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单元知识小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引起需求量的变化;②对生活必需品以及奢侈品的不同影响;③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不同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扩大内需)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②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生产是消费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经济生活》四个单元知识点归纳
页眉内容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复习小结2009年3月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二.重点难点分析1.商品的基本属性(二因素)其关系:对立性和统一性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对一个人来讲是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是,无论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关心使用价值和价值。
2.关于货币的整体理解: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职能看,货币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本质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从发展看,它经历了金属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以上说明货币并不神秘)3.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两种重要经济现象我国在2004年基本成功解决连续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状况,进入2004下半年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发原材料、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使目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风险。
4.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1)价格由价值决定(唯一的决定因素):也可说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价格与供求是双向制约(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注意:供求影响价格会形成两种市场状态,即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5.等价交换的理解(1)等价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相符(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双方商品价值量相等)(2)等价交换如何实现---在动态中实现: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来看,商品平均价格与本身的价值仍然是一致的,说明商品交换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6.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与两种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关系图示如下:7.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有哪些?(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商品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1)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反映人与物的关系)——质量(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特有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反映人与人的关系)——价格(3)两个基本属性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任何人不能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物美价廉、性价比、优质优价二、货币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实质:总供给<总需求(2)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现象。
实质:总供给>总需求(3)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5、信用卡、支票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结算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2)外汇:①含义:外汇是用外币来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两种货币间的兑换比率。
一般以100单位外币兑换人民币来表示汇率。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济活动无处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经济生活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至关重要。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在现代经济中,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反之,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下跌,导致通货紧缩。
二、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影响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供求关系、价值、纸币发行量、国家政策等。
当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当供过于求时,商品价格下跌。
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和生产经营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生活消费来说,一般情况下,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价格变动还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
此外,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来说,价格变动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下跌,生产者获利减少,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经济生活的概念
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社会分工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经济生活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经济行为的总称。
二、供求关系
1.需求
需求是指消费者希望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量取决于商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价格预期、个人偏好和其他因素。
2.供给
供给是指卖家愿意并能够为市场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量取决于商品的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生产能力和其他因素。
3.供求平衡
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指在市场上供给量和需求量完全匹配的状态。
当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可能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下降。
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可能会导致商品的价格上升。
三、价格形成机制
1.竞争价格机制
竞争价格机制是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通过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
市场价格将向供需平衡点逐渐靠近。
2.垄断价格机制
垄断价格机制是指在垄断市场中,由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份额和供求关系来决定商品价格。
四、货币的作用
1.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个普遍接受的价值尺度,可以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并作为交换的媒介。
2.交换媒介。
(word完整版)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引起需求量的变化;②对生活必需品以及奢侈品的不同影响;③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不同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扩大内需)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②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生产是消费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济生活单元知识总结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网络构建】【主干知识】一、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货币1、产生: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商品标价;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购买”、“买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实的货币)其他职能: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赊购赊销、还债、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⑤世界货币。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5、货币的发展(1)纸币:是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
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质是供不应求,卖方市场)【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本质是供过于求,买方市场)(2)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常用信用工具:①信用卡。
②支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与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判断标准:如果用100单位外汇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进不利出,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外汇储备减少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1)价值决定价格。
(成本)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补充: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发布时间:2017-09-10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包括三课: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以及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的知识要点: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提示:商品的定义主要强调它的交换特征;对商品的基本属性只要做一般性了解即可);2.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提示: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作一般了解即可);4.纸币产生的原因、纸币的定义、纸币的优点(延伸:货币的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其中前两者是商品货币;纸币一样具有价值尺度、储藏手段等职能);5.纸币的发行规律及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的知识要点:1.信用卡的含义及在使用上的特点和优点(提示:教材中指的是广义的信用卡);2.支票的含义、类型及在使用上的特点3.什么是外汇、汇率(提示:外汇定义中的支付手段是广义的;汇率就是货币买卖的价格;必须学会识别汇率升值与贬值;与其他物品一样,货币买卖的价格——汇率也由供求关系决定,主要是受购买力平价的影响);4.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包括两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的知识要点:1.影响价格变动与差异的因素:直接与间接因素(提示:变动是时间维度,差异是空间维度;要知道间接因素是如何通过直接因素起作用);2.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包括:需求扩大对价格的影响;需求缩小对价格的影响;供给扩大对价格的影响;供给缩小对价格的影响;3.价格与价值的关系;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5.企业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6.价值规律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提示:第一目是重点)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要点:1.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商品价格变动与商品购买量之间的一般规律(提示:需求法则是针对同一时间而言的,必须假定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替代商品与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经济生活是指人们在经济领域中进行的各种行为和活动。
它涵盖了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投资、交易等方面。
掌握一定的经济生活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变化,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下面是一些经济生活知识点的总结。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供给是指在市场上商品、劳务等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劳务等的需求情况。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市场价格和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个人和家庭在市场上购买和使用商品和劳务的行为。
了解消费者行为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从而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政策。
3.生产和投资:生产是指将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组织起来制造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运动。
投资是指将资金或其他资源投入到生产中,以期获取利润。
生产和投资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4.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或地区制定的为达到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直接影响着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物价、就业、税收、财政、金融、外贸等。
5.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规则等组成的系统。
金融体系为个人、家庭和企业提供了融资、储蓄、支付、投资和风险管理等服务,是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6.通货膨胀和通缩:通货膨胀是指一国物价普遍上涨而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缩则是指物价持续下降而货币的购买力增强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缩会对个人、家庭和企业的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
8.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后代利益的发展方式。
在经济生活中,可持续发展要求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公正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福祉和环境质量的统一9.全民经济教育:全民经济教育是指向全体国民普遍普及经济基础知识和经济活动的法律、知识、方法等的教育。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单元知识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单元知识总结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单元知识总结经济生活就是必修一的政治课本,小伙伴们在学习经济生活的知识点的时候,要及时做好复习,结束一个单元就要马上复习,这样才不会忘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由政府提出并经过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国家年度基本收支计划是国家预算;上一年度的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国家决算。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是财政的两个方面。
2、财政收入①形式: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②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发展经济(根本途径)分配政策——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3、财政支出①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
4、财政收支关系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④财政收支平衡:收入>支出,略有节余;收入<支出,略有赤字;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财政巨大作用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注意】财政政策的运用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税收及其种类1、税收的含义: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3、税收的种类种类:流转税——增值税、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特点: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经济生活重点知识总结(DOC)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课本p11①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
②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时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纸币发行量也会影响价格。
当纸币发行量大大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④其他因素:国家宏观的政策。
2.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有哪些影响?对生产经营有哪些影响?课本p14对生活消费:①一般来说,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a.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b.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对生产经营:①调节产量。
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就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就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一些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量。
③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④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3.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分别是如何影响的?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课本p17①根本因素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A: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越大。
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B:居民收入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最新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1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2第一课、神奇的货币31、商品4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5②必须具备的条件:6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7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8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9D、商品一定离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2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4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53、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6☆两者关系:对立统一7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8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9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0生。
1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2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3③货币的职能:4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货币,(购买、买了、交易)注意网上购物5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标价)6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7(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
例:到银行取工资。
8利息、税款9(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0职能。
13、纸币:2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3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5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6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7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高考《经济生活》单元复习核心内容小结合肥2中朱先飞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复习小结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3.三个关键词:商品、货币、消费二.重点难点分析1.商品的基本属性(二因素)其关系:对立性和统一性注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对一个人来讲是不可能同时占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是,无论生产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会关心使用价值和价值。
2.关于货币的整体理解: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职能看,货币发挥着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本质看,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从发展看,它经历了金属货币、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等形式。
(以上说明货币并不神秘)3.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两种重要经济现象我国在2004年基本成功解决连续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状况,进入2004下半年以来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引发原材料、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使目前我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风险。
4.价格与供求、价值的关系(1)价格由价值决定(唯一的决定因素):也可说价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价格与供求是双向制约(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影响供求注意:供求影响价格会形成两种市场状态,即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5.等价交换的理解(1)等价交换的含义:价格与价值相符(货币出现之前等价交换表现为双方商品价值量相等)(2)等价交换如何实现---在动态中实现: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来看,商品平均价格与本身的价值仍然是一致的,说明商品交换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6.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与两种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关系图示如下:7.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和直接因素有哪些?(1)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2)直接因素: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3)决定性因素:价值▲扩展: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除商品本身价值(根本性)、供求关系(直接原因)以及间接因素之外,货币(金银)本身价值的变化、市场垄断、国家宏观调控、纸币的发行量、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哄抬物价、地区差价、商品的新鲜程度等也会引起物价涨跌。
8.价格变动的影响:两个角度(消费和生产),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
9.影响消费的因素(1)客观因素:①收入;②物价水平;③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等其他因素。
(2)主观因素: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扩展----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社会保障制度等10.恩格尔系数及其变化(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同学们要注意有关论述题:如…..材料可知(某地市)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2)变化原因:①根本原因: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②直接原因: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3)变化表明: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会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恩格尔系数减少,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之间呈反比关系)三.易混淆知识点1.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2.外汇与外币3.本币汇率与外汇汇率(外币汇率)45.互补品与替代品的需求量变动四.2011高考热点问题1.商家、企业为什么重视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
(分析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2.国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角度:商品的基本属性)3.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分析4.CPI(居民物价指数)上涨问题(分析角度:价格变动的因素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5.201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2011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注意: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意义何在?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内容复习小结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从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4.逻辑线索:消费离不开生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生产的制度背景→创造财富的主体与主要场所→如何筹集创造财富必需的资金二.重难点分析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原理两层含义:(1)生产决定消费:四个表现(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四个表现(P29页倒数第二段理解)2.公有制的主体与国有经济的主导(1)区别:公有制的主体是指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例;国有经济的主导则强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对国民经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所起的作用(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是对全局和战略而言的)(2)联系:国有经济的主导是公有制的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及增强:课本32页最后一段4.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5.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三.易混淆知识点1.基本经济制度≠根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我国的根本经济制度2.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即为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地位是平等的,但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即在经济体系中或经济制度中),两者地位则完全不同。
3.股份制都具有公有制性质注意:只有国有、集体控股,企业才具有明显的公有性4.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关系比较(1)集资方式不同:前者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后者企业不向社会募集股份,向企业内部募股。
(2)合资方式不同:前者一般仅是资本联合,后者是劳动合作基础上的资本联合。
(3)表决方式不同:前者一股一票,股份越多表决时越有发言权;后者一人一票制,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决策体现多数人意愿。
(4)股份操作不同:前者股份公司的个人股票经批准可上市交易;后者职工个人股不得上市交易,企业职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5)分配方式不同:前者实行按股分红;后者除了按股分红外,还可以按劳分红。
(6)适用范围不同:前者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它不具有基本制度属性(在我国一般用于国有经济);后者是目前我国城乡群众在改革中产生的新事物,一般用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的组成部分5.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以雇用劳动为基础。
6.外资经济不同于三资企业:三资企业中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境内资本部分,不属于外资经济。
7.公有制、非公有制不同于混合所有制8.法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区别(1)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2)企业法人:是指企业本身,即依法设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3)法人代表:是指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指法律规定的代表企业法人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由自然人充当)。
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一般法人企业的厂长或经理等。
(4)非企业法人:是主要从事非经营活动,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包括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
★法人的分类:我国的法律根据法人的设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把法人分成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包括机关、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三大类------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益事业的单位)9.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公司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可以发行股票四.2011高考热点问题结合矿难、劳动合同法、就业保险条例,考查劳动者就业与权利保护★★小资料-----上市公司上市的条件(上市公司一定是股份制公司,股份公司不一定能上市)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一是其股票经过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经向社会公开发行;二是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三是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四是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五以上;五是公司最近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六是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只有符合了上述条件,才能批准其上市进行交易。
■上市公司的含义:上市公司则是指依法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获得证券交易所审查批准后,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的本质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点,如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和投票参与公司决策等。
但上市公司区别于一般公司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资,广泛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的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因此,上市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比一般公司强。
许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步骤。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内容复习小结一.整体结构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3.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五种财政支出;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二.重点难点分析1.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注意区分:哪些是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重要性:课本3.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点之重点!(1)三个方面:一个制度保证,两个重要举措(具体内容措施看课本61—62页)(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重要任务)4.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控制经济运行?(注意几种财政政策的运用,当前的财政政策是什么?)5.财政收支平衡的理解:大体平衡、动态平衡6.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理解:69页7.税收的性质和作用(1)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2)税收的作用: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退税、减税、免税、提高税率)8.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由税收的性质决定纳税人意识:(1)义务意识——作为纳税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权利意识——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