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
心理学的100个故事
![心理学的100个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6c0abfa02020740bf1e9bdb.png)
1、帮助别人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
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
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2、超越心中的冰点袁章奎美国一家铁路公司,有一位调车员叫尼克,他工作认真负责,不过有一个缺点,就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同事们为了赶着去给老板过生日,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无法把门打开。
于是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由于除他之外全公司的人都走完了,没有一个人来给他开门。
尼克的手敲得红肿,喉咙喊得沙哑,也没有人理睬,最后他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
他想,冰柜里的温度在零下20度以下,如果再不出去肯定会被冻死的。
他愈想愈可怕,最后只好用发抖的手,找来纸和笔,写下了遗书.在遗书里,他写道:”我知道在这么冷的冰柜里,我肯定会被冻死的,所以……"当第二天公司职员打开冰柜时,发现了尼克的尸体。
同事门感到十分惊讶,因为冰柜里的冷冻开关并没有启动,而这巨大的冰柜里也有足够的氧气,尼克竟然被”冻”死了!其实尼克并非死于冰柜里的温度,尸检报告也显示没有被谋杀或急病猝死的可能,那么是什么原因呢?他是死于自己心中的冰点。
因为他根本不敢相信这辆一向轻易不会停冻的冰柜车,这一天恰巧因要维修而未启动制冷系统。
他的不敢相信使他连试一试的念头都没有产生,而坚信自己一定会被冻死.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中常说的消极暗示效应。
悲观的人往往会自怨自艾而生出病来,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与之相反的就是积极心理暗示。
所谓积极心理暗示,通俗地说就是坚信自己一定行,一定能办好自己想做的事,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一定能实现人生目标,就是让人充满自信。
九则趣味心理学小故事
![九则趣味心理学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ceb311c10a6f524ccbf8500.png)
九则趣味心理学小故事1、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尝试能帮助你逃脱困境,甚至能解救你的生命!2、五枚金币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
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
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
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
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人生的道路是漫长而又丰富,我们多关注现在的每一时刻。
3、扫阳光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
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
”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
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
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
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
”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心理学幽默小故事
![心理学幽默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8fdffe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a.png)
心理学幽默小故事故事一:替身解压从前有个专职心理学家,他的工作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
一天,一位大厦的保安找到了他,抱怨自己在工作中的压力很大,不知道如何释放。
心理学家思考了一会儿,给了他一个建议:“你可以试试找一个替身,把所有你在工作中感到压力的事情都托付给他。
每天晚上,你可以和替身对话,将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告诉他,然后睡个好觉。
”保安感到很奇怪,但还是试着去做了。
每天晚上,他都会找一个无人的地方,对着想象中的替身大声倾诉。
他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怪异现象,各种糟糕的情况和与人相处的困难。
奇迹出现了!保安渐渐发现,在对替身诉说的过程中,他的内心得到了释放,压力也逐渐减轻。
通过把情绪倾诉给替身,他找到了一种解压的方式,不再觉得烦躁和压抑。
故事二:笑对挫折有个心理学家经常教导他的学生们面对挫折时要乐观对待,但是他自己在面对挫折时往往心情低落。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决定在自己遇到挫折时也能笑对生活。
有一天,他在路上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他突然起身大笑起来。
旁人都惊讶地看着他,觉得他很奇怪。
这样的情景发生了几次后,他的学生们开始好奇地询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他解释道:“笑是一种乐观的情绪。
当我摔倒时,我选择笑对生活,不仅是让自己心情变好,也是为了教育自己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
”他的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的坚持和鼓励,也开始尝试笑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他们发现,笑对挫折并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一种积极面对、超越困难的心态。
故事三:破镜难重圆有一对夫妻,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为了改善关系,他们来找心理学家寻求帮助。
心理学家告诉他们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夫妇在矛盾和摩擦中失去了感情,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发现了一块碎掉的镜子。
于是,他们合力把镜子修复好,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他们修复好镜子后发现,镜中的影像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已经无法再看到自己的真实面貌。
心理学家解释道,镜面代表了夫妻间的关系,镜子破碎的痕迹映射出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裂痕。
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
![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71b72f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4c.png)
关于心理健康的小故事1、鲨鱼与鱼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2、心态父子二人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3、情况不同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小猪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绵羊和乳牛讨厌小猪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
”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
4、靠自己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
![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6b7eeb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c.png)
关于心理学的小故事故事一,《爱因斯坦的奇怪习惯》。
相信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但你是否听说过他的奇怪习惯?爱因斯坦在工作和思考的时候,总是会在手里拿着一根小小的木棍,不停地用它敲击桌子。
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怪癖,但心理学家却认为,这其实是爱因斯坦的一种创造力释放方式。
通过手中的木棍和桌子的交互,他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激发灵感,从而取得了许多伟大的成就。
故事二,《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实验》。
皮亚杰是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一系列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验。
其中最著名的一项实验是关于儿童的逆运动观念。
在实验中,皮亚杰让儿童观察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的过程,然后问他们球滚下来的路径是什么样的。
结果发现,3岁以下的儿童认为球是沿着斜面直线下滚的,而3岁之后的儿童才能够理解球是沿着曲线下滚的。
这一实验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对儿童教育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故事三,《巴甫洛夫的狗》。
巴甫洛夫是一位著名的俄国生理学家,他通过对狗的实验,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
在他的实验中,他发现当狗在进食的时候,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后来,他停止给狗食物,只是敲响铃声,结果发现狗依然会分泌唾液。
这说明狗通过条件反射形成了铃声和食物的联想,这一发现对于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还可以指导我们改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希望大家能够对心理学保持好奇和探索的精神,让心理学的智慧之光照耀我们的生活。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528b8e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a.png)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现象无处不在。
通过一些小故事,我们能够更生动地理解和感受心理学的奥秘。
接下来,我将为您讲述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
故事一:神奇的罗森塔尔效应有一所学校,校长对两位老师说:“你们是我校最优秀的老师,现在我交给你们两个班级,A 班和 B 班。
A 班的学生聪明好学,B 班的学生则稍微差一些。
不过我相信,凭借你们的能力,一定能够教好他们。
”实际上,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是随机分配的,并没有什么差异。
但因为校长的话,两位老师对两个班级产生了不同的期待。
在教学过程中,A 班的老师总是以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认为他们聪明有潜力;而 B 班的老师则不自觉地对学生要求更加严格,甚至有些批评指责。
一段时间后,A 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显著提高,而 B 班的成绩却不如人意。
这个故事体现了罗森塔尔效应,即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表现。
当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时,学生往往会朝着期待的方向发展;反之,消极的期待则可能导致学生表现不佳。
故事二:从众心理的力量有一天,_____在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仰着头看向天空。
_____很好奇,也凑过去看,可是天上什么都没有。
但_____并没有离开,而是继续跟着人群一起仰头看天。
过了一会儿,有人问:“你们在看什么呀?”结果大家都面面相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看到大多数人在做某件事,就不自觉地跟着去做,而不去思考这件事是否真的有意义。
从众心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
比如在购物时,看到很多人抢购某种商品,我们可能也会忍不住加入;在做决策时,听到多数人的意见,我们可能会放弃自己原本的想法。
然而,从众并不总是正确的,我们需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随他人。
故事三:破窗效应在一个社区里,有一辆停在路边的汽车,车窗完好无损。
一天,有人打破了其中一扇车窗,但是没有人及时去修理。
没过多久,这辆车的其他车窗也陆续被打破,车内的物品也被偷走。
心理学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
![心理学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9385c0c376baf1ffd4fad2c.png)
心理学故事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一、断箭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 “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他呼一声就拔出了宝箭。
骤然间他惊呆了,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
儿子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轰然坍塌。
结果很显然,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温馨提示: 把胜败寄托在一枝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是多么危险!永远记住: 自己才是一枝宝箭。
二、乐观者和悲观者从前,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煤为生,小儿子则卖雨伞。
每到下雨,母亲就唉声叹气说大儿子的煤要卖不出去了,天晴时,母亲又惆怅抱怨小儿子的伞没人要。
但父亲则和母亲恰恰相反,下雨天,他为小儿子高兴,天晴时,他为大儿子叫好。
温馨提示: 性格决定命运,乐观的人会在逆境中找到快乐,悲观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三、为生命画一片树叶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四、飞翔的蜘蛛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最精辟的50个心理学故事
![最精辟的50个心理学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7bdd3e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b.png)
最精辟的50个心理学故事嘿呀!以下就是我为您带来的最精辟的50 个心理学故事。
1. 哎呀呀,有个小朋友一直害怕黑暗,晚上都不敢自己睡觉呢。
后来呀,家长发现是因为他看了一部恐怖的动画片。
经过耐心的引导和陪伴,小朋友终于不再害怕啦!这说明啥?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可大着呢!2. 哇哦!还有一个年轻人,总是在工作中感到无比焦虑。
原来是他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目标,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呀。
当他调整了目标,心态一下子就好多啦!3. 嘿!有一对夫妻,经常吵架,感情都快破裂啦。
后来通过心理咨询,发现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改变沟通方式后,感情又变得甜蜜起来啦!4. 哎呀呀!一个学生总是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学习成绩也不好。
老师发现后,不断鼓励他,给他信心,最后他的成绩居然突飞猛进呢!5. 哇!曾经有个人特别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直到有一天,他尝试去做志愿者,帮助了别人,得到了认可,从此就自信起来啦!6. 嘿呀!有个上班族每天都觉得很累,对工作毫无热情。
后来发现是因为他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换了工作后,整个人都精神了!7. 哎呀!一位老人总是回忆过去,心情很不好。
后来参加了老年活动,结交了新朋友,心情就开朗多啦!8. 哇哦!有个女孩害怕社交,一和陌生人说话就脸红。
她逼着自己参加社交活动,慢慢地就不再害怕啦!9. 嘿!一个创业者失败了很多次,想要放弃。
但他的朋友给他讲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最终取得了成功!10. 哎呀呀!一个人总是发脾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后来学习了情绪管理的方法,变得温和多啦!11. 哇!有个妈妈总是对孩子很严厉,孩子很叛逆。
后来妈妈改变了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变得特别好!12. 嘿呀!一个人在遭受挫折后,陷入了抑郁。
通过心理治疗,慢慢走了出来,重新拥抱生活!13. 哎呀!有个大学生总是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业。
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戒掉了游戏,努力学习!14. 哇哦!一个人总是嫉妒别人,心里很痛苦。
当他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啦!15. 嘿!一位职场新人总是害怕犯错,不敢尝试新的任务。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468876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3.png)
心理学小故事汇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现象无处不在。
下面我将为您讲述几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人类内心的奥秘。
故事一:从众心理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家新开的面包店。
一天,店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路过的人看到这么多人在排队,纷纷好奇地也加入了队伍,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家店的面包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随着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更多路过的人不假思索地跟着排了起来。
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仅仅因为看到其他人排队,就认为这家面包店的面包一定很好,从而盲目地跟随。
从众心理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
比如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能会因为看到很多人购买而跟风购买,而没有真正考虑自己是否需要。
然而,从众心理并不总是负面的,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节省时间和精力。
故事二:延迟满足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棉花糖实验”。
实验人员将一群孩子分别带进一个房间,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颗棉花糖。
实验人员告诉孩子们,如果他们能够忍住 15 分钟不吃这颗棉花糖,那么就会再给他们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有些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则通过各种方法忍住了诱惑,比如捂住眼睛、唱歌、自言自语等。
后续的研究发现,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业成绩、社交能力等方面往往表现得更加出色。
延迟满足反映了一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
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往往更能够为了长远的目标而放弃眼前的短暂快乐,从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面临着类似的选择,比如是选择现在玩游戏还是先完成作业,是选择现在花钱享受还是储蓄为未来做准备。
故事三:刻板印象有一位名叫小李的求职者去一家公司面试。
面试官在看到小李的简历上写着他来自某个特定的地区时,不自觉地产生了一些刻板印象,认为这个地区的人可能不够勤奋和聪明。
心理学哲理小故事
![心理学哲理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59cf0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6.png)
心理学哲理小故事从古至今,人们对于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探索从未停止。
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通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内心的奥秘。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小故事能够为我们揭示一些深刻的哲理。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小故事吧。
故事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一个宽阔的田野上,一只螳螂正在专心地捕捉一只蝉。
就在螳螂准备一举得手之际,一只黄雀突然从后方飞来。
螳螂惊愕了一下,害怕被黄雀抢走,忙不迭地放弃了目标,转身逃跑。
蝉乘机振翅飞离,而黄雀则得以如愿以偿地享用自己的美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哲理:有心人不可轻易暴露自己的真正目标。
螳螂原本可以继续细心地捕捉蝉,但害怕被黄雀抢夺,最终让自己失去了美味的食物。
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当我们追求某个目标时,不必让别人知道,否则可能会遭受到意外的阻挠。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谨慎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不要轻易示弱。
故事二:猴子摘桃在一个古老的山谷里,有一颗结满了美味桃子的大树。
一只聪明的猴子发现了这些桃子,他将手伸向树上的一颗最大最甜的桃子。
然而,桃子被一个巨大的岩石压在下面,猴子无法将其拿下。
猴子用力摇晃树干,但桃子依然纹丝不动。
最聪明的猴子决定改变策略,他开始用力摇晃那块巨石。
经过一番努力,岩石移动了一点点,足够让猴子拿到桃子。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面对困难时,需要变通思考,寻找突破口。
猴子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改变了拿桃子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试图直接摘桃子。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有时候需要放下固有思维,尝试不同的方法,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故事三:恐龙蛋的孵化在一个古老的国家,发现了一批保存完好的恐龙蛋。
科学家们决定将这些恐龙蛋孵化出来,以便研究这些史前生物。
他们对孵化环境进行了精心的模拟,确保了温度和湿度的合适。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这些恐龙蛋并没有孵化出成年恐龙,而是孵化出了一群不同种类的蜥蜴。
科学家们感到非常困惑,他们对蛋壳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发现了原因。
心理学寓言故事大全
![心理学寓言故事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562f6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93.png)
心理学寓言故事大全寓言故事是一种可以通过故事教导人们道理的文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教育和治疗领域。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心理学寓言故事,希望能够对大家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困惑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1. 狐狸和葡萄故事内容:一只狐狸在看到一串紫色葡萄挂在高处时,非常想吃到葡萄,但是由于太高,够不到。
最终狐狸糊弄自己,说葡萄不好吃,然后走开了。
寓意:有些时候,我们不得不接受自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现实,而不是逼迫自己去做那些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过高,可能会导致无谓的挫折和沮丧感。
2. 稻草人故事内容: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拿起一根稻草问:“这是什么?”另一个孩子回答:“这是稻草人。
”“错了,”第一个孩子说,“这是一锅白粥的柴火,用来做饭的。
”于是,他们的观点产生了分歧。
寓意:一个人的观点不应在别人看法不同的情况下被简单地否定。
分歧可能是目前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最常见的事情之一。
3. 骑士和龙故事内容:一名骑士前往打败充满杀气的巨龙,他带上了剑和盾牌,穿着一身铠甲,但在战斗中却受了伤。
在伤口上,他看到了巨龙的镜像,而巨龙说:“你不存在。
”寓意:该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幻觉,只有我们的想法和信仰才是真正的存在。
如果我们不能战胜我们自己内心的怯懦和恐惧,那么外部世界的影响只会让我们更加脆弱和无助。
4. 火焰和自然故事内容:火焰得到了自然那里的指示去捕捉一些树叶,让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热量。
之后,它发现它不仅热度加强了,自己还变得越来越大。
但是,当火焰开始烧燃的时候,它发现自己却没有越来越多的树叶,反而失去了所有树叶。
寓意:当我们追求权力、金钱、名声等等物质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失去与我们所爱的人的联系,而当我们失去每一天里的珍贵之物,我们才会发现我们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5. 拖鞋和袜子故事内容:一只拖鞋和一对袜子一起被卷到了卫生间,拖鞋和袜子互相比较,发现自己在外要更加耐脏耐穿,但是袜子却很舒适和柔软。
10个心理学教育故事
![10个心理学教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095bb3cdd36a32d73758142.png)
10个心理学教育故事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
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
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
”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
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
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
心理学中的16个小故事
![心理学中的16个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5001aecbb68a98270fefae6.png)
心理学中的16个小故事1、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
”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
”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
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
赚钱感觉指数为1。
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
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
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2、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
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
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
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3.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
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这是“听的艺术”。
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
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4. 有两个和尚他们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
这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溪,于是这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么变成为了好朋友。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b1741b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1f.png)
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1️⃣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给狗喂食时,它们会分泌唾液。
随后,他通过多次在喂食前敲响铃声,逐渐使狗建立起铃声与食物之间的条件反射,即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铃声也能引发唾液分泌。
这一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对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斯坦福监狱实验1971年,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进行了一项模拟监狱环境的实验。
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为“狱警”和“囚犯”,在短时间内,“狱警”对“囚犯”实施了虐待和权力压迫,而“囚犯”则表现出顺从、抵抗或崩溃等不同反应。
该实验揭示了社会角色、权力结构和人性阴暗面的复杂关系,对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和道德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罗森塔尔效应罗伯特·罗森塔尔和伦诺尔·雅各布森进行了一项关于教师期望对学生成绩影响的研究。
他们随机选择了一些学生,并告知教师这些学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结果这些学生的成绩普遍显著提高。
尽管这些学生并未真正具备特殊的才能,但教师的期望和态度对他们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一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强调了期望和信念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设计了一项实验,测试个体在面对权威指令时,愿意对他人施加多大程度的电击。
实验发现,即使被试者认为电击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但在实验者的权威指令下,他们仍倾向于服从命令。
这一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放弃道德判断的现象。
5️⃣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他认为,人们只有在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一理论对心理学中的动机研究和人格发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6️⃣ 弗洛伊德的梦解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冲突和欲望的反映。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dd2aed6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6.png)
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1️⃣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石。
通过反复在狗进食前摇响铃铛,巴甫洛夫成功地让狗形成了对铃声的条件反射,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铃声也能引发狗的唾液分泌。
这一实验揭示了心理与生理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2️⃣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中未被满足的愿望的扭曲表达。
他通过对梦的深入解析,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弗洛伊德的梦的理论不仅丰富了心理学的内涵,还影响了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3️⃣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类行为的动机源于未满足的需求,为理解人类行为和个性提供了重要框架。
4️⃣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即教师若对学生抱有高期望,学生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一效应揭示了期望与结果之间的正向关系,强调了积极期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5️⃣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史上著名的道德争议实验之一。
实验中,大学生被随机分配为“狱警”和“囚犯”,短短几天后,“狱警”对“囚犯”施加了残忍的虐待,揭示了权力、角色和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该实验因伦理问题被提前终止,但引发了关于人类行为、道德和权力的深刻思考。
6️⃣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权威实验探究了人们在权威指令下会做出何种程度的伤害行为。
实验发现,大多数人会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对他人施加电击,即使他们知道这可能造成伤害。
这一结果揭示了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类在道德困境中的复杂心理。
7️⃣ 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当个体的认知(信念、态度等)之间存在不一致时,个体会产生心理压力,并寻求减少失调的方法。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84ff14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d.png)
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1️⃣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的狗实验是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石。
实验中,巴甫洛夫通过反复在狗进食前敲响铃声,最终使狗在听到铃声时即使没有食物也会分泌唾液,展示了无条件刺激(食物)与条件刺激(铃声)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这一典故揭示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学习机制。
2️⃣ 弗洛伊德的梦境解析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提出梦境是潜意识中未解决愿望和冲突的反映。
通过解析梦境,可以洞察个体的内心世界和深层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的梦境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教师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无意中传递给学生,并影响学生的表现。
这一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提出,通过一项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持有正面期望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自信心会显著提高。
这一典故强调了期望和信念在塑造个体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4️⃣ 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一项关于权力、角色和人性的研究,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71年进行。
实验中,志愿者被随机分配为“狱警”和“囚犯”,短短几天内,“狱警”对“囚犯”施加了残酷的权力压迫,而“囚犯”则表现出顺从和崩溃。
这一典故揭示了极端环境下人类行为的扭曲和道德底线的崩溃。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为理解人类动机和行为提供了重要框架,强调了满足基本需求对个体成长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6️⃣ 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与罗森塔尔效应相似,都强调了期望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这一术语源于希腊神话中雕塑家皮格马利翁爱上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最终雕像化为真人的故事。
在心理学中,它指的是对他人的积极期望能够促进其正向发展。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2ec346a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6.png)
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1️⃣ 巴甫洛夫的狗与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实验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条件反射案例之一。
他通过反复在给狗喂食前摇响铃声,最终使狗在听到铃声时即使没有食物也会分泌唾液,这一发现揭示了心理与生理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奠定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2️⃣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潜意识中欲望和冲突的反映。
他提出了梦的解析方法,通过分析梦境中的象征和隐喻,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一理论对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的研究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够显著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
这一效应表明,积极的期望和暗示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发展,反之亦然,强调了心理暗示在人际关系和教育中的重要性。
4️⃣ 斯坦福监狱实验菲利普·津巴多领导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人性中的权力、服从和虐待倾向。
通过模拟监狱环境,参与者迅速分化为“狱警”和“囚犯”,展现出极端的行为变化,这一实验对理解社会角色、权力动态以及人性阴暗面提供了深刻洞察。
5️⃣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探讨了人们在权威面前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对另一人(实际上是实验助手)施加电击,尽管他们表现出明显的不适。
这一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权威指令时,即使违背个人道德判断,也可能会选择服从。
6️⃣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分为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强调了人类动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理解个人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框架。
7️⃣ 帕夫洛夫的狼群与恐惧习得除了狗的条件反射实验外,帕夫洛夫还研究了狼群中的恐惧习得。
他通过观察狼群在自然环境中对特定刺激的反应,揭示了恐惧是如何通过经验习得的,这对理解恐惧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8️⃣ 阿希实验与从众心理所罗门·阿希的实验探讨了人们在群体压力下如何改变自己的观点以符合群体共识。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ea3aba1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a.png)
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1️⃣ 巴甫洛夫的狗实验巴甫洛夫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每当实验员出现并准备喂食时,狗就会开始分泌唾液。
进一步实验中,他仅通过铃声刺激,而无需食物出现,也能引发狗的唾液分泌。
这一发现揭示了条件反射现象,即通过学习,无关刺激(铃声)与有关刺激(食物)之间建立了联系,成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中的基础概念。
2️⃣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通过对梦境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个体深层的心理冲突和欲望。
他提出了梦的“显梦”与“隐梦”之分,前者是梦境的表面内容,后者则是隐藏于背后的真实心理意义。
这一理论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
3️⃣ 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通过实验发现,当教师被暗示某些学生具有“特殊潜力”时,他们会对这些学生产生更高的期望,并通过言行传递这种期望。
结果,这些被“期望”的学生在学业和社交方面表现更好。
这揭示了期望和信念对个体表现具有显著影响,强调了积极期待在教育和社会互动中的重要性。
4️⃣ 斯坦福监狱实验该实验旨在研究监狱环境对人性的影响,结果却以极端方式暴露了权力的腐蚀性和人性的阴暗面。
实验中,随机分配扮演狱警和囚犯角色的学生迅速形成了鲜明的权力等级,狱警变得残忍,囚犯则表现出顺从和反抗的复杂情绪。
这一实验因伦理争议而提前终止,但它对理解权力、服从和人性提供了深刻洞见。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他认为,人们在满足较低层次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
这一理论对理解个体动机、社会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6️⃣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设计实验探究人们在权威指令下对他人施加痛苦的程度。
实验发现,大多数人会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对“受害者”施加远超他们预期的电击,即便他们知道这可能是虚假的。
这一结果揭示了权威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复杂心理。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
![【心理学】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d6ef16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8.png)
心理学上的十大典故1️⃣ 巴甫洛夫的狗与条件反射在心理学的浩瀚星空中,巴甫洛夫的狗实验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星辰。
这一实验通过反复给狗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与铃声(中性刺激)的配对,最终使狗仅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条件反应),揭示了条件反射的形成机制。
这一发现不仅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也深刻影响了我们对学习、记忆及习惯形成的理解。
2️⃣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提及心理学,怎能不提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弗洛伊德?他的《梦的解析》一书,通过深入剖析梦境,揭示了潜意识中未解决的愿望、冲突与恐惧。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往心灵深处秘密的钥匙,通过对梦的解读,可以洞察个体的内心世界,促进自我认识与成长。
3️⃣ 罗森塔尔效应:期望的力量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或领导者对学生或下属的积极期望能够显著影响其表现的现象。
这一典故源于一项实验,研究者随机指定部分学生为“潜力股”,并向教师透露这一信息,结果这些学生的成绩与自信心均显著提高。
这一发现强调了期望与信念在塑造个体潜能中的重要作用。
4️⃣ 斯坦福监狱实验:人性的阴暗面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具争议的实验之一。
该实验通过模拟监狱环境,探究个体在权力结构中的角色转换与行为变化。
然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虐待、欺凌等行为,不仅揭示了权力对人性的腐蚀,也迫使实验提前终止。
这一典故成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反思,强调了道德伦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它将人类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划分为五个层次。
这一理论不仅为理解人类动机提供了框架,也指导了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强调了满足个体需求对于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6️⃣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探讨了人们在权威命令下的行为选择。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对另一个房间的“学习者”(实际是实验助手)施加电击,尽管他们听到学习者的痛苦呻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个有趣的心理学故事
▲断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
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
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
又一阵号角吹响,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郑重地对儿子说: “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
”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
当鸣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忘记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使他呼一声就拔出了宝箭。
骤然间他惊呆了,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
儿子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意志轰然坍塌。
结果很显然,儿子惨死于乱军之中。
温馨提示: 把胜败寄托在一枝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是多么危险!永远记住: 自己才是一枝宝箭。
▲乐观者和悲观者
从前,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煤为生,小儿子则卖雨伞。
每到下雨,母亲就唉声叹气说大儿子的煤要卖不出去了,天晴时,母亲又惆怅抱怨小儿子的伞没人要。
但父亲则和母亲恰恰相反,下雨天,他为小儿子高兴,天晴时,他为大儿子叫好。
温馨提示: 性格决定命运,乐观的人会在逆境中找到快乐,悲观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的希望,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
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
她说: “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
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
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
▲飞翔的蜘蛛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结在半空中。
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昆虫,它的网织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温馨提示: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
1965 年,一个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
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们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学术权威,还有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
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
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一些成功人士把自己的创业艰辛过分地夸大了。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进行了研究。
1970 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
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
这本书后来鼓舞了很多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必有收获。
温馨提示: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
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勇于冒险
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露出娇嫩的身躯。
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 “龙虾,你怎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
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 “谢谢你的好心,可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的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作出准备。
”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从来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永远都限制自己的发展。
温馨提示: 对于那些害怕危险的人,危险无处不在。
▲再试一次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
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
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
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
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就随口应道: “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
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
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 “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
”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 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温馨提示: 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天道酬勤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还是没有能够背下来。
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贼想等到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诵读那篇文章。
贼大怒,从梁上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那贼的记
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而曾国藩便是凭着勤奋和坚忍的毅力成为一代宗师。
温馨提示: 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会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居安思危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 “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到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
狐狸奇怪地问道: “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 “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
”
温馨提示: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
机会只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千万不要相信,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那是自欺欺人。
▲你也在井里吗?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是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已经太大了。
农夫于是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
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泥土一铲铲进了枯井。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头驴子好像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往井底探头,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便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温馨提示: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 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