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思维导图,让语文教学更有新意

思维导图,让语文教学更有新意

思维导图,让语文教学更有新意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辅助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预习,课堂,复习,阅读。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潜能。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很大作用。

1.活用思维导图,构建预习模式。

良好的预习习惯,会让学习变得轻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只会从课文、字词等方面进行新课的预习,预习效果较差。

运用思维导图后,可在班级里构建思维导图预习方法,尝试让学生以课文标题(或主要人物)为关键词,以作者介绍、写作背景、难读(写)的字词、段落、感受、写作方法、我的疑问等方面为分支,分层分类,通过思维导图的形象化设计,让学生逐项完成,主动查找资料,整合构建新旧知识,形成预习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个性化思考过程,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能让课堂上带着问题学习,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1.课堂上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现课文中的中央关键词(句),采用辐射线型方式,构建若干分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最终形成“思维导图”式板书,让人一目了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中,经过前期学生的观察记录,学生对自已喜欢的植物有了简单的了解,但在写作时,却无从下笔。

课堂上我以“我的植物朋友”为关键词,以名称、样子、颜色、气味、想象、感受等方面为分支,在黑板上呈现思维导图,丰富写作内容,启发学生围绕关键词从不同方面进行描述,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有序构思,较好地完成了习作。

思维导图式板书语言精练,重点突出,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印象深刻,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

首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脑力激活理论的可视化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记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课文预习的效率。

其次,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研究兴趣。

思维导图的可视化特性使课文内容更加直观,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此外,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研究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课文知识网络,激发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研究效率、提高研究兴趣、提高研究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因此,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限于课文预习,它也可以用于其他课程的研究,如历史、地理和科学等。

此外,在实施思维导图的
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提供充分的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使用图形来组织和表达放射性思维的一种工具,是以大脑为基础的高级思维方式,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视野范围,还可以促进其理解能力、领悟能力的增强。

思维导图这种将思维具体化、可视化的思想工具运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直观图片与简练文字呈现相关知识点,更引发了学生充分的想象、积极的思考与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了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这与其他教学手段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

一、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不再是局限于某一特定信息传递方式,而是以图片、数字、线条、文字、颜色等传递信息,具有多元化表现方式,结构更新颖灵活,尤其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思维导图融入了大量音频与视频,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具视听感,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更具吸引力,更加切合小学生的心理特點与认知规律,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思维主动性。

例如,教学《树之歌》一课时,生字中形声字的教学就可以加入对思维导图的运用。

在教“杨”字时,我们可让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带有“木”字旁的字:桐、松、枫、棉、柏……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联想和分析想象画出思维导图,一棵大树是中心点,而桐、松、枫、棉、柏……是分散的树枝作为一级分支,然后每一个字画出不同的树的样子作为二级分支。

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新旧知识加以归类,并展示交流,加深了同一类字的记忆。

孩子通过自己的分析与综合把一些类似的字归纳在一起画出一些有系统性的思维导图,提高了识字的有效性。

二、善用思维导图,多元发散思维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发散性,相关知识点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以一个点或是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向外辐射与延伸,以想象与联想为媒介逐步逐层扩散所形成的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知识脉络结构图。

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想象与思维,不仅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深刻性。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引言二、思维导图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赖恩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用来帮助人们整理、梳理和表达思维。

思维导图通常由一个中心词语或图像作为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一系列相关的分支,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化、梳理清晰,并提高学习效率。

1. 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较弱,很难将知识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和表达。

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和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古诗词的题材、作者、背景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可以将枯燥的知识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作文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作文的主题、要点、扩展内容等,让学生通过图形化的方式更直观地理解作文结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和扩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古文和现代文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比较古文与现代文的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文学价值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 课前预习:老师可以在课前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学习知识的关键点和重点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2. 课堂导入: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展示引入新知识,在学生的心智中构建一个知识的基本框架,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3. 课堂讲解: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要点,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4. 课堂复习: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记忆。

5. 作业辅导:老师可以在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思维导图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辅导,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提高学习效果。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思维导图概述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概念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形象地说,思维导图就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从中央主干向四周放射关联的分支,并用关键词或图形对分支进行标识,再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

这一思维工具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是符合人类大脑思维方式的,是一种使大脑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最近几年,它作为一种学习和认知的策略,在中国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教育工作者将其应用于教学。

如何让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教学完美结合呢?通过摸索和探究,我们逐步找到了适合语文教学的思维导图制作方法。

大家可以看到,思维导图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其基本做法: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形,把题旨以图画或主题词的形式写在中心;从中心点出发,逐层画出各个要点的分支线,把相应要点逐一标注在线条上;照此规则不断连接下去,让思维流程绵延不绝地形诸笔端;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辅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颜色、符号和图形。

注意:字体和线条要遵循近粗远细,由近及远的原则,不断向外延伸。

三、思维导图制作工具:1.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

2. 一套12支或更多的好写的软芯笔。

3. 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

4.1支标准钢笔。

三、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1、利用对于传统的语文课文的分析进行图文并茂的描绘语文教学中用思维导图,最基本的可以利用对文章内容结构的理解,形成结构图,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关键词的结构图(也是思维导图的形式)。

开始带着学生用对课文进行,从浏览全文到情感线索,再到人物个性分析,然后是和写作方法。

规定时间,动笔十分钟,最好的学生能写54个词语,最差的学生10多,这是很好的效果,因为这个不是一般的抄写,而是经过思考筛选后的有个人风格的记录。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论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论文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思维导图论文概要: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不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还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外阅读和习作。

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的右脑更发达了,左右脑合作,形成最强大脑,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潜力无限。

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预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强了,对学习充满信心,最终学会学习。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句子、文段等在思维导图中表现出来,还把感受写上,这就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认识的能力。

教师在课上让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汇报,使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互相补充,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对发散性思维的养成更有利。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在绘制的过程中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表现,去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预习课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利用思维导图,画出预习结果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当我2017年11月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跟岗时,再次遇到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伟英老师,近距离地接触到她成功的思维导图教学,我就觉得思维导图对学生的预习会有很多好处。

如何让学生喜欢它、利用它,为我们的预习服务,这是我要把思维导图运用到预习方法的指导中,并长期坚持下去,下最坚定决心的一次。

利用思维导图预习,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思维导图表现力强,创作空间大,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指导小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我们最好从画图开始。

预习分为两部分:首先,对生字、词语、句子的预习,在这里可以选用思维导图,也可在书上标记。

其次,理清文章的脉络,这里就一定要用思维导图了。

开始时,学生不太懂,而我也自己学着画,先介绍最简单的鱼骨图给他们,接着找关键词。

对于中等生,我就建议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内容,如生字、四字词语、好句等,还要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还把思维导图用于单元预习中,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研究
学 态度” 。 语 文课 程教学 中注重 培养学 生对 现实生活的思考 和认识 , 西方哲学 也一 直关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认为语
言 是思维过程必须凭借 的物质材料。 可见 , 语 言的学习过程 与
不可见的, 教师和学生都更关注答案, 却忽视了答案的生成过 程。 然而, “ 答案的累积” 并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 生
习, 即使少部分学生有预习, 也是轻描淡写地 “ 翻书式” 行为,
预习的被 忽略 导致学生表面 无所 不知, 其实 一无所知, 头脑中

片混沌; 而教师尽 管布置了预习的任务, 也很少对预习作业
进行检 查、 反馈和评价 , 教师 无法从学生的预 习中 得 知学 生的 学习情况 , 对其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特别是对于口 头布置的 课文阅读预习任务 , 学 生大部分都不能 自 觉地 完成 , 这样的作
掘知识, 使预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 不再停留于以往的“ 翻书
式” 预习方式。 同时, 在课前 预习过程 中, 学生不是 为了预习而 预 习, 而是从中学会思考 , 学 会质疑 , 让 大脑充分 运转, 使自 身
专 题I t e a c h e r @ c h i n a i t e d u . c n
现他人以及 自 己 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学生在观看其他同学的作 品时, 能够 进行查 缺补漏。 部分学生对 作品进 行汇报讲解 , 其 他同学可以对 其提问,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共享和交流。
3 .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应 用思维导 图进行 课文预 习, 使预 习活动具体化 和可操 作 化, 在动手实践中激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在 预习中能 够 独立思考解决 问 题, 在探 究中寻求新知, 从而培养 了学生 自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诚然,教育不应当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目的,而应当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此方能让学生适应未来教育改革发展及社会发展。

核心素养视角下,“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基于此,以下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引言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同时启动左右脑,促使学习效率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基于小学生认知能力及成长规律,累积和分析实践教育经验,有意识地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在迎合教学需求的同时,深挖小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中,点亮小学生思维,继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实现。

一、思维导图应用在课前预习中,优化预习质量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预习后续课程,大多会为学生画出预习的范围,便于学生在课前了解文章的内容,此种方式对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有帮助,但却无法帮助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若是学习态度端正,学生按照教师的方式能够及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若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无法全身心投入,通常会有完成任务的心理,降低了课前预习的效果。

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开展课前预习工作,需要教师合理应用思维导图布置预习的任务,为学生制订课前预习的模板,在帮助学生掌握课前预习方式的基础上,也能够让学生按照教师所制订的思维导图模板,加深理解文章,提升课前预习效率。

如在讲解《爬天都峰》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将故事情节中心大意一一排列,使学生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预习任务。

同时,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要按照教师所罗列的内容复述在笔记本上,并且学生复述的内容不可完全相同。

课代表在课前收集学生所复述的内容上交给教师,在提升学生预习效率的基础上,也能够提升学生课前预习的质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足确定教学目标,确保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可能存在兴趣不高的情况。

而思维导图的图像化、归纳性和概括性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语文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整合知识,梳理思维在语文学习中,知识点繁多,内容丰富。

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语文知识的逻辑结构,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 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一种立体化的图像,能够通过画线、加颜色、注解等方式来修饰、扩充、提示等,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增强记忆。

而且,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归类、分类、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 课前导入在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做一些相关的预习引导工作。

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些与新课相关的背景知识、前期所学的相关知识点、学习目标等内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先行了解新知识的相关信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课堂讲解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逐步呈现知识点。

通过思维导图的层层展开,将知识点逐步细化,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补充和丰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

3. 学习总结在进行知识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

在讲解完一个故事或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总结故事情节、人物关系、故事主题等内容。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够将知识点整合起来,还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到思维导图的作用,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预习,顾名思义是为“预备学习”“预先学习”,其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时期的思想意识和学业状况,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下一课时相关知识内容的“勘探”,让学生预先了解自己即将要学习到的知识内容,从而为其高效的课堂学习铺垫基础、埋下伏笔。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工具,将其运用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思维的过程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文预习应用分析引言预习是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前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预习能让学生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带着相关问题在课堂上获取新知,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双减”掀起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浪潮,提质增效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的考验。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可以将思维导图这一可视化工具运用在语文课前预习环节。

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绘制思维导图,既可以减轻学生课前预习的负担,缩短完成课前预习任务的时间,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够从各个层面深入挖掘知识,使预习成果更具系统性,取代了以往的“翻书式”预习形式。

同时,在课前预习中,学生的预习不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是通过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让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并且提炼出课文各部分的意思与内涵,降低学生课堂学习的难度。

一、小学语文课文预习的重要性1.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早已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课堂,注重唤醒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学习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小学语文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有限,因此课堂外便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阵地。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当中,语文属于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现实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做到与时俱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

思维导图属于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借助图文并重的形式将各级主题关系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

本文首先对思维导图的定义进行简要阐述,明确应用意义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创新策略1.思维导图的简要阐述思维导图属于一种思维工具,通过文字、图片的形式,将学生的思考内容呈现出来。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思维导图属于一项非常有用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思路,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应用思维导图时,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的,并将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完美的呈现出来。

另外,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借助思维形象化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将所学习与掌握的内容,通过文字、数字、线条等方式记录下来,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补充与完善。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一)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思维导图的制作、修改以及后期的完善,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在思维导图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绘制思维导图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评价者。

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行为是主动的、独立的,能够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凸显出来。

另外,因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其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均存在差异性,每位学生所绘制的思维导图,也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学生可利用思维导图,将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展示出来。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小学生的学习发展方面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思维导图的出现,它满足了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呈现方式是以图表的表达方式。

发散思维的过程也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作为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它可以用于语文教学中的预习,理解,扩展,作文教学等教学活动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简单快速的思维工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

本文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运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探索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方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有效运用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能够使整个教学思路更加清晰且明确,让学生能够有着更加清晰的学习思路,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零散的知识点,而学生往往会感到茫然和迷惑,无法对当前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加以理解,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出现了学习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

而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使新旧知识的联系性得到更加直观的体现,让学生能够对学习重点和学习要点一目了然,加深学生对多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而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之下,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更加完善的语文知识网络,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之中明确多种新旧知识的联系性,从而使多种知识内容得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之中更加迅速地找到问题的解决对策,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1]。

除此之外,很多小学生存在着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这也让学生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再加上小学阶段之下学生对外界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课堂之中其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如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那么整个教学效率也就无法得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难以得到激发,而思维导图则有着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点,与小学生的兴趣点相符,能够达到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目的,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可以用于提高思维效率和创造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掌握、记忆和表达信息。

它可以激发大脑的整体思考能力,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和记忆知识,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事物。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1. 简单易学:思维导图基于关键词和图形的组合,简单易懂,易于学习和应用。

2. 可视化:思维导图使用图形来表示信息,使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化,便于理解。

3. 逻辑性强: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层次结构、逻辑性强的思考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整理思路。

4. 灵活性高:思维导图使用图形和关键词来展示信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和修改,非常灵活。

1. 课前预习:在语文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从而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2. 概括归纳: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概括和归纳文章或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或课文。

3. 文章写作:在语文写作中,思维导图可以用来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构思文章结构,使文章更加清晰和连贯。

4. 语文启蒙:在小学语文启蒙阶段,思维导图可以被用来帮助学生分析和掌握汉字书写技巧、语法和句子结构等基础知识。

5. 口语表达:思维导图也可以被用来在口语表达中辅助学生快速整理和表达思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三、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和解决方案:1. 充分准备: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前,教师需要对相关知识和技巧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准备,以确保教学有效性。

2. 留足时间: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同时也需要充分挖掘思维导图的应用潜力。

3. 确立合适的主题: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学时,需要确立合适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情况和学习态度。

4. 结合实际情景:在进行思维导图的应用教学时,要紧密结合实际情景和应用场景,例如在文章分析、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提高其实用性。

论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

论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

论如何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能力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重点、难点知识内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质量,使文章突显的更切合实际且有逻辑性,同时,在其他教学环节中也发挥出了很大的应用价值,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手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策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善于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根据教材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合理制作思维导图,并且要符合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内,让学生掌握好基础语文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其它方面的能力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上也存在这种困境,并且是当前造成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能力停滞不前的原因。

博赞的思维导图给了我启发,我尝试将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通过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度,包括对汉字组成词语的搭配方式、词语之间组合成句子的搭配方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写作手法等内容,在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清晰明确的逻辑性知识体系中便于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这些基础知识点合理的运用在写作当中,展现出文章用词、用语的合理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由此看出,思维导图教学法在作文写作教学中发挥出了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和作用,语文基础知识是保障写作质量的前提基础,也是学生需要必备的知识技能,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要以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写作技巧为基准精确制定导图,确立好每个主题之间的隶属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质量。

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写作素材和运用写作素材,根据所建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明确寻找素材的目标和方向,并且将这些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合理的将各种写作素材填充到文章之中,使文章更加有层次感,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学生良好的写作水平和文学素养。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生掌握阅读文本科学的学习步骤。思维导图使得小学生更加
容易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文本结构,有利于提升阅读教学
效率。
三、构建积极评价体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使
内容和形式变得有趣生动,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实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思维导图的现象和应
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解能力。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
二、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义。鼓励小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初步了解阅读文本,引导
阅读是一个持续性的教学培养过程,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
学生深度思考,有利于阅读素养的逐步发展。
于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注重过程,针对课前、课中和增强使得逻辑思维能力得
果都进行了归纳总结,使得小学生的阅读变得科学有效,帮助
以优化,从而提取出文本中的核心内涵,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
学生直接把握核心内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化的图像融
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自
合了文体和网络图,有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阅读理
导图,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类归纳和处理,逐步培养小学生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核心内容的归纳总结,积极引导小学生运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语文学科综合素质的提升能起到事半
思维导图进行合作互动学习。
功倍的效果。
有效应用思维导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符合新课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和独特性,它以每一个小学生的思维
标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是优化设计和提升阅读教学质
图的形象性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课后巩固复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种能够给学生表达思维模式的图形工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增强。

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思维导图的分析,使思维导图可以在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文首先分析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其次叙述了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最后制定了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分析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小学教育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本学科的教学工作。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思维导图的出现,恰好能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同时,利用思维导图的新模式,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换为图形来展示,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最终使语文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和作用分析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运用图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构思能力。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的时期,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正好能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

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还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并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还可以有效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思维导图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作用非常大,我们必须重视并且有效应用它。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纪比较小,所以对很多复杂的事物不感兴趣,但是却对一些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如图片、动画等。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文预习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1-07-13T12:30:41.86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第7期作者:李啸野[导读]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新颖,教育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李啸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第二小学 074300【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新颖,教育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加之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学形式又引发了一场改革,但都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平面图形展示多项思维的工具,不光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在其他多个领域用途也都十分广泛。

小学语文预习环节的学习设计可以尝试加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让学生更有计划的学习,感悟知识的层次和规律,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预习;策略研究【正文】课前预习环节是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部分,应当尝试和探索更多的学习办法和工具。

思维导图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式的学习,使学生的脑部思维得到开发,学生思想更活跃,学习能力更强。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学生预习环节的学习现状、思维导图的概念特点以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预习环节的应用分析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小学语文学生预习环节的学习现状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有了给学生安排课前预习的意识,但是,老师的意识成都仅仅到了安排阶段,对学生预习环节的帮助和引导非常少,几乎是放任型,再加上课堂上对于学生预习情况几乎不过问,问也是一句话,并没有想要从真正的到学生预习的真实反馈和进度。

所以,老师对待学习预习环节的态度直接也影响了学生并不重视课前预习,自己也无从下手,反而会因为过多的课下学习安排而失去学习兴趣。

这样以来,学生到真正课堂上学习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认真听讲,造成一系列的教学学习问题。

二、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特点思维导图是近几年演讲等方面应用较多的内容展示形式,最初由一名英国的研究者提出,又被称为树状图,脑状图等等。

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思维导图无论在哪一学科当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根据知识体系内容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就更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

运用思维导图来开展语文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思维导图引言: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梳理思维的工具,它对提升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的学习当中,需要结合书中所学知识思考很多方面的问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就可以迅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更有利于加强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下面,我将围绕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引出教师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教师所要讲解的重要内容。

简单来说,小学语文课堂预习的思维导图首先就是教师应该提前给予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并提前布置相关的语文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1]。

其次,就是要告知学生严格遵循由主要内容到次要内容的顺序来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会使重点内容在思维导图当中更加突出。

最后,就是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复习思维导图中所绘制的内容,在课堂开始之前对预习内容进行回忆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构建更加清晰的语文学习框架。

通过这样的思维导图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还可以使其语文成绩得到快速提升。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当中的《坐井观天》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学习,并通过自己的能力绘制思维导图。

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对文章内容进行回忆,随后再通过幻灯放出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了解到此篇文章重要的内容。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作者:钱雨晴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34期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加强了重视。

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经常用到的教学工具,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到的内容有着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导图在小學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缺少科学阅读方法,对阅读不感兴趣,阅读水平比较低。

这种情况下不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对学生的语文基础也造成了影响。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试着用思维导图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运用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课前预习好课堂内容可以有效提高听课效率,听课效果与预习的质量是成正比的。

相反,如果学生课前预习没做好,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幅度下降,而且学生在学习上也变得比较被动。

小学生年龄小,还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还不够强,所以,教师应对学生预习功课给予详细指导,让学生学会怎样课前预习能有好的效果。

第一,先将课文大概读一遍,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二,在掌握了大概意思的基础上,将看不懂的字词和语句用红笔标注出来;最后把课文内容的大概意思进行简单概括。

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掌握了文章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着根据课文去画思维导图,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例如小学语文《搭石》这一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给学生一个对思维导图的大概构想,之后让学生整体浏览一遍课文,然后画出中心主题“搭石”。

接着速读课文,画出导图的主干,即“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以及“赞搭石”。

然后再详细读一遍课文,画出支干,如在“话搭石”后面写上位置、原因、名称等,在画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这样就能通过提前预习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概了解,这样教师在课堂讲课时就会省很多事;同时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基于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摘要: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模式的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开始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这也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它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具象化思维,使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知识点,建立知识连接,使学生的思维可以灵活发展。

本文在此基础上也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运用1.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未能尊重学生在当前阶段的主体地位,科学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若想在教学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应以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科学开展教学课堂,立足于现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以及教学特点,制定清晰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促进作用。

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等为基础,但很多教师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功能,所以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也就无法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

其次,就是思维导图脱离了语文教材的实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教师未能紧扣教学主题设计思维导图,无法发挥出思维导图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特点,自然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时并没有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设计思维导图,这导致思维导图的开展过于随意,无法针对性的给予学生帮助,自然也就没有改善阅读教学的现状。

最后,就是思维导图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对于学生学习来讲可能会比较枯燥,教师没有多样化的应用思维导图罗列知识点,导致其绘制缺少美感,也缺少科学性。

2.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2.1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课前预习在学生语文阅读活动开展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进行预习,很多学生在预习文章时可能会选择解析生字词、朗读课文等形式,这虽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字词积累量,但是却无法满足更高级的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运用
作者:刘惠娟
来源:《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年第11期
【摘要】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预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

而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中,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有利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文章主要从“了解思维导图,激发预习兴趣”“利用思维导图,画出预习结果”“分享思维导图,发现预习好处”“评价思维导图,感受学习乐趣”等四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前预习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指出思维导图的运用既能使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语文教学;课前预习
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预习”一词的:“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

”很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性的学习行为。

预习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是学生求知的开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教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思维导图依据全脑的概念,全面调动左脑和右脑的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各方面的潜能。

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中,使学生的预习可视化,便于教师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该怎么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如何安排预习?怎样检查预习?怎样引导学生预习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思维导图,激发预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如果让学生把学习课文的内容用一幅思维导图表现出来,其实就是反映学生自学的内容。

语文课程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识,而西方哲学也一直关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认为语言是思维过程必须凭借的物质材料。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上课,给学生做生动形象的解析,学生也会容易接受、理解。

思维导图是对发散性思维的表达,它图文并茂,借用色彩、图像、关键词等让思维变得更具有个人特色和多面性。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但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略的环节。

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储备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对于开发智力
有着积极的作用。

让学生画思维导图,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非常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思维导图对预习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在预习时绘制思维导图的兴趣。

在这样浓厚的兴趣之下,学生也会学得更好。

二、利用思维导图,画出预习结果
指导小学生学习思维导图,最好从画图开始。

在教学中,教师最好让学生多接触图画,并让他们以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表现所学的事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笔者曾尝试让学生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预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生字、词语、句子的预习,在这里可以选用思维导图,也可在书上标记;二是理清文章的脉络,这里一定要用思维导图。

开始时,学生不太懂,于是,笔者先给学生介绍最简单的鱼骨图,并让他们画,他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只是在找关键词时,他们不是很明确任务。

对于中等生,笔者建议他们找一些简单的内容,如生字、四字词语、好句等,还让他们简要说说自己的感受。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笔者发现连班上最不爱学习的个别学生也喜欢画思维导图了,并且每节课都积极举手发言,要把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大家,且讲得很好,很有条理。

笔者还把思维导图用于单元预习中,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画出充满个性的思维导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感知。

在整个预习过程中,学生经过思维的碰撞,加深了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

这种方式省时,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去预习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分享思维导图,发现预习好处
思维导图图文并茂,它的色彩、图像和关键词等的正确使用让思维变得更具特色和多面性。

每学习一篇课文前,笔者都会布置一项预习课文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先自己理解即将要学的课文内容,边读课文边绘制思维导图,借助绘图的过程,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思维导图可以兼顾每个学生。

一堂课如果不事先安排学生预习,就直接进行讲解和分析,课堂上往往是中等生和学困生还未认真思考,优等生就举手发言,把正确答案告诉大家了。

于是一堂课下来,只有寥寥无几的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

但是,如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预习提纲,自己动脑动手预习,这样在课堂上就能节约思考的时间。

在分享预习成果环节,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发言。

先请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思维导图,说说自己预习课文后学到了什么,并对他们的分享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建议。

这样,这些学生就会越学越有兴趣。

接着请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时完成的思维导图,让他们在展示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最后,请学习优秀的学生分享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

通过展示、交流,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能够发现自己
的不足,并向学习优秀的学生学习,以便在下次画思维导图时改进自己的做法。

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练的机会,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效率都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评价思维导图,感受学习乐趣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方法很灵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且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调整。

在不断的尝试中,笔者越来越能深刻地体会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阅读能力等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

因为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必须先通读课文,在绘制的过程中又要再一次通过阅读课文来把握课文的要点,理清课文的脉络,从而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

经过不断的训练,思维导图让学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学会了将知识点连起来思考,学会了从整体去思考问题,能把新学的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真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另外,绘制完思维导图后,学生在互相评价、互相补充中发现学习的乐趣,这也是激起学生预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互相赏识
上课伊始,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让每位学生跟小组内其他成员说说自己的思维导图,也让其他小组成员评价一下自己的思维导图,并标注出其他小组成员认为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

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保留好的做法。

(二)互相夸赞
接着,笔者让学生在小组里选出大家都觉得画得最好的一份思维导图,并让其中一名组员代表小组到讲台前说说自己手中的作品。

学生们边说,笔者边在黑板上记录他们的看法。

汇报完之后,还让倾听的同学补充。

在补充时,笔者引导学生如何对话,这又进行了口语交际的练习,引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可谓一举两得。

(三)定出要求
一般来说,议论之后,学生们会达成共识:可以以文章主题为中心绘制思维导图,并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一些二、三级分支;抓住课文重点,有所侧重,从多个角度思考;根据主题画上相匹配的彩色图像,根据自己的兴趣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

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会选择画简单的图画的方式表达预习的成果,这样解决了他们不会写字的问题;中等生则同时使用图画和文字表示;基础好的学生更有创意,他们会归纳,会找关键词,还会使用简笔画,使得所绘制的思维导图更美观、清楚明了。

实践证明,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语文教学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坚持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他们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更敏捷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
了提高。

并且,随着对思维导图掌握程度的加深,学生能逐渐将思维导图迁移运用到其他学科,从而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江伟英.图解语文[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2010.
[2]张鹏生.思维导图——学习中的好伙伴[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
[3]李晓鹏.中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教育科研一般项目《粤北山区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YQJK229)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