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粉体粒度对各行业的应用影响
谈粉体粒度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粉体粒度对涂料性能的影响1 引言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往往用肉眼定性地将大量的散状固体物料(简称散料)分为块状体、粒状体和粉状体。
在涂料产品中,作为颜料、填料和其他功能性添加剂而含有的主要是粉状体,简称粉体。
在常态下,大多数粉体都是在干态下存在的,称为干粉体。
但是,含有粉体颗粒的各种液态分散体如悬浮液等,也是粉体,称为湿粉体。
现代涂料的发展,要求越来越多地采用便于泵送和无尘化作业的湿粉体作原料。
从宏观和实用角度出发,颗粒是粉体的最小构成单元。
颗料的大小、分布、形状、表面状态、本体(内部)结构和晶粒组织,以及颗粒的各种机械强度,对粉体自身特别是对其二次加工产品如涂料的性能,影响颇大。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粉体的粒径和粒度分布。
本文概要地谈谈粉体粒度对涂料和涂层性能的影响。
2 对光学性能的影响涂料用的粉体特别是颜料和填料,其粒度对涂层的光学性能影响颇大。
所谓光学性能,就是指含有粉体的涂层在入射光(特别是可见光)照射下所产生的各种光学效应,如光的散射(漫反射)、吸收、折射、反射和透射等,它们可分别用散射系数、吸收系数、折射率(折光指数)、反射率和透射率等参数表示。
光学性能是颜料粉体和涂层(特别是装饰性涂层)的重要性能,主要包括彩色颜料的着色力、白色颜料的消色力、颜色色光及明度、透明度和光泽度等。
2.1 着色力和消色力彩色颜料的着色力是指这种颜料给白色颜料以着色的能力,而白色颜料的消色力(以前也称着色力),则指这种白色颜料使彩色颜料的颜色变浅的能力。
着色力和消色力的强弱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与颜料的折射率、粒度、粒度分布、颗粒形状、在涂料基料中的分散均匀程度、颜料- 基料的配合形式、涂料的颜料体积浓度、颜料自身的杂质含量等因素有关。
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颜料粒度占据第二位,而占首位的是颜料的折射率。
例如,在一定的粒度范围内,普通合成氧化铁红颜色的着色力,随其原级粒径变小而增大:当原级粒径处于0.09-0.22um 时,其着色力是相当高的,被称为高着色力氧化铁红。
粒度影响粉末涂料的性能
粒度对粉末涂料性能的影响
在粉末涂料行业衡量粉末质量的主要技术参数有外观、密度、流出性(流度)、挥发物含量、筛余物、胶化时间、安息角、粒度分布、流动性及上粉率等,一些标准还引入体积电阻率、软化温度、磁性物含量、固化时间等参数。
其中更为密切相关的参数是粒度分布、密度、流出性、安息角、流动性、上粉率。
粒度分布对粉末涂料的产品质量有较大影响,包括外观、流平性、上粉率、稳定性、回收率等众多方面。
一般来说,粉末粒径越小,粉末固化时流平性越好,外观越平整光滑,但粉末太细带电性降低,涂装施工效率会下降,超细粉(粒径<10μm)基本上不带电,同时粉末太细也会加大粉末生产成本。
粉末上粉率主要取决于粉末颗粒带电的多少,而粉末的带电量和粉末颗粒粒径的平方成正比。
增大颗粒粒径,粉末带电量增加,上粉率提高。
但粉末颗粒的粒径也不能太大,粒径太大,大颗粒粉末的重力超过空气动力和静电力,粉末涂料在飞行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未达到工件表面就已经落下,反而会使上粉率降低。
同时,若粉末中10μm以下的超细粉含量太多,会使得粉末极易吸潮、结团,稳定性下降。
粉末涂料生产厂和粉末涂料涂装厂都存在回收粉末涂料的问题,通常,粉末粒径<10μm的超细粉回收率低,当粉末粒径>10μm时粉末涂料回收率迅速上升,并且粉末的回收率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
钛酸钡陶瓷粉体粒度
钛酸钡陶瓷粉体粒度
钛酸钡陶瓷粉体的粒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陶瓷
制品的性能和质量。
一般来说,钛酸钡陶瓷粉体的粒度是通过粒度
分析仪器来进行测试和测量的。
粒度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比
如平均粒径、最大粒径、最小粒径等。
钛酸钡陶瓷粉体的粒度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粒度越细,材料的比表面积就越大,这意味着材料的化学活性会增加,从而可能影响材料的烧结性能和机械性能。
另一方面,粒度过
粗也会影响材料的致密性和力学性能。
因此,钛酸钡陶瓷粉体的粒
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控制,以满足特定的工艺要求和最终制品
的性能需求。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控制钛酸钡陶瓷粉体的
粒度,比如机械研磨、化学合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粒度分布曲
线来全面了解粉体的粒度特征,从而更好地控制制备工艺和最终产
品的性能。
总的来说,钛酸钡陶瓷粉体的粒度是一个关键的材料参数,对
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粉体技术在无机材料领域的应用2
粉体技术在无机材料领域的应用2粉体技术在无机材料领域的应用2粉术技术在无机材料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陶瓷材料:由于陶瓷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其颗粒大小和烧结条件,因此粉体技术在此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如催化剂、电子陶瓷、生物陶瓷等均需要利用到粉体技术。
例如,高纯度的氧化铝、氧化锆和氮化硅等粉体对制作高性能的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非常关键。
特别是在生物陶瓷的制备中,粉体的尺寸和形状对于生物陶瓷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以及与生物组织的相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玻璃和玻璃陶瓷:玻璃的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粉末状的原料,如纯碱、石英等。
在制备过程中,石英粉等需要以固态的形态混合加热,形成的溶液随后冷却、粉碎和筛分,进而得到玻璃产品。
对于玻璃陶瓷,其成分复杂,不仅包括氧化物,还可能含有硅酸盐、硬酸盐、硼酸盐以及其他无机物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混合、磨细、烧结等步骤,才能制成合格的陶瓷玻璃。
3.结构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结构材料(如高熔点、高硬度、低热膨胀系数和高电阻率等)可以通过粉体技术制得。
如合金、陶瓷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粉体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达到优化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的目的。
例如,硬质合金的制造过程就需要使用粉体技术。
粉末混合、压制成型、烧结和后处理是硬质合金生产的主要过程。
4.粉末冶金:粉末冶金是粉体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制备过程中。
通过粉体技术,可以制备出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新型材料,例如超细颗粒材料、纳米材料、多孔材料、复合材料等。
5.无机化工产品:许多无机化工产品,如颜料、填充剂、触媒等,其性质和应用效果也大大取决于粉末的性质。
例如,一些颜料就是由超微粉末制成,其颜色、饱和度和稳定性都与粉末的特性有关。
6.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装置的关键部件,电池电极就是由粉体材料制成的。
设计和制备这些粉体材料,需要将粉末的化学成分、颗粒形状和大小以及其在电极中的分布等因素考虑进去。
浅谈粉体粒度对各行业的应用影响
浅谈粉体粒度对各行业的应用影响摘要:综述了粉体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超微粉体的制备工艺,同时介绍了超细粉体材料在电子信息、医药、农药、食品、模具、军事等方面的应用,着重探讨了其在塑料改性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还系统地阐述了粉体表面改性的重要性及方法,并讨论了目前无机粉体制造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其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粉体粒度水泥陶瓷涂料粉体粒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一,微米以下细颗粒由于在加水搅拌的短暂过程中就完全水化,对强度没有贡献。
其含量多,说明存在过度粉碎,浪费了磨机电能;同时还降低了水泥的流动性,不利于浇筑。
因此,这部分颗粒是有害的,应尽可能减少。
二,微米颗粒水化速度较快,几个小时到两三天时间就基本水化完毕。
这部分颗粒多,水泥的3天强度(水泥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就高,同时配制水泥浆需水量会相应增加,水泥浆流动性降低。
因此,该范围颗粒在3天强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少。
三,水泥浇筑28天后的水化深度约为5.46μm。
这就意味着大于两倍水化深度(约11μm)的颗粒,总是有一部分内核未水化,未被水化的内核在混凝土中只起填充作用,对胶凝没有贡献。
16、32和64μm颗粒的水化率分别为97%、72%和43%,因此通常认为3~32μm颗粒对28天强度(水泥重要性能参数之一)起主要作用。
32μm以上颗粒,尤其是65μm以上颗粒水化率较低,是对熟料的浪费,应尽可能降低。
四,水泥的球形度参数对水泥的硬化时间、强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粒度测试的重要方向。
高端企业的粒度测试不但应该测试其颗粒粒径的分布,还需要测试其球形度等形貌参数。
从以上几点研究可以看出,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对水泥的性能和生产成本影响是很大的。
一、原有筛分粒度分析方法和实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技术需求。
长期以来,水泥行业都用RRSB曲线描述水泥的粒度分布。
它的优点是简便易于分析,只要做两种筛孔的筛余量(通常为80μm筛余和45μm筛余)就能求出分布。
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分析
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分析粉体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中生产和制造药物的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将药物原料细粉化、混合和包合制成所需的药剂形式。
在制药工业中,粉体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固体剂量制剂(如片剂、胶囊和颗粒剂)和液体制剂(如注射剂、口服悬浮液和含片等)。
目前,随着制药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高,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粉体技术的优势粉体技术在制药工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原因,主要是其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药物活性和生物利用度粉末技术可以使药物的细度更高,因此可以提高药物的表面积和生物利用度,并加强药物的溶解性。
微粒化制剂可以被更快地吸收,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2.增加药压缩性和稳定性由于粉末技术能够使药物的颗粒变得更加均匀,药物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也更大,可以提高药物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控制粉末技术的工艺参数,也可以增加药物的压缩性,从而提高药物的制造效率。
3.提高药物的可控性粉末技术可以使药物成分更加均匀地混合,从而提高药物的可控性。
这对制药行业那些需要精确测量的药物非常重要,粉末技术能够确保药物中各种成分的准确性。
4.适合于多种药物形式粉末技术可以生产各种药物形式,如胶囊、片剂、散粉和液体制剂等,因此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二、各种粉体技术的应用1.喷雾干燥技术喷雾干燥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粉体技术之一。
该技术可以将液态药物蒸发成微粒,从而制成干燥的粉末。
喷雾干燥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制造固体剂量制剂,如颗粒和胶囊,同时也可用于制造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工业原料等。
2.冷冻干燥技术冷冻干燥技术主要用于制造混合物和具有敏感成分的药物。
该技术可以将溶液或混合物通过冷冻去除多余的水分,然后将其真空蒸发干燥,从而制成粉末。
冷冻干燥技术可以减小药物在干燥过程中的分解和降解,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粉体粒度对锰锌软磁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I le e f nf u nc o Po wde S z o t Pr pe t e r i e n he o ris
ob i usy, a d vo l n ha m u h o s c l we c r i e o c r oe c v f r e. Th t s m a n y a i i l be a s t e n no s a e c u e h a -c l d
p wde ha a e c len f m a lt whi h o r s n x e l t or biiy c ov r o e t e e c m s h de e t f c of l r e n m b r f a a g u e o
o a ga s - i Fe r t f M n ne e z nc r ie
TAO e — n W nj ,CHEN W e ・e u ng ,DUAN Xi n - g me ( c o lo ra ce c n n i e rn , Xia iest S h o f Ma ei lS in e a d E gn e ig t n Un riy v f T c n lg , n 1 0 8 o e h oo y Xia 7 0 4 , C ia) hn
t a u a i n i e s t M n- s f f r ie pr p r d y an ・c l d owde i nc e s d he s t r to nt n iy of ・ Zn o t e rt e a e b n o・ a e p s r si ra e
浅议粉体粒度指标在各化工领域的应用
浅议粉体粒度指标在各化工领域的应用摘要:近几年十年来国内外超细粉体的历史与现状,各种常用制备技术的优缺点,超细粉体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其应用领域和前景,指出了今后有关超细粉体制备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方法。
关键词:粉末粒度、指标、评价、应用超细粉体是材料工业的新概念,其原料主要是非金属矿物。
超细粉体加工技术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超细粉体在广义上是指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一系列超细材料;在狭义上是指从微米级(5μm以下)、亚微米级(100nm以上)的一系列超细材料。
目前,在超细粉体加工行业已基本形成的共识是:纳米材料粒度直径 100nm以下亚微米材料粒度直径100nm~1.0μm微米材料粒度直径 1.0μm~5.0μm超细粉体及纳米技术以其特有的性质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能源、冶金、建材、生物、制药、电子、航空航天、光学、通讯等领域和行业,是当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1)。
超细粉体的传统加工法主要是对粗粒物料用机械力使其破碎、粉碎,最常用的设备有行星磨、振动磨、介质球磨、干式和湿式搅拌磨、气流磨等。
无论是干法或是湿法的机械加工方式,都会遇到已细化的物料再团聚的问题,难以获得高性能的超细粉料。
仅仅用延长加工时间的方法无法使物料达到理想的超细粒度。
研究改进分级、分离工艺和表面改性处理和是提高粉碎效率、提高粉体的性能指标和使用价值的有效措施。
(2)经过分级的超细粉体最大粒径达到微米级的粒度范围,即可基本满足各相关行业新产品的使用要求。
如能经过努力达到亚微米级的粒度范围,产品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近几年来,我公司做了许多超细粉体加工试验和成批加工生产,积累了比较深刻的体会经验和体会。
我们与国内十多家超细粉体科研单位、设备制造和粉体加工的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取得了大量的技术数据。
通过分析验证,我们对超细加工行业的现状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在此提出与业内同仁交流与商榷:1、物理方法是普遍应用的超细粉体加工方法物理方法也叫机械加工法,是利用机械加工设备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或者机械设备中的液体空穴作用和气体冲击波所产生的压力来加工超细粉体。
各种粉体粒度分析方法优缺点对比及应用
各种粉体粒度分析方法优缺点对比及应用在现实社会中,诸如材料、能源、医药、冶金、化工、电子、机械、建筑及环保等很多领域都与材料的粒度分析息息相关。
由于材料的颗粒大小分布范围较广,颗粒可以从纳米级到毫米级,因此描述材料颗粒粒度大小的时候,可以按大小分为纳米颗粒、超微颗粒、微粒、细粒、粗粒等等。
可以依据这些颗粒的大小、种类来采纳不同的粒度分析方法。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进展,纳米材料的颗粒粒度分布已经成为纳米材料讨论的紧要对象和紧要指标。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有关于材料颗粒的粒度分析技术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渐渐成为分析测量学中的一个紧要分支。
粒度分析的方法很多,据统计有上百种。
目前常用的有沉降法、筛分法、显微镜法、电阻法、激光光散射法、电镜法和X射线小角散射法等。
1沉降法(SedimentationSizeAnalysis)1.1沉降法的原理该法基于颗粒在悬浮体系时,颗粒本身重力(或所受离心力)、所受浮力和黏滞阻力三者平衡,依据黏滞阻力服从斯托克斯(Stocks)定律来实施测定,此时颗粒在悬浮体系中以恒定速度沉降,且沉降速度与粒度大小的平方成正比。
Stokes定律:为了加快细颗粒的沉降速度,缩短测量时间,现代沉降仪大都采纳离心沉降方式。
在离心沉降状态下,颗粒的沉降事度与粒度的关系如下:这就是Stokes定律在离心状态下的表达式。
由于离心转速都在数百转以上,离心加速度2r远宏大于重力加速度g,VcV,所以在粒径相同的条件下,离心沉降的测试时间将大大缩短。
沉降法在油漆和陶瓷行业是一个传统的测量方法,测量范围一般为44m以上。
1.2优点操作简便,仪器可连续运行,价格低,精准性和重复性较好,测试范围较大。
1.3缺点测量速度慢,平均测量时间要半个多小时,很难重复分析;必需精准明确的掌控以防止温度梯度和粘度变化;不能处理不同密度的混合物。
2筛分法(ScreeningAnalysis)2.1筛分法粒度分析该法是用筛子来检测物料粒度构成,是最简单的也是应用最早的粒度分析方法。
饲料粉碎粒度对饲料加工、营养价值和畜禽生产能力的影响-PPT精选文档
辊式粉碎机 常用两个表面带有横向斜齿的同径磨辊,因相 向或不同速转动而产生的剪切、挤压作用将物 料粉碎,适合粉碎谷物饲料,不适于粉碎含油 或含水分大于18%的物料。
粉碎粒度对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增加了动物肠道消化酶或微生物作用的机会, 提高了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减少了动物粪便排 泄量和营养物流失及对环境的污染。 使得各种原料组分能混合均匀,能生产质地均 一的饲料。有研究表明,随着饲料粒度的减小, 蛋白质溶解度显著提高,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 并且蛋白质的溶解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蛋白 质的可消化性。据专家研究发现饲料粉碎后日 粮消化率的提高,可能与粉碎饲料的总表面积 增大及食糜流动速度提高和提高了食糜与消化 酶的混合度有关。
粉碎粒度对动物生产性能及胃肠的影响
饲料粉碎粒度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当饲料粉碎太细时,可显著增加生长肥育猪胃 肠角质化程度,胃肠损害程度加剧。
研究表明,随粉碎粒度的减小,仔猪粪便排出量 降低,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增重、 料肉比均以中粒度组(3mm筛片组)为最好。
研究表明,肥育猪饲粮中玉米粉碎粒度在400~ 1200μm时,粒度每减小100μm,饲料转化率提 高约1.3%。有报道认为,粒度影响哺乳母猪生 产性能。研究表明,玉米粉碎粒度从1200μm减 小至400μm,母猪采食量和消化能摄入量提高 14%,窝增重提高11%。粉碎过细的饲料会增 加家畜胃溃疡的机会和角质化程度,因此对猪 来讲,适宜的粒度大小为:仔猪断奶后为 500μm左右,生长肥育猪为600μm左右,母猪为 400~600μm。
粉碎目的
增加饲料的表面积,有利于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改善和提高物料的加工性能。通过粉碎可使物 料的粒度基本一致,减少混合均匀后的物料分 级。对于微量元素及一些小组分物料,只有粉 碎到一定的程度,保证其有足够的粒子数,才 能满足混合均匀度要求。
浅谈煤粉粒度对高炉的影响
浅谈煤粉粒度对高炉的影响作者:付争争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6期高炉喷吹煤粉工艺是炼铁过程中非常大的技术创新和进步,高炉喷煤可以有效的提高高炉炼铁过程中的收益,而且起到调剂炉况促进稳定顺行等作用。
为了最大程度的达到高产低耗,近几年来高炉都在寻求探索更高煤比的途径。
为提高喷煤比,均采用了对应的创新技术,比如富氧鼓风、提高热风温度、脱湿鼓风等一系列优化手段。
但是煤粉的成分带来的影响也很大。
不同种类的原煤的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
通过选择合适的原煤,调整好磨机分离器的角度,得到合适成分和粒度的煤粉进入炉内,既保证了燃烧的效果,又能最大程度降低的制粉作业过程中吨煤消耗,使冶炼效果得到高产,稳产的同时,降低的制粉工艺的生产成本。
近年来,随着整个行业加大煤比喷吹发展趋势,导致煤粉在高炉风口内燃尽率下降,而大量未燃煤粉在高炉内部积累将会降低料柱的透气性以及煤气的分布,喷煤系统煤粉粒度根据煤种的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参照某国企单位自主研发的燃烧试验仪器设施,分析了煤粉成分和粒度对冶炼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灰分增加燃烧率降低。
挥发分升高会导致燃尽性变好;所以煤粉的成分对冶炼过程的影响也很大。
,煤粉的平均粒度越小,其化学燃烧速率就会越快,虽然煤粉完全燃烧所用的时间最短的粒度为0.071mm,但是和0.071~0.10mm和0.10~0.20mm粒度之间的差距级别不是非常大,粒度大于0.20mm时燃烧完成所用时间明显延长许多,0.20mm是过程中的临界点。
得出结论,煤粉的粒度对冶炼性能也有着比较大影响,煤粉的粒度还会有影响风口燃烧带的长短。
从高炉角度出发,一般认为煤粉越细越好,但是如果煤粉太细,会影响磨机出力,增加磨煤机的运行时间,提高煤粉成本。
另外,对于烟煤,不一定是这样。
所以,需要综合考虑,选择一个合理的煤粉粒度范围。
不同煤种的燃烧特性也对冶炼过程中燃烧率有重要影响控制煤粉粒度的主要是为了加大煤粉在风口前的快速燃烧,保证燃烧率。
粉体粒度对全瓷材料3Y—TZP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
粉体粒度对全瓷材料3Y—TZP力学性能与显微结构的影响目的:探讨3Y—TZP微米粉体与纳米粉体在烧结后力学性能,微观结构方面的差别,以选择综合性能优越者作为全瓷桥的支架材料。
方法:选取粉体粒度分别是微米级和纳米级的两种高纯3Y—TZP材料,采用模压成型,常压烧结的工艺。
按烧成温度烧结后检测试件的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
结果:以纳米粉制备的3Y—TZP陶瓷材料烧成色泽优于微米粉烧结试件;微米粉体烧结材料和纳米粉体烧结材料的维氏硬度分别为(1220.6±17.9)MPa和(1448.0±15.6)MPa,三点弯曲强度分别为(846.4 ±56.1)MPa、(9H1.7±44.2)MPa;断裂韧性分别为(8.6±1.3)MPam1/2、(10.2±1.6)MPam1/2,微观结构上纳米材料烧结体颗粒细小、均匀致密、少见气孔、微裂纹等缺陷相:物相组成上,纳米粉烧结试件断面的应力诱发t相变所导致的t相含量变化率也高于微米粉烧结试件。
结论:纳米粉体制备的试件烧结温度较低,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都显著高于微米粉体制备的试件,因此纳米粉体制备的3Y—TZP材料更适宜作为全瓷后牙桥的支架材料。
标签:3Y—TZP;粒度;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全瓷修复体具有比金瓷修复体更美观、安全的特点而深受患者欢迎,但陶瓷材料的脆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
目前大多数全瓷材料只能用于贴面、嵌体及前牙冠、桥等抗力较小的修复形式。
部分稳定的氧化锆(PSZ)具有独特的应力诱发相变增韧的特性,可以克服陶瓷脆性大的缺点,而且它的生物相容性好,化学性质稳定,色泽接近天然牙,有望成为性能优于氧化铝的新型牙科全瓷材料。
现在国内外都在开发PSZ基全瓷牙科材料。
PSZ材料稳定剂有多种,除氧化钇外、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铈都可与其形成固熔体,起到部分稳定的作用,其中3mol%氧化钇稳定的四方多晶氧化锆(3Y—TZP)综合性能最好,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PSZ生物医学材料。
品检中的粒度分析技术应用
品检中的粒度分析技术应用粒度是物质颗粒大小的度量。
在品质检验中,粒度分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对颗粒物料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通过粒度分析,可以了解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从而评估其品质特征,并对其在生产和应用中的性能进行预测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粒度分析技术在品质检验中的应用,包括其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
我们需要了解粒度分析的原理。
粒度分析的原理是利用颗粒物料的通过速度与颗粒直径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粒度分布。
一般来说,较大的颗粒会较快地通过筛网或孔径,而较小的颗粒则会较慢地通过。
通过测量颗粒通过筛网或孔径的时间,可以间接地推断出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情况。
我们来了解一些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
目前,常见的粒度分析方法包括筛分、激光粒度分析和显微粒度分析等。
筛分是最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一系列精密筛网,按照颗粒尺寸的大小分离出不同级别的颗粒物料。
激光粒度分析则利用强度、散射或干涉等原理,通过激光光束与颗粒物料相互作用来测量颗粒的大小和浓度。
显微粒度分析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测量颗粒物料的方法,可以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粒度分析技术在品质检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粒度分析可以帮助了解颗粒物料的物理性质。
例如,在制药行业中,合适的颗粒大小是药片质量和药效的重要因素。
通过粒度分析,制药企业可以评估原料的颗粒分布情况,确保药片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
粒度分析还可以用于监控生产过程中的颗粒物料的变化。
通过对原料供应商提供的颗粒物料进行粒度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变化,以防止不良颗粒物料影响产品质量。
粒度分析还可以帮助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的性能。
例如,在涂料行业中,粒度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调整颗粒物料的大小和分布,从而改善涂层的均匀性和光泽度。
我们来看一个实际应用案例。
在某家食品加工企业中,他们生产的产品需要使用精细的颗粒物料。
然而,由于采购原料的不稳定性,颗粒物料的粒度分布经常出现波动。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企业采用了粒度分析技术。
粉体粒径控制
粉体粒径是影响粉体性质和应用的非常重要因素,控制粉体粒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制备工艺、设备选择、操作条件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阐述粉体粒径控制的重要性,并探讨一些控制方法。
首先,从粉体的应用领域来看,不同粒径的粉体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材料中,粒径适中的粉体可以作为骨料,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医药领域,粒径较小的粉体可以方便运输和储存,同时易于进入细胞内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控制粉体粒径是满足不同应用需求的关键。
其次,粉体的粒径对其流动性、填充性、分散性等性质有显著影响。
粒径较粗的粉体往往流动性差,需要添加助流剂;而粒径较细的粉体则容易散布不均,需要采用分散剂。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因此控制粉体粒径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如何控制粉体粒径呢?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
例如,喷雾干燥法、气流磨等设备可以制备粒径较细的粉体;干法研磨、湿法研磨等工艺可以控制粉体的粒径分布。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操作条件来控制粉体的粒径。
例如,在球磨过程中,转速和时间都会影响粉体的粒径分布;在气流磨中,风速和磨介速度也会影响粉体的粒径。
此外,还可以采用机械力化学法、等离子法等新型制备技术来控制粉体的粒径。
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许多影响因素,如原料的性质、环境的湿度和温度、设备的清洁度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粉体的粒径产生影响,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
例如,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生产粉体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干燥剂或采取其他干燥措施来降低湿度对粉体粒径的影响;对于设备的清洁度,我们可以定期进行设备清洗和消毒,以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总之,粉体粒径控制是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
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和设备、调整操作条件以及采用新型制备技术来控制粉体的粒径。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许多其他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整。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近年来,材料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涌现,为材料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与传统的颗粒材料相比,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流动性和均匀的颗粒粒径分布等优点,使其在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高效的能源转化和储存材料得到了广泛关注。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从而增强能源转化过程中的反应速率和效率。
此外,球形颗粒还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作为储能材料中的填充剂,提高储能装置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
其次,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环境保护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寻找高效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材料成为了迫切需求。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低介导率,可应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等领域。
例如,通过改变颗粒表面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可以使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特定的吸附能力,对有害物质进行高效捕获和去除。
此外,球形颗粒的较低介导率也有助于减少能源的消耗,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此外,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在制备先进功能材料方面具有潜力。
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新颖、多功能的材料需求不断增加。
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调控性,可以通过改变颗粒形状、组分和尺寸等参数,实现对材料性能的调控。
例如,通过控制球形颗粒的孔隙结构和孔径分布,可以获得优异的吸附、光催化等性能,从而制备具有特定功能的先进材料。
此外,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还可以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提供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还需解决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的一些技术挑战。
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材料的球形度和颗粒粒径分布,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其次,需要开发适合大颗粒球形粉体材料制备的高效工艺和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
钛合金粉末粒径
钛合金粉末粒径的影响与应用探索
钛合金粉末的粒径对其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钛合金粉末粒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钛合金粉末的制备过程中,控制粉末的粒径大小和分布是确保最终产品性能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较小的钛合金粉末粒径可以提高材料的烧结性能和致密性,因为小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更高的表面能,使得粉末间的接触更加紧密,有利于烧结过程中的物质传输。
此外,小粒径粉末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因为小颗粒间的界面数量增多,能够有效地分散应力和阻碍裂纹扩展。
然而,过小的粉末粒径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
例如,过细的粉末可能会导致烧结过程中的团聚现象,影响材料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此外,过细的粉末还会增加制备过程中的难度和成本,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粒径范围。
钛合金粉末的粒径对其应用领域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需要高性能的钛合金材料来承受极端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这时,较小粒径的钛合金粉末可以制备出更高性能的钛合金材料,满足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
总的来说,钛合金粉末粒径是影响其性能和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对钛合金粉末粒径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细致,为钛合金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粉末涂料粒度分布
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粉末涂料是一种常见的涂料类型,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粉末涂料的质量和性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粒度分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的相关知识。
一、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的定义粉末涂料粒度分布是指粉末涂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粉末涂料的粒径分布范围比较广,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
不同的粒径分布会对涂层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的影响1.涂层的外观粉末涂料的粒度分布对涂层的外观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粉末涂料中的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涂层的表面会比较光滑,颜色也比较均匀。
如果粉末涂料中的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涂层的表面会比较粗糙,颜色也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
2.涂层的性能粉末涂料的粒度分布还会对涂层的性能产生影响。
如果粉末涂料中的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涂层的附着力、硬度、耐磨性等性能会比较好。
如果粉末涂料中的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涂层的性能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涂层脱落、开裂等问题。
三、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的测试方法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的测试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激光粒度仪、电子显微镜等。
其中,激光粒度仪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测试方法,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粉末涂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四、粉末涂料粒度分布的控制方法为了保证粉末涂料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粉末涂料的粒度分布进行控制。
常见的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1.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控制粉末涂料的制备过程,以保证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2.使用筛网进行筛分,将粉末涂料中的大颗粒和小颗粒分离出来,以保证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3.使用粒度分布控制剂,调节粉末涂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以保证颗粒粒径分布比较均匀。
总之,粉末涂料的粒度分布是影响涂层质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涂层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对粉末涂料的粒度分布进行控制。
磨粉细度标准
磨粉细度标准在工业生产中,磨粉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粉体的细度将直接影响到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效果和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粉体产品的优良品质,制定磨粉细度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对磨粉细度标准的介绍,探讨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和标准制定的原则。
1. 磨粉细度标准的概念磨粉细度标准指对粉体的粒度分布进行量化和规范化的要求。
通过确定合适的标准,可以保证粉体的颗粒大小和分布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满足产品的要求和市场需求。
粉体的细度标准通常使用一系列的筛网进行测量,通过筛孔的大小来决定粒径的限制。
2. 磨粉细度标准的应用领域磨粉细度标准在不同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领域的例子:2.1 矿业行业在矿业行业中,磨粉细度对于矿石的选矿和提取过程至关重要。
合适的磨粉细度能够提高矿石的浮选效果和浓缩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提取效率。
2.2 建筑行业在建筑行业中,磨粉细度对混凝土、水泥等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强度起着重要的影响。
细度标准的要求能够确保建筑材料的品质,并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2.3 化工行业在化工行业中,粉体的细度对于催化剂、染料和涂料等化工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细度标准的制定可以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满足市场需求。
3. 磨粉细度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磨粉细度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原则:3.1 应用要求细度标准应基于不同行业对粉体的要求进行制定。
根据产品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确定合适的粒径分布范围和限制。
3.2 技术可行性细度标准制定应考虑到现有技术的可行性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合理利用各种粒径分析仪器和测试方法,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3.3 经济可行性细度标准的制定还需考虑到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
过高的细度要求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过低的细度要求可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4. 磨粉细度标准的监测与控制制定磨粉细度标准仅是第一步,实际生产中的监测和控制同样重要。
通过使用可靠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以确保产品始终符合标准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粉体粒度对各行业的应用影响摘要:综述了粉体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超微粉体的制备工艺,同时介绍了超细粉体材料在电子信息、医药、农药、食品、模具、军事等方面的应用,着重探讨了其在塑料改性加工中的重要作用,还系统地阐述了粉体表面改性的重要性及方法,并讨论了目前无机粉体制造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其应用和前景。
关键词:粉体粒度水泥陶瓷涂料粉体粒度对水泥性能的影响:一,微米以下细颗粒由于在加水搅拌的短暂过程中就完全水化,对强度没有贡献。
其含量多,说明存在过度粉碎,浪费了磨机电能;同时还降低了水泥的流动性,不利于浇筑。
因此,这部分颗粒是有害的,应尽可能减少。
二,微米颗粒水化速度较快,几个小时到两三天时间就基本水化完毕。
这部分颗粒多,水泥的3天强度(水泥重要性能参数之一)就高,同时配制水泥浆需水量会相应增加,水泥浆流动性降低。
因此,该范围颗粒在3天强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少。
三,水泥浇筑28天后的水化深度约为5.46μm。
这就意味着大于两倍水化深度(约11μm)的颗粒,总是有一部分内核未水化,未被水化的内核在混凝土中只起填充作用,对胶凝没有贡献。
16、32和64μm颗粒的水化率分别为97%、72%和43%,因此通常认为3~32μm颗粒对28天强度(水泥重要性能参数之一)起主要作用。
32μm以上颗粒,尤其是65μm以上颗粒水化率较低,是对熟料的浪费,应尽可能降低。
四,水泥的球形度参数对水泥的硬化时间、强度等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粒度测试的重要方向。
高端企业的粒度测试不但应该测试其颗粒粒径的分布,还需要测试其球形度等形貌参数。
从以上几点研究可以看出,水泥颗粒粒度分布对水泥的性能和生产成本影响是很大的。
一、原有筛分粒度分析方法和实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有技术需求。
长期以来,水泥行业都用RRSB曲线描述水泥的粒度分布。
它的优点是简便易于分析,只要做两种筛孔的筛余量(通常为80μm筛余和45μm筛余)就能求出分布。
但是RRSB分布只是水泥实际粒度分布的一种近似表达,与水泥真实粒度分布有一定差距,对一般性的性能研究有帮助,但是如要深入的探讨粒度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RRSB分布就无能为力了。
因为它无法做到真实、精确的描述1微米以下颗粒含量、1~3微米颗粒含量、3~32μm颗粒含量等对水泥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数据。
二、高端水泥的粒度测试,需要颗粒图像工作站进行形貌测试。
现代比较流行的粒度测试仪器中,激光粒度仪无疑是现阶段最流行的颗粒测试设备,具有测试快,代表性强而且操作简单等优势,但其最大的缺陷就是只能够提供粒径大小的分布状态,却不能对颗粒的形貌进行描述,而水泥的球形度是水泥颗粒测试的重要指标,其对硬化时间、强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另外一种检测设备——颗粒图像工作站。
颗粒图像工作站,是采用直接测试法,以颗粒的图片作为测试依据,不同于激光粒度仪和沉降仪,等采用间接测试法的颗粒测试仪器,更加直观的同时也杜绝了因为仪器部件出现问题导致的测试失准。
而且我们这个产品可以获得颗粒的球形度、长径比等形状参数,在很多行业中,不但需要知道颗粒的粒径分布还需要知道颗粒的形状参数分布情况。
而在所有颗粒测试仪器中,只有颗粒图像工作站可以获得球形度、长径比等形状参数,这是其他仪器设备所无法替代的。
在水泥高端生产、研究领域引入颗粒图像工作站是非常有必要且能够产生巨大技术和经济效益的事情。
现阶段一般采用激光粒度仪与颗粒图像工作站相配合的颗粒测试方案是比较有效地。
粉体粒度对涂料性能的影响:一,粉体涂料–它是具有保护性的及装饰性的物质,或两者特性都具有的物质–这种物质是应用涂料粉体加到底层上形成, 然后利用热能或辐射能熔化涂料到一种连续的薄膜. 涂料粉体被精细分成有机聚合物粒子, 有机聚合物一般包含颜料,填料及添加剂, 它们在适当地条件下储存并且存储时要精细地分开. 它和水性涂料相反, 水性涂料可能含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 而它能达到和水性涂料相同或更好的特性, 比如质量好, 经久耐用, 及抗腐蚀等等特性. 生产成本比液体涂料要低, 因为粉体涂料的生产是一个高效率的过程且需要的能源及劳动力少. 因为粉体涂料没有挥发性有机溶剂, 它的更吸引人的好处是消除了有机溶剂的散发及降低了废物处理的成本.二,一种粉体涂料的性能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 粉体粒子的尺寸大小可以对生产过程许多阶段中的性能有一个主要的影响, 包括处理, 装料, 递送, 及涂料特征化等过程. 涂料的配方是不同的, 它取决于应用时的各种情况的要求, 比如涂层的厚度, 被涂物体的形状, 及周围环境条件.粉体粒度对抛光的性能影响:一,抛光粉粉体的粒度大小:决定了抛光精度和速度,常用多少目和粉体的平均粒度大小来。
过筛的筛网目数能掌握粉体相对的粒度的值,平均粒度决定了抛光粉颗粒大小的整体水平。
二,抛光粉粉体莫氏硬度:硬度相对大的粉体具有较快的切削效果,同时添加一些助磨剂等等也同样能提高切削效果;不同的应用领域会有很大出入,包括自身加工工艺。
三,抛光粉粉体悬浮性:好的粉要求抛光粉要有较好的悬浮性,粉体的形状和粒度大小对悬浮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片形及粒度细些的抛光粉的悬浮性相对的要好一些,但不是决对的。
抛光粉悬浮性能的提高也可通过加悬浮液(剂)来改善。
四,抛光粉粉体的晶型:粉体的晶型是团聚在一起的单晶颗粒,决定了粉体的切削性、耐磨性及流动性。
粉体团聚在一起的单晶颗粒在抛光过程中分离(破碎),使其切削性、耐磨性逐渐下降,不规则的六边形晶型颗粒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耐磨性和流动性。
五,抛光粉外观颜色:原料中Pr的含量及灼烧温度等因素有关,镨含量越高,其粉体显棕红色。
低铈抛光粉中含有大量的镨(铈镨料),使其显棕红色。
高铈抛光粉,灼烧温度越高,其显偏白粉色,温度低(900度左右),其显淡黄色。
粉体粒度对陶瓷的影响: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实现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
与压电单晶材料相比,具有机电耦合系数高,压电性能可调节性好,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制备且能制得各种形状、尺寸和任意极化方向的产品,价格低廉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广播、电子设备、生物以及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
然而,目前所使用的压电陶瓷体系主要是铅基压电陶瓷,这些陶瓷材料中PbO(或Pb3O4)的含量约占原料总质量的70%左右。
由于PbO、Pb3O4等含铅化合物在高温时的挥发性,这些陶瓷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如果对含铅陶瓷器件回收实施无公害处理,所需成本也会很高。
另一方面,PbO的挥发也会造成陶瓷的化学计量比偏离配方中的化学计量比,造成产品的一致性和重复性降低。
因此,研制和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无铅压电陶瓷成为一项紧迫且具有重大实用意义的课题。
无铅压电陶瓷,又被称为环境友好压电陶瓷,其直接表层含义指不含铅、又具有满意的高的压电性能的压电陶瓷材料。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无铅压电陶瓷体系主要包括:BaTiO3基无铅压电陶瓷,(Bi0.5Na0.5)TiO3(BNT)基无铅压电陶瓷,铋层状结构无铅压电陶瓷及铌酸盐基无铅压电陶瓷(包括钙钛矿结构的碱金属铌酸盐和钨青铜结构铌酸盐)。
粉体粒度对3Y-TZP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从两种材料的表面和断面的XRD 图谱中可以看出,两种材料的原粉只有单一的t相氧化锆,无单斜(m)相氧化锆的衍射峰出现。
而烧结后在表面(代表材料内部)只有微米粉烧结体出现了m相,纳米粉烧结体仍是全部由t相组成,这可能是微米粉烧结温度高,烧结后晶粒有异常长大,超过了相变临界晶粒尺寸,冷却时自发产生了少量相变;断面上两者均出现了m 相氧化锆的衍射峰。
通过计算得知:断裂时纳米颗粒烧结的试样较微米颗粒烧结的试样发生t-m相变的相变量大。
SEM照片提示:纳米粉烧结试样的微观结构更为均匀、致密,颗粒分布范围窄;而微米粉烧结体有少量不规则小气孔,在微米颗粒的试样中出现了晶粒的异常长大现象,这是由于在这些颗粒周围存在的毛细孔阻碍正常晶粒的生长,原料粉中的较大颗粒将其吞并所致,这对微米颗粒的力学性能的提高会起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晶粒尺寸上,由于纳米粉原始颗粒小,加之烧结温度又低于微米粉,晶粒尺寸比微米粉烧结的材料小。
粉体粒度对材料硬度的影响:陶瓷材料的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
硬度测试时显微镜下可见两种材料压痕各夹角均无延伸裂纹,这可能是3Y—TZP的应力诱发相变增韧的结果:压头向材料表面施加外力,受压局部的t相发生向m 相的转变,伴随的体积膨胀对周围及晶界上产生了压应力。
参考文献:【1】沈志刚,陈建峰,刘润静等. 无机纳米粉体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 无机盐工业. 2002,34(3): 18-21.【2】王觅堂,李梅,柳召刚等. 超细粉体的团聚机理和表征及消除[J]. 中国粉体技术. 2008, 14(3):46-59.【3】艾德生,苏立赞,邓长生. 超细微粉体在新能源技术中的应用引述[J]. 中国粉体工业. 2009, 6.【4】郑水林,祖占良. 超微粉体的应用与加工技术[J].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04, 41.【5】白桂丽,甘国友,严继康等. 纳米粉体的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J]. 云南冶金.2004, 4(33): 23-27.【6】铁生年,李星,李昀琚. 超细粉体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应用[J]. 中国粉体技术.2009, 15 (3): 68-72.【7】Matteazzi P Basset D,Miant F,et al.Nanostructured Materials[M].1993 【8】任俊,沈健,卢寿慈. 颗粒分散科学与技术[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