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夏季水岸水曲柳和樟子松人工林的降温增湿效应
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退化和破坏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人工造林成为保护和恢复森林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曲柳是具有重要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的树种,在人工林中广泛应用。
然而,人工林的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等性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造林密度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1. 研究背景和意义水曲柳是我国主要经济材木之一,其木材质量优良,是建筑、家具和造纸等重要原材料。
此外,水曲柳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能够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大气环境等。
因此,水曲柳人工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造林密度是影响人工林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密度都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等性状。
因此,研究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对于指导人工林的管理和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选取位于山东省滕州市某水曲柳人工林为研究对象。
该人工林的树龄为10年,选取了5个不同的造林密度进行比较,分别为:7500株/hm2、10000株/hm2、12500株/hm2、15000株/hm2和17500株/hm2。
在各个密度下,选取10棵具有代表性的水曲柳树进行测量,分别测量了其地径、树高、树冠直径、树冠高和冠幅等地上生长性状,并采集0-20cm土壤层内的细根进行称重和计数,以求得细根生物量。
3. 结果分析3.1 地上生长性状随着密度的增加,水曲柳的地径、树高、树冠直径、树冠高和冠幅等地上生长性状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其中,当密度为12500株/hm2时,各项生长性状达到最大值。
当密度过高时,由于树木之间的竞争激烈,养分和水分供应不足,树木的生长受到限制。
当密度过低时,树木之间的空隙较大,养分和水分利用率低,也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3.2 细根生物量随着密度的增加,水曲柳的细根生物量呈现出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
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
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森林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造林活动被认为是维持生态平衡和对抗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曲柳是一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的树种,在林业和环境保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由于不同的造林密度可能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造林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树木个体数量,通常以树木的株数或树木的目数来表示。
过高的造林密度可能导致光照不足、土壤养分短缺和水分争夺等问题,从而对树木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相反,过低的造林密度可能使树木之间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造成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选择适宜的造林密度对于水曲柳人工林的长期生长和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发现,造林密度对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
一般来说,适宜的造林密度可以提高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的效果。
过高的造林密度会使树木间的资源竞争加剧,导致树高和胸径的增长减缓。
过低的造林密度则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无法达到预期的林地生产力水平。
选择适当的造林密度可以提高水曲柳人工林的生长效果,同时保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
造林密度还对水曲柳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产生影响。
细根是水曲柳吸收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对维持水曲柳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适宜的造林密度可以促进水曲柳细根的生长,增加细根生物量的积累。
过高或过低的造林密度则会对水曲柳细根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水曲柳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
造林密度是影响水曲柳人工林地上生长和细根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造林密度可以提高水曲柳人工林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服务能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不同造林密度下水曲柳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并在实践中指导水曲柳人工林的管理和保护。
水曲柳人工林细根季节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 . o s yC lg o hat o s n e i H ri 5 0 0; 2 H rcl r a d F r t o g ,Huz og A r u ueU i r t W h n4 0 7 ; 1 F r t ol eo r es F r t U i r t er e fN t e r y v sy abn 1 04 . o i t e n os C l e t uu er y e l ah n gi l r n e i u a 30 0 c t v sy 3 F r t o eeo S a x a . ut e U i r t T i 3 8 1 oe r C l g h n i g c l r n e i ag 0 0 0 ) s y l f u v sy u
Ab t a t F n o t t r o e l y a mp ra tr l n c r o l c t n a d n t e t c c i g i o e t e o y tms sr c : i e r o s u n v r p a n i o t n o e i a b n al a i n u r n y l n f r s c s se .S a o a o o i n esn l d n mi s o n o t i t e k y f ru d rt n i g t e p c s e ff e r o s t r o e .F o Ma o Oc o e n 2 0 y a c ff e r o s s h e o n e sa d n h r e s s o n t u n v r i o i o r m y t t b ri 0 2,s i c r ol oe
I a tFa t r n Fi e Ro t a o a n mis i a n s ma d h rc a t to mp c co s o n o s Se s n lDy a c n Fr xi u n s u ia Pl n a in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水曲柳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田宇明;王庆成;王鹏;孙静
【期刊名称】《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9(034)005
【摘要】为确定水曲柳人工林合理的造林密度,以帽儿山实验林场10年生的水曲
柳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 m×1
m(A)、1.5 m×1.5 m(B)、2 m×2 m(C)、3 m×1.5m(D)4种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林木的干形、林分的产量均有显著地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单株叶面积、冠高比随密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造林密度对树高生长、叶面积指数
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4种密度水平林分,C水平的造林密度是最为合理的.
【总页数】4页(P17-20)
【作者】田宇明;王庆成;王鹏;孙静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
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
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12;S727.04
【相关文献】
1.浅谈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J], 任海峰;王全华;耿立文
2.浅谈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J], 侯美华
3.浅谈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J], 侯美华
4.合理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关系的探讨 [J], 纪楠;周文成
5.造林密度与林分生长的关系 [J], 周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储量与土壤氮有效性的关系
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储量与土壤氮有效性的关系采用剖面法对25年生水曲柳、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林不同深度土壤碳储量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碳储量差异显著,而且在不同土层变化差异一致,均为红松林的土壤碳储量最高而落叶松林的土壤碳储量最低。
表层土壤碳储量与土壤氮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亚表层土壤这种相关关系不显著。
标签:碳储量;林分类型;红松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每年大约能固定超过60%的碳,森林的碳储量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一半。
以往研究都认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碳储量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并指出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碳归还效率不同。
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土壤碳的矿化与土壤中氮的有效性有关,并指出土壤中有效氮的量控制着土壤的激发效应。
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的碳储量与氮有效性的关系,我们试图解释在森林生态系统这个宏观环境中,氮有效性这个因素是否是影响土壤碳库的关键因子,从而从理论上对营林实践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选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帽儿山地区25年生水曲柳、落叶松、红松和樟子松人工纯林为实验对象,在每个林分内设置立地相似的20m*20m标准地3个。
在每个标准地内挖一个土壤剖面,分别取表层土壤(0-20cm)和亚表层土壤(20-40cm),同时用环刀法分别测定表层土壤和亚表层土壤的容重。
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挑出土壤中的石头和根系并通过10目筛,一部分直接放入4℃冰箱保存用于测定土壤氮有效性,另一部分风干后磨碎并过60目筛,然后使用Vario MACRO elementar元素分析仪测定样品的碳含量。
土壤碳储量使用如下公式计算:土壤碳储量(t/hm2)=土壤碳含量(%)*容重(g/cm3)*土层厚度(cm)。
土壤氮有效性定义为土壤氨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
将鲜土用水土比为6:1的KCl提取,然后使用AA3流动分析仪测定溶液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
2 结果与分析2.1 四种林分类型表层土壤的碳储量和氮有效性关系四种林分类型土壤碳储量以及土壤的氮有效性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的生长发育状况
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的生长发育状况1. 背景介绍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林木种类之一,而水曲柳(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则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两种树种分别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在东北地区的林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的情况。
落叶松在林下生长中,通常能够提供良好的林荫条件和适度的水分保障,然而落叶松林下生长的水曲柳却表现出了不同的现象。
为了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将对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分析。
2. 现象描述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一般表现为水曲柳萌芽生长良好,但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出现了不可忽略的生长劣势现象。
具体的表现为:枝条生长缓慢,幼树个体小且细弱,生长枝数量较少,枝间距较长,针叶长势差等。
3. 原因分析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天然更新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
因此水曲柳生长劣势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自然因素1.光照条件落叶松人工林的上层树冠较为密集,而水曲柳在林下往往缺乏充足的日照,导致其生长受到限制。
2.土壤条件水曲柳对土壤要求严格,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落叶松和水曲柳的生长特性不同,可能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劣化。
3.水分条件水曲柳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在落叶松人工林下,由于路基、排水沟的修建以及人工湿地的建设等措施的影响,水曲柳的水分供给可能受到一些限制。
3.2 人为因素1.过密造林过密造林会导致林分内部光照不足,水曲柳等底层树种的生长受到限制。
2.采伐抚育不当不合理的采伐、修枝等抚育措施,会影响落叶松人工林下底层植被的生长。
4. 对策建议根据前面的分析,落叶松人工林下天然更新水曲柳的关键在于改善其生长的生态环境。
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4.1 调整林分结构1.合理适度进行采伐落叶松人工林的采伐应该根据林分的生长特点和水曲柳的需求来进行,合理调整林分结构,增加光照量和水分供给。
水曲柳和樟子松树干液流对不同天气的响应
分类号 s 1. 3 78 4
A mp rs n o l m a I w fFr x n s ma d h rc n n s s le ti v r mo g H a u d r Di e e t Co a io fXye S p F o o a i u n s u i a a d Pi u y v srs a . n o c n e f r n f
p r t e.s l itr n o lt mp r t e we e as a urd. As t ah rc ndto ha e r m lu y t u y e aur olmosu e a d s i e e aur r o me s e l hewe te o iinsc ng d fo co d o s nn o any t un y.t v a e dal a o de st s o rr i o s n he a erg iy s p f w n ii f l e mamth rc i ce s d b 9. 5% ~ 1 3 02 s u ia n r a e y 2 8 1 . % a 8. 7 一 nd 6 8 % 24 2 2. 4% .a h s o s leti a . mo goia i c e s d b . nd t o e frP yvsr v r s n lc n r a e y41 76% 一 1 6. 48% a 3. 6% ~8 3. 1 nd 9 9 8 25% ,rs e — e p c
谈森林的调节温度、增加湿度的效应
・ 2 5 7 ・
谈森林 的调节 温度 、 增 加湿 度 的效应
于湘 泳
(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 , 黑龙江 鹤 岗 1 5 4 2 1 2 )
摘 要: 由热量平衡 的特 点所决定、 森林 内的空气温度 变化 总的是 趋于缓和 , 林地表层 土壤 又具有较 高的湿度 , 林 内也具有较 高的湿 度 。本文主要对森林的调节温度和湿度的效应进 行分析 。 关键词 : 森林 ; 温度 ; 湿度 ; 效应
… … 。 … o . … …
— _ ; = 了 —
a . 。 z ¨— 百 博 。 1 . 1 降温效应
苎竺 : ! : ! 竺 ! :
! ! : ! = ! : != 竺 != ! : != ! : != ! : !二 竺 !
城市绿化降温效应受 自然环境条件 、 天气气候条 郁闭度较大 , 这种功能显得更为 明显 。 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 响 , 除太 件、 绿地类型 、 绿化树木 种类 、 生长发育状况 、 绿化 面积大小 以及郁 阳辐射 、 林木蒸腾外 , 还涉及林带结构 、 天气类 型、 风速大小 、 下垫面 闭度等的影响 , 效果有很大差异 。 前苏联伯洛波多夫在 1 9 6 7年研究 状况 、 湍流交换强度等因子 , 情况 比较复杂 。研究者着眼点不 同, 而 指出 , 当森林覆盖率 由 3 0 %增 加到 7 0 %时 , 林 内气温将 比周 围地 区 使结果产生差异 , 但在基本 规律 上则是一致 的 : ( 1 ) 林 网内外 月平均 平均值低 5 %~ 1 5 %。我们知道 ,植物在蒸 腾过程 中要 消耗 大量潜 气温发 生变化 , 林 网内外 月平均气温 的差值在 一 0 . 7 — 1 . 6 ℃, 最冷 月 热, 而这部分热量取 自周 围空气 , 因此其降温效应 比遮 阳作用更 大。 林网 内气 温高于林 网外 , 最 热月林 网内气 温低 于林 网外 。林 带调节 在此以城市绿化林 木的蒸 腾、 降温 、 增湿效应为例说 明。 温度效应 与林 带间距有关 , 林 带间距越小 , 网格 内空气 温度与 旷野 林 木的蒸腾作用伴 随着 能量 的消耗 和潜热量 的转换 。这里 以 L 差异越大 ; ( 2 ) 不 同结构林网对空气温度 的影响不同 。 在疏透结构林 表示蒸发潜热 , L定义又在温度 T时 , 使 1 g 水 汽化所需要 吸收的热 带 中, 距林带 1 0 m处温度较 低 , 但在距林带 5 0 m处有增温现 象 , 这 量, 其值大小与蒸发面温度呈线性负相关 。其表达式 : 是因为这种结构林带在上午 由于夜间长时间的遮阴 , 加 强了它的冷 却作用的缘故 ; 紧密结构林带 在 1 0 m处有增温现象 , 也是 因为这 里 =5 9 7一 姜 … 风速最小 。 在阴天或多云情况下 , 太 阳辐射减弱 , 林带侧面反射的能 量也小于被林 带遮 挡的天空散射 ,所 以林 带对附 近气 温的影 响降 式中 : T为蒸发面 的温度 ( ℃) ; 5 9 7为 O ℃时的蒸 发潜 热。 低, 使 网格 内不同距离上的温度 没有 显著差异 ; ( 3 ) 不 同空气 湿度 条 对于树 木的蒸腾 而言 , T为叶面温度 , 取平均值为 3 2 %, 按上式 件下 , 林带对气温的影 响不 同 , 在湿润的天气条件下 , 林带 的降温作 计 算得 ,蒸腾 的潜 热系数 L为 5 7 9 . 2 2 e a l /( g ・ o C) ,换算 成焦耳 为 用不如干燥天气条件下显著。 林带背风面比对照点平均降温 0 . 8 ℃; 2 4 2 5 . 1 J / ( g 。 ℃) 。 当空气相对湿度为 5 4 . 8 %时, 林带 内比对照平均降温 1 . 8 ℃( 见表 1 ) 。 考虑到空气 的湍流 、 对流和辐射作 用 , 空气与 叶面之 间及 空气 林 带调节气温的作用 , 对于作物生长 十分 有利 。有人研究林 网 微 团之间不断地进行热 量扩散和交换 , 故取底 面积为 l O m , 厚度为 内玉米指 出 , 在幼苗期 , 玉米和林木蒸腾 都较弱 , 热量消耗少 , 林 带 1 0 0 m的空气柱作为计算单元 。l O O m代表现代城市覆盖层 的高度 , 表现 了增温作用 ; 玉米处 于生长旺盛期时 , 玉米和林木 的蒸腾作用 l O e r z 为小气候 的水 平尺度 。在此体 积为 l O 0 0 m 。 的空气柱体重 , 因 增强 , 消耗的热量比旷野大 , 这时林带表现 了降温作用。 这对北方 防 植 物蒸 腾消耗热量 Q是取 自于周围 1 0 0 0 m 的空气 柱体 ,故使气柱 止作 物遭受霜冻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下 降。气 温下降值 △T用下式表示为 : 此外, 森林对地表 温度影 响于近地层空气 温度有关 , 而且变化 AT = Q / D c ( 2 ) 规律 相似 。片林 因林 内净辐射 、 风速减少 , 林地土壤热通量减小 , 白 式中: Q为绿 地植 物蒸腾使其周 围单位体 积空气损失 的人力 [ J / 天地 表温度降低 , 夜间地表温度提高 , 昼夜 温差 减小 。当然 , 土壤温 ( m ・ h ) ; P c 为空气的容积热容量 , 其值为 1 2 5 6 J / ( m h o 度的变化还与林 内土壤水分及导热状 况有 关 , 潮湿 、 疏松的土壤 , 温 1 . 2增湿效应 度变化缓慢 ; 干燥 、 紧密的土壤 , 温度变化剧烈 ; 浅色土壤 温度变化 空气是 在不 断地湍流 和对 流 , 不仅使空气微 团之间不停 地进行 缓慢 , 深色土壤变化剧烈 。 关 于林带附近的温度较高 , 而早晨 或夜 晚 着 热量 的扩散和交换 , 而且也进行着水汽 的扩散 和交换 。由于以森 林缘 附近温度 略高 , 在5 H处最低 , 其原 因是在 5 H处风速和湍流交 林 为主体的城市绿地 内 , 风速较小 , 空气 乱流较弱 , 蒸腾 蒸发的水汽 换减 弱最大 。早晨 5 : O 阳面和阴面均 比旷野高 1 — 3 ℃, 带 内比旷野 不易扩散 , 因此 , 提高 了绿地 内的空气湿度 。 高5 o C; 林带还提高了 阳面的最高温度 , 降低 了阴面 的最高温度 , 减 1 . 3降温增湿效应与舒 适环境 小了阴面及带 内温度 日变幅 , 明显地改变 了地表温度的 日变程。 城 市绿地 的降温增 湿效应 , 能够改变 城市小气 候环境 , 给居 民 参 考文 献 创 造一个舒适 的环境 。环境卫生学认 为 , 夏季人体感觉最舒 适的小 [ 1 】 蔺银鼎 , 武小刚 , 郝兴 宇. 城 市绿地 边界 温湿度 效应对绿地 结构 的 气候条件是 : 气温 2 4 %, 相对湿度 7 0 %, 风速 2 m / s 。 通过综合分析得 响应 [ J ] 冲 国Ng - , 2 o 0 6 ( 9 ) . 出: 若要 增加人体 的舒 适度 , 绿化结构应是 乔木 占较大 比例 , 乔木 、 【 2 ] 祝 宁, 李敏 , 柴一新. 城 市绿地综合 生 态效应场『 J 1 . 中国城 市林 业 , 灌木、 草坪 、 花卉适 当结合 ; 要以遮阴为主 , 同时兼顾通风 , 并 在地 面 2 0 0 4 , 1 . 铺植草皮 以减少地面辐射 , 但很大面积的空旷草坪也不利 于舒适 度 的提高 ; 在无绿化的广场 , 人感觉最不舒服。 在 干燥寒冷多风 的冬季 , 由于森林绿地 内风速较低 , 湿地较大 , 空气 中的含尘量较少等原 因, 使人们感觉 比空 旷地舒服 。
论樟子松人工林枯死的成因与处理方法
论樟子松人工林枯死的成因与处理方法作者:毛洪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1期[摘要]根据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对樟子松人工林枯死的原因从经营学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樟子松人工林死亡的处理办法及改善措施。
[关键词]樟子松;枯死成因;处理办法中图分类号:I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1-0244-01黑龙江省(中南部地区)不断出现樟子松人工林连片枯死的现象,而且有日趋加重的趋势。
经过长期工作实践,就此种现象出现的成因及其处理办法,从森林经营角度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一些处理办法,并且有效的改善了当年樟子松连片死亡的现象,保护了樟子松人工林的资源。
一.樟子松枯死成因分析(一)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樟子松是典型的寒温带树种,具有较强的耐干旱、耐贫瘠、抗低温、樟子松天然林,历史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西北坡和北部地区。
由此可以肯定樟子松并非黑龙江省中南地区的本源树种,在这些地区历史上完全没有樟子松天然林的分布,现在的樟子松林完全是人工引种裁植形成的。
其培育方向多为加工用木材,很少做直接利用原木使用。
(二)樟子松人工林经营黑龙江省中南部樟子松林的形成,完全由人工引种裁植成林,栽植立地选择,多为其它树种不宜存活的贫瘠、干旱地带,而且以面积较大的樟子松纯林为主,栽植后由于此树种基本不能做为直接利用原木使用,所以在进入成熟期以前,通常不做透光抚育和经营疏伐,致使此种林分进入中龄就已成为超密度林分。
(三)枯死的前期表现及成因分析樟子松人工林连片枯死的前期表现为,在连片枯死的前3--5年就已经出现树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陡减,部分树木开始出现黄枝,上部出现枯梢,自然整枝加剧,(严重地段出现烧膛)中上部以下营养枝大部或全部枯死,树木生长活力明显减弱,逐步导致大面积死亡。
导致人工林樟子松大面积死亡的原因:1.非本源树种的弱抗逆性。
樟子松在我省中南部地区属非本源树种,非本源树种抗逆性差是它的自然属性,这可能是造成樟子松成片死亡的重要原因。
水分胁迫对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影响
第45卷第2期吉 林 林 业 科 技Vol畅45 No畅22016年3月JOURNALOFJILINFORESTRYSCIENCEANDTECHNOLOGYMar.,2016DOI:10.16115/j.cnki.issn.1005-7129.2016.02.009文章编号:1005-7129(2016)02-0027-03 中图分类号:Q945.78 文献标识码:A水分胁迫对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影响范世奇(辽宁省朝阳市林业局,辽宁朝阳 122000)摘要:以油松和樟子松2a生苗木为材料,通过不同梯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辽西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抗旱性生理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水分条件处理下,油松2a生苗木MDA含量均小于樟子松,但CAT和Pro含量均高于樟子松,说明油松苗期抗旱性更强。
在40%FMC处理时,油松MDA、CAT和Pro含量都小于对照,说明该水分水平未能使苗木出现干旱状态;而樟子松MDA、CAT和Pro含量都高于对照,苗木已经出现干旱状态。
在30%FMC和20%FMC处理时,油松和樟子松苗木MDA、CAT和Pro含量都随水分胁迫程度加剧而增加。
在干旱半干旱辽西地区培育油松和樟子松苗木时,土壤水分临界值应分别大于田间最大持水量40%和50%。
关键词:水分胁迫;油松;樟子松TheeffectofwaterstressonthedroughtresistanceofPinustabulaeformisand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FANShiqi(TheForestryBureauofChaoyangCityLiaoningProvince,Chaoyang122000,China)Abstract:ThedroughtresistancephysiologicalfeaturechangeofPinustabulaeformisand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ofLiaoxiareawasresearchthroughthewaterstresofdifferentgradientbytakingthe2yearsPinustabulaeformisand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seedlingsasmaterial.TheresultshowedthattheMDAcontentofPinustabulaeformis2yearseedlingwaslessthan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whiletheCATandProcontentwashigherthan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inthetreatmentofeachwatercondition.ItdemonstratedthatthedroughtresistanceofPinustabulaeformisseedlingstagewasbetter.TheMDA,CATandProcontentofPinustabulaeformiswerelessthanthecontrolunderthetreatmentof40%FMC.Itdemonstratedthatthiswaterleveldidn’tmaketheseedlingsinthestateofdrought.Nevertheless,theMDA,CATandProcontentof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werehigherthanthecontrolandtheseedlingshadappeareddroughtstate.TheMDA,CATandProcontentofPinustabulaeformisand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increasedalongwiththedegreeofwaterstressunderthetreatmentof30%FMCand20%FMC.Thecriticalvalueofsoilmoisturewouldbelargerthanthe40%and50%ofmaximumfieldcapacityinthetimeofcultivatingPinustabulaeformisand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inaridandsemi-aridLiaoxiarea.Keywords:waterstress;Pinustabulaeformis;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收稿日期:2015—12—16作者简介:范世奇(1982—),男,辽宁朝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工作.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Carr.)和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是我国北方地区常用造林树种,具有较强耐寒、抗旱、抗土壤瘠薄能力,被广泛种植。
气候因子对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气候因子对辽宁省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含量的影响作者:毛禹雷泽勇李宏伟周凤艳徐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2期摘要 [目的]揭示气候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方法]通过选择半干旱地区(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和湿润地区(抚顺市、本溪市、大连市)生长的樟子松人工成熟林样地为研究对象(临近的原土地利用为对照),采集0~5、5~10、10~20、20~30、30~40 cm 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氮、磷、有机碳、pH、含水率、土壤颗粒组成,研究土壤氮(全氮、碱解氮)随土层分布特征,并探讨土壤其他理化因子对土壤氮的影响。
[结果]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氮含量随气候变化有显著不同,湿润地区土壤全氮增加,半干旱地区全氮含量降低;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在2类气候区均有所增加。
土壤氮含量随土层分布方面,2类气候区的表层土壤氮变化高于其他土层。
半干旱地区的5~10 cm土壤全氮、0~5 cm土壤碱解氮变化受土壤pH 影响,5~10 cm土壤碱解氮变化受土壤速效磷影响;湿润地区的0~5、20~30 cm土壤全氮主要受土壤含水率的影响,而10~20 cm土壤全氮受土壤细颗粒影响。
[结论]相比于辽宁省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营建樟子松人工林更有利于土壤氮的积累,半干旱地区土壤氮素的积累则相对较慢。
应该促进该地区林地枯落物的分解,以免樟子松的生长发育受到氮缺乏的限制,确保不同气候区的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可持续化。
关键词樟子松;土壤全氮;土壤pH;土壤含水率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22-0133-05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2.032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Effects of Climate Factors on Soil Nitrogen Conten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lant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MAO Yu LEI Ze-yong LI Hong-wei3 et al (1.School of Environment,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2.Degenerate Land Ecological Governance ResearchInstitute,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Fuxin, Liaoning 123000;3. Hanjiang-to-Weihe River Valley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Co.,Ltd.,Xi’an, Shaanxi 710000)Abstract [Objective]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climate on soil nitrogen of 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 plantation.[Method]The mature plantations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growing in semi-arid areas (Chaoyang City, Fuxin City, Liaoning Province) and humid areas (Fushun City, Benxi City, Dalian C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adjacent original land use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and the soil samples of 0- 5-10, 10-20, 20-30,30-40 cm layers were collected to determine the nitrogen, phosphorus, organic carbon, pH, water content, and soil particle compositi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itrogen (total nitrogen, alkali hydrolyzable nitrogen) and its changes with soil layer were studied, and the effects of other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on soil nitrogen were discussed.[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hange of soil nitrogen conten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climate change, the total nitrogen content of soil increased in humid areas, and decreased in semi-arid areas;the content of soil alkali hydrolyzable nitrogen increased in both types of climate areas.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itrogen content with soil layers, the variation of surface soil nitrogen in the two climatic zon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soil layers. In semi-arid area, the changes of total nitrogen and alkali hydrolyzable nitrogen in 5-10 cm soil and 0-5 cm soil were affected by soil pH, and the changes of alkali hydrolyzable nitrogen in 5-10 cm soil were affected by soil available phosphorus;in humid area, the changes of total nitrogen in 0-5 cm and 20-30 cm soil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soil moisture content, while the changes of total nitrogen in 10-20 cm soil were affected by soil fine particles.[Conclusion]Compared with the semi-arid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in humid areas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nitrogen, while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nitrogen in semi-arid areas is relatively slow.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of forest litter in semi-arid areas, so as to avoid the limitation of nitrogen deficiency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plantations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Key words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Soil total nitrogen;Soil pH;Soil water content土壤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养分存储提供了一个必要空间。
水曲柳林下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苗及平茬造林技术研究
园 林 园 艺2021年第1期新农民水曲柳林下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苗及平茬造林技术研究王冠婷(巴彦县黑山林场,黑龙江 巴彦 151800)摘要:本文对水曲柳林下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育苗及平茬造林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培育苗木、就近扩展延伸造林、人工平茬促进丛生的综合方法,是提高水曲柳造林成活率,改善树种生存、生长状态的有效技术手段。
关键词:水曲柳;更新育苗;平茬造林技术1 前言水曲柳属木樨科白蜡树属植物,干型高大通直,东北三大珍贵硬阔树种之一,是重要的军事用材和工业用材。
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
目前,天然生长的水曲柳已经很少见了,剩余部分亦长势不良,多存在干型不规则和病腐现象。
调查表明,单纯依靠天然状态下进行的更新,是不能有效地改善水曲柳生存状态的。
因此,采取正确的培育措施势在必行。
2 常规培育方法2.1 人工育苗造林将种子经过采集调制后,经过越冬冷藏等催芽处理方法,第二年春季,垄状播种;也有采用床播的,床播采取条状混播的方法,一般以红松作为混播树种,将经过处理的红松种子与不处理的水曲柳种子以10~12cm的宽度条状混播,红松当年出苗,水曲柳次年出苗。
由于水曲柳生长迅速,可与红松形成相互伴生遮荫的良性共生环境,两种树种均能形成优质壮苗。
2.2 山地野生苗木随机造林大部分水曲柳母树林下,均能生长出部分实生苗木,可选择30~60cm高,长势良好的苗木拔出后直接造林。
3 山地育苗定向造林综合培育大部分林区,水曲柳造林成果不显著,不能为水曲柳后期的培育创造条件,水曲柳培育基本上处于原地踏步的局面。
根据对比实验,采用定向培育的办法可有效解决水曲柳培育的技术问题。
3.1 利用母树林下天然种源人工促进更新,培育苗木种子脱落后,在落种范围内进行整地,如果母树与落叶松相邻,应尽可能选择靠近落叶松处。
若母树林下土壤疏松,土质良好,没有其他杂草灌木,可用耙子搂除枯枝落叶和部分杂草,形成1.5~2m宽的育苗带,枯枝落堆放带两侧,宽0.5m。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沙尘沉降的影响
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对沙尘沉降的影响科尔沁沙地位于中国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西北部交界处,是我国最大的沙质荒漠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土地沙漠化等因素的影响,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一度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治理沙漠化、保护生态环境,樟子松人工林成为了科尔沁沙地的重要绿色屏障。
樟子松是一种常绿针叶树种,适应性强,耐寒力强,对干旱沙漠地区具有很高的适应能力。
在科尔沁沙地的沙漠环境中,樟子松人工林的种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其对沙尘沉降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樟子松人工林具有很强的固沙能力。
沙漠环境中,风沙侵袭是常见的现象。
而樟子松树冠茂密、枝繁叶茂,可有效遮挡风沙,减少沙尘的飞扬。
同时,樟子松的根系发达,可以稳固土壤,防止风沙的侵蚀。
通过固沙作用,樟子松人工林可以降低沙尘的悬浮浓度,减少沙尘沉降的范围和数量。
其次,樟子松人工林还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科尔沁沙地气候干燥,温差大,日照长,降水少。
然而,樟子松树冠茂密,可以为科尔沁沙地带来一定的环境保护,形成一种湿润的微气候。
樟子松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地表温度,缓解沙漠地区极端气候的影响,为土壤保水和生物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此外,樟子松人工林在沙尘沉降过程中起到了物理屏障的作用。
沙尘沉降是指沙尘随风运动后落到地面的过程。
樟子松的树干、树叶等部分可以阻挡沙尘的降落。
其中,树叶的表面通过细毛的存在,能够有效地固定沙尘,并使其难以被风再次飘起,加速沙尘的沉降速度。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樟子松人工林对沙尘沉降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其固沙功能、调节气候能力以及物理屏障作用,为治理沙漠化、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尔沁沙地的樟子松人工林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工程,为周边地区带来了诸多益处。
然而,樟子松人工林在沙尘沉降方面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樟子松人工林的树龄较小,树高较低,影响沙尘沉降效果。
在短期内,樟子松林的固沙能力和调节气候作用还未完全发挥出来。
其次,樟子松人工林对于豪沙具有一定的限制。
樟子松人工林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
樟子松人工林对降雨的再分配规律刘强;容祥振;吴兴军【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3(031)003【摘要】对东北东部山地的19年生樟子松人工林的降雨分配规律进行了2 a的观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的林冠截留量为0.4~9.5 mm,占总降雨量的百分率为5.1%~91.7%.林内雨量为0.1~72.2 mm,占降雨量的百分率为8.3%~87.7% .林冠截留量、林内雨量均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显著的线性相关.林冠截留比率随降雨量的增加逐渐下降,而林内雨量比率随降雨的增加而增加.林内地表迳流与当日的降雨量和当日降雨强度显著相关,与前2天的降雨量相关不显著;林外地表迳流只与当日降雨量显著相关.随降雨量的增加,林外地表迳流增长的幅度大于林内,林内地表迳流增长的幅度大于林外.在樟子松人工林内产生的地表迳流很小,测得的最大迳流量为0.186 mm,大部分降雨进入了土壤之中.【总页数】3页(P11-13)【作者】刘强;容祥振;吴兴军【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尚志,150611;黑龙江省597农场林业科;黑龙江省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3【相关文献】1.蒙古栎林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规律 [J], 冯亚琦;郭娜;蔡体久;盛后财;石磊;琚存勇2.降雨在凸—凹形坡上再分配规律探讨 [J], 畅彩娥;蒋定生;刘梅;黄国俊;范兴科3.黄土丘陵区降雨坡面再分配规律研究 [J], 徐学选;穆兴民;蒋定生;王玉;王炜4.重庆缙云山楠竹林地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再分配规律研究 [J], 李香云;王玉杰;朱金兆5.六盘山分水岭沟典型森林植被对大气降雨的再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J], 段旭;王彦辉;于澎涛;熊伟;徐丽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效应与滞尘能力研究
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效应与滞尘能力研究贺立静;周述波;贺立红;林伟;吴能业【期刊名称】《河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6)009【摘要】以海南龙船花、凤尾竹、希茉莉、鹅掌柴、红背桂花、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朱蕉、扶桑10种灌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和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生长的不同灌木,降温增湿效应不同,鹅掌柴和扶桑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好,最高平均降温率分别为10.05%和9.05%,最高平均增湿率分别为17.11%和17.30%;降温增湿效应比较差的是凤尾竹和朱蕉,平均降温率分别为5.97%和5.78%,平均增湿率分别为9.27%和9.23%.不同灌木的滞尘能力也有差异,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灌木是鹅掌柴和红绒球,雨后12 d鹅掌柴的滞尘能力是凤尾竹的3.57倍.【总页数】3页(P123-125)【作者】贺立静;周述波;贺立红;林伟;吴能业【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225;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态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3【相关文献】1.长沙市常见灌木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J], 朱燕青;阳柏苏;于雅鑫;金晓玲2.城市绿地降温增湿效应与其结构特征相关性研究 [J], 武小钢;蔺银鼎;闫海冰;郝兴宇3.三种常见灌木的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益研究 [J], 陈洁;陈会玲;金晓玲4.基于降温增湿效果8种不同野花组合的人体舒适感研究 [J], 卢彤; 李良涛; 李安; 高萌萌; 陈曦; 刘帅帅5.夏季不同冠层结构绿带对城市街道降温增湿效应研究 [J], 邓永成;李娜;梁玉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森林降温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城市森林降温效应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刘海轩;许丽娟;吴鞠;徐程扬【摘要】城市森林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本文探讨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部因素从单木尺度上主要有树种、树冠结构和树冠形状,从林分尺度上主要有林分类型、林分结构、绿量、林分面积和形状,城区尺度主要应用遥感方法对城市森林降温效应进行研究,主要指标有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外部因素有气候、地面类型和经营措施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通过影响林内外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共同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重视温度场理论,结合地面观测与遥感解译,充分研究林分结构与城市森林能量传输的关系,另一方面需加强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从促进热量交换的角度优化林分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建筑、森林和水体等基础设施,实现降温效应最大化.【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9(055)004【总页数】8页(P144-151)【关键词】热岛效应;城市森林;降温效应;冠层结构;蒸腾效应;人为干扰;叶面积指数【作者】刘海轩;许丽娟;吴鞠;徐程扬【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6热岛效应显著增加城市能耗(邸苏闯等, 2012)、加剧大气污染的危害(徐祥德,2002),直接或间接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城市经济发展(Wichmann et al., 2012; Deschenes, 2014; Amengual et al., 2014; Gao et al., 20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持续加剧(Seto et al., 2011),仍将成为城市主要的环境问题。
樟子松木材高温干燥过程中水分的非稳态扩散和干燥能耗的研究
樟子松木材高温干燥过程中水分的非稳态扩散和干燥能耗的研究平立娟;王喜明;颜燕;沈玉林【摘要】为更加高效广泛地利用樟子松材,对不同初含水率(IMC)的木材进行高温干燥试验.探究相同厚度下不同初含水率木材高温干燥能耗.并依据非稳态扩散理论,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探讨不同初含水率对水分径向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含水率越高,扩散系数越大,在纤维饱和点附近达到最大值.当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水分扩散系数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木材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上时,其扩散系数基本保持恒定.樟子松材高温干燥过程中,干燥时间越长,能耗越大;不同初含水率试件干燥结束时的能耗不同,初含水率越高,高温干燥过程用时越长,能耗越大.木材干燥过程中依据含水率的差异进行分级干燥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期刊名称】《林产工业》【年(卷),期】2018(045)009【总页数】6页(P28-32,51)【关键词】高温干燥;含水率;水分扩散系数;能耗【作者】平立娟;王喜明;颜燕;沈玉林【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81.71木材高温干燥的介质温度在100 ℃以上,其干燥介质可以是常压过热蒸汽或者湿空气[1]。
木材在高温干燥过程中,水分的迁移包含自由水的渗透、结合水和蒸发水的扩散[2]。
在纤维饱和点(FSP)以上时,毛细管力、细胞腔膨胀产生的压力差以及温度差为干燥的主要驱动力;在FSP以下时,水蒸气分压梯度和含水率梯度为主要驱动力[3]。
韦妍蔷等[4]对马尾松锯材进行过热蒸汽处理,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对木材颜色影响不显著,试材厚度含水率偏差小于1%,可以达到干燥和脱脂的双重目的。
大量的研究表明[5-7],与常温干燥相比,高温干燥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且随着干燥介质温度的升高,干燥速率明显增加。
对木材干燥过程中水分移动规律进行研究,是有效提高木材干燥质量的基础。
浅谈三北地区樟子松固沙林的经营
浅谈三北地区樟子松固沙林的经营侯波;徐乐【摘要】阐述了樟子松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对樟子松建设区进行生态适宜性区划,提出了基于水量平衡的樟子松固沙林经营技术方案,为三北地区樟子松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防护林科技》【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2页(P102-103)【关键词】三北地区;樟子松;固沙经营;生态区划;水量平衡【作者】侯波;徐乐【作者单位】海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园林处,黑龙江绥化 152300;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53樟子松按区域分布、树干和冠型等特点分为山地樟子松和沙地樟子松。
山地樟子松林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中国大兴安岭,沙地樟子松天然分布于大兴安岭西麓的呼伦贝尔沙地,具有耐寒、耐旱、耐贫瘠、适生沙地和速生等优良特性;1955年,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首次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苗圃和带岭苗圃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和1年生樟子松苗到科尔沁沙地东南缘用于防风固沙造林,取得巨大成功。
由于有效控制土地沙化、改善区域生态环境,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启动以来,樟子松成为工程中最重要的常绿针叶造林树种;迄今,已先后在辽、吉、内蒙古、陕、甘、新等13个省区300余县引种成功。
据不完全统计,樟子松人工林面积已逾67万hm2,正在三北沙区发挥着巨大的生态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三北防护林工程五期规划,目前在科尔沁、毛乌素和呼伦贝尔等沙地实施总面积为67万hm2的樟子松防风固沙和木材兼用林基地建设。
因此,樟子松人工林成败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初,最早引种的樟子松固沙林在林龄30~35年后出现枝梢枯黄、长势衰弱、病虫害发生、继而全株死亡且不能天然更新的衰退现象;之后,陕、晋、黑、吉等省相继出现类似情况,其中,辽宁省近4万hm2樟子松固沙林中65%衰退;科尔沁沙地中现存2万hm2樟子松固沙林中近40%处于衰退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e is n u n a t i e ud rd c h f c o e u i g tmp r t r n n r a i g h mi i o e y r — p ce ,a d h ma c i t swo l e u et e ef t fr d cn vi e e eau ea d i ce sn u d t i y m期
中
国
城
市
林
业
Vo.1 No 2 1 0 .
Apr 2 2 . 01
21 02年 4月
J u n lo h n s r a o e t o r a fC ie e U b n F r s y r
哈尔 滨 夏 季水 岸 水 曲柳 和 樟 子 松 人 工林 的 降温增 湿 效 应
lce t r n q a e a h o to o me s et e d i u t t n o e p r tr n umi t heho z n M i e td wih u ba s u r ste c nr lt a ur h al f cuai ftm e au e a d h yl o di a t f o t d — yt i
低 了水 岸 人 工 林 的 降 温 效应 。
关键词 :城 市森林 ,降温效应 ,增湿效应 ,人 为活动 ,生长季
Efe t fRi e ・i e Ur a I n a i n fFr x n sma d h rc n n ss le ti v r f cs o v r sd b n P a t t s o a i u n s u ia a d Pi u y v s s a . o r mo g l a o mp r t r d c i n a d Hu d t l c e s n S mme e s n n o i n Te e a u e Re u t n mi i n r a e i u c o y rS a o
r cin o i ee tr go s h e u t s o e h tte f e - ie p a tt n .ma d h r a a d P yv sr a . e t d f r n e in .T e r s l h w d t a h v rsd l n ai s o F o f s i o f n s u i n .s leti v r c s
esd ln ai s r ie pa t t on .
Ke r s r a o e t e e au e d c e sn f c ,h mi i — ce s gef c ,h ma cii e ,go h s a o y wo d :u b fr s ,tmp rt r — e ra i g e e t u d t i r a i f t u n a t t s r wt e s n n yn n e vi
Y n iqn agLx e hnH in a gQni ,Y n i ,Se ao g u l ( col f oet , otes Frs n esy Ha i 104 , hn ) Sho o F rs N r at oet U i r t, r n 5 0 0 C ia y r h y r v i b
o otes F rs nvrt adH l ga g oet o i G re j guRvr i ab i ee e f r at oet U ie i n eo j n rs Bt c adna Ma ao ie s ei H ri Ct w r s— N h y r sy ni F a n t i d n n y
mon lc d o vo efc so e u i e e au e a d n r a i mi iy t ifr n n e ste fr dfee t go ia ha b ius fe t f r d cng t mp r tr n ic e sng hu dt wih d fee it n i s o ifr n t i
国内外都非常重视城市森林 的建设工作 ,尤其 是城镇 河 流、湖 泊 、水 池 的岸边 都普 遍 建有 景 观
( 赏和 游 憩 ) 和 防 护 ( 岸 ) 功 能 的城 市 森 林 。 观 护
杨芹芹 杨立学 沈海龙
哈 尔滨 104 50 0 东 北林 业 大学 林 学 院
摘要 :选取位 于哈 尔滨市马 家沟 河边 的 东北林 业 大学试验 林 场 ( 开放 森 林 区域 )和 黑龙 江省 森 林植 物 园 ( 开放和 未开放森林 区域) 中的水曲柳 ( rx u m n sui )和樟 子松 ( iu l aivt og la)人 Fai s a dh ra n c Pns y ets a.m n oc s Y g i 工林作研 究对象 ,以城 市广场 ( 无林 区域 ) 为对 照,观 测 不 同区域 水 平方 向上 温度 和 湿度 的 日变化规律 。 观察表明 ,水岸水曲柳和樟子松人 工林具有 明显的降温增 湿效应 ,并且 因树种 不同而有差异 ,人 为 活动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