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西大街改造空间形态演变探析
西安西大街改造空间形态演变探析
西安西大街改造空间形态演变搽析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戚骁锋
[摘要]位于古城西安东西中轴线西段的西大街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2005年改造后,营造出中国目前唯一一条仿唐商业街, 尽显西安古城文化的独特魅力。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一些传统城市空间和城市肌理发生了巨大改变。本文就西大街的形态演变进 行了分析和对改造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西安西大街
5墩师应该对于第一次没通过考试的再进行专门的考前辅导,并
适时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再次通过考试的自信心。 四、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通过率的措施 (一)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摆正心态,正确对待高职教育发展 的前景和自己的前途,确立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制定目标,认识到自己的 价值,消除自卑和无望心理。讲明国家需要有外语能力的人才,掌握英 语就意味着能阅读最新的科技及国内外的最新消息,从而把英语学习 的重要性和个人前途、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 视。介绍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性质、考试要求和考试的重要性。注意 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的习惯,以 使学生提高听课的效率;培养学生课后自觉复习、主动完成作业、大声 朗读、背诵、记忆的习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其次是培养学生 的学习策略,英语的听说读写都有不同的学习策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 针对不同的部分采取相应的策略并教会学生使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学 习,使学习效率更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录音、录像带、光盘等资 源,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使学生多读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情景会话, 让学生充分感受标准的语音语调、意群停顿、句子重音与节奏等,使学 生在对话、课文理解正确和记忆的框架上建立声音图式,使学生身临其 境,产生语感。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注意活跃课堂气氛, 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尤 其是那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和部分不爱表现的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多 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特别要与基础差的学生多交流和沟通,尊重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 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关心他们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 导、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 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强大的内在动 力。 (三)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高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用同一标准来要求学 生,形成一刀切的局面就会造成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差的“吃 不下”的状况,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既不符合高职高专教育 多层次定位的要求,又不利于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分层教学是在现 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摘要:西安古城历史悠久,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值得我们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街道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街道网络形态决定了城市的形态,街道空间的形态决定了城市空间的面貌。
由此本文着重研究作为西安城市十字形主要中轴线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从空间形态的角度来解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字: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空间、形态Abstract: the ancient city of xi ‘an, has a long history as a h 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s worth our area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nd the streets nets is a city’s skeleton, and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for the network form decided to form, and the streets of the space form of urban space to look. Th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axis as xian city cross the thing north and south four stree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ace form analy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xia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Keyword: south street, BeiDaJie, east street, XiDaJie, space, form1.导言西安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发展历程的历史城市,曾经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传统民居中庭院空间更新的思考_以西安大皮院街76号院为例
地, 并且修建了许多清真寺, 至今还保存着 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 10 座,主要有 化觉巷清真大寺、 大学习巷清真寺、 大皮院 清真寺、 小皮院清真寺等, 因为回民一直遵 循着“环寺而居”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所以 穆斯林世世代代都居住在此,逐渐形成了 以回族为主的多个民族聚居区,具有独特 建筑、环境、文化、社会和经济特点的历史 街区, 是研究西安历史城市特有的风俗、 风
[1] 原居民都已回迁。 [1]
摘要 / 从西安历史街区大皮院街 76 号院的历史变迁入 手,分析其在历史变迁中出现的忽视院落空间重要性问 题, 运用住宅设计原理以及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手法, 对 76 号院进行新的规划, 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宜 人的居住环境,也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建和保护进行 一些新的探索。 关键词/ 历史街区 院落空间 改建和保护
建筑学报
大的改建活动, 只是到了近代, 特别是近30
6 1
传统与继承 TRADITION AND INHERITANCE
不到一丝往昔的风采,曾经的辉煌褪变成 了今日心中那些模糊的记忆。 76 号院 4 进院落空间已经变得面目全 非, 传统庭院的礼制制度、 伦理关系等早已 荡然无存,院落硬生生地被中间毫无生气 的过道一分为二,成了东西两排建筑对峙 的局面(图3)。 3 76 号院院落空间角色转变的分析 在 76 号院往昔的生活中,院落空间扮 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院落被居民自行 改造之后, 院落空间关系就被破坏了, 随之 而来的产生一系列问题: 1) 院落空间形态被彻底改变,院落内 除了房屋建筑,剩下的室外空间就是一条 长长的走道了,院落不复存在。 2) 建筑采光、通风等基本功能消弱: 原院落中 4 个主要庭院的存在, 为周围的房 屋提供了采光、 通风, 以及汇集和排除雨水 等功能,现在由于房屋随意地改建、扩建, 房屋高度和建筑密度都大大增加,消弱了 建筑的基本功能。 3) 丰富庭院空间的小天井消失:在过 去的庭院中, 房屋之间留有一定的空地, 我 们称之为小天井, 是庭院空间的延续, 既保 证了房屋良好的通风,又从视觉上扩大庭 院空间,消除了由于围合造成的庭院空间 上的压抑感。而在今天的 76 号庭院中,这 些空间基本上已被扩建成房屋。 只有原2 号 院南侧 1 处庭院空间被保存下来, 但也堆满 了杂物,无人问津。 4) 庭院空间宜人氛围被打破:首先从 庭院尺度上来说,原有的庭院尺度是与原 有的房屋协调的, 即院落虽然小, 但与周围 的单层建筑相协调,而现在庭院空间被压 缩,围合的建筑由单层增加到二层、三层, 原来院落中视觉的 “敞” 的感觉收缩甚至消 失了,而拥挤、 压抑的感觉加重了, 在有的 地方, 人甚至犹如井底之蛙;其次从建筑材 料上来说,原来庭院的围合要素有用当地 黄土烧制的砖砌成的建筑墙体、有用料考 究的色彩朴素淡雅的木隔栅门窗、有高低 错落层次丰富的屋檐,这些要素围合的庭 院蕴含着一种宁静祥和、与世无争的生活 气息,而现在 76 号院中的新建住宅,多是 钢筋混凝土结构, 形式简单的现代门窗、 色 彩单调的水泥抹面墙体,这些都导致了庭 院宜人氛围的丧失。 5) 檐下过渡空间消失:以3号院为例,
西安城市大变迁
西安城市变迁——告诉你不知道的西安1981年的钟楼1985年的钟楼1993年4月的钟楼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延伸拓宽。
西安,一座四方的古城,几十年来挣脱了城墙的束缚,将版图扩展到了二环、三环,拥有8大出城高速、四条在建地铁、市区空间容量进一步扩大……几十年来的变化太多太多,改革开放30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
80年代钟楼旁边的“蜘蛛网”钟楼一直是西安的象征,是西安的商业中心,也是西安的“心脏”。
以钟楼为中心的交通图,四通八达,成了西安的交通枢纽,同时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变迁。
30年前的钟楼有着未经修缮的陈旧,也有着那个时代的古朴。
钟楼四周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摆着各式的零售摊。
1985年的钟楼,周围电线杆比比皆是,空中的电线像蜘蛛网,周围小商铺拥挤不堪,卫生状况较差,抽烟、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处可见。
几经修缮,现在的钟楼既有古代的质朴,又有着几分现代的气息。
如今,钟楼四周环绕着色彩斑斓的鲜花,与之遥相呼应的鼓楼也焕然一新,钟鼓楼广场成为人们休闲的中心。
钟楼四周商场林立,完全展示出它的经济地位。
30年前沙土地面的新城广场很多年前的新城广场有两个观礼台,沙土地面,周围还有苍翠的山峰。
上世纪90年代初,新城广场西南角还是规模较大的一个土堆。
广场成为西安市民娱乐的场所,各种各样的文艺表演在这儿举行,吸引着市民的眼球。
1990年西安迎接亚运会火炬接力,曾在广场上进行节目表演,西南角土堆上人山人海。
几经改造,现在的新城广场已经是绿草如茵,是白鸽栖居的好地方,现代化的喷泉、幽雅的环境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去处。
更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春夏秋冬,常有人黎明即起,赶赴那里观看武警升国旗仪式。
省政府大楼屹立在新城广场的对面,也在显示着它是政治地位的象征。
不复存在的老飞机场值得怀念西安西稍门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走过丰庆公园,不少老西安市民都会回忆起当年的老机场,西安飞机场从上个世纪初的20年代到世纪末的1991年8月31日,生存了近70年。
图底变换下的西安
图底变换下的西安摘要:本文以图底关系理论,由宏观到微观,由历史到现代,逐步分析西安这座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及历史演变,并以西安市旧城区内部典型街道——尚勤路为例,通过详细调研,分析西安传统街道的图底关系,进一步探讨应如何优化街道的空间关系。
关键词:图底关系理论;尚勤路;西安;旧城调研图底关系理论源于心理学中的视知觉研究。
以知觉的选择性作为基础,认为人们在观察形体环境时,被选择的事物就是知觉的对象,而被模糊的事物则是这一对象的背景。
城市空间的创造不仅是对建筑实体的研究,更是对空间虚体的研究。
图底关系理论,是将研究形态视觉结构的“图形”与“背景”理论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是研究城市的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
一、西安城市形态演变在我国,西安具有最早的建城史和最长的建都史,其特有的都城遗址和规模宏大的城市规划,使得西安在中国都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1、汉长安城在选址方面: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的中央,如图1。
其特点为:1)虽以周礼为制,但因地制宜;2)城内按功能划分区域;3)实行封闭的闾里制度;4)集中市场;5)完善的水利系统;6)城东南与北面郊区设置七座城市。
汉长安的图形由城墙划定感觉十分强烈,但城内功能划分由于尺度相去甚远故城市肌理并不明显。
2、隋唐长安城唐长安城的肌理十分清晰,街道尺度较大,不适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发展。
但在里坊小尺度的“底”的衬托下,东西二市及皇城给人以很强的“图”的感觉。
如图2。
其特点为:1)由“城”、“郭”、“苑”所组成;2)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方法;3)重视利用地形,以高亢之坡地部署宫室庙宇,权贵府第,较低之地带则置市里;4)道路系统已较汉长安城更加规范;5)城内每一个方格即为一个坊,形成了街道一一坊一一院落组成的城市肌理;6)在水系与绿化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设计规划。
3、明清长安城明洪武三年扩建后的西安城重新修筑东城墙和北城墙,城内格局基本沿用了唐长安城皇城的格局。
洪武十三年和十七年,又先后修建了鼓楼和钟楼,形成了以钟楼为中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向外辐射,城坦四门相互对称的大格局,直至清末,西安城的格局再无大的变化。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研究(1978-2002)
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研究(1978-2002)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研究(1978-2002)一、引言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城市文化。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经历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西安市在1978年至2002年期间的城市空间结构演进过程。
二、城市功能分布的变化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自古以来就担负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职责。
改革开放以前,西安市的城市功能主要集中在城区内,以碑林、钟楼等历史文化遗址和城市公共设施为核心。
但是,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功能的转移和扩展。
新的科技、商务、金融中心陆续建立起来,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曲江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构建了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三、城市扩张与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是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1978年至2002年期间,西安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城市面积的扩大,从城区逐渐向外扩展,形成了一系列卫星城市和新城区。
其次是城市空间的分层利用,从单一的功能空间向多功能的城市空间转变,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绿地和交通枢纽等。
这些变化导致了城市土地利用的混杂化,带来了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四、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的交通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城市内部的交通网络得到了极大改善,主干道和快速路网的建设提高了城市交通的效率。
同时,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也得到了加强,西安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逐渐完善,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提供了便利。
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提升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效能,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五、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也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78年至2002年期间,西安市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城市建设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和风貌建筑,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吸引力;另一方面,大量的高层建筑、商业综合体和现代化的居住区建设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传统商业街风貌形象改造初探——以西安大唐不夜城设计为例
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发展逐渐转向以文化消费为主导,形成了新的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展开了历史文化城市建设,传统商业街风貌形象改造设计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形象改造、更新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西安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的实际景观项目为例,结合区域特色文化,从空间、建筑和人文元素等几方面深入探讨景观风貌改造对传统商业街的影响与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传统商业街;风貌形象;西安大唐不夜城;设计策略在现代意义上,商业街不仅要满足商业需求,而且要成为现代城市中一种独特的景观,甚至是展示该地区独特地域历史文化、提升其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作为历史的产物,传统商业街在改造中应将其独有特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突出其独特的内在个性。
只有这样,传统商业街才能有机地融入整个地域文化之中,并成为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突出传统商业街景观改造的地域文化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一、国内外传统商业街风貌形象改造分析(一)国内传统商业街风貌形象现状剖析我国传统商业街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业已形成独特的建筑环境格局。
秦汉到北宋时期,商业街具有狭窄的街道空间尺度、开闭结合的商业空间秩序,经营方式多为前店后坊、任选任购(图1、图2)。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思想涌入我国,我国的文化和技术出现部分西化。
随着民族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开始模仿西方百货商场的商业建筑方式,建筑高度从一层逐渐向多层发展;建筑风格也基本摒弃了传统的中国风,转而向欧式古典发展。
随着西方新工艺的引进,木质结构的建筑也逐渐被淘汰。
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旧城商业区在现代生活中的局限日益突出,其物质功能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景观环境更新方法的不足也开始显现。
因此,在当今的设计实践中,旧商业街的改造再利用便成为新的课题。
然而遗憾的是,传统商业街在早期改造图1 汉代市井画像石 图片来源:“传统活儿”微信公众号图2 《清明上河图》市井片段 图片来源:“书画论坛”微信公众号. All Rights Reserved.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传统建筑几乎重建,旧街的结构肌理被严重破坏。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自1840年至1949年这一百多年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因。
二、历史背景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安也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力量的冲击与影响。
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的传入、交通路线的改变、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于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三、空间结构演变历程(一)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保持与调整在近代早期,西安的传统城市空间结构基本保持稳定,以城中心为核心的传统街区、市场、庙宇等公共空间依然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一些新的空间元素开始出现。
(二)新式住宅区的兴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加,西安开始出现新式住宅区。
这些住宅区多位于城市外围或近郊地区,以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
同时,新式住宅区的出现也标志着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向现代化方向转变。
(三)交通路线的改变与城市扩展近代以来,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的兴建和改进,西安的交通网络发生了显著变化。
交通路线的改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交通布局,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扩展。
例如,火车站和公路站点的建立吸引了大量人流和物流,进一步促进了西安的城市化进程。
(四)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与调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西安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与调整不仅改变了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
四、演变动因分析(一)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影响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代以来,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战争的爆发等因素都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战争的爆发导致了人口的迁移和流动,进一步影响了城市的空间布局。
西安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地段更新及建筑改造设计研究
西安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地段更新及建筑改造设计研究西安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是西安市的重要商业地段之一,但目前该地段的建筑面貌已经有些陈旧,需要更新和改造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商业需要。
本文将对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地段的更新和建筑改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地段进行调研,了解其商业环境和周边的城市规划。
西大街位于西安市中心地段,周围有许多高档酒店、商业办公楼和旅游景点。
购物中心所处的位置独特,具有很高的商业潜力和吸引力。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购物中心的建筑面貌进行改造和更新。
首先,建筑外墙可以考虑选用现代化材料,如玻璃幕墙和石材贴面,使整个建筑更加时尚和美观。
同时,可以考虑在外墙上增加一些巨型LED屏幕或广告牌,以提高购物中心的宣传效果。
在建筑的内部,我们可以将原有的商业空间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
首先,要根据购物中心的定位和目标受众群体,对商铺进行分类划分,例如将一楼的商铺定位为高端奢侈品品牌,二楼的商铺定位为时尚潮流品牌,三楼的商铺定位为休闲娱乐和餐饮等。
同时,要注重商铺的布局和设计,使其更具吸引力和舒适度。
此外,购物中心的公共空间也需要进行改造和升级。
可以增加一些休息区、儿童游乐区和休闲广场等设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便利和舒适性。
同时,可以在购物中心的底层设置一个大型的步行街区,吸引更多的人流和游客前来购物和逛街。
最后,需要在购物中心周边进行交通和停车设施的改善。
购物中心所处的位置交通便利,但目前的停车设施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量。
因此,可以考虑在购物中心周边建设一个大型的停车场或多层停车楼,以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对西安西大街百盛购物中心地段的更新和建筑改造设计研究,我们可以从建筑外墙、商铺规划、公共空间和停车设施等方面进行改善和升级,以提高购物中心的商业吸引力和用户体验,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和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安西大街调研汇报
• 唐尚书省遗址: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 在皇城中心大街第四横街西段,唐朝最高行政机关 尚书省和六部设于东段北侧今鼓楼两侧并有秘书省、 太常寺、左军领卫、右军领卫、唐朝主管外交的鸿 胪寺和接待外宾的鸿胪客馆也在附近。唐代在今钟 鼓楼广场附近,穿着各种服饰的和外国人车来人往, 比现在还热闹。唐以后,宋、元、明、清、民国的 地方首府永兴军路、奉元路、京兆府、西安府、民 政府(厅)、长安县署等重要衙署均设在此街北侧, 与隋唐皇城相对故又称子城,唐后至南宋仍称子城 厢正街,中段又称指挥街。现街名启用于明神宗万 历年十年(公元1582年)。
四、绿化分析
• 绿化沿街东西向分布,再纪念性广场广场, 文化广场也有分布。但绿地面积还是太少。
五、公共设施
• • • • • 1、休息设施 2、围护设施 3、交通设施 4、服务设施 5、照明设施
• 1、休息设施
• 2、围护设施
• 3、交通设施 标志牌:
• 4、服务设施
• 5、照明设施
六、景观节点
二、侧界面的分析
• 改造前,西大街侧界面延续了自明清以来的城市机理,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整体的保护与限制,呈现一种无序状 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靠近钟楼附近进行了大力改 造,改造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风格,同时在西门附近修 建了安定广场建筑底部为沃尔玛超市也为现代大型建筑, 风格属于明清晚期江南建筑风格。西大街中部为底层建 筑,基本街道特征属于两头重,中间轻。整体发展不协 调,建筑风格混乱破败的形象。 • 改造后西大街整体风格为仿唐风建筑,但事实上保留的 建筑风格当中,如钟鼓楼、城隍庙皆为明清时期建筑或 构筑物,而这些保留的建筑都是西大街统领辐射的空间 节点,这一风格的矛盾被许多人所诟病。 • 在立面改造中以市公安局、房产局、教育学院等十八处 建筑立面进行立面装修,使之达到与建筑融为一体,处 理手段以立面装饰与加盖大屋顶的改造方式为主。
最新西安西大街规划方案
最新西安西大街规划方案最新西安西大街规划方案西安西大街是西安市中心区域的核心路段之一,也是历史文化街区和商业中心区。
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西大街也需要适应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更新。
为此,西安市政府发布了一份最新的规划方案,以改善西大街的交通、社区和环境。
西大街的发展历程西大街位于西安市中心区域,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道。
在唐朝时期,它是商业交通街道的重要干道,也是城市的主要商业街道之一。
在明清时期,这里的建筑、商家和文化底蕴得到很大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时,西大街逐渐发展为现代化商业区,各类大型商场、酒店、咖啡馆、餐厅等纷繁建立。
不过,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交通和环境问题,如道路交通拥堵、公共空间不足、空气污染等。
最新规划方案和改善措施根据最新的规划方案,西大街将进行全面的街区更新。
具体措施包括:交通更新为了减少道路交通拥堵,西大街将更新现有的交通路线。
计划建设多条地铁线路,以此取代部分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服务。
此外,也将扩展停车场的数量,以便于提供更加便利的停车服务。
社区改善作为西安市中心的商业区,西大街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
规划将在道路两侧设置景观带,方便行人步行和休憩。
同时,新增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以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
环境保护为了保护西大街历史地标建筑和保持城市文化特色,规划将会保留一些建筑物,并对其进行修缮和更新。
此外,还将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能源,用于驱动街灯和其他设施,从而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结语西大街是西安市中心的重要地区,本次规划方案旨在改善西大街的交通、人居环境和保护历史建筑。
通过这些改善措施,我们相信西大街会变得更为美好,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西安市的整体形象和城市品质。
1 / 1。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深刻的演变。
本文旨在探讨1840年至1949年期间,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其背后的动因。
二、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初步形成(1840-1900)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门户,西安作为内陆城市,也开始逐渐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初步形成,以城墙内外的城市布局为主。
城墙内为传统的居住区,以商业和手工业为主;城墙外则开始出现近代工业和商业区,但整体上仍以传统农业区为主。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现代化转型(1900-1937)自20世纪初起,西安城市开始迎来现代化的转型。
随着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西方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理念的传入,西安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1. 交通网络的建设与拓展:西安的交通网络开始从传统的道路交通向现代交通转变。
铁路、公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也改变了城市的交通格局。
2. 城市功能的多样化: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西安的城市功能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商业和手工业区外,出现了新的工业区和商业街区。
3. 建筑风格的变革:随着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西安的建筑风格也开始发生变化。
新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开始在城市中广泛应用。
四、抗战时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特殊形态(1937-1949)在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战争的影响,西安城市的空间结构呈现出特殊的形态。
由于战争的需要,一些军事设施和难民安置区在城市中迅速建立起来。
同时,由于战争的破坏,一些传统的建筑和区域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五、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特点与动因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具有以下特点:1. 渐进性:演变过程是逐步的、渐进的,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2. 多元性: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2024年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范文
《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篇一一、引言西安,古称长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城市空间结构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自1840年以来,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和西方文化的传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以期为当代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初步形成(1840-1911)在近代早期,西安城市空间结构受到传统封建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城墙为界,分为内城和外城。
内城以皇宫为中心,街道规整,空间布局较为紧凑。
外城则以商业和居住功能为主,空间相对松散。
这一时期,由于对外开放程度有限,西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
三、城市空间的现代转型(1912-1937)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和民国政府的建立,西安城市开始迎来现代化的转型。
这一时期,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传统城墙被拆除,城市向外扩展,新的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相继出现。
另一方面,西方建筑风格和规划理念开始传入西安,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1. 空间扩展与功能分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西安城市空间不断扩展,形成了以老城区为核心,新城区、开发区等多元并存的空间格局。
不同区域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如居住、商业、工业等。
2. 交通网络的构建:近现代以来,西安城市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道路系统逐渐形成。
尤其是城市交通干道的建设,为城市空间结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
3. 建筑风格的变化:随着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西安城市建筑风格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
五、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1. 政治因素:政治制度的变革、政权更迭等政治因素对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民国政府的建立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2. 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推动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重要动力。
街区制下西安城市街区演变、动因及认知探析
城乡规划·设计2021年9月第18卷总第403期街区制下西安城市街区演变、动因及认知探析李 晨,乔 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西安作为历史古都,其城市街区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文章从街区制概念及特征出发,运用历时演变分析法和成因性分析法归纳总结了西安城市街区的演变规律和根本动因,从统治阶层的行为、经济利益的选择和文化价值的导向三个方面的演变动因对目前推进的街区制的错误认知进行再解读,期望为探索符合西安城市需求的街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认知和经验借鉴。
关键词:街区制;街区形态;演变;动因;认知误区[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26.04Analysis on the Evolution, Motivations and Cognition of Xi’an Urban Block Form inthe Block SystemLi Chen, Qiao Zheng(Architecture College,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 China)Abstract: As an ancient historical capital, Xi’an city block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Based on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 system,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volution rules and fundamental motivation of urban blocks in Xi’an with diachronic evolution analysis and genetic analysis. Then, it reinterprets the wrong cognition of the current advancing block system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behavior of the ruling class, the choice of economic interests and the orientation of cultural values, aiming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and experi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n the urban block pattern in line with the urban needs of Xi’an.Key words: block system; block form; evolution; motivations; cognitive mistakes1引言街区可以说是城市设计中的最微观的视角,但却能让生活在此中的人们最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特征和品质。
西安西大街商业街光环境分析
西安西大街商业街光环境分析王菲菲【摘要】通过对西安西大街的实地调研,对古城商业街的光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城市建设在“亮化”照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阐述了个人对城市亮化方面的建议,以达到改变城市面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的目的.【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40)003【总页数】2页(P23-24)【关键词】亮化;光环境;商业街区【作者】王菲菲【作者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北京10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131 西大街光环境现状调查1.1 西大街亮化概况1.1.1 地理位置西安西大街,位于钟楼以西,东起钟楼,西至西门(安定门),长1 950 m,是以钟楼为中心辐射出的四条大街之一。
1.1.2 形成过程历史上,西大街曾经是古城长安主要的繁华商业街区。
在19世纪20年代,西大街也是西安最为繁华的商业区域。
随着历史的变迁,西大街的商业地位逐渐下降,许多杂乱无章、破旧的建筑充斥狭窄的街道两侧。
2001年,西安市全面开始了西大街综合整治改造工程。
整个工程延续了传统历史文脉,对沿街原有和新建建筑都进行了以唐风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改造。
1.1.3 面临的问题虽然西大街现在的定位是商业街,并且有一定规模,但并不能掩盖其存在的内部矛盾。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整条街缺少商业气氛,尤其到了夜晚,西大街的中段和西段由于缺少照明的烘托更显萧条。
1.2 西大街光环境物质形态分析为了更好的分析西大街光环境构成要素,将西大街分为三段来研究:西大街东段(钟楼至广济街口):东段是西大街最为繁华的一段,其建筑立面的亮化最为突出,是由附加在建筑外立面的“第二层次轮廓线”的灯箱广告、霓虹灯招牌、标识、商品陈列、灯饰等各色照明设施构成。
西大街中段(广济街口至桥梓口):中段因为商业设施少,灯箱广告和招牌都较少,不像东段那样眩目夺人,主要建筑采用轮廓照明勾勒线条,辅以少量泛光照明烘托氛围。
西大街西段(至桥梓口至西门):西段商业设施有所增加,但仍不及东段,仅仅在一些居民楼上采用了轮廓照明,还有一些商家的广告招牌。
西安古城区街道形态演变研究
西安古城区街道形态演变研究高茜【摘要】Xi'an ancient streets and historic building have suffered severe da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 Main stree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s, nature and the patterns of the ancient streets in the ancient urban area. The study of th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city helps the gorenment understand the urban context, protect the struc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area and make a plan for the network of main roads,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urban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针对西安古城区街道、历史建筑遭受严重破坏的现象.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西安古城区四条大街交通主轴为基础,分析了古城区主要街道的功能、性质以及街道的形态演变.古城区形态演变的研究有助于西安市政府对城市文脉的理解,古城区完整格局的保护和城市主干道网络的规划,为今后城市建设提供发展空间.【期刊名称】《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11【总页数】5页(P937-941)【关键词】西安;古城区街道;历史建筑;形态演变【作者】高茜【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西安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尽管西安在古城区格局及重点文物建筑的保护上卓有成效,但是在改造过程中大规模的开发与建设使得一些传统城市空间、城市肌理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作为古城区历史遗存主体内容的城市形态破坏日益严重[1],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日趋衰落,如何在发展的同时解决古城区保护的问题变得迫在眉睫.国内外众多的学者从各个角度对历史城市的保护进行了阐释和研究.其中,阿尔多·罗西把类型作为建筑与历史相联系的一个途径,他认为,建筑的内在本质是文化习俗的产物,文化的一部分被编译进表现形式——表层结构中.在方法上罗西采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但是运用历史的建筑类型来进行设计,从而使新建筑与历史城市发生一种内在的联系.克里尔兄弟试图从历史城市空间的原型与类型出发,来延续城市的空间形态,解决现代城市的问题.C·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一书中指出,“有生命”(alive)的建筑与城市设计应当去探索城市与人类行为之间的这种复杂的深层次的联系(即建筑的“模式语言”).国内的朱文一在《空间·符号·城市——一种城市设计的理论》中对中国的传统城市空间进行了符号化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城市比较深层的形态特征.唐明在硕士论文《北京旧城“城市文本”》(清华大学)中借鉴了 Mario Gran-delsonas对芝加哥城市形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北京旧城中隐藏的形态(如“毛细路网”、“丁字路口”、“倾斜的块”、“空白的块”等)背后的规律[2].西安古城区研究借鉴以上学者的研究方法,对古城区中主要街道形态特征演变进行研究,探讨西安古城在城市设计中的深层次规律.1 唐长安城的城市形态西安地处关中平原,背山面水,土地肥沃,交通贯通东西,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与地理条件.正是这些条件,为古代城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相继成为13个朝代的都城所在地.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城,城市布局体现了《周礼·考工记》中所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平面布置方正规划,采用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南北中轴线为朱雀大街.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为皇城,皇城左右有祖庙和社稷坛,城的东南西各开三门.城内的道路系统为严整的方形格网,东西向14条大街,南北向11条大街,棋盘式的路网将外郭城划分为108个坊和东、西两市,城市布局严谨有序[3].宫城虽不在城市正中心位置,但出现了明显的功能分区.这是中国历代都城建设中第一次把宫殿区、重要的衙署区和一般民居区三者严格分割,其意并不在于“便民”,而是皇权至上的思想表现,体现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严格管制与防范.宏观上都城分为两大功能空间:政治功能空间——宫城、皇城和苑城;经济综合功能空间——外郭城.这种互不相参的分区突出了规划的强制性和对都城超强的政治控制.中国都城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形成带有明显的人工规划色彩,同时充分也说明,我国的城市规划学科起步较早. 长安城的规划设计特征显著,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颠峰时期的宏大气魄,在中国建筑史、城市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但为后人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划设计提供了优秀的例证,而且成为亚洲其它周边国家城市建设的典范(如日本的平安京、平城京等)[4].2 唐长安城街道性质与功能唐长安城中最具特色之一就是道路规划.从当代的城市规划角度来看,街道和道路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城市元素.第一,各自担负不同的功能.道路多以交通为主,而街道多与市民日常生活及步行活动方式相关,同时街道也综合了道路的功能.第二,从空间角度看,街道两旁的沿街界面通常有比较连续的建筑物围合,这些建筑物与所在的街区及人行空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道路对空间围合没有特殊的要求,人们是通过不同的交通工具对道路两旁的景观产生不同的认知感受.然而,古时的街道与道路并没什么明显区别.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又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居民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完成一切所需的活动.“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都有鲜明的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街道只分为生活性街道和交通性街道.隋唐长安城的道路系统分工明确,从功能结构上分成两套系统:城市道路和里坊内道路.长安城内道路由经纬干道组成,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严格的遵守方格网状.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所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正是对长安城贴切的描述.长安城中街道笔直宽阔,通向城门的几条主要干道宽度都在百米以上.其中朱雀大街宽度更是达到了150m,是长安城内最宽的街道.它是全城空间形态之主轴,既突出了宫城在全城空间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又使都城空间形态呈现出严格中轴对称结构特点.不通城门的街道宽度在42~68m之间,四周沿城墙的顺城街作为最窄的街道宽度也达到了25m.每条大街的两旁都栽有树木并设有排水沟,用以解决城内排水、引水以及绿化等.这些大街和里坊内街道及首尾相通的巷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然而,在这样宏伟的道路上,我们却看不到城市繁华热闹的景象.这主要是在我国宋朝之前,实行的是“闾里”制,每一个里坊都由围墙划定范围,“墙”界定了“街”,因此,隋唐的长安城的街道只具有交通性质,并没有所谓“生活性”的街道,唯一有生气的是围在高墙内的东西两市.太阳落山后,市场关闭,城市道路上实行宵禁,不允许任何行人出行,市民的活动仅限于里坊内.因此可以说,这时的城市道路仅用于交通,功能上没有和“市”结合,只具有划分城市的功能.唐末迁都洛阳,长安失去国都地位,派佑国军节度使韩建驻守长安,将皇城改筑为新城,放弃原长安的外郭城与宫城.新城的周长为9.2km,仅及原城周长36.7km的四分之一;面积为5.4km2,仅及原城区84.1km2的十六分之一.“新城”的规模与原长安城已不可同日而语[5].图1 西安城与唐皇城关系示意图Fig.1 The relation of Xi’an city with Tang imperial palace历经百年的变迁,明清时期西安城市迎来“后都城时代”最重要的阶段,继承了宋元西北军事、政治、文化重镇的地位并逐渐发展成为西北最大、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原有的西安皇城迎来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分别向东、北城墙扩移,拓展完后东北两面的城墙各向外延伸约三分之一,西南两面仍在原位置上[6],达到了如今的规模.现在所说的西安城区,实际指明清扩建后的皇城部分.明万历十年(1582年),钟楼从今西大街以北广济街口迎祥观内移建于现址,从而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绾系四条大街的城市四隅格局[7],也因此改变了200余年间,四门大街的汇聚点都是以城市广场的形式出现,东西二门,南北二门均遥遥相望,城市景观的通透性极强的这一状况.直到现在,西安城内的这4条大街担负着交通、商业、景观、文化等各项功能,成为西安具有特色的标志之一.3 西安老城区街道的演变3.1 东大街东大街东起东门盘道,西至钟楼盘道,长2 100m,宽30m,混凝土路面.它位于隋唐皇城东墙景风门内外,大部分为景风门街,今碳市街口以西为皇城内第四横街.明代拆除景风门,东沿1 300 m建长乐门(东门),东大街始统称东门大街.清顺治六年(1649年),构筑“满城”,东大街北侧大部分为“满城”内的顺城街,南侧小部分为“满城”外的顺城巷.民国初年,拆除“满城”,修复东大街,街宽30 m.民国十六年(1927年),东大街更名为中山大街,翻建为泥结碎石路面.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为“二块板”路型,中间隔车带宽4m,车行道为碎石路面,各宽7m,人行道铺青砖各宽6m.1951年改作“一块板”路型,浇筑混凝土路面,车行道宽18m.1953年改称“东大街”,1966~1972年曾称“东风路”[8].2008年开始对东大街进行综合整治改造,道路规划宽度为50m,规划新建22个项目,规划公交港湾9处.新建部分设计以简约中式为主,靠近钟楼的建筑,风格接近钟楼邮局;靠近东门及顺城巷的建筑,突出传统风格.以钟楼周边广场、东门外绿地为重点,南新街、大差市为节点布置广场休闲场所,同时完善沿街的配套市政设施.正在建设中的东大街将要建设成为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商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成为西部商业航母的龙头.此次东大街改造,是近几十年来西安城内时间最长、力度最大、拆迁面积最广的一次. 3.2 南大街南大街南起南门盘道,北至钟楼盘道,长782m.始建于隋唐,位于皇城内,称安上门街,宽94m,两侧有水沟,各宽3m许.唐末,皇城改筑新城时,封闭了南城墙的中门(朱雀门),以后北宋哲宗元佑(1086~1094年)又封闭了南城墙偏西的含光门,至此南城墙仅保留了偏东门-安上门,故此街就成了城内直通南城门的唯一大街,仍称“安上街”,且为金、元所沿用.明初改筑西安城,改原安上门为“永宁门”,安上街遂改称“南门大街”.长约800m,民国时改称南大街.1966年改名“反修路”,1972年复名“南大街”.南大街于民国十六年(1927)和二十一年(1932年)两次拓宽至20m车行道各8m,人行道各为6m,改条石路面为泥结碎石道路.1950年,南大街改为水泥石灰砂浆路面.1958年,以沥青处理表面1980~1985年再次拓宽至60m,“三块板”路型,其中快车道为14m,慢车道各为7.5m,人行道各为12m,隔车带为3.5m,并于南北两端与中段修了地下人行通道[9].南大街是4条大街中最短的,钟楼与南门遥相呼应,南大街的尽头连接着著名的书院门.其位置原为唐长安皇城太庙,唐末以皇城改筑新城后逐渐演变为居民巷,西起南门什字,东至安居巷南口,长300余米.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在此街北建立关中书院,因而得名.现在的书院门街以出售古玩、字画、玉器而闻名,关中书院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仍为教书育人之用.由于书院门、关中书院和碑林的存在,可以推测古时南大街是通向文化区的街道.现今的南大街仍然沿袭了这一功能,连接了城内和城外南郊文化区.3.3 西大街西大街西起西门盘道,东至钟楼盘道.此街从广济街口以西至城门段原为隋唐长安皇城顺义门街,为皇城东西主干大街景凤门大街的西段.唐末皇城改筑新城时,此街名沿用未改.金京兆府城称此为“子城厢正街”,明初改筑西安城时,重建了西城门,改原顺义门为安定门,构成了4条通往城门的大街交汇于城中心的格局,西门大街遂由原广济街口向东拓长至城中心,总长2 088m.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大街拆除长期铺设的间断条石,改建为宽20m的碎石路面,其中车行道为10m.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西大街又改建为“二块板”路型,中间设有隔车带3m,车行道各为6m.1952年再次改为“一块板”路型,车行道为18m,浇混凝土路面,1966年改名为“反帝路”,1972年又复名,其宽为25m.2002年,西大街再次拓宽,整条街道为仿古建筑,沿街原有建筑和新建建筑都进行了以唐风为主导的改造.建筑形式、色彩、材料及景观灯的选择和建设都与仿古特色一致.商铺以2层为主,3层退台,尺度也算近人,但也不乏个别突出的高层,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一街两点”(钟楼、西门、西大街)的格局.西大街近钟楼处以钟鼓楼广场收尾,它不仅是世纪金花商场的主要入口,同时作为西大街、北大街两条大街人流疏导空间[10].3.4 北大街北大街北起北门盘道,南至钟楼盘道.此街南段原为隋唐长安皇城安上门街的北段,唐末皇城改筑新城时,由于新开北城门(玄武门)位置偏西,北门大街随之西移.而原安上门街北段在北宋、金、元时逐渐为民居坊所占而封闭.明初改筑西安城,北城墙向北拓移,并直对南城门永宁门(原安上门),新开北城门安远门,遂新开通此长1940m的北门大街.清代,驻防满城西城墙侵占了部分路面,民国初拆毁满城后,恢复北大街,此街原为间断石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修为石子路,1953年拓宽为水泥路,1966年改名为“延安路”,1972年复名,至此街宽为38m.1998年再次拓宽,现在的北大街是交通疏散的重要通道.北大街南段(钟楼至西华门)宽80m,北段(西华门至北门)宽50m,为沥青路面.街道两侧既有公共商业建筑也有居民住宅,且风格、形式都不统一,又有东西向的新开道路-西五路、莲湖路拦腰通过,因此交通十分繁忙、混乱.这也暴露出西安城内交通系统存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4 结论从整体看,西安城区交通的主轴由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道构成,钟楼和四条大街是西安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的主要标志.但是仅仅依靠四大街道,是远远不能满足西安城市发展需求的.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快速、稳定、持续增长,西安市政府在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对道路系统做了进一步的部署,实施公交优先和交通一体化战略,分散老城区交通压力,形成“棋盘”加“环”加“放射线”的“三横三纵三环八放射”路网格局.未来的西安将建成6条轨道交通线,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快速公交为补充,普通公交为辅助的多元化,快速、高效、环保的西安都市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按照这项规划,建成后的西安城区总体上将仍保留“九宫格棋盘式”布局,环线及城区道路的扩建将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使市民和游客能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相关文献】[1]张毅.西安明城段中轴线南北大街街道表皮特质初探-西安明城区城市形态深层结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ZHANG Yi.Study of The Street Surface of the Northand South Street in the Ming City in Xi’an-Research of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Urban form of the Xi’an Ming Dynasty City Area[D].Xi’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2005.(in Chinese)[2]何哲.尺度的记忆-西安明城区保护中的尺度问题初探[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HE Zhe.Memory on Scale-Study on the Scale Issues in Protection of Old City Areaof Ming Dynasty in Xi’an[D].Xi’an: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2003.(in Chinese)[3]李红艳.西安城市结构与布局形态[J].北京规划建设,2005(11):104.LI Hong-yan.Xi’an Urban Structure and Layout Patterns[J].Beijing Planning,2005(11):104.(in Chinese)[4]中国建筑史编写组.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 Compilation Group.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M].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1986.(in Chinese)[5]武进.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WUJin.China City form:Structure,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M].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0.(in Chinese)[6]王树声.明初西安城市格局的演进及其规划手法探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5):85.WANG Shu-sheng.Xi’an Urban Pattern of Evolution and Its Planning Practices of the Early Ming[J].Urban Planning Forumning,2004 (5):85.(in Chinese)[7]史红帅.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地理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4.SHI hong-shuai.Xi’an City Geography Research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D].Beijing:Peking University,2004.(in Chinese)[8]朱士光,吴宏岐.古都西安·西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3.ZHU Shi -guang,WU Hong-qi.Ancient city Xi’an·Its Historical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M].Xi’an:Xi’an Press,2003.(in Chinese)[9]张琳,赵敬源.走出古建筑保护的误区——对西安南大街发展现状的反思[J].长安大学学报,2003(9):28.ZHANG Lin,ZHAO Jing-yuan.Out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of Xi’an——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 Main Street[J].Journal of Chang’an University,2003(9):28.(in Chinese)[10]当代西安编委会编.当代西安城市建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Contemporary Xi’an Editorial Committee.Contemporary Xi’an City Building [M].Xi’an:Sh aanxi People’s Publishing,1988.(in Chinese)[11]西安市规划局.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J].建筑与文化,2008(7):9.Xi’an Urban Planning Bureau.Planning of Xi’an 2008-2020[J].Architechture &Culture,2008(7):9.(in Chinese)。
靴城情怀|西大街西段新旧对照(11)
靴城情怀|西大街西段新旧对照(11)今天继续刊发近日拍摄的西大街图片,供大家先睹为快。
吴磬军先生题写的“西大街”。
之所以邀请吴磬军老师书写“西大街”,是因为磬军老师年轻时,曾经骑着自行车从清苑老家来保定城里到西大街和城隍庙街逛街。
此次的西大街改造提升,已经开街测试了。
对于这次西大街改造提升,通过新旧图片对比,可以看到这次改造的力度之大。
据了解,此次改造提升的设计改造方案,是由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为组长的团队完成的。
一、西大街的北唐小区北口对照1、此次改造之前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西侧是标有“义春楼”字样的建筑,真正的老“义春楼”在西大街永华南大街口东南方向(拍摄时间是2021年12月9日)。
2、此次改造之前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修建得好似一座城门(拍摄时间是2021年12月9日)。
3、此次改造之前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
“北唐小区”意思是在原“北唐家胡同”一带建设的小区,不是“北边池塘”的小区,有些人误写为“北塘小区”(拍摄时间是2021年12月9日)。
4、此次改造之中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正在安装脚手架。
5、此次改造之后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门口里面的路面尚未硬化,路面外面东侧树还没有种植(拍摄时间是2022年9月24日)。
6、此次改造之后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门口里面的路面尚未硬化,路面外面东侧树已经种植(拍摄时间是2022年10月2日)。
7、此次改造之后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门口里面的路面正在硬化,路面外面东侧树已经种植(拍摄时间是2022年10月7日)。
8、此次改造之后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门口里面的路面正在硬化,这是施工人员正在抬运石块(拍摄时间是2022年10月7日)。
9、此次改造之后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门口里面的路面硬化完工(拍摄时间是2022年10月12日)。
10、此次改造之后的西大街北唐小区北口,和以前门口相比,感觉更和谐,更通透(拍摄时间是2022年10月13日)。
二、征集西大街老物件西大街已经“开街测试”了,为了丰富西大街的历史文化资料,如果您手头有关于西大街的资料,敬请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当前 高职高专教育 。 特别是英语教育 的趋势 。教师应 正视差 异 , 而学 生得承认 差异 , 这样在教学 中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 到发展 , 对不 同层 次 的学 生确立不同的培养 目标 , 提 出不 同层次 的要求 , 确 实做到 因材施 敦 。在 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时做 一 次全 面的学生英语学 习情况 的问卷 调查, 摸清楚学 生的总体情况 和大慨所处 的水平 , 这样对 教师而言 , 可 以更好 地把懈教 学进度和难度 , 既要考虑 到基础好 的学生 又要顾及到 基础差 的学生 , 在完成相应的课 外作业时把基础好的和基础差 的分开 , 基础好 的可以提高作 业的难度 , 而对后苦却 可以降低难度 , 这对 于提高 教学质 量会 极 大的帮助 ; 对 学生而言 , 由于各 自的水 平不 一样 , 可 以 根据 自己的真实情 况作出选择 , 同时 也不会 让基础差 的学 生丧失 自信 心, 而 在班级 中还会形成相互竞争 , 激发学 习积极性 。 ( 四) 教师考前进行强化训练 , 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教师要 充分 了解学 生的特点 和他们的英语 的基础 、 学 习特点与学 习能力 , 制定 一套 专门针 对英 语应用能 力 A级 考试 的强化模拟 训练计 划 。考前一个 月, 敦师应 针埘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 全面展开辅导训 练 。强化训练可分 三个阶段进 行 : 第一阶段以知识强化复习为主 , 进行 大量的词 汇 、 语法 、 句 型的分类归 纳和单项训练 ; 第二阶段 以技 能强化 训练为主 , 限时进行 听、 读、 译、 写的综 合性 言语练习并整体进行错题本 的纠错 ; 第 阶段 以应考 能力模拟 训练 为主 , 扎 扎实实地 进行模 拟测 试, 让学生 充分熟悉题 型和卷面题 型情况 、 掌握恰 当的答题时 间 , 使学 生在心理 上进 入考前适 应状态 。总之 , 英语应用 能力考试通过 率的提 高是一项长期 而复杂 的工作 , 需要教 师进行长期 不断的探索 。根 据不 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 的教学方 法, 采取 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 提高英语 应 用能力f A级 ) 考试通过率 。 参考文献 [ 1 ] 程 晓 堂, 郑敏 《 英 语 学 习策略 》 [ M] . 外语教 学与研 究 出版社 ,
技 直
5 . 教师应 该对于 第一次 没通过考试 的再进 行专 门的考前 辅导 , 并 适 时给予鼓励 帮助他们 树立 再次通过考试 的 自信心。 四、 提 高英语 应用能力考试 ( A级 ) 通过率的措施 ( 一) 加强 引导 , 培养学 生 良好的学习j 』 惯和学习策略 在新生入学 教育中 , 要引导学生摆正心态 , 正确对待高职教育发展 的 前 景 和 自己 的 途 , 确 立 正 确 的学 习 方 向 和 制定 曰标 , 认识 到 自 己 的 价值 , 消除 自卑和尤望心理 。讲明 国家需要有外语 能力的人才 , 掌握英 语就意 味着能 读最新 的科 技及 国内外 的最新 消息 , 从而把英 语学习 的重要 性 和个人 前途 、 计 会发 展结合 起来 , 引起学 生对英 语学 习的重 介 绍 英 语 应 用 能 力考 试 的性 质 、 考 试 要 求 和 考 试 的 重 要 性 。 注 意 学 习习惯 培养学 生课前预 习 、 课堂 专心听讲 、 认 记 笔记 的习惯 , 以 使学生提 高听课 的效 率 ; 培养 学生课后 自 觉 复习 、 主 动完成作业 、 大声 朗读 、 背诵 、 记忆 的习惯 , 以使 学生更好 地巩 固知识 。其次是培养 学生 的学习策略 , 英语 的听说读 写都有不同的学习策略 , 教师应 该在教学中 针对不 同 的部分采 取相应 的策 略并教 会学生 使用不 同的 策略进 行学 习, 使学习效率更高 。 ( 二) 激发学习兴趣 , 促进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充分利用 与课 本配套的录音 、 录像带 、 光 盘等资 源, 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 , 使 学生多读多看 , 通过声情并茂 的情 景会 话 , 让学生充分感 受标准 的语音语调 、 意群停顿 、 句子重音 与节奏等 , 使学 生在 对话 、 课文理解正确 和记忆 的框架上建立声音网式 , 使学生 身临其 境, 产生语感 。教师要善 于运用适 当的教学方 法 , 注意 活跃 课堂气氛 , 给学 生营造一个学习英语 的良好环境 , 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 过程 , 尤 其是 那部分基础差的学生 和部分不爱 表现的学生 。充分利 I _ H 计算 机多 媒体 、 网络技术 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以平 等 、 民主 、 尊 、 理解 、 关心 、 赏识 的态度 去对待 每一个 学生 。 特别要 与基础差的学生多交流 和沟通 , 尊重和鼓励他们 , 帮助他们 克服 心理 障碍 , 树 立信心 。荚心他们 的细微 变化和点滴进步 , 及时地加 以引 导、 表扬 、 鼓励, 让他们品尝成功 的喜悦 和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 , 才能 点燃 他 们学 习英 语 的 自信 心 , 使他 们对 英语 学 习产生 强大 的 内在动
[ 2 ] 刘红, 陶曙教 《 高等学校 英语应 用能力考试A级模拟考试精编》 [ M] . 中国出版集 团现代教育 出版社 , 2 0 1 1 [ 3 ] 蓝文浩 , 邹向辉 英语应 用能力测试 ( A级 ) 应试 策略的研 究[ 1 ] . 中 国科 教 创 新 导 刊 , 2 0 ( ) 9 , ( 5 ) [ 4 ] 马德 高 《 星 火英语 A级考试超详解历年真题》 . 上 海交通 大学出
2 0 0 2
力。 ( 三) 关 注学 生 差 异 , 因材 施 教
由于 高职学生 文化知识水 平参羞不 齐 , 如果用 同一标准来 要求学 生, 形 成一刀切 的局丽就会 造成基础好 的同学“ 吃 不饱 ” , 基础 差的“ 吃 不下 ” 的状况 , 大大挫伤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这既不符合高职高专教 育 多层 次定位 的要 求 , 又不利 于学生 内在 潜能 的发挥 。分层教学 是在现 代教育理 沦指导 下 , 按照最优化教育理论进行 的教学研 究和实践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