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做孩子“亲密伙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精选文档
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5篇范例)
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5篇范例)第一篇: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从小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生。
但时下的父母对孩子太过关爱,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有太多的容忍,甚至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孩子的恶习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演愈烈。
王品深信孔子之言:“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通过教育培养,原初一样的孩子,后来却会大相径庭。
她认为,习惯就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的。
就是在这点点滴滴的养成中,才有伴随其一生的优秀品质与良好习惯。
有些孩子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误,这不是因为没有受到惩罚,而是困为没有立即受到惩罚。
有一些父母常常碍于面子,或不想亲自对孩子进行惩罚,当发现孩子做错了事或者有某些不良习惯后,常常爱对孩子说:“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的{”“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这些话对孩子来说通常会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一是不当一回事儿,把父母的话早忘耳根后了。
可见,不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孩子会觉得你不过是说说而已,该犯的错误还是照样犯。
这样,父母的话就无法起到惩罚的作用。
所以,当发现孩子做错了某件事时,必须赶快执行惩罚措施。
从心理学讲,习惯是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个具体的事件中,日积月累而成的。
因此,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就要从儿童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着手。
习惯的培养不是光靠说教就能完成的,孩子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有好习惯的,还是有坏习惯的,都是他学习的榜样,尤其是老师、父母、爷爷奶奶等。
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产生影响。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养成的,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逐步养成。
因此,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要坚持到底。
第二篇: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良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早,家长越轻松。
那么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呢?如何养成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生活习惯1、坚持不懈,严格要求。
乐做孩子“亲密伙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乐做孩子“亲密伙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
父母的知识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收效甚微了。
”可见,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方面,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如同蝴蝶抖动一下翅膀,就会带来飓风,家长的一点点改变,都会把孩子带进一个新的世界。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只要自己认为某个习惯应该培养,就安排孩子去做。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常出现一些小毛病,而家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这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厌倦。
因此,家长最好是做孩子的朋友,成为幼儿成长的亲密伙伴,主要是“成长伙伴”,这种关系的建立,能让孩子感觉到在好习惯养成的海洋里,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坚持养成好习惯就不会那么乏味和单调,而会变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效。
家长怎么做才能成为孩子的伙伴呢?首先,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曾经在朋友家看到,一个五岁大的孩子在客厅里来回跑着玩的时候不小心碰到茶几的一角,膝盖上顿时瘀青了一块,泪水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上就要流出来了。
这时,他爸爸很自然地蹲下来,平视着孩子的眼睛亲切地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磕碰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小家伙立马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父母蹲下来能赢得孩子的合作,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这种姿态完全是朋友式的,孩子能从和他平等的视线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流露出来的爱意、真诚和平等,当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这种尊重时,就会认真地听父母的话。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歌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最好的解释,许多家长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这在孩子看来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当他的地位完全与父母不平等,且感受不到父母的真诚时,自然就不会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主要内容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主要内容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友谊、支持和安全感,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和情感智力。
以下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一些主要内容: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础。
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认可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提供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同时,要教导孩子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失败,并鼓励他们从中学习和成长。
2.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沟通技巧对于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至关重要。
教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也要教他们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模仿对话、角色扮演和解决冲突的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导合作和分享:合作和分享是建立友谊和互信的关键。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和团队游戏,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同时,教导孩子分享和关心他人的需求,以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友善行为。
4.培养解决问题和冲突的能力:冲突和问题是人际关系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教导孩子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是关键。
教导孩子倾听对方、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共同点和妥协的方法。
同时,也要教导孩子识别和处理不健康的关系,如霸凌和暴力行为。
5.鼓励多样化的友谊:帮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鼓励他们与不同背景、兴趣和能力的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促使他们参与多样性的社交活动,例如加入俱乐部、参加社区活动,以及交流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可以让他们更加包容并尊重他人。
6.给予孩子支持和安全感:孩子在同伴关系中需要得到支持和安全感。
提供一个开放和支持性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与家人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要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帮助孩子处理困难和挑战,并回应他们的需求和担忧。
7.模范行为:父母和教育者的行为对于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以身作则,展示友善、尊重和合作的行为,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并建立正面的价值观。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都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还能够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给出一些建议。
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因此,家长要首先以身作则,做一个对孩子有益的榜样。
无论是言语还是行为,都要符合良好的标准,这样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设定明确的规矩和规则家庭中应该有明确的规矩和规则,让孩子清楚明白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允许的。
规矩和规则要简明扼要,不要让孩子感到困惑。
同时,家长需要坚定执行规矩和规则,不能反复更改或纵容孩子违反规定。
4. 给予适当的自主权适当地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
让孩子参与决定一些小事情,比如选择晚餐菜单或整理玩具等,可以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
5. 倡导正面沟通和情绪管理与孩子进行正面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需要以平和宽容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绪,并教会他们有效地情绪管理方法。
只有在充满爱意的沟通中,孩子才会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6. 创设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充满爱意和尊重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观念。
7. 稳定坚持教育在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教育工作需要稳定坚持,并且及时纠偏。
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需要适时进行纠正和教育。
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几点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孩子个体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耐心、细致地引导和培养,相信每个家长都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并且始终关注和尊重孩子个体发展需求,在互相尊重、理解与包容中共同成长。
幼儿园培养良好习惯方案行为规范引导
幼儿园培养良好习惯方案行为规范引导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引导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站,承担着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重要责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幼儿园培养良好习惯方案和行为规范引导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培养良好习惯方案1. 爱与尊重在幼儿园教育中,爱与尊重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石。
教育者要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建立正面的人际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尊重。
2. 观察与引导教育者需要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改正。
发现某个孩子经常吃完食物不收拾,就可以及时引导他养成收拾桌子的好习惯。
3. 激励与表扬激励和表扬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有效方式。
当孩子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教育者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习惯。
4. 合理安排活动在幼儿园日常的活动中,合理的安排对培养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园内游戏、团体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行为规范引导1. 设立明确规则幼儿园需要设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规则,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
班级中规定每个孩子都要按时收拾自己的玩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 示范与引导教育者们要做好行为规范的示范和引导工作。
在使用玩具时,教育者可以示范玩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孩子们进行模仿学习。
3. 惩罚与教育当孩子们违反规则和规范时,教育者需要及时做出惩罚,并进行相应的教育。
但是惩罚不是唯一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良好行为的引导和教育。
四、总结与回顾在幼儿园培养良好习惯方案和行为规范引导中,爱与尊重、观察与引导、激励与表扬、合理安排活动,以及设立明确规则、示范与引导、惩罚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因素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孩子们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引导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浅谈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实施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家庭是孩子最早、最直接的教育环境,从小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从家庭中学来的。
父母应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父母要懂得引导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家庭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情感环境。
早期的亲子陪伴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可以通过陪伴孩子玩耍、交流沟通等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体验和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庭教育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习惯养成,如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起居作息规律等,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
其次,学校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责任也非常重大。
作为学校教育者,老师要以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老师要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肯定,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
另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义工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体验其中,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对于孩子们的良好行为给予表彰和鼓励,对于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
此外,家园共育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沟通。
家长和老师要保持经常的交流和互动,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和问题。
双方要共同制定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和计划,并相互支持和配合。
家长可以通过和老师的合作来加强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引导,老师也可以借助家长的经验和参与来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
另外,家长和老师还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分享教育经验和方法,共同解决孩子的学习和行为问题。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内容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内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同伴的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尊重是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础。
孩子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意见和感受。
教育他们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选择,并且不要轻易批评或嘲笑他人。
鼓励孩子与同伴进行积极互动。
孩子需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积极与同伴交流。
在课堂上,他们可以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在课外活动中,他们可以加入兴趣小组或参加集体游戏。
通过积极的互动,孩子可以建立更深厚的友谊,并且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理心是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
当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他们会更加善解人意,更容易与同伴产生共鸣。
合作精神则是指孩子与同伴共同努力,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他们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冲突,并且共同追求共同目标。
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家长可以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和需求,并且给予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合作,组织团队活动,并且及时解决学生之间的冲突。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教育孩子尊重他人、鼓励积极互动、培养同理心和合作精神,以及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重要性1. 家庭教育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对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
二、培养孩子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1. 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不断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2. 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孩子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孩子积极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帮助孩子学会解决冲突1. 学会以平和的态度去面对同伴间的冲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2. 帮助孩子学会化解矛盾,培养孩子妥善处理同伴间的纠纷的能力。
四、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1. 鼓励孩子主动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2. 让孩子明白友情的真谛,引导孩子建立正面的友谊观念,帮助孩子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五、父母在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中的辅助作用1. 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在同伴关系中的困惑和问题。
2. 父母要充当良好的榜样,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模范。
3. 父母要在孩子的人际交往中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建立健康积极的同伴关系。
总结:家庭教育是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的基石,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解决冲突,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并在孩子建立良好同伴关系中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
只有家庭教育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才能够拥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健康快乐地成长。
六、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1.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例如学校社团、课外兴趣班等,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结识新朋友和扩展人际关系。
2. 参与社交活动还能让孩子学会合作、团队精神和互助,同时也丰富孩子的社交经验,为以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育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1. 父母应该在家庭教育中灌输孩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并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独特性和包容不同。
亲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亲子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亲子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日后生活的基石,而家庭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场所。
本文将从建立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家庭规则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亲子教育,从而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建立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心。
父母要主动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与孩子保持密切的沟通。
例如,每天花一些时间与孩子聊天,询问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心声。
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为培养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亲子教育的核心内容。
父母要充分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并付诸行动。
以下是几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方法:1. 设置明确的目标:父母要与孩子一同制定目标,并帮助他们明确要达成的目标。
例如,如果希望孩子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和孩子约定每天阅读一定时间,并设立相应的奖励措施。
2. 培养坚持性:良好的习惯需要坚持才能形成。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制定习惯养成计划,并鼓励孩子坚持执行。
如果孩子因为懈怠而放弃了习惯,则要及时进行适度的督促和纠正。
3. 正面激励:父母在培养孩子习惯时应注重正面激励。
当孩子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父母可以适时给予肯定和奖励,增强孩子坚持的动力和信心。
三、制定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依据。
制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可以帮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取的行为。
以下是制定家庭规则的一些建议:1. 全家共同参与:制定家庭规则应当是全家人的共同决策。
父母可以组织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制定出适合全家的规则,加强规则的执行力度。
2. 明确简洁:家庭规则要明确简洁,容易理解和执行。
规则的制定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认知能力,避免规则过于复杂和模糊。
3. 公平公正:制定家庭规则时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幼儿园习惯好伙伴: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幼儿园习惯好伙伴: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案例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来探讨幼儿园习惯养成教育,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启发。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名即将上幼儿园的孩子,他在家里和父母相处时经常表现得不够有礼貌,比如不听父母的话,拒绝洗手吃饭,四处乱扔玩具等。
父母意识到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及时纠正,因此他们决定从幼儿园入学前开始着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 设立明确的目标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时,首先设立了明确的目标,他们希望能够让小明在幼儿园入学时具备基本的礼仪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为后续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2. 重视日常细节父母意识到,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日常生活的细节。
他们在家中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例如鼓励小明按时吃饭、保持卫生,对他进行行为规范的培养,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规矩。
3. 激励和奖励在孩子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父母注意到及时的激励和奖励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设立了一个小奖励制度,例如小明如果在一周内都能按时吃饭、睡觉、整理玩具,便会得到一个小礼物作为鼓励。
4.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父母还和孩子即将就读的幼儿园进行了沟通,告诉老师小明的习惯养成情况,并请求老师在学校中对他进行指导和督促。
这样保证了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教育目标能够得到一致的实施。
5. 持之以恒最重要的一点是,父母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进行了持之以恒的教育。
他们意识到,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长期的耐心和引导,不能急功近利。
三、总结与思考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合作、重视日常生活的细节、适时的激励和持之以恒的教育。
在孩子即将进入幼儿园的阶段,家长应该引起重视,积极地参与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同时和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只有这样,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乐做孩子“亲密伙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无 限的关爱 。 ” 这 句话 或许可 以作为最好 的解释 , 许 多 家长 总是 以居高 临下 的姿 态 来关 心孩 子 , 这在 孩子 看来 是对 他人 格 的不 尊重 , 当他 的地位 完全 与父 母不 平等 , 且感 受不到父母 的真诚时 , 自然就 不会 把 真实 想法告 诉父 母 。众所 周知 , 只 有两 头高度 差不 多 , 水 才有 可能 在 中 间 的管 道里来 回流动 , 如果 一头高 、 一头 低, 水 就 只能往 一个 方 向流 。孩子 与父 母 的交 流也是 相 同的道 理 , 蹲 下来 和孩 子 说话 , 父 母 与孩子 才有 可能 平等 地交 流。 其次 , 父 母 要 学做 孩 子 真 正 的 “ 玩 伴” 。对于 年龄小的孩子来 说 , 没有什么 比与他们 一块玩耍 、 一起做 事 , 更 能让他 们感 受 到父母 的爱 了 。然而 , 在孩 子面 前, 很多家 长却 总喜欢摆 出家长 的架子 , 拿足家 长的作风 , 如让孩子 收拾积木 , 会 以命令 式 的 口吻要 求 孩 子 : “ 快点 收积 木, 收不好就不 带你出去玩 。 ” 殊不知 , 家 长往往希 望通过奖励 与惩罚 的方式 来培 养孩子 的 良好行为 习惯。这种 强化方式 固然有 其 积 极作 用 , 但 毕竟 是 一 种 “ 外 力” , 可 能会导致孩子 为了获得 奖赏或避 免 受罚 而 控 制 自己 的行 为 , 但 这 种 “自 制” 并 不能 长远 有效 。家 长只 有提 供充 分地 时 间做孩 子真 正的 “ 玩伴” , 一 起开 展各 种需 要互 动合 作 的活动 , 让孩 子在 互 动 中体 验交 往 的乐趣 , 学 习交往 的技 能, 理 解交 往 的基本 规则 。如 和孩 子一 起 收积 木时可这样说 : “ 我们快 点把玩具 送 回家 吧 , 看谁 送得多 , 送得快 ! ” 做孩子 的玩伴 , 家长可 以用 比表 扬更 好地 方式 向孩子 指 出 , 表 现 出好行 为会 让 自己觉 得 很棒 , 而这种 自我 肯定 而带 来 的愉快 和满 足是一种来 自内心的奖赏 。只有孩 子 因好行 为 而感 到有 自我满 足感 时 , 才 会真正形成 自律 。 最后 , 父母 要 放下 “ 权威 ” 与孩 子建 立平 等的关系 。父母 与孩子 的关系首先 是 人 与 人 的关 系 。孩 子 作 为 特 殊 的群 体, 拥有作 为人的应有 的权 利 , 人与人 的 关 系是 平等 的 , 相 互尊重 的。最好 的互 动是建 立在平等 尊重基础上 的对话 。家 长 是孩 子第 一个且 最重 要 的榜样 , 如果 家 长在任何事上 都想说服孩子 按大人 的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字数500字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字数500字
家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给孩子们未来培养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必用之道。
如果家庭、学校和社区能够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联系,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为孩子们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首先,家长们要在家教有章可循,定出明确的规则,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管教,以帮助孩子遵守事先约定的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家长也要定期跟进孩子近期表现,和老师们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及早发现孩子行为习惯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其次,学校也要加强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课堂行为管理机制,做到教育有方,纪律严格,以示孩子们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老师们要做到严格执行课堂纪律,督促孩子们注意力集中,耐心讲解,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处理好学生间的矛盾冲突,帮助孩子们正确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最后,社会也应当认真落实社区教育和管理,通过定期开展文明礼仪讲座、家庭教育公益活动等,开展社会教育,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文明礼貌,体会到“家有贤子其乐无穷”的温馨。
家庭合作,社会联合,学校关怀,共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才是孩子以后能够成为有责任心,有道德素质的社会公民的唯一出路。
亲子互动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
亲子互动培养孩子的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亲子互动在培养孩子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亲子互动的方式和方法,以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引导孩子塑造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是树立良好榜样的关键。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如果我们自身就具备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孩子会很自然地接受和学习。
例如,我们可以在家里和外出时都注意细节,如保持整洁的仪表,文明地与他人交流,尊重他人的隐私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学习的范本。
2.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培养孩子良好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真诚、耐心的对话,教导他们如何礼貌地表达意见和倾听他人。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如讨论家庭事务、一起制定决策等,这不仅能增加孩子的参与感,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 提供正确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孩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故事、绘本、电视节目等媒体,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我们要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体贴他人等品质,同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并培养他们自律和责任感。
4.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孩子培养良好礼仪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的日常事务,让他们负责自己的物品整理和个人卫生,这样他们可以逐渐理解和养成良好的习惯。
5. 创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积极、和谐的家庭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父母们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如共同做饭、户外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拉近亲子关系,增进了解和信任。
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孩子展示他们的成就,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去发展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重要任务。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家长应该树立榜样。
孩子是模仿性动物,他们会模仿父母和家人的行为。
因此,家长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言行举止。
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很难要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示范来激励孩子,让他们看到正确的榜样,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孩子。
当孩子展示出良好的行为习惯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肯定,从而更有动力去保持这种良好的习惯。
家长可以制定奖励机制,比如制定一个小目标,当孩子达到了这个目标,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这样孩子会更加珍惜和努力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家长还可以制定规则和约定。
明确的规则和约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制定一些规则,比如早睡早起、按时完成作业、讲礼貌用语等。
同时,家长也要承诺严格执行这些规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的惩罚或奖励。
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标准和后果,从而更有动力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家长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自律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家长可以通过建立起固定的生活习惯和规律,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比如每天定时起床、定时吃饭、定时学习等。
在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过程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支持,鼓励孩子主动承担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律的意识。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长付出持续的努力和耐心。
家长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及时表扬和奖励、制定规则和约定、培养自律能力等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茁壮成长。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内容与方法(精选)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内容与方法(精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内容与方法孩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习惯能够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并为他们将来的成功铺平道路。
然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父母和教育者的耐心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一些内容和方法,帮助父母和教育者有效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日常习惯良好的日常习惯对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1 均衡的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孩子的健康和发育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吃早餐、多吃蔬菜水果和少食垃圾食品等。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健康的食谱,并以身作则成为良好饮食的榜样。
1.2 规律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包括按时睡觉和起床,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及制定合理的学习和休息时间表。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作息习惯的规则,并通过提醒和激励帮助孩子坚持执行。
1.3 定期的身体锻炼习惯身体锻炼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培养定期的身体锻炼习惯,例如参加体育课、户外活动或者运动俱乐部等。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同时也能给孩子树立榜样。
二、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关键。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2.1 合理规划学习时间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和时间表。
孩子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并且按照计划完成。
父母可以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激励。
2.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能力和扩展视野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每天读书、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鼓励孩子分享读书心得等。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讨论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儿童行为管理指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礼仪
儿童行为管理指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礼仪儿童行为管理指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礼仪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是他们顺利融入社会的重要基础。
作为父母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并积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行为管理的指南,帮助您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礼仪。
一、树立正确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最亲密、最重要的榜样。
他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举止,因此父母应先行示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
例如,对待他人要保持礼貌和耐心,不要大声喧哗,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等等。
通过榜样的力量,孩子会更容易学会和接受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礼仪。
二、明确规定和界限儿童需要明确的规定和界限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家庭和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定,例如遵守课堂纪律、保持整洁卫生等。
通过这些规定,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积极正面的激励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积极的激励和肯定。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及时给予赞扬和奖励,以激发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
这样的激励可以是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适当的奖励措施,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会得到正面的回应。
四、耐心和理解孩子在行为培养的过程中可能会犯错或者做出不当的举止,这时父母和教育者要保持耐心和理解。
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引导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帮助他们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耐心和理解,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与关爱,更好地改正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教育与启发行为习惯和礼仪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还需要通过教育与启发让他们自主地思考和选择。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儿童的故事、电影或者演示等形式,给予他们具体的案例和行为的引导,让他们明白在不同的情境下如何选择和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礼仪。
六、培养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礼仪与人际交往密切相关。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良好习惯,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培养良好习惯,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摘要:“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受益无穷。
培养劳动习惯,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运动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习习惯,实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关键词:劳动习惯;运动习惯;潜能生学习习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由此可见,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而人类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1]。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说就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说到习惯,我又想起了魏书生说的一句话:“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从学习魏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如何管理班级之后,我无时无刻不在琢磨我班的每一个孩子,以及如何把魏老师的这些理念恰到好处地运用到我班级中。
帮助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陪伴他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其实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受益无穷。
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做法与感受。
一、培养劳动习惯,增强主人翁意识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再加上大人的包办现象严重,孩子们来到学校明显表现出自理能力欠缺,比如拿把笤帚扫地总是往自己的脚上扫等。
于是从二年级我便开始尝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是被管理者。
”开学初,我们全班一起观察教室里哪些地方需要打扫,怎么打扫,让孩子们自由发言,一致认为有些地方需要每天清扫,如地面、窗台、多媒体柜等;有些地方需要保持即可,如踢脚线、墙面等。
孩子们认识到了教室如同自己的家一样,同样需要整洁有序。
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孩子们是非常乐意接受的,为了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我们实行“包产到户”,即每个孩子(其中也包括我在内)至少分一个卫生区,清楚的标明自己检查谁,谁又检查自己,并打印成表格张贴在班级的卫生栏内。
为了更好地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我还制订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基本以奖励为主,不论是检查者还是被检查者,只要负责任的每次都奖励一个财富值,累计一定的数量便可以购买老师手中的练习本或优先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等。
如何通过亲子互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通过亲子互动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亲子互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积极的亲子互动,父母可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亲子互动方法,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示范。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保持整洁的生活环境,他也会逐渐养成整理房间、保持个人卫生等良好习惯。
同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2. 鼓励积极行为父母应该及时发现并鼓励孩子的积极行为。
无论是完成作业、帮助别人还是向父母表达感谢,都应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
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持续保持良好行为习惯的动力。
3.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中应该建立起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
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行为规范,让孩子参与其中,增强其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必要时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奖惩措施。
奖励可以是小礼物、表扬或者一些特别的活动,而惩罚则可以是限制某些特权或者给予适当的时间限制。
4. 倾听和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尊重他们的感受,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通过有效的沟通,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关爱和支持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父母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鼓励孩子参与有益的家庭活动,如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共同做饭等。
同时,父母也应该尽量避免争吵、暴力等不良行为,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
【行为习惯】做孩子交朋友的得力助手
【行为习惯】做孩子交朋友的得力助手导读: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和能力,做孩子交朋友的得力助手。
社交能力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具有善于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不仅是孩子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们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品质。
卡耐基曾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专业知识所起的作用是15%,而交际能力占85%。
”想要开发孩子的社交能力,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过程。
如果孩子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小朋友、老师相处融洽,那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接受,被喜欢的,从而便会更快乐、开朗、自信。
做为家长,必须怎样协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呢?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
要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尽可能做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爱说话、敢说话的性格。
家庭大小事尽可能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应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这样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
大胆地与人交往,品尝与人和谐交往带来的种种乐趣。
其次,培育孩子具体内容的社交方法。
社交能力就是在孩子与他人、尤其就是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赢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使孩子赢得社交能力,家长必须教给孩子具体内容的社交方法。
尤其就是使孩子学会以他人能够拒绝接受的方法赢得想的东西。
比如说,当孩子想重新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导孩子亲善地向别人提问:“我可以出席你们的游戏吗?”“我想要和你们一起玩玩,可不可以?”当孩子与别人抢夺玩具时,父母必须冷静鼓励,吃饭孩子一同想要出来更好的办法,学会劝服别人与自己互动玩具。
另外,教孩子用文明语言与他人交流。
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行吗”、“你先玩,我后玩”等语言,使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
第三,创设情境、提高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赢得提高的。
家长必须为孩子缔造多种社交机会和条件。
家庭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
家庭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家庭教育是塑造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成长环境,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策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规则与界限首先,家长需要为孩子设定清晰的规则和界限。
这些规则应当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例如饭前洗手、按时完成作业等。
同时,家长应该一致地执行这些规则,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
因此,家长应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展示良好的习惯,如礼貌待人、遵守交通规则等,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到这些行为。
积极鼓励与表扬当孩子展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这不仅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这些好习惯。
适度的惩罚与纠正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适度地进行惩罚和纠正。
惩罚应该是合理的,与错误行为相匹配,同时要解释清楚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改正。
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性,学会承担责任。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或者完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任务。
提供稳定的环境一个稳定和有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到被爱和被尊重。
教育同理心教育孩子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这可以通过阅读、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实现,帮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培养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承担一些适当的责任,这有助于他们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结束语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
通过上述策略,家长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需求,灵活地调整教育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做孩子“亲密伙伴”,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如果父母的知识习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
父母的知识习惯不好,那么儿童在未进学校之前,无形中早已养成不良的习惯,学校教育就算很好,也收效甚微了。
”可见,在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方面,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如同蝴蝶抖动一下翅膀,就会带来飓风,家长的一点点改变,都会把孩子带进一个新的世界。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只要自己认为某个习惯应该培养,就安排孩子去做。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常出现一些小毛病,而家长“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说教又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这种不考虑孩子的兴趣、能力、个体差异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厌倦。
因此,家长最好是做孩子的朋友,成为幼儿成长的亲密伙伴,主要是“成长伙伴”,这种关系的建立,能让孩子感觉到在好习惯养成的海洋里,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坚持养成好习惯就不会那么乏味和单调,而会变得更加快乐、更加有效。
家长怎么做才能成为孩子的伙伴呢?
首先,父母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曾经在朋友家看到,一个五岁大的孩子在客厅里来回跑着玩的时候不小心碰到茶几
的一角,膝盖上顿时瘀青了一块,泪水在他的大眼睛里滚动着马
上就要流出来了。
这时,他爸爸很自然地蹲下来,平视着孩子的眼睛亲切地说:“你已经不是小宝宝了,是不是?你已经是个大男孩了,磕碰一下是没关系的,对吗?”小家伙立马收住了眼泪,自豪地玩去了。
父母蹲下来能赢得孩子的合作,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时再开口说话,这种姿态完全是朋友式的,孩子能从和他平等的视线交流中看到父母眼中流露出来的爱意、真诚和平等,当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这种尊重时,就会认真地听父母的话。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歌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最好的解释,许多家长总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这在孩子看来是对他人格的不尊重,当他的地位完全与父母不平等,且感受不到父母的真诚时,自然就不会把真实想法告诉父母。
众所周知,只有两头高度差不多,水才有可能在中间的管道里来回流动,如果一头高、一头低,水就只能往一个方向流。
孩子与父母的交流也是相同的道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父母与孩子才有可能平等地交流。
其次,父母要学做孩子真正的“玩伴”。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与他们一块玩耍、一起做事,更能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了。
然而,在孩子面前,很多家长却总喜欢摆出家长的架子,拿足家长的作风,如让孩子收拾积木,会以命令式的口吻要求孩子:“快点收积木,收不好就不带你出去玩。
”殊不知,家长往往希望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
惯。
这种强化方式固然有其积极作用,但毕竟是一种“外力”,可能会导致孩子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受罚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种“自制”并不能长远有效。
家长只有提供充分地时间做孩子真正的“玩伴”,一起开展各种需要互动合作的活动,让孩子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
如和孩子一起收积木时可这样说:“我们快点把玩具送回家吧,看谁送得多,送得快!”做孩子的玩伴,家长可以用比表扬更好地方式向孩子指出,表现出好行为会让自己觉得很棒,而这种自我肯定而带来的愉快和满足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奖赏。
只有孩子因好行为而感到有自我满足感时,才会真正形成自律。
最后,父母要放下“权威”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
孩子作为特殊的群体,拥有作为人的应有的权利,人与人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
最好的互动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的对话。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就可看到这是家长与孩子间的不平等。
并非父母们不愿平等地对待孩子,而是不容易对自己的权威意识产生警觉,不曾意识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了权威的角色。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中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
过。
但在孩子眼中,他们只不过是“不听话”的家长。
卢梭说:“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服从人;同时,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学会役使人。
要让他在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到他的自由。
”也就是说,在孩子面前,家长首先要做个“听话”的家长。
当然,做“听话”的家长绝不是对孩子言听计从,对于孩子那些没有礼貌的发号施令,没完没了的交换条件,粗鲁无礼的话语,一句也不能听,否则就是纵容。
“听话”的实质是如何理解孩子,如何平等对待孩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伙伴的角色,却不能始终坚守,常常在游戏进行中露出自己的真相,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种规范的化身、权威的代表。
家长居高临下的干预,会直接破坏伙伴的关系,导致孩子的反感。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努力做孩子游戏中的一个“玩伴”,是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角色。
同时家长还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很深的烙印。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
这完全可以用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身教,在这个世界上孩子通过模仿而学习,年幼的孩子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总是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
以“声”作则不如以身作则,只有家长“伙伴”先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走向正途。
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在家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是孩子习惯形成的摇篮。
只有当家长童心未泯与孩子一起全
身心投入,做孩子的“亲密伙伴”,耐心地倾听,以对方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理性的引导,主动构建亲子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与孩子进行心灵的对话,一起在游戏中享受愉悦,唤起内心的丰富体验,并通过相互的表达形成交互体验,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引领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