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中美非蒸发式K-燃料褐煤提质技术
褐煤提质项目建议书
褐煤提质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褐煤是一种常见的燃料资源,然而其燃烧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为了减少褐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褐煤的利用效率,我们提出了褐煤提质项目。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2. 开发褐煤的高值利用途径,提高褐煤的经济价值。
3. 推动褐煤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三、项目内容1. 技术改造:通过煤质分选、煤质改良等技术手段,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同时,利用先进的煤炭气化技术,将褐煤转化为合成天然气或合成油,实现褐煤的高值利用。
2. 环保治理:引入先进的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减少褐煤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保护环境。
3. 产业升级:推动褐煤行业向高端、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拓展褐煤的利用领域,提高褐煤的经济价值。
四、项目优势1. 市场需求: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褐煤提质项目符合市场需求。
2. 资源丰富:我国褐煤资源丰富,褐煤提质项目有稳定的原料供应保障。
3. 技术成熟:煤炭气化、烟气脱硫、脱硝等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项目风险1. 技术风险:褐煤提质项目涉及多项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技术风险较高。
2. 市场风险:清洁能源市场竞争激烈,项目面临市场竞争风险。
3. 政策风险:环保政策、能源政策的变化对项目发展产生不确定影响。
六、项目实施方案1. 技术改造: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褐煤提质技术,进行煤质分选、煤质改良等工艺改造。
2. 环保治理:建设烟气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3. 产业升级:加大科研投入,拓展褐煤的高值利用领域,推动褐煤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七、项目效益1. 环保效益: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2. 经济效益:提高褐煤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增加褐煤的经济价值。
3. 社会效益:推动褐煤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褐煤提质技术
32
31
大唐华银东乌褐煤干燥示范装置开工
• 大唐华银锡林东乌褐煤干燥示范装置于2009 年6 月7 日 在项目现场举行开工仪式。
•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联合 组建了技术公司, 共同自主研发低阶煤转化提质技术 (LCC)。
• 项目分2 期建设, 1 期建设1 条日处理原煤1 000 t 的褐煤 干燥示范装置生产线, 2 期建设2 条日处理原煤5 000 t 的 褐煤干燥生产线。
邵俊杰,神华科技,2009,7(2):17-23
17
Toscoal 低温热解工艺
➢ 干煤在提升管内用来自 瓷球加热器的热烟道气 预热;
➢ 预热煤在热解转炉中和 热瓷球接触,受热并发 生分解,产生半焦和烃 蒸气;
➢ 半焦在回转筛中与瓷球 分离并排出;
➢ 瓷球与半焦分离后进入 提升管被提升、加热, 加热器燃料为该工艺自 产的煤气或燃料油,热 瓷球加热后循环使用。
6
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
K-Fuel 工艺
• K-Fuel 是一种具有低水分、高发热量和低SOx、低NOx和 汞排放特点的提质煤。
• K-Fuel 工艺是对高水分煤施以热和压力(脱水和温和干 馏)将低发热量煤中30%水分减小到8%至12% 的K-Fuel产 品。相应地热值提高30%至40%,从而可提高电厂利用效率。
19
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
20
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的开发
➢ 1983年,在国家计委和国家教委支持 下,建立 10kg/h 的固体热载体干馏实 验设备。
➢ 1983年至1986间, 在煤炭部和石化总 公司的资助下,完成20多种褐煤、次 烟煤以及油页岩的干馏实验。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是一种低质、低热值、高水分、高挥发分的煤种,通常不被视为传统化石燃料。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化石燃料资源的日益枯竭,褐煤作为一种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提质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褐煤的热值、密度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更高效的能源来源。
本文将介绍褐煤提质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
一、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1.干燥技术褐煤水分含量较高,导致其热值和燃烧效率较低。
干燥技术是褐煤提质的首要步骤,通过降低褐煤中的水分含量,提高其热值和燃烧性能。
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包括自然晾晒、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等。
其中,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具有处理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
2.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通过高温加热褐煤,使其发生热分解,生成固体炭、液体产品和气体产物。
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碳转化率和热值,同时还可以去除部分水分和挥发分。
常见的热解技术包括高温热解、中温热解和低温热解等,其中高温热解具有处理效果好、产品收率高等优点,但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
3.气化技术气化技术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褐煤转化为气体燃料,主要包括水蒸气气化和氧气气化等。
水蒸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氧气气化是将褐煤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
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褐煤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分析1.技术挑战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能效低、副产品处理困难等。
此外,由于褐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也是褐煤提质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节能环保要求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环保已经成为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通过提高能效、减少废弃物排放和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等措施,实现褐煤提质过程的节能环保。
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
科技论坛褐煤提质技术的探讨与研究徐宝生(中煤黑龙江煤炭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依兰154854)1褐煤提质原理、技术现状褐煤提质是指褐煤通过合理的干燥过程,降低煤含水量提高褐煤能量密度的技术。
提质技术是以特定的工艺方法脱除影响褐煤热值的水、氧和低热值挥发份物质,使褐煤发热组份富集,热值提升,达到中高热值煤炭指标,生产出优质褐煤提质产品及煤焦油产品。
提质后的褐煤将更有利于利用、运输和贮存。
目前,国内褐煤提质技术还没有大规模工业应用。
国内,多采用高温烟气通过磨煤机干燥煤粉、工艺大都采用燃煤烟气直接接触的转筒式干燥气流及链式干燥机等。
这些工艺单机处理量小、占地面积大、投资高、污染大等问题不符合中国节能减排的要求。
国外,最成熟先进的提质工艺是过热蒸汽流化技术(SFCU 技术)、德国RWE 公司已经在德国建成3套过热技术装置,最大脱水能力达到110t/h 。
美国Encoal 、Coaltek 、K-fuel 、澳大利亚Coldry 和神户钢铁分别利用冷凝水余热、微波、高压蒸汽蒸煮等方式进行提质,但存在装置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大唐华银与五环公司合作开发的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在美国伊煤公司(ENCOAL )低温煤液化技术(LFC )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并重新申请了相关专利和商标,在褐煤热解提质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2低阶煤转化技术(LCC )该技术是一种煤炭轻度热解工艺技术。
褐煤提质加工过程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干燥,除掉褐煤中的平衡水分;第二步是轻度热解,除掉褐煤中的一部分挥发分,使褐煤改质成为物理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优质固体燃料-半焦(PMC ),轻度热解过程可副产液态燃料-低温煤焦油(PCT );第三步是精制,对干燥热解后的固体产物进行钝化处理,降低活性。
项目工艺过程简图如下:褐煤提质加工可得到固体燃料-半焦(PMC ),半焦性质稳定,可长途运输、长期贮存,销售半径大大增加,燃烧特性大大优化,热值提高接近一倍,硫含量大大降低,是一种优质环保的固体燃料,除可作为化工厂煤气化的造气原料外,还可用于高炉喷吹、铁合金等行业用做还原剂掺合料。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
为燃 料 直接 燃 烧 将 导 致 燃烧 效率 低 、粉 尘 和 C O: 排 放 量 高 、对 空气 污 染 严 重等 问题 。为满 足 用户 的需 求 ,合 理 利用 褐 煤 资源 ,推 动 洁净 煤 技 术 的 发 展 ,褐 煤提 质工 艺 显得 尤为 重要 。
化 学 反 应性 强 ,在 空气 中容 易风 化 自燃 ,不 易储 存 和 长距 离 运 输 。同 时 ,褐煤 水 分 含量 大 ,若作
煤 ,其原理是通过物理方法 ,如升温、加压,使
褐煤 中 的水分 汽 化脱 除 ,达 到 提质 目的。脱 水提 质 工 艺分 为蒸 发脱 水技 术和 非蒸 发脱水 技 术 。 1 . 1 . 1 蒸发 脱 水技术 蒸 发脱 水 技术 是 在温 度 较低 的条 件下 ,利用
D O I :1 0 . 1 6 2 0 0 / j . c n k i . 1 1 — 2 6 2 7 / t d . 2 0 1 7 . 0 4 . 0 0 8
作者 简介 :刘齐鲁 ( 1 9 9 6 一) ,男,山东济宁人 ,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矿物加 工工程 专业 2 0 1 4级在读 本科 生。
械 辊 压 成 型 。 目前 H P U 技 术 已在 内 蒙 古 的 宝 曰 希 勒相 关 工厂得 到 应用 。
1 . 2 . 2 有黏 结剂 成 型技术 有 黏 结 剂 成 型 技 术 也 包 括 原 煤 的 破 碎 和 筛 分 、干 燥 、压 制成 型 等 过程 。其技 术 核 心 是找 到
褐 煤提质技术现状
刘 齐鲁
( 山东 科技 大 学化 学与环 境 工程 学 院 ,山东 青 岛 2 6 6 5 1 0 )
褐煤提质技术综述
褐煤提质技术综述褐煤是一种煤炭资源,由于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高,燃烧产生的污染物也相对较多。
为了减少褐煤的环境污染,并提高其燃烧效率和利用价值,人们对褐煤的提质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综述褐煤提质技术的研究进展。
提高褐煤质量的方法主要包括煤炭分选、矿物质去除和降低含水率等。
煤炭分选是将褐煤按照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以提高褐煤的焦化性能和燃烧性能。
常用的分选方法有重介浮选、重介干选和电选等。
矿物质去除是通过酸洗、浮选和湿法磁选等方法去除褐煤中的矿物质,以提高褐煤的燃烧效率。
降低含水率是通过烘干、脱水等方法降低褐煤的含水率,以提高其燃烧效率。
改善褐煤燃烧性能的方法主要包括干燥、粉碎和添加剂等。
干燥是通过烘干和热风等方法将褐煤中的水分蒸发,以提高褐煤的可燃性和燃烧效率。
粉碎是将褐煤粉碎成适合燃烧的颗粒大小,以提高褐煤的燃烧速度和燃尽度。
添加剂是指向褐煤中添加一些化学物质,如脱硫剂、燃烧助剂和粘结剂等,以改善褐煤的燃烧性能和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褐煤提质技术,如气化、液化和热解等。
气化是将褐煤转化为合成气或合成油的过程,通过气化可以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液化是将褐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通过液化可以提高褐煤的储运和利用便利性。
热解是将褐煤在高温下分解为煤焦油、煤气和固体炭的过程,通过热解可以提高褐煤的燃烧性能和提取煤焦油等有用产品。
总之,褐煤提质技术是为了提高褐煤的质量和燃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而进行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褐煤提质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褐煤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多可能。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DOC)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1、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近年来,世界优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开发利用被重视起来。
拥有褐煤资源的国家现都积极研究褐煤作为燃料煤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其中德国、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储量大国,均将褐煤作为未来重要战略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达到1300亿t,占到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左右,迄今对褐煤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种,煤化程度介于泥炭和烟煤之间,含水量高,在空气中易风化,含一定量的原生腐殖酸,碳含量低,氧含量高,氢含量变化大,挥发分一般在45%~55%。
褐煤与其他煤种相比,含氧量高、灰分及灰熔点变化较大、密度小、易自燃,煤粉容易爆炸,褐煤中较高的水分含量,增加了褐煤的运输成本,长距离运输还会带来自燃和爆炸的问题,限制了褐煤向较远地区的运输。
褐煤直接燃烧的热效率较低,且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也很大,难以大规模开发利用。
此外,褐煤作为原料转化利用也受到限制,褐煤液化、干馏和气化都需要把煤中水分降至10%以下。
褐煤若不经过提质加工将难以满足多种用户的质量要求。
因此褐煤提质加工脱除褐煤中的水分,消除褐煤脱水后发生自燃、爆炸的潜在危险,从而提高褐煤品质,是扩大褐煤应用范围的关键。
褐煤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煤炭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造气、化工等使用。
2、褐煤提质的意义长距离运输高水分、低热值的褐煤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美国曾对褐煤脱水后减少运输量的效果做过评估,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2847kcal/kg的褐煤,经2.02Mpa的蒸汽处理后,水分降至14.43%,发热量增加到4315kcal/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
发电厂240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要用褐煤1100万吨,如果能将褐煤水分由36%降至16%左右,则一年可减少220万吨煤炭运输,节省运费6600万元。
当前褐煤的提质工艺及发展方向
当前褐煤的提质工艺及发展方向【摘要】褐煤热稳定性差、粉尘率高、重焦油黏度大,挥发物热态气固分离难度大,是工业放大的关键问题,也是国内外许多工艺开发的重要遗留难题。
近年来许多单位开始关注褐煤脱水提质、改善工艺性能的技术开发,而褐煤提质加工是褐煤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
褐煤经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煤炭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造气、化工等使用。
【关键词】褐煤;热解;工艺;发展1.我国褐煤资源在我国,褐煤是指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大于37.0%以上,透光率(PM)小于50%的煤。
其中,透光率(PM)在30%以下的称为年轻褐煤,其全水分(Mt)往往在50%以上,主要分布于我省等地。
PM为30%~50%、Qgr,maf不大于24MJ/kg的煤炭被称为年老褐煤,该褐煤是目前利用最广泛的褐煤。
我国的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大多为侏罗纪的年老褐煤,大约占全国褐煤地质储量的75%以上,以内蒙古东部地区赋存最多,其次是西南地区第三纪年轻褐煤,约占全国褐煤储量的1/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我省境内。
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四大区褐煤资源的数量均较少。
中国各大区褐煤储量分布见表1。
表1中国各大区褐煤储量分布(%)中国褐煤资源以年老褐煤为主,其总体煤质特征为:高水分含量,绝大多数年老褐煤的全水分在30%左右;高灰分含量,中国大多数褐煤的灰分Ad为15%~30%;较低发热量,年老褐煤发热量Qnet,ar一般在15.05MJ/kg左右;较低的煤灰熔融性温度,大多为较低软化温度煤灰(ST在1250℃左右)。
2.褐煤提质的必要性褐煤水分高、热值低、易风化和自燃,无论是作为锅炉燃料,还是气化原料,褐煤的适应性都较差。
若能采用深度干燥提质技术,脱除部分内在水分,使褐煤的水分降低至10%以下,其发热量(Qnet,ar)可相应升高至18.82MJ/kg以上,完全可用于烟煤锅炉燃料及气化炉原料。
同时由于水分减少,褐煤燃烧时热效率提高,减少了CO2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亦十分显著。
褐煤提质技术比较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褐煤提质生产半焦技术,可以解决褐煤直接燃烧时环境污染严重、热利用率低等问题,同时还可以得到煤焦油和干馏煤气等多种高价值煤基产品,是褐煤高效、低污染利用的有效途径。
半焦适合大规模的粉煤气化或水煤浆气化技术,可生产合成气;合成气可用于合成甲醇以及MTP或MTO生产丙烯和乙烯。
德国作为褐煤资源大国和工业强国,是现代褐煤加工技术的发源地。
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美国等褐煤生产大国的褐煤提质技术研发也非常活跃。
日本作为能源缺乏的国家对廉价褐煤的利用也非常重视。
国内外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归纳起来答题可分为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成型提质技术、热解提质技术三大类。
1. 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来改变褐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
水、蒸汽干燥和热油干燥。
无需蒸发潜热,,在脱水过程中褐煤不会自燃,热效率高,安全性高。
缺点是需要高压条件。
1.1 K燃料工艺(热水)1.2 D-K工艺(热水)1.3 UBC工艺(热油)2.成型提质技术褐煤在成型过程中,经过高压或剪切等物理作用,使其凝胶结构及孔隙系统收到了不可逆的破坏,因而从本质上改变了煤样的煤阶,煤化度也随之提高。
2.1 冲压成型工艺2.2 辊压成型工艺(热压HPU,破碎至0~3 mm,气流干燥,热反应器中经轻度热解,成型机中辊压成型)2.3 其他物理提质技术“冷干”:打破煤炭结构,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实现煤水分离,煤炭得到提质;挤压成蠕条状,自然断裂,冷却至10℃,蒸汽干燥48 h,将含水量约60 %的褐煤制成水分为8 %~14 %的型煤。
3.热解提质技术褐煤热解是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中,或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将褐煤加热,最终得到热解煤气、焦油或酚类产品、焦炭或半焦产品。
国内外典型的褐煤热解工艺包括:美国TOSCOAL煤热解工艺、美国的流化床-固热载体低温快速热解工艺、德国的L-R工艺、澳大利亚的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中国的多段回转炉工艺、中国的固体热载体新法干馏工艺等。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
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现状与分析褐煤(也称为泥质煤或褐炭)是一种低质煤炭,主要由植物组成,含有较高的水分和灰分。
与其他类型的煤相比,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且污染物排放较高。
然而,褐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因此对其提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热解技术:热解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和缺氧条件将褐煤转化为高品质煤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降低水分和灰分含量来提高煤炭的能源含量。
热解技术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如干燥热解、热解燃烧和热解气化等。
2.浸出技术:浸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褐煤浸泡在溶剂中并去除其中的杂质来提高煤炭质量的方法。
浸出技术可以使用水或有机溶剂作为浸出剂,通过溶解和洗涤的方式去除煤炭中的水分、灰分和硫分等杂质。
3.燃烧掺烧技术:燃烧掺烧技术是一种将褐煤与其他燃料混合燃烧的方法。
通过将褐煤与高品质煤或生物质等其他可燃物混合燃烧,可以提高燃烧过程中的热值和燃烧效率,减少烟尘和污染物的排放。
尽管褐煤提质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由于褐煤的能源含量较低,提质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增加了提质成本。
其次,褐煤提质技术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一定要求。
第三,褐煤提质技术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应对这些挑战的同时1.创新技术的研发:通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更加高效和环保的褐煤提质技术。
可以探索使用新型浸出剂、热解剂和掺烧燃料等,以提高提质效果和降低成本。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褐煤提质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并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褐煤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快褐煤提质技术的引进和推广。
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联合研究和项目合作。
褐煤提质技术
褐煤提质技术褐煤是地质年代短、煤化程度最低的一类煤,一般褐煤中水分含量、挥发分含量均高,而发热量低,易发生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不适易于远途运输和利用,因挥发分含量高导致直接燃烧时排出的烟气多、粉尘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其热利用率低。
近年来,由于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开发利用已经被重视起来。
但由于褐煤不易储存和运输的特点,必须对其进行提质加工,以适应环保运输要求,利于大规模利用。
因此对褐煤热解提质加工,而后再做为燃料利用,就显得较为迫切。
目前我国研究开发的若干种褐煤热解技术中,已进行工业化试生产的技术主要有:大连理工大学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鞍山热能研究院的褐煤低温干馏改质技术,北京柯林斯达能源技术开发公司的褐煤低温干燥改性提质技术。
这三种技术所采取的干燥方法和加工温度不同,产品方案和产品性能也有差异,已全部在国内褐煤产地建立了工业化试生产装置。
大连理工大学的褐煤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技术原理为:将煤通过与热的载体(热解后的热焦)快速混合加热使煤热解(干馏)得到低温焦油、煤气和半焦(或提质褐煤)的技术。
固体热载体法快速热解提焦油属于煤的低温干馏过程。
煤的低温干馏过程是一个热加工过程,常压生产即可制得焦油、煤气和半焦(或提质褐煤),实现了煤的部分气化和液化,也称煤的温和气化或煤的温和转化。
该技术是一个以固体细颗粒(半焦)作干馏热载体为基本特点的系统。
核心部分是固体热载体循环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加热提升管(用于提升和再次燃烧加热循环的颗粒固体热载体),热载体收集槽(将热的固体载体从燃烧烟气中分离出来,并贮存待用)、混合器(将原料粒子与热载体粒子迅速混合,引发干馏)和热解反应器(为混合后的物料提供充分停留时间,使热解反应进行完全)。
应根据褐煤质量性能、产品市场定位,来选择相应的褐煤加工技术。
在内蒙古褐煤富集的东部区,现有开发的褐煤提质项目均采用干燥脱水、无粘结剂高压成型技术,此技术的工艺戳成为:首先开动热风装置,将200℃~400℃的高温烟气通过管道从高温烟气入口接头送入轧辊中的高温气腔中将轧辊加热,用于烘干褐煤;再将褐煤从原煤料仓经螺旋送料器均匀的送入主进料器中,开启压料器电机,通过压料器将褐煤压到加压装置中的轧辊之间,经20~80吨压力挤压,将褐煤中水分脱除到1-5%以下;经高温挤压的煤料成为φ5~10mm的柱体;在高温挤压下产生的可燃气体,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水蒸汽混合物用引风机从加压装置中抽出。
褐煤提质技术分析及考察报告
一、煤提质的定义 1 、定义:煤炭提质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脱除煤炭中的水分,并伴随着煤 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2 、为什么进行煤炭提质? (1)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类,但也经历数千万年才能形成,是一种宝贵的 不可再生的资源。 (2)褐煤特点是水分含量高,氧含量高,挥发分高,发热量低。 根据国内 176 个井田或勘探区统计资料,褐煤全水分高达 20-50%,灰分一般为 20-30%,收到基低位发热量一般为 11.71-16.73MJ/kg (2800-4000 kcal/kg)。 (3)高水分和高灰分,再加上褐煤易风化和自燃的特性,不适合远距离输送, 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4)直接燃烧或者气化效率低,经济效益较差。 二、煤提质的优点 1、热值提高、水份降低、硫含量降低、无烟、无异味,燃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 少,是优质动力燃料,可作为优质的民用燃料,实验证明,硫排放比原煤减少 83.1%,汞减排 70.4%,氯减排 80.18%,显著提高了煤的洁净程度。 2、稳定性高、成浆性能提高(根据以往类工程类似煤种试验数据,兰炭成浆性 与原料煤相比可提高 5~10%) ,是优质的水煤浆原料; 3、不易自燃,可长途运输,与运输同热量褐煤比较,可以节省运力 25-30%以上。 可回收高附加值的焦油产品,实现褐煤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 三、煤炭提质的分类及典型工艺 从煤炭的组成是否发生变化来划分,主要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 物理法: 1、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来改变褐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 使之转变成为洁净、高效的烟煤燃料的提质方法。 2、成型提质技术。褐煤在成型过程中,经过高压或剪切等物理作用,使其凝胶 结构及孔隙系统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因而从本质上改变了煤样的物理结构。 化学法: 热解提质技术。 褐煤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使煤中水 分蒸发,氧含量减少,热值提高。在热解提质过程中,同时获得固体无烟燃料, 液体焦油和煤气。 四、热解提质技术 1 、定义及其分类, 定义: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煤气、焦油、粗苯和焦炭的过程, 也 称为煤干馏(或称炼焦、焦化)。 按加热终温分: 低温干馏:500∽700℃ 中温干馏: 700∽900℃ 高温干馏:900∽1100℃ 特点:常压,不用加氢,不用氧气; 工艺过程简单,加工条件温和; 投资少,生产成本低。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褐煤提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1褐煤资源1.1世界的褐煤资源据测算,全世界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
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
褐煤资源可分为硬褐煤和软褐煤两大类,主要分布在欧洲,其次为亚洲和北美洲。
硬褐煤储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软褐煤储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约占世界软褐煤总储量的30%.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前南斯拉夫和波兰,软褐煤储量合计约占世界软褐煤总储量的40%。
1.2我国的褐煤资源据第三次全国煤炭资源调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1999年),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7万亿吨,保有储量10032.6亿吨,已探明的褐煤保有储量为1311.42亿吨。
约占煤炭保有储量的13%。
煤田地质勘探结果表明.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约占全国褐煤资源量的3/4以上,其中又以内蒙古东部地区赋存最多,煤种以中生代侏罗纪硬褐煤为主。
西南地区是我国仅次于华北地区的第二大褐煤基地。
其储量约占全国褐煤总储量的l/8.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境内,主要是新生代第三纪软褐煤。
东北、中南、西北和华东各区褐煤资源量均不到全国资源褐煤资源总量的3%。
我国褐煤资源分布见下表。
2我国褐煤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加工提质的必要性2.1 褐煤是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东北地区经济以重工业为主导.对能源有高度依赖性。
而东北三省煤炭资源总储量仅277.2l亿吨,除黑龙江省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211.92亿吨).产能较大外,辽宁、吉林都是煤炭调入省,整体上属于煤炭资源调人地区.供求缺口较大。
与其相邻的蒙东地区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资源总储量达857.87亿t.是东北地区总储量的3倍以上。
绝大部分是褐煤资源,只有呼伦贝尔市伊敏河矿区的五牧场区、河东区.以及扎赉诺尔矿区的灵东矿为长焰煤。
随着国家实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东北地区能源(主要是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本地区煤炭供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就为距离东北地区较近的内蒙古东部褐煤提供了巨大市场,蒙东地区的褐煤资源必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未来可利用的主要能源。
褐煤气化存在的问题及提质方向
作 者简介 : 张丽 早 ( 1 9 8 4 一) ,女 ,河北邢 台 人 ,2 0 0 9 年 毕 业于 天 津 大 学化 学 工 程 专业 , 工学 硕 士 ,长 青 中美 ( 北京 )能 源技 术 有
限 公司 工 艺工程 师 。
摘
要 :从新型煤 气化技术对褐煤的要求 出发,对比分析 了蒸发 式与非蒸发式褐煤干燥技
术处理过程 中对褐煤产生的不同作用,并着重叙述 了非蒸发 式褐煤干燥技术对褐煤 的改质作用,
提出非蒸发式褐煤干燥技术给处理煤化工用褐煤提供 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 :褐煤;煤化工;干燥设备;非蒸发式干燥
寒冷 地 区 冬季 褐 煤 的冻 结现 象 ,更 会 造 成 运 输 、 装 卸操作 困难 。褐 煤 直接用于 气化不 仅增加热能消 耗 ,增加成 本 , 更会 造成气化炉 内的褐煤爆 裂 问题 , 影 响气 化 效率 。一 般 碎煤 气 化 要求 入 炉煤 水 分 小
于2 0 %,粉 煤气 化要 求入 炉煤 水分 为 8 % ~l 2 %。
1 . 3 成浆 率低
了非 蒸 发式 褐 煤干 燥 技术 在 处 理煤 化工 用 褐煤 时
的优 势与 前景 。 1 褐煤 气 化时 出现 的 问题 褐煤 是 一 种低 变 质 程度 的煤 ,缺 点 显著 ,近 几年 在 煤 化工 项 目上 的试验 性 应用 ,更是 突 出显
示 了褐煤 的弊 端 。
中图 分类号 :T Q 5 4 6 . 2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5 — 8 3 9 7( 2 0 1 4 )0 8 — 0 0 6 2 . 0 3
我 国 以煤 炭 为主 的能源 结 构及 优 质 煤炭 资源 的逐渐 减 少 引发 了低 阶 煤 资源 的开发 热 潮 。褐煤 以其储 量 集 中、 易开采 、价格 低 廉 、化 学 活性 高
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是一种在煤炭中含有较高水分和灰分的煤种。
褐煤的利用价值相对较低,但通过提质工艺流程,可以将褐煤转化成更具经济价值的燃料。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褐煤提质工艺流程。
褐煤提质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褐煤干燥:褐煤中的水分含量较高,需要经过干燥处理。
通过热风或其他干燥设备,可以将褐煤中的水分去除一部分,以提高燃烧效率。
2. 褐煤脱灰:褐煤中的灰分含量较高,会影响燃烧效果和设备运行。
因此需要对褐煤进行脱灰处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褐煤中的灰分,提高其燃烧效率和清洁度。
3. 褐煤热解:褐煤经过热解处理,可以将其中的有机质转化成燃料气体和焦炭,从而提高褐煤的燃烧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4. 褐煤气化:通过气化设备,将褐煤转化成燃料气体,该燃料气体可以用作工业生产中的原料或燃料,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
5. 褐煤液化:通过液化工艺,将褐煤转化成合成燃料油或化工原料,提高褐煤的利用价值和环保性能。
通过上述工艺流程,褐煤可以得到有效的提质和转化,从而提
高其利用价值和环保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褐煤提质工艺流程需要综合考虑能源利用、环保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
褐煤清洁高效利用——K-燃料褐煤改性提质技术
由于 我 国贫 油 、少 气 、 富煤 ,随着 烟 煤 、无 烟煤 等优 质煤 炭 资源 日渐 枯 竭 ,褐煤 以其 储 量丰 富 、产 地 集 中 、易 开采 、价 格低 廉 、化 学 活性 高 等 优 势越 来 越 受 到大 家 的重 视 。但 褐 煤作 为 煤化 程 度 最低 的劣 质煤 ,其用 途 有 限 ,难 以适 应 大 规
其在 煤 化 工上 的应用 问题颇 多 。譬 如 ,用 于 碎 煤 气 化 时 , 由于 褐 煤 煤 质 低 劣 ,极 易破 碎 、粉 化 ,
龙江等地,由于褐煤变质程度低、煤质差,开采
后 易破 碎粉 化 ,不 适 宜 长距 离 运 输储 存 ,且 运 输
开 采后 经 储运 环 节 到达 用 户端 时 ,块 煤 的可 利 用 率 较低 ;气 化 时褐 煤 中水 分 首先 蒸 发 、气化 ,进
燃料褐煤 改性提质技术
刘 辉 ,张 丽早
1 0 0 0 7 1 )
( 长 青 中美 ( 北 京 )能源 技术 有 限公 司 ,北 京
摘 要 :阐述 K一燃料褐煤 改性提质技术使褐煤清洁高效利用 的原理 与效果 ;该技术在提 质处理过程 中能达到去水、去氧及 去孔 隙的效果,类似人工煤化作用,在干燥脱水 的同时有效 地提升褐煤煤质,将劣质的褐煤转化为相对优质的煤炭产品,达到清洁高效化利用 。 关键词:褐煤;改性提质;K一燃料;清洁高效利用;述评 中 图分 类 号 : T Q5 3 6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8 3 9 7( 2 0 1 6 )1 2 — 0 0 6 6 — 0 5
2 0 1 6 年第 1 2 期
刘 辉, 等: 褐煤清洁高效利用 ——K - = 燃料
一 握 垫查
褐煤提质技术进展(1)
中国矿业大学褐煤提质技术进展中国矿业大学赵云鹏2012.10目录中国矿业大学一、背景及意义二、褐煤提质技术发展动态三、典型褐煤提质技术简介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中国消费量增加11.9%↓石油仍是全球主要的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3.6%,但连续11年市场份额缩水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石油消费量↓中国消费量增加10%↓IEA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10.5亿吨标油,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煤炭消费量↓全球消费量增加7.6%↓中国消费量增加10.1%中国矿业大学褐煤资源↓全世界褐煤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约占全球煤炭储量的40%~50%。
↓中国褐煤探明保有储量1300亿吨,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13%~15%。
中国矿业大学褐煤基本特征↓毛细孔发达,内水丰富,全水分高达30%~50%;↓氧含量高(无水无灰基20%左右);↓热值较低,且热稳定性较差;↓不宜长距离运输;↓目前褐煤开发率较低,仅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5%;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我国褐煤分布特点分布相对集中,以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最多,约占全国褐煤保有储量的3/4,以云南为主的西南地区的褐煤储量约占全国的1/5;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的褐煤约占全国的5%左右。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鼓励开发利用“劣质煤”——褐煤↓褐煤资源往往赋存于落后地区,当地政府期望早日利用褐煤资源。
褐煤提质技术是适合的高效利用途径,有利于提高我国褐煤资源利用水平,可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背景及意义中国矿业大学↓褐煤半焦可远距离运输,与运输同热量褐煤比较,可以节省运力25~30%以上。
↓褐煤半焦可制成水煤浆(也称水焦浆),成浆浓度达到60%以上,可以用于水煤浆气化(技术成熟),而褐煤成浆浓度。
通常在45% ~50%中国矿业大学国内外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归纳起来大体分为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成型提质技术、热解提质技术三大类。
中国矿业大学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来改变褐煤的物理和化学结构,将之转变为洁净、高效的“烟煤”燃料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燃料煤应用
存在的问题 储存问题 运输问题 制粉问题 结渣问题 效率问题 环保问题 褐煤应用劣势 易风化、自燃,安全隐患大,热值损耗严重。 水分高,易回吸,运输成本高;易粉化爆 裂,给运输过程的安全、环保带来极大的问 题。 水分高、可磨性差、易燃、易爆,制粉系统 干燥负荷大、能耗高、安全要求苛刻。 灰熔点低,大多具有结渣倾向,燃烧易结 渣; 水分高、热值低,燃烧需要大量热量蒸发水 分,影响炉内传热,降低锅炉燃烧效率。 燃烧烟气量大,污染排放严重、环保性差。
市场需求:开采成本低,市场用量大,要求规模化开采及供应; 政策限制:指标控制严,长距离运输难,要求高品质转化; 环保监管:污染物排放指标日渐严格,要求清洁利用; 效 益:符合社会及经济效益目标,要求清洁高效低成本利用。
褐煤特性与利用技术制约褐煤的应用,需求不降,要求反增, 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势在必行。
挥发分 Vdaf% 44.01 42.70 45.94 45.90 44.15 43.87 54.89 51.81 — —
☆ 水分降低幅度达50%-80%;发热量提升30%-100%以上;褐煤挥
发分含量基本保持,挥发分含量Vdaf一般有<2%的减少(云南、印 尼等年轻褐煤降低幅度稍有增加)。
图1 提质煤回吸实验数据
大幅降低水分,提高热值,且不回吸 液态脱水,无爆裂,粒径基本不变 硫分降低,减少排放污染 哈氏可磨指数提高 成浆率提高 热稳定性提高
煤样地区 海拉尔 白音华 胜利 云南弥勒 印尼
表1 K-燃料褐煤提质数据 内水 发热量 煤样名称 全水 Mar% Mad% Qnet,ar kcal/kg 原煤 31.5 19.01 3932 产品煤 11.7 10.45 5200 原煤 30.0 18.00 3571 产品煤 10.9 8.90 5105 原煤 38.6 19.58 3521 产品煤 15.5 10.33 5169 原煤 51.8 20.17 2288 产品煤 12.6 11.20 4851 原煤 50.1 15.31 3204 产品煤 13.3 4.49 5718
杂质离子问题 安全问题
(1)蒸发式干燥
蒸发式干燥是在常压条件下,通过热介质直接或间接与煤接触, 将煤中的水分蒸发以达到降低水分,提升热值的目的。 目前国内采用该类干燥技术的项目在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以下 问题: ①蒸发脱水能耗高,水分回收成本高; ②干燥煤易回吸水分; ③长距离运输困难; ④干燥时褐煤易粉化爆裂,扬尘污染严重; ⑤干燥煤成型成本高且成型率较低。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及相关研究单位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
录
一、 褐煤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K-燃料技术褐煤提质效果 三、 K-燃料技术褐煤提质系统 四、 投资效益及技术进程
一、褐煤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优质煤资源的日益减少,具有储量大、易开采、 价格低等优势的褐煤受到煤电及煤化工企业的关注。 目前褐煤主要用作燃料煤和煤化工原料,因其煤质 特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运输、安全、环保、经济效 益等问题纷纷显现。
☆ 褐煤提质处理前后煤样硫分含量一般会有10%-20%的降低 。 ☆ 褐煤提质前经过破碎筛分工序,处理过程中煤表面粘附的
细粉会被工艺水带走,细颗粒的去除是硫分降低的主要原因。
表3 煤样提质前后哈氏可磨指数的变化 哈氏可磨指数 煤样地区 煤样名称 变化幅度 HGI 原煤 63 海拉尔 ↑9 % 产品煤 72 原煤 43 巴彦芒来 ↑15% 产品煤 58 原煤 39 白音华 ↑6 % 产品煤 45 原煤 47 云南弥勒 ↑35% 产品煤 82 原煤 51 锡盟多伦 ↑11% 产品煤 62 ☆ 提质处理前后,褐煤可磨性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煤化工
• 水分降低、成浆率提高、热稳定性提高,K-燃料产品可满足 碎煤气化、粉煤气化、水煤浆气化等不同气化炉型要求,便 于炉型选择; • 降低能耗、氧耗,提高气化效率,降低用煤成本,提升企业 经济效益; • 减少褐煤对设备的腐蚀、磨损,降低设备投资,延长设备的 使用寿命。
破碎筛分 排空冷凝系统
废 水 处 理
实验煤样粒径 8-50mm
50mm 50mm
☆ 除体积上的收缩及少量的机械碰撞外,褐煤在处理过程中
不会发生爆裂现象,提质煤表现出良好的机械性能,基本保 持与原煤同样的大小及粒度分布,这种结果归因于非蒸发式 的水分液态排出过程(无爆裂现象)及蒸汽压力的压实作用。
表2 煤样提质前后硫分指标的变化 煤样地区 海拉尔 白音华 巴彦芒来 云南弥勒 煤样名称 原煤 产品煤 原煤 产品煤 原煤 产品煤 原煤 产品煤 全硫 St,d % 0.23 0.20 1.04 0.83 2.69 2.13 0.78 0.60 变化幅度 ↓13% ↓20% ↓21% ↓23%
设备模块化、国产化
• 根据不同产能,可进行模块化拼装,以一百万吨系统为基本 单元,单系统最大可扩建到千万吨处理能力,便于扩大产能。 • 设备国内制造,投资低,售后服务及时可靠,保障程度高。 • 装置图纸完善,拥有工厂操作、安装以及开停车手册。
系统成熟化、高效化
• 系统成熟稳定,操作简单,所需人员配置少;设备设计以保 障产能为原则,维护修理便捷。 • 系统双线并连式运行,设备故障时可进行换线操作,单线运 行,最少可保证50%的生产能力。
(2)煤化工应用
存在的问题 水分问题 成浆率问题 热稳定性问题 褐煤应用劣势 增加能耗、降低煤气品质。 褐煤成浆率低,用于水煤浆气化受限。 热稳定性差,入气化炉易迅速爆裂,影响 煤气净化,降低气化效率。 褐煤中硫、汞、氯等杂质离子含量复杂, 影响气化炉等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的可 导致气化炉损坏。 制粉、输送过程易燃、易爆
结语
处 理 器 系 统
水净化 及 重沸系统
热源系统
处理器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
水净化与重沸系统
排空冷凝系统 设备布局紧凑 厂房占地面积小
能耗低
• 间接换热,节省水的蒸发潜热,循环利用热能,吨煤能耗 50~55kg(标煤)。
富水工艺
• 水分液态脱出,回收简单,缺水地区可回收利用,水煤浆项 目可直接回用制浆。
安全环保
• 在线在压封闭式运行,无易燃、易爆隐患,安全可靠。 • 褐煤不爆裂、不粉化、无扬尘污染;废水、废气成分简单, 易处理、易回收;
(2)非蒸发式干燥
非蒸发式干燥是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蒸汽直接与煤接触, 将煤中的水分以液态形式脱出,并改变其物理和化学结构,加深煤化 程度。 该类技术的特点: ①非蒸发干燥能耗低,煤中脱除的水易回收: ②干燥煤结构更加密实,不回吸水分; ③干燥时褐煤不粉化不爆裂,无扬尘污染; ④干燥煤适合长距离运输; ⑤增加煤化程度。
四、投资效益及技术进程
提质装置投资组成 (100万吨/年) 系统装置 处理器系统 水净化及重沸系统 排空冷凝系统(空冷) 泵 阀门、仪表 总计 设备投资,万元 3907 635 335 260 1068 6205 厂房投资
15%
安装工程费 设备投资
20% 65%
处理规模:100万吨/年 序号 1 2 3 4 5 6 合计 项目名称 燃料煤 电费 辅助材料 工资及福利 折旧及摊销费 维修、制造及财务费用 吨煤运行成本 吨煤运行成本 (元/吨) 8‐10 9‐10 2.5‐3.5 6‐8 11.5‐14.5 5‐8 42‐54 备注 100‐130元/吨(含税) 0.5元/KW·h 石灰石、工业盐酸、工业碱 等 8万元/人·年 建筑30年/设备15年/无形资 产10年 含利息支出及营业费用 —
☆内在水分去除:去除40%以上的内水,煤中非流动水变为可流动水; ☆含氧官能团分解:破坏含氧官能团,制浆过程不再回吸、固定水分; ☆可磨性提高。
表5 热稳定性检测数据 煤样 呼伦贝尔 锡林浩特 云南禄丰 原煤 提质煤 原煤 提质煤 原煤 提质煤 热稳定性,% TS+6 68.3 81.1 27.4 64.6 13.3 86.0 TS6‐3 16.5 11.5 41.1 31.6 53.3 13.0 TS‐3 15.2 7.4 31.5 3.8 33.4 1.0
☆褐煤热稳定性TS+6指标可提升至80%以上(部分煤样60%以
上),利于块煤热解、碎煤气化等褐煤深加工过程的进行。 ☆ 褐煤经提质处理后热稳定性的提升,主要归因于水分的降 低和处理过程中蒸汽对褐煤的压实作用。
燃料煤
• 水分降低、不回吸、硫分降低、热值提升、可磨性提升,K-燃 料产品可普遍适应电厂及工业锅炉的燃煤要求; • 解决褐煤长距离运输的难题,降低运输成本; • 降低能耗,提高锅炉效率,降低用煤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 益; • 减少褐煤对设备的腐蚀、磨损,降低设备投资,延长设备的使 用寿命。 • 减少污染物排放,美国电厂及工业锅炉燃烧K-燃料的排放结果 显示:SO2降低约80%,NOx降低约20%,Hg降低约30%。
二、K-燃料技术褐煤提质效果
K-燃料褐煤提质技术属于典型的非蒸发式褐煤提质技术,采用 中温、中压蒸汽对褐煤进行直接加热,利用蒸汽冷凝的加热作用和 压力的挤压作用,以液态形式挤出褐煤中的水分。不仅能去除褐煤 中的水分、提升热值,对优化褐煤结构、改善褐煤性能也有一定的 作用,加工过程类似人工煤化作用。
一般5--15个百分点。可磨性的提高有助于褐煤水煤浆成 浆率的提高及褐煤后续加工过程的进行。
表4 褐煤水煤浆成浆实验数据 煤样名称 原煤 呼伦贝尔 产品煤 原煤 锡盟 白音华 产品煤 原煤 锡盟多伦 产品煤 全水 内水 哈氏可磨 制浆浓度 ☆ 水煤浆成浆浓度可 Mar% Mad% 指数HGI % 提 高 约 10 个 百 分 点 , 31.8 21.73 60 44 接 近 60% , 可 满 足 水 12.1 10.1 78 57 煤浆气化炉要求,如 30.5 16.2 39 46 在级配和添加剂等条 11.6 7.9 48 58 件上进行改善,成浆 26.9 18.05 51 50 浓度可进一步提高。 6.6 5.02 62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