写 “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 须飘飘” 都具体表现闻一多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 细节描写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 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细读课文,画出精辟的语句,然后复述课文大意,并 说出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的主要特点,前后有什 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 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 蚁排衙”? “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 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像群 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 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 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 一致的爱国者。
【心会神凝】 心思精神完全会聚和集中起来。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反既往】 完全与已经过去的情况不同。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表达时极为畅快的样子。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 星宿名,泛指天空。 【群蚁排衙】文中指整齐地排列着。 【目不窥园】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中的园圃,即专 心致志。窥:看。 【无暇及此】没有时间顾忌这件事,指十分忙碌。 暇:悠闲。
(1) 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研究志趣正浓、向古代典籍钻探、从唐诗入 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几年辛 苦,写成《唐诗杂论》。十年艰辛,写成 《楚辞校补》。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写成 《古典新文》。
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 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
dǒu mí
初中语文_《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教学课件设计
分析语言
1、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 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 的残暴。
(2)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 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3)你们完了,快完了!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 演讲词的特点 2、揣摩语言,初步掌握并运用文中表情达意的 技巧。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 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文体常识
这是一篇冷峻如铁、热情如火的讲演词,属 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 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 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 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 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 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 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 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 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3.文中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 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的?
“最卑劣最无耻”“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等 褒贬词的使用表达讲演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 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泄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 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 辞手法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读准字音
卑bēi劣liè 屠tú杀shā 召zhào开 卑鄙bǐ 赋fù予yǔ
污wū蔑miè 恐kǒng怖 离间jiàn 蛮mán横hèng 捶chuí击
赞美闻一多的短文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赞美闻一多的短文
闻一多先生那可真是超酷的一个人呢!
他呀,是个超有才华的诗人。
他写的诗就像灵动的小精灵,一下子就钻进你的心里。
你读他的红烛,就仿佛能看到那燃烧着的红烛,在黑暗里倔强地发着光,就像他自己,在那个黑暗的时代,用自己的才华和热血照亮一方天地。
他还是个勇敢的战士呢。
面对那些黑暗的势力,他一点都不害怕。
他拍案而起,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去抗争那些不公平的东西。
他的演讲就像是一颗颗炮弹,轰向那些坏蛋。
他做学问也是特别认真。
他就像一个探险家,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
他研究古代文化,那股子认真劲儿,让我们这些大学生都特别佩服。
感觉他就是为了学问而生的,每一个发现都像是挖到了宝藏。
闻一多先生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知道,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要有勇气,要有才华,更要有一颗火热的心。
第 1 页共 1 页。
高中语文 一柄致命的铁锤——试论《死水》的杀伤力同步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一柄致命的铁锤——试论《死水》的杀伤力闻一多的《死水》写于1925年4月,写作的初衷是抒发对当时诗人所处社会现状的绝望及愤慨。
闻一多真是诗人中诗人,他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拍案而起的激越也体现在《死水》中。
诗歌首段即对“死水”作了一番直描的盖棺定论式的定义和安排: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些剩菜残羹。
诗人首先用“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一盖棺定论式的判断语句直让“死水”无可遁形也无可辩驳。
其中“绝望”和“死”这两个字增加了肯定的力量。
然后诗人又用“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以侧面描写手法对“死水”之绝望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说明任何想改造这死水的努力对这绝望的死水都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死水真是死得绝望透顶。
于是诗人在彻底绝望之后,就转而破罐破摔了——“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些剩菜残羹。
”当然,这是诗人的嫉愤之语,也是无奈之语,也许还包含诗人的一种期望:既然没有办法挽救,就让你这“死水”死得更加痛快,物极必反,也许死到彻底,就会给重建一个新世界创造出机会来。
所以,这表面的破罐破摔其实是一种以毒攻毒。
当然,从这一段话语上,我们不难看到诗人使用的是隐喻手法,而这一沟死水显然是指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但是,死水并没有像作者所期望的那样彻底死掉。
相反,“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这段诗中有四组对比鲜明的意象。
“铜锈”与“翡翠”、“铁锈”与“桃花”、“油腻”与“罗绮”、“霉菌”与“云霞”,这四组物件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表面看起来有些许相像,实质上却是美丑两极,而且不难辨别。
可是有一些无耻之徒就是要把“铜锈”说成是“翡翠”,把“铁锈”说成是“桃花”,把“油腻”说成是“罗绮”,把“霉菌”说成是“云霞”,他们本来就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指鹿为马的高手。
在此作者通过这四组对比把当时那些粉饰太平的无耻之徒的嘴脸展示给世人看。
这些无耻之徒还能够把把发绿发臭的死水说成是“绿酒”,他们还能把“白沫”说成是“珍珠”,他们还能把气泡说成是“大珠”,只不过往往会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名人对闻一多的评价
名人对闻一多的评价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
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
朱自清《挽闻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巨人心中的巨人,大师笔下的大师。
(臧克家)。
初中语文_《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导入新课通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的定义和毛主席《别了,司徒雷登》中对闻一多的称赞导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毛主席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高度赞扬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精神,这也正是我们民族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的英雄气概。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二、学生齐读学习目标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演讲词的特点2、揣摩语言,初步掌握并运用文中表情达意的技巧。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三、文体知识介绍四、扫清字词障碍1、读准字音以学定教强调学生出错最多的字(卑鄙bǐ)和需要注意的多音字。
2、词语释义五、整体把握1、看视频谈感受2、分读课文,思考问题(1)闻一多先生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3)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的?五、问题探究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明确: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明确: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
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
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3、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明确: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有哪些?
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有哪些?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有哪些?, 关于富贵不能淫的事例?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1898一1948)当时害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因为那时物价飞涨,他那点薪水,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那有钱去治病呢?他看着吴晗,问道:“签什么名啊?”吴路展开摺叠的大纸,只见抬头有一行醒目的大字: ... 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
朱自清只著了一眼,便用颤抖的子拿起笔来。
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这次您……”能体现富贵不能淫的事例糟糠之妻不下堂:成语出处:《后汉书·宋弘传》:“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原文时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后汉书·宋弘传》译文当时汉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刚刚守寡,光武帝和她一起评论朝中大臣,暗中观察她的心意。
公主说:“宋弘的威仪容貌、品德器亮,朝中之臣没有谁比得上(他)。
”光武帝说:“我正想在他身上考虑这事。
”后来宋弘被引见,光武帝让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对宋弘说:“俗话说,地位高了就要更换朋友,钱财多了就要另娶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说:“臣听说的是贫贱时的朋友不可忘记,在一起受过苦难的妻子不能把她休弃。
”皇帝回头对公主说:“这事情办不成了。
”仅代表个人意见!富贵不能淫的事例, 体现“富贵不能淫”的有骨气的事例急用不要课文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1898一1948)当时害了严重胃病,却无钱治疗,因为那时物价飞涨,他那点薪水,仅够买三袋面粉,全家十二口人吃都不够,那有钱去治病呢?他看着吴晗,问道:“签什么名啊?”吴路展开摺叠的大纸,只见抬头有一行醒目的大字: ... 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朱自清只著了一眼,便用颤抖的子拿起笔来.吴晗看见朱自清太贫困了,便凑过来说:“这次您……”“宁可贫病而死,也不领取这种侮辱性的施舍.”朱自清推开吴晗的手,在宣言上一丝不苟地签上了名字.吴晗走后,朱自清在《日记》中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市,影响家中甚大,但余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已身做起.”可以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和体现闻一多“威武不能屈”的事例有?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权臣阿合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没阿合马的家财、追查阿合马的罪恶,并任命和礼霍孙为右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