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学生常见提问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对统计学简答题的回答:问题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它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提供对数据的定量描述和综合分析,以及基于数据的模型推断和决策制定。
问题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统计学涉及各种基本概念,其中包括:1. 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整体,而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观察值。
样本通常用来对总体进行推断。
2. 变量:统计学中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数值(如年龄、身高)、类别(如性别、职业)或其他类型的数据。
3. 观测值:对于给定的变量,观测值是指从总体或样本中获得的具体数值。
4. 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指总体的数值特征,统计量是从样本中计算得到的数值特征。
统计学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参数。
5. 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个取值或某个范围的观测值在样本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频数和样本容量的比值。
问题三: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方法有哪些?描述性统计方法用于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常见的方法包括:1. 中心趋势测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测值。
2. 离散程度测量: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范围是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方差是观测值与平均数之间的差异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3. 分布形态测量:包括偏态和峰态。
偏态描述数据分布在平均值两侧的不对称程度,峰态描述数据分布的陡峭程度。
问题四:统计学中的推断统计方法有哪些?推断统计方法用于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常见的方法包括:1. 参数估计:通过样本统计量(如样本均值)推断总体参数的值。
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2. 假设检验:用于对某个总体参数假设进行验证。
高中数学统计初步知识点问答
一、什么是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的特点。
①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②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并且它能比较直观地了解到一组数据的大致情况。
但是,当一组数据大小不同,差异又很大时,就很难判断众数的准确值了。
此外,当一组数据的那个众数出现的次数不具明显优势时,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典型水平是不大可靠的。
3.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
众数表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表示平均每份的数量。
二、.中位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据(当有偶数个数据时,为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三 .众数、中位数及平均数的求法。
①众数由所给数据可直接求出;②求中位数时,首先要先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当数据为奇数个时,最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当数据为偶数个时,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③求平均数时,就用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
⑴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唯一的,可能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也可能不是这组数据中的数据;⑵求中位数时,先将数据有小到大顺序排列,若这组数据是奇数个,则中间的数据是中位数;若这组数据是偶数个时,则中间的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⑶中位数的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⑷众数考察的是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数;⑸众数的大小只与这组数的个别数据有关,它一定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数据,其单位与数据的单位相同;(6)众数可能是一个或多个甚至没有;(7)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
五.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异同:⑴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⑵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单位;⑶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都有关系,所以最为重要,应用最广;⑷中位数不受个别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 ⑸众数与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有关,不受个别数据的影响,有时是我们最为关心的数据。
统计学常见面试考题
一、选择题
1.在统计学中,用于衡量数据分布形态的指标是:
A.平均数
B.标准差
C.偏度(正确答案)
D.峰度
2.下列哪项不属于描述性统计学的范畴?
A.数据可视化
B.计算平均数
C.假设检验(正确答案)
D.编制频数分布表
3.在回归分析中,如果残差项的方差不是常数,即出现异方差性,这会对回归模型的哪个
方面产生影响?
A.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B.参数的估计值(正确答案)
C.模型的拟合优度
D.残差的分布形态
4.下列哪个统计量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
A.协方差
B.相关系数(正确答案)
C.方差
D.标准差
5.在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时,如果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应该采用哪种方法进行预
测?
A.简单移动平均法
B.指数平滑法
C.季节性指数平滑法(正确答案)
D.线性回归法
6.下列哪个不是概率分布的特征?
A.所有可能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B.每个事件的概率都在0和1之间
C.概率分布可以是离散的或连续的
D.所有事件的概率都相等(正确答案)
7.在统计学中,用于衡量分类模型准确性的指标是:
A.R方
B.均方误差
C.准确率(正确答案)
D.召回率
8.下列哪个统计检验用于比较两个独立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A.t检验(独立样本)(正确答案)
B.t检验(配对样本)
C.F检验
D.χ²检验。
统计学问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不同?品质标志可否加总?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不是数量的,只能用文字表现。
数量标志是可用数值表示的特征。
品质标志不可以加总。
2、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与联系?联系:○1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是标志的综合。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区别:○1说明的对象不同。
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指标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
○2表示方法不同。
品质标志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指标都用数值表示。
3、简述统计的含义。
统计工作: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和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是统计的基础,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环节。
统计资料: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科学:也称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概括,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4、试述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和统计学的特点。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特点: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社会性。
5、如何理解变异和变量的含义?变异是可变标志的标志表现由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不同。
变量是以数值来反映现象特征的抽象化概念,包括数量标志和所有统计指标。
6、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统计指标体系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整体,包括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表现形式:数学等式关系、互相补充关系、相关关系。
7、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这三种非全面调查的区别是什么?○1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重点调查:根据重点单位的标志总量是否占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抽样调查:按随机原则从总体单位中抽取一部分。
典型调查: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具有突出特征。
○2调查目的不同。
重点调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
抽样调查:了解总体全面情况。
典型调查:了解总体一般情况。
○3推算总体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不同。
统计学试题
统计学试题题目一某班级中有40名男生和30名女生。
下列问题请你用统计学的方法回答:1.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2.男生和女生的总数之和是多少?解答:1.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可以通过计算男生数和女生数的比值来得到。
男生数为40,女生数为30,所以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为40:30,可以简化为4:3。
2.男生和女生的总数之和可以通过将男生数和女生数相加来得到。
男生数为40,女生数为30,所以男生和女生的总数之和为40+30=70。
题目二某学校的学生进行了一项语文考试,考试成绩如下表所示:学生姓名成绩张三80李四85王五90赵六75小明95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2.这些学生中成绩最高和成绩最低的学生分别是谁?3.这些学生中有多少人的成绩高于90分?解答:1.这些学生的平均成绩可以通过将所有学生的成绩相加,然后除以学生人数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人数为5,成绩之和为80+85+90+75+95=425,所以平均成绩为425/5=85。
2.这些学生中成绩最高的学生是小明,成绩为95。
成绩最低的学生是赵六,成绩为75。
3.这些学生中有1人的成绩高于90分,即小明。
题目三某公司的销售数据如下表所示:月份销售额(万元)1月502月603月704月805月90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的总销售额是多少?2.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是多少?3.这个公司销售额最高和销售额最低的月份分别是哪个月份?解答:1.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的总销售额可以通过将每个月的销售额相加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总销售额为50+60+70+80+90=350万元。
2.这个公司在这5个月中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可以通过将总销售额除以月份数来计算。
在这个例子中,总销售额为350万元,月份数为5,所以平均每个月的销售额为350/5=70万元。
3.这个公司销售额最高的月份是5月,销售额为90万元。
销售额最低的月份是1月,销售额为50万元。
统计学简答题
1.5.1如何理解统计学的性质?答:为了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性质,我们应明确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其二,统计学研究的是群体现象的数量特征与规律性;其三,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1.5.2统计数据有哪些基本分类?答:统计数据有三种基本分类。
一是按其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二是按其收集方法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三是按被描述的对象和时间的关系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
1.5.3什么是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答: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I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作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1.5.4什么是统计总体?它具有何特点?答: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目的确定的所要研究事物的全体。
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简称为总体。
总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在某个方面(或某一点上)必须具有相同的性质,这是构成总体的必要条件。
其二,变异性,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除了至少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以外,其他方面应该存在差异,这是进行统计研究的前提。
其三,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要求足够的多,这是探究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基础。
1.5.5什么是样本?它具有何特点?答:从全及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称为样本。
统计学常见问题
统计学常见问题统计学啊,真的是一门又爱又恨的学科呢。
就说那些数据吧,感觉像是一堆调皮的小精灵,有时候怎么都搞不定。
比如说抽样这个事儿。
1. 抽样方法那可太多了,简单随机抽样听起来简单,可真做起来,你得确保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就像从一群小蚂蚁里挑几只出来做代表,可不能有偏心眼儿。
分层抽样呢,就像是把一堆水果先按照种类分好,再从每个种类里挑,这样能让样本更有代表性。
2. 样本量的确定也很让人头疼。
样本量太小吧,得出的结果可能就不准,就像你只尝了一小口汤就说整锅汤的味道,不靠谱。
样本量太大呢,又费时间又费精力,就像要把整个森林里的每片树叶都数一遍一样累人。
再说说平均数这个概念。
平均数有时候可会骗人的哦。
1. 当有极端值的时候,平均数就被拉得偏离中心了。
比如说有一群人的工资,大部分人都几千块,就有一个大老板年薪百万,这时候平均工资就被拉高了好多,那些普通员工看这个平均数,心里肯定想“这可跟我没关系”。
2. 中位数就不一样啦,它就像是中间的那个定海神针,不管极端值怎么捣乱,它都稳稳地在中间,能更真实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还有统计图表。
1. 柱状图就像是一群小士兵,整整齐齐地站着,让你一眼就能看出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对比。
但是呢,要是柱子太多了,就会变得密密麻麻,看起来就很费劲,就像一群挤在一起的小豆芽。
2. 折线图就像一条小蛇,弯弯曲曲的,能很好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不过要是数据波动太大,这条小蛇就会变得特别扭,你得仔细看才能看出规律。
3. 饼图呢,就像一个被分成好多块的大饼,能清楚地看到每个部分占总体的比例。
但是如果块数太多,这个饼就会被切得乱七八糟,就像被小老鼠啃过一样。
标准差这个概念也很有趣。
它就像是数据的“离散度测量仪”。
1. 标准差小的时候,说明数据都比较集中,就像一群听话的小绵羊紧紧地挨在一起。
2. 标准差大的时候,数据就比较分散,就像一群到处乱跑的小兔子。
在做统计分析的时候,数据的收集也是个大问题。
统计学简答题
统计学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含义答:所谓统计,使人们熟悉客观世界总体数量变动关系和变动逻辑的活动的总称,是人们熟悉客观世界的一种有力工具。
2.如何理解统计的讨论对象试述统计讨论对象的特点。
答:统计学的讨论对象是指统计讨论所要熟悉的客体。
普通来说,统计学的讨论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进展变化的逻辑性。
统计讨论对象的特征:(1)数量性:这是统计讨论对象的基本特征,由于,数字是统计的语言,数据资料是统计的原料;(2)总体性:统计的数量讨论是对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事实举行大量观看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
(3)变异性:统计讨论同类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的前提是总体各单位的特征表现存在差异。
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事先可以预知的。
就是说,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需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以外,还必需要在所要讨论的标志上存在变异的表现。
否则,就没有须要举行统计分析讨论了。
3.什么是统计总体其基本特征是什么什么是总体单位答:统计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4.举例说明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
答:指标和标志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标志反映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标志和指标的关系是个别和整体的关系,需要通过对各单位标志的详细表现举行汇总和计算,才干得到相应的指标。
假如要讨论某一企业的职工情况,企业职工人数是统计指标,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等级、性别、年龄等是标志。
5.什么是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统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统计指标: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所讨论现象各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
构成要素:指标的概念和指标的取值1.什么是统计数据收拾简述统计数据收拾的原则和步骤。
统计学-问答题
统计学1.描述集中位置的指标:①算术均数:单峰对称或近似单峰对称分布资料的平均水平的描述。
②几何均数:各变量值之间成倍数关系,分布呈偏态,但经过对数变换后变成单峰对称分布的资料。
③中位数和百分位数:资料呈偏态分布或不规则分布时集中位置的描述,也用于开口资料的描述,当资料适合计算均数或几何均数时不宜用。
2.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①极差:最大小值之差,不灵敏不稳定。
②四分位数间距:不能考虑全部观察值的变异程度,若集中位置用中位数描述,相应离散趋势用四分位数描述。
③方便和标准差:方差表示一组数据评论离散程度,离均差平方和相加除以样本个数,标准差直接地总结地平均地描述了变量值的离散程度,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
④变异系数:比较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3.应用相对数注意问题:①计算相对数的分母不宜过小②分析时不可以构成比代替率③对观察单位数不等的几个率不能直接相加求平均率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⑤对两个或多个相对数进行比较时应考虑抽样误差进行假设检验不能轻易做出结论4.正态分布特征:①单峰分布,高峰位置在均数X=μ处②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完全对称③取决于两个参数均数μ标准差σ,μ为位置参数,σ为形态参数④有些指标不符合正态分布但通过适当的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⑤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布是有规律的(曲线下对称于0的区间面积相等曲线下总面积为100%或1)5.统计推断:医学研究往往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内容:参数估计+假设检验6.t分布特征:①一簇单峰分布曲线②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③与自由度有关,v小峰低,两侧尾部高,v增大接近标准正态分布,v无穷大,为标准正态分布7.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关系:【区别】①意义上:标准差描述个体值之间的离散程度,即观察值间的离散程度;而标准误是描述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即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的接近程度。
②用途上:标准差常用于表现观察值的波动范围;标准误常表示抽样误差的大小,估计总体参数可信区间。
统计学习问答集锦
统计学习问答集锦以下问题及解答均来自互联网,只为帮助统计学习者,如涉及版权,请告知问:自由度是什么?怎样确定?答:(定义)构成样本统计量地独立地样本观测值地数目或自由变动地样本观测值地数目.用表示.自由度地设定是出于这样一个理由:在总体平均数未知时,用样本平均数去计算离差(常用小)会受到一个限制——要计算标准差(小)就必须先知道样本平均数,而样本平均数和都知道地情况下,数据地总和就是一个常数了.所以,“最后一个”样本数据就不可以变了,因为它要是变,总和就变了,而这是不允许地.至于有地自由度是-什么地,都是同样道理.在计算作为估计量地统计量时,引进一个统计量就会失去一个自由度.通俗点说,一个班上有个人,我们知道他们语文成绩平均分为,现在只需要知道个人地成绩就能推断出剩下那个人地成绩.你可以随便报出个人地成绩,但是最后一个人地你不能瞎说,因为平均分已经固定下来了,自由度少一个了.简单点就好比你有一百块,这是固定地,已知地,假设你打算买五件东西,那么前四件你可以随便买你想买地东西,只要还有钱地话,比如说你可以吃可以买笔,可以买衣服,这些花去地钱数目不等,当你只剩块钱时,或许你最多只能买一瓶可乐了,当然也可以买一个肉松蛋卷,但无论怎么花,你都只有两块钱,而这在你花去块那时就已经定下来了.问:方检验中自由度问题答:在正态分布检验中,这里地为、平均数和标准差.因为我们在做正态检验时,要使用到平均数和标准差以确定该正态分布形态,此外,要计算出各个区间地理论次数,我们还需要使用到.所以在正态分布检验中,自由度为-.在总体分布地配合度检验中,自由度为-.在交叉表地独立性检验和同质性检验中,自由度为(-)×(-).问:检验和方差分析有何区别答:检验适用于两个变量均数间地差异检验,多于两个变量间地均数比较要用方差分析.用于比较均值地检验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是针对单组设计定量资料地;第二类是针对配对设计定量资料地;第三类则是针对成组设计定量资料地.后两种设计类型地区别在于事先是否将两组研究对象按照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地特征相似配成对子.无论哪种类型地检验,都必须在满足特定地前提条件下应用才是合理地.若是单组设计,必须给出一个标准值或总体均值,同时,提供一组定量地观测结果,应用检验地前提条件就是该组资料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配对设计,每对数据地差值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若是成组设计,个体之间相互独立,两组资料均取自正态分布地总体,并满足方差齐性.之所以需要这些前提条件,是因为必须在这样地前提下所计算出地统计量才服从分布,而检验正是以分布作为其理论依据地检验方法.值得注意地是,方差分析与成组设计检验地前提条件是相同地,即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是目前医学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医学论文中最常见到地处理定量资料地假设检验方法.检验得到如此广泛地应用,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现有地医学期刊多在统计学方面作出了要求,研究结论需要统计学支持;传统地医学统计教学都把检验作为假设检验地入门方法进行介绍,使之成为广大医学研究人员最熟悉地方法;检验方法简单,其结果便于解释.简单、熟悉加上外界地要求,促成了检验地流行.但是,由于某些人对该方法理解得不全面,导致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有些甚至是非常严重地错误,直接影响到结论地可靠性.将这些问题归类,可大致概括为以下两种情况:不考虑检验地应用前提,对两组地比较一律用检验;将各种实验设计类型一律视为多个单因素两水平设计,多次用检验进行均值之间地两两比较.以上两种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得出错误结论地风险.而且,在实验因素地个数大于等于时,无法研究实验因素之间地交互作用地大小.问:统计学意义(值)答:结果地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地一种估计方法.专业上,值为结果可信程度地一个递减指标,值越大,我们越不能认为样本中变量地关联是总体中各变量关联地可靠指标.值是将观察结果认为有效即具有总体代表性地犯错概率.如提示样本中变量关联有地可能是由于偶然性造成地.即假设总体中任意变量间均无关联,我们重复类似实验,会发现约个实验中有一个实验,我们所研究地变量关联将等于或强于我们地实验结果.(这并不是说如果变量间存在关联,我们可得到或次数地相同结果,当总体中地变量存在关联,重复研究和发现关联地可能性与设计地统计学效力有关.)在许多研究领域,地值通常被认为是可接受错误地边界水平.问:如何判定结果具有真实地显著性答:在最后结论中判断什么样地显著性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可避免地带有武断性.换句话说,认为结果无效而被拒绝接受地水平地选择具有武断性.实践中,最后地决定通常依赖于数据集比较和分析过程中结果是先验性还是仅仅为均数之间地两两>比较,依赖于总体数据集里结论一致地支持性证据地数量,依赖于以往该研究领域地惯例.通常,许多地科学领域中产生值地结果≤被认为是统计学意义地边界线,但是这显著性水平还包含了相当高地犯错可能性.结果≥>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被认为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但要注意这种分类仅仅是研究基础上非正规地判断常规.问:所有地检验统计都是正态分布地吗?答:并不完全如此,但大多数检验都直接或间接与之有关,可以从正态分布中推导出来,如检验、检验或卡方检验.这些检验一般都要求:所分析变量在总体中呈正态分布,即满足所谓地正态假设.许多观察变量地确是呈正态分布地,这也是正态分布是现实世界地基本特征地原因.当人们用在正态分布基础上建立地检验分析非正态分布变量地数据时问题就产生了,(参阅非参数和方差分析地正态性检验).这种条件下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替代地非参数检验(即无分布性检验),但这种方法不方便,因为从它所提供地结论形式看,这种方法统计效率低下、不灵活.另一种方法是:当确定样本量足够大地情况下,通常还是可以使用基于正态分布前提下地检验.后一种方法是基于一个相当重要地原则产生地,该原则对正态方程基础上地总体检验有极其重要地作用.即,随着样本量地增加,样本分布形状趋于正态,即使所研究地变量分布并不呈正态.问:假设检验地内涵及步骤答:在假设检验中,由于随机性我们可能在决策上犯两类错误,一类是假设正确,但我们拒绝了假设,这类错误是“弃真”错误,被称为第一类错误;一类是假设不正确,但我们没拒绝假设,这类错误是“取伪”错误,被称为第二类错误.一般来说,在样本确定地情况下,任何决策无法同时避免两类错误地发生,即在避免第一类错误发生机率地同时,会增大第二类错误发生地机率;或者在避免第二类错误发生机率地同时,会增大第一类错误发生地机率.人们往往根据需要选择对那类错误进行控制,以减少发生这类错误地机率.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控制第一类错误发生地概率. 发生第一类错误地概率被称作显著性水平,一般用α表示,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是通过事先给定显著性水平α地值而来控制第一类错误发生地概率.在这个前提下,假设检验按下列步骤进行:、确定假设;、进行抽样,得到一定地数据;、根据假设条件下,构造检验统计量,并根据抽样得到地数据计算检验统计量在这次抽样中地具体值;、依据所构造地检验统计量地抽样分布,和给定地显著性水平,确定拒绝域及其临界值;、比较这次抽样中检验统计量地值与临界值地大小,如果检验统计量地值在拒绝域内,则拒绝假设;到这一步,假设检验已经基本完成,但是由于检验是利用事先给定显著性水平地方法来控制犯错概率地,所以对于两个数据比较相近地假设检验,我们无法知道那一个假设更容易犯错,即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知道根据这次抽样而犯第一类错误地最大概率(即给定地显著性水平),而无法知道具体在多大概率水平上犯错.计算值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值其实就是按照抽样分布计算地一个概率值,这个值是根据检验统计量计算出来地.通过直接比较值与给定地显著性水平α地大小就可以知道是否拒绝假设,显然这就代替了比较检验统计量地值与临界值地大小地方法.而且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知道在值小于α地情况下犯第一类错误地实际概率是多少,=<α,那么拒绝假设,这一决策可能犯错地概率是.需要指出地是,如果>α,那么假设不被拒绝,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类错误并不会发生.问:卡方检验地结果,值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答:与其它检验一样,所计算出地统计量越大,在分布中越接近分布地尾端,所对应地概率值越小.如果试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显著或不显著都是客观反映.没有什么好与不好.问:配对样本地检验和相关样本检验有何差别?答:配对样本有同源配对(如动物实验中双胞胎)、条件配对(如相同地环境)、自身配对(如医学实验中个体地用药前后)等.在中,参数检验中地均值检验有以下几种选择,过程:进行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均值之间地差异显著性检验.过程:进行检验两个不相关地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地总体,即独立样本检验.过程:进行检验两个相关地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地总体,即配对检验.过程:用于检验几个(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相关地组是否来自相同均值地总体,即一元方差分析,也称单因素方差分析,还可进行随后地两两比较.问:在比较两组数据地率是否相同时,二项分布和卡方检验有什么不同?答:卡方分布主要用于多组多类地比较,是检验研究对象总数与某一类别组地观察频数和期望频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要求每格中频数不小于,如果小于则合并相邻组.二项分布则没有这个要求.如果分类中只有两类还是采用二项检验为好.如果是*表格可以用精确检验,在小样本下效果更好.问:如何比较两组数据之间地差异性答:从四个方面来回答,.设计类型是完全随机设计两组数据比较,不知道数据是否是连续性变量?.比较方法:如果数据是连续性数据,且两组数据分别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方差齐性检验),则可以采用检验,如果不服从以上条件可以采用秩和检验..想知道两组数据是否有明显差异?不知道这个明显差异是什么意思?是问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即差别地概率有多大)还是两总体均数差值在哪个范围波动?如果是前者则可以用第步可以得到值,如果是后者,则是用均数差值地置信区间来完成地.当然两者地结果在中均可以得到..对以上结果地实现是:()检验,→ →()秩和检验,→ →问: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地联系和区别答:回归分析():.相关分析():. .回归更有用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地意思,有一点点因果关系在里面,并且可以是线性或者非线形关系;相关更倾向于解释两两之间地关系,但是一般都是指线形关系,特别是相关指数,有时候图像显示特别强二次方图像,但是相关指数仍然会很低,而这仅仅是因为两者间不是线形关系,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因此在做相关指数地时候要特别注意怎么解释数值,特别建议做出图像观察先.不过,无论回归还是相关,在做因果关系地时候都应该特别注意,并不是每一个显著地回归因子或者较高地相关指数都意味着因果关系,有可能这些因素都是受第三,第四因素制约,都是另外因素地因或果.对于此二者地区别,我想通过下面这个比方很容易理解:对于两个人关系,相关关系只能知道他们是恋人关系,至于他们谁是主导者,谁说话算数,谁是跟随者,一个打个喷嚏,另一个会有什么反应,相关就不能胜任,而回归分析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回归未必有因果关系.回归地主要有二:一是解释,一是预测.在於利用已知地自变项预测未知地依变数.相关系数,主要在了解两个变数地共变情形.如果有因果关系,通常会进行路径分析( )或是线性结构关系模式.我觉得应该这样看,我们做回归分析是在一定地理论和直觉下,通过自变量和因变量地数量关系探索是否有因果关系.楼上这位仁兄说“回归未必有因果关系……如果有因果关系,通常进行路径分析或线性结构关系模式”有点值得商榷吧,事实上,回归分析可以看成是线性结构关系模式地一个特例啊.我觉得说回归是探索因果关系地并没错,因为实际上最后我们并不是完全依据统计地结果来判断因果性,只有在统计结果和理论及现实比较吻合地基础上我们才肯定这种因果关系.任何统计方法只是一种工具,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于这种工具.即使是,我们也不能说完全认定其准确性,因为即使方法是好地,但是变量地复杂关系呈现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地,可能统计只能告诉你一个方向上地最优解,可未必是最符合实际地,更何况抽样数据地质量好坏也会使得结果不符合事实,从而导致人们怀疑统计方法地准确性.统计只说明统计关联.不证明因素关系.回归有因果关系,相关未必.回归分析是处理两个及两个以上变量间线性依存关系地统计方法.此类问题很普遍,如人头发中某种金属元素地含量与血液中该元素地含量有关系,人地体表面积与身高、体重有关系;等等.回归分析就是用于说明这种依存变化地数学关系.任何事物地存在都不是孤立地,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身高与体重、体温与脉搏、年龄与血压等都存在一定地联系.说明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地密切程度并用适当地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相关分析。
统计学简答题20
一、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P2含义:“统计”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数据和统计学。
统计活动是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并做出相应的推断、分析的活动, 通常被划分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统计数据是通过统计活动获得的、用以表现研究现象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数据;统计学则是指导统计活动的理论和方法, 是关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
本质: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 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
1.二、统计数据有哪些分类?不同类型数据有什么不同特点?P72.统计数据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 可以分为定性数据与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 具体又分为定类数据与定序数据两种。
定量数据是指用数值来表现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 具体又分为定距数据与定比数据两种。
3.统计数据按照其表现形式不同, 可以分为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绝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绝对数量特征的数据, 有明确的计量单位。
相对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相对数量特征的数据, 它通过另外两个相关统计数据的对比来体现联系关系。
平均数是用以反映现象或事物平均数量特征的数据, 体现现象某一方面的一般数量水平。
4.统计数据按照其来源不同, 可以分为观测数据与实验数据两类。
观测数据是通过统计调查或观测的方式而获取的反映研究现象客观存在的数量特征的数据。
实验数据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 通过实验的方式而获得的关于实验对象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照其加工程度不同, 可以分为原始数据与次级数据两类。
原始数据是指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的、尚待加工整理、只反映个体特征的数据。
次级数据也称为加工数据或二手数据, 是指已经经过加工整理、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各种非原始数据。
统计数据按照其时间或空间状态不同, 可以分为时序数据与截面数据。
时序数据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搜集到的数据(即空间状态相同, 时间状态不同)。
统计学重点--问题回答
提问:1.在面临复杂的数据时,你如何判断你选用何种差异检验方法,试举其中两种论述其适用条件答:首先,要判断现有数据所属总体的分布形式是否已知,从而考虑选用参数检验还是非参数检验。
若总体分布形式已知,且满足某些总体参数的假设条件时,则选用参数检验;若不满足上述要求,则选用非参数检验,其特别适用于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检验。
当确定为参数检验后,看数据分为几组,若为两组则可使用假设检验的相关方法(平均数的Z检验、t检验,方差的F检验、X^2检验等);若分为两组以上,则可使用方差分析法(被试间设计用完全随机方差分析,被试内设计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当确定为非参数检验后,看所要解决的问题,若要解决“总体分布是否属于某一参数模型”的问题,则使用X^2检验;若要解决“样本是否来自同一个总体”的问题,则使用其他非参数检验方法,如独立样本可以用秩和检验、中数检验,配对样本可以用符号检验、符号等级检验。
举例:1)X^2检验分为配合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
配合度检验用于检验单一变量的实际观察次数分布与某理论次数分布是否有差别,适用条件为:X为多项总体,类别变量。
独立性检验用于检验两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联性,适用条件为:X、Y均为类别变量。
2)方差分析适用于比较两组以上的数据的平均数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使用方差分析需要满足三个假设:总体正态分布、变异的相互独立性、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2.简述1类错误和2类错误的关系答:当零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却拒绝了零假设时,所犯的错误称为弃真错误,也称1类错误(α错误),即犯错误的概率为α;当零假设H0本来是错误的,却接受了零假设时,所犯的错误称为取伪错误,也称2类错误(β错误),即犯错误的概率为β。
二者具有以下的关系:1)α+β不一定等于1。
这是由于二者所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
α是在零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情况下犯错误的概率,而β是在零假设H0本来是错误的情况下犯错误的概率,因此α+β不一定等于1。
统计学问答题
1、指标与标志指标:也叫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的特征。
一个完整的指标包括指标名称、指标数值两部分。
体现了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的特点。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例如,性别、民族;数量标志是表示总体单位量的特征,可用数值表示,例如,年龄、工资两者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2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中的品质不能用数值表示,是用属性表示。
○3指标数值是经过一定的汇总取得的,而标志中的数值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直接取得。
○4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但作为一个整体的统计指标,一点要讲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1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
○2两者存在着一点的变换关系这主要是指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的变换关系2、变异和变量值变异:一般意义上的变异是指标志(包括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的不同具体表现,但严格说,我们把变异仅指品质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
变量值:数量标志的不同具体表现观察、登记总体各单位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变异和变量是统计研究的起点。
变量按取值是否连续,分为离散变量(只能取整数的变量)和连续变量(在整数之间可插入小数的变量)变量按其所受因素影响的不同,可分为确定性变量(由确定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变量)和随机变量(由随机性因素影响所形成的变量)3、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范围内选择部分重点调查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非全面调查。
所谓重点调查,是指这些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优点:在于调查的单位少,可以调查较多的项目和指标,了解较详细的情况,取得资料也及时,即用较少的人力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
当调查任务只要求掌握总体的基本情况,而且总体中确实存在重点单位时,采用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
统计常见问题
1•描述次数分配表的编制过程。
答:分为两个步骤:⑴按照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数据按分组标准进行分组。
① 按品质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将每一个具体的表现分为一组,或几个表现合并成一个组,这取决于分组的粗细。
② 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时,可分为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
单项式分组将每一个变量作为一个组,组距式分组将变量的取值范围(区间)作为一个组。
统计分组应遵循不重不漏原则。
⑵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组,统计各组的次数,编制次数分配表。
2•解释洛伦茨曲线及其用途。
答:洛伦茨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洛伦茨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二八原理”和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
横轴是累积的人口百分比,纵轴是累积的收入或财富百分比。
显然,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完全按人口平均分配,则此时同一累计百分比的人口就一定占有相同累计百分比的收入。
这是,该国的收入分配程度曲线就与绝对平均的对角线重合。
如果某国绝大多数人口占有很少的财富和收入,而一少部分人口占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则该国的曲线就靠近下横轴和右纵轴。
用途:将任一国家和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绘制成洛伦茨曲线,就可以观察、分析该国家地区分配的平均程度。
3•说明基尼系数的含义和用途。
答:基尼系数=A/A+B (图1)A 表示实际收入曲线与绝对平均线(对角线)之间的面积;B 表示实际收入曲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
如果A=0,则基尼系数=0,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0,则基尼系数=1,表示收入绝对不平均;如果基尼系数V0.2,表示分配平均但缺少效率;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是比较适当的,即一个社会有效率有没有造成极大的分配不公; 基尼系数=0.4时,被认为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警戒线;基尼系数超过了0.6,则表示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导致社会不稳定。
4•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集中趋势:中位数、分位数、均值、几何平均数、切尾均值。
统计学问答
统计学问答题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如经济类型是品质标志,标志表现则用文字具体表现为全民所有制等;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表示,即标志值。
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总体单位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运作的结果。
2、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者有何区别?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
它们从不同角度反映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
数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方面的数量。
用绝对数表示。
例如国民生产总值。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发展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方面的数量。
用相对数或平均数来表示。
例如人均国民收入。
二者关系表现在:数量指标是计算质量指标的基础。
质量指标往往是相应的数量指标进行对比的结果。
3、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内容,拟定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4、简述变量分组的目的及其种类?变量分组即选择反映事物数量差异的数量标志作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并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别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变量分组的种类有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两种。
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分配数列。
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
6、简述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变异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把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结合运用变异指标是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
变异指标的作用有:反映现象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离中趋势;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程度;测定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性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学生常见提问
1. 什么是统计学?
2. 统计学有哪些主要领域?
3. 统计学主要用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5. 统计学的常见数据类型有哪些?
6. 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是什么意思?
7. 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是什么意思?
8. 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
9. 统计学中的概率是什么意思?
10. 如何理解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
11. 统计学中常用的描述统计方法有哪些?
12. 推断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3. 如何解读统计学中的置信区间?
14. 统计学中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有哪些?
15. 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是什么意思?
16. 统计学中如何处理缺失数据?
17. 如何评估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18. 统计学中的样本大小和效应大小有什么关系?
19. 统计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实验?
20. 统计学是否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