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1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由于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此,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本课中会介绍到维新人士通过改良的方式,寻求制度方面的变革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种变革触及了封建势力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宣告失败。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了初步认识,已经知道洋务派学习只学技术的方式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的,但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学生不知道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会如何选择。

本课就会为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在洋务派之后,还会有哪些仁人志士通过何种方式继续进行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了解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探讨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四位历史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努力,认识维新变法的过程,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探讨戊戌变法的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探索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初中戊戌变法_说课稿

初中戊戌变法_说课稿

第六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七课。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2.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属于“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3.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说教法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47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47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

第6课 戊戌变法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帝国主义 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 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2.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产生。而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则获得 了进一步的发展。
车 灭亡。

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
书 易懂,风靡海内。
《时务报》上海
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严复(福建候官人)
《国闻报》天津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出身于士宦家庭,

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

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
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
新学伪经考》等。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
3.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的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 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1.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
政治家
光绪皇帝是一位政治家,他积极参与了维新派的 政治活动,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悲剧人物
由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光绪皇帝被软禁在宫中, 最终被迫害致死。他的悲剧命运令人深感惋惜。
03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改革官制,裁撤冗员
精简政府机构,减少不必要的官员职位,提高政府效率。
选拔人才,废除科举
革命运动
戊戌变法的失败也促使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转向革命。他们认为,只有通过 革命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进步。因此,戊戌变法对辛亥革命等革命运动产生了
间接影响。
对现代中国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强调政治改革的重要性,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这对现代中国政治改革提供了启示,即必须不断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族尊严受辱
西方列强的侵略行径引发 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和 民族自尊心。
民族危机的加深
国家分裂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压迫,中 国面临着国家分裂的危险,民族
团结和统一受到威胁。
社会动荡
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和民族起 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对国家的 发展和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国际地位下降
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声誉受到严 重损害,国际地位明显下降。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
汇报人: 2024-01-09
目录
• 戊戌变法的背景 • 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 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与教训 • 戊戌变法对后世的影响
01
戊戌变法的背景
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01
02
03
经济落后
清朝末年,中国经济处于 封闭、落后的状态,农业 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工业 发展缓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 第6课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 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栏目索引
3.发展——宣传变法
措施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具体内容 强学会、南学会等 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梁启超 发表的《变法通议》风靡海内 上书皇帝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第6课 戊戌变法
栏目索引
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 (2)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这 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3)目的: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行不通的。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
希望。
第6课 戊戌变法
栏目索引
3.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2)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的传播。 (3)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 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进步意义。 (4)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 革命。因而戊戌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6课 戊戌变法
栏目索引
(4)内容及意义
分类 政治 内容 意义 局限性 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 政治主张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 书言事 政治;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 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 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 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制
第6课 戊戌变法
栏目索引
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件:《戊戌变法》

人教版初中历史课件:《戊戌变法》
交 困
安 庆 内 军 械 所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福 州 船 政 局
轮 船 招 商 局
汉 阳 铁 厂
湖 北 织 布 局
民用企业
“求富”
军事企业 “自强”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甲 午 战 争 北 洋 水 师 全 军 覆 没
——学习西方技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1898.6.11-1898.9.21 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民族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经过:
序 幕 酝酿和开展 高 潮
公车上书
创办政治团体、 报刊、学堂
戊戌变法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 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 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 变,变则通。” ……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 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 之……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 共 ……于 …… 以恢复琉球,扫荡日本,大雪国耻,耀我威稜。 ——《公车 上书》
有利于 军事 强大
有利于传播 资产阶级 思想
他以“不有行者,无以图 将来”,劝梁启超远走东 瀛,将生留与同志,将死 留给自己。日本使馆为他 提供保护,他傲然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 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有之,请自 嗣同始!”狱中留诗“我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 两昆仑”,慷慨赴死。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用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2.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戊戌变法名师教案1 新人教版

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公车上书;《时务报》与《天演论》;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要求学生归纳整理维新变法从思潮萌发到拉开序幕,再发展到高潮阶段的演进历程,进而掌握系统整理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分析说明“百日维新”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意图,使学生体验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运用史料观察、思考和解决历史及其相关问题的思想方法。

通过学生课堂思考与讨论,分析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影响,从而掌握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在国势危难之间,决心救亡图存,矢志改革,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而不懈努力的学习中,感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崇高精神。

从戊戌变法失败的学习中,体会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挫折与艰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在维新变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顽固派为什么要镇压变法运动和戊戌变法留下的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表现,侵略的加深引起了中国社会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戊戌变法的背景”。

讲授新课:戊戌变法的背景。

在学生回答,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所引起的中国社会变化后,教师进行总结: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使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战败警醒了国人,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挺身而出,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康、梁的维新思想。

指导学生采用烈纪年表的方法,将基本史实理清。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在理清史实后,重点讲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讲《新学伪经考》,先通过阅读注解,明确“新学”“伪经”作为历史名词的概念。

随之强调,康有为是以维护孔子的名义进行的,以考据辨伪的方式,通过指斥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理论基础)的古文为伪造之作,这就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的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根据。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2-3位学生回答。

(随机让学生回答)(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展示课件)教师介绍: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A 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是发动者和主要推动者。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 存的爱国运动。
理由: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 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在这种背景下发动了旨在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激发了 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和新式人才培养
军事方面
军官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军事实力增强
彰显出强烈的爱 国爱民思想和为 追求理想勇于牺 牲自己的精神
瀛台
• 囚禁光绪帝 • 搜捕维新人士 • 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
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下来,并附设有中小学,不过规 模非常有限,学生总数仅200余人。
辛亥革命后改为北京大学。
组织学会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讨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 A.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 运动 B.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C. 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 积极影响
进化学说为中国人民的改革活动和革命运动提供了
理论根据。因此风靡思想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天演论》出版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
了中学生读物······作文题目是“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试申其义”,······“天演”“物竞”
等术语渐渐成为爱国人士的“口头禅”。1910年7月,
20岁的胡洪骍改名为“胡适”,字“适之”。
C 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其设定的救亡图存的目的没有达到, 最终失败。戊戌变法对近代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学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精品教学课件

12.1898年9月28日,刽子手挥刀砍下了六颗爱国者的头颅,也砍断了所 有试图通过改良实现救国自强的人们的幻想。这件事又一次见证了( C )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维新变法运动不可行 C.封建制度的腐朽 D.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
13.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 命。”由1 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C )
人教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__马__关__条__约___》的签订,群情激愤。 (2)概况:___康__有__为_____、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3)影响:拉开了____变__法__维__新_____运动的序幕。
6.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C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2018·广西河池)下列维新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 方科学技术传播的是( B ) A.训练新式军队 B.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下课了!
8.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利的是( B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传播新思想 D.训练新式军队 9.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 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B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撤冗员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课件(共31张PPT)
●影响:学会和报刊所宣传的维新变法思想,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同时也为维新 派进行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而言,若箭在 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 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遍伏,即无强敌之 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65.3.10~1898.9.28 湖南长沙浏阳人
京师大学堂遗址
思考1: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主要原因)
思考2:教训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一、公车上书→序幕
二、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发展 三、百日维新→高潮 四、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公车上书●背景


公车上书
1895年春,4月22日,康有为、梁启 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 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 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 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公 车原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 的官署名,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 举子叫做“公车”。在这里,由于这 次上书是康有为等人组织参加科举考 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被称为“公 车上书”。
时间
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揭开了维新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 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共22张PPT)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共22张PPT)说课稿
材料二:慈禧在变法刚开始就迫使光绪帝连下了 三道上谕“任命荣禄统率北洋三军...”控制了人事 任免权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严密监控变法。 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坚持变法外,其他各 省官员都对新政敷衍了事,并不实行。
失败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脱离了群众。 4、封建顽固派力量强大和强烈反对。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变法 开始,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
内容
进步性 触及利益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 事。
有利于民族资产 阶级参与政治
触动封建顽固派 的实权地位
鼓励私人兴办工 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 政,编制国家预 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 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 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 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尤其是我所教班 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 对历史知识的领悟与感受、总结与分析力方面要加强 提高,同时还要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探 究学习的能力。
中பைடு நூலகம் 海瀛 台
戊 戌 六 君 子
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 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 害怕群众,害怕革命。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 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 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 贯宣扬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 敢提及。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上册:《戊戌变法》知识点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内容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变法内容文教改革创办京师大学堂;所有书院、祠庙、义学、社学一律改为兼习中西学的学堂;各省会设高等学堂,郡城设中等学堂,州县设小学;鼓励私人开办学堂;设立翻译、医学、农务、商学、路、矿、茶务、蚕桑速成学堂;派皇族宗室出国游历,挑选学生到日本游学废八股、乡会试及生童岁、科考试,改考历史、政治、时务及四书五经,以及定期举行经济特科;设译书局,颁发著书及发明给奖章程,保荐格致人才。

主要措施为: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经济改革康有为强调中国必须以工商立国,才能富国养民;另因为官办企业多弊病,故也着重鼓励民办企业;设铁路矿务总局、农工商总局,并在各省设分局;广泛开设农会,刊印农报,购买农具,订立奖励学艺、农业程序,编译外国农学书籍,采用中西各法切实开垦;颁发制器及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在各地设立工厂;在各省设商务局、商会,保护商务,推广口岸商埠、开放八旗经商的禁令,名其学习士农工商自谋生计;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3
课后练习:
A 3.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B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 府效率 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呈现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天津条约》 签定 1860年《北京条约》 签定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维新派力量薄弱,顽固派势力强大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评 价
局 限 性
3、有利于传播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 文化和政治制度。 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 2、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3、军事方面的举措,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 队的措施。
(四)、戊戌政变
•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 21日发动戊戌政变 ,囚禁光绪,掌握 清政府全权,戊戌 变法失败。
• 康有为:康有为是广
东南海人,他从小熟 读四书五经,后来又 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 ,了解到俄国和日本 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 来,感到发现了医治 中国的灵丹妙药,开 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 理。
康 有 为
• 梁启超:梁启超是广
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 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 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 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 康有为做老师。
教 训
五、课堂小结
歌谣记忆法:
《马关条约》传北京, “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轰全国, 变法维新开序幕。 一八九八, 戊戌变法, 慈禧政变, 六君子被杀。
( 一 ) 失 败 的 原 因
2、由于维新派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得不到 人民群众的支持结果依靠一部分封建官僚为后援, 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这反映了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
(二)戊戌变法的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式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必须武力推翻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只有 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 国才有富强的机会。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七课 戊戌变法
一、维新派
(一)维新派: • 是活动于19世纪90 年代的中国资产阶 级政治派别之一。 因受甲午中日战争 以后民族危机严重 的刺激,维新派主张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振兴国家而得名。 (二)维新派的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事上:
Hale Waihona Puke 想一想: 维新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 哪些人的拥护? 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
变法的结果如何?
戊戌政变
瀛台
议一议:
谭嗣同在就义前曾大声 说:“有新杀贼,无力 回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那么,维新派 要杀的贼是谁?维新派 为什么“无力回天”? 谭嗣同为是么说自己 “死得其所”?
以史为鉴
戊戌变法的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戊戌变法人士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
学习的精神吗?
本课小结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急。 光绪诏书要变法,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练一练
维新变法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影响?
第7课
戊戌变法
找一找
康梁等人为维新变法做了那些事情?
1895年“公车上书”; 创办《万国公报》; 组建强学会;
改名《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 多次上书光绪皇帝要求变法;
应诏参见光绪帝;
课本剧——康有为面圣
康有为与顽固派论战
康有为鼓动光绪帝变法
维新变法的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文教上: 改革政府机构; 裁汰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谭嗣同甘愿 为变法流血 牺牲以唤起 民族的觉醒, 很值得。他 是个顶天立 地的大丈夫。
谭嗣同能逃却不 逃,太愚蠢,死 得不值得。
动脑筋:
你同意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维新变法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完全依靠一个没有权利的皇 帝,没有发动群众; 变法内容在当时中国根本行不通;
维新派力量很小,顽固派势力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