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

合集下载

09原虫病

09原虫病

二、隐鞭虫病
[病原] 隐鞭虫:鳃隐鞭虫及颤动隐鞭虫。 [流行] 主要危害鲮、鲤、草等鱼的夏花,流行7~9 月,鲢、鳙鱼是其保虫寄主。
[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吃食减少,鳃 和 皮肤有大量粘液。
[防治] 浸洗:硫酸铜8mg/L;高锰酸钾10~20mg/L。 泼洒: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0.7mg/L。
15、两极虫病:寄生在鳗鲡的皮肤上,形成大量白 色胞囊。有些寄生在鲢、鳙、青、草、鲤鱼等的肾脏、 胆囊、膀胱等处。
16、鲢四极虫病:寄生在鲢鱼的胆囊内,眼圈出现 点状充血或眼球突出。
17、球孢虫病:淡水鱼类的球孢虫有10余种,常见 的黑龙江球孢虫、湖北球孢虫和鳃丝球孢虫等。寄生于 鳃,在鳃组织内不形成胞囊,呈弥散状分布,主要侵袭 鲤、草、青、鲇、泥鳅的鳃丝、膀胱及输尿管。
[流行] 危害2龄以上的草鱼,流行于夏秋,常与 肠 炎并发。
05-4.3 由孢子虫引起的疾病
孢子虫的特征是在生活史中要产生孢子,全部营寄 生,是原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的一类寄 生虫。
一、艾美虫病(球虫病)
[病原] 艾美虫,属球虫目。 生活史:包括裂殖生殖、 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
[流行] 主要危害青鱼(肠),江浙。鲢、鳙(肾 脏),辽宁。鳗鲡(肠壁),新西兰。
[流行] 危害虾、蟹的卵、幼体、成体及淡水鱼的鱼 苗(﹤3cm)。少量固着时一般危害不大,当水中有机质 含量多,换水量少时,该虫大量繁殖,引起大量死亡。
[症状] 大量固着时,病虾外观鳃区呈黄色或灰黑色 ;虾、蟹的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
[防治] 彻底清塘。合理密养和混养,保持水质优良 ,加强饲养管理。虾、蟹的防治:浸洗:福尔马林 25mg/L 24h;新洁尔灭100mg/L 5分钟。泼洒:茶仔饼 5~10mg/L脱皮后再大换水;新洁尔灭0.5~1mg/L及高锰 酸钾5~10mg/L。淡水鱼患病后的防治同斜管虫病。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常见问题】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本人总结】图:锦鲤养殖●锦鲤常见鱼病鉴别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

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

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

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

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

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

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

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二氧化氯治疗鱼病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治疗鱼病的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治疗鱼病的使用方法鱼病是指鱼类因受到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真菌等侵袭而引起的疾病。

在养鱼过程中,鱼病是养殖户们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为了保障养鱼的健康,许多养殖户们开始尝试使用二氧化氯来治疗鱼病。

二氧化氯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对治疗鱼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二氧化氯治疗鱼病的使用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二氧化氯产品。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二氧化氯产品,养殖户们在选择产品时,应该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购买产品时,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参考相关的评价和口碑,选择适合自己养鱼场的二氧化氯产品。

其次,正确稀释二氧化氯溶液。

一般来说,养殖户们在使用二氧化氯治疗鱼病时,需要将二氧化氯溶液稀释后使用。

稀释的比例应该根据具体的使用说明来进行,一般来说,稀释比例为1:1000或者1:5000。

在稀释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二氧化氯溶液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接着,将稀释后的二氧化氯溶液均匀喷洒在鱼缸或者养殖池中。

在使用二氧化氯治疗鱼病时,需要将稀释后的二氧化氯溶液均匀喷洒在鱼缸或者养殖池中,确保所有鱼类都能接触到二氧化氯溶液。

在喷洒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二氧化氯溶液直接喷洒到鱼类的身体表面,以免对鱼类造成伤害。

最后,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

在使用二氧化氯治疗鱼病后,养殖户们需要密切观察鱼类的情况,如果发现鱼类的病情有所好转,说明治疗效果良好;如果发现鱼类的病情没有好转甚至有恶化的情况,需要及时停止使用二氧化氯,并考虑采取其他治疗方法。

在使用完二氧化氯后,需要对鱼缸或者养殖池进行必要的清洗和消毒,确保鱼类的生存环境清洁卫生。

总之,二氧化氯治疗鱼病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产品的选择、溶液的稀释、喷洒的均匀以及观察治疗效果等方面,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鱼类的安全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二氧化氯治疗鱼病的使用方法能够对养殖户们有所帮助。

常见的10种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症状诊断,附带治疗方法

常见的10种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症状诊断,附带治疗方法

常见的10种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症状诊断,附带治疗方法大家好,我是小罗。

上一篇介绍了观赏鱼内部寄生虫病的防治,今天要再介绍一下观赏鱼外部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对于内部寄生虫,常见的观赏鱼外部寄生虫会比较多,一般多由原生动物或甲壳动物寄生于鱼体的体表、鳃等部位而引起的。

其中由原生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纤毛虫病、单殖吸虫病和鞭毛虫病;由甲壳动物引起的寄生虫疾病主要有:锚头蚤病和鱼虱病。

常见的纤毛虫病有:白点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瓣体虫病。

常见的单殖吸虫病有:三代虫病、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

常见的鞭毛虫病有: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

患体外寄生虫病的鱼相对来说会比较好治疗,因为它们的症状往往我们用肉眼就能观察得到,一发现就可以及时治疗。

主要是观察其体色是否正常,体表黏液是否增多,是否有伤口和体表增生物,鳞片是否完整,背、臀、尾和腹鳍是否有充血等。

接下来我就一一介绍这几种寄生虫病的防治方法。

(1)白点病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它会寄生在鱼的体表、鳍条和鳃组织,寄生处会形成直径 1 毫米以下的小白点。

当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全身都可能布满小白点,同时体表伴有大量黏液,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暗淡无光泽、瘦弱、游动异常、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白点病可能是小罗至今遇到最多的观赏鱼寄生虫病,自己也在第一次养鱼时不小心让鱼患了白点病。

但是,其实只要及时治疗,白点病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小瓜虫的生长习性——小瓜虫的繁殖水温为14~25℃,在水温低于10℃或高于28℃时,小瓜虫停止发育繁殖并逐渐死亡。

因此,根据小瓜虫不耐高温的特点,可以将水温提高到28℃,数天后,小瓜虫的囊泡会破裂脱落,此时换三分之一的水,但要保持水温恒定,然后辅以药物治疗。

治疗方法:a. 用2 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进行浸浴,每天药浴 5 小时;b. 用2 毫克/升的硝酸亚汞溶液浸浴30分钟,连续几天直至痊愈;c. 用浓度为0.2 mg/L的硫酸铜溶液药浴,持续1周,期间每天可以换五分之一的水;d. 用 1 克辣椒和 0.75 克的生姜捣烂制成挂袋,放入装有100升水的药浴缸中(也可按比例自己调试),将病鱼放入药浴缸中每天浸浴1~2小时,连用数天。

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

原生虫类引起的鱼病

(一)艾美虫病
• 【病原】 艾美球虫(Emeria)。属艾美球虫科、艾美球虫属。
我国报道的已有20多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常见种类有青鱼艾美球虫
(Eimeria.mylophar yngodoni)、鲤艾美球虫(E.carpelli)和草 鱼艾美球虫(E.ctenopharyrgodoni)等。
• 【生活史】艾美球虫通过卵囊直接传播,不需要中间寄主。鱼误
(2)饼形碘泡虫病
• 【病原】 饼形碘泡虫(M.artus)。主要寄生于草鱼肠道,引
起草鱼夏花肠道病。
•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不摄食。虫体主要寄生在
前肠绒毛固有膜内,严重的前肠粗大,形成大量的胞囊,肠壁 糜烂成白色,状如“观音土”。镜检可见大量的成熟孢子,组 织切片,则可见肠壁粘膜下层和固有膜间寄生大量成熟孢子, 使粘膜下层受到严损害,消化和吸收机能被破坏。此病往往在 夏花阶段短期爆发,死亡率可高达80﹪
症状、流行情况与防治
• 【症状】少量感染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的病鱼,鳃瓣苍白
贫血,肠管粗于正常的2~3倍,腹部膨大,体色发黑,失去 食欲,游动缓慢而死亡。在前肠肠壁上,肉眼能见许多白色 小结节病灶,引起肠壁发炎、充血、溃烂、穿孔。艾美虫可 侵袭蔓延到肝、肾、胆囊、膀胱、心脏和生殖腺等器官。
• 【流行情况】全国各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现。能感染草鱼、
浸洗20~30min.
• (3)治疗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mg/kg浓
度全池遍洒。
2、 颤动隐鞭虫病
• 【病原】 颤动隐鞭虫(Cryptobia agitata)。 • 虫体以纵二分法繁殖,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寄生时
用后鞭毛插入寄主的皮肤和鳃表皮组织内,常作挣扎状 颤动。脱离寄主后,可短时在水中生活,水是该病的传 播媒介,也可因接触病鱼而传播虫体。

鱼类常见病虫害的分类

鱼类常见病虫害的分类

鱼类病虫害的分类——八百洞庭曾宪义一、鱼类原虫病:鱼类原虫病指的是由原生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有:鳃隐鞭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粘孢子虫病及小瓜虫病等。

­二、鱼类蠕虫病:因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中的一些种类所引起的鱼病,称鱼类蠕虫病,如:指环虫病,三代虫病,复口吸虫病,舌状涤虫病等。

三、鱼类甲壳动物病此病有中华鳋病、锚头鳋病、鲺病、鱼怪病等。

病鱼的检查一:鱼体的肉眼检查鱼体的肉眼检查,简称目检。

在实际中,目检是检查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目检可以观察到病原体侵袭机体后机体表现出的各种症状,对于某些症状表现明显的疾病,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凭借经验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另外,一些大型病原体如较大的寄生虫,肉跟也可观察到。

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通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腐烂、脓肿、蛀鳍、竖鳞等。

鱼类致病病毒和致病菌的确定,需要较为复杂的设备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鉴定,同时,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实际中,通常是排除寄生虫类鱼病后,根据病鱼表现出的症状,大致确定为某种类型的鱼病。

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常表现出粘液过多、出血、羽点状或块状的孢囊等,根据寄生部位和所引起的症状不同,有的凭肉眼即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对鱼体的检查,主要检查体表、鳃、内脏三部分。

检查顺序和方法如下:1、体表:将病鱼置于白搪瓷盘中,按顺序从嘴、头部、鳃部、体表、鳍条仔细观察。

寄生于体表的线虫、锚头鳋、鱼鲺、钩介幼虫、水霉等大型病原体,很容易被观察确定。

但很多用肉眼看不出来的小型病原体,则主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加以辨别,口丝虫、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等引起的病状,一般会分泌大量粘液,有时微带污泥,或者是嘴、头以及鳍条末端腐烂,但鳍条基部一般不充血。

疖疮病则表现为病变部位发炎、脓肿。

白皮病病变部位发白,粘液少,用手摸有粗糙感。

复口吸虫表现出眼球混浊,后期出现白内障。

但有些病症,如鳍条基部充血和蛀鳍,则都是赤皮病、肠炎、烂鳃病以及其他一些细菌性鱼病的病症之一;大量的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指环虫等寄生虫寄生于鱼的体表或鳃上,同样都会刺激鱼体分泌较多的粘液。

观赏鱼病种类及防治

观赏鱼病种类及防治

观赏鱼长期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单位养殖面积小,对水质管理较严格、细致,种苗淘汰率高,与外界接触少,交叉感染疾病的机会很少。

许多观赏鱼,特别是热带鱼的体型多为小巧玲珑,娇生惯养,生活于适温环境中,觅食量与活动量较小,受外界气候、饲养条件变化的干扰少,故抗病能力较差。

目前观赏鱼鱼病的防治,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便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观赏鱼病种类概述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

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

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

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

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

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1.出血病[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

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

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

鱼病的诊断方法及用药

鱼病的诊断方法及用药

鱼病的诊断方法(转自百度贴吧)前言:诊断鱼病是防治的兽药步骤,只有先确定鱼患的病是什么,然后进行治疗,才能对症下药,取得治疗的效果。

因此能否正确诊断鱼病,是防治的一个关键问题。

诊断鱼病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鱼体检查肉眼检查是检查鱼病最主要的方法,是从鱼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或由病原体引起的反应或症状而表现的各种现象,即病状,为诊断防治鱼病提供依据。

按照病原体的类别来说,鱼病可分为细菌性和寄生虫性两大类。

检查时,一些大型的寄生虫〔如蠕虫、甲壳动物、体型较大的原生虫、水霉等〕,用肉眼可以看到。

不过有一些病原体〔如细菌、体型较小的寄生虫〕,用肉眼是看不到的。

就要根据病状来鉴别。

一般细菌性鱼病,常表现出充血、发炎、脓肿、腐烂、竖鳞等病症;而寄生虫性鱼病,常表现为粘液过多、出血、有胞囊等病症。

由于各种病原体对鱼体所引起的症状不同,这些不同的病症就为我们诊断鱼病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有利的条件。

对鱼体要检查部位,包括体表、鳃等两部分。

顺序和方法如下:〔1〕体表:从缸中捞出病鱼或新死的鱼,放在小脸盆或小玻璃缸中。

按顺序从头部、嘴部、眼睛、鳃盖、鳞片、鳍条等仔细观察。

在体表的一些大型病原体〔水霉、线虫、锚头虱、鱼虱、钩介幼虫等〕都很容易看到。

但有些用肉眼看不到的小型病原体,则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病症来鉴别。

如车轮虫、口丝虫、斜管虫、三代虫一般会引起分泌大量粘液,或者头、嘴、鳍条等末端腐烂。

复口吸虫病,则会眼睛浑浊甚至掉落。

赤皮病,则鳞片脱落,皮肤充血等等。

〔2〕鳃部:鳃部检查重点是鳃丝。

首先要注意鳃盖是否张开,表皮有无腐烂或透明现象。

鳃片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末端是否肿大或腐烂?如是细菌烂鳃,则末端腐烂,粘液较多鳃霉病,则鳃片颜色比正常鱼颜色要白,略带血红色的小点;如是口丝虫、隐鞭虫、车轮虫、斜管虫、三代虫、碘泡虫等鳃部寄生虫疾病,则鳃片上有粘液或者鳃丝肿大,鳃盖胀开。

二、了解水质变化水的酸碱度和溶氧变化也是造成鱼病原因之一。

锦鲤疾病2011.7

锦鲤疾病2011.7

锦鲤疾病1 鱼虱成因:寄生虫日本鱼虱症状:鱼虱有钩,可以穿透皮肤,将一种有毒物质注入鱼的体内,并从体内摄取食物。

被鱼虱寄生的锦鲤会迅速游动、跳跃、颤动,并在墙上摩擦身体。

如果表皮受损,会引起继发感染。

被大量鱼虱感染的锦鲤会丧失食欲,呆在池塘底部,游动无力或离群。

出现时间:春季到秋季出现年龄:所有年龄治疗:药浴(美舒添/敌百虫)2 锚虫成因:寄生虫鲤锚头鳋症状:寄生部位突起。

迅速游动、跳跃、颤动,并在墙上摩擦身体,继而使突起部分受损,引起溃疡和竖鳞病。

受大量锚虫侵袭时,鱼会排出数量异常的粘液,丧失食欲、身体消瘦,游姿奇怪并呆在池底的角落里。

出现时间:春季到秋季出现年龄:所有年龄治疗:药浴(美舒添/灭滴灵)3 车轮虫感染成因:寄生虫车轮虫症状:轻微感染时,症状不明显。

然而,在感染加重后,锦鲤就会开始在墙上摩擦身体、迅速游动并跳出水面。

排出数量异常的粘液,头上皮肤模糊,身体表面和鳍变粗糙、发炎。

离群,无力地在水面或入水口处游动。

丧失食欲,身体消瘦。

腮也会因分泌过量粘液而变粘、变色。

最后,寄生虫会将腮撕成碎片并腐蚀身体,导致锦鲤呼吸衰竭死亡。

出现时间:全年出现年龄:所有年龄治疗:药浴(盐溶液/高锰酸钾溶液)4 斜管虫病成因:寄生虫斜管虫症状:早期会迅速游动、跳跃并在墙上摩擦身体。

渐渐地,开始离群,在水面附近无力地游动。

头上皮肤变模糊。

晚期时,体表粘液脱落,皮肤失去光泽、变红,鳍看上去像被烧伤一样。

丧失食欲,身体消瘦。

当斜管虫寄生到腮部时,会导致呼吸衰竭。

这时,锦鲤会聚集在入水口周围吸收氧气,头看上去比通常的大。

出现时间:秋季到春季出现年龄:所有年龄治疗:药浴(盐溶液/高锰酸钾溶液)5 白云病成因: 寄生虫口丝虫症状:早期会迅速游动、跳跃并在墙上摩擦身体。

渐渐地,开始离群,在水面附 近无力地游动,悬在入水口附近吸收氧气。

严重时,会排出数量异常的粘液,皮 肤变模糊,体表和鳍变粗糙并发炎。

丧失食欲,身体消瘦。

观赏鱼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观赏鱼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

观赏鱼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1.锥体虫病原体属锥体科、锥体虫属,是专门寄生在血液里的鞭毛虫。

在淡水鱼类的血液中,颇为普遍,种类也很多,但除个别鱼,偶尔可发现大量寄生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数量不多。

即使在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从鱼的外表和血液中都看不出明显的病症。

由于这些鞭毛虫大多对鱼的危害不严重,这种病原体肉眼看不见,对它们的病理也缺乏研究。

诊断需靠显微镜检查。

[/size] 2.粘孢子虫病粘孢子虫是在海水及淡水鱼类寄生虫中种类最多、最为常见的一类孢子虫。

粘孢子虫是比较微小的一类寄生虫。

它们在发育过程中,无例外地产生种种形状和不同大小的孢子。

成熟的孢子从病鱼身上落入水中,被别的鱼吞食或因接触而粘附在体表或鳃上,受到鱼体中某些物质的刺激,放出极丝,钻入寄主组织细胞内“定居”,开始生长发育,这时称为营养体时期,营养体继续发育和生长其周围的寄生组织,因受刺激而发生退化和改变,产生一层膜壁将营养体包住,形成粘孢子虫胞囊,胞囊的形状和大小不一,肉眼可见。

粘孢子虫以寄生于热带观赏鱼的皮肤、鳃和肠道等部位较常见。

寄生在皮肤和鳃的粘孢子虫,其胞囊最后被成熟的大量孢子挤破,使孢子直接散布在水中,重新侵入别的鱼体,开始重复它的生活史。

寄生在肠道内的粘孢子虫,可通过各器官的排泄管和分泌管输出。

粘孢子虫绝大部分种类,因存在的数量不多,对鱼的危害不大,只有少数种类引起严重的流行病,影响鱼的生长、发育。

患有此病的鱼,由于体内机理失调,食欲不振,体质日益消瘦,鱼体皮肤或鳃部组织受到破坏,被细菌感染而腐烂,导致鳃组织呼吸机能受到阻碍,病鱼最终死亡。

外表病征不太严重的病鱼,往往作波浪式旋转活动,表现出极度疲乏无力的样子。

严重的病鱼,在水中离群独自急游打转,经常跳出水面,又钻入水中,如此反复多次,终至死亡,此病称之为疯狂病。

粘孢子虫病在国内外流行,虽然相当普遍和严重,但至今仍未有比较有效的控制方法。

防治方法多采用生石灰和石灰氮作器具消毒。

对病鱼采用百万分之十(10ppm)的高锰酸钾或2%食盐水,或8%硫酸铜溶液浸洗15~20分钟,也可用1%敌百虫浸洗3~9分钟,对杀死鱼体上的粘孢子虫有一定疗效。

锦鲤的养殖技术 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 养殖技术

锦鲤的养殖技术 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 养殖技术

锦鲤的养殖技术锦鲤常见病的防治-养殖技术因为锦鲤被誉为“水中的活宝石”以及“会游泳的艺术品”等美称,且锦鲤品种繁多。

所以养殖锦鲤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在锦鲤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的鱼病,会增加饲养者的一些烦恼。

所以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一些锦鲤常见疾病。

这样可以减少困扰,并且快速治愈。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锦鲤的养殖技术锦鲤常见病的防治。

1、生物学特性(1)外形及分类。

锦鲤体侧扁,呈纺锤形,基本与鲤鱼相似,口角生长有两对吻须,体表被鳞片覆盖,具有丰富多彩的体色。

对于不同品种的锦鲤,体表的色彩、花纹也有所不同。

锦鲤属于鲤鱼的一个变种,也是鲤科鲤属,一般根据体表斑纹、色彩等情况可分成13个品系,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昭和三色、大正三色、红白等。

(2)生活习性。

锦鲤常适宜在池塘、湖泊、水库、江河等水域中的中下层生活,性情温顺,往往呈群游摄食,主要是摄食藻类、水生植物、软体动物、面食、米饭等。

锦鲤养殖过程中,对水质、水温等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在水温为2~30℃的条件下都能够养殖,但20~26℃是其最适水温。

但要注意的是,锦鲤对温度突变敏感,当温差突然达到2~3℃时,就易发病。

(3)年龄与生长。

锦鲤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般一龄鱼种体重超过50克,体长为10~20厘米。

另外,锦鲤寿命也比较长,通常能够存活几十年。

(4)繁殖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锦鲤在2冬龄达到性成熟,亲鱼初次达到性成熟的体重通常为500~600克。

锦鲤产黏性卵,从而能够在水草或者其他动物上黏附,并在此完成胚胎发育,最终孵出鱼苗。

锦鲤通常在每年的4—6月份且水温超过18℃时繁殖,其具有很强的繁殖力,且年龄、个体状况以及营养条件都会影响怀卵量,正常情况下一尾体长在30~40厘米的雌鱼每次能够产30万~40万粒卵。

2、挑选幼鱼孵出的仔鱼到二龄的过程中需要经过4~5次的挑选,从而选出优良品质的个体,用于育成高品质锦鲤,其余的可进行淘汰或者出售。

第一次挑选通常在仔鱼孵化后大约3个月进行,其中95%左右被淘汰,只有5%用于选育,也就是将色彩不鲜艳、畸形的全部清除,然后根据每个品种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挑选,如具有不明显特征的也要淘汰。

炮弹鱼的原虫性病害

炮弹鱼的原虫性病害
诊断
通过显微镜检查鳃组织中的异沟虫可确诊。
03
诊断方法与技术
显微镜检查法
01
02
03
显微镜载玻片制备
将病变组织或体液样本制 作成薄切片,并用吉姆萨 染色法进行染色,以便在 显微镜下观察。
常见原虫种类识别
通过显微镜观察,识别出 不同的原虫种类,如鞭毛 虫、纤毛虫、孢子虫等。
感染程度评估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原 虫数量和分布情况,评估 炮弹鱼的感染程度。
生长缓慢
01
受到原生动物病害的影响,炮弹鱼的生长速度会明显减缓,导
致养殖周期延长。
死亡率上升
02
严重时,原生动物病害会导致炮弹鱼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
经济损失。
品质下降
03
由于病害的影响,炮弹鱼的品质会受到影响,导致市场价值下
降。
02
常见原虫性病害类型及症状
粘孢子虫病
症状
病鱼体表出现大量粘孢子虫病灶,严重时导致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粘液。
• 记录治疗过程中的用药情况、水质 变化等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
总结与建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1. 总结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通过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和改善水质,成功控制了炮 弹鱼的原虫性病害。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 在治疗过程中,隔离病鱼、对其他鱼类进行预防性投 药是防止病害扩散的关键措施。
02
然而,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病原体的多样性、抗药性的产 生、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展望
未来研究方向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探索更加有效的防治 方法和技术。
未来挑战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炮弹鱼原虫性病害问题,同时注重生 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治疗期间能喂食吗?

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治疗期间能喂食吗?

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治疗期间能喂食吗?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其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C时,为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

此病是观赏鱼中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那么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治疗期间能喂食吗?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其白点病的发生环境,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12月至翌年6月间,水温在14—25°C时,为小瓜虫繁殖的适宜温度,也是此病的好发季节。

此病是观赏鱼中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那么白点病鱼怎么治疗?白点病治疗期间能喂食吗?鱼白点病是什么病?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多发于秋末春初水温较低的季节鲤科和慈鲷科的热带鱼较易感染。

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

在水温18-23°C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热带鱼患此病时,表现在鱼鳍上先出现白点,鱼儿显得精神呆滞、漂浮于水面,很少活动。

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

严重时,导致鱼体周身密布白点、停止摄食、肌体消瘦、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约为5~10天。

白点的形成不是产卵的它有一个生命周期,当人们看到鱼体上的盐粒,是它吸附在鱼的皮肤上吸食的阶段,在这其间,它是抗药的,当它喂饱了,它会从鱼体分离,掉下来到缸底。

这种寄生虫产生保护膜,形成一个胞囊,里面有10个小幼虫(4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见),它们分裂繁殖,一个能变成1000个以上的个体,它们会寻找鱼做寄体,来提供它们的食物,整个过程对温度的依赖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后鞭毛插入寄主的皮肤和鳃表皮组织内,常作挣扎状
颤动。脱离寄主后,可短时在水中生活,水是该病的传 播媒介,也可因接触病鱼而传播虫体。
• 【症状】 颤动隐鞭虫主要侵袭皮肤,危害3cm以下的
幼鱼,严重感染破坏鳃和皮肤组织,影响幼鱼生长发育,
因日渐消瘦致死。病鱼体色发黑,粘液增多,其它症状 不明显,因此要镜检。
• (2)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浸洗5min,或用8mg/kg硫酸铜溶液
浸洗20~30min.
• (3)治疗用硫酸铜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0.7mg/kg浓
度全池遍洒。
医学ppt
4
2、 颤动隐鞭虫病
• 【病原】 颤动隐鞭虫(Cryptobia agitata)。
• 虫体以纵二分法繁殖,生活史只需要一个宿主,寄生时
医学ppt
2
一、由鞭毛虫类引起的鱼病
(一)隐鞭虫病
1、鳃隐鞭虫病 2、 颤动隐鞭虫病
(二)鱼波豆虫病 (三)锥体虫病
医学ppt
3
(一)隐鞭虫病
1、鳃隐鞭虫病
• 【病原】鳃隐鞭虫(Cryptobia branchialis)。
• 【症状】 鳃隐鞭虫主要危害草鱼种,大量寄生时破坏鳃小片上
皮细胞和产生凝血酶,使鳃组织发炎,阻碍血液正常循环。病鱼 呼吸困难,体色发黑,消瘦,鳃瓣鲜红,粘液增多,离群独游或 靠近岸边,不摄食,严重时大批死亡。
医学ppt
6
鱼波豆虫
医学ppt
7
流行情况
• 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流行。广泛寄生于各种淡水
鱼,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当过度密养、饲料不 足、鱼体消瘦时,易引起苗种大批死亡。从目前 发病情况看,此虫不是一种特定性温度原虫,从 冬末到夏季,水温在10~30C时发生流行病,不 论冷水性鱼类或温水性鱼类均可受害。发病后 3~4d出现死亡高峰,死亡率高。
第五章 第四节 原生虫类引起 的鱼病
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实验6学时
医学ppt
1
课程导入
• 原生动物为单细胞真核动物,是动物界最
原始的低等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 成,能在一个细胞内进行和完成生命活动 的所有功能,包括摄食、代谢、呼吸、排 泄、运动及生殖等。广泛分布于淡水、海 水、土壤等生态环境中。绝大部分营自由 生活,但也有一小部分寄生于鱼体,引起 鱼类疾病甚至大量死亡,给水产养殖业造 成巨大损失。常见的寄生于鱼类原生动物 有鞭毛虫、肉足虫、孢子虫、纤毛虫、吸 管虫等。
• 【防治】 同鳃隐鞭虫。
医学ppt
8
(三)锥体虫病
• 【病原】 锥体虫(Trypanosoma sp.)。
• 【症状】 锥体虫寄生在鱼类血中,少量寄生对鱼类影
响不大,严重感染时可使鱼类消瘦、虚弱、贫血,病鱼 无明显症状。传播锥体虫病的水蛭有尺蠖鱼蛭等几种。
• 【流行情况】 一般淡水鱼都可感染,野杂鱼感染更普
• 【流行情况】 鳃隐鞭虫在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均有流行。发现
于江浙、两广及华中一带,寄生于青鱼、草鱼、鲢、鳙、鲤、鲫、 鳊、鲮等淡水经济鱼类及野杂鱼,宿主广泛,无选择性,但仅危 害草鱼,是草鱼夏花阶段常见多发病之一。目前由于养殖技术的 改进,其危害性减轻。
• 【防治】
• (1)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属内变形虫科、内变形虫属。内变形虫是专性寄生虫,生 活史包括营养期和胞囊期,只有一个宿主,靠胞囊进行传 播,鱼吞食被成熟胞囊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 【症状】鲩内变形虫以滋养体的形式寄生于草鱼的直肠粘
膜,或深入到下层,有时甚至可以经血液流送到肝脏或其 它器官。单纯感染内变形虫,数量不多,肠管往往不表现 明显的溃疡和脓肿症状,但常与六前鞭毛虫病、鲩肠袋虫 病及细菌性肠炎病并发,病变始于粘膜表面,向周围发展 形成脓肿。严重时肠粘膜遭到破坏,后肠形成溃疡、充血 发炎、轻压腹部流出黄色粘液,与细菌性肠炎相似,但肛 门不红肿。虫体聚在肛门附近的直肠内,分泌溶解酶溶解 组织,靠伪足的机械作用穿入肠粘膜组织。
• 【流行情况】 中华六前鞭毛虫寄生于多种鱼肠道、肝、胆
囊等多种器官中,尤其是1~2龄草鱼最多,鲢、鳙、鲮、鲤、 鲫、青鱼等淡水鱼的肠道中也有发现。鲴六前鞭毛虫的寄主
主要是银鲴、细鳞斜颌鲴和黄尾密鲴。全国各水产养殖区均 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见,以春、夏、秋之际最普遍。
• 【防治】 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清塘药物彻底清塘,消灭池
医学ppt
11
(四)六鞭毛虫病
• 【病原】中华六前鞭毛虫(H. sinensis Chen)、鲴六前鞭
毛虫(H. xenocyprini Chen)。
• 【症状】 六前鞭毛虫寄生在肠道内,当严重感染时,整条
肠道都能发现,也可在胆囊、膀胱、肝、心脏、血液中找到, 靠摄食寄主的残余食物为生,其致病作用目前尚无定论,一 般认为无害或是帮凶作用。在草鱼后肠很常见。当患细菌性 肠炎或寄生虫肠炎,此虫大量寄生时,加重肠道炎症,促使 病情恶化。
遍,全国各地都有发现,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流行于 6~8月。
• 【防治】 预防此病要从杀灭水蛭入手,可用食盐水或
硫酸铜溶液浸洗鱼体,用敌百虫、倍硫磷杀灭水蛭,有 一定的效果。国外有人用对氨苯基胂酸钠加入饲料中投 喂有一定的疗效,但此药有毒,不宜用于食用鱼。
医学ppt
9
锥体虫(一)
医学ppt
10
锥体虫(二)
• 【流行情况】 同鳃隐鞭虫
• 【防治】 同鳃隐鞭虫
(Costia necatrix)。 【症状】 飘游鱼波豆虫寄生在鱼类鳃和皮肤上,大量 寄生时,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灰白色或淡蓝色的 粘液层。运动失常,反应迟钝,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感 染区充血、出血、鱼体消瘦,垂死前表现呆滞。寄生部位 由于虫体活动可引起坏死,并受到真菌侵袭。2龄以上鲤 鱼感染时,有鳞下积水、竖鳞和皮肤充血现象。感染鳃小 片上皮坏死、脱落。脱落上皮细胞充塞鳃小片之间或在外 侧形成浅层,使鳃器官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分泌大量 粘液,病鱼呼吸困难,导致死亡。
中胞囊。
医学ppt
12
二、由肉足虫引起的鱼病
• 肉足虫主要特征是具有伪足,以伪足为行
动胞器,伪足形状不定,结构亦有所不同。 有叶状伪足、根状伪足、丝状伪足、有轴 伪足等。寄生在消化道内,造成这些器官 溃疡或脓肿。国内仅发现寄生在草鱼肠内 的内变形虫科的一种。
医学ppt
13
内变形虫
• 【病原】鲩内变形虫(Entamoeba cteopharyngodon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