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6讲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分析-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

散文阅读结构思路一、行文思路(一)纵向式1.时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写人记事散文和文化历史散文,写人记事散文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写人记事,文化历史散文特点是追叙史实、联系现实来抒发感慨和思考。

这类散文内部结构一般为相承式。

示例:《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思考“一个消逝山村”的“前世今生”。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登泰山记》)2.空间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写景类散文和场景变换类叙事散文,写景类散文以移步换景、景变情迁为特点,其内部结构关系一般为相并关系。

场景变换类以在场景变换中进行叙事为特点,其内部结构一般是相属式。

示例:《荷塘月色》作者的游踪是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空间顺序)《故都的秋》作者通过“破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鸣”“秋凉闲人”“秋日红枣”五幅画面来表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

3.逻辑顺序:这种思路主要适用于抒情说理类散文。

作者以情感抒发或哲理思考统率全文,最能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逻辑顺序通常从事物事理的不同方面展开,彼此之间没有前后关系,有主次联系、因果联系、递进联系、总分联系,或没有明显的时空联系,都可以看作是逻辑顺序。

示例:《荷塘月色》情感变化:不静——求静——得静——出静《故都的秋》紧紧围绕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展开描写《记念刘和珍君》无论是“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还是“无话可说”,都饱含着鲁迅先生的“悲愤”。

(也可参考古代散文《赤壁赋》)(二)横向式1.总分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情理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开门见山点明主旨(或是感情基调、或是观点态度),然后从不同的维度、层面展开论述或抒情。

示例:《故都的秋》文章开篇将故都的秋与江南的秋进行对比,点明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然后整篇文章是以“清、静、悲凉”为中心层层递进,逐步刻画了故都的清秋景色。

2.对比式:这种思路多适用于抒情类散文。

一般结构是通过时空对比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

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一、散文知识储备(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分析(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孩子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散文阅读之结构方式与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方式与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结构方式与行文思路李顺富1、结构方式及简要分析【解题分析】结构方式是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设题,所以首先要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思考文章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然后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表达方式及作者情感的变化,逐层理出文章层次,思考并概述说明。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

2.分层具体概括文章内容并扣住结构特点解说。

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如:《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萧乾)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⑾⑿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文章常见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通常是固定的,不外乎以下的基本格式——①纵向结构:(时间、事件先后)如《西溪的晴雨》,《荷塘月色》。

②并列式结构:(横向)(性质分类,各个侧面,空间),如《故乡的榕树》《泰山很大》,《泊》。

③纵横交错结构(网状结构):如《山屋》。

④层进式结构(观察、认识的过程):如《泰山之思》,《感谢生命》。

⑤流动式结构(作者情感的变化):如《雾》⑥对比式结构:《马缨花》⑦总分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如《雅舍》。

2、行文思路及简要分析【解题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常见的行文思路有:从古到今、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组材顺序、线索、过渡、伏笔与照应、段落层次等方面,判断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把握思路的流程: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再逐层概括揭示文意,理出各层的内在联系,并作简要评析。

【教育资料】【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6讲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分析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6讲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分析学习精品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

近年来,一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攻克这一考点呢?二、复习预习复习:文章的层次是指内容而言,主要反映的是内容的表现次序。

段落是指“表达”而言,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较小的步骤。

段落要尽可能的反映层次。

文章的层次分明,必先使段落清楚,如果段落纠缠不清,层次也必然一片模糊预习: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文中材料的安排和组织,是支撑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写作思维的外在形式。

作者在文章中表情达意、叙事说理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表达出来。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行文思路思路则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的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理清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知识点2 考查内容①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②编写文章的提纲;③给文中的一段话进行句子排序;④分析文中较为特殊的段落的作用;⑤文中的伏笔与照应;⑥叙述文章的思路等等。

知识点3 分析行文思路的方法阅读散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阅读最基本原则与的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然后再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

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得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明白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

具体做法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总起句、中心句、
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
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无明显信息的段落,
应该通读全文,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分析合成
段意。
精选
6
六、典例试题赏析
焰火的变奏 (2007年四川卷)
① 夜晚,没有风,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 着夜空;在水天相接处,夜空和湖泊构成一个轴对称的浩 瀚画面。
5、略读知“照应”
“照应”一般在结尾,精因选 此略读了解即可。 5
五、答题步骤
1.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 件什么事情,写了什么景,记了几个人,中间穿插了 哪些典故、传说等。
2.以段落(句子)为单位仔细审读,内容相近的段落 要合并为一层,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3.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精选
11
七、空课作业【试题演练】
1.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 作者的思路。(6分) (2009年重庆卷《瓷器 的意味》)
【参考答案】 首先,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2分) 接着,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2分) 最后,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界。(2分)
[命题分析] 此题题干表述规范,明确要求考生梳理“行文
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⑧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 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
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
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精选
9

散文行文思路

散文行文思路

一、行文思路类【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文章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文章结构外,本文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本文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文章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文章结构特点:①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②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散文行文思路分析

散文行文思路分析

散文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考查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大致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即明考型),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即暗考型),梳理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等)变化。

行文思路是作者写作时为了表达和深化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线路,回答的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问题;而前面所讲的线索则是文章前后内容中都有的某个共同的东西,回答的是“围绕什么展开”的问题。

两者是有区别的。

但在“行文思路分析”题中涉及线索,常常围绕线索去梳理行文思路。

常见八种散文结构形式例析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鲁迅的《藤野先生》是按“认识→交往→离别→怀念”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则按“种→吃→议”的时间顺序依次展开。

按空间位置变化组织材料,安排结构记事类散文和游记类散文多按此种结构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比如朱自清的《欧游杂记》里许多文章便采用了“近→远”“东→西”“上→下”等结构,这种结构方式类似于中国画“移步换景”的表现技法。

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贾平凹的《入川小记》,将入川观感分成几类写,分别写了对小吃的印象、对成都人的印象等。

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

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候的拨浪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段表现了作者的人生历程及感悟。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比如《废墟》,就是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来写的,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当保存废墟,中国需要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走向现代。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答案精品PPT课件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答案精品PPT课件
“感悟”往往是人生哲理或事物象征义的揭示, 作者往往要分析说理,可能揭示的点不止一个,因此 要细读,联系触发点的相关特征找准找全能表明作者 感悟的词句。
4、研读悟“升华”
“升华”是阅读中最高的一个层级,需要研读结尾 部分(有的要纵观全文),勾画能表明作者观点态度 或情感倾向的词句。5、略读 Nhomakorabea“照应”
人、事、景、物
四、阅读方法指导
1、速读找“触发” 作者的“触发”往往是在标题和开头部 分,所以首先要关注标题,并速读开头 几节文字,勾画事物的外在或内在特征 的词句。
2、浏览寻“过渡” “过渡”一般很简略,可能就是一句话 或一两个词,因此要浏览甚至跳读去寻 找过渡词句。(可明可暗)
3、细读明“感悟”
⑥这样的恶梦,和眼下舒展在湖天之间的美妙焰火,没有 任何关系。然而,我却无法驱散火光中生发的遥远苦痛的联 想。
⑦炮火与焰火,都是火药爆炸产生的光芒,两者的目的和 效果却是天差地别。炮火,是为进攻,为征服,为反抗,为 破环,为杀戮,是人间最可怕最惨烈的景象,是战争、灾难 和死亡的象征;焰火,是为庆祝,为团圆,为展示和平的欢 乐,为表现人间的繁华和喜悦。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 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过渡) (由实及虚——时间空间随之发生变化)
【感悟】 和平的美好
战争的可怕
(惊悸、痛苦、恐怖、恶梦)
【升华(主旨)】 愿炮火变焰火,为和平祈祷
【照应】 由过去回到现实的焰火景象中
七、空课作业【试题演练】
1.文章是围绕“瓷器的意味”展开的,请梳理 作者的思路。(6分) (2009年重庆卷《瓷器的 意味》)
⑧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 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 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 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教育资料】【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6讲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分析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2018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6讲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分析学习精品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

近年来,一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攻克这一考点呢?二、复习预习复习:文章的层次是指内容而言,主要反映的是内容的表现次序。

段落是指“表达”而言,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较小的步骤。

段落要尽可能的反映层次。

文章的层次分明,必先使段落清楚,如果段落纠缠不清,层次也必然一片模糊预习: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文中材料的安排和组织,是支撑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写作思维的外在形式。

作者在文章中表情达意、叙事说理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表达出来。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行文思路思路则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的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理清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知识点2 考查内容①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②编写文章的提纲;③给文中的一段话进行句子排序;④分析文中较为特殊的段落的作用;⑤文中的伏笔与照应;⑥叙述文章的思路等等。

知识点3 分析行文思路的方法阅读散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阅读最基本原则与的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然后再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

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得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明白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分析行文思路与线索课件

• 且说那人。
• 也许正月正是“闲月”吧,不大的汴京城竟拥集了这么多的“闲人”。
• 紧挨着相国寺的小商品市场,设在一条长而又长的窄巷内,天天人头攒动, 熙来攘往,那琳琅满目的小摊和形形色色的顾客,还真像升平鼎盛的北宋 “相国寺万姓交易”的盛况呢!那儿,摆着那么多卖各色小吃的食摊,香气 四溢,烟雾腾腾,碗盏丁冬,吆声大作。那个素享盛名的“第一楼”,更是 整日价顾客盈门,座无虚席。这一切,不也大有向以时令小吃著称天下的汴 京城遗风么?但是,我晓得,这盛况,这胜景,前些年是断断没有的,假如 没有改革开放的新经济政策带来的繁华,一向清贫的豫东农民,能这样衣帽 鲜亮亮、脸上油光光地带领举家老小来开封大饱眼福和口福吗?
情感的变化脉络 络来写的,先后写了自己和别人对废墟的看法,认为应
组织材料,安排 当保存废墟,中国需要废墟文化,保存历史废墟是为了
结构
走向现代。
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
(6)以双线结构 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
(复调)行文,分 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
(4)以中介物组织 材料,安排结构
、思想等。比如萧乾的《鼓声》,就分别写了小时候的拨浪 鼓(欢乐)、商贩鼓(收破烂)、和尚道场鼓(葬别母亲)、欢庆 解放鼓(新生)、农民分田地鼓(欢乐)、“文革”鼓(挨斗)和
“四人帮”倒台鼓(欢乐)等,鼓声串起的片断表现了作者的
(5)以作者的思想、比如余秋雨的《废墟》,就是按照思想、情感的变化脉
•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 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 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散文的结构情势

七年级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七年级语文散文阅读理解

七年级语文散文阅读理解在七年级语文的学习中,散文阅读理解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散文以其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等特点,成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在进行散文阅读理解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和方法:1. 理解散文的主题思想:散文通常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努力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这需要对全文进行细致的阅读,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赏析散文的语言艺术:散文的语言往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学会欣赏文中的语言艺术。

这包括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对排比、对仗等句式结构的赏析。

3. 感受散文的情感表达:散文中常常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学会体会文中的情感色彩。

这需要对文中的描写细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所传达的情感。

4. 领悟散文的意境创造:散文往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来创造一种独特的意境,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学会感受文中的意境。

这包括对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人物心理等进行细致的揣摩,以及对文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思考。

5. 分析散文的结构布局:散文的结构往往灵活多变,学生在阅读时应该学会分析文中的结构布局。

这包括对文中的起承转合进行梳理,以及对文中的段落划分和层次安排进行理解。

6. 掌握散文的阅读策略:在阅读散文时,学生应该学会运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

这包括快速浏览全文以把握大意,细读关键段落以深入理解,以及反复阅读以加深印象。

7. 进行散文的写作实践:通过模仿和创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散文的语言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独特的意境。

通过上述方法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散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散文这一文学形式的魅力。

散文的结构思路分析

散文的结构思路分析

[参考答案] ①兴奋地回家, 登船时发觉忘带心爱的盌, 固执而任性的“我”执意要取回,不肯妥协。②等盌时,心 生懊悔,得盌后,心怀感激,“我”有了自省。③失盌后, “我”觉得难以面对母亲与船夫,既惋惜又自责;母亲的劝 慰与教诲,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解题方略] 行文思路分析“5 字诀” ——明确题材,把握全貌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题材,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 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 题,不同的文章题材,行文思路有所不同。 ——圈点勾画,抓关键语 在通读时要善于捕捉文本中体现时间、 空间、 人物、 事件、 感情的句子,以及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 下的过渡句等。
题型一
整体行文思路分析(按线索梳理)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 络,是作品的结构体现,指作品的整体构思、行文线索以及 段落的关系与安排。它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知能
构建]
一、如何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布局谋篇)?
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可 见下表。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 一只碗!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 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 “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母亲 说: “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 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材 料 组 织 组织方式 ③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 特别提示 身;有时材料组织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 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
[命题分析]
此题命题规范清楚,暗示考生从“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这 个角度来梳理思路,参考答案正是从“童年时代”对时间的感受、 “青少年时代”对时间的感受、“成年以后”对时间的感受这三 个阶段加以概括的。
4.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6分) (2010年重庆卷《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感悟”往往是人生哲理或事物象征义的揭示, 作者往往要分析说理,可能揭示的点不止一个,因此 要细读,联系触发点的相关特征找准找全能表明作者 感悟的词句。
4、研读悟“升华”
“升华”是阅读中最高的一个层级,需要研读结尾 部分(有的要纵观全文),勾画能表明作者观点态度 或情感倾向的词句。
5、略读知“照应”
人、事、景、物
四、阅读方法指导
1、速读找“触发” 作者的“触发”往往是在标题和开头部 分,所以首先要关注标题,并速读开头 几节文字,勾画事物的外在或内在特征 的词句。
2、浏览寻“过渡” “过渡”一般很简略,可能就是一句话 或一两个词,因此要浏览甚至跳读去寻 找过渡词句。(可明可暗)
3、细读明“感悟”
“照应”一般在结尾,因此略读了解即可。
五、答题步骤
1.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 件什么事情,写了什么景,记了几个人,中间穿插了 哪些典故、传说等。
2.以段落(句子)为单位仔细审读,内容相近的段落 要合并为一层,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3.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具体做法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总起句、中心句、 总结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 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无明显信息的段落, 应该通读全文,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分析合成 段意。
④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

散文类阅读题解题技巧之行文思路

散文类阅读题解题技巧之行文思路

本类题型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

阅读时应注意作者的行文思路方可概括)(全国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绵绵土牛汉那是个不见落日和霞光的灰色的黄昏。

天地灰得纯净,再没有别的颜色。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了多年的一个梦境。

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

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

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

由于我家族的历史与故乡走西口的人们有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我觉得沙漠是世界上最悲壮最不可驯服的野地方。

它空旷得没有边沿,而我向往这种陌生的境界。

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

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

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

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

“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辞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

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

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

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

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呼呼的。

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

接生我的仙园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

”她常常说这句话。

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一般。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答案.2021最全优质PPT

散文阅读之行文思路答案.2021最全优质PPT

妙风景;
部分(有的要纵观全文),勾画能表明作者观点态度 答案第二小点归纳概括的是文本的第3、4、5段,探讨瓷器由俗到雅的意味变化;
音乐响起,仿佛是从湖水里飘旋而出,在空旷的湖面回荡。
或情感倾向的词句。 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苦的呻吟。
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 接着,写青少年时代由冷落时间到感受时间无处不在;
【升华(主旨)】 愿炮火变焰火,为和平祈祷
“升华”是阅读中最高的一个层级,需要研读结尾 同样是火花,同样是爆炸,两者所展示的,却是人类生活中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
③如果你的想象力不贫乏,那么,在这些千变万化的焰火里,可以联想起大地上所有的奇花异卉,可以联想起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美
④天上的烟花像什么?在听到有人这样发问时,除了那些
美好的回忆,我的脑海中竟出现了一些和此时气氛毫不相干 的景象。那是战争中的夜景:枪弹和炮弹在夜空中划出耀眼 的弧线,随之而来的,是爆炸,是火光,是惊悸的呼喊和痛 苦的呻吟。
⑤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这类恐怖的记忆:飞机在 天空中隆隆飞过,炸弹从天而降,如飞蝗,如黑鸦,成群成 片,大地摇撼,火光四起,城市仿佛在地震中颤抖。“地震” 之后,空中依然白云蓝天,但人间已是惨象遍地:火焰里血 肉横飞,到处可以看到死者的鲜血和肢体,连树枝和电线上 也挂着血淋淋的生命碎片……更凄惨的是失去亲人的哀痛景 象:在被炸毁的火车站的站台上,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坐 在死去的母亲身边,惊惶无措地放声大哭;那个孩子的身边, 也是烟和火……
⑧在满天满湖绚烂的焰火中,我默默地为人类的和平祈祷。 但愿有这样一天,人间本来用着准备战争的火药,都被改做 成了烟花,在一个全人类共庆的夜晚,让象征和平团圆的火 焰之花开满地球的上空,万紫千红,此起彼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把握文章结构,理清行文思路是整体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也是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的基础。

近年来,一直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那么,如何才能迅速攻克这一考点呢?二、复习预习复习:文章的层次是指内容而言,主要反映的是内容的表现次序。

段落是指“表达”而言,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较小的步骤。

段落要尽可能的反映层次。

文章的层次分明,必先使段落清楚,如果段落纠缠不清,层次也必然一片模糊预习:文章结构是指作者对文中材料的安排和组织,是支撑文章的骨架,是作者写作思维的外在形式。

作者在文章中表情达意、叙事说理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表达出来。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 行文思路思路则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线和途径。

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的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所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理清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知识点2 考查内容①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②编写文章的提纲;③给文中的一段话进行句子排序;④分析文中较为特殊的段落的作用;⑤文中的伏笔与照应;⑥叙述文章的思路等等。

知识点3 分析行文思路的方法阅读散文,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整体阅读。

整体阅读是阅读最基本原则与的方法,它可以使做题建立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增加做题的理性分析成分,从而增强解题的准确度。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为了表达中心意思对写作材料进行精心安排的结果,是行文思路的具体体现。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对文章形成大致认识:题目是什么,共几个段落,文体是什么,内容方向是什么。

然后再理清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进而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段落取精。

段落取精就是要摄取文章段落的精华和要点,以便更好得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行文思路。

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逐段分析文章的段意,再看哪些段落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划分小层,理清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明白文中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上下照应的地方,把握重点段落的中心句,支撑句等内容。

第三步,提取线索。

思路是作者思维的轨迹,如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就能很快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篇文章,不管是整篇文章,还是局部语段,往往有一条线索贯穿其中,正是由于这条线索,文章或段落之间才会井然有序。

常用的文章线索主要有:①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②以人物为线索;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④以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为线索;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例题精析【例题1】枫叶礼赞孟超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

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正是很好的时节。

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

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

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

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

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

夜晚的街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

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

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

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

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

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杀的秋天。

《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

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那恰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

你看,去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

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

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

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题干】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

【答案】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

【解析】解答“行文思路”这样的题的方法是要了解文章写了几层意思,再用“先”“再”“最后”等词语即可。

如选文“先描写枫叶的的外在特征(1-3段),再赞美其品质(4-6段),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7-8段)”。

解答此类题常用方法有三种:搬(搬用)、拼(拼接)、结(归结)。

“搬”就是找到原文中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原原本本地把它抽出来,按规定直接抄写在答题处就行了。

“拼”就是指有些题目在原文中找出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句子太长不够简洁,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应该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结”就是将作者“溶化”在文章中的“要点”进行“提纯”,即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在整体把握选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义的基础上才能悟出答案,就要用归结、概述的方法。

【例题2】故烧高烛照红妆苏伟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

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

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

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

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

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

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①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

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

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

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

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

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

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

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

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选自《思维与智慧》2009年第16期)【注释】①〔讷(nè)〕(说话)迟钝。

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题干】1.本文行文思路清晰。

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

(每空只填一字)①开花→②()花→③赏花→④()花→⑤议花【答案】②盼④惜(意对即可)【解析】注意结合文本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明确文章的层次。

【题干】2.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

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答案】朱顶红:好似故友如约相访,让“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浓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如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玲珑、小巧、幽微让“我”感到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

(意对即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联系上下文分析即可。

【题干】3.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极富有特色。

试完成以下小题。

(1)文中运用了许多形式上两两成对的句子,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请按照示例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

示例:“花色橘红,花香幽微”、“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2)下边的句子写得很精妙,请揣摩并品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答案】(1)答案示例:①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②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③开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间;④玲珑得多,小巧得多;⑤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⑥别有情调、别有韵味;⑦一分朦胧,一分深邃;⑧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⑨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⑩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2)可扣住“挺出”、“托起”以及“溢满”等词语来品析;也可扣住“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这一拟人句来品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第一题答案较易,第二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例题3】神州第一味刘英敏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此亦豆腐之谓乎?②认识中国,可从豆腐找到绝佳切入口。

儒释道左右中国几千年。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豆腐最能代表中国的味道,因其多有“道味”。

这,首先因豆腐的发明者是道者。

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很高的《淮南子》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