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4)健康人内环境能保持稳态,内环境保持稳态时人一定健 康。( × )
(5)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通过神经系统自动调节器官和 系统的活动。( × )
1133
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选 D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神经—
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 pH 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
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
液 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3355
解析:选 C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进呼吸运 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使血浆 pH 变 化不大;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 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使血浆 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66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
77
3.稳态的失调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 8 _一__定__限__度___的。
① 9 _外__界__环__境___的变化过于剧烈时 原因②某种器官的功能 10 _出__现__障__碍___时
88
4.稳态的意义 (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 11 _正__常__生__命__活__动___的必要条件。 (2)实例: ①只有 12 __血__糖__含量和血液中的 13 __含__氧__量__保持在正常范 围内,才能保证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反应物。 ②适宜的 14 _温__度___和 15 _p_H__等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 本条件。
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兰祥工作室)

二、对稳态调节机智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 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保持协 调一致的原因
答: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所以能保 持协调一致主要依靠 调节 调节 和 调节。 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 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 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 入内环境会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 能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 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 pH稳定的。
1、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作用 ,使各个 器官 、 系统 协调活动 ,共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 稳 定状态。 2、稳态的特点: (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 一种 动态变化 ; (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 范围内。
3、稳态的实质: 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 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 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的动态 变化,你认为内环境的动态变化是剧烈的变化呢, 还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2、什么是稳态?稳态的实质是什么?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什么? 4、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 调一致呢?
(二)材料用具
缓冲液:含缓冲物质的溶液 缓冲物质(缓冲对):对酸碱度起缓冲 作用的物质。如: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 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保持着 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基础是什么?
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 物质基础和调节机制
思考1
内环境稳态是怎样实现的?
1、葡萄糖在人体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生物体是怎样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
小结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机制
意义 失调 稳态 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 原因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生理 基础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稳态既然是在神经—体液—免 疫这样完善的调节机制下维持的,那是否意 味着内环境稳态一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思考3
病例2高原病
一个健康的人到高原后会可能出现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 症状,为什么?
乳酸纳由泌尿系统排出 H2CO3 H2O+ C02 CO2经呼吸系统排出
PH不降低
PH不降低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
结论:动物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对酸 碱都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血浆 PH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
小结1
正常人体内,内环境的PH处于动态平衡
问题探讨3:体温的变化特点
事实材料1:体温调查
成员 7 甲 乙 丙
13 18 21 睡 点 点 点 点 前
平均 温度
★同一人在不同时刻的 有变化,1℃左右 体温有没有变化?
★ 不同的人(年龄、 性别不同)体温有没有 有微小差异 变化?
★人体温会不会随着外 界环境气温变化有微小 差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 1.2 内环境的重要性

Na2CO3 + 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2)举例
如: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 Na2HPO4 • NaH2PO4溶液呈酸性
H2PO4- + OH-
HPO42- +H2O
• Na2HPO4溶液呈碱性
HPO42- + H+
H2PO4-
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发烧的病人 稳态破坏→生病状态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 量的重要保障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
包括: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 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特点: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 定的一种动态变化;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 一定范围内。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外 食物 消化系统
血浆
界
循
环 境
O2 CO2
呼吸系统
环 系
中
统
细
组织液
胞
内
液
的
泌尿系统 废物
淋巴
物
皮肤
质
(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15
18
21
讨论1.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 何异同?
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微小的差异,一般 青年人高于老年人。
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微小的差异,一 般女性高于男性。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有以下几点:
1. 维持生命活动:内环境稳态能够提供适合生命活动进行的稳定环境,保证细胞和组织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2. 保护稳定性:内环境稳态可以防止外界环境的变化对机体产生过大的影响,保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温度、酸碱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损害。
3. 协调机体功能:内环境稳态能够促使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保持相互协调的状态,各种生理活动能够在协调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
4. 提供适宜条件:内环境稳态可以提供适宜的条件,使细胞和组织能够正常地进行代谢和能量转换。
这种稳态能够保证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氧气和废物的平衡,维持细胞内的稳定环境。
5. 维持健康: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任何对内环境稳态的破坏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机体功能的异常。
总的来说,内环境稳态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至关重要,它保证了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供细胞和组织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ppt课件(31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 作用,使
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各个器官、__________ 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动态平衡 处于______________ 中。
[探究与学习] 你知道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哪种理化
定的外界环境,如适宜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等,即稳态。
[答案]C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比较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在加入处理液时的 pH
变化曲线图:
图 1-2-1
(1)曲线①表示用 NaOH 对自来水的处理。 (2)曲线②表示 NaOH 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 理。 (3)曲线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 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性质被破坏引起的,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渗透压的不平衡引起的, 说明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器官、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基础:人体各______________
循环 系 (2)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__________
)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名师点拨:如果血液的成分稳定,但Fra bibliotek他内环境稳态被破
坏,人也可能发生疾病。
答案:D
【变式训练 1】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 条件是( )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的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的重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本节的核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的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第1课时教室教学,第2课时实验室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高调机时体,适必应将外引起界细环胞境代的谢能紊力乱。。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机制
生理 基础
稳态
意义 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原因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3、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4、稳态失调
(1)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
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2)实例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 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 酸碱中毒等。
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 病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3)不同个体完全一样吗? 存在个体差异。
(2)体温变化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上午10h 中午12h 37.0℃ 37.3℃
下午 2h
37.4℃
傍晚 6h
37.2 ℃
晚上 9h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体内细胞 的代谢活动
2、变化 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因素:
3、实例: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变化: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ALT CRE↑ BUN GLU↑
测定值 17 1.9
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肉 抽搐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 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冲物质: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剧烈运动时: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由肺将CO2排出 碱性物质碳酸钠等进入血液:
Na2CO3 + 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正常人血浆PH维持在7.35 ~7.45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4.渗透压的变化
(22、)这葡尿说萄素明糖氮:含量超标,可14能.6引起糖m尿g/病dl。 6.0-23.0
((3)1血)甘清内油葡环三萄境脂糖中超各标种,化可学引2成起23分高的血含脂m量症g不/,d是l易恒并定发60不冠-1变心1的0病,、
动而的脉是的粥甘在相样油一 对硬三定 稳化酯范 定等围 ;。内波动,21内7环境的m稳g/态dl是一5种0动-2态00
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组:蛋清 +等量HCI(/NaOH) 对照组1:自来水 +等量HCI(/NaOH) 对照组2:缓冲液 +等量HCI(/NaOH)
pH变化不明显
pH变化明显 pH变化不明显
①表示用NaOH对自来水的处理。 ②表示NaOH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 生物材料的处理。 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总胆固醇
179 mg/dl 150-220
(2)不同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体温动态变化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成员
上午 6h
上午 10h
中午 12h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父亲
自己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2.体温动态变化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成员
上午 6h
上午 10h
中午 12h
机体健康?
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去思考
(1)保护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保健和体育锻炼,增强机体 的调节功能,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境 的能力。
总结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机制
意义
稳态 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原因
生理基础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
(3)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4)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水
平保持相对稳定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
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D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 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 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Cl-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 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 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 1、法国贝尔纳:神经调节 2、美国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 于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结论: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 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 (2)适宜的体温和pH: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正常的血糖和含氧量:保证机体能量供给 (4)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中毒
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拓展 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
巩固练习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D (
)
A 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 相对稳定的状态
B 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作用下,通过各组织 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一)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稳态失调与相关疾病
病症名称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疾病的症状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内
尿毒症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积累
高原反应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头疼头晕,食欲不振
血浆渗透压:约770kPa(37OC) 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
谢产物在一定范围波动。
注:1、各种理化性质不是保持不变的,而是 处于动态平衡中的。 2、波动是在一定范围内的。
9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食物、水 和无机盐
CO2
O2
未被吸收 的物质
尿素、水 和无机盐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 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温故知新
1、细胞外液的组成? 血浆、组织液、淋巴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内环境
。
3、在370C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约 770 kPa;正常
人的血浆pH为 7.35-7.45
;人体的正常体温
约为 37 0C。
内环境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会不会发生 剧烈地变动呢?
变式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C ( )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
到威胁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 )A
A.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 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的相对稳定 D.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化验单分析
1、血浆生化某指人标血指液的是生血化浆六中项各检种查化化学成验分单的含量,其
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健3、丙康(氨机1酸体)氨的肌基生酐转化含移指量酶标超一标般,都肌17处酐于是正一常种IU范有/L围毒内的。代当0谢-机废45体物某, 项积生累理过功 多肌能 会酐出 影现 响障 健碍康时。,这势表1.必明9 影肾响脏m其的g代排/d谢泄l 产 功物 能0的 有.5含 障-1量 碍.5, 。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
P9与社会的联系:空调病
空调病的病症为:
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 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病因:
1.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 正常排汗,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2. 气流方向经常变换,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 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 的反应; 3. 湿度太低,导致黏膜病; 4. 与外界空气几乎隔绝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 量快速上升。
三、方法步骤
1.将25ml自来水倒入50ml烧杯中
2.用PH计成pH试纸测试 起始的pH ,并作记录
3.一次加一滴0.1mol/L HCl,然后 轻轻摇动
,
加入5滴后再测pH,重复这一步骤直到加入了30滴为
止。将pH测定结果记入表中。
4. 充分的冲洗上述的烧杯 ,并向其中倒入25ml自 来水。测定并记录起始pH,再如步骤3,一滴一滴地 加入0.1mol/L的NaOH,测定并记录PH。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差别?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体温
37.4
37.2
.. 37.0 . 36.8
.. .
.. .
.. .
...
. .
时间
6
9
12
15
18
21
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处于动态平衡。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3.pH的动态平衡: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37.1℃ 36.9℃
自己 37.1℃ 37.1℃ 37.4℃ 37.5℃ 37.3℃ 37.1℃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有没差别?
四、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一、实验原理
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 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 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 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 下,机体能通过 缓冲物质 使pH稳定在 一定范围内。
二、实验材料
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水5:1稀 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 液,0.1mol/L HCl(盛于滴瓶中)、 0.1mol/L NaOH(盛于滴瓶中)、4副防护 手套、50ml烧杯1个、50ml量筒1个,彩色铅 笔、PH计或万能PH试纸、镊子、自来水。
5.充分冲洗烧杯,用 缓冲液 复步骤1至步骤4,记录结果
代替自来水,重
6.充分冲洗烧杯, 选用两种生物材料 代替自来水,重复步骤1至4记录结果。
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