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_电现象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上32《电现象》教案

2024年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上32《电现象》教案

2024年教科版初中物理九上32《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理解电荷的概念,掌握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使学生了解静电的防止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荷的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难点:电荷的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静电球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静电现象吗?静电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2.探究电荷的概念(1)讲解电荷的概念: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感受电荷的产生。

(3)提问:摩擦起电现象说明了什么?3.学习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讲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提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学习静电的防止与应用(1)讲解静电的防止:避免摩擦、保持空气湿度、使用抗静电产品等。

(2)讲解静电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植绒等。

(3)让学生举例说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5.巩固练习1.什么是电荷?自然界中有几种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3.举例说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6.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电荷的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2)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四、作业布置1.复习电荷的概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静电的防止与应用。

2.举例说明静电的防止与应用,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在讲解电荷的概念时,可以结合更多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荷的产生。

2.在实验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电荷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气球摩擦头发后吸附纸屑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荷的产生。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3.1电现象-电荷摩擦起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3.1电现象-电荷摩擦起电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3.1电现象电荷摩擦起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电现象电荷摩擦起电”。

本节主要介绍了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摩擦起电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荷的种类及其性质,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让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原理。

难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摩擦起电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毛皮、橡胶棒、塑料尺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如衣物上的静电、塑料尺吸附头发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电荷的种类(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摩擦起电的原理及现象。

3. 实验演示: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荷的产生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结果。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起电现象。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讲解。

5. 知识巩固: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荷的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摩擦起电的原理。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包括: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起电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电荷的种类:正电荷、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3. 摩擦起电的原理:电子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摩擦起电现象,并分析其原理。

2. 作业答案:电荷的种类:正电荷、负电荷。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第三章认识电路1电现象

初中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第三章认识电路1电现象
学生活动:讨论总结电场的概念。
(二)电流。
1.电流。
提出问题:任何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后都会带电吗?
生:不会,两种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才会带电。
师:下面,我们就来观察电荷定向移动的现象。课件展示1746年的莱顿瓶实验。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说明什么是电流?其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学生交流后总结: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布置课后作业。
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参照课本插图、查阅相关资料,认识电池。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节 电现象
(一)静电现象
1.电荷:正电荷(+) 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二)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正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正方向相反。
情景2: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会出现什么现象?(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
情景3: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你知道上面提到的几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摩擦起电)
大家还知道生活当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谁能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2.电池:干电池等。
(三)电能
1.电流的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2.电能的转化: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用电器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发电站将各种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探讨与反思】
电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悉又神秘的。本节课是电学的入门课,所以在讲授新课时做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摆脱对电的恐惧心理,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知识。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电现象 (共32张PPT)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电现象 (共32张PP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流方向的判断:
如图,移动的电荷是__负_电__荷__,电荷 移动方向为__从_A_到_B___.电流方向为 _从_B_到_A______.
A
B
小结: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所以导体中自由电子 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金属球 金属杆
理解:(1)验电器本身不带电,与带电体接触后带 上了电。
(2)不能判断是带正电还是负电; (3)一般金属箔张角越大,带电越多
此人为何怒发冲冠?从中你有何启发?
【分析】生活中有哪些电中和现象呢?
【电中和】将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接触,它们 所带正、负电荷相互抵消,表现为物体不带电 一样,这时物体呈电中性,这种现象叫做电中 和。电中和过程中有时伴有放电现象。
同步训练:
1.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 会带负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2、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 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
( D)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同步训练
1.雷雨时,避雷针的尖端能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
这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B ]
A.从地面流向避雷针的尖端 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 D.不知正电荷的运动方向,无法判断电流的方向
2.蓄电池是能够重复多次使用的电源,在对蓄电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现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电现象

随堂训练
4.如图所示,验电器A带负电,验电 器B不带电,若用带有绝缘手柄的 金属棒链接A和B的金属球,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B ) A. 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A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B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 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流向B,B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电能 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能量转化
随堂训练
1.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 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 B ) 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 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随堂训练
2.如图用细线吊着的A、B、C、D四个带电 小球分别靠近后的情景,已知A带正电,那 么B、C、D三个小球所带电荷分别是( A )
A.负、正、正 C.正、负、负
B.负、负、正 D.正、负、正
随堂训练
3.如图所示,用被毛皮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 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以下 说法正确的是( C ) A.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B.金属球和金属箔都带正电 C.两片金属箔都带负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排斥的原画理来工作的。如下:
演 示
金属球 金属杆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如下图所示,甲、乙两个通草球用丝线悬挂着,当 乙球靠近甲球时,两球互相排斥,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甲球带正电,乙球不带电 B.甲球不带电,乙球带负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带负电 D.甲、乙两球都带负电或都带正电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共26张PPT)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3.1 电现象 课件(共26张PPT)
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
前人足迹:富 兰克林是电学 史上首位正确 阐述电的性质 的人。
二.两种电荷:
2 . 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 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为什么摩擦过的物体会显示出电性呢?
失去三个电子带正电 得到三个电子带负电
2
探究实验2:天女散花的原因
实验次数 带电体甲 带电体乙 现象:填吸引 电荷同种或异种
或排斥
1 毛皮摩擦过 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 的橡胶棒
排斥
同种
2 丝绸摩擦过 丝绸摩擦过
的玻璃棒 的玻璃棒
排斥
同种
3 丝绸摩擦过 毛皮摩擦过
的玻璃棒 的橡胶棒
吸引
异种
探究实验2:天女散花的原因
实验次数 带电体甲 带电体乙 现象:填吸引 电荷同种或异种
D、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 ,人触桶外壳会造成触电伤害。
2.有三个带电轻质小球A、B、C,悬 挂起来时如图所示,如果C带负电, 则A和B带什么电荷?
A
B
B
C
3.加油站里你不知道的电知识
红圈内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呢? 它是什么材质做成 的?
2.两种电荷。 3.摩擦起电的原因 三、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1.带电体的性质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验电器
小游戏:自制简易富兰克林马达
普通塑料杯
达标测验
1、加油站规定:”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 这样规定的理由是( C )
A、塑料和汽油会起化学变化,使汽油变质。 B、汽油会腐蚀塑料,造成漏油。 C、汽油与塑料桶壁不断摩擦,使塑料桶带电产 生火花放电,引燃汽油造成火灾。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_电现象(课件)

物理:教科版九年级上_电现象(课件)

– +
+
+

原子核
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两物体摩擦时

电池的构造:
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如下图:

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
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流从正极流出,从负极 流回电池. 原理:大多数电池是利用伏打电池的原理. 能量转换: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铅蓄电池 (化学电池) 其它电池还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空气电池 ……
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如右图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金属箔
金属球
金属杆
静电(static electricity),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 静电指的是一种附在物体表面,能对周围的其它物体产生 影响的电流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产生于当原子获得或 者丢失电子时。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质子数与电子 数量相同,正负电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带电的现象。 但是由于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种能量,如动能、位能、 热能、化学能等形式作用会使原子的正负电不平衡。在日 常生活中所说的摩擦起电实质上就是一种不断接触与分离 产生电荷转移的过程。有些情况下不摩擦也能产生静电, 如感应静电起电,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只要接触后分 离就能产生静电,流动的空气也能产生静电。摩擦起电的 物体束缚电子的本领由弱到强的次序是:毛皮、玻璃、云 母、羊毛、尼龙、丝绸、硬橡胶、金属、松香、硫。上述 物质中任何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排在前面的物质原子核对 核外电子束缚本领较弱,常常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原 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较强,常常带负电。

3.1 电现象-九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

3.1 电现象-九年级物理上册PPT课件

新知讲解
1780年,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发现,用连接起来的两 个不同金属棒接触一只死青蛙的腿,蛙腿会像触电一样 抽动。 在这个现象启发下,1800年,伏打用锌片和铜片夹上盐 水浸湿的纸片,发明了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持续 的电流。
电池
极性: 正极、负极 电流方向:正极流出,负极流回
原理: 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正电荷: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①能否吸引轻小物体。

②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③用验电器检验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上册
第三章 认识电路 3.1 电现象
新课引入
观察与思考 “怒发冲冠”
头发竖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这里面存在着什么奥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引入
电可以来自你的手电筒 电可以来自你的毛衣
天上的闪电是什么? 这曾是富兰克林的 研究课题。
也可以像闪电那样充满神秘
新知讲解
知识点 1 静电现象
2500年前,古希腊人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琥珀,竟能吸起地上的羽毛。这是一 种电现象。
伏打
新知讲解
动手做:自制水果电池
把铜丝、铁丝插到水果中,就制成了 一个“水果”电池。铜丝和铁丝就是 电池的正、负极。
生活中常见的电池
强化训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C.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反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电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1节 电现象

知1-讲
【例1】[中考·山西] 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 靠近细细的水流,会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惊奇的现 象。这是由于梳子摩擦后 带电 ,会吸引细细的 水流。
【解析】 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带上了电荷;而水流向 梳子靠近,可以联想到“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来 分析本现象。
总结
知1-讲
现象分析类问题,首先找准要解释的现象,再 判断现象的学科类型,最后联系对应的知识点进行 解释。例如,例1图示现象是水流向梳子靠近,表明 水流受到了一个吸引力的作用,这个吸引力是带电 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力,与电学知识相关。
定义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带电体的性质 吸引轻小物体。
知1-讲
1.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 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 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 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 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正”和“负”不同于数学中的正负数,并不表示电 荷量的多少,只是用来区别电荷的性质。
知2-讲
提出问题: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知2-讲
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 电荷相互吸引。
易错提醒:与带电体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与带电体 不同的电荷,也可能不带电。
知2-讲
【例2】 如图所示,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 如
果已知甲带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D ) A. 乙带负电,丙带正电 B. 乙带正电,丙带正电 C. 乙带负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D. 乙带正电,丙带负电或不带电
1.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物理学规定,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 电池有正、负两个极,在电池外部电流从正极流 出,从负极流回电池。

教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电现象(共19张PPT)

教科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 电现象(共19张PPT)

13:24
15
10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
– +
++ –

核外电子 原子核
13:24
•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 子带负电.
•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 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 呈电中性.
16
11 摩擦起电的再认识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1.物体原子结构不同,导致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 荷,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3:24
8
5 莱顿瓶的运用 发现电可以流动起来
1746年的某一天,在巴黎圣母院前,700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队。排头的 修道士一只手拉着第二个修道士的手,另一只手摸着一个储存着大量电荷的 莱顿瓶的金属外壳。在实验前,从莱顿瓶内壁引出一根长长的导线,就像图 中那样。当排尾的修道士用手去触摸导线的一刹那,整个队伍突然跳了起来! 原来,是电通过了他们的身体。
所有物体经摩擦都可起电,不同的材料经摩擦所 带的电是不同的,
但,不同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且只有两种性质不 同的电。
一种是经过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的“玻璃电”, 一种为经毛皮摩擦后树脂所带的“树脂电”。
他首先提出:同种电相斥,异种电相吸。
13:24
7
5 马森布罗克 发明莱顿瓶
1745年,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教授马森布罗 克发明了一种可以储存电荷的瓶子, 因为瓶子 是在莱顿城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 器。和今天的电容器没两样。
1792年,伏打对此进行了仔细研究之后,认为 蛙腿的抽动是一种对电流的灵敏反应。电流是两 种不同金属插在一定的溶液内并构成回路时产生 的,而肌肉提供了这种溶液。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2 电现象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3.2 电现象
10.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那么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1.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
1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流的认识。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
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
演示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课题
第2节 电现象
执教
岑海林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3.1电现象课件共19张PPT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3.1电现象课件共19张PPT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 A和B,使A带电、B 不带电。
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 连接起来,可以看到A的金属 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 箔张开,最后两个验电器金属 箔张开的角度相同。
思考:为什么?
电流: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 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 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
A BC
6. 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 D带正电,若A排斥B,A吸引C, C排斥D,那么A、B、C各带什么 电?
摩擦起电 的条件
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 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
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实验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所示,分别将带有正负不同电荷的小 球悬挂起来,慢慢靠近。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
+–
––
实验表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思考
通过上述实验观察,你对摩擦 起电的电荷种类、电荷间的相互作 用能说出什么看法吗?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 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 ++

– ––
– 当两物体 摩擦时 –
+ +
+ +
++++
+


––
因缺少电子 而带正电
因得到电子 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 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第1节电现象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第1节电现象

摩擦起电: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1856-1940)
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 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与核外 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中 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想一想:这个氧原子 带电吗?
第三章 认识电路 第一节 电现象象。 2.知道两种电荷的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并能解释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3.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的规定。 4.知道电池的作用。
情景导入
观看下图“怒发冲冠”。 图中的现象是一种静电现象,“电”到底是什 么,居然有如此大的魔力?为了揭开谜底,今天就 让我们先从了解电现象开始。
知识板块三 电流 4.电荷的_定__向___移动形成电流。
5.物理学中规定:_正___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 方向,电流的方向与__负__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交流展示
1.在联欢会上,同学们把五颜六色的气球与窗 户上的玻璃、黑板等摩檫几下后,气球就会被“沾” 在玻璃上、黑板上,把教室装扮得格外漂亮,请解 释一下气球“沾”在玻璃、黑板上的原因。
这是因为气球与玻璃、黑板等摩檫后气球便带上了 电,与玻璃、黑板等吸引而不会掉下来。
2.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你有哪些方法? 方法1:器材:轻小物体如纸屑或微小的泡沫塑料 用这个物体靠近轻小物体,如果能吸引轻小物体, 则物体带电,如果不能吸引,则物体不带电。因 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2:器材:验电器 把这个物体接触验电器, 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则说明物体带了电,如 果验电器的金属箔不张开,则说明物体不带电。实 验室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 a被吸引过来,则a是 ( B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第1节 电现象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第1节   电现象九年级上册物理教科版
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的方向。
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极流向-极。
因得到电子,有多余电子而带 等量的负电
5. 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也可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库),符号为C。
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 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 摩擦 而带 了电,带电体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 镜面上。
解析:用干绸布擦拭穿衣镜时,镜面因摩擦而带了电, 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能将细小的绒毛吸引在 镜面上。
知识点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 带电体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叫做电场。通过电场, 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产生相互作用。
3. 验电器 (1)作用: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2)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使用方法:让待测物体与金属球接触,若验电器的金属
常常会碰到以下现象: 晚上脱衣服时,常听到“噼啪” 的声响,且伴有蓝光;早上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 来,越理越乱;开水龙头时会“触电”,会发出“啪”的 声响等,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3. 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 规定: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1)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电源的负极;电源内 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为了不在表述 时出现错误,表述电路中电流方向时,可以加上用电器。 如: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 极,不要表述为电路中的电流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2)电池 ① 伏打电池:1800 年,伏打用锌片和铜片夹上盐水浸湿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