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 学科网群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下是作者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郊( )坦( )攻( )设( )检( )记(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五、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较佳答案。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刘海平]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刘海平]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刘海平]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掌握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2)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行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3)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2.1 课程背景及意义:介绍本课程在专业领域的重要性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2 教学资源:(1)教材:X;(2)辅助材料:PPT、案例、实践项目等;(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等。

2.3 教学过程:(1)课堂讲解:介绍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堂实践: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5)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用于传授课程基本概念和原理;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4 课堂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3.5 反馈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4.2 实践成绩:包括课堂实践项目完成情况;4.3 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安排5.1 课时:共计课时;5.2 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分配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和时间;5.3 课外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环境6.1 教室环境:(1)教室设施齐全,如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2)座位安排便于学生交流和小组讨论;6.2 网络环境:(1)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方便学生查阅资料;(2)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课堂互动和资源共享。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优秀9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较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

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本文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家整编的9篇教学设计方案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掌握汉字构成的一些规律。

会填字组成语,并会运用这些成语造句。

能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并能正确修改。

积累有关学习方面的。

谚语或名言。

自读知识窗内容,了解司马光的事迹。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和掌握汉字的构成规律。

三、教学流程(一)练观察,找出观察这两个部件有什么不同。

观察,小组讨论它们用在字中有什么不同。

汇报自己的发现。

再找出一些有这两个部件的汉字写一写。

成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造句。

学生独立填写,师巡回检查。

指名汇报。

强化正确答案,纠正错误答案。

造句。

自选词语,自由发言。

注意拓展思维,避免趋同。

修改病句。

读句子,找出句子生病的原因。

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正确答案: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认真地听讲。

(属用词重复)为了写好这次作文,我特地到公园里观察了一阵子。

(属用词不当)(二)日积月累本次日积月累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谚语和名言。

学习方法:学生自读。

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同桌互读,说说自己对每句话的理解。

熟读,试着背诵。

(三)知识窗让学生试着说说题目“脚踏实地”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短文,了解司马光是怎样脚踏实地地编写《资治通鉴》的。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联系实际举一些脚踏实地的例子。

(四)作业:搜集一些有关读书方面的谚语或名言。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篇二目标: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体会夹竹桃的妙处,感受植物之美。

难点:懂得作者为什么喜爱夹竹桃。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搜集有关夹竹桃的资料。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本教学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促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方案将以一个科学课程为例,可根据具体学科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本科学课程的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2.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实验设计的能力;3.发展科学沟通和合作的技能,提高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4.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科学素养的实践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方案以“太阳能的应用与利用”为大单元教学内容,涵盖太阳能的来源、特点、利用方式等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太阳能的来源及特点- 描述太阳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探究太阳能的特点,如可再生、无污染、广泛分布等。

2.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介绍太阳能的利用方式,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 分析太阳能利用的优势和挑战。

3. 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太阳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太阳能灯、太阳能手机充电器等;- 分析太阳能应用的实际效果和环境影响。

4. 实验设计与科学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针对太阳能的实验,如太阳能电池的制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及背后的科学原理。

5. 科学沟通和合作-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探究,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数据;-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科学沟通能力。

三、教学活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太阳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太阳能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太阳能的初步认知。

2. 知识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太阳能的相关研究,通过阅读教材、查找互联网资源等,收集太阳能的来源、特点和利用方式等相关信息。

3.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太阳能电池的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太阳能电池,并观察实验结果。

4. 实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他们思考太阳能电池背后的科学原理,并理解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学科网使用实施方案

学科网使用实施方案

学科网使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学科网是一种专门针对学术研究和教学的网络平台,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教学工具。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科网,我们制定了以下使用实施方案,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学科网。

二、使用实施方案。

1. 注册与登录。

教师和学生需要首先注册学科网账号,并且使用正确的个人信息进行登录。

注册时需要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学科网方便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 个人信息完善。

注册成功后,用户需要完善个人信息,包括学校、专业、年级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学科网为用户推荐更符合其需求的学术资源和教学工具。

3. 浏览学术资源。

学科网上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包括论文、期刊、书籍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关键词检索或者浏览学科分类来寻找所需的学术资源。

4. 使用教学工具。

学科网提供了各种教学工具,如在线作业、课件制作、互动讨论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5. 参与学术交流。

学科网还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术成果,与他人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

这有助于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6. 注意事项。

在使用学科网的过程中,用户需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

同时,要遵守学科网的使用规定,不要进行违规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总结。

学科网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术资源平台,通过合理的使用实施方案,教师和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学科网,提高学术研究和教学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按照上述方案,充分发挥学科网的作用,为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专题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专题教学设计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专题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专题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专题内容的核心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专题内容的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 主体教学- 讲解专题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通过实例、案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 设计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提高-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专题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专题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案例等。

2. 教学视频:展示实践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3. 教学案例: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教学工具:如计数器、模型等,用于辅助教学。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专题内容的掌握程度,反思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法。

3. 教学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设计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调整。

教学设计方案_评价标准

教学设计方案_评价标准

一、总体评价1.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是否清晰、具体、可操作,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要求。

2.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科特点,是否准确、完整、系统,是否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

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过程是否有序、紧凑,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全面,是否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是否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具体评价标准1. 教学目标评价标准:- 目标明确: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与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相符。

- 目标层次分明:教学目标要按照认知、技能、情感三个层次进行划分,层次清晰。

- 目标具有可测量性:教学目标要能够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进行衡量。

2. 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内容准确: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科知识体系,准确无误。

- 内容全面:教学内容要涵盖学科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 内容新颖: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特点,引入新观点、新方法。

3. 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方法灵活: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根据不同教学环节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

- 方法有效:教学方法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 方法创新:教学方法要具有创新性,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4. 教学过程评价标准:- 过程有序:教学过程要按照教学目标有序进行,紧凑合理。

- 过程互动:教学过程要注重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过程创新: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教学评价评价标准:- 评价客观:教学评价要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 评价全面: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

- 评价及时:教学评价要及时进行,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评价方法1. 教师自评: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方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整体概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1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 、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 、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课件为存储于 www 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 HTML 和 Java 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育学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育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教育学2. 学科类别:教育学类3. 学时安排:每周2学时,共16周4. 教学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5.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培养具备基本的教育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阶段(1-4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与教育哲学- 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与观点2. 第二阶段(5-8周):教育史与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近代西方教育思想- 现代教育思想3. 第三阶段(9-12周):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中国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教育政策的基本内容与实施4. 第四阶段(13-16周):教育研究方法与应用-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历史发展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教育学的核心观点。

2. 讨论法:针对教育学的热点问题、争议性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教育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教育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5. 课堂提问与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讨论、提问与回答等。

2. 作业与论文: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论文,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教育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学》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教育学相关书籍与期刊: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与期刊,拓宽知识面。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网站、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

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

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展示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阶段性成果,促进本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以及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转变和提升。

特举办xxxx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评优活动。

二、活动目标: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的内容,以单元设计为主题,采用中观教学设计思维,加强信息技术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评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要求:1、结合现行的课程内容,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以单元主题为主的中观教学设计。

2、设计课型可以是常规课程,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

3、一个主题中包含若干个专题。

4、设计模板参照《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材》四、活动对象:所有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

五、时间安排:1、3月在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上作具体的宣传、发动和布置工作。

2、4月-5月,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或对原有的作业进行修改后交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

3、5月下旬,由各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组织,由各校主讲教师从中好的教学设计作品上传。

各校的作品数量在10件以内,原则上涵盖各学科。

4、5月20前各校汇总打包后上传,材料内需要有汇总表以及教师的作品,具体邮箱是xxxx学校姓名学科教学设计主题课型5、6月xxxx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小组组织评选,评出等第奖。

附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心得体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心得体会8月21到8月26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育局在“武威职业学院”举办的为期六天的“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学习,这次培训有名师为我们传授教学经验和进行技术指点。

这次培训的教师讲解认真、不厌其烦的解惑,并开展博客论谈、进行网络互评,使我学习到来自各校同仁们不同的教学经验,在激情四射的讨论交流过程中,使我有醍醐灌顶之感,收获颇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教科版(5)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4 土壤中有什么|教科版(5)

《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颗粒(小石子、沙、黏土)、动物、植物的残留物,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2、理解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能用眼、放大镜、放入水等多种方法观察土壤,寻找土壤成分。

4、通过实验,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

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保护土壤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土壤的成分和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用沉积实验研究土壤颗粒大小,感知轻重不同物体的沉积顺序。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准备:新鲜湿润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牙签、纸、放大镜、烧杯、玻璃棒、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铁片、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交流感知谈话引入1.谈话:同学们想一想,地球上茂密的森林、广阔的草地、成片的庄稼的生长都要扎根于哪里?对,土壤中。

课前老师让大家采集了不同的土壤样本,能说说你是从哪儿收集到的吗?师:看来大家的课外作业完成的不错。

2.交流:你知道关于土壤的哪些知识?还想了解有关土壤的哪些知识?(生自由口答,老师随机评价引导)3、谈话:同学们了解关于土壤的知识还真不少。

是啊,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动物和植物,那她是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生:土壤里有水、空气、动植物需要的营养……),你认为土壤中还会有些什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并板书:水、空气、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

)4、谈话:土壤里到底有没有这些东西?除了这些,土壤还有没有其他东西?板书课题。

(土壤里有什么)二、观察实验探究新知1.设计研究方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观察、实验)土壤里是不是真的这些东西呢?你能利用你面前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的想法吗?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合作,共同设计出你们最想知道的内容的研究方案。

学科网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学科网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科目:英语二、教学年级:八年级三、教学课题:《My Dream Vacation》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描述梦想旅行地点、活动和感受的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旅行和探索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描述旅行地点、活动和感受的词汇和句型。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和表达。

六、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主动探索新知识。

2.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各地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

2. 提问:你们有没有梦想的旅行地点?为什么?(二)新授课1. 教师讲解描述旅行地点、活动和感受的词汇和句型,如:beach、mountain、have a good time、enjoy the scenery等。

2. 学生跟读、模仿,加深对词汇和句型的印象。

3. 小组讨论:结合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梦想旅行。

(三)巩固练习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分别扮演旅行者和导游,进行对话练习。

2. 写作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梦想旅行的短文。

(四)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交流。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词汇和句型。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1. 词汇:beach、mountain、have a good time、enjoy the scenery等2. 句型:Where do you want to go for your dream vacation? I want to go to... because...3. 写作要点:描述旅行地点、活动和感受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完整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中小学)

(完整版)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中小学)
2、谁说说看?(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为什么呢?(生: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同时师补充完整板书。)
请大家把公式读一遍。
3、如果用字母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h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公式是?(生:S=ah)
反问:那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追问:你怎么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剪拼后的长方形面积相等?请每位同学选一种你喜欢的剪拼方法,像刚才两位同学一样,说说你对这3个问题的思考。
(同时,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总结方法:刚才大家在剪拼的时候,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了长方形,这种方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板书:转化)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字母表示面积公式:S = ah
4、汇报交流
(1)汇报剪拼过程。我们先请这几个同学和大家交流一下他的剪拼方法。请你们一边演示,一边说说你的剪拼过程。指导规范叙述:
生1:我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2:我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一个直角梯形,向右平移,也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3:我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下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向右平移,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板书:沿高剪平移)并追问:为什么要沿高剪?
(生:只有沿高剪,才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请大家也像他们三个那样,一边操作,一边说说你的剪拼方法。
课件演示剪、拼过程。
(2)汇报深入探究的三个问题。结合剪拼过程,谁来这儿边指图形边说说你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学方法方面。

要“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在评价方式方面。

要“整合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因此,整合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研究任务群的本质特征之一。

研究任务群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强调整合研究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提升语文素养。

二拓展:研究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研究任务群的教学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任务导向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研究任务为导向,以学生的研究需求为出发点,设计适合学生的研究任务。

2.整合性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整合研究情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源,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

3.启发性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研究。

4.评价性原则。

研究任务群的设计应该考虑评价方式,设计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研究任务,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性化辅导等,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三转化:研究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研究任务群的教学实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任务分解。

将研究任务分解成具体的研究项目,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

2.研究情境的创设。

根据研究任务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研究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研究方法的引导。

根据学生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情境,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如阅读、写作、讨论等,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4.研究成果的评价。

根据学生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情境,设计适合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语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研究任务群作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征,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研究需求和研究任务,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优秀任务群教学设计方案

优秀任务群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任务群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本设计方案旨在通过任务群教学,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选择“辛亥革命”这一主题进行任务群教学。

四、教学过程1. 任务设计- 任务一: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原因-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辛亥革命?- 任务二: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过程,包括革命军起义、各省独立、南北议和等。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任务三:辛亥革命的评价与启示-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给我们今天带来了哪些启示?2. 任务实施-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资料收集和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成果,共同完成每个任务。

- 展示交流:每组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其他组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3. 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等。

- 结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包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问题的分析能力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任务设计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任务应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应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上课教学方案设计_1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上课教学方案设计_1

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

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

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

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读”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知识目标.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学#科#网]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

教学形式:以诵读为主:集体读──感悟诗歌感情,分组读──体现集体力量,个别读──展示个人风采。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注重感受,品味、鉴赏语言,细节。

策略应对:.明确学习重点,提示朗诵方法。

2.学生鉴赏遇到困难时,老师作好一个示范,破除诗歌鉴赏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鉴赏兴趣。

3.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前提下注重体验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课前欣赏歌曲《我的祖国》那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那条条大路都宽畅,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却能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愫。

每个人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

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舒婷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

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

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

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标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结构和要素;2. 学会使用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撰写教案;3. 提高教案的质量,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准备:1. 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2. 电脑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 向学生介绍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兴趣,提出问题,如“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用过教案?你们觉得教案对学习有什么帮助?”。

步骤二:讲解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结构和要素1. 展示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示例,并解释其结构和要素,如标题、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2. 详细介绍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内容要求,确保学生对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有清晰的认识。

步骤三:分组实践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门学科进行实践。

2. 要求学生根据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结构和要素,撰写一份教案,并使用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进行排版。

3.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教案和排版结果展示给全班。

步骤四:教师点评和指导1.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教案进行点评,包括教案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过程是否具体等方面。

2. 针对每个小组的教案,教师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和完善教案。

步骤五: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优点和使用方法。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运用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提高教案的质量。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实践中的表现,包括教案的撰写和排版是否规范、教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等。

2. 收集学生对学科网电子教案模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案撰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其他教案模板的使用,拓宽教案撰写的方式和思路。

2. 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网等资源,查找和分享优秀的教案模板,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一、单元概述1. 单元名称:2. 单元内容:3. 单元目标:4. 单元课时安排:5. 适用年级和学科: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具体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活动或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树立(具体价值观)。

- 学生能够培养(具体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2. 教学难点:- (具体知识点或技能)。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 采取分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具体方法或手段)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授- 按照教学目标,分步骤讲解新知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3. 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 安排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 布置(具体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

2. 评价标准:- 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本单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改进措施:-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感悟:-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注意】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方案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学科网中考教案

学科网中考教案

学科网中考教案教案标题:学科网中考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科网这一教学资源平台,为中考学科教学提供专业的教案建议和指导。

教案将根据中考学科的要求,结合学科网提供的丰富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中考考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 熟悉学科网平台的功能和使用方法;2. 理解中考学科的考点和要求;3. 利用学科网提供的教学资源,设计出符合中考要求的教学方案;4.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解题能力;5.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步骤:1. 熟悉学科网平台:a. 介绍学科网的功能和特点;b. 演示学科网的使用方法;c. 引导学生注册学科网账号并登录。

2. 分析中考学科要求:a. 介绍中考学科的考点和重点;b. 分析中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3. 教学方案设计:a. 根据中考考点和学科网提供的教学资源,设计出教学方案;b. 结合学科网的在线课程、视频、试题等资源,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c.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互动活动。

4. 教学实施:a. 根据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实施;b. 指导学生使用学科网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c. 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教学评价:a. 利用学科网提供的在线测评和作业功能,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b.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使用。

6. 总结和反思:a. 总结教学效果和教学经验;b. 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c. 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教学资源:1. 学科网提供的在线课程、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2. 中考教材和参考书籍;3. 学科网的在线测评和作业功能;4. 学科网的在线讨论和互动平台。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成绩;3. 学生在学科网的在线测评中的表现;4. 学生在中考模拟试题中的成绩。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充分利用学科网提供的教学资源,提高中考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

2024最新-教学设计方案(最新7篇)

2024最新-教学设计方案(最新7篇)

教学设计方案(最新7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最新7篇),欢迎借鉴。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课前准备: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教时一.导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二.整体感悟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品味研究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a.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

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b. 教师集中讨论结果: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a.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

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

(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体时应如何收集?
归纳: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因CO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而且有剧毒。

应采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热。

特别指出:和其他可燃气体一样,点燃CO之前必须先验纯。

提问:为什么要验纯?怎样验纯?
明确:若CO不纯,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因CO的爆炸极限是12.5%~74%。

验纯的方法同氢气的验纯。

讲述: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CO在燃烧时所产生的。

(引导学生看图课本第97页5-22)。

水煤气是CO和的混合气。

引导回忆: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还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

设问:CO是否也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
演示:
指导学生思考:①实验的仪器、药品有哪些?②课本上图5-23、图5-13、图5-18有什么明显区别?③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要求学生观察:①玻璃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②澄清石灰水溶液中产生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分析有关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归纳并出示小黑板:
药品:CO、CuO、溶液。

仪器:铁架台、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细口瓶、气球。

步骤:①先通一会儿CO气体;(为什么?)
②点燃酒精灯加热;
③停止加热;
④处理收集到的尾气。

现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光亮的红色固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CO使CuO还原成Cu,同时生成。

在该反应中,CO是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2
强调:①CO必须干燥、纯净。

这样有利于反应的进行,也避免了实验事故的发生。

②增加尾气收集装置是十分必要的。

因从导管进入细口瓶的气体中或多或少含有CO,而CO不允许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③尾气的处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课本99页图给出了处理尾气的另一种方法。

提问:还原CuO、C还原CuO、CO不原CuO,三个反应有何异同点?
归纳:①反应CuO中均为氧化剂,、C、CO分别作还原剂。

②前两个反应属置换反应,最后一个不是。

讨论:CO有哪些重要用途?(提示:性质决定用途)
归纳并板书:
①作气体燃料;
②作冶金工业上的还原剂。

高炉炼铁的化学反应原理是:


3CO+Fe2O3======2Fe+2CO2
讨论:如何实现CO和CO2之间的相互转变?
归纳并板书:与CO之间的互相转变。

提问:煤气中毒是怎么回事?
讲解: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煤气中毒就是CO中毒。

因为CO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输氧功能受到破坏,从而导致体内缺氧,产生头痛、昏迷,严重时发生死亡。

3.CO的毒性:
CO剧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讨论:如何防止CO中毒?
讲解:使用时应注意通风、排气。

在液化煤气中添加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能帮助人们判断是否发生了煤气泄漏,避免中毒、爆炸事故的发生。

提问:空气中有无CO气体呢?如果有,会产生怎样的危害性?
阅读:99页中间部分。

明确:①空气中气体污染物有CO、、等。

②CO主要来自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③空气污染的危害性极大,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

4.CO对空气的污染。

CO危害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有很多人为的因素。

每个人都应增强环保意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