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T穿越
IPSec的NAT穿越详细介绍
IPSec的NAT穿越详细介绍1. 前言IPSec提供了端到端的IP通信的安全性,但在NAT环境下对IPSec的支持有限,AH协议是肯定不能进行NAT的了,这和AH设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ESP协议在NAT环境下最多只能有一个VPN主机能建立VPN通道,无法实现多台机器同时在NAT环境下进行ESP通信。
关于IPSec在NAT环境下的需求问题在RFC3715中进行了描述。
NAT穿越(NATTraversal,NAT-T)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的,在RFC3947,3948中定义,在RFC4306中也加入了NAT-T的说明,但并没废除RFC3947,3948,只是不区分阶段1和阶段2。
该方法将ESP协议包封装到UDP包中(在原ESP协议的IP包头外添加新的IP头和UDP 头),使之可以在NAT环境下使用的一种方法,这样在NAT的内部网中可以有多个IPSec 主机建立VPN通道进行通信。
2. IKE协商使用UDP封装RFC3947主要描述如何检测是否存在NAT设备,并如何在IKE中协商使用UDP来封装IPSec 数据包。
本帖隐藏的内容2.1 检测功能是检测通信中是否存在NAT设备和对方是否支持NAT-T。
正常的IKE协商使用的UDP包的源和目的端口都是500,如果存在NAT设备,大多数情况下该UDP包的源端口部分会改变,只有少数情况不改。
接收方如果发现UDP源端口不是500,那可以确定数据是经过了NAT设备。
另外,确定NAT的位置也是重要的,在检测对方失效(DPD)时,应该尽量由在NAT设备后面的一方主动进行DPD探测,而从另一方探测有可能会失败。
检测对方是否支持NAT-T是通过交换vendor ID载荷来实现的,如果自身支持NAT-T,在IKE 开始交互就要发送这种载荷,载荷内容是“RFC 3947”的MD5值,也就是十六进制的“4a131c81070358455c5728f20e95452f”。
判断是否在NAT设备后面是通过发送NAT-D(NAT-Discovery)载荷来实现的,载荷内容是IP 地址和UDP端口的HASH值,NAT-D载荷格式如下,载荷类型值是20: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Next Payload | RESERVED | Payload length |+---------------+---------------+---------------+---------------+~ HASH of the address and port ~+---------------+---------------+---------------+---------------+HASH值的计算方法如下,具体HASH是根据协商来确定的:HASH = HASH(CKY-I | CKY-R | IP | Port)CKY-I和CKY-R是协商发起方和响应方的cookie。
ipsec nat穿越原理
IPsec NAT穿越原理什么是IPsec?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提供安全的数据传输。
它通过加密和认证机制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身份验证。
IPsec可以在两个主机之间或两个子网之间建立安全的通信链路。
它可以用于远程访问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连接、站点到站点VPN连接以及移动设备的安全通信。
为什么需要NAT穿越?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实现多个设备共享同一个公网IP地址。
然而,由于NAT会改变IP头部信息,导致加密后的数据包无法正确解析。
这就给使用IPsec进行加密通信的应用程序带来了困扰。
因此,需要一种方法来克服NAT 对IPsec的限制,实现安全的通信。
IPsec NAT穿越原理1. NAT Traversal为了解决NAT对IPsec的限制问题,提出了NAT Traversal技术。
NAT Traversal 允许在经过NAT设备时建立和维护安全通道。
a. UDP封装NAT Traversal使用UDP封装技术将原始的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
由于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可以通过NAT设备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发送IPsec数据包之前,发送方会将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并将目的端口设置为特定的值(通常是4500)。
这样,NAT设备就会将整个UDP数据包转发到目标主机。
b. NAT检测NAT Traversal还引入了一种称为”keepalive”的机制来检测是否经过了NAT设备。
当IPsec设备与对等方建立连接时,它会周期性地向对等方发送keepalive消息。
如果对等方收到了keepalive消息,则说明没有经过NAT设备。
如果对等方未收到keepalive消息,则说明可能经过了NAT设备,并且需要使用UDP封装技术。
IPSEC NAT 穿越 (两种解法) 小余出品
IPSEC NAT 穿越(两种解法)需求分析:如图,R2是上海总公司的路由器,R1是苏州分公司路由器,ISP1是长宽的路由,ISP2是电信路由器。
R2的外部地址是公网地址,R1的外部地址是私网地址。
在实际的工程中我们遇到这种问题太正常了,但恰好我们又需要在R1和R4之间建立IPSEC VPN。
NAT和IPSEC是互相冲突的,因为IPSEC保护私网地址和传输层内容,而NAT需要改这些.OK 我们开始解决这个问题!解法一:基于ESP穿越NAT配置如下R1: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92.168.12.1 255.255.255.0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172.16.12.1 255.255.255.0half-duplexip route 0.0.0.0 0.0.0.0 172.16.12.2crypto isakmp policy 10authentication pre-sharecrypto isakmp keepalive 60 ISAKMP的DPDcrypto isakmp nat keepalive 10用于在NAT之后的情況,防止NAT丢弃转发条目crypto isakmp key cisco address 202.100.34.4crypto ipsec transform-set myset esp-des esp-md5-hmaccrypto ipsec nat-transparency spi-matching开启SIP-Matching,跟NAT特性有关access-list 101 permit ip 192.168.12.0 0.0.0.255 192.168.34.0 0.0.0.255 crypto map map 10 ipsec-isakmpset peer 202.100.34.4set transform-set mysetmatch address 101interface Ethernet0/0crypto map mapR2: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172.16.12.2 255.255.255.0ip nat insideip virtual-reassembly IP分片虚拟重组half-duplex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202.100.23.2 255.255.255.0ip nat outsideip virtual-reassemblyhalf-duplexip route 0.0.0.0 0.0.0.0 202.100.23.3ip route 192.168.12.0 255.255.255.0 172.16.12.1ip nat service list 1 IKE preserve-portip nat service list 1 ESP spi-match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interface Ethernet0/1 overload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2 interface Ethernet0/1 overload access-list 1 permit 172.16.12.1access-list 2 permit 192.168.12.0 0.0.0.255R3: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202.100.23.3 255.255.255.0half-duplex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202.100.34.3 255.255.255.0half-duplexR4: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92.168.34.4 255.255.255.0ip nat insideip virtual-reassembly!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202.100.34.4 255.255.255.0ip nat outsideip virtual-reassemblyip route 0.0.0.0 0.0.0.0 202.100.34.3crypto isakmp policy 10authentication pre-sharecrypto isakmp keepalive 60 ISAKMP的DPDcrypto isakmp nat keepalive 10用于在NAT之后的情況,防止NAT丢弃转发条目crypto isakmp key cisco address 202.100.23.2crypto ipsec transform-set myset esp-des esp-md5-hmaccrypto ipsec nat-transparency spi-matching开启SIP-Matching,跟NAT特性有关access-list 101 permit ip 192.168.34.0 0.0.0.255 192.168.12.0 0.0.0.255 crypto map map 10 ipsec-isakmpset peer 202.100.23.2set transform-set mysetmatch address 101interface Ethernet0/0crypto map mapip nat inside source route-map nat-map interface Ethernet0/0 overload access-list 102 deny ip 192.168.34.0 0.0.0.255 192.168.12.0 0.0.0.255access-list 102 permit ip 192.168.34.0 0.0.0.255 any route-map nat-map permit 1match ip address 102测试结果解法二:基于UDP穿越NAT将cry ips nat-transparency spi-matching 改成cry ips nat-transparency udp-encapsulation即可测试:注意理解“crypto ipsec nat-transparency”这个命令,后面有两个参数,一个是NAT-T支持,一个是SPI-Matching。
IPSEC NAT穿越配置举例
下,配置ACL规则
port1 [ port2 ] ] [ icmp-type {icmp-type icmp-code | icmp-message} ]
[ precedence precedence ] [ dscp dscp ] [ established ] [ tos tos ] [ time-
Copyright © 20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IPsec NAT穿越配置举例
3.2 配置步骤
配置野蛮模式下IPsec穿越NAT,需要以下步骤:
z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z 配置 IKE 对等体 z 定义安全提议 z 创建安全策略 z 在接口上应用安全策略
1.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
在IPsec/IKE组建的VPN隧道中,若存在NAT网关设备,且NAT网关设备对VPN业务数据流进 行了NAT转换的话,则必须配置IPsec/IKE的NAT穿越功能。该功能删去了IKE协商过程中对UDP 端口号的验证过程,同时实现了对VPN隧道中NAT网关设备的发现功能,即如果发现NAT网关设 备,则将在之后的IPsec数据传输中使用UDP封装(即将IPsec报文封装到IKE协商所使用的UDP连 接隧道里)的方法,避免了NAT网关对IPsec报文进行篡改(NAT网关设备将只能够修改最外层的 IP和UDP报文头,对UDP报文封装的IPsec报文将不作修改),从而保证了IPsec报文的完整性 (IPsec数据加密解密验证过程中要求报文原封不动地被传送到接收端)。目前仅在IKE野蛮模式 下支持NAT穿越,主模式下不支持。
操作命令
在系统视图下,创建一个
1
高级访问控制列表
[H3C] acl number acl-number [ match-order { config | auto } ]
IPSec穿越NAT
技术点详解---IPSec穿越NATIPSec在NAT环境中的部署是VPN的热门难点技术之一,本专栏针对该问题进行原理性探讨,为后续VPN部署方案做下铺垫。
IPSec VPN穿越NAT会遇到哪些问题IPSec VPN穿越NAT遇到的问题主要有2个:1.穿越NAT后的身份确认:在IP网络中IP地址是最好的身份标识,IPSec VPN中标准身份标识也是IP地址,如上图所示,从前几期专栏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NAT处理过程中会改变IP地址,因此IPSec的身份确认机制必须能够适应IP地址变化;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数字证书替代I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第二种是使用字符串取代I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我国内市场范围内,第二种方法更为常见,部署也更为简单,所以本期主要对第二种方法着重进行介绍。
2.IP地址复用:从上期专栏中,IPSec由AH和ESP两个协议组成,其中AH无法穿越NAT,ESP从理论上可以穿越NAT,但是ESP的IP协议号是50,并不是基于UDP和TCP的协议,因此当NAT网关背后存在多个ESP应用端时,无法只根据协议号进行反向映射,为了使ESP能够在NAT环境中进行地址复用,ESP必须做出改变。
IKE身份确认及野蛮(激进)模式协商IPSec的身份确认最常见是通过IKE协议代劳,IKE支持的身份认证机制有两种:1.数字证书方式,通过CA数字证书体系确认身份,是最为安全、可靠的方式。
2.身份标识+预共享密钥方式,通过发起方和响应方预先配置相同的密钥,如bigtree,完成双方对彼此身份的认证,这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在预共享秘密钥认证机制中,身份标识则可以分为几类:a)指定IP地址,使用I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是IKE的默认方式,响应方只允许指定IP地址发起协商,安全性比较高;b)指定IP地址范围,这种方式依然使用I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由于发起方必须要指定IP地址,否则无法发起协商,指定IP地址范围是响应方特性,如响应方可以指定2.0.0.0/8范围内的地址都可以发起协商,而不是只允许2.1.1.2发起协商,能够减少配置,但安全性略有下降;c)什么都不指定,也是使用IP地址作为身份标识,但允许任意IP地址发起协商,只要预共享密钥一致,双方就能够通过身份确认,通常适用于发起方动态获取公网地址,如PPPoE接入互联网方式,还适用于发起方众多,而响应方不想单独为每个发起方单独指定预共享密钥,这种方式虽然不是非常安全,但是可以简化配置,安全性再次下降;d)指定对端名字,发起方和响应方都预先配置好本端名字,使用该名字作为身份标识,与指定IP地址类似,通过指定对端名字方式,即使双方预共享密钥一致,只要对端名字不合法,立即中断协商,由于名字未与IP地址进行绑定,而且名字在网络中明文传递,估安全性不如指定IP地址方式高,但这种身份标识方式可以穿越NAT。
IPSEC野蛮模式互通v7使用模板NAT
IPSEC野蛮模式跨越NAT的实验报告(v7)实验组网:实验需求:总部和分部通过ipsec VPN连接,现在分部通过nat上网,要求总部和分部还能建立VPN连接。
实验配置:Msr1上的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 写loopback地址做模拟内网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port link-mode routecombo enable copper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 设置公网口的地址为1.1.1.1ipsec apply policy 1 将ipsec应用在出口上#ip route-static 0.0.0.0 0 1.1.1.2 到外网的路由#acl advanced 3000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92.168.0.0 0.0.0.255 destination 192.168.1.0 0.0.0.255# 感兴趣流匹配192.168.0.0到192.168.1.0ipsec transform-set liuesp encryption-algorithm 3des-cbc 创建安全提议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md5#ipsec policy 1 1 isakmp 创建安全策略transform-set liu 绑定安全提议security acl 3000 绑定兴趣流remote-address 2.2.2.2 设置对端的地址ike-profile 1 引用profile#ike profile 1 配置profilekeychain 1exchange-mode aggressive 选择模式为野蛮模式local-identity fqdn rt1 定义本段的名字#ike keychain 1pre-shared-key address 2.2.2.2 255.255.255.0 key cipher$c$3$Qe9XOAQz1WG1gqfgpF2vhoMwNfA/Sw==MSR2上的配置: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port link-mode routecombo enable copperip address 1.1.1.2 255.255.255.0#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在0/1口上设置NATport link-mode routecombo enable copperip address 2.2.2.1 255.255.255.0nat outboundMSR3上的配置: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起loopback口模拟内网的地址#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port link-mode routecombo enable copperip address 2.2.2.2 255.255.255.0 在外网口上配置IP地址应用ipsecipsec apply policy 1#ip route-static 0.0.0.0 0 2.2.2.1 写出公网的路由ipsec transform-set liu 写安全提议esp encryption-algorithm 3des-cbc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md5#ipsec policy-template 1 1 模板的方式互联transform-set liu 引用安全提议local-address 2.2.2.2 设置本端的地址ike-profile 1#ipsec policy 1 1 isakmp template 1 引用安全模板#ike profile 1keychain 1exchange-mode aggressivematch remote identity fqdn rt1#ike keychain 1 这里需要注意配置这个地址为nat设备的地址不能是私网的地址pre-shared-key address 2.2.2.1 255.255.255.255 key cipher$c$3$OyYvNspnlpcz0xEthe6KUIeuj+EwGw==实验成功分析[H3C]dis ipsec sa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IPsec policy: 1Sequence number: 1Mode: ISAKMPTunnel id: 0Encapsulation mode: tunnel 封装模式为tunnelPerfect forward secrecy:Path MTU: 1435 传输单元为1435Tunnel:local address: 1.1.1.1 本端地址remote address: 2.2.2.2 对端地址Flow:sour addr: 192.168.0.0/255.255.255.0 port: 0 protocol: ipdest addr: 192.168.1.0/255.255.255.0 port: 0 protocol: ip [Inbound ESP SAs]SPI: 4286909264 (0xff850b50)Connection ID: 12884901889Transform set: ESP-ENCRYPT-3DES-CBC ESP-AUTH-MD5 一般排查故障的时候可以看两端Sa的加密方式是否一致SA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200/3600SA remaining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199/3219Max received sequence-number: 4Anti-replay check enable: YAnti-replay window size: 64UDP encapsulation used for NAT traversal: Y nat穿越开启Status: Active[Outbound ESP SAs]SPI: 1462729958 (0x572f7ce6)Connection ID: 21474836480Transform set: ESP-ENCRYPT-3DES-CBC ESP-AUTH-MD5SA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200/3600SA remaining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199/3219Max sent sequence-number: 4UDP encapsulation used for NAT traversal: YStatus: Active[H3C]dis ike sa verboseConnection ID: 3Outside VPN:Inside VPN:Profile: 1Transmitting entity: InitiatorLocal IP: 1.1.1.1Local ID type: FQDNLocal ID: rt1Remote IP: 2.2.2.2Remote ID type: IPV4_ADDRRemote ID: 2.2.2.2Authentication-method: PRE-SHARED-KEY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Encryption-algorithm: DES-CBCLife duration(sec): 86400Remaining key duration(sec): 85991Exchange-mode: AggressiveDiffie-Hellman group: Group 1NAT traversal: Detected在外网的路由器上的sa<H3C>dis ipsec sa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IPsec policy: 1Sequence number: 1Mode: Template 模式是模板的方式Tunnel id: 0Encapsulation mode: tunnelPerfect forward secrecy:Path MTU: 1435Tunnel:local address: 2.2.2.2remote address: 2.2.2.1 可以看到这边是到对端公网口的地址,而不是内网口的地址Flow:sour addr: 192.168.1.0/255.255.255.0 port: 0 protocol: ipdest addr: 192.168.0.0/255.255.255.0 port: 0 protocol: ip[Inbound ESP SAs]SPI: 1462729958 (0x572f7ce6)Connection ID: 21474836481Transform set: ESP-ENCRYPT-3DES-CBC ESP-AUTH-MD5可是查看此验证是否一致SA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200/3600SA remaining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199/2936Max received sequence-number: 4Anti-replay check enable: YAnti-replay window size: 64UDP encapsulation used for NAT traversal: Y v7自动开启NAT穿越Status: Active[Outbound ESP SAs]SPI: 4286909264 (0xff850b50)Connection ID: 21474836480Transform set: ESP-ENCRYPT-3DES-CBC ESP-AUTH-MD5SA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200/3600SA remaining duration (kilobytes/sec): 1843199/2936Max sent sequence-number: 4UDP encapsulation used for NAT traversal: YStatus: Active<H3C>dis ike sa verbose-----------------------------------------------Connection ID: 8Outside VPN:Inside VPN:Profile: 1Transmitting entity: Responder-----------------------------------------------Local IP: 2.2.2.2Local ID type: IPV4_ADDRLocal ID: 2.2.2.2Remote IP: 2.2.2.1Remote ID type: FQDNRemote ID: rt1Authentication-method: PRE-SHARED-KEY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Encryption-algorithm: DES-CBCLife duration(sec): 86400 Remaining key duration(sec): 85712 Exchange-mode: AggressiveDiffie-Hellman group: Group 1 NAT traversal: Detected。
IPsec穿越NAT浅析
IPsec穿越NAT浅析上海博达公司数据通信有限公司2010年11月版本主要作者版本描述完成日期1.0.0 闻凯华IPsec穿越NAT浅析2010-11-24目录1 概述 (2)2 技术介绍 (2)2.1 IPsec 和NAT之间的存在的矛盾 (2)2.2.ESP报文结构 (3)2.3.端口NAT流程 (3)2.4. 检测NAT设备 (3)2.5 .NAT 穿越 (4)2.6. NAT Keepalives (4)2.7. 两个Lifetime (5)3.典型配置 (5)3.1典型配置示例(对应老版本IPsec模块) (5)3.1.1组网需求: (5)3.1.2配置示例: (6)3.1.3配置信息查看: (9)3.1.4抓包分析交互过程: (11)3.2典型配置示例(对应新版本IPsec模块) (17)3.2.1组网需求: (17)3.2.2典型实例配置: (18)3.2.3配置信息查看: (22)3.2.4抓包分析交互过程: (27)4 结束语 (29)说明: (29)附录A 缩略语 (30)1 概述点对点的IPsec VPN在大型网络内部或者行业私网里面应用比较广泛。
解决网络内部传输的部分数据需要加密,网络内部的点到点设备需要身份验证的问题。
而在一些企业中企业节点连接到Internet,用户打算在不改变原有的网络结构的同时,在内网新增一台VPN设备,实现与远端VPN设备之间的IPSec VPN。
此时点到点的IPsec VPN显然无法满足,而IPsec 穿越NAT技术却解决了这一问题。
2 技术介绍IPSec提供了端到端的IP通信的安全性,但在NAT环境下对IPSec的支持有限。
从IPsec的角度上说,IPsec要保证数据的安全,因此它会加密和校验数据。
而从NAT的观点来看,为了完成地址转换,势必会修改IP地址。
当NAT 改变了某个包的IP 地址和(或)端口号时,它通常要更新TCP 或UDP 校验和。
IPsec的ike主模、野蛮模式有什么区别
IPsec的ike主模、野蛮模式有什么区别对于两端IP地址不是固定的情况(如ADSL拨号上⽹),并且双⽅都希望采⽤预共享密钥验证⽅法来创建IKE SA,就需要采⽤野蛮模式。
另外啊如果发起者已知回应者的策略,采⽤野蛮模式也能够更快地创建IKE SA。
ipsec下两种模式的区别:1、野蛮模式协商⽐主模式协商更快。
主模式需要交互6个消息,野蛮模式只需要交互3个消息。
2、主模式协商⽐野蛮模式协商更严谨、更安全。
因为主模式在5、6个消息中对ID信息进⾏了加密。
⽽野蛮模式受到交换次数的限制,ID 信息在1、2个消息中以明⽂的⽅式发送给对端。
即主模式对对端⾝份进⾏了保护,⽽野蛮模式则没有。
3、两种模式在确定预共享的⽅式不同。
主模式只能基于IP地址来确定预共享密钥。
⽽积极模式是基于ID信息(主机名和IP地址)来确定预共享密钥。
野蛮模式的必要性:两边都是主机名的时候,就⼀定要⽤野蛮模式来协商,如果⽤主模式的话,就会出现根据源IP地址找不到预共享密钥的情况,以⾄于不能⽣成SKEYID。
1、因为主模式在交换完3、4消息以后,需要使⽤预共享密钥来计算SKEYID,但是由于双⽅ID信息在消息5、6中才会被发送,此时主模式的设备只能使⽤消息3、4中的源IP地址来找到与其对应的预共享密钥;如果主模式采⽤主机名⽅式,主机名信息却包含在消息5、6中,⽽IPOSEC双⽅必须在iaoxi5、6之前找到其相应的预共享密钥,所以就造成了⽭盾。
2、在野蛮模式中,ID信息(IP地址或者主机名)在消息1、2中就已经发送了,对⽅可以根据ID信息查找到对应的预共享密钥,从⽽计算出SKEYID。
1、野蛮模式协商⽐主模式协商更快。
主模式需要交互6个消息,野蛮模式只需要交互3个消息。
2、主模式协商⽐野蛮模式协商更严谨、更安全。
因为主模式在5、6个消息中对ID信息进⾏了加密。
⽽野蛮模式由于受到交换次数的限制,ID信息在1、2个消息中以明⽂的⽅式发送给对端。
gre over ipsec 穿越nat
MSR系列路由器
GRE Over IPSec + OSPF穿越NAT多分支互通配置关键词:MSR;IPSec;IKE;野蛮模式;模板;VPN;多分支互通;NA T;穿越;OSPF;GRE
一、组网需求:
总部对多个分支提供IPSec VPN接入,分支出口存在NAT设备,因此总部与分支之间配置成野蛮模式和NAT穿越,总部路由器不配置ACL,而使用安全模板,总部和分支之间通过内网Loopback建立GRE隧道,分支通过建立ACL使分支Loopback和总部Loopback之间的GRE通过IPSec互通,建立好GRE隧道后,在隧道上运行OSPF,使各内部路由互通,分支之间的流量通过总部转发,需要注意的是Loopback口不能添加到OSPF中
设备清单:MSR系列路由器5台
二、组网图:
三、配置步骤:
四、配置关键点:
1) 大部分配置参考IPSec VPN多分支NAT穿越模板方式功能的配置;
2) 分支的ACL可以配置成精确的GRE流量;
3) 建立GRE隧道的地址必须是内网地址;
4) 不能将建立GRE隧道连接的Loopback接口加入到OSPF,否则连接会失效。
IPsecNAT穿越
IPsecNAT穿越IPsecNAT穿越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解决IPsec协议在NAT环境下的通信问题。
本文将介绍IPsecNAT穿越的背景和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网络环境中,IPsec协议已被广泛应用于保证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然而,在存在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的情况下,IPsec协议会面临一些挑战。
NAT会改变IP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打破IPsec协议中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匹配关系,从而导致IPsec通信失败。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IPsecNAT穿越技术,旨在解决IPsec协议在NAT环境下的通信难题。
二、IPsecNAT穿越原理1. NAT Transparency(NAT透明)IPsecNAT穿越技术通过实现NAT透明,使得NAT设备能够正确地处理经过NAT的IPsec报文。
它在IPsec数据包中添加必要的信息来维护IPsec会话,使得NAT设备能够正确地转发IPsec数据包。
2. NAT Traversal(NAT穿越)NAT穿越是IPsecNAT穿越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通过在IPsec报文中插入额外的头部信息,使得经过NAT设备的IPsec报文能够正常到达目的地。
三、IPsecNAT穿越的挑战尽管IPsecNAT穿越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1. NAT类型的差异不同类型的NAT设备对IPsecNAT穿越的支持程度不尽相同。
某些NAT设备可能无法正确处理IPsec报文,导致通信失败。
2. 防火墙配置限制部分防火墙可能会对IPsec通信进行限制,从而影响IPsecNAT穿越的实现。
这需要对防火墙进行相应的配置,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IPsecNAT穿越。
3. 性能影响IPsecNAT穿越技术会增加通信的复杂性,导致一定的性能影响。
在大流量的场景下,IPsecNAT穿越可能导致网络延迟增加和吞吐量下降。
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t穿越
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 T穿越11.1.3.21.1.1.2.1.11.1.3.21.1.1.2A的配置:[A]dis cu#sysname A#FTP server enable#ip pool 1 1.1.4.2 1.1.4.6#cpu-usage cycle 1min#ike local-name a#web set-package force flash:/http.zip#radius scheme system#domain system#local-user adminpassword cipher .]@USE=B,53Q=^Q`MAF4<1!!service-type telnet terminallevel 3service-type ftp#ike peer cexchange-mode aggressivepre-shared-key 123id-type nameremote-name cnat traversal#ipsec proposal abc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ipsec policy abc 10 isakmpsecurity acl 3000ike-peer cproposal abc#acl number 3000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1.3.0 0.0.0.255 destination 1.1.1.0 0.0.0.255 #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flow#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dhcp-alloc#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1.1.3.1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0/0link-protocol pppremote address pool 1ip address 1.1.2.1 255.255.255.0ipsec policy abc#interface Serial0/1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dhcp-alloc#interface Serial3/0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dhcp-alloc#interface NULL0#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erial 0/0 preference 60#user-interface con 0user-interface aux 0user-interface vty 0 4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ReturnB的配置:[B]dis cu#sysname B#FTP server enable#ip pool 1 1.1.4.2 1.1.4.6(在B上做地址池是因为C上的接口需要ppp动态获得地址,而ppp 动态协商地址只能在同一个网段,所以C不能从A上获得。
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T穿越
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T穿越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 T穿越11.1.3.21.1.1.2.1.11.1.3.21.1.1.2A的配置:[A]dis cu#sysname A#FTP server enable#ip pool 1 1.1.4.2 1.1.4.6#cpu-usage cycle 1min#ike local-name a#web set-package force flash:/http.zip#radius scheme system#domain system#local-user adminpassword cipher .]@USE=B,53Q=^Q`MAF4<1!!service-type telnet terminallevel 3service-type ftp#ike peer cexchange-mode aggressivepre-shared-key 123id-type nameremote-name cnat traversal#ipsec proposal abc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ipsec policy abc 10 isakmpsecurity acl 3000ike-peer cproposal abc#acl number 3000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1.3.0 0.0.0.255 destination 1.1.1.0 0.0.0.255 #interface Aux0async mode flow#interface Ethernet0/0ip address dhcp-alloc#interface Ethernet0/1ip address 1.1.3.1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0/0link-protocol pppremote address pool 1ip address 1.1.2.1 255.255.255.0ipsec policy abc#interface Serial0/1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dhcp-alloc#interface Serial3/0clock DTECLK1link-protocol pppip address dhcp-alloc#interface NULL0#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erial 0/0 preference 60 #user-interface con 0user-interface aux 0user-interface vty 0 4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ReturnB的配置:[B]dis cu#sysname B#FTP server enable#ip pool 1 1.1.4.2 1.1.4.6(在B上做地址池是因为C上的接口需要ppp动态获得地址,而ppp 动态协商地址只能在同一个网段,所以C不能从A上获得。
直连IPSEC的野蛮模式NAT穿越
直连IPSEC的野蛮模式NAT穿越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协议套件,用于实现网络通信的加密和认证。
野蛮模式(Aggressive Mode)是IPsec的一种传输模式,不需要建立安全通道即可交换密钥。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用于在网络中分配和转换IP地址的技术。
在传统的IPsec通信中,通常使用隧道模式(Tunnel Mode)来传输IP数据包。
但是,当通信双方之间存在NAT设备时,隧道模式会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出现了野蛮模式NAT穿越。
野蛮模式NAT穿越指的是在存在NAT设备的网络环境中,使用IPsec 的野蛮模式进行通信,并成功穿越NAT设备,实现加密和认证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野蛮模式NAT穿越的原理和实现过程。
野蛮模式NAT穿越的原理:1. NAT设备的限制:NAT设备通过转换IP地址和端口号来实现对网络地址的转换,但这会导致IPsec报文中的IP地址和端口号不一致,从而导致通信失败。
2. 野蛮模式的优势:野蛮模式不需要建立安全通道即可交换密钥,因此可以在初始的IKE(Internet Key Exchange)阶段就完成阶段一和阶段二的协商,减少了通信的时间和开销。
3.NAT穿越的技术:为了实现野蛮模式的NAT穿越,需要使用一些技术手段来绕过NAT设备的限制,包括端口映射和引导报文。
野蛮模式NAT穿越的实现步骤:1. 发起方(Initiator)向响应方(Responder)发送IKE_INIT请求。
该请求包含了发起方的随机数和IP地址等信息。
2.响应方收到IKE_INIT请求后,生成响应方的随机数和IP地址等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生成哈希值和共享密钥。
3.发起方收到响应方的IKE_INIT响应后,生成发起方的哈希值和共享密钥。
4.握手阶段一结束后,发起方和响应方交换生成的哈希值和共享密钥。
ipsec nat穿越原理
ipsec nat穿越原理IPSec NAT穿越原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网络安全协议,用于保护IP通信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然而,在使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时,IPSec协议会遇到一些问题。
因为NAT会改变IP 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导致IPSec无法识别和解析数据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使用IPSec NAT穿越技术。
IPSec NAT穿越技术是一种通过NAT设备传输经过加密的IPSec数据包的方法。
它允许在使用NAT设备的情况下建立加密隧道,并且可以在不破坏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将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输到目标地址。
实现IPSec NAT穿越需要以下步骤:1. 在NAT设备上启用IPSec NAT穿越功能。
2. 在源主机上配置一个合适的隧道模式,以确保其与目标主机之间建立一个可靠的加密隧道。
3. 配置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并确保它们都能通过NAT 设备进行通信。
4. 当源主机发送经过加密的数据包时,NAT设备会检测到该数据包,并将其转发到目标主机上。
5. 目标主机接收到该数据包后,使用预共享密钥解密数据包,并将其还原为明文数据。
6. 目标主机再将响应数据包发送回源主机,重复上述过程。
IPSec NAT穿越技术的实现依赖于UDP封装和NAT设备的支持。
UDP封装是一种将IPSec数据包封装在UDP数据包中的方法,以便能够通过NAT设备传输。
NAT设备需要支持UDP封装和解封装功能,以确保IPSec数据包能够正确地传输。
总之,IPSec NAT穿越技术是一种通过NAT设备传输经过加密的IPSec数据包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UDP封装来克服了NAT对IPSec协议的限制,并且可以在不破坏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情况下将经过加密的数据包传输到目标地址。
IPSec穿越NAT的原理
IPSec穿越NAT的原理IPSec穿越NAT的应用已经很多,但是从协议层分析说明的贴子并不多见,现特收集一篇文章大家共享之一、IPSec穿越NAT存在的兼容性问题IPSec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客户网络边缘大量使用的NAT地址翻译*作可能影响到IPSec的正常*作.目前,NAT和IPSec之间存在的不兼容性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NA<P>T固有的问题这类不兼容问题是直接由NA<P>T与IPSec协议本身不兼容造成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NA<P>T设备都存在.NA<P>T协议固有的不兼容性包括IPSec AH和NAT不兼容、NAT与校验和不兼容、IPSec SPI 选择和NAT不兼容、IKE地址标识符和NAT不兼容、固定IKE目的端口和NAPT之间不兼容、重叠<Overlap>SPD条目和NAT间不兼容、嵌套IP地址和NAT不兼容以与NA<P>T隐含的方向性问题等.2.NA<P>T实现方面的问题这类不兼容问题虽然不是NA<P>T协议所固有的,但却在大量的NA<P>T实现中存在.它们不是NA<P>T协议的固有问题,因此原则上在以后的NA<P>T设计实现中可以避免其产生.但由于这些问题已经广泛存在,因此在NA<P>T穿越方案中必须予以考虑.NA<P>T实现方面带来的不兼容性包括不能处理非UDP/TCP通信流、NAT映射超时、不能处理输出和输入分片等.3.辅助功能引入的问题这类不兼容问题出现在那些拟解决IPSecNA<P>T穿越问题的NA<P>T设备中.在这些NAT设备中,由于设计部分穿越辅助功能而产生了新的不兼容性,造成更难于解决的问题.虽然不是所有的NA<P>T设备都提供这种所谓的辅助功能,但鉴于该类问题的普遍性,在NA<P>T穿越方案中也需要考虑这类问题.在IPSec和NAT的辅助功能之间存在的不兼容问题包括ISAKMP头部检查、对端口500的特殊处理与ISAKMP载荷检查等.二、IPSec穿越NAT的兼容性要求1.可部署性IPSec-NAT兼容性解决方案必须比IPv6易于部署,还应满足只需修改主机,无需改变路由器的要求.为了在短时间内实现穿越方案的部署,必须要求兼容性解决方案能与现存的路由器和NA<P>T产品协同工作.2.协议兼容性IPSec-NAT穿越方案不解决某些协议与NAT的兼容性问题.这些协议是指用IPSec协议不能进行安全保护且无法穿越NA<P>T的协议.因此,即使有了IPSec-NAT穿越方案,ALG仍需要支持其它协议的穿越方案.3.方向性NA<P>T的方向性也是一种安全功能,所以IPSec穿越方案不应允许NA<P>T后面的主机接收来自任意IP地址随意发送的IPSec或IKE通信流.一旦双向IKE和IPSec通信已经建立,则地址转换的映射即告连接.4.远程访问IPSec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远程访问公司的内部网络.NA<P>T穿越方案必须支持通过IPSec隧道模式或者L2TPoverIPSec的NAT穿越,故要求穿越方案必须考虑远程客户端与VPN网关之间存在多个NA<P>T的情况.5.防火墙兼容性目前,防火墙已经广为应用,IPSec-NAT兼容性方案必须能使防火墙管理员创建简单的静态访问规则,以决定是否允许IKE与IPSec-NAT的穿越.原则上,应该避免IKE或者IPSec目的端口的动态分配.6.可扩展性IPSec-NAT兼容性方案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部署在大规模远程访问的环境中.在大量远程接入的环境下,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个主机使用同一个给定的地址进行通信.因此,在兼容性方案中,必须解决SPD条目重叠和接收包解复用的问题.7.模式支持IPSec-NAT方案必须支持IPSecESP模式的穿越.例如IPSec安全网关必须支持ESP隧道模式的NA<P>T穿越,IPSec主机必须支持IPSec传输模式的NA<P>T穿越.AH的目的是保护IP头部中不变的区域<包括地址域>,而NA<P>T必须转换地址,从而使AH完整性检验失效.因此,NA<P>T和AH从根本上就是不兼容的.在IPSec-NAT兼容性方案中,没有必要支持AH 传输或隧道模式.8.后向兼容和互*作性IPSec-NAT兼容性方案中必须能与已有的IKE/IPSec实现互*作,与不经过NA<P>T的IKE/IPSec 进行通信,即IPSec-NAT穿越方案必须能后向兼容RFC2401定义的IPSec和RFC2409定义的IKE.穿越方案应该能自动检测是否存在NAT,使通信双方只在必要时才使用NA<P>T穿越支持.兼容方案应能判断通信对方的IKE实现是否支持NA<P>T穿越,以协商双方可否只进行标准的IKE会话.也就是说,虽然IKE在发起协商时,目的端口只能使用500端口,但并没有对源端口提出特殊要求,因此UDP源端口可以使用500或非500的端口.9.安全性IPSec-NAT兼容性解决方案的引入不得对IKE或IPSec的安全带来影响.例如,一个可行的方案必须能证明,它没有引入新的拒绝服务攻击和欺骗攻击.IKE必须允许双向方式的密钥能够重生成.三、IPSec穿越NAT的解决方法在IPSec中,SA的管理既可手工进行,也可通过IKE自动协商来完成.如果采用IKE方式,需要IKE协商和UDP封装两种方法配合起来使用,以完成IPSec穿越NAT.1.IKE协商在阶段l协商中,需要针对NAT执行两种探测.一是探测是否支持NAT穿越,二是探测在通信路径中是否存在NAT.NAT可能会改变IKEUDP的源端口,因而接收方必须能处理源端口不是500的IKE报文.<1>通过Vendor ID载荷交换来确定远程主机是否支持NAT穿越.如果协商双方支持NAT穿越,则协商双方在阶段1的前两条消息中应加入一个Vendor ID载荷,载荷的内容是对特定字串进行MD5运算得出的散列值.该字串需标明它所支持的NAT穿越方法应遵循的要求.<2>NAT-D<NAT Discovery>载荷不仅用于探测两个IKE实体之间是否存在NAT,也用于探测NAT 所处的位置.Keepalive消息能从位于NAT后面的实体发出.为了探测出两台主机之间的NAT,需要检查IP 地址和端口是否沿着传输路径发生改变.协商双方只需各自向对端发送源方和目的方的IP地址与端口的散列值,就可以检测地址和端口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协商双方计算出的散列值与其收到的散列值相同,则表示它们之间没有NAT.反之,则是在传输中对地址或端口进行了转换,说明所通过的IPSec报文进行了NAT穿越的处理.如果发送者不能确定自己的IP地址<比如拥有多个网络接口,并且不能确定包路由选择到哪一个接口>,它可以在报文中包含多个本地IP地址的散列值.在这种情况下,仅当所有的散列值均不匹配时,才表明NAT的存在.对IPSec进行特殊处理的NAT设备可能会导致问题的发生.NAT后有多个客户端,即使某些NAT不改变500的源端口号,也能将IKE Cookie值映射到分解的通信流,而不必使用源端口.对IKE来说,很难发现NAT是否具有上述能力.对NAT的透明性而言,这些方法均存在弊端.最好的办法是使IKE通信流简单地离开500端口,以避免对任何IPSec-awareNAT进行特殊处理.在阶段l完成后,协商双方都已明确,在它们之间是否存在NAT.至于是否使用NAT穿越,则由快速模式协商决定.NAT穿越的使用在快速模式的SA载荷中协商,协商双方可向对端传送IPSec报文的原始地址<传输模式情况下>,从而使对端有可能在NAT转换之后,对TCP/IP进行校验和修正.为了执行增量TCP校验和修正,协商双方可能需要知道对端在构造报文时所使用的原始IP地址.对于发起方,其原始发起方地址定义为发起方的IP地址,而原始响应方地址定义为当前所知道的对端的IP地址.对于响应方,原始发起方地址定义为当前所知道的对端IP地址,原始响应方地址定义为响应方的IP地址.2.UDP封装<1>在进行UDP封装时,要进行一些辅助处理.当使用隧道模式传送报文时,内部IP头中会包含不适合当前网络的地址.以下说明将其转换成适合当前网络地址的处理方法.根据本地策略,必须完成下列任务之一:•如果在策略中,已为对端的封装报文定义了一个有效的源IP地址空间,则应根据策略检查在内部报文中的IP源地址是否属于有效范围.•如果已经为远程对端分配了一个地址,则应检查内部报文中的IP源地址是否与该地址一致.对报文执行NAT转换,使其适合在本地网络中传输.<2>当使用传输模式传送报文时,如果在传输中IP头部发生变化,TCP或UDP头部将包含错误的校验和.根据本地策略必须完成以下任务之一:•如果在ESP头部之后的协议头部是一个TCP/UDP头,并且已经获得对端的真实源/目的IP地址,则应增量计算TCP/UDP校验和,包括:——从校验和中减去接收包的IP源地址;——在校验和中增加通过IKE获得的真实的IP源地址<从NAT-OA中获得>;——从校验和中减去接收包的IP目的地址;——在校验和中增加通过IKE获得的真实的IP目的地址<从NAT-OA中获得>.如果接收到的地址和真实地址是相同的,则取消相关*作.•如果在ESP头后面的协议头IPv4是TCP/UDP头,则应重新计算TCP/UDP头中的校验和字段.•如果ESP头后面的协议头是UDP头,应将UDP头中的校验和字段置O.如果在ESP头后面的协议头是TCP头,并且存在一个选项,该选项用于指示协议栈,而不用检查TCP效验和,则可以使用该选项.仅在传输模式中,对报文进行了完整性保护时,才能使用这种方法.对隧道模式的TCP校验和必须进行验证.因为校验和由发送方产生并由接收方验证,该校验和是对整个IPSec处理的报文的完整性检验.<3>在实现中,可以对被NAT破坏的包含协议进行修正.传输模式下,ESP封装的报文格式如图1,图2所示.传输模式下ESP封装的步骤为:图1应用ESP/UDP之前的报文格式图2应用ESP/UDP之后的报文格式•普通的ESP封装处理.插入一个适当格式的UDP头部;编辑IP头中的总长域、协议域以与校验和字段,使之与所得报文相匹配.•传输模式下ESP解封装的步骤为:从报文中删除UDP头;编辑IP头中的总长域、协议域以与校验和域,使之与所得的报文相匹配;应用普通的ESP解封装处理过程;应用传输模式解封装NAT处理过程.•隧道模式下ESP封装的报文格式如图3,图4所示.隧道模式下ESP封装的步骤为:普通的ESP封装处理;插入一个适当格式的UDP头部.图3应用ESP/UDP之前的报文格式图4应用ESP/UDP之后的报文格式3.编辑IP头中的总长字段、协议字段以与校验和字段,使之与所得的报文相匹配隧道模式下ESP解封装的步骤为:从报文中删除UDP头;编辑IP头中的总长字段、协议字段以与校验和字段,使之与所得的报文相匹配;应用普通的ESP解封装处理过程;应用隧道模式解封装NAT处理过程.四、穿越NAT对IPSec的影响1.IPSec-NAT兼容性的安全考虑<1>IPSecAH不能穿越NAT,故只能使用空加密的ESP来替代AH.但空加密的ESP不能提供和AH 完全一样的安全属性.例如,在AH中可以排除对IP源路由的安全风险,而在使用空加密的ESP中却无法杜绝.<2>因使用任何加密变换的ESP都不提供防止源地址欺骗的保护,因此必须执行一些源IP地址的检验.在IPSec_{esp,ah}input中应完成对源IP地址的一般性防欺骗检查,以保证报文是从最初的IKE主模式和快速模式SA中所提供的相同地址发送的.当接收方主机在NAT后面时,源地址的检测对单播会话意义不大,但在隧道模式的单播会话中,这种检测可以防止欺骗攻击.<3>举例.假定两个主机A和C在NAT设备后面,并都用IPSec隧道模式与B协商安全联盟.主机A 和C可能有不同的权限.假设主机A是以职员身份访问公司内网,而C只是以承包方身份访问某个特定的Web站点.如果主机C作为源方发送一个伪造A的IP地址的隧道模式包,而作为发起方C并不具有与A相同的权限.如果接收方只执行身份验证与完整性检验,而不进行防欺骗检验<确定发起方IP地址与SPI相对应>,则C可能被允许访问那些它本没有权限访问的网络资源.因此,IPSec-NAT兼容性解决方案必须提供一定程度的防欺骗保护.2.IKE协商的安全考虑<1>IKE探测对外暴露了协商双方是否支持NAT穿越,会否引起安全问题.<2>一旦存在NAT,则失去基于IP地址的验证机制.对位于NAT后面的所有主机而言,如果没有组共享密钥,它们就不能在主模式中使用预共享密钥验证方式.使用组共享密钥是具有巨大安全风险的,不推荐使用组共享密钥.<3>因为内部地址空间只有32位,所以有可能使攻击者通过所有可能的IP地址和尝试找出匹配的散列值而发现在NAT后面的内部地址.端口号通常固定为500,并且Cookie值可以从报文中分解得出,从而使散列运算的空间降至232.如果对所有地址空间进行改进,需要找出内部IP地址的散列运算空间降至224+2×<216>.<4>在主模式和野蛮模式中NAT-D载荷和Verdor ID载荷都没有经过验证.攻击者能够删除、修改和增加这些载荷.通过删除或增加NAT-D载荷,攻击者能够发起DoS攻击.通过修改NAT-D载荷,攻击者能造成协商双方都使用UDP封装模式而不使用隧道或传输模式,从而造成带宽的浪费.<5>在快速模式中发送原始源地址,从而向对端暴露NAT之后的内部IP地址.由于需要对对端进行身份验证,且只在传输模式中传送原始源地址,因此不存在安全问题.<6>当攻击者可监听网络中的所有通信流,修改报文顺序,在已发现的报文之前注入新的报文时,对每个有效验证的报文更新IKESA报文和ESPUDP封装报文的IP地址和端口,则会造成DoS攻击.攻击者可从位于NAT后面的主机截取已验证的报文,修改报文的UDP源方和目的方的IP地址与端口,并在真正的报文到达之前发送给对端.如果不是在NAT后面的主机接收到伪造报文后,将根据伪造报文更新它的IP地址和端口映射,并将随后的通信流发送至错误的主机或端口.这种情况在攻击者停止攻击并接收到第一个正确报文后才能修正.实现中应该每次审计映射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它不应经常发生.3.UDP封装的安全考虑在一些系统中,ESPUDP可能引发DoS攻击,特别是使用普通*作系统的UDP功能.因此,建议勿打开普通的UDP端口.实现者需注意影响隧道模式使用的问题,即远程对端会协商网关中重叠的条目.在传输模式中,当同一个NAT后面有两个客户端与同一服务器建立安全会话时,也会发生类似的问题.4.IANA考虑IPSec穿越NAT使要使用包含两个新的IANA注册值,并将注册端口修改为4500.同时,还定义了两个新的IKE载荷类型,分别为15和16.。
IPSec与NAT穿越:解决地址转换对安全的影响(五)
IPSec与NAT穿越:解决地址转换对安全的影响引言在互联网的时代,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一种常用的网络管理手段,为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NAT对安全性的影响,并介绍如何通过IPSec实现NAT穿越,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工作原理及安全隐患NAT主要通过修改IP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实现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通信。
在这个过程中,NAT会对数据包进行检查和改写,这个操作本身可能对网络的安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NAT会隐藏内网的真实地址,使得攻击者更难追踪攻击来源。
然而,一旦内网中的主机感染了病毒或受到入侵,由于NAT的存在,追踪和定位攻击来源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由于多个内网设备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NAT也可能导致端口资源的不足。
当多个内网设备尝试与外网建立连接时,NAT需要在内网和外网之间进行端口映射。
如果网络负载过大,端口资源不足,将会导致连接失败和网络延迟。
此外,NAT也无法提供真正的完全访问控制机制,可能会给恶意用户提供一定的入侵机会。
IPSec的介绍及工作原理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它通过对IP数据包进行加密和身份验证,提供了一种安全的通信机制。
IPSec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
传输模式主要用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而隧道模式则用于网关到网关之间的通信。
IPSec通过建立安全的加密通道,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并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验证。
它通过在IP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IPSec使用安全协议(如ESP和AH)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并通过密钥交换协议(如IKE)来协商加密密钥。
NAT穿越与IPSec的结合尽管NAT对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挑战,但通过结合IPSec技术,我们可以解决NAT带来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网段的IPSEC野蛮模式NA T穿越
1
1.1.3.21.1.1.2
.1.1
1.1.3.2
1.1.1.2
A的配置:
[A]dis cu
#
sysname A
#
FTP server enable
#
ip pool 1 1.1.4.2 1.1.4.6
#
cpu-usage cycle 1min
#
ike local-name a
#
web set-package force flash:/http.zip
#
radius scheme system
#
domain system
#
local-user admin
password cipher .]@USE=B,53Q=^Q`MAF4<1!!
service-type telnet terminal
level 3
service-type ftp
#
ike peer c
exchange-mode aggressive
pre-shared-key 123
id-type name
remote-name c
nat traversal
#
ipsec proposal abc
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
#
ipsec policy abc 10 isakmp
security acl 3000
ike-peer c
proposal abc
#
acl number 3000
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1.3.0 0.0.0.255 destination 1.1.1.0 0.0.0.255 #
interface Aux0
async mode flow
#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Ethernet0/1
ip address 1.1.3.1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0/0
link-protocol ppp
remote address pool 1
ip address 1.1.2.1 255.255.255.0
ipsec policy abc
#
interface Serial0/1
clock DTECLK1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Serial3/0
clock DTECLK1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NULL0
#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erial 0/0 preference 60
#
user-interface con 0
user-interface aux 0
user-interface vty 0 4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
Return
B的配置:
[B]dis cu
#
sysname B
#
FTP server enable
#
ip pool 1 1.1.4.2 1.1.4.6(在B上做地址池是因为C上的接口需要ppp动态获得地址,而ppp 动态协商地址只能在同一个网段,所以C不能从A上获得。
)
#
cpu-usage cycle 1min
#
web set-package force flash:/http.zip
#
radius scheme system
#
domain system
#
local-user admin
password cipher .]@USE=B,53Q=^Q`MAF4<1!!
service-type telnet terminal
level 3
service-type ftp
#
interface Aux0
async mode flow
#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Ethernet0/1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Serial0/0
clock DTECLK1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1.1.2.2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0/1
link-protocol ppp
remote address pool 1
ip address 1.1.4.1 255.255.255.0
#
interface NULL0
#
user-interface con 0
user-interface aux 0
user-interface vty 0 4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
return
C的配置:
[H3C]DIS CU
#
sysname H3C
#
FTP server enable
#
cpu-usage cycle 1min
#
ike local-name c
#
web set-package force flash:/http.zip
#
radius scheme system
#
domain system
#
local-user admin
password cipher .]@USE=B,53Q=^Q`MAF4<1!! service-type telnet terminal
level 3
service-type ftp
#
ike peer a
exchange-mode aggressive
pre-shared-key 123
id-type name
remote-name a
remote-address 1.1.2.1
nat traversal
#
ipsec proposal abc
esp authentication-algorithm sha1
#
ipsec policy abc 10 isakmp
security acl 3000
ike-peer a
proposal abc
#
acl number 3000
rule 0 permit ip source 1.1.1.0 0.0.0.255 destination 1.1.3.0 0.0.0.255 #
interface Aux0
async mode flow
#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Ethernet0/1
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
#
interface Serial0/0
clock DTECLK1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ppp-negotiate
ipsec policy abc
#
interface Serial0/1
clock DTECLK1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Serial3/0
clock DTECLK1
link-protocol ppp
ip address dhcp-alloc
#
interface NULL0
#
ip route-static 0.0.0.0 0.0.0.0 Serial 0/0 preference 60
#
user-interface con 0
user-interface aux 0
user-interface vty 0 4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
#
retu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