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PP模式解析
国内PPP模式
关于PPP模式一、PPP的定义1、广义上,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双方首先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共同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其次明确各方在项目各个流程环节的权利和义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优势,使得建设摆脱政府行政的诸多干预和限制,又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
广义上PPP主要的运作模式:(1)建造、运营、移交(BOT)指政府向企业授权特许经营,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建设、管理和经营某一基础设施及其相关产品和服务。
(2)民间主动融资(PFI)PFI是对BOT项目融资的优化,指政府部门根据社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提出需要建设的项目,通过招投标,由获得特许权的私营部门进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并在特许期(通常为30年左右)结束时将所经营的项目完好地、无债务地归还政府,而私营部门则从政府部门或接受服务方收取费用以回收成本的项目融资方式。
(3)建造、拥有、运营、移交(BOOT)私营部门为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待期限届满,民营机构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
(4)建造、移交(BT)民营机构与政府方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
(5)建设、移交、运营(BTO)民营机构为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授予其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
(6)重构、运营、移交(ROT)民营机构负责既有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扩建/改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及其运营管理,期满将全部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7)设计建造(DB)在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设计和制造基础设施,以满足公共部门合作伙伴的规范,往往是固定价格。
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分析
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势、挑战以及发展前景。
一、PPP模式的定义和特点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以合同形式合作,共同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公共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该模式基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担风险、共享回报来促进公共项目的落地和运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1.1 定义PPP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化运作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旨在通过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优势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
1.2 特点(1)合作关系:PPP模式是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相对于传统的政府独资项目,它更加市场化和民主化。
(2)风险共担:在PPP合作中,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通过风险共担来实现利益共享。
(3)持续回报:PPP合作项目通常具有较长的运营期限,因此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回报,提高其投资回报率。
(4)多元融资:PPP项目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进行融资,包括商业贷款、资本市场融资、银行贷款等,提高项目的资金可获得性。
二、PPP模式的优势2.1 资金来源多样化地方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投资等方式,以减轻政府对项目的资金压力,降低财政负担。
2.2 风险共担PPP模式通过分散风险的方式,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项目的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有效地降低了项目的风险程度。
2.3 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私营企业通常能够更好地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2.4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PPP模式,政府能够更好地调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项目成本。
三、PPP模式的挑战3.1 权责不清在PPP合作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容易导致政府与企业之间发生利益冲突,进而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PPP项目投资模式PPP案例解析
PPP项目投资模式PPP案例解析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指公共-私人合作模式,是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合作开展各类项目的一种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共同承担项目的风险和责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效果。
1. 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模式:该模式下,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维护,项目竣工后在一定期限内负责运营,期限届满后将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
2. BOO(Build Own Operate)模式:该模式下,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但不需要将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可持续经营。
3. BLT(Build Lease Transfer)模式:该模式下,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建成后将项目以租赁方式交给公共部门,并在一定期限内将项目的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
4. BTO(Build Transfer Operate)模式:该模式下,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和所有权移交给公共部门,然后由公共部门自行运营。
5. BOOT(Build Own Operate Transfer)模式:该模式与BOT模式类似,但区别在于私人企业在运营期满后并不一定需要将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可以选择继续经营。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些PPP案例。
1.深圳地铁:深圳地铁是中国第一家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地铁项目,该项目由深圳市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建设和运营。
该项目实现了深圳地铁网络的快速扩展和提升,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
2.北京新机场:北京新机场是中国首个采用BOT模式建设的大型交通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市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建设和运营。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北京市新的国际航空交通枢纽,促进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
3.中国高速铁路: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中采用了PPP模式,通过与私人企业合作建设和运营,大幅提高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交通状况,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PPP模式分析范文
PPP模式分析范文PPP模式,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一种公私合作的合同形式,它将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资源和技能结合起来,共同运营和管理一个项目或服务。
PPP模式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领域,具有吸引私人资本投资、分担政府财政负担、提高项目效益等优势。
本文将从PPP的定义、发展背景、分析框架及实践案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PPP模式的特点和应用。
一、PPP模式的定义及发展背景PPP模式由英国人工科研究所(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于1985年首次提出,并在1992年正式命名。
而PPP在中国的应用起源于2005年,是我国政府通过引进国外经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合同形式。
PPP模式的核心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通过将双方的优势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互利共赢。
公共部门通常提供项目的土地、权益、许可、政策支持等,而私营部门则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等。
这种合作模式往往通过建立合同形式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以实现预期的项目效益。
1.资金压力:政府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既面临着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的需求,同时也面临财政支出的压力和限制。
PPP模式通过吸引私人资本和专业技能的投入,能够有效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2.效率与管理改善:传统的政府投资项目通常存在着资金浪费、拖延工期、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而PPP模式引入了私营部门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和投资回报的最优化。
3.风险共担:PPP模式充分考虑了项目风险的分摊和管理,通过协商和约定明确双方在项目运营和维护中的权责。
这种风险共担的机制能够有效降低政府的风险承担,提高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
二、PPP模式的分析框架为了更好地分析和评估PPP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项目选择:PPP模式适用于那些具有一定规模和投资回报的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等。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一、PPP模式的定义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①、PPP的狭义定义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
PPP的狭义定义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原则。
②、PPP的广义定义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③、PPP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PPP模式的意义提高了资源使用效能和建设、运营效率。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政投入及管理方式,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培养合格市场投资主体,形成投资、建设、运营的市场化体系和投资、补贴、价格等政策要素的协同机制。
①、推广运用PPP模式,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政府通过PPP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可以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盘活社会存量资本,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②、推广运用PPP模式,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的发展规划、市场监管、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创新动力有机结合,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过度参与,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PPP模式要求平等参与、公开透明,政府和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办事,更好地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浅析国内PPP模式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浅析国内PPP模式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服务领域对于亟需专业化、高效化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因此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自2013年以来,PPP投资市场规模从低于100亿元上升到了1000亿元以上,其中能源、交通、水利和环境保护是PPP投资的主要领域。
但在国内PPP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PPP项目起步过慢。
在PPP项目启动之后,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运作、谈判和审批周期。
由于公共领域的复杂性、区域性、风险性等因素,政府部门需要更多时间来把握PPP合作的规则、备案法规等方面内容使企业参与者非常难以忍受。
时长久了,民营企业、社会资本会选择撤资,也就是放弃项目。
这种困境,从一开始就卡住了PPP模式。
其次,PPP项目操作难度较大。
PPP项目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建设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在项目准备以及前期商谈的阶段,不同方面的专业人员和学科领域内的人员都需要参与进来,如金融、法律、审计和工程管理等,从操作层面来判断,还需要拥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政策解读力、资金运作力、与个股投融资没有区别,极易导致错误决策。
第三,风险分担透明度不足。
虽然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对PPP项目的风险规划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显著的不足。
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在分配风险权责时需要达到协同效应,防止风险因素的文件甩锅。
然而,在实际分配过程中,分配公平性和透明度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最后,PPP项目现状一些地方过于复杂,不利于发展PPP。
政策制定方面,我国PPP立法尚无详细的文件。
现在,不同部门都在决策该领域的政策,应当让不同领域之间确定相关的PPP规则,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
在支持机构方面,目前缺乏专业、纯粹的支持金融体系对PPP模式的落地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PPP模式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也应认真解决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PPP项目简析
PPP项目简析近几年以来,中国大力推广PPP模式,配套政策陆续发布。
所以我们在新闻和电视中常常看到“ppp项目”和“ppp模式”,更有“ppp概念股”冲击投资者的视野,但很多投资者其实并不知道ppp项目是什么意思,其实,任何PPP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项目,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现在,投资者可以深入了解什么是ppp项目,什么是ppp模式。
从广义上看,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私营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PPP是广义的公私合作投融资模式,具体又分了很多种方式。
比如BOT(Build-Operate-Transfer)就是建设—运营—移交方式,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拥有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然后到期后无偿移交给政府。
狭义PPP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对项目中后期建设管理运营过程参与更深,企业对项目前期可研、立项等阶段参与更深。
政府和企业都是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PPP的应用范围则非常广,在发达国家,PPP既可以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如水厂、电厂),也可以用于很多非盈利设施的建设(如监狱、学校等)。
从短期管理合同到长期合同,包括资金、规划、建设、营运、维修和资产剥离都可以使用。
常见的几种PPP模式BT(建造、移交)企业与政府方签约,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
BOT(建造、运营、移交)企业被授权在特定的时间内融资、设计、建造和运营,期满后,转交给公共部门。
BTO(建设、移交、运营)企业为设施融资并负责其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与之签订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
史上最全PPP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史上最全PPP项目盈利模式分析1.公共服务收费模式:PPP项目通常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例如水务、交通运输、教育等。
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将向私营部门支付一定的使用费用,以维持公共服务的运营和维护。
这些费用可以由政府预算或特定的公共基金提供。
2.用户收费模式:在一些PPP项目中,私营部门可以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以弥补他们在项目中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例如,私营部门可以在高速公路项目中收取过路费,或者在医疗设施项目中向用户收取医疗费用。
这种模式下,盈利主要依赖于用户的需求和使用频率。
3.建筑销售模式:在一些PPP项目中,私营部门可以建造并销售基础设施,例如住房、商业楼宇等。
私营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来获得盈利。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或其他方式向私营部门提供相应的资源,以鼓励他们在项目中投资。
4.运营管理模式:私营部门可以在PPP项目中承担项目的运营和管理责任,并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获得盈利。
例如,私营部门可以在水务项目中提供水资源管理和供水服务,并通过提高供水效率和降低损失来获得盈利。
5.特许权使用费模式:政府可以向私营部门授予特许权,允许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使用公共资源或特定的经营权益。
私营部门在获得特许权后,可以通过提供相关服务或销售相关产品来获得盈利。
例如,政府可以向私营部门发放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权,私营部门可以在特许期限内收取过路费来获得盈利。
6.广告合作模式:私营部门可以通过与广告公司或品牌合作,在PPP 项目中投放广告,以获取额外的收入。
例如,在公共交通项目中,私营部门可以将广告板置于车厢内或车站周围,以吸引广告商付费投放广告。
7.资产租赁模式:政府可以将特定的公共资源或基础设施租赁给私营部门,私营部门可以通过出租这些资产来获得盈利。
例如,政府可以将公共停车场出租给私营运营商,私营运营商可以通过收取停车费获得盈利。
总的来说,PPP项目的盈利模式非常多样化,不同的项目可能采用不同的模式或是多种模式的组合。
PPP模式解析
PPP模式解析一、PPP概念 (1)二、PPP的特点 (1)三、PPP模式对政府的重要意义 (2)四、PPP具体操作模式 (3)五、PPP操作流程 (4)1、项目识别 (4)2、项目准备 (5)3、项目采购 (8)4、项目执行 (9)5、项目移交 (10)一、PPP概念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缩写。
“Public”代表“公共部门”,公共部门追求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
“Private”代表私人部门,私人部门追求个人利益;“Partnerships”的含义是伙伴关系,伙伴关系要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风险利益合理分配机制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在长期的公私合作内应建立价格调整机制和再谈判机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发改投资【2014】2724号)把PPP模式定义为: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财政部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财金〔2014〕113号)中曾明确:“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
”可见财政部原口径中排除了本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社会资本。
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2015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中措辞如下:“大力推动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脱钩,进行市场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在其承担的地方政府债务已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得到妥善处置并明确公告今后不再承担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职能的前提下,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当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过与政府签订合同方式,明确责权利关系。
严禁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保底承诺等方式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进行变相融资。
PPP五大投融资模式全解析
一、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模式一般情况下,PPP模式是公私合营各种模式的统称。
此处是作为一种独立而具体的模式。
就此而言,PPP 融资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
首先,政府针对具体项目特许新建一家项目公司,并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然后,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政府特许企业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而贷款人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
20世纪90年代后,一种崭新的融资模式-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私人企业-合作”的模式)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流行起来,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尤其是在大型、一次性的项目,如公路、铁路、地铁等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PPP模式是一种优化的项目融资与实施模式,以各参与方的“双赢”或“多赢”作为合作的基本理念,其典型的结构为: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中标单位组建的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是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资、建设及经营。
政府通常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达成一个直接协议,这个协议不是对项目进行担保的协议,而是一个向借贷机构承诺将按与特殊目的公司签定的合同支付有关费用的协定,这个协议使特殊目的公司能比较顺利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采用这种融资形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有效运营。
PPP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第一,PPP是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
PPP融资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主要根据项目的预期收益、资产以及政府扶持的力度而不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
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和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是偿还贷款的资金来源,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政府给予的有限承诺是贷款的安全保障。
ppp模式名词解释财政学
ppp模式名词解释财政学PPP模式名词解释财政学,是指财政预算管理、税收制度、资产管理等经济手段,以及其他影响预算执行的因素。
PPP模式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模式有四个要点: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予企业长期特许经营权,期限可达30— 50年;企业以PPP项目融资,期限一般不超过10年(中国政府对地方投资规定地方投资在当地总投资的比例上限为25%);私营部门以特许经营权、基础设施使用权、资本和技术投入形成特许公司;政府或政府出资代表履行特许公司的某些职能,如环境保护、消防、警察、监狱、安全等。
由此形成一个三方机构共同合作完成项目。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简称,指政府与社会资本双方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它既包括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方式与政府合作,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项目,也包括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并与社会资本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在该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社会资本负责具体的运营维护,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通过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降低私营部门的投资风险,并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
关于PPP模式,笔者觉得从实际应用角度看,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第一,项目收益的价格应确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同时应考虑选择的参照标准。
就价格水平而言,现在世界各国采用的都是竞争性招标法,其合理价格水平需要根据工程所处地区、使用者数量、技术复杂程度、资金来源等条件,借助于专家评估,才能做出最后判断。
而我国的PPP项目的出价是通过竞争性谈判,由招标代理机构发布的最低报价为基础,由评标委员会按照事先约定的规则,从符合条件的报价中选择出价最低者为最终中标候选人,再由评标委员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投资决策,由中标人与招标人签订PPP项目协议。
PPP模式、含义(PPP的各种模式及其含义、现实应用、必要条件)知识讲解
P P P模式、含义(P P P 的各种模式及其含义、现实应用、必要条件)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政府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PPP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
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政府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
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82年提出,是指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
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狭义定义: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
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则。
广义定义: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PPP模式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
PPP模式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PPP模式全称为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进行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公共设施或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
PPP模式的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政府面临财政困难、公共服务压力增大等问题,开始倡导引入私营资本和管理经验,加强公私合作,使得公共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PPP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1.合作性质:PPP模式是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双方合作共赢,既能发挥政府的管理和监管作用,又能充分利用私营部门的市场机制和管理经验,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2.风险共担:在PPP模式中,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承担项目的风险和收益,政府通常承担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私营部门承担运营风险和工程风险,平衡了双方的利益关系。
3.长期性质:PPP项目通常涉及较长的建设周期和运营期限,持续时间一般在10年以上,这种长期性质保证了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投资回报:私营部门参与PPP项目往往出于盈利的目的,通过投资获得投资回报,提高了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运营效率。
5.政府监管:政府在PPP项目中扮演着监管和管理的角色,保障公共利益,确保项目按照约定条件正常运营,同时监督私营部门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6.灵活性:PPP模式允许政府和私营部门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合作,适应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1.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效率:PPP模式可以引入私营资本和管理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满足公共服务需求。
2.促进经济发展:PPP项目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吸引力。
3.优化资源配置:PPP模式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4.提升服务质量:私营部门在项目中具有市场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会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促进公共服务的提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式PPP模式解读
新常态下的中国式PPP模式解读1.引言PPP模式是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种方式。
新常态下的中国式PPP模式,将以“产融互动”为标志,本质特征是“融资+管理”双管齐下。
旅游业改革亦应顺应新思路,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金进入旅游产业。
或许,中央力推、地方热捧的PPP模式是突破融资瓶颈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发展的重要抓手。
2.何为PPP?2.1PPP概念定义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
PPP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英国公共服务领域开始应用的一种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
2012年12月,由于造成大量地方政府债务、项目全寿命期的效率不高、项目的成本高于一般传统模式10%-20%等原因,财政部出台通知(财预[2012]463号),将盛行多年的BT 模式叫停。
PPP模式可有效解决公共供给效率低下、政府资金匮乏等问题,各级政府转而关注新常态下的PPP模式。
按照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概念定义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发改投资[2014]2724号)。
《指导意见》指出:PPP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为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
PPP模式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大特征,常见运作形式在《指导意见》按照经营收费情况将PPP模式分为经营性(BOT、BOOT)、准经营性(BOT、BOO)、非经营性(BOO)三类。
史上最全PPP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史上最全PPP项目盈利模式分析PPP项目(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作项目)是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经营具有公共性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
PPP项目的盈利模式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实现盈利的模式。
下面将对PPP项目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
1.政府付费模式政府会通过政府预算或者出资,为私营部门提供一定的费用,用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私营部门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预先收到政府的费用,从而获得一定的回报。
2.政府补贴模式政府根据PPP项目的社会效益和战略价值,向私营部门提供一定的补贴,以补偿私营部门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成本和风险。
这种模式可以降低项目的风险,激励私营部门参与PPP项目。
3.用户费用模式用户费用模式是指通过向项目的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来实现项目盈利。
比如,公路PPP项目可以向使用者收取过路费,水务PPP项目可以向居民收取水费。
这样一来,私营部门可以通过用户费用获得回报。
4.物权模式物权模式是指私营部门在PPP项目中获得相关资产的产权,并通过出售、租赁或经营这些资产来实现利润。
例如,私营部门在PPP项目中建设了一座养老院,可以将养老院的物权出售给其他机构或者个人,或者通过运营养老院获得利润。
5.广告宣传模式在一些公共设施和服务项目中,私营部门可以通过在项目中设置广告牌、横幅等形式,为企业赚取广告费用。
比如,公交站台的广告牌、体育场馆的赞助商广告等,可以给私营部门带来一定的收入。
6.增值服务模式增值服务模式是指私营部门在PPP项目中为用户提供一些附加值较大的服务,以获取额外的收益。
比如,私营医院可以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私营学校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并获得额外的收益。
7.技术特许经营模式在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中,私营部门可以通过授权特定技术或专利,向其他机构或者个人提供技术使用权,以获取相关的技术费用。
例如,私营部门在PPP项目中建设了一座燃气发电厂,可以向其他企业出售该技术的使用权。
PPP项目投资模式PP案例解析
PPP项目投资模式PP案例解析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项目投资模式是一种公共事业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合作模式,由政府和私人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经营和运营项目。
这种合作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PPP案例来解析PPP项目投资模式。
以国的城市地铁项目为例,政府希望投资建设一条地铁线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根据PPP模式,政府部门可以与私人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地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担任项目的主导者和出资方,负责提供项目的基础设施、土地和资金等资源。
政府部门还需要与私人企业进行洽谈,确立项目的合作模式、合同条款和利益分配等内容。
其次,私人企业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和运营方,承担更多的风险和责任,并通过投资获得收益。
私人企业需要出资建设地铁线路,包括设计、施工、材料采购等环节。
私人企业还需要投入资金进行运营和维护,包括购买列车、设置售票系统、维修设施等。
在运营期间,私人企业可以通过售票收入、广告收入和土地开发等方式获取回报。
最后,政府和私人企业可以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
合同内容可以包括项目的投资额、运营期限、收费标准、服务水平要求等。
政府通过合同保障私人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私人企业提供一定的市场竞争保护。
私人企业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完成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约束。
通过PPP模式,政府可以利用私人企业的资金和经验,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益。
私人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PPP项目获得利润,推动自身的发展。
同时,PPP模式还可以促进政府和私人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良性的投资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和动力。
综上所述,PPP项目投资模式是一种合作模式,通过政府和私人企业的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公共事业项目。
国内PPP模式分析.doc
国内PPP模式分析
那么国内PPP模式分析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在现实发展状况方面我国PPP模式的现状如何,国内PPP模式体制机制方面,我国PPP 模式中政企是怎样的合作方式,在此下面为你带来国内PPP模式分析的相关介绍以供参考。
我国PPP模式分析主要包括体制机制方面和现实发展状况方面。
1)国内PPP模式体制机制方面分析
我国PPP模式由于能够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多元化投资有效缓解财政压力并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效率。
作为一种混合组织,PPP本身组织和市场的双重优势,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
它通过充当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的中间层来参与社会的公共管理。
参与PPP的各方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
任何一方都会力图承担更小的风险并分享更大的利润。
在我国PPP模式下,企业具有较好的行政控制力和协调适应能力,但却在激励强度方面不够,市场具有较高的激励强度,自适应能力强,但在行政控制和自适应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多年来,我国PPP模式中政企合作,靠的是人际关系,领导关系,而不是靠市场、法制、契约,地方政府过于强势,合作意识、契约精神不足,造成纠纷案例频现。
2)国内PPP模式现实发展状况方面分析
由于PPP模式在中国应用比较晚,很多条件都不成熟,特别是在一些二、三线城市,许多政府和企业对PPP模式认识不足。
PPP项目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我国PPP模式更谈不上有专业的机构和专业人才来促使PPP项目的有效运行,在许多PPP项目建设中明显感觉到经验不足和相关知识的匮乏。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国内PPP模式分析”等建筑相关的知识,。
PPP模式简介
一、PPP模式的基本含义PPP(Private-Public-Partnership),即:公私伙伴关系,是指公共部门为提供某种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以特许经营权协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通常需要通过正式的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在这种关系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提供公共服务,共同分担风险、分享收益。
PPP模式的实质是政府通过给予私营公司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将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以期达到更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
PPP代表的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概念。
政府并不是把所有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营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政府的公共部门与私人参与者以特许经营协议为基础进行合作,与以往私人企业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不同,他们的合作始于项目的确认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并贯穿项目的整个过程。
二、PPP模式的发展为适应现代经济飞速发展,各国愈加重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仅靠政府财政资金已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政府财政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位的下降,私营企业在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各国在利用国际及国内民间资本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BOT模式是目前比较成熟和应用最广的项目融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几个方面的缺点: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往往都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调查了解、谈判和磋商过程,以致项目前期过长,使投标费用过高;投资方和贷款人风险过大,没有退路,使融资举步维艰;参与项目投资各方利益冲突大,对融资造成障碍;机制不灵活,降低私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性;在特许期内,政府对项目失去控制权等等。
为了弥补BOT模式的不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便积极推进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模式的改革,最早提出了PPP的概念。
目前,英国被公认是最先进的PPP模式使用者,它不仅已经将PPP模式成功运用于公用事业、社区建设中,而且在医疗、监狱及地方政府部门事业的建设应用中也同样取得了进展和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PPP模式解析风险控制部2015年8月目录 (3)(一) PPP模式推出的背景 (3)(二)PPP模式的概念 (3)(三)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 (3)(四)PPP模式的适用领域 (5)(五)PPP模式的社会资本主体 (5)(六)PPP项目的主要投资、建设和收益模式 (6) (8) (11)(一)招商方式法律架构 (11)(二)PPP 项目实施机构确定 (13)(三)是否允许社会资本以组建联合体方式参与PPP 项目 (14)(四)政府方持股比例限制问题 (14)(五)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政府设立的PPP 项目产业基金作为PPP 项目公司股东参与PPP 项目之身份问题 (14)(六)评审专家的组成 (15)(七)PPP项目的投融资方式 (15)(八)物有所值评价 (16) (17)(一)中国PPP项目的失败案例 (17)(二)项目失败的主要风险 (18) (21)(一)合理的目标定位,充分的市场调研 (21)(二)配套的项目风险识别、分配与管理机制 (22)(三)合理可行的退出机制 (23)【附件】 (24)附件1 PPP项目的地方性规定 (24)附件2 发改委印发《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 (24)附件3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 (24)附件4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各地PPP项目库 (24)附件5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PPP典型案例 (24)(一) PPP模式推出的背景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回归,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诸如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债务高企、市政基建资金缺口巨大等。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寻找一种项目管理及融资模式,缓解政府财政压力,支持市政基建,服务于“稳增长”和“促投资”的要求,而PPP模式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
(二)PPP模式的概念PPP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字母缩写,可译为“公私合作模式”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彼此之间合作开发并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建设模式。
从本质上讲,PPP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旨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建,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盘活社会资本存量。
(三)PPP模式与BOT模式的区别从广义上来说,PPP指的是企业参与提供传统上由政府独自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模式。
从世界银行对PPP的分类来看,主要包括外包类、特许经营类和私有化类。
因此,BOT本质上也可视为是PPP的一种(图一)。
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某公用基础设施,在规定的特许期限内,私人企业可以向基础设施使用者收取费用,由此来获取投资回报。
待特许期满,私人企业将该设施无偿或有偿转交给政府。
但从合作关系而言,BOT中政府与企业更多是垂直关系,即政府授权私企独立建造和经营设施,而不是与政府合作,PPP通常需要成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政府和企业通过共同出资特殊目的公司更强调政府与私企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
(四)PPP模式的适用领域财政部《操作指南》第六条规定:“投资规模较大、需求长期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类项目,适宜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发改委2724号文中明确:“PPP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均可推行PPP模式。
各地的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应优先考虑采用PPP模式建设。
(五)PPP模式的社会资本主体财政部在《操作指南》中明确:“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
”可以理解为,第一,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必须为企业法人,排除了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企业形式;第二,将参与合作的那一级政府所属的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控股国有企业排除在社会资本之外,但对上一级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控股国有企业,特别是对下一级政府的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控股国有企业未做限定。
发改委在《通用合同指南》中明确:“签订项目合同的社会资本主体,应是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其他投资、经营主体。
”发改委仅从各资本来源进行了阐述,表达的是欢迎各类资本参与PPP 项目的态度,并未限定社会资本的企业类型。
(六)PPP项目的主要投资、建设和收益模式1. 投资模式从项目投资主体而言,可以分为(1)政府投资、(2)企业(项目公司)投资和(3)混合投资(部分资产政府投资和部分资产企业投资)三大类型。
对政府投资项目而言,由政府或者政府控制的企业拥有项目资产并承担项目风险,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租赁资产或者委托运营(OM)模式参与项目运作,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服务)。
此类项目暂不属于我国政府力推的PPP项目范畴。
企业投资项目是指社会资本独自或者与政府共同成立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拥有项目资产并承担项目风险。
此种模式下,社会资本可以在项目建设初期通过设立项目公司模式参与项目合作,也可以在后续通过股权受让或增资扩股模式拥有项目公司股权而参与项目合作。
对一些大型项目,单纯靠项目收益无法弥补项目投资运营成本的,为降低项目公司投资成本,满足项目经济可行性要求,则采用部分项目资产由政府投资建设,其余项目资产由项目公司投资建设,最后整体项目资产移交项目公司运营的模式来开展项目合作。
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就是典型的混合投资项目。
就社会资本投资介入项目运作的不同时期而言,项目投资模式还可以分为:参与项目初始投资建造(比如BOT、BOO)、项目建成后受让运营(比如TOT)、对项目升级改造进行投资后运营(ROT)等不同类型。
2. 建设管理模式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按照业主介入的深入以及项目任务包的划分一般有:业主自行管理、委托进行项目管理(PM)、EPC总承包、DB(设计-施工总包)、工程总承包项目等类型。
项目建设所涉的工程、设备和服务的采购应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履行招标程序。
3. 收益(付费)模式PPP项目可以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前者是项目的使用者付费,后者是政府付费。
还有一种是介于两者之间,可称为准经营性项目,使用者付费不足以覆盖项目公司的投资运营成本,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补贴。
地方政府根据财政部的操作指南和发改委的通用合同指南分别制定了PPP 项目的相关法规,从政策方面对PPP 项目给与支持。
我们选取四川、贵州、福建、广西、青海、新疆和西藏对地方性的措施进行梳理,请看下表:10 / 25(一)招商方式法律架构1. 财政部体系PPP项目招商方式法律架构(见下图)2. 发改委体系PPP 项目招商方式法律架构国家发改委的思路是,就经营性项目、准经营项目,仍应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准经营性项目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经营性项目)、建设—拥有—运营(BOO)(准经营性项目)等模式,依据中央层面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地方层面的特许经营条例进行;就非经营性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BOO)、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依据《政府采购法》等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
(二)PPP 项目实施机构确定PPP 项目的准备、采购、监管和移交等工作一般不由政府直接操作,而是通过政府授权的实施机构负责,关于何等主体可以作为实施机构,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与发改委规范性文件存在差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量:1.如果是中央或地方财政部门推出的 PPP项目,则一般以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较为合适;2.如果是中央或地方发改委推出的 PPP 项目,则一般以发改委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较为合适;3.如果结合 PPP 项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竞争性磋商方式的,因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是财政部首次明确的一种的采购方式,此情形下,以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为依据较为合适;4.因 PPP 项目操作一般会涉及地方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审批/备案,且实践中 PPP 项目采购方一般都会与地方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存在内部沟通的渠道,故应注意就此问题与地方发改委和财政部门进行事先沟通,并通过会议纪要等形式将沟通内容进行记录,以避免 PPP项目在后续发改委和财政部门审批/备案过程中遇到障碍。
当然,也应尽可能寻找两套体系交叉的地方以尽可能同时遵守两套体系,以便于项目的推进。
(三)是否允许社会资本以组建联合体方式参与PPP 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规定,PPP 项目采购应当实行资格预审,且资格预审公告应当明确是否允许联合体参与采购活动。
这也使得是否允许社会资本以组建联合体方式参与 PPP 项目成为了 PPP 项目采购人需要在招商筹备阶段考虑的一个法律实务问题。
因此, PPP 项目采购人应结合项目实际需求,尽早明确是否允许联合体参与采购活动。
(四)政府方持股比例限制问题财政部颁布之《PPP 项目合同指南(试行)》(以下简称“财政部合同指南”)规定,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应当低于 50%、且不具有实际控制力及管理权。
而各地方规定在是否明确政府出资比例限制这一点上并不相同。
在确定 PPP 项目政府出资比例时,企业应注意检索地方有关 PPP 规定中是否有政府投资比例的限制。
若存在此等限制,则建议向该等地方 PPP 规定的发文单位确认此政府投资比例限制的适用性。
(五)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政府设立的PPP 项目产业基金作为PPP 项目公司股东参与PPP 项目之身份问题财政部合同指南中规定“项目公司可以由社会资本(可以是一家企业,也可以是多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出资设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
“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除外)不得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本级政府辖区内的 PPP 项目”。
就上述规定中“政府”的内涵是否包括本级人民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是否包括政府设立的 PPP 项目产业基金?若不包括,前述主体作为股东参与 PPP 项目时,其身份为何等问题,目前出台的 PPP 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并未明确回答。
因此,应时刻关注不断出台的 PPP 项目新规,并尝试与相关财政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以试图就上述问题寻找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