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践论文

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实践论文

探究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含其他现代教学媒体)环境下,对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创新的全过程。

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构建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面体现课程目标,注重单位时间学习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显著提高,有显著进步。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大研究热点,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超媒体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给学科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丰富多样的媒体集成,图、文、声并茂且具有灵活多变的交互性,使得各种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

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好得多。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 背景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面一直面临着许多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急需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

2. 项目建立为了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运而生。

该项目由教育部主导,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多方合作,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

3.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 对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了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方案,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

- 开展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质。

- 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4. 项目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调研。

- 教学改革方案研究:根据调研结果,针对性地制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 教师培训和学生指导:举办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班和学生指导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意识。

- 教育资源共享评台建设:打造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共享评台,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5. 项目成果截止目前,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发表了多篇相关学术论文,促进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成立了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践基地,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 建立了一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典型案例,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6. 展望未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为建设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而努力。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本课题旨在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教学和实训水平,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1.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2.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3.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职业技能;4.改革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5.实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管理及评价。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深入探讨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第二部分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现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存在以下问题:1.信息化基础能力薄弱,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滞后;2.教师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需要提高;3.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4.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1.缺乏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2.教师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不高;3.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滞后;4.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不完善;5.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成果与建议一、研究成果1.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方案;2.开发了一批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3.提高了教师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4.改革了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5.建立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

二、建议1.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和职业技能;3.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4.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5.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均衡。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探索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研究环境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首先,我们要努力改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支持学生研究、学校办公和政府决策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高等职业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教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教务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变 。 教 学 管 理 是 学 校 管 理 的 核 心 工 作 , 工 作 的 其 复杂 性 、 合 性 客观 上要 求 高超 的 现代 化管 理 手 综
段 。通 过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实 施 学 校 教学 工 作 的综 合
管 理 , 提 升 学 校 管 理 工 作 水 平 、 进 学 校 管 理 是 促
范 围 , 终 完 成 系 统 的需 求 分 析 。 最
1教 学 管 理 业 务 建 模 .
余 , 作 重 复 。教 学 规 模 的 扩 大 , 有 的管 理 方 式 工 原
已不 能 适 应 学 校 发 展 的 需 要 , 仅 影 响 教 学 管 理 不
学 校 的 管 理 过 程 如 图 1 所 示 , 于 院 f 管 . 1 属 主 校 长 、 务 处 1系 二 级 管 理 模 教 、
高等职业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教学 、 务管理 的研究与实践 教
乐 艺
( 京城 市 职业 学院 , 苏 南 京 2 0 2 ) 南 江 10 9
【 摘
要 】 随 着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快 速 发 展 和 办 学 规 模 的 不 断 扩 大 . 项 管 理 工 作 也 日益 繁 重 . 中 各 其
理 , 院 教 务 管 理 的 职 能 部 门 学 是教 务 处 。为 了提 高教 室 、 实 验室 等硬 件 资 源 的使 用率 , 许 多 管 理 工 作 应 由 教务 处 统 一
集 中管 理 。 通 过 对 教 学 管 理 业 务 的 分 析 , 得 出 了 4个 主 要 的 角 圈 11管理模式圈 .
式 。学 院 教 务 管 理 部 门作 为 一 级管 理机 构 , 监 督 、 调 、 有 协 宏 观 管 理 的 作 用 。系 与 学 院 表 现 为依 附性 , 利 归学 院统一 管 权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作者:唐兆燕康小青吕会娟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近几年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尤为迅速,信息化社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总趋势。

关于信息技术的教学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革新,以求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多年来很多教师及教育专家都在进行着方法的探索。

为了使中职信息技术课程达到最好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对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42-011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1.1 教与学的分离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很容易出现教学分离的现象。

即在数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在上面讲自己的,学生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听课理解程度,学生可以及时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对课堂设计作出一定的修改,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够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了在课堂上沉默。

这样下来,即便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教师也还是不会了解学生,更不用说学生对于课程的看法了,而学生也会在不自觉中与教师越来越疏远。

这样的结果是非常不利于教学的,不利于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至于最终为国家培养全面性的建设型人才的目标,就更是天方夜谭。

1.2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分离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得十分严谨的课程。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分离的现象。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这也是书本上强调的重点;另一方面,学生往往更注重实际操作而忽略了理论知识。

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分离。

而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任何单独的一方面,都不能支撑起整个信息技术学科。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报告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报告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报告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价二、教学过程的评价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为主,采用了项目制和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情境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视频教学和在线教学平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三、教学资源的评价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了校内外的现有资源。

我通过网络检索、图书馆查询和自主创作等方式,准备了课堂所需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分析。

此外,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还有机会参观和实践一些实际的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增强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尽管在资源利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上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还是比较充分的。

四、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

他们对新知识和新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合作中。

同时,他们能够主动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并勇于尝试和探索。

尽管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总体上学生学习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考试、调查和作业评价等渠道,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信息技术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

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软件、网络和数据分析等技能进行学习和工作。

此外,学生通过完成课堂任务和项目实践,培养了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

因此,可以说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

六、教学建议尽管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

首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上,可以加强与企业或社会资源的合作,提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可以多样化教学评价手段,通过综合评价和实践评估等方式,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究

信息技术与中职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究

DCWExperience Exchange经验交流191数字通信世界2023.09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教学技术、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手段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信息技术正与教育深度融合,全球教育发展已经呈现出显著的信息化特色。

信息化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因具有形式新颖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灵活多变的交互性而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

欧美等发达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相融合,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原副部长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的讲话中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信息化,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

”[1]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

只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动教育体系的理念革新、模式重组、内容再造和方法重构,才能促成教育革新,全面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又作为工具、方法和手段,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拓展学习渠道,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是当今信息化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像传统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与中职学科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究彭石红(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日益有机结合。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4)2. 研究目标及方法 (6)2.1 研究目标 (6)2.2 研究方法 (7)二、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概述 (8)1. 新形态教材的概念与特点 (9)1.1 新形态教材的定义 (10)1.2 新形态教材的特点及优势 (11)2. 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发展趋势 (12)2.1 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 (13)2.2 实践性与应用性导向的强化 (15)三、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研究 (16)1. 开发理念与原则 (17)1.1 开发理念的转变 (18)1.2 开发原则的确立 (20)2. 开发流程与关键环节 (20)2.1 开发流程概述 (21)2.2 关键环节的识别与实施 (23)四、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实践探索 (24)1. 实践基础与条件分析 (25)1.1 实践基础介绍 (26)1.2 实践条件评估与构建 (27)2. 实践探索的内容与成果展示 (29)一、内容概述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指出了传统教材在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方面的不足之处。

从理论层面探讨了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点和要求,明确了教材开发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典型案例,对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开发策略和措施。

通过实践探索,验证了所提出的开发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为我国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教材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最新需求。

职业教育改革与教材创新: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形态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职业中学教研活动课题(3篇)

职业中学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中学作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重任。

然而,当前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足等。

为提高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研究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二、课题研究目的1. 分析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探索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 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将来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内容1. 职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内容陈旧,未能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不符。

(2)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3)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实践能力不足: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机会较少,导致实践能力难以提升。

2.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研究(1)优化教学内容,紧跟信息技术发展趋势①结合行业需求,更新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②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①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实践能力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编程比赛、技能竞赛等,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4)构建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①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

②开展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和研究成果。

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案例教学法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真 实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 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项目式教学法
借助信息技术平台,组织 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培 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
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教学评价优化
过程性评价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学生的学 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 与度、合作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 。
信息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远 程教学和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 的学习资源和机会,拓展教学空间。
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挑战与问题
1 2 3
技术更新迅速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要求教师 和学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的教学需 求。
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网络教学的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保障学生个人信息和在线教学平台的安全 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认证
建立中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认证制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定期认证,促进教师持 续学习和进步。
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教师激励机制
设立奖励机制
对于在信息技术应用方 面表现优秀的中职教师 ,给予一定的荣誉和奖 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纳入绩效考核
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和应用情况纳入绩效考 核体系,与教师的评优 、晋升等挂钩,引导教 师重视信息技术应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
信息技术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 中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职教育现状
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着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急需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改进。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为中职教 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及实践

职业教育课题申报: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及实践

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及实践学科分类:职业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结构微信公众号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

未来十年,教育信息化的重点之一就是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使两者从相辅相成的“合作关系”,变成互相融入的“一个整体”。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表现在新技术的运用,而且表现在技术带给教育的新理念和动力。

职业教育信息化需要破解的难题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教材与技术的深度结合,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明显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在理论层面,“融合”的理论己经初具规模,而在应用模式方面,没有很明显的突破。

《计算机基础》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信息获取、资源整合的能力。

通过互动反馈教学、分层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融入信息化社会生活。

课题界定本课题涉及的核心概念有: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教学结构。

(1)教育信息化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一一信息化教育。

【2】百度百科中定义,教育信息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提高信息素养纳入教育目标,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人才;二是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注重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首次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整合”与“融合”虽一字之差,但意义变化不小。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要在运用信息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其强调的是课堂中的变化。

基于职教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职教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基于职教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职教本科学生的需求。

因此,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势在必行。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实践薄弱,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因此,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模式上,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改革措施。

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应该在项目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启发式的指导,帮助学生从项目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更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新技术的学习需求。

因此,更新课程内容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首先,应该加强对于新兴技术的教学,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这些新兴技术对于职业教育本科学生的就业前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增加相关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新兴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其次,应该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因此,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师队伍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关键。

职教本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通常由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然而,只有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教师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了解新技术和新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

职业学校教研活动课题(3篇)

职业学校教研活动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课题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课题研究意义1. 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3. 适应社会需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职业学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4. 推动教育公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课题研究内容1.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1)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内涵(2)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发展趋势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1)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策略(2)信息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策略(3)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策略(4)信息技术在学生评价中的应用策略3.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分析(1)国内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成功案例(2)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典型案例四、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现状和需求。

3. 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成功案例进行剖析,总结经验。

4. 行动研究法:结合职业学校实际,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不断优化实践策略。

教学能力比赛答辩题(一)(含答案)

教学能力比赛答辩题(一)(含答案)

教学能力比赛答辩题(一)1.在进行规则教学时,教师应如何设计变式练习?答:(1)注意变式例子的相对同一与变化。

(2)注意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反馈。

(3)注意练习的分散与集中。

2.如何选取实训教学内容?答:(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2)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内容选取教学内容。

(3)结合相关职业技能考证选取教学内容。

3.专业课程中如何落实“课证”融通?答:(1)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证书)对接。

(2)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对接。

(3)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对接。

(4)专业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对接。

4.课堂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答:(1)创设学习情境。

(2)开展学习竞技活动。

(3)高质量提问,简洁的回答。

(4)适当鼓励,并且激励。

(5)与学生偶尔谈心。

(6)思路清晰,清楚讲解。

(7)及时询问学生学习情况。

5.如何破解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唯分数”做法?答:(1)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2)完善德育评价。

(3)强化体育评价。

(4)改进美育评价。

(5)加强劳动教育评价。

(6)严格学业标准。

(7)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6.专业教师如何应对“1+x”证书试点?答:(1)将“X”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和育人全过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

(2)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建好用好实训基地,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营,逐步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3)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以“X”的开放性对接学生发展的多样性,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成长计划和职业生涯,争取更多的人生出彩的机会。

(4)进一步加强自我能力提升,做到职业素养优良、专业技能过硬。

7.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答:(1)转变教学理念。

转变填压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环节,启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思维的脑力活动。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通过一些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情感、能力、素质等方面发生变化。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法的探索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法的探索

于切换方式 的 内容 ,让学 生 自己去 些抽 象 的概 念 ,看 到 事 物 的本 质 。
培养这种愿望 的工作 ,是跟学校 的 学 习相关 的 内容 ,然后可 以将 自己 在讲授 电路 的串联 、并联 的时候 ,
全 部 教 学 和 教 育 工 作 的 安 排 紧 密联 的生活 照片制作 成这样 的电子相册 电工教 师就成功地应用 物理仿 真实 系 的 ,并 且 首 先 是在 课 堂教 学 中 进 行 实 践 。 这 种切 近 生 活 的 上课 方 验 软 件 , 通 过 将 一个 个 小 的模 块 用 式 ,受 到 学 生 的 认 可 和 欢 迎 , 并 启 电 线连 接 起 来 后获 得 的不 同 的结 实 现 的 。 ” 兴 趣 是 做 一 切 事 情 最
育 的 目的。
V 仿 真 实 验 C M 室 的成 功 开发 ,能 够 灵 活 控 制 实 验 过 程 ,任 意 改 变 实 验
环 境 。 灵 活地 应 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是 引发学生 学 习的最 好 良药
的 。 笔 者 没 有 直 接 告 诉 他 们 如 何 去
实 验 场 景 ,通 过这
的课 堂效果 ,成为在 信息技术基础 唯 美 。 当将 这 个 展 教学 中常常遇 到的难 题。如何将实 示 给 学 生 的 时 候 , 验 教 学 法 成 功 地 实 行 于 职 业 学校 的 立 刻 调 动起 他 们 的
信 息 技 术 课 程 ,将 一 个 值 得 探 索 的 兴趣 ,学生在赞 叹 之 余 纷 纷 问 怎 么 做 课题 。
பைடு நூலகம்
件 更是 有不可替代 的作用 ,学生可 好地接受和辨别知识 的优劣 ,对 当前 的新闻热点也会表现得一 以 自己动手做 实验 ,弥补 了课 堂实 派茫然。经过一个学期多的信息基础课的学习,学生学会 了有 验 不足 的了学生个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专 题 讲座 和课例 讲 评 。在 资 源 、 术 支持 上 , 校 为实 验教 师 和班 技 学 级保 证 上机 、 网 条件 , 便 师 生 进行 学 习和 探索 。在学 校 各方 面 上 方 的大 力 支 持 下 , 个 单 元 计 划 得 以 顺 利 实 施 。 两
课 例 简 介
时代发 展 的必然要 求 , 也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必 要 条 件 。我 校 结 合 职 业 学 校 课 程 特 点 , 年 来 近 积 极 进 行 信 息 技 术 与
大 ,从 情 绪 上 具 有 一 种 自 我 发 展 的 满 足
整 合 实 践 培 养 教 师 的 信 息 化 教 学 设 计 能 力 , 进 学 校 的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作 。 促 现 选 其 中 两 个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课 例 进 行 分 析 , 并 反 思 在 职 业 学 校
维普资讯
问题探 讨
20. 06 6
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与反思
贾志 斌 杨 巧 玉
( 西北 师 范 大学 教 育 技 术 与 传 播 学 院 甘 肃
摘 要 : 业 学 校 在 进 行 以校 职 为本 的教 师 培 训 过 程 中, 过 对 通 两个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课 例 实施 过 程 的 总 结 与反 思 , 出 了 提 以 教 师信 息 化 教 学 设 计 能 力 为 核 心 的校 本培 训模 式。 关 键 词 : 教 教 育 ; 程 整 职 课
合 ; 践 与 反 思 实
信 息 技 术 与 学 科
课 程 整 合 是 实 现 教 育
现 化 的 重 要 途 径 , 是
如 研 究 性 学 习 , 学 为 主 的 教 学 设 计 理 论 建 构 主 义 学 习 理 论 、 以 信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实践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实践研究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实践研究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当今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探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创新实践,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数字化教学水平,并推动职业院校教育的发展。

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数字化教学不仅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因此,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2. 数字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数字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运用现代技术和工具教学的能力。

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字化教学能力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数字化教学能力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最后,数字化教学能力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和专业成长,使其适应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需求。

3. 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创新实践(1)了解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应该关注和了解当前的教育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教育技术。

例如,了解和学习在线教学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教学工具和资源,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中。

(2)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培训学习和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的基本操作和技术,是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培训,增强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技巧,掌握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使用技巧和功能。

(3)借鉴和分享数字化教学案例教师可以通过借鉴和分享数字化教学案例来提升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他们可以与同事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成果,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做法,并参观其他学校的数字化教学课堂。

(4)积极研究和创新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数字化教学的研究和创新。

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在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寻求创新与变革。

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一、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从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到服务业的智能客服,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格局,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职业技能已经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和岗位的需求,具备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供不应求。

同时,职业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例如,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将人工智能融入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二、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意义1、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职业教育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利用智能教学平台和工具,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2、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职业岗位不断变化,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能够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内容,使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新的职业要求。

3、推动职业教育创新人工智能为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虚拟实验室、智能辅导系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的实践路径1、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人工智能相关的基础课程,如编程语言、机器学习、数据分析等。

同时,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如在机械制造专业中引入智能生产线的操作与维护,在电子商务专业中讲授智能营销的策略与方法。

2、教学方法创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教学。

例如,采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实践能力;运用智能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探讨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探讨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与探讨摘要: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室在教学中应用的质量问题、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教育观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教室教学管理观念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育观现在,普遍的技工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相关课程,学校也配置了相应的计算机教室,学校的一些课程是必须要到计算机教室去进行的,比如:设计绘图类,计算机应用基础类,网络类,微机财会类,动漫动画类,数控的模拟实习类等等。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下一步就是想办法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室在教学中应用的质量问题了,就这个问题,本文谨作初步探讨:1、更新教学管理观念计算机教室的教学课应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既是必修课,管理上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尤其是对于咱们技校学生,很容易在机房上课变成一堂“游戏”课,提高计算机教室课的教学质量也变得很难了。

基础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学生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在培养与提高学生素质的贡献上是平等的,我们得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学科课程观,给计算机教室的课程教育以应有重视。

2、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教育观教师要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抓住知识之关键脉络,精讲,少讲,宁多在学习方法培养上多下些功夫,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学生的知识主要靠自己理解学来,学为主,教为辅。

为了做到精讲少讲,首先要弄清最小知识集是什么,最小技能集是什么,抓住这两点,实质上是抓住了关键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就可以控制教学开销。

以PowerPoint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白学习PowerPoint的价值,点明学习方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要求学生人人都会用它,但不是机械的用,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共性的东西,PowerPoint本身只是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一种,希望学生以后能举一反三,基于抓知识脉络,教学设计过程中牢牢把握以下“三步曲”:创建──如何新建演示文稿;编辑──插入文字、图片、声音,如何添加、删除幻灯片;放映──定义放映方式、放映;教育实践证明,用两到三个课时,就可完成基于最小知识集,最小技能集的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究一、课程整体性分析信息技术(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通往后续专业课程的一个桥梁,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续培养从事信息管理、计算机组装、调试等专业人才奠定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学习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和思想,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建构起新的经验展开教学探究活动。

一方面,学习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和思想解决了生活和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际问题,助力学生继续学好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此外,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也是对思维与建构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

现行《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

本文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能够从事信息管理、计算机组装的培养目标,整合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模块、计算机认知与维护、认识信息系统和配置计算机模块,结合当前市场需求进行分析与研究。

二、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一)践行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根据“三教”改革对教师、教材、教法提出的目标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教学采用“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组织实施。

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提供支架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相互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例如在知识论坛设计个人学习支架,如:【我观察到的】、【我的问题】、【我的猜想】等和小组学习支架,如【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了解到的】、【我们的发展】等,并针对问题总结出学生需要的学习支架的特征和支架搭建策略也可以设置:【我知道什么】、【我想学习什么】、【我学到了什么】、【可能的资源】等,引导学习任务方向,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学习支架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让学习者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实践研究
作者:连均厚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6期
摘要: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致使当前社会与市场对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促使职业院校抓住市场发展的需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这就需要教师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与实践,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现代化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

因此,作为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更应该迎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目前,教师应该对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通过更有效地评价提高教学质量。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与实践,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学需要正面积极的评价
教师需要明确的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与能力相对不足,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信心也相对缺乏。

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善于利用正面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与激励,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同时也难免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况。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出的优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发挥罗森塔尔效应,通过期待与暗示的力量引导学生更积极地面对学习,进而获得更大的提升。

二、教学评价应该重视学生个体
与此同时,教师在职业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其所采用的教学评价应该重视学生个体。

换言之,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与基础进行分层评价。

例如,对于学习积极并且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明显收获的学生,教师应该以激励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要激励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进一步发展,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前提下进行更加主动积极的自主探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反,针对于部分学习积极性较弱的学生,教师需要以鼓励性质的评价为主,要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

简单地说,在职业教育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采用的教学评价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改变,要进一步发挥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总的来说,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这就需要教师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提出更有效的策略,利用更有效的教学评价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蒋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编辑韩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