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混播草地放牧生态系统中牦牛生产和植被变化特征的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
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生态修复研究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片重要草地区域,也是全球高寒草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的草地退化问题日趋严重,严重影响着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一、草地退化问题的成因根据研究,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度放牧:由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寒和半干旱地区,造成草原缺乏水源,导致牧民为获得更多收益而过度放牧和过度牧畜,导致草原土壤严重受损,草原植被趋向单一化。
2、气候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的草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高温等气候变化使得草原植被生长条件不佳,从而促进草原退化的加速。
3、自然因素:青藏高原的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导致草原土壤流失严重,从而形成了淤积、荒漠化、石漠化等现象。
4、农业活动:青藏高原地区农业发展的加速,使得大量耕地和牧场的开垦和生产活动的推广,严重影响了草原植被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了大量草原退化现象。
二、草地退化的影响青藏高原草地退化的影响范围广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为:1、农牧业收益下降:草原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牧草生长缓慢,牛羊成长缓慢,对农牧民收益产生很大的影响。
2、生态环境恶化:草原退化后,对于土壤、水资源的保护和保持有所削弱,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危害到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3、气候影响:草原植被面积的锐减对于青藏高原的环境质量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对于高山过程形成和冰雪融化也有很大的影响。
4、物种灭绝:草地退化极大地影响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乃至滞留,使得许多动植物数量下降或灭绝等一系列问题。
三、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为了解决青藏高原草地退化问题,科学家们展开了多项草地生态修复的研究。
目前,草地生态修复的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和改善草地土壤: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技术,提高草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保持能力,从而促进草原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研究
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研究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该生态系统寒冷干燥,气候变化快速,土地退化、植被退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导致牲畜的食物供应减少,土地的生产力下降,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系统逐渐丧失其保育和生态服务功能。
为了恢复和保护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需要开展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本篇文章将介绍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研究。
一、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的现状1、研究对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是指我国北部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降水量少、风寒强烈、植被为针叶林草原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的特点是植被分布广泛、物种多样性丰富、气候波动较大、自然环境变化剧烈。
由于其独特的生态环境,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2、研究内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植被恢复、土壤养分管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在植被恢复方面,主要研究如何提高草地植被覆盖率和物种多样性,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养分,提高生产力;在土壤养分管理方面,主要研究如何保持和增强土壤的生命力,减轻土壤贫瘠和土地老化的现象;在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主要研究如何适应气候的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二、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1、生态系统评估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需要首先进行生态系统评估。
生态系统评估是指对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过程等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价,并进一步确定该系统的状况和状况的变化趋势。
通过生态系统评估,可以确定高寒草原生态系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识别出关键生态环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计划。
2、种植草原植物为了提高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覆盖率,需要种植适宜的草原植物,促进植被恢复。
从草种的选取到草丛的建立,考虑到适应性、干旱抗寒性、生长速度、草坪的抗踏踩性、耐药性、警惕性、盐碳素等因素,一系列工作需要民间专业人员管理,务必善待草坪原材料。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李娜;郭同庆;张骞;徐田伟;徐世晓
【期刊名称】《家畜生态学报》
【年(卷),期】2024(45)5
【摘要】青藏高原拥有世界上最广阔的高寒草地,以及长达数千年的悠久放牧历史。
独特的高寒环境条件使这里对外界干扰更加敏感。
尽管已经进行了很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相关研究,但放牧,尤其是放牧强度如何影响高寒草地碳平
衡仍待进一步研究与明确。
论文以围栏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4
种放牧强度为基础,综述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放牧强度变化通过干扰植物-土壤界面从而对碳输入和输出过程产生间接作用,最终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
由于受到放牧历史、气候条件、草地类型等其他条件的干扰,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对放牧强度的响应是复杂多样的,因此需要
对放牧管理采取更加灵活、具体、有针对性的措施,这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地管理决策、稳定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7页(P1-7)
【作者】李娜;郭同庆;张骞;徐田伟;徐世晓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2.29
【相关文献】
1.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2.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
3.不同强度牦牛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
4.晋北赖草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5.牦牛放牧强度对青藏高原典型高寒草地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Ⅱ向
D N u.mne a O GQ a一i t l ( . i hi cdm f nm n e r aySi c- in 106 1Qn a A ae yo ia adVti r c neXn g80 1 ) g A l en e i A src :h sl fg z g ta fr a li —o i dsw rf i r s n hw d: I r r ig btatT er uso r i i k i a n cl m x o nat c l a l d so e ① n t e g z e t a n rlo y n p e d e i a g sa i h e an s sn- t v— e h g i o k er sdwt te nra dg z git sy @) g si a s d ae a t r e os ta l ew i t r n f as ce e i c s ai e i ; r r s na l i i i t t th e a o li g a y d a hh i e e r n n n t e e o n y sn c d h e w s i ic t i a g s o l osi e eng z t s i n o l i — e t a f a r vr gaig a s nf a n r er s nr a nhpbt e r i i e ie a dta l vw i i o k f e r n a g in le r e i e t i w a n n n ts g t n h g gn y o e y z po, daet m l s n e t oyo i g s o li si bteng z m ddi a f i —e t r as l a xr e i i a l ma r r s nr a o h e e ai t ea a ygj o v w i k tn e y g f n p n le e i e tn p w i g n i n l n le g f y h o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一、本文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最具独特性和代表性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生态系统功能复杂而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入分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生产力和服务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揭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内在机制与运行规律。
本文将概述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包括其气候、土壤、植被等基本条件,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背景。
文章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方面,揭示其丰富多样的生物组成和相互作用关系。
接着,本文将重点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以及对生态服务功能的贡献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生物多样性水平下的生态系统功能表现,揭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机制。
本文将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二、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概述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
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个方面。
植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拥有众多特有的高原植物种类,如藏亚菊、藏嵩草、垫状驼绒藜等。
这些植物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通过长期的适应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生长习性和生态位。
它们不仅为高原生态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还通过不同的生活型、生长周期和生态策略,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
动物方面,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这里生活着大量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
不同放牧梯度下高寒小嵩草草甸植被根系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
第1 7 卷第 5 期
草业学报 2 0 0 8年
1 1
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 由于植物根系与土壤之间 具有极大的 接触 面 , 在土 壤和 植 物 之 间 进 行 频 繁 的 物 质交换 , 彼此强烈影响 , 因而土壤是植物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 , 通过控制土壤因素就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 正是由于土壤养分的持续供给 、 土壤基质 — — — 这种 “ 载体 ” 量的多少影 响着 植物 群落 物 种 组 成 、 结 构、 功能和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 不同放牧干扰下 , 高寒小嵩草草甸群落土壤根系 和蕴育 土壤 根系的 “ 载体 ” 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 表1 ) 。 中度放牧条件下 0~1 重 牧条 件下 0~1 0c m 土层的根系量与土量的比例为 0. 1 6; 0c m 土层 根系 量与 土 量的比例最大为 0. 而轻牧条件下 0~1 ( 表1 ) 。 1 8; 0c m 土层的根系量与土量的比例最小为 0. 1 2 2. 2 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环境特征 结果显示 ( 表2 )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 土壤湿度显著减 小 ( ; 土 壤 有 机 质、 土 壤 全 氮、 土 壤 硝 态 氮、 犘<0. 0 5) 土壤铵态氮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减少 ( ; 但 是 土 壤 容 重 逐 渐 增 加。 说 明 过 牧 干 扰 引 起 高 寒 小 嵩 草 犘<0. 0 5) 草甸植物群落草丛中结构 、 组成发生改变 , 草地植物群落发生退化演替 ( 逆向演替 ) , 随着植被的退化演替 , 土壤也 逐步贫瘠化 。 即放牧影响着草地群落结构及其土壤生境 。 生物量的变化 2. 3 高寒小嵩草草甸群落物种组成 、 结果显示 ( 表3 ) ,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 , 物种多样性测度明显不同 。 中度放 牧条 件下 , 植物 群落 地上 生物 量 、 物种数 、 而 群 落 地 下 生 物 量 最 低; 重 度 放 牧 条 件 下, 植物群落地上生 S h a n n o n-W i e n e r指数和 P i e l o u 指数最高 , 物量 、 物种数 、 而群落 地上 生物 量最 高 。 表明 了任 何生 物的 能 量 均 有 S h a n n o n-W i e n e r指数和 P i e l o u 指数最低 , 其合理分配 , 并通过这种能量使用的调节来促进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 但持 续的 过牧 能使 种 群 生 境 恶 化 , 群落的物 种组成多样性降低 , 结构简单化 , 地上生物量下降 。
高寒草甸几种牧草和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及其饲用价值
高寒草甸几种牧草和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及其饲用价值高寒草甸几种牧草和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及其饲用价值摘要:高寒草甸是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地区,牧草和灌木是该地区的主要植被。
本研究通过对某高寒草甸地区的几种牧草和灌木进行样本采集,并使用比色法测定其缩合单宁含量。
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和灌木的缩合单宁含量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这将为饲用价值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引言:高寒草甸是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地区,其植被类型主要包括草甸和灌丛。
牧草和灌木作为该地区的主要植物群落,对于动物的饲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寒草甸的牧草和灌木植物中,缩合单宁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可以影响饲草的饲用价值。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寒草甸几种牧草和灌木的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并通过评估其饲用价值,为高寒草甸的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某高寒草甸地区的4种常见牧草和2种常见灌木作为研究对象。
牧草包括垂穗披碱草、胼胝披碱草、蓝化披碱草和多糖草。
灌木包括紫穗梅和白桦。
每种植物在不同季节进行3次采样,每次采样20个样本。
采集样本后,利用比色法测定其缩合单宁含量,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结果与讨论:1. 牧草缩合单宁含量动态:垂穗披碱草、胼胝披碱草、蓝化披碱草和多糖草的缩合单宁含量在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春季和夏季的缩合单宁含量较高,秋季和冬季的含量较低。
其中,蓝化披碱草的缩合单宁含量最高,多糖草的含量最低。
2. 灌木缩合单宁含量动态:紫穗梅和白桦的缩合单宁含量在不同季节也存在一定变化。
春季和秋季的缩合单宁含量较高,夏季和冬季的含量较低。
紫穗梅的缩合单宁含量略高于白桦。
3. 牧草和灌木的饲用价值:高寒草甸的牧草和灌木植物丰富多样,而且缩合单宁含量的变化较大,这对于动物的饲用具有重要影响。
缩合单宁含量高的牧草和灌木,存在一定的防止蛋白质降解和营养价值较高的特点,适合用于动物的饲喂。
根据本研究结果,蓝化披碱草和紫穗梅的饲用价值较高,而多糖草和白桦的饲用价值较低。
牦牛经济杂交及其F1代生长性能研究
输精时,左手隔着直肠壁握住子宫颈管,左手臂稍 微下压,右手持输精管,由阴门缓缓插入至子宫颈 口,将输精管前端深入子宫颈口内约 2~3 个皱襞, 即可输精,输精后缓慢拔出输精枪[4]。 1.4 测定内容及方法
按 照《牦 牛 生 产 性 能 测 定 技 术 规 范》(NY/T 2766—2015)要求,测定 F1 代牛(本文简称安犏牛) 初生、6 月龄、12 月龄及 18 月龄体质量、体高、体斜 长、胸围和管围 5 个主要指标。体质量用电子秤或 地磅,体高用测杖,体斜长、胸围和管围采用软皮尺 测量。 1.5 数据分析
时间:2018 年 8 月 8 日至 8 月 9 日,早晚各授精 一次,间隔 12 h。
精液解冻:从液氮罐中将安格斯牛细管冻精取 出,立即投入到 38~40 ℃的水中,摇动约 5~10 s 待 冻精全部溶化取出,方可使用。
输精方法:人工输精之前将斯布母牦牛保定于 配种架中,先按比例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将阴门附 近的粪便和污物冲洗干净,然后用温水冲洗。开始
F1 代安犏牛各个阶段体尺情况见表 2。6 月龄 F1 代安犏牛各项体尺指标较斯布牦牛的均为差异
性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8 月龄 F1 代安犏 牛体高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体斜长、胸围和管围 均极显著地高于斯布牦牛的(p<0.05)。
· 023 ·
试 验 研 究 2021 年第 2 期
应用安格斯牛和斯布牦牛杂交,其 F1 代安犏 牛的初生体质量、6 月龄体质量、12 月龄体质量及 18 月龄体质量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p<0.01), 同时 F1 代安犏牛的初生体质量(17.92±0.92)kg 和 6 月龄体质量(98.81±12.44)kg 与罗晓林等[6]的安 格斯肉牛与牦牛杂交及其效果研究的结果相一致 (17.70±2.87)kg,(97.64 ±14.38)kg。同时 F1 代安 犏牛的 6 月龄和 18 月龄的各项体尺指标除 18 月龄 的体高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p<0.05)外,其余各项 指标均极显著高于斯布牦牛的(p<0.01),说明 F1 代 安犏牛比斯布牦牛的生长发育快,杂交 F1 代具有 明显的杂种优势。这与李素霞等[7]关于安格斯肉 牛改良承德本地黄牛效果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而 且安犏牛的适应性强,在高海拔的自然生态环境中 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从体型外貌及体躯结 构看,F1 代安犏牛均有安格斯牛的特征,其基础毛 色均为黑色,被毛较短,呈现为黑绸缎样。杂种优 势较为明显,对提高体尺、体质量的潜力较大。在 粗放的饲养管理方式下,F1 代安犏牛也能表现出 明 显 的 安 格 斯 肉 牛 品 种 性 能 ,具 有 较 高 的 经 济 效益。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放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GRAS S LAND AND TU RF( 2 0 1 3 )
Vo 1 . 3 3 NO . 1
青藏 高原 高 寒 草 地 放 牧 生 态 系统
可 持 续 发 展 研 究
付 伟 , 赵 俊 权 , 杜 国祯
( 1 . 兰州 大学 生命 科学 学 院 , 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2 . 云南 农业 大学 管理学 院 , 云南 昆明 6 5 0 2 0 ] )
关键 词 : 青藏 高原 ; 高寒草地 ; 放 牧 生态 系统 ; 可持 续发展 中 图分类 号 : S 8 1 2 . 8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5 5 0 0 ( 2 0 1 3 ) O 1 — 0 0 8 4 — 0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 藏 高原 位于我 国西 南部 , 地 跨西 藏 、 青 海 省 全境 及甘 肃 南部 、 四川 西 北 部 、 云 南 西北 部 部 分地 区 , 占中 国领 土 面积 的 2 6 , 平 均 海拔 4 0 0 0 m, 是 世界 上 隆起 最晚 、 面 积最 大 、 海 拔 最 高 的 高原 , 素有“ 世界屋脊” 之 称, 又被视 为 除南极 、 北 极之外 的“ 地球 第 三极 ” 。 由于 其独 特 的地理 位置 , 青 藏高 原是 我 国乃至 世 界 的冷源 、 生 态源 、 水源 和生命 之 源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3 — 1 6 ;修 回 日期 : 2 0 1 2 — 0 5 — 1 4 基金项 目: 国 家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项 目( 2 0 0 9 B A C 5 3 B 0 1 ) 资 助 作者简介 : 付伟 ( 1 9 8 6 一 ) , 女, 山东潍 坊 人, 在 读博 士 , 研 究
中国牦牛品种(类群)的遗传资源、生态特性、繁殖、饲牧管理与利用(1)
牦牛 , 藏语“ 雅克” , 是 中国青藏 高原高 山高寒 荒漠地区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 的特产牛种 , 属 珍奇稀有 自然资源、 生态资源 、 经济 资源和畜种资 源, 这种青藏高原独有的景观动物分布于青海 、 西 藏、 四川 、 甘 肃 西北 部 、 云南 、 新疆南部等省( 自 治区) 。 牦 牛起 源于 中 国 , 主产 于 中 国。在 中国华北 和 内蒙古等地 发现 了新生 代、 第 四纪更新 世 ( 距 今
成功。
牦 牛这一 极具 难得 的宝贵基 因的物种 , 几 乎集
各 种家 畜 的产 品 、 性能于一身 , 有 了牦 牛 就 等 于有
了各种家畜 , 它是饲牧地区人民不可缺少的生活资
料 和 生 产 资料 。在 中 国 , 牦 牛 更是 青 藏 高 原 、 高寒 草 地牧 区畜 牧 业 经济 中不 可 缺 少 的 重要 畜 种 。它
数的 9 5 %以上 。
牦 牛是 中 国西北 、 西南 高寒 地 区牧业 的重要 支 柱, 它 为其产 区各 族人 民( 主要 是藏 族 ) 提 供奶 、 肉、 毛、 绒、 皮、 燃 料 能 源 等 生 活 必 需 品 和 备 鞍 骑 乘 代
康定以南一带 , 他们 自称为“ 木雅” , 即牦牛国, 其牦 牛饲 牧业甚 为 发 达 。牦 牛 进 入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天山、 阿尔 泰 山 区饲 养 的历史仅 有 百年左 右 。据记 载, 1 8 9 0年那里 的人们从西藏购买 1 0 0 余 头公 、 母 牦牛 , 先在 天 山 中部 巴音 郭楞 蒙古 自治 州 和静县 驯 养繁 殖 , 再 逐渐 扩展 到 阿尔泰 山 和整个 天 山适宜 牦
牛饲 牧 的地 区 。2 0世纪 7 0年代末 至 8 0 年 代初 , 牦 牛开 始 进 入 华 北 低 海 拨 1 5 0 0~1 8 0 0 m的 寒 冷 地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
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影响放牧是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而放牧家畜通过采食、践踏和排泄对草地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影响草地牧草的产量、品质和植物学组成,反之,这些因素又受草地牧草属性的影。
青藏高原是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天然草地约115亿hm2 ,约占我国草地面积的30 %。
其中,高寒草甸草场约0.7亿hm2,约占青藏高原草地面积的49%。
草地资源丰富,草质柔软,营养丰富、具有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素含量低,热值含量高等特点,是发展高原草地畜牧业的物质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对草地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超载过牧使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优良牧草因丧失竞争和更新能力而逐渐减少,毒杂草比例增加,致使草地退化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青藏高原约有0.45×108hm2退化草地,约占青藏高原草地总面积的1/3,其中严重退化的次生裸地——“黑土滩”,约占退化草地面积的16.5%,这已经威胁到当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一、放牧对草地微生物、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一)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量碳作为土壤有机碳库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转化与循环的动力。
微生物量碳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土壤碳、氮、磷等的植物有效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产生深刻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碳对环境变化极敏感,能够较早地指示生态系统的功能变化,可作为土壤质量和土壤总有机质变化的早期预测指标。
土地利用状况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与未放牧样地相比,放牧样地的微生物量碳氮均有明显升高,地下线虫种群也发生明显变化,放牧对维持土壤营养物质的周转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而过度放牧不仅使土壤养分输出增加、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整个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消失殆尽。
畜禽肥料的投入比化肥更能促进微生物量的成,土壤中枯枝落叶的加入能明显增加微生物量,土壤速效氮、全磷、缓效钾及PH值对土壤微生物量磷的直接影响较大,上层土壤全磷含量是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磷累积的重要因素。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畜牧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讨论陆仲(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1、高寒草地的基本概况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高寒草地,以其鲜明的自然、经济与社会人文特色在我国以及世界的草地畜牧业领域和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我国高寒草地面积之大居各种类型草地之首,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059亿公顷,其中:西藏0.57亿公顷,青海0.38亿公顷,川西北0.073亿公顷,甘南0.036亿公顷,占全国北方草原区2.2亿公顷可利用草地面积的48.2%。
高寒草地的分布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牦牛放牧高度最高可达6200米,创造了放牧高度的世界之最。
高寒草地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寒冷干燥,长冬无夏,仅有冷暖季之分,绝大多地区年均温在0℃以下,古有“五月解冻,八月草黄”之说。
由于受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气温比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低10-18℃,绝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大于0℃的年积温小于2000℃,大于10℃的积温多在500℃以下,持续期不多于2个月。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不少学者将青藏高原列为地球南北极之后的世界第三极,颇有道理。
高寒草地水源充沛,降水不均。
大河纵横湖泊遍布,年均泾流总量6500亿立方米,占全国河川泾流总量的23%,相当亚洲全部泾流量的3.8%,全区降水不均,年降水量100nn-1000mm以上不等,但就牧区而言,降水偏少。
高寒草原区土壤发育年轻,植被稀疏由于高原面上气候干寒,土体中微生物活动程度低弱,有机质分解缓慢。
畜牧业集中区的土壤类型即大陆性荒漠土——草原土、草甸土系统普遍表现质地粗松,土层浅薄,砾砂化严重。
生长在各类高寒草原上的植被均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植株大多矮小,干物质产量低,植被覆盖度差,有机质积累明显减少。
高山草甸植被覆盖度较高,但腐殖化程度低,形成明显的草根层。
未开发的河滩阶地、堆积扇风蚀沙化严重。
高寒草地寒旱生草本植物占有优势,总盖度约达70%,植物种类较少,每平方米草种不超过15种,禾本科植物在高寒草地植被组成中占据最重要地位,是高寒草地放牧家畜的主要牧草来源。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高寒草地生态系统。
高寒草地的生物量和草畜平衡是维持该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该区域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首先,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的生物量时空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异性。
调查数据显示,春季是该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最高的季节,主要是因为春季是草地生长的关键期。
随着夏季的到来,高寒草地生物量逐渐减少,主要是受到夏季降水量的影响。
秋季,随着降温,高寒草地生物量再次增加,但不及春季的水平。
冬季,高寒草地生物量进一步减少,主要是因为低温和冻结条件下,植物生长活动受到限制。
其次,草畜平衡是指草地生物量与牲畜数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三江源地区的草畜平衡相对较好,主要得益于良好的草地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政策。
根据调查数据,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物量基本能够满足牲畜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然而,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过度放牧的现象,草地生物量逐渐下降,导致草畜平衡失调。
因此,科学合理的草地管理和监管措施是维持草畜平衡的关键。
最后,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气候是影响高寒草地的关键因素。
降水量和温度是影响草地生物量的主要气候要素。
其次,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对草地生物量和植被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草地土壤的湿度和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生产力。
此外,过度放牧和土地利用方式改变也会对高寒草地的生物量和草畜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的时空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
对于维护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该地区的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综合以上讨论可知,在三江源地区,高寒草地生物量和草畜平衡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草地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政策使得草地生物量能够满足牲畜的需求。
西藏那曲市牦牛产业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
西藏那曲市牦牛产业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2021年第4期西藏那曲市牦牛产业调研分析与对策建议张丽君1,祁茂彬2,李玉文2,韩小虎3,朱延旭4,于金成5(1.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省农业农村厅,辽宁沈阳110001;3.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110032;4.辽宁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工程中心,辽宁辽阳111001;5.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摘要:牦牛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家畜遗传资源,是唯一能够适应高寒草原进行牧业生产的优势牛种。
那曲市是西藏自治区牦牛的主要产区,也是自治区面积最大、气候条件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牦牛产业是当地的传统和支柱性产业,发展牦牛产业意义重大且富有挑战性。
文章在深入产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当地牦牛产业概况、发展优势、局限与困难,提出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那曲市牦牛产业发展,解决牦牛育肥和牛肉错季上市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牦牛;养殖业;那曲;现状;建议中图分类号:S82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9692(2021)04-0066-05Investig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s of yak industry in Tibet Nagqu Zhang Lijun1,Qi Mmaobin2,Li Yuwen2,Han Xiaohu3,Zhu Yanxu4,Yu Jincheng5(1.Liaon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Liaoning Shenyang110032;2.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of Liaoning Province,Liaoning Shenyang110001;3.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iaoning Shenyang110161;4.Engineering Center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Base in Liaoning Province,Liaoning Liaoyang111001;5.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Liaoning Shenyang110161)Abstract:Yak is a unique domestic animal genetic resourc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In addition,yak is the only dominant cattle breed that can adapt to the alpine grassland for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ion.As the main producing area of Tibetan yak,Nagqu is also one of the areas with the largest area and the worst climate conditions in Tibet.The yak industry is a local traditional and pillar industry,it is meaningful and challenging for Nagqu to develop the yak industry.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general situation,development advantages,limitation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local yak industry,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im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k industry in Nagqu area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yak fattening and staggered sale.Key words:Yak;Animal husbandry;Nagqu;Current situation;suggestions通过对拉萨和那曲两市的牦牛杂交利用试验站、养殖合作社、育肥基地、屠宰加工厂、牛肉精深加工厂、乳品加工厂、产业示范科技园等牦牛产业发展典型单位开展现场走访,与自治区农牧业厅和那曲市农牧业局的相关部门会议座谈,深入了解那曲市的牦牛产业发展现况,系统分析产业发展优势、局限与困难,提出解决牦牛育肥和牛肉错季上市问题,推动牦牛产业发展意见与建议。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研究
舍饲与半舍饲养殖技术
舍饲技术:将牲畜圈养在固定的场所,提供充 足的饲料和水源,减少对草原的破坏。
疾病预防:加强防疫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提 高牲畜成活率。
半舍饲养殖技术:结合舍饲和放牧的优点,在 适宜的季节进行放牧,其他时间进行舍饲。
粪污处理:采用环保型粪污处理技术,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饲料营养:根据牲畜的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 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源等
草原生态监测 技术:利用遥 感、物联网等 技术,实时监 测草原生态状 况,为草原资 源管理提供科
学依据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 业绿色发展政策与
保障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01
02
03Leabharlann 04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草原 保护、畜牧业发 展等方面的法律 法规
加强政策执行: 加强政策宣传, 提高政策执行力 度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对 策:加强政策支持、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环境保护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现 状: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生态环 境恶化、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业绿色发展的前 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各 方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发展。
草原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01
优化畜群结构:调整畜群比例,提高优质 畜种比例
03
加强养殖技术: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 养殖效率
02
发展特色畜牧业:挖掘地方特色,发展特 色养殖业
04
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降低环境污染
青藏高原草原畜牧 业绿色发展技术应
用
草种选育与改良技术
选育目标:抗逆性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草种 选育方法: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基因编辑等 选育成果:培育出一系列优质草种,如紫花苜蓿、燕麦草等 改良技术:采用人工授粉、组织培养等技术,提高草种品质和产量 应用效果: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野牦牛品种性能分析报告
野牦牛品种性能分析报告一、引言野牦牛(学名:Bos mutus)是中国珍稀濒危动物之一,生活在高原地区海拔3000-5000米的草原、沼泽和山脉地带。
野牦牛是西藏自治区的重要代表性物种之一,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和经济价值。
本文以野牦牛品种性能为研究对象,对野牦牛的体型、繁殖力、运动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进行分析,以期为野牦牛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野牦牛体型分析野牦牛体型较大,体长可达2.2-3.4米,体重一般在400-1000千克之间,雄性稍大于雌性。
野牦牛背部隆起,四肢粗壮,蹄宽而坚硬,适应高原地区复杂地形和恶劣气候条件。
野牦牛的体型特征使得其在草原地带具有良好的奔跑和抗击外敌的能力。
三、野牦牛繁殖力分析野牦牛属于反刍动物,野牦牛品种的发情期主要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之间,交配季节持续约40天。
野牦牛由于生活环境的限制,其繁殖力相对较低,每胎只能产一仔。
但野牦牛的繁殖力逐渐有所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野牦牛的繁殖保护工作。
四、野牦牛运动能力分析野牦牛是高山地区的优秀跑步者,野牦牛的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50-60公里,雄性在健康状态下的奔跑效果尤为出色。
野牦牛运动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其强健的体魄和发达的肌肉系统。
野牦牛的运动能力使其能够在高原地区自由迁徙和寻找食物,适应恶劣的气候环境和严峻的生存条件。
五、野牦牛适应环境能力分析野牦牛能够适应高寒地区海拔3000-5000米,低氧、低气压、强紫外线等恶劣的环境条件。
野牦牛的毛发密度高、毛色深,具有良好的保暖性能,能够有效防寒。
野牦牛口腔和消化系统较为特殊,适应青稞和高山草原植物的食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食物养分。
六、结论综上所述,野牦牛品种具有较大体型、低繁殖力、优秀的运动能力和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
然而,野牦牛目前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威胁,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野牦牛,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管理措施,提高公众对野牦牛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以保证野牦牛品种的健康繁衍和生存综上所述,野牦牛是一种具有较大体型、低繁殖力、优秀运动能力和适应高原环境的动物。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
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本标准重在高寒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评价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典型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漠等草地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439-2008草原健康状况评价NY/T1233-200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2998-2016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HJ623-2011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T/CGDF00001-2020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标准T/CGDF00002-2020生物多样性评估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草地类grasslandtype是指具有相同水、热大气候带特征,具有独特地带性的草地,或分布广泛具有相同隐域性特征的草地。
3.2高寒草地alpinegrassland指分布在海拔300Om以上、气候寒冷地区的天然草地,主要包括高寒草甸、高寒草甸草原、高寒典型草原、高寒荒漠草原、高寒荒等草地类。
青藏高原是高寒草地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3.3植物多样性plantdiversity是指生物多样性中以植物为主体,由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复合体及与此相关的生态过程总和,主要体现在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3.4重要值Importantvalue是指以综合数值表示物种在一个群里或生境中的相对重要性。
3.5优势种Dominantspecices植物群落各层次中占优势的植物,即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作用上最为重要的物种。
3.6特有种Endemicspecies是指某一物种因历史、生态或生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其分布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而未在其他地方种出现。
《2024年不同季节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影响机制的研究》范文
《不同季节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影响机制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草原作为我国最大的天然草原之一,其生产力及生态环境的稳定对全国乃至全球的气候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放牧作为内蒙古草原主要的人为活动之一,对草原生产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季节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影响机制的研究,为科学合理地管理草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一)研究区域本研究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为研究对象,包括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地区。
(二)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放牧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及机制。
2. 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气候、土壤、植被等数据。
3. 实验设计:设置不同季节的放牧强度梯度,观察草原生产力的变化。
4. 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三、不同季节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的影响(一)春季放牧春季是草原植被恢复的重要时期,此时放牧会对草原生产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原植被的更新,但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受损,影响草原生产力。
(二)夏季放牧夏季是草原生长的旺季,此时放牧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较小。
然而,如果放牧强度过大,仍会对草原植被造成一定的压力,影响其正常生长。
(三)秋季放牧秋季是草原植被积累养分的重要时期,此时放牧会对草原生产力产生较大的影响。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植被的结构,影响其养分的积累和储存。
(四)冬季放牧冬季草原植被进入休眠期,此时放牧对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如果过度放牧,仍会对草原土壤和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
四、影响机制分析(一)直接影响放牧活动直接对草原植被造成压力,包括踩踏、饲料消耗等。
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受损,影响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二)间接影响放牧活动还会间接影响草原生态环境,如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水分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草原生产力产生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通过对不同季节放牧对内蒙古草原生产力的研究,发现不同季节的放牧活动都会对草原生产力产生影响。
暖季补饲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效应
暖季补饲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效应伪玛张;次仁曲宗;汪诗平;杨智永;张渊;南吉;谢正新;措色;杨颖;张国太;斯确多吉【期刊名称】《草业科学》【年(卷),期】2024(41)1【摘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
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
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
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k 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质(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乳固体率、乳糖率、灰分率、密度、冰点)的影响。
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蛋白质饲料补给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P<0.05),提高率达22%,延缓了泌乳期牦牛产乳量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多汁饲料补给显著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降低率为6%(P<0.05)。
与对照比较,单独补给蛋白质饲料或蛋白质加多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的乳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乳糖率、乳灰分以及乳密度,显著降低了乳冰点,同时补给蛋白质加多汁饲料显著降低了乳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穗 披 碱 草 ( 饥 , ) 星 星 草 ( uc ei n oa 混 播 草 地 三 个放 牧季 的牦 牛 放 牧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垂 奶 l 咖 / P ei lat u r) nl ef l ① 经 过 连续 三 个 放 数 H 、 放 多 多样 性 指 数 D 除 了 20 ( 03年 ) 和均 匀 度 指 数 J( 除
了20 0 4年) 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 ; 随放 牧强度 的增加 , ② 各处理组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 , 且草生长季节地上平 均生物量与放牧强度之间呈极显著 的线性 回归关系 , 3 c 0— 0 m的地下生物量 ( 包括活根和死根 ) 与放牧强度之间呈 二次回 归关系; ③牧草生长季牦牛最佳放牧强度为 7 2 .3头/ m 。 h 关键词 : 高寒混播草地 ; 牦牛 ; 放牧强度 ; 物种 多样性 ; 生物量 ; 最佳放牧强度
r a o si b tenblw ru d bo s u n e t nhp e e e gon i sd r g0—3 e n aig it sy li w o ma i 0 r a d r n e i .⑧ o t a gaigit s yw s . a z n nt pi lr z ne i a m n nt 7
高寒 混 播 草地 放 牧 生 态 系统 中牦 牛 生 产 和植 被 变 化 特 征 的研 究
董全 民 赵新 全 马玉寿 施 建 军 王彦龙 李世雄 杨 时海 王柳 英 盛 丽 , , , , , , , , ( . 海省 畜牧 兽 医科 学院 , 1青 西宁 ,10 3 800 ; 2 中国科 学院西北 高原 生 物研 究所 , . 西宁 , 10 1 80 0 )
Ec s se o p ne M i e — s wn Gr s l n o y t m fAl i x d . o a sa d
D N un— ne a O G Q a - t l mi ( iga A ae yo nm l n e r a c ne , iig hn 106 Qnhi cdm f ia adV t nr Si cs Xnn ,C ia80 1 ) A e y e i A s a t T ersl f a rz gta o l u uasP ci lat ul ami d—sw as n ruh b t c : h ut o k gai i nEy sn tn/ uc e i nf r x r e s y n rl m nl e o e o ng sl dt og r a h t e a n a n o e : hog n nag z g o t e g z g es s t r ld n i i atr x e e h e z gs s shw d @t uh ot ul ai rh e r i ao ,h e i g f n o et m l r g i eo s r r c i n f r an s n r e e i s n i r y c s nf at uda crges n rl i si e en gaigit sy ad Rc n s ( ) Dvri ( 。 i r t ( i icn art r i ea o hp bt e rz n ni n ih es S 。 i sy H ) Dv s y D) gi q i e so tn w n e t e t ei (xe t r 0 3)ad J ( xe tf 0 4) ep c vl ecp f 0 2 o n e cp r2 0 ,rset e .② w t teices fgaigit sy b vgon o i y i h n rae o z ne i 。aoeru d h r n nt
中 图分 类 号 :5 3 9 s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375 (0 1 0 - 0 -6 10 -90 2 1 )30 10 0
S u n Ch n e Ch r c e fYa Pr d tv t nd Ve e a i n i a i t dy o a g a a t r o k o uc i iy a g t to n Gr zng
1
青 海 畜牧兽 医杂志
C ieeQn h i o ra o nm l n e r a c ne hn s iga Jun l f i a a dV t i r S i cs A en y e
4 卷3 1 期
Vo . 1 41, . No 3
6 01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