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散文:追忆儿时的外家
眷恋童年里的老屋味道散文
眷恋童年里的老屋味道散文眷恋童年里的老屋味道散文时光悄悄地流逝,岁月轻轻地滑过指尖。
有些事,有些人,有些回忆,随着清风消失在天际的尽头。
对于出生地的中街路我会时时想起,对老屋的那份眷恋,会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温馨记忆。
那个老屋,有我童年时的回忆,有对父母的回忆,有对家的味道的眷恋。
虽然没有留下全家人的照片,但有许多往事会清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
一中街路的回忆,温馨了我多少个不眠之夜。
曾经幼时的记忆,潜藏着一段段的如影子般的花絮。
梦中的那口井早已干涸,耳边常常听到父亲讲述着母亲的故事:“四儿掉入井里了。
”我的脑海里呈现出,父亲纵身一跃,井底之水花飞扬。
待得父亲爬出井后,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四儿与五儿在一旁悠然自闲地玩耍着呢。
怎奈我一支秃笔,无法描绘这父亲救儿的美轮美奂。
我时常想起,父亲的那种充满无限爱意与舔犊之情。
崇拜父爱的伟大,我不舍父亲为此而付出的后背负伤。
一缕夕阳霞光暖了父亲的心胸,中年得女的父母,脸上的笑意让人陶醉,上有五儿下有一女,我坐拥独宠。
而我的到来,使母亲吃尽了苦头。
似乎要证明,我是标新立异之人。
一只脚先出来探路,待将那脚缩回,在母亲的肚子里翻身打滚,终将头面示人。
落地后,旁人一声惊呼:“是个女婴”,母亲擦了一把带泪的汗珠笑了,父亲在门外对天膜拜。
母亲成了父亲的有功之臣,父亲亲自下厨,烹饪慰劳母亲。
几位哥哥互相拥抱,拍手,高呼着:“我有妹妹啦”,这中街路的老屋里,成了欢乐的天堂。
二小时候的生活像小说,一个小段一个篇章,都充满着五光十色,演绎着喜怒哀乐。
我的童年生活里充满着幸福,每天都是精彩直播。
哥哥们将我的点滴故事都及时向奶奶汇报。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一直是瘫坐在床上的。
打我有记忆时,总是对我说着同样的一句话:“给我拿块大饼”。
我不肯,好像从来没有拿给过她。
家中大饼有的是,因为父母就做此生意的。
哥哥们抢着要拿给她,她偏偏不要,就想要我拿给她。
奶奶说:“你坏,长大了会嫁瘸子、麻子、秃子。
在外婆家长大的记忆散文
在外婆家长大的记忆散文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
由于工作的原因,父母都无法照顾我,所以我就成了一个“留守儿童”。
幸运的是,我有一个外婆,她愿意帮助照顾我。
外婆家位于城市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里,那里的环境非常优美,空气清新,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污染。
每当我放学回到外婆家,我就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中。
我喜欢在外婆家的院子里奔跑、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外婆家的房子是一栋老式的小别墅,虽然年久失修,但是仍然散发着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气息。
我最喜欢的是外婆家的大花园,那里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每到春天,花园里就会开满美丽的花朵,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蜜蜂前来觅食。
我常常跟着外婆一起在花园里种花,浇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外婆是一个非常慈祥的人,她总是用温暖的笑容和我交流。
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外婆总是会耐心地倾听我的心事,并给予我建议和安慰。
她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也是我最亲近的人。
外婆喜欢做菜,她的手艺非常好。
每天晚上,我都可以品尝到外婆亲手做的美食,那些味道至今还历历在目。
外婆的饭菜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每当我吃到外婆做的饭菜,我都会感到一种温暖和幸福。
除了吃外婆做的美食,我还喜欢和外婆一起做手工。
外婆会教我织毛衣、做花瓶、编织花篮等等。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和外婆一起做了一个精美的花篮,我把它带到学校展示给同学们看,他们都赞不绝口。
在外婆家长大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会了许多生活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照顾他人,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
外婆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她告诉我要善良、宽容、勤劳,要对人有好心态。
外婆家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虽然外婆已经不在了,但是她留给我的爱和教诲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我会永远怀念在外婆家温暖快乐的日子,那是我成长的乐园,也是我内心的避风港。
外婆家长大的记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会将这份记忆珍藏在心底,时刻铭记外婆的爱和关怀。
我相信,无论我走到哪里,外婆的爱都会一直陪伴着我,让我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回忆故乡抒情散文(通用8篇)
回忆故乡抒情散文回忆故乡抒情散文(通用8篇)导语:小河清幽,流水潺潺,当春风吹起,一股股淡淡的花香就会扑鼻而来,顷刻间让人心旷神怡。
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大地,我取其中的一缕,蕴开了回忆的花园,那里有美丽的故乡,那里有童年的过往。
下面是关于回忆故乡的抒情散文,欢迎参考!回忆故乡抒情散文篇1好久没有写关于故乡的文章了,对于漂泊在外的人们来说,无时无刻都牵挂着自己的家乡!今天我将整理思绪,打开心扉,用浓浓的思念,淡淡的笔墨,描绘故乡的柔美画卷,重温一场当初美丽家园的盛景······我出生在祖国的西北部,一个素有西北“小江南”称号的塞北小城。
这里风景优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没有任何的污染,最适合居住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淳朴善良,忠厚老实,世世代代都流传着,西北人固有的直爽豪放的性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我们这里曾经是三国古战场,三国名将姜维就是我们天水人。
老人们还讲了许多许多我们这里的美丽传说和动人故事,那时候我听得特别津津有味,从小就对传说故事充满了好奇心。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这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时的故乡再也寻不到了,只能透过年轮的痕迹,在朦胧的记忆中细细整理······<一>故乡的春天,朝气蓬勃、充满希望。
春天,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块块翠绿的庄稼地,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把整个小山村装扮的格外美丽。
故乡的春天,朝气蓬勃,既繁华又热闹,处处散发着清幽迷人的气息。
到了谷雨前后,也是我们农忙的时候了。
人们提前去集市购置种子,置办农具,购买化肥等,要准备开始新一年的春种了。
大家都在田间地头,开始忙碌,有种玉米的,有种葵花的,有种土豆的,处处都是春耕忙活的景象。
到了周末,我和二哥也去地里帮忙干活。
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父亲和母亲拿锄头在前面挖坑,二哥在后面端着盆子上化肥,而我在最后提着篮子撒葵花种子。
散文:离家思乡散文范文文档
离家思乡散文问尽世间游子离家之景,刻骨铭心游子思乡之情!下面是有离家思乡散文,欢迎参阅。
离家思乡散文:思乡情雨还在下,雨水敲打着窗户,仿佛敲打在我心上,虽然轻柔,但却痛彻心扉;风还在刮,风儿吹拂着丝丝细雨,犹如拨弄着琴弦一般,虽然动听,却使人微颤。
地上的树叶、纸屑随风而起,飘荡在无际的天空中,就像是游子坐上了归途的列车,让我顿觉暖意袭遍全身。
我倚窗而站,遥望着家的方向,想念着家乡的味道,淳朴中透漏着高贵,简约中带点奢华,家乡的场景在眼前浮现,不觉泪如泉涌。
坐在家乡院子里面,沏上一壶茶,手捧着书,听鸟语闻花香,静静地品味茶中滋味,参悟书中道理,体会花鸟的自在境界。
躺在夏夜的床上,看着窗外浩渺的天空,辨识各类星系名称。
夏夜的天空是静谧的,是空遂的,和着知了的悠扬叫声,更加彰显了夏夜的幽静。
伫立在村头河边,看落日余晖慢慢消失在天际;看小鸟归巢,体验家的温暖。
夕阳西下,昭示着忙碌的时刻暂告一段落。
母亲早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晚餐,父亲举起酒杯小酌一口,喝下的是酒,享受的是幸福。
虽然农村的生活艰苦,但看着微醉的父亲,勤劳朴实的母亲,又有谁不羡慕如此的生活呢?苦中作乐,也许是农村人最真实的写照吧。
和父亲一起,走在田间地头。
黑夜降临,依旧慢慢地走着、聊着。
父亲没有文化,却用最质朴的言语的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让我明白了天下最美是真情,人间最美是真爱。
在田间野外,感受四季的变幻。
春天,绿意盎然,带着一点野性,大地一片欢腾。
小草破土而出,探出头来,偷窥这世界的旋律;田间农作物早已经发芽开花,绿油油的小麦,金黄的油菜花,在微风中摇曳,恍如一幅天然巨作,被哪位杰出的画家平铺在这浩荡的大地,与大地浑然一体,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夏天,酣畅淋漓,带着一丝热辣,让人喜忧参半。
燥热的夏季,惹怒了知了,在树上鸣叫个不停,吵醒了在熟睡中的人们。
大伙拿起工具,直奔田间,趁着早晨的清爽凉风,匆匆地忙乎着,锄草、打农药,不歇不等,只是偶尔脸上呈现出一抹笑容;孩子们在田间玩耍,汗流浃背却乐此不疲,脏兮兮的小脸上始终挂着童真的笑容,让人怜爱;回到家,切开在冰凉的水中冰了一上午的西瓜,大口大口地吃着,西瓜汁与汗水并驾齐驱顺着嘴角流下,冰镇的西瓜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内心的那份炙热,只因他们内心也深爱着夏天。
表达怀念家乡的散文
表达怀念家乡的散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故乡的思念,是一种亲情的感悟。
下面是美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表达思念家乡的散文,希望您喜欢!表达思念家乡的散文一:记忆中的老家提及老家,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除了满眼是山还是山的概论,我记不起用其他任何来形容。
上世纪末的最后几年里,我出生在地处鄂西北偏远山区的某个乡村。
因为年龄太小的原因,仅记得,老家离城区很远。
那时,我所拥有的世界,便仅是爬完了西山翻东山。
那时的我,和爸妈及爷爷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
家中除了仅有的灶台、床被、脸盆和几把锄头外,再无其他任何可以说的出来的陈设。
简单的生活滋润着年少的我,却苦了为生活辗转的父母。
在仅有的童年印象里,父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
或许,正是这样的组合才给了我一个是家但又不像家的小窝。
每个黎明,当晨曦还憨憨的睡在地平线下的暖窝里,我就模模糊糊听见父亲开门的声音。
第二天天明,待我起床,询问正在厨房的母亲才知道,原来父亲是要赶着去建筑工地。
由于工地在山下,而我们又住在半山腰上,为了最大程度的赶上其他工友的开工时间,所以父亲不得不早早的起床,历经两个小时的翻山越岭。
这一路,父亲肯定是小跑着的……尽管,那时的我刚刚五岁,可听着母亲的诉说。
父亲的路却在我心里有了些许的跌宕和起伏。
与此同时,那边,我思绪未尽。
这边,刚刚收拾完灶台,正在拿取锄头的母亲提醒我:“饭在锅里,自己洗脸了赶快吃。
”“我今天要去田里除草,你自己和爷爷在家里好好的。
”“噢,对了,中午记得和爷爷自己做饭吃,我可能要晚点回来。
”母亲简单而急促的三句话后,便向远山的田间奔去。
傍晚将近,母亲回来了。
满脸通红,额头几根凌乱的头发紧紧的贴在脸颊,手中托着出去时带上的锄头,背上背着一背篓嫩嫩的,用树棍插了又插的猪草。
母亲卸下背上的背篓,如释重负般的坐在门槛旁边的木墩。
常回家看看亲情散文
常回家看看亲情散文
常回家看看亲情散文
亲情有时候突如其来,回忆总把自己深深地掩埋--题记
来上海四年有余,已不算陌生,但对于家乡的眷恋却越加深刻。
曾经小小的白杨树已长成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
小白杨把岁月刻在了年轮上,而岁月却在外婆的脸上刻满了沧桑和皱纹,染白了最后几缕黑发。
小时候的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
是她负责我的衣食住行,是她在我读书时每天天不亮就早早地为我准备好早餐。
是她在下雨天为我送去遮雨的伞,是她瞒着父母给我零花钱买东西吃,我不知道现在我的还能记得多少?但今天见到了外婆,我心酸不已。
外婆老了,外婆瘦了,外婆黑了。
在没见之前,我还在想外婆几年没有出去玩过,趁这几天陪她出去走走,现在我在为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现在的我只想在家里陪陪外婆聊聊天,说说话。
记得姑妈问我:“如果你外婆死了,你会哭吗?”我回答说不知道。
我在想:如果生前不能让外婆开心,为何死后要痛哭流涕呢?
不管怎么说,感谢有这次回家的机会。
老人们老了,需要我们的陪伴啊。
我想:在想着怎么旅游的.人们是否能感受到老人对你们回家看看的期盼呢?那些拼命工作的人们,是否也能抽出点时间看看家中的至宝-老人?老人们的望眼欲穿,等孩子们的幸福归来啊!。
怀念外公初中散文
怀念外公初中散文昨晚回家园,竟然让逝世十多年的外公走进了我的梦里。
今晨醒来深感愧疚。
外公竟然已经离开了我十几年了,可是我这十几年来竟然没有写下的只言片语寄托对他的和。
甚是愧疚,谨以此文缅怀外公,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题记在外爷幼年的时候,由于他的勤俭节约持家,因此在他的这一代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是让他幼年也足以读书识字,聪慧的他便习得一手好字和满腹的对联学问,也让他成了他们邻里的“”。
昔日农村家中无论红白喜事总离不了写对联,这也成就了外爷的兴趣好。
无论谁家喊到他帮忙写对联,他总是欣然前往,从不搪塞,而且对联的内容必与他家的住址和家庭情况相结合。
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也买了不少的对联书籍,即使是借鉴,他也要做适量的更改,从不照抄照搬原书。
他总是全盘考虑,做出相适应的应景应物应人的对联。
那时候,人家请外爷写对联,总是提前请好并说明什么事情。
办事的前一天还专门来请。
外爷则只需要带上他平时用起来最得心应手的毛笔和所打的腹稿。
办事的人家早已经准备好了墨汁和纸张。
许多时候还专门找了一个人为他帮忙,为他裁纸或者给他按纸。
他每到一处就先腹稿摊在桌上,仔细研究哪一道门适合哪一幅对联。
他总是显得额胸有成竹,给他做帮手的也不打扰他,只是冷的时候烧火,热的时候扇扇子。
经过一翻深思熟虑以后,他就开始裁剪纸张,数清字数然后折叠成对等的痕迹。
最后笔走龙蛇,一阵龙飞凤舞以后,一束对联就挥毫而就。
写好一幅对联以后,助手就帮助他铺在空地上,他则凝视许久,或厕眉而视,或者扭头,心中始终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是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将受到万众瞩目时,谁能不欣喜呢?外爷写完以后,总是要等到墨痕干了以后,才指挥人张贴。
因为张贴也是有讲究的。
年长的我之所以后来喜欢,特别是替别人写对联,无不受他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是他开启了我对书本以外的知识的探究欲望。
那时候外爷给人家写完对联以后,总会得到主人一大包的礼物:罐头、饼干、糖果……自然是少不了的。
关于怀念童年的散文_有关怀念童年的散文2
关于怀念童年的散文_有关怀念童年的散文2金秋时节,瓜果飘香。
漫步市场小摊,大街小巷,你都会不时听到卖苞米的吆喝声:“卖——苞米——喽!”那声音抑扬顿挫,特别引人注目。
每每看到那金灿灿的苞米,闻到香喷喷的嫩苞米味,我都会感到格外的亲切,我的思绪也一下子被牵到了遥远的故乡。
我的家乡是大西北黄土高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乡村。
这里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盛产瓜果、高粱、大豆和苞米。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了。
他们推行科学种田,多种经营。
由于小麦套种技术的推广,苞米种植面积比先前扩大了许多。
每到苞米拔节抽穗的时候,轻风吹来,一望无垠的绿油油的苞米地里那一排排苞米飒飒作响,仿佛在唱着悦耳的歌曲;金秋时节,苞米成熟了,晚风吹来,苞米地里一片一片,像海浪似的层层起伏,又似在跳着丰收的舞蹈。
每当这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这些小孩子,总喜欢趁大人不注意,悄悄溜到人家的苞米地里,东瞅瞅,西瞧瞧,趁大人不留神,手抓几个苞米,然后一溜烟似地窜到水渠边或地头拐角田埂的小土坎下,垒起土灶,烧了新鲜的苞米吃。
我们一层层剥了翠绿的苞米叶子,揪掉苞米须,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层皮,透过细细的绿皮,隐隐能看到里面金黄的苞米粒,如宝石般整齐地排列着,纵横交错,井然有序。
然后,轻轻地把苞米棒子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摆到土灶中烧烤。
约摸一袋烟的工夫,伴着噼噼啪啪的脆响,悠悠飘出一缕清香,令人馋涎欲滴,那真是世间绝无的佳肴美味。
当然,苞米也可煮着吃,但须记住,如果是煮着吃,那你可千万别把苞米皮剥光了。
因为如果是那样,煮出来的苞米就会不香,吃起来口感很差了。
如果把苞米和土豆、毛豆之类的放到锅里一起煮,一顿乱炖,那将会别有风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我们这些当年的小顽皮都已长大成人了,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到很远的地方去上学。
之后,毕业分配到了今天所在的这个城市。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一晃十载,故人相隔。
重回儿时的家散文
重回儿时的家散文
离开老家在单位生活20多年了,儿时的生活总是无法忘怀,虽然吃着粗粮淡饭,可是那溪水,那烂漫的山花,还有鸟儿的鸣啼,蝉儿的闹热,阳光的和煦,空气的清新总是让人仿佛就在昨天,宛如就在眼前,总想走走、找找、看看,可是没有……真的没有……好久没有找见那山、那水、那片和谐的森林演奏的交响乐了。
我儿时的家前面和左右都被森林所包围,屋后面是一片庄稼地,地也被森林所包裹,每个早晚成群的野鸡窜到地边觅食,公的拖着长长的'尾雉,头顶和背腹部有着红色鲜艳的羽毛,母的清一色的麻色,每一群少则十几只,多的几十只,沿着森林和土地的边缘跳来跳去,煞是可爱。
父亲是个猎手,偶尔我们也用铁夾套几只,在那个以农为主的年代里,野鸡、野猪等是被当做农业生产的天敌来对待的,村组干部买来乐果,一个拥有好听的名字的味道很臭的农药,拌上玉米粒撒在地边,出来觅食的野鸡吃了后就中毒而亡,冬天来了,村组开始伐薪烧炭、成片的大树被伐掉了,竹林也被砍伐买出去了,做大棚骨架,做篾器。
森林越来越小,野鸡无处藏身,渐渐的我再也寻觅不到它们的踪影。
清明前夕,我再次回到老家拜祭祖先,穿过我熟悉的已经成为废墟的我曾经的家,那时的屋后面一大片茶园已经被树林所掩蔽,穿过林间小径,扑棱棱蹿出几只野鸡,飞快没入林子深处,心里涌起阵阵小激动,“退耕还林”终于有了效果,阳坡着一面山现在只留下孤零零的几座房舍,人已经全部或外出打工,或迁入路边,昔日的庄稼地有长出了树木,癞痢和斑秃被森林所装扮,一时间我似乎感觉生活质量提升了很多,青山绿水映别墅一定就在不久的将来。
儿时故乡的记忆散文
儿时故乡的记忆散文儿时故乡的记忆散文风车风车,静静躺在队房的仓库里,几个伙伴偷偷撮一簸箕谷糠,站在那个摇摇晃晃的凳子上,倒进斗舱,下面的几个小伙伴使劲地摇动风车的传动手柄,呜呜地吹出满地的糠皮,也吹出了满屋子的欢笑和快乐。
正当玩的最尽兴的时候,机灵的狗蛋大喊一声:“队长来啦!”几个小伙伴翻窗户的、推门的,各自从不同的方向突围。
剩下的几个伙伴还是被队长打了阻击。
队长是部队转业下来的,据说参加过抗美援朝,对这样的小伎俩了如指掌。
那天,他没发火,尽管他对队里的财产视为生命一样珍贵,可还是站在那里哈哈地笑了。
因为我们几个小伙伴灰头土脸、鼻涕上还粘着谷糠,眯缝的小眼睛,低啦着头一动不动……风车,这个古老的农具,现在已经消失了很多年啦,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可是生产队必备的农具。
秋收时,用它筛选粮食,春种时,用它筛选种子。
尽管很麻烦,但很实用。
三个漏槽,分别是饱满的粮食、干瘪的杂质和石头。
小时候,看到这个玩意十分奇怪,常常问队长这个东西,咋能筛选得这么好。
比我奶奶拿个簸箕或是笸箩筛选粮食中的石头快多了,队长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后来问的多了队长也不耐烦,小孩子没事掏鸟窝去,别在这捣乱。
日子就这样随着风车的旋转渐渐流失,我终于长大了。
可我长大了,它却消失了。
有一次回老家无意间问起那个风车,村主任说:“早没了,八四年包产到户谁也没把它当回事,扔到队房马圈里,没人管就坏了。
”突然我又想起了老队长,村主任说也下世了。
那年为了给小队拉电,被车上滚下来的电线杆压死了。
老队长与风车已经早早地消失了,见惯了老队长和风车的村里人,早已把他们忘记了。
只有远方的游子们偶尔想起他们,可谁能记起他们为村里做的贡献呢?碾盘我们村只有一个碾盘。
它放置在我三舅爷爷院子前面的一个房子里,那个房子很黑,没有电灯,只有一个窑窑,能放置一个马灯,因为大部分时间夜晚是不用的,除了家里有特别要紧的事需要推碾子(就是磨面粉),夜晚才用。
碾子是用驴拉着的。
回到家乡回忆童年的散文:醉忆童年
回到家乡回忆童年的散文:醉忆童年编者按:童年是我们人生中无忧无虑的时光,《醉忆童年》一文是作者到童年时居住的地方回忆童年生活的故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跟随作者的脚步找回那失去的童年吧!喜欢炒点小菜,找几位朋友小聚。
品着甘醇的美酒,听着朋友们兴高采烈的说着自己童年时快乐往事,不知不觉自己小酌了两杯,看着他们热情洋溢的笑脸,我也开心的随着大笑。
在醉意朦胧之间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童年。
童年时居住的茅草房依稀呈现在眼前,从最开始的模糊到逐渐的清晰,不敢相信,我又回到了从前。
站在大门外,仔细观看,门前两棵大柳树还在老地方,树上枝枝丫丫的喜鹊窝还没有被风吹落,两只喜鹊还在树上喳喳喳喳地叫个没完。
一切还都是老样子。
走进院内不大的庭院里很别致的种着两棵葡萄,藤架下,摆放着几盆花花草草,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院内弥漫着沁人的芳香。
多么醉人呀!这是我最留恋的地方,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这葡萄架下,缠着爷爷奶奶讲那些娓娓动听的神奇故事,有很多都是关于松花江上的传说,百听不厌。
我们会随着故事情节发出各种赞叹,有时候我们哈哈大笑,有时候我们提心吊胆,有时候吓的我们把爷爷奶奶搂的紧紧的,有个胆儿小的还被吓哭了,事后我们就叫她胆小鬼。
哈哈,真是其乐融融,难以忘怀呀。
在这院子里,还有几只小母鸡正在悠闲地溜达,鸡窝里,有几枚刚刚产下来的鸡蛋,看见鸡蛋我就想笑,记起了一件特丢人的事,那时的我曾经最爱吃的美食就是鸡蛋了,常常自己偷偷的用灶膛里的火炭,把用报纸包好的鸡蛋放在里面烧着吃,咋咋可香了,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吃烧好的鸡蛋,远远地看见姐姐回来了,我急忙把剩下的鸡蛋黄全部放进了嘴里,怎么也咽不下去了,可把我噎坏了,幸亏姐姐及时赶到,拿来了水喝了下去,这才把蛋黄咽下去。
要不然呐,我的小命休矣!从那以后我好长时间不敢吃鸡蛋黄了,那是我最丢人的一次经历了,那一次的糗事,成为姐姐时常嘲笑我的把柄了,现在他们还经常在我儿子面前提起,出我的丑呢!迷迷糊糊的抬起头,看着眼前低矮的茅草屋,心里有说不出的酸,家,还是老样子,和我记忆中的一模一样的,曾经多少次梦回故乡,都在梦里哭醒。
难觅踪影的儿时记忆散文
难觅踪影的儿时记忆散文难觅踪影的儿时记忆散文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随着时代的发展,留存在我儿时的那些乡村记忆,如今早已难觅足迹。
先从儿时的住房说起吧。
那时,农家人住的全是土坯房,房梁是木头,门窗也是木头。
于是,乡村的木匠是缺少不得的。
那时的吃水全部是村里上代人留下的古井,自来水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农家人需要的镰刀、锄头等农用工具,大都是乡村铁匠打造出来的,所以,村村都有打铁匠。
农村见不到商店,就连学生需要一块橡皮,都要跑十多里路去城里。
有时,农家人发现家里没盐了,假如连续下了几天雨无法进城,那就得到邻家借盐吃。
好在那时乡村里经常有修笔匠以及货郎担的出现,修笔匠只是单一的为学生修坏了的钢笔,而货郎担却挑着农家人的日常用品,包括学生需要的文具。
只要货郎担进村,农家人会将家里的废品兑换成日常用品。
大人孩子,都需要理发,乡村的剃头挑子也是常见的,只要太阳好,总能听到剃头匠挑着挑子进村喊叫:“剃头啦,谁剃头!”如果农家人所用的菜刀钝了,剪刀不利落了,或做饭的锅有了漏洞,只要耐心等几天,总能等到磨刀师傅的吆喝声:“磨剪子嘞——戗菜刀!”还有那补锅匠的叫喊声:“补锅了,谁家补锅!”儿时,乡村的傍晚并不安静,总能听到农家院子里传出纺线声或织布声。
那时农家人穿的戴的铺的盖的,全都是女人们用棉花纺成线后织成布,再一针一线做成衣服或被褥。
那时的女人,只要闲在家里,总会坐在针线篮前纳着鞋底,或用拨吊子捻着绳子。
农家人衣服脏了,女人们会带着搓衣板坐在河前,将衣服用水泡过后再用棒槌敲打,然后放在搓衣板上搓洗。
农家人盖的被子是棉花,盖的时间长了,棉花就会发硬不保暖,这就需要等候弹棉郎的出现。
那个年代,农家人运输工具只有人力架子车和马车。
农家人养马养牛是必须的,不只是为了运输,更是为了耕地。
牛马胃口大,农家人会将植物的秆用铡刀铡成一寸长喂养牲口,于是,家家户户离不开铡刀。
不论是沿街叫卖的小商贩还国营大商店,称重用的统统是木杆秤,有时,农家人给国营屠宰场卖牲畜,需要三四个壮汉将牲畜捆起来挂在木杆秤上抬起来称重。
远去的故乡的散文随笔
远去的故乡的散文随笔故乡是一个人心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虽然现在大多数人忙于生计,常年奔波在外,似乎都已经忘记了故乡的模样,但在内心深处,还有一块地方,是留给故乡的,也不管故乡是不是早已变得面目全非。
现在能读到的关于故乡的文字,多是抒发回不到从前的惆怅。
这种惆怅多产生于故乡原先的风貌大变,或建筑、摆设荡然无存。
因为那里藏有许多人童年的记忆,而今,曾经的矮墙断垣、柿子树和枣树、鱼塘和鸟窝、蟋蟀的歌唱和蚂蚱的舞蹈,恐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大多数人的故乡,那些老旧的四合院、破败的土房子,不属名胜古迹,没有出过名人,也不是古建筑,这些曾经维系很多人故土情结的.物事在强劲的发展大潮中湮灭。
人们几乎回不到故乡,也回不到从前。
走出故乡容易,回归故土却难。
生活在异地他乡,多少人把他乡聊当故乡,故土难离、叶落归根的念想也变得遥远而淡漠。
故乡,停留在前人的咏唱里,出现在今人的梦幻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境遇,大概常常出现;“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的场景,也会屡屡发生。
苏轼所谓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以为只是他故作旷达而已。
但是总还有一些东西可以慰藉人们因回不到从前而顿生悲凉的心灵,那就是书和梦。
现实中找不到归路,在书里,在梦里可以。
与书为友,以梦为马。
在书中读到故乡,在书中生发梦想,在书中找到归途。
人生在世,熙来攘往,名利盈心,尘俗缠身,以至于身心俱疲,太想找一去处,似港湾,可以让远航归来的船帆靠岸;似故乡,可以包容奔波在外的游子停歇。
这一去处就是书和梦,书中自有安心处,梦里都是自由身!有人荣华一世,有人平庸一生,有人大起大落,不管是哪一类人,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其心灵深处都会有一处极柔软的地方。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故乡离自己很远,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置于遥不可及的远处和虚无缥缈的高处。
洗净铅华,繁华散尽,当我们把自己揉进泥土,就会发现故乡一如无垠的大地、忠厚的长者,不论你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只要你愿意回归,都会张开双臂接纳你。
远去的老屋的散文
远去的老屋的散文我爱这座老屋,这座泥土垒筑的草屋。
我的整个童年都在老屋度过。
屋外,远山在云雾里的轮廓像一方青瓷釉面的笔搁,方田里整地的邻居燃起的火堆里飘出淡蓝色的烟波,挺拔的杉树和成片的竹林将飘来的烟波隔成细长的烟霭。
门口种了一排李子树和一株枝干弯曲的桃树。
奶奶用竹片和一些方形的桑树木条依势做成简易的栅栏,栅栏圈出一块半月形的小院子,栅栏外边种了一丛黑里透红的墨菊,栅栏的外围夏天奶奶种了红薯或者土豆,秋冬时节种白菜苗或者萝卜苗。
与邻人家相隔一个小沟,中间是一块小石板铺就的小桥,小桥延伸的尽头也被一整排的李子树掩映着。
清晨,深黄色的太阳在屋檐上临照。
黄昏,蛋清色的夕阳在小木柱的窗格上沉落,屋檐上偶尔掉下的麦秸秆上沾着雨水和青苔。
老屋是破旧而凋敝的,麦秸秆做成的屋顶上有夜半栖息的星光和月色。
奶奶圈出的半月形小院渐渐地长出了一地绿衣,竹篾编织的鸡圈里母鸡在鸣唱蛋歌,羽毛油亮的公鸡也在护持似地低声哄唱着。
屋外的墙上还印有几个褐红色的方框,方框里的字迹被岁月锈蚀得不成样子,墙角有悠然爬过的小蚂蚁和从绿色的缝隙里长出的细草。
爸爸说,这样的屋子不堪久居,于是披星戴月地在老屋后面的空地里修筑了那时村子里唯一的平房。
房子修好后,爸妈劝奶奶搬上来和我们一起住,她只是笑着摇头。
没有人知道她喜爱老屋的理由是什么,我也不明白奶奶固守老屋的原因。
那时候的老屋光线并不明朗,而且屋内木结构分隔成的居室也已经剥落下一些细碎的木屑。
也许,我喜欢的是老屋给我的感觉,或是那李树花开时里我自由地躺在月牙形的小院里吃奶奶从壁龛里拿出的饼干?或是我在屋内午睡时眉目隐约间看到奶奶用旧弃的书贴在墙上的那些字和图画;或是梦里那些撕咬着竞逐跑过老屋门口的猫狗?我说不清楚,但是我记得我当初对文字的喜欢就来自于墙上这些经了雨水就发黄的纸,我画画的天分也来自于这些文字配的小图。
那时候我还是穿着小胶底鞋到处疯跑的娃娃,我会为学会奶奶教的几句三字经而极为高兴,每次踏进老屋奶奶听见脚和木质门坎踩出的声音就知道是我来了,在那捏制得规整的炉火上她在为我们烤花生,又或是在砂锅里煮了些酸菜豆粒。
远方的家远方的童年作文
远方的家远方的童年作文远方的家远方的童年作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远方的家远方的童年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老家在岭头,那里虽然是乡下,但是那里储存着我很多很多美好的回忆。
老家其实并不远,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的老家岭头也被列入了“远方”——我们只有到了寒假、暑假、清明等假期才会回去住上一天或几天,虽然只回去几天,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
有一次——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吃晚饭时,我闲着没事干,看着爷爷奶奶正准备用灶头烧晚饭,我就寻思着:反正吃饱了撑着没事干,不如让我也来插一手。
于是,我就自告奋勇去当“先锋”。
见我那么积极和坚持,奶奶只好“准奏”了:“好吧,趁着现在灶头还热乎着,你用力扇扇就可以的。
”奶奶的话儿还真管用,我用力扇了几下,“呼”的一声就起了一点小火苗,见状,我马上加了一些易燃的干树叶,等火把松针和干树叶烧着了之后就开始加了几根干树枝、干竹片,又使劲儿扇扇风,那火势越来越大。
我兴奋地继续加上一些较粗的树枝,原以为这样会让火烧得越来越旺,可偏偏事与愿违,那火却微弱地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火苗了,急得我把灶前的柴堆“翻天覆地”了一番,找到了几片木头片儿花及几根干玉米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把这些扔入到灶膛里,又使出吃奶的力气不停地扇。
为了拯救那点星星之火,我可谓是“手嘴并用”,口吹手扇,在我的艰苦“奋战”下,那点星星之火终于起死回生......“停停停停!”我还沉浸在那越来越旺的灶火中,被突如其来的奶奶的喊声吓了一跳,“快停,菜都快焦了。
”我吐了一把舌头,赶紧学着奶奶平常那样,把火势退下来,灭了火。
与灶台的亲密接触,虽然没有“玩火自焚”,但对于我这个自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小城里人来说,真是独特的体验。
要说“吃软不吃硬”,我就立马想起了老家的那只羊。
记得那是一个午后,我正准备午休,忽听到几声“咩咩”声,我二话不说,三下五除二的拿上手机小包,奔向那有“咩咩”声的操场。
离家之后优美散文
离家之后优美散文离家之后优美散文离家之后,很多不曾留心的事情才会想起来。
不由自主地想念家中的一切,带着复杂的心情独自面对眼前的陌生。
——题记小时候,因为顽皮,还屡教不改,常常被父母责备。
厌烦了父母的管束,就有种离开家和父母的想法,想象着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生活是自由的、轻松的,却不敢付诸行动,继续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
要去外省上学的时候,想着终于能摆脱唠叨且严厉的父母,着实开心得很,一点都没有悲伤的感觉。
夸下海口说已经长大了,可以独自搭车到学校报道,就一个人提着行李挥别了担忧的父母,潇洒地登上了火车。
怀着快乐的心情看着车窗外陌生而美丽的风景,享受着自由的感觉,心里想父母真是爱操心,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好好的。
下了火车,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去学校。
带着一大箱行李傻傻地站在火车站外,挣扎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花钱坐出租车。
只有五分钟的车程,却被司机坑了好几十元,自认倒霉地拖着行李走进了学校。
东奔西跑了两个小时,总算把报道的手续办完了。
看着别的同学都有家长一路陪同,心里有些酸酸的。
来到宿舍,看着空荡荡的木板床和书桌,有点不知所措。
以前都是妈妈给自己铺床和收拾东西,自己几乎没有做过,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看到其他几位室友都快要收拾布置好了,着急地取出床垫、棉被、枕头等寝具,笨手笨脚地铺上木板床。
要挂蚊帐的时候,更是手忙脚乱,弄得一团糟。
室友们看不下去了,就上前提供帮助。
等收拾好东西,已经累得倒在床上了。
和室友们一起到饭堂吃饭,嫌弃地看着饭堂里提供的饭菜,最后不得不选出一两样看上去还能接受的菜,盛了饭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想念着妈妈做的美味菜肴。
想到接下来的日子都要在饭堂吃这些菜,不禁有些郁闷了。
吃完根本没吃多少的晚餐,回到了宿舍,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
平常吃完饭都会和爸爸一起看新闻,一边吃水果一边讨论时事,有时还会一起玩网络游戏。
室友们有的看书,有的玩手机,有的讲电话,只有自己坐在椅子上发呆。
到了熄灯的时间,宿舍一下子变得漆黑和安静。
儿时的故乡散文随笔
儿时的故乡散文随笔儿时的故乡散文随笔我儿时的故乡,是一个穷的想让人逃离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盐碱地上长满了黄蓿菜,在那个没水灌溉的年代,能耕种的地少的可怜,我的祖辈们在那贫瘠的土地上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我们的村子更适合用偏僻这个词来形容,附近没有邻村,可我们的村子很大,房子都是土坯房,就连房顶上也是用土和麦穰搅在一起糊好的,没有瓦,远远望去,整个村子一片微黄,在我的印象里,我们村子外面没有树,有的只是那些冒着盐碱气息,寸草不长的黄土丘,还有离村不远的坟墓,那时经常在我家屋里就能听到上坟人的哭声。
在那个穷的整天为一日三餐发愁的年代,可村里的民风是那样淳朴,邻里之间那样和谐,人与人之间那样亲切,那么有诚信,在那个缺米少盐的年代,邻里之间的互动都是为了那一日三餐,东家借米,西家借盐是经常的事,可人们却没为了还与不还而起纠纷的,偶尔的一次忘掉,并没有影响邻里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诚信,是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记得在那时有一种买卖叫赊小鸡,就是在柳絮飘飘的春天,孵化厂里的人们把孵化好的小鸡用一种特制的自行车带到乡下,带到他们并不认识的村子里,赊给他们并不认识的人们,然后他们在一个本子上记上村子的名字和赊鸡人的名子,等到谷穗弯腰的季节,他们再来把钱收走。
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和赊小鸡的买卖,随着与时俱进的步伐,消失在流年的风里。
儿时的我们玩的更是开心,记得我们村子里面有一颗古老的椹子树,它躯干不高但是很粗,一个大人搂不过来,它的枝丫很多,但都弯弯地向下垂着,也许是数辈人爬过的缘故吧。
这颗树就成了村里孩子们的乐园,爬上爬下身子像猴子一样敏捷,有的孩子爬上去,直接从枝丫上面跳下来,我们追着闹着。
等椹子树结果子的时候,那更是我们每天必去的所在之地,树上的椹子密密麻麻地挂满了树丫,我们结帮成群地在树下仰望,观看,等待它的成熟。
那是的我们虽然穿的破衣阑珊,脸上蓬头垢面,玩的是土泥巴,吃的是红高梁,地瓜干,可我们那时玩的很开心,没有现在孩子的压力和约束,有的只是孩子本能的贪玩与调皮,我们爬树上墙,到湾里去捉泥鳅,赶的鸭子呱呱叫,在草垛里捉迷藏,做在地上用土块玩走四方,用毛毛草编的草帽,用地瓜秧做的耳坠,儿时的我经常戴,更有趣的是,我娘用一辆独轮木头车子推着我去出工,到地里把我放在地头,然后逮几个蚂蚱和我作伴,等收工的时候顺便从地里折一个高粱杆劈好了给我当甘蔗吃,我乐滋滋的坐上车子,甜滋滋的吃着,听着小车轮子吱呀噶的唱着歌回家。
忆故乡,小院子的散文
忆故乡,小院子的散文故乡的一草一木,在回忆中总是那么鲜活,令我魂牵梦绕。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思念起那个给我童年带来许多快乐的小院子——序随着岁月的流逝,离开故乡那么多年。
当初的小平房已经被林立的高楼所代替,据说自己的母校亦不复存在。
听到这样的消息,心里很难过。
但故乡的影子没有因城市变迁而变得模糊,反而在午夜梦回中霎时清晰,令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总想回故乡原址看望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总想用我的笔复苏旧日的景象。
炎炎夏日,大家都在聊天乘凉。
我突然生出一种想法:虽然暂时不能回故乡看望那块被林立的高楼占据的家园,但用思念为笔在心灵的芳草地上缅怀故乡的一草一木也是一种心灵寄托也是一种思念的释放。
所谓的小院子就是房前屋后用木板杖子夹起的空间,小院子被母亲修整得干净利落。
黝黑的土地上,春天的时候种下一畦畦蔬菜,窗前杖子旁种些花花草草。
我最喜欢窗前的丁香树,它会在五月开花,开在暮春时节。
每当推开窗子的时候。
一股馨香潜入小屋,令因桃花儿消逝颓废的心兴奋起来。
每当这个时候小院中央那两株玫瑰香葡萄树已经在架子上爬满藤蔓,长出一片片嫩绿的叶子。
望着褐色的葡萄树那如小孩胳膊粗细的根部,很难想像出它的年龄?也许和我同龄也许比我还大。
妈妈没说,此刻想来也是谜团一个。
坐在窗前,望着褐色的藤一点点的变绿,那叶子一点点的变大。
心中渴望,盼望八月节快些到来,八月节到了,那紫红色的散发玫瑰香的葡萄熟了。
在等待葡萄熟透的日子,我最喜欢杖子旁的芨芨草。
它可是我童年时,最好的化妆师。
1)芨芨草花芨芨草花是草本植物,没有列用本草纲目也没有列入百度全科。
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野花,可能是人们喜欢她,才在结籽的时候将那黑黑的有如芝麻两个大的籽粒存好,待来年种植。
或送邻居送亲朋送好友,使之繁衍不息美化环境陶冶心灵。
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休息日,妈妈在我家杖子边种植了几种芨芨草花。
它在某个雨后的早晨破土发芽,那柔柔的小苗像豆芽菜似的,弱不禁风。
我每次看见它都担心风大了是否会摧折,雨来了会不会被冲走。
学生作文:还乡路——外婆
还乡路——外婆从什么时候开始,伤心的时候会仰望天空?我也不知道,或许,是有那么一个人同样在天上微笑的看着我吧。
望着窗外蓝褶的星空,童年的记忆碎片如丝如幻乘着悠悠的打更声,从远方,从外婆的低语里传来……老家的庭院中有棵桂花树,树下曾坐着外婆和我,那时的我大概是5岁吧,坐在凉席上看着桂花落,片片桂花夹着馨香带走了我鎏金的童年。
那些年的黄昏,外婆喜欢饭后抱着我在石子路上走走。
靠在外婆肩窝,眺望着从头顶掠过的飞影,伸出手来好似能攥住,香香糯糯的唇瓣间溢出不成调的喜悦,收回展开,却依然是虚无,外婆亲昵的揉揉我的小脑袋说:“那是燕子哩!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何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缓缓跃起的音符,正如歌唱者那般透入出浓郁的温和,看,夕阳里醉了早就酣睡的我。
那些年的雨季,倚窗看着窗外密密的雨脚,那时候的雨下的特别大,却依然看的见外婆撑着伞,弓着腰,吃力地将一盆一盆的花搬到屋檐下,好不容易放下了这盆紫罗兰,又急急忙忙地折回去搬那盆百合,或许那时候的动作看起来很滑稽,但是鼻尖的酸痛,眼角的泪,又是怎么回事?您说您不让我出去帮您,您说1您不想让我淋雨,您说您不想因此让我感冒。
您真的好自私!难道我就忍心看您的肩头湿一大片吗?我就忍心看到你眉宇间的劳累吗?开门的一刹,看见雨水顺着您的衣褶薄襞“吧嗒”“吧嗒”的流下,终于崩塌了我小小的坚持,扑进您的怀里,您不知所措的揉揉我的脑袋“傻孩子,外婆没事,我身上有水,快起来快起来”我怎么可能会嫌弃您呢?在那时,在那里,天很蓝,花很艳。
外婆总是带我去小上坡上采花。
外婆极其喜爱花,她说她和外公就是在一家花圃店里认识的。
有时候,外婆会凝视着一盆小山茶花,那种目光我从没见过,像是,像是含着脉脉深情的凝视着珍视的爱人,又像是只能用目光来表达的问候。
每当那时,总是会看见您那早已浑浊的眼里羼入着泪莹。
我也只能看着,因为我知道那时您独有秘密。
可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个人终会有踽踽独行的一天。
难觅儿时家乡景散文
难觅儿时家乡景散文难觅儿时家乡景散文前日,特意请了一天的假,回老家参加老同学儿子的婚礼,也借此机会回很久没回的家乡看看,和很久未见的老同学们聚聚,可能真的是很久没有回家了的原因吧,有些兴奋,我是整夜没有睡踏实,早上五点多就起床,六点多准时出发。
我八点多就赶到了老同学所在的毛集镇,本以为我是最早的一个,哪知道一个电话打过去,所有参加婚礼的同学都到齐了,由于离举行婚礼的时间还早,这一帮六零后老同学,相约到了我们的母校所在地曹集喝茶叙旧,并让我立刻乘车赶过去,我又是一阵的欣喜如狂。
坐在开往曹集的小中巴车上,更是难掩心中的喜悦,车上的人不是很多,也就六七个人吧,他们相互拉着家常,好像都是熟人,可是我看看这个,瞅瞅那个,居然都是陌生面孔,无奈,我只有当听众的份了。
我一边听着他们聊天,一边打开车窗,眼睛耳朵一起用上了,还是没有感觉到久违的亲切感。
车子不紧不慢的向前行驶着,车窗外那宽敞而又平坦的水泥路,路边的行道树和绿化带,随着车子的前行快速的向后移动着。
高楼林立的小区,整齐而幽静,商场、影院、歌吧、咖啡馆,尽显现代化乡村的风采,我为家乡如此大的变化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有些许的茫然和失落。
途中,还上了几个去曹集的乘客,他们一上车就互相打着招呼,很显然,都是乡里乡亲的熟人,我俨然成了一个局外人。
许多年未回的家乡,依然有了些许的陌生,虽然也会有人对我报以客气的微笑,却没有那种亲人般的话语,我茫然的望着车窗外,车子从宽阔的马路上,拐上了一条稍窄一些乡村柏油路面,路的两边没有了镇里绿化带,取而代之的是,道路两旁那一棵棵笔直高耸的白杨树,由于才到四月间,树叶还没有完全长大,色泽还没有变成夏季那样的深绿,叶片上隐约可见到星点的鹅黄,叶片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沙沙的声音,像是在演奏一曲非常动听的乡村民谣,又像是在不停的鼓掌,欢迎我这个离家数年的游子。
车子继续前进行,我感动着,田野里的麦子已经抽穗,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
在路过一个村庄时,我突感觉有些熟悉,但是,却又是陌生的,那条路、那个小水塘、那片果园、还有那些陌生的面孔,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史集村吗”?我疑惑的问坐在我身后的一个中年女子,她用更加疑惑的眼光看着说:“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忆儿时的外家
背上包裹,漫步到外家。
一路走来,沉重的包
裹压的我气喘吁吁,回头看,不见儿时伴,当
年牵着我的手并替我背负的她呢?
高山丛林,唯我独行,穿越深竹,跨越巨石,
直奔坡田(地名,原名湾里)。
站在石沿上,用
目光抚摸这块儿时的天地,那欢笑声似回绕耳旁,嬉水滑冰,攀岩爬树,滚石垒土的情况历
历在目。
落叶铺地,渠道干涸,田无一物,早已失去昔
日生机。
小径印满牛的脚痕,寻痕而去,行尽
小径,脚痕随处见,细细寻觅,无牛无人,此
时任凭脚一遍遍踩在这陌生却又熟悉的土地上,努力唤醒儿时的记忆。
来到外家屋后,我没嚷没闹,因早已失去儿时
的天真。
‘汪汪汪~’他依旧欢迎我的到来。
走进外婆们的火房,无火无人,给人以凄凉,
是啊自外婆卧床不起,就早已失去温暖之感。
站在她前面,看着她那憔悴的脸,我无言,想
以泣为快。
如今尝不到她做的美食,不能与其
围火对谈,不能一行同行!是谁、是谁夺去了
从前的外婆?
寂夜,我站在黑暗里,在脑里重演幼时与外爷
在群星下的吹嘘,与哥在月下的嬉戏。
它似一
部影片深深刻在我的记忆带上。
我随姐到二舅舅家,路经小河时,潺潺流水让
我忆起与哥钓鱼、游泳趣事,愉悦的捧起清水,凉的透骨。
到达舅舅家,外看似如故,惜内部陈设已变,
童年记忆里的小屋已杳无踪迹。
无意和舅舅对
视的那一刻,方才发现他们的两鬓多了皱纹,
让我多了一丝伤感。
时间改变了许多,可舅舅视我如亲子的爱,丝
毫未变,依旧把我爱的留给我,吃着她炒的猪耳,我万分感动,亲情无价啊!
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聚少离多,匆匆相聚又
要分离,带着温馨而又伤感和他们告别,深情
的凝望最后一眼,默默的和他(它)们说再见。
走着相同的路,看着相同的人,说着相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