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艺术审美理解

合集下载

中国史前拟形陶器的艺术特征

中国史前拟形陶器的艺术特征

中国史前拟形陶器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造型生动:拟形陶器模仿动物或人物的外形,使得陶器具有了生动的造型和表情。

例如,河姆渡文化的陶猪和红山文化的孕妇像,都展现了艺术家们对动物和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

2. 工艺精湛:史前时期的陶器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精湛,例如,打磨、雕刻、绘画等技艺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些技艺使得陶器表面光滑、细腻,图案和纹饰精美。

3. 寓意深刻:拟形陶器所模仿的动物或人物形象,以及其上的图案和纹饰,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例如,一些动物形象可能代表着力量、勇气或财富,而人物形象则可能代表着智慧、勤劳或善良。

4. 地域特色:不同地区的拟形陶器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

例如,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长江流域的几何印纹陶文化等,都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和审美风格。

总的来说,中国史前拟形陶器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生动的造型、精湛的工艺、深刻的寓意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等方面。

这些特征充分展示了史前时期人们的智慧和艺术才能,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论史前美术之红山文化

论史前美术之红山文化

论史前美术之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史前文明中最重要的一种文化,它兴起于约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6000年左右。

红山文化的遗址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其代表性遗址有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石家庄市的赵县红山村等地。

红山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

红山文化的艺术作品主要以陶器和玉器为主,这在史前文明中是独树一帜的。

红山文化的陶器在形制和纹饰上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生活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在红山文化的陶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动物形象和抽象图案,这些图案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展现了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红山文化的艺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属玉器了。

红山文化的玉器在整个史前时期是非常有名的,其玉器的工艺水平和审美价值都非常高。

红山文化的玉器多数具有红色或红白相间的颜色,这种颜色在史前文明中并不多见。

红山文化的玉器在形制上非常丰富,有如龙、牛、鸟、鱼之类的动物形象,也有如圈、环、镜之类的抽象图案,这些玉器都具有浓厚的生命力和审美情趣。

红山文化的玉器制作技术非常精湛,工艺水平非常高,展现了古代先民的高超智慧和劳动能力。

红山文化的美术作品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绘画艺术。

红山文化的绘画艺术表现在陶器和玉器上,展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红山文化的绘画多以鸟兽虫鱼等动植物为主题,也有不少的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绘画作品的线条流畅,结构严谨,表现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赞美。

红山文化的绘画作品在纹饰上也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着浓重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展现了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红山文化的美术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现了古代先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是中国史前文明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

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中国绘画是中国优秀的艺术传统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早期的史前岩画和陶器上的纹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绘画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鉴赏标准。

以下是有关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的相关内容。

1. 历史背景:中国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人们开始在陶器上进行简单的纹饰绘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逐渐从简单的纹饰发展为表现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的图像。

在汉朝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壁画和绢画,标志着绘画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唐朝和宋朝时期,绘画艺术达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绘画家和艺术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2. 审美观念: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写意”风格。

写意是指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点,准确地表达出主题或景物的神韵和意境。

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不同,中国绘画强调意境的表达和画家的个性创作。

此外,中国绘画追求“气韵生动”和“意境超脱”,注重与观者情感的共鸣,追求艺术作品的内在意义。

3. 绘画题材:中国绘画涵盖了广泛的题材,包括山水、花鸟、人物、宫廷和寺庙等。

山水画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门类,强调自然界的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山水画通常采用“三远”和“三近”的构图方式,即通过远近不同的景象来创造艺术效果。

花鸟画则注重表现自然界中花草鸟兽的生动形态和个性特点。

人物画通常描绘名士、宫廷人物和民众,通过对人物气质和特征的描绘来表达主题。

宫廷绘画和寺庙画则是表现宫廷和宗教场景的绘画,同时也展示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4. 绘画技巧:中国绘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艺术。

传统绘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毛笔和墨,通过墨的深浅、笔画的粗细和变化来表现形态和纹理。

同时,中国绘画也注重构图的艺术,采用“虚实”和“留白”的技法来增强审美效果。

虚实结合指的是通过正常线条和虚线的搭配,来描绘物体或人物的形态和轮廓。

留白则强调画面中的空白部分,通过留白来突出主要内容,给观者留下余白,引发联想。

世界艺术风格演变年表

世界艺术风格演变年表

世界艺术风格演变年表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表达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艺术风格也发生了不断的演变与变革。

本文将从史前艺术到现代艺术,为您呈现一个世界艺术风格演变的年表。

史前艺术(约3万年前 - 公元前3000年)史前艺术是人类文明初期的艺术表现,以洞穴壁画、雕塑和器物装饰等形式存在。

史前艺术注重对人类和动物形象的描绘,强调生命力和力量的象征。

古埃及艺术(公元前3100年 - 公元30年)古埃及艺术为古代埃及文明的艺术表现,主要以墓葬壁画、石雕和金属工艺品为特色。

古埃及艺术以神圣和永恒为主题,注重对人物形象的理想化表现。

古希腊艺术(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艺术体现了古希腊文明的审美理念和哲学思想。

其特点是追求和谐、理性和平衡的表现形式。

古希腊艺术以神话中的英雄和神祗形象为题材,塑造了许多令人赞叹的雕塑作品。

罗马艺术(公元前509年 - 公元476年)罗马艺术深受古希腊艺术的影响,但也独具一格。

罗马艺术主要表现在建筑、雕塑和绘画等方面。

其建筑风格宏伟壮观,雕塑作品富有表情和动态的特点,绘画作品注重写实和细节的描绘。

拜占庭艺术(公元4世纪 - 公元15世纪)拜占庭艺术是东罗马帝国时期的艺术表现,深受基督教的影响。

拜占庭艺术以建筑和壁画为主要形式,注重宗教主题的表达和神性的抽象化描绘。

文艺复兴(14世纪 - 17世纪)文艺复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运动,以人文主义和古典文化的复兴为特点。

文艺复兴艺术家追求写实和透视的表现形式,注重人体比例的准确描绘和光影的运用。

巴洛克艺术(17世纪 - 18世纪)巴洛克艺术是欧洲艺术史上的一种风格,它富于装饰和动感的特点。

巴洛克艺术强调运动、剧烈和戏剧性的表现形式,注重装饰和雕塑的细节。

启蒙时代(18世纪 - 19世纪)启蒙时代是欧洲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时期,也是艺术发展的转折点。

启蒙时代艺术主张理性和进步的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和个人权利。

世界艺术史知识点梳理

世界艺术史知识点梳理

世界艺术史知识点梳理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美学观念。

世界艺术史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演变。

本文将梳理世界艺术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一、史前艺术史前艺术是指人类文明出现之前的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为洞穴壁画和雕塑。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以动物、人物和抽象图案为主题,具有神秘的宗教意义和生活经验的反映。

二、古埃及艺术古埃及艺术以宏伟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为代表,展现出强烈的宗教信仰和统治者的权威。

古埃及艺术追求永恒和稳定,注重形式的规整和纪念意义的表达。

三、古希腊艺术古希腊艺术以理性和人体的完美为核心价值观。

希腊雕塑以自由立体雕塑为主,追求真实的人体比例和动态的姿态。

建筑方面,希腊柱式成为西方建筑的基础。

四、古罗马艺术古罗马艺术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注重实用性和宏伟的建筑。

罗马雕塑以雕刻人物肖像和纪念碑为主,建筑方面发展了拱门和穹顶的技术。

五、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人类对古典文化的回归和对人文主义的追求。

文艺复兴艺术家追求真实的透视和解剖学知识,创作了许多杰出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六、巴洛克艺术巴洛克艺术是17世纪欧洲的艺术风格,它以丰富的装饰和运动感的表现形式而闻名。

巴洛克绘画注重光线和阴影的对比,雕塑则强调戏剧性的姿态和表情。

七、印象派艺术印象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一种新兴绘画风格,它以捕捉瞬间印象和光线效果为特点。

印象派艺术家追求色彩的纯粹性和观察的主观性,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规范。

八、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是20世纪以来的艺术形式,涵盖了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现代艺术家试图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制度,通过多种媒介和概念性的表达来探索艺术的可能性。

九、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20世纪末至今的艺术形式,它包括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性和概念性的艺术实践。

当代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经验,通过多种媒介和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论史前绘画艺术的自然态度和审美特征

论史前绘画艺术的自然态度和审美特征
同挑战和 启发 今天人 类的想 象 力和 思维 。 恍若 昨天 的艳 要 内在心 理动 力 , 数 万年 之前 的 人类在 洞 窟绘 画 , 引导
丽灿烂 洞窟绘 画, 从来没有拒绝 与今 天人类的交流 。 鲁迅 先生 曾经对 远 古 的原始 人 绘 画发表 过 自己的
我 们的 目光指 向艺术产生重 要源点正是原 始人绘 画。 普列 汉 诺 夫则 认 为 的 : “ ……艺 术总 是 跟他 们 的经
[ 关键 词] 史前 绘 画; 洞窟 艺术 ; 自然 ; 审美
史前 绘 画艺 术主 要是 以 洞 窟岩 壁 的绘 画艺 术为 代 志 表达 出来 。 ” 托 翁的总 结 , 指 出符 号化的 外在标志 通常 线条 、 色彩来表达 人类 自己的理想世界 。 表, 这是 在数 万年前 人类 开创 与 自然洞 窟结合 的一 段绘 会 借助动作 、
画艺术 历 史 , 这 就 是 洞窟岩 石 壁上 的绘 画。 囿于年 代 实
史前 艺术与现 代人 类的科 学理性 不 同在 于 , 史 前原
最大 在 过 于久 远 , 彻 底 解读 这 些 史 前 的绘 画 作 品 已经 不 可 始 人类的 绘画 图像在使 用工具 和材料 更接近 自然 、 能, 对于 洞 窟绘 画艺 术看 法 多少 带些 臆想 和 揣测 , 不 够 限度 地强 化 了图像 作 品和 感性 、 情 感 紧密 的联 系。 展示 从绘 合理 和主观夸大 的因素在所难免 。 事实 的确如此 , 历经数 和 交流情 感的绘 画作 品的视觉 功能得 到充分 释放 。 为推 动艺术 发生和 发展形成 了重 万年 之后的这些洞 窟绘画 , 依然保持鲜 明 自然的 图像 , 如 画中表现 的真情 实感 ,
视觉艺术 史研 究
新视觉艺 术

美的历程艺术的发展

美的历程艺术的发展

美的历程艺术的发展美的历程—艺术的发展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人类历史的演进,展示了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通过审美追求和创造力的发挥,艺术家们展现出无穷的想象力和才华。

本文将探讨美的历程,以及艺术在不同时期中的发展。

一、史前艺术的雏形艺术最早的痕迹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用原始而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如洞穴壁画和雕刻。

这些艺术作品通常和神秘的宗教信仰有关,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和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仰望。

二、古代文明的绽放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也逐渐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埃及及美索不达米亚的壁画和雕像以其庄严肃穆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雕塑则更加注重人体的比例和动态感,倡导自由和平等的思想。

这些都为后来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中世纪的宗教艺术中世纪是基督教文化的兴盛时期,宗教艺术也达到了巅峰。

教堂的建筑、壁画和雕塑成为了当时最主要的艺术形式。

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通常是为了传递信仰和道德的教诲,以及表达对神圣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这些作品在形式和题材上有严格的限制,但仍通过艺术手法和材料的运用来追求美的表达。

四、文艺复兴的艺术革命文艺复兴是欧洲艺术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人们重新发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和自由精神。

绘画和雕塑艺术在此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师级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的杰作问世。

透视、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使得艺术作品更加逼真和立体,人物形象更加写实和栩栩如生。

五、近代艺术的多元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印象派和立体派艺术家们,用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打破了传统的艺术形式。

他们更加注重对光影和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追求个性化和主观表达。

而在20世纪后期,抽象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兴起,更是为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

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化、信仰和审美观念。

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每个时期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本文将从史前艺术、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等五个时期来探讨世界各个时期的艺术风格。

史前艺术史前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起源于公元前30000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

史前艺术主要以壁画、岩画和雕塑等形式呈现。

最有代表性的是法国阿尔代舍洞穴壁画,描绘了当时狩猎、战争和祭祀活动的场景。

这些作品具有简洁而生动的造型,展示了人类对于自然和宇宙的认知。

古代艺术古代艺术是从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起源的艺术形式。

古埃及艺术以宏伟的金字塔和雕塑为代表,强调永恒和神圣。

古希腊艺术注重人体的完美表现,以雕塑和建筑为主要表现形式。

古罗马艺术则吸收了希腊艺术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实用性,并在建筑和雕塑方面有所创新。

中世纪艺术中世纪艺术是指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艺术风格,包括了拜占庭艺术、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等。

拜占庭艺术以宗教题材为主,以镶嵌和壁画为主要手法,追求宗教感和庄严感。

罗曼式艺术以宏伟的大教堂建筑和雕塑为代表,注重纹饰的丰富和壮观。

哥特式艺术则以尖拱形建筑和精细雕刻为特点,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追求美的统一和宗教的内涵。

文艺复兴艺术文艺复兴艺术是起源于意大利的艺术运动,兴起于14世纪末至16世纪初。

文艺复兴艺术倡导人文主义和对人的关注。

在绘画方面,文艺复兴艺术家们注重透视和人体比例的准确表现,以达到更真实、更具艺术感的效果。

著名的文艺复兴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现代艺术现代艺术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艺术形式。

这一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个人表达和审美的多样性,艺术形式也趋于多元化。

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运动相继兴起。

其中,印象派追求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注重感官体验;立体主义则注重结构和几何形态的表现;超现实主义通过离奇和梦幻的图像反映内心的情感;抽象表现主义则以表达艺术家内心感受为核心,追求情感的抒发。

艺术起源理论辨析二、史前艺术类型三、史前艺术的审美类型1.模仿说2

艺术起源理论辨析二、史前艺术类型三、史前艺术的审美类型1.模仿说2
7/10/2020
“什么现象标志着野蛮人达到 了人性呢?不论我们对历史追 溯到多么遥远,在摆脱了动物 状态奴役的一切民族中,这种 现象都是一样的,即对外观的 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爱 好。”——〔德〕席勒《美育 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 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33页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7/10/2020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席 勒(J.C.F.Schiller)和19世纪的英国社会心理学 家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7/பைடு நூலகம்0/2020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席勒在其《美育书简》 一书中提出,人类的 艺术活动的产生是与 人类的游戏冲动密切 相关的。他认为,人 类的审美意识、艺术 活动和审美活动的产 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 的根本标志。
7/10/2020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游戏是真实活动的模仿,艺术和审美活动实质上也是种 游戏。 “这些现象中都显然有自由的表现,所谓自由的表现, 虽非脱净一切束缚却是脱净固定的外来束缚。动物在工 作时是迫于实际生活需要,在游戏时过剩精力的流露— —是洋溢的生命在驱使它活动。” ——转引邓福星《艺 术的发生》,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29页
7/10/2020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斯宾塞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的“美感”部分, 发挥了席勒关于游戏的观点,他认为过剩精力需 要宣泄,而宣泄便形成了游戏。游戏对于日常生 活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无功利目的追求的游戏 中,人的各种官能和感官的活动和练习,不论对 于个人还是一个民族都是有用的。
席勒认为,人在本性上 的自由正在于,人给予 无形式的东西以形式, 形式创造就是人得以自 由的标志。

艺术的发展历史

艺术的发展历史

艺术的发展历史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史前时代、古代文明、中世纪、文艺复兴至现代艺术等不同时间段入手,探讨艺术的发展历史。

一、史前时代艺术在史前时代,人类通过岩壁画、雕塑等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早期的洞穴壁画描绘了狩猎场景、祭祀仪式等,并采用鲜艳的颜料为作品增色。

史前人类的艺术作品旨在记录生活、崇拜自然力量,并拥有一定的宗教意味。

二、古代文明艺术古代文明如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艺术形式多样且独具特色。

埃及艺术以墓葬壁画、石雕等显现出庄严神秘的氛围,展示了法老统治和宗教信仰。

美索不达米亚的城市国家则以浮雕、象牙雕刻等表现出贸易、战争和统治者的权威。

希腊罗马的艺术则更加注重人体的表现,通过雕塑和壁画展示出完美的人体比例和神话故事。

三、中世纪的艺术中世纪的艺术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宗教画是当时的主要艺术形式。

尤其是拜占庭艺术,以圣像画为主,追求对神的崇敬与敬畏。

罗曼式艺术和哥特式艺术在欧洲得到广泛的发展,尤其是教堂建筑和彩绘玻璃的运用,使艺术与宗教密不可分。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迎来了新的突破与变革。

人们开始重拾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与文化,追求人文主义的精神。

文艺复兴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通过绘画、雕塑等形式塑造了许多经典作品,人体的比例和透视成为艺术的关键课题。

五、现代艺术的发展进入现代时期,艺术呈现出多元化、挑战传统的态势。

印象派的出现拉开了现代艺术的序幕,艺术家以色彩、光与影的表现力度来表达感受。

随后,立体派、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一系列艺术流派涌现,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思想。

现代艺术多以个体经验、审美观念和思想性为特点,超越了传统艺术的限制。

总结通过对艺术的发展历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中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形式和风格。

史前时代的岩壁画、古代文明的雕塑、中世纪的宗教艺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以及现代艺术的多元性等,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史前艺术名词解释

史前艺术名词解释

史前艺术名词解释
史前艺术是指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之前的艺术创作,包括洞穴壁画、石刻、陶器、雕塑等。

这些作品大多出自于狩猎采集社会,反映了人类早期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审美观念。

史前艺术的主要形式是洞穴壁画,这些壁画大多绘制在隐蔽的洞穴深处,有些甚至在难以到达的洞顶或洞壁上。

这些壁画大多描绘的是动物形象,如野马、野牛、鹿等,也有一些抽象的图案和符号。

这些壁画被认为是史前人类的一种表达方式,可能是用于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或进行宗教仪式。

除了洞穴壁画,史前艺术还包括各种石刻、陶器和雕塑等。

这些作品同样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观念和技术水平。

例如,在欧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开始制作更为精细的石器工具,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小型雕塑和浮雕。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还开始制作彩陶和纺织品等更为复杂的工艺品。

史前艺术的特点是简单、质朴和生动。

这些作品大多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加工,保留了原始的形态和风格。

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史前人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史前艺术在人类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不仅是人类艺术的起源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史前艺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早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我们自身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史前彩陶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

中国史前彩陶审美意蕴与艺术表现

一。

,::,,,,』皇垒尘兰窒望:型耋垒圣;。

,。

,。

,。

,。

,。

,,一摘要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审美文化现象。

我国史前彩陶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先民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的产物,同时也是原始巫术观念和审美意识发展演变的结果。

深入研究史前彩陶,对于探究艺术的起源及其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史前考古发掘卓有成就,彩陶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

但是长期以来从事彩陶研究者多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或美术史家,前者大多停留在分区分型或个案描述,后者则主要从装饰角度对彩陶进行形式分析,专业性质与特点不能不带来某些局限性。

以此为基础,如何从对彩陶具体或局部的读解达到对其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如何从对彩陶的艺术形式分析达到对其蕴涵人性内容的深层感悟,这是当前学术界所面对的重要理论课题。

鉴于这种情况。

本文运用哲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考古学、艺术发生学等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力图把彩陶放到原始文化的整体情境中去理解它的价值,通过对史前彩陶审美意蕴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来揭示新石器时代人类审美意识的历史流变,并进而说明它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本文写作具体分为三部分:一、史前彩陶的审美意蕴。

这一部分从生命意识与原始彩陶艺术关系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中国史前彩陶在原始巫术文化观念的历史流变中,即从自然崇拜观念,到图腾崇拜观念。

再到祖先崇拜观念的历史演迸中,其生命精神的流动与张扬,以及它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烙印。

由于蕴含着自然崇拜文化明念,彩陶艺术跃动着生命之美;由于凝聚着国腾崇拜文化观念,彩陶艺术闪耀着神入和谐之美;由于积淀着祖先崇拜文化观念,彩陶艺术流溢者人文之美。

通过对彩陶纹饰演变的辨析,展示出远古时代社会主体意识和实践理性观念在人与自然、入与神灵、入与社会的种种矛盾关系中日益增强的轨迹。

二、史前彩陶的艺术表现形式。

从彩陶造型和纹饰来看,原始先民对于整一、均衡、对比、节奏等形式美规律的运用逐步走向成熟,其审美意识日渐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女性视角看史前艺术与审美

从女性视角看史前艺术与审美

不断 改进和 完善,其 中大 多数完 全可以与美的东西相 在 欧洲 ,奥瑞纳 时期发展 了新的技术和工具 : 制 提并论。对石器工具 外形的研 究很早就出现在距今 已 作和使 用复合工具 ,骨制尖状器发 展为尾部分义,衔
二三十万年 的阿舍利 文化时期 ,它的发展 在距今 十万 年 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便达 到了顶峰……即使 不提北京 猿 人的作品,尼安德特人的杰作至少也应该称得上是 ‘ 代派作 品’。 现 ”②这样 就把 人类审美创 造的历史向 前拓展 了数万年。在欧洲 ,从旧石器 时代中期至青铜 时代 ,母系社 会经历 了莫斯特 文化、奥瑞纳文化、梭 鲁特 文化、马格德林 文化 、古代欧 洲文化和 爱琴 文化 : 米诺斯 文化 ) ,后两者是农业 文化 的典 型代表,米诺 斯文化甚至代 表了城 市 文明。从距 今 46万年莫斯 特 时期 发 展起 来 的 宗教 崇拜 和 审 美 意 识 ,在 米诺 斯 文化 中达到了女性精神的顶点。
Ar Hit r an t s oy d The is or e
从女性视角看史前艺术与审美
r ehit i ai r s orc ta A Aes h is t et c
Seen fom e al An e r @ gi
◇ 申子辰 S e i e hn c n Zh
然而 ,游 牧 民 族 入 侵 打 断 了 高度 发 展 的 文 明 ,人
接在 木棒 上成为轻巧的长矛,磨制技术发展,能制作 又长又薄 的燧 石刀片刮刀和小刀②。梭鲁 特文化 以高

超 的压 制石片的技术著 称,石片周正锋利,器身很 薄 甚至 透明,原 料的取 用也考虑 美感,选择彩 色石英、
东 西方 早 期 文 明 的发 展 是 同步 的 ,正 如 倪 志 云在

艺术起源理论辨析二、史前艺术类型三、史前艺术的审美类型1.模仿说2

艺术起源理论辨析二、史前艺术类型三、史前艺术的审美类型1.模仿说2
7/10/2020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德国学者谷鲁斯(Karl Groos)在其《人类的游戏》、 《动物的游戏》著作中对“过剩精力”有所修正,提出 “练习说”。他认为,游戏不一定是“过剩精力”的自 然宣泄,而是生命冲动与本能反应。
斯宾塞从心理学上指认游戏本身必然伴随的快感,游戏 是一种纯粹为了取得快感效果的行为,游戏的快感来自 游戏过程中的本能冲动的纯粹满足,而艺术活动是一种 高级心理感知领域的游戏活动,即一种内模仿的主观活 动,它带给我们一种参与其中的快感。谷鲁斯指出,艺 术活动就根植于游戏试验与模仿的土壤之中。
模仿冲动作为一种人类心理机能和要求,它在史前艺术 的生成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模仿即使不能成 为基本的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
7/10/2020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1.模仿说
用人类心理的模仿冲动解释艺术的起源,存在着明显的局 限性。
第一,模仿说说人有模仿的天性,而当我们深入分析的时 候,就会发现在模仿冲动的背后还存在着促使模仿产生的 别的根源,比如游戏的冲动,比如巫术的冲动,比如求知 的冲动等。而且在模仿冲动和艺术创作的冲动之间必然还 存在着一些中间环节,因为模仿的冲动不是艺术产生的第 一冲动。第二,史前艺术并非都是模仿自然和现实的产物, 那些完全抽象化的几何图案和纹饰、非现实的图腾符号等 史前艺术品,是用模仿冲动解释不通的。
一、艺术起源理论辨析
2.游戏说
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这一理论的难点在于,游戏 和艺术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同一性?“不过纯粹的游戏缺乏 社会性,而艺术则有社会性,它的要务不仅在‘表现’而 尤其在‘传达’。这个新要素加入,于是把原来游戏很粗 糙的幻想的活动完全变过。原来只是借外物做符号,现在 这种符号自身却要有内在价值;原来只要有表现,现在这 种表现还须具有美的形式。我们可以说,艺术冲动是由游 戏冲动发展而来的,不过艺术的活动却在游戏的活动之上 下过进一步的功夫。游戏杂用金砂,无所取择;艺术则要 从砂中炼出纯金来。”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 7/,10/2安020 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艺术理论教程核心笔记

艺术理论教程核心笔记

《艺术理论教程》核心笔记各大美院经典笔记——赵文景1、艺术的发生:史前艺术是指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的艺术。

阿尔塔米拉洞穴是史前艺术的代表。

2、巫术说艺术起源主要学说之一,产生于19世纪、20世纪原始艺术遗迹大量发现、原始文化深入研究之后才出现.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与人类的巫术活动,其哲学基础是原始社会的万物有灵观念。

3、表现说艺术起源主要学说之一,认为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4、模仿说艺术起源产生最早的学说,它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世界的模仿。

5、游戏说艺术起源主要学说之一,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冲动。

人类的过剩精力通过艺术得以发泄,呈现一种无目的、无功利的游戏特征。

劳动说劳动时间说源于马克思主义创建人恩格斯的著名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它认为,艺术源自于人类的劳动实践。

艺术发展规律:平衡与不平衡、继承与创新。

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语言用以完成艺术表达的独特媒介。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的统一。

艺术意蕴是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和意味,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

诗情或是神韵.典型与意境:典型是艺术作品终会塑造的成功的艺术形象。

意境是值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它是主体情感和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

同时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

艺术创作: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

它是创造主体在长期积淀的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1)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2)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3)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2.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中国美学简史

中国美学简史

《中国美学简史》朱志荣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一、史前至夏商西周的审美意识1、史前审美意识以打制石器为主要文化标志的旧石器时代,显露了先民们简朴的审美历程,细石器工艺所代表的审美特征是这一时期的最高成就。

新石器时期,石器的装饰性逐渐成为器物造型的重要因素,原始神话显示出来的“以象表意”的审美思维方式将新石器的审美意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审美风格的转换方面,夏代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衔接作用,由它开启的审美意识在商代得到了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P21旧石器时期的审美意识距今大约250万年至1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以其原始的打制石器艺术开启了我国历史和文明的第一篇章。

虽然相对于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代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丰富的艺术品种类,磨制、抛光、铸造、镶嵌等精湛的制造工艺,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旧石器时代的整体文化显得朴素而原始:他们的生活方式以狩猎为主,用打制的方法生产简单而原始的石器工具,并开始促成这些工具的形状与功用的统一,但正是这种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劳动和生产工具孕育了中国朴素的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性刚开始孕育于实用性并与之紧密地交织统一于原始器物的制造之中,后来才逐渐走上相对独立的发展道路,从而形成了中国审美意识的初始形态。

P22新石器时期的审美意识新石器时代大约出现于距今一万年左右,是在旧石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磨制石器取代了打制石器,石器的装饰性开始打破实用性一家独占的工艺创造原则,使得装饰与造型二者并行发展,有的甚至更注重器物的装饰性,形式因素逐步在石器的造型和纹饰中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这时,人类已掌握了磨制、钻孔、镶嵌等工艺制作技术,并且在石器制造的经验基础上发明了陶器、玉器等新的器物种类,开始了农作物耕种和家畜驯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大踏步地向文明社会挺进了。

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正是在这种高级的原始文明中得以更加全面而顺畅地物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前艺术审美理解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下》2021年第04期摘要:史前艺术主要包括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雕塑和新石器时代的巨石建筑,是史前人类感性精神活动的结晶。

洞穴壁画中的《手形》是力的象征,是史前人类主体意识的自觉表现;壁画中的动物形象是史前人类对生活世界的审美再现,暗含“羊大为美”的观念;《维林多夫母神》突出了人自身的生产,体现了以胖为美的价值取向;《巨石阵》凝聚了石屋和石栏的形式,间接反映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居住环境和饲养、劳作方式。

关键词:史前艺术;力;羊大为美;以胖为美;崇高一、力的象征史前洞穴中的《手形》是有意味形式的。

人手是劳动的器官,类人猿正是通过双手的劳动逐渐演变成直立行走的人。

劳动改变了人类世界,也改变了人自身的形态。

史前人类在长期的采集与狩猎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了手和脚的解放和明确的分工。

《手形》是力的象征,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形式化和图像化。

它是史前人类对自身的观照和赞颂,是史前艺术家的一次自由自觉的创造,是洞穴壁画创作的重要作品。

手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标识,间接反映了人所独有的生存方式。

二、羊大为美洞穴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栖居的地方,可以御寒,躲避猛兽袭击,因而洞口往往较小,甚至也很隐蔽。

洞穴主要是天然的地质构造,但也可能是史前人类模仿自然洞穴,用器具开掘形成的。

这是他们特有的生活经验和特定的生存智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史前洞穴和壁画的发现,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必然因素有两个:一是客观上,法国西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留下数以百计的史前洞穴,这些洞穴并未分布在与人隔绝的地方;二是西方现代考古学的形成及其工作的开展,发现史前洞穴并积极探索史前的奥秘。

偶然因素主要指洞穴和壁画是小孩子在玩耍的时候无意发现的。

因此有人说,童年的小孩和人类的童年似乎存在某种感应关系。

确切地说,童年的孩子具有敏锐的形式感知力;童年人类创作壁画,也许就像小孩子画画一样。

但史前人类挖掘洞穴和创作壁画,主要是面对异常严酷的生存环境。

而在建造石屋后,就没有必要再创造类似的洞穴及壁画了。

史前最著名的洞穴,是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和法国南部的拉斯科洞穴,分别被誉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和“史前的卢浮宫”。

阿尔塔米拉洞穴顶部和墙上都画有红色、黑色、黄色和深红色的野马、野牛和野鹿等动物,其中最为壮观的是洞顶长达15米的兽群图。

无独有偶,拉斯科洞穴也有一个庞大的画廊。

画廊的动物包括野马、野牛、野鹿、野猪、犀牛和山羊等,身长两米以上,最长的甚至有5米多,最令人瞩目的也是洞顶的兽群图。

为什么壁画的内容大都是野马、野牛和野鹿等动物呢?大概是因为它们是史前人类最熟悉和最喜欢的动物,审美因素占据主导的地位。

当然,这并不排除马、牛、鹿等动物,同时也是史前人类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马、牛、鹿都是比较大型的动物,这对于史前人类的狩猎和生存更具优势,正所谓“羊大为美”。

人是肉食动物,而史前人类是否能体会肉的美味呢?从洞穴作画的条件来看,史前人类在黑压压的洞穴里作画是不太可能的。

他们应该已经懂得火的使用,因此他们能夠吃到烤熟的肉了,熟肉要比生肉好吃得多。

一定程度上,史前人类应该感受到了熟肉的美味。

但他们吃的毕竟是没有咸味的肉,因而毫无美味可言。

因此,“羊大为美”一方面是专指审美层面,史前人类的确欣赏大型动物健硕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专指实用层面,大型动物作为食物的来源更符合人类生存的目的,因而是好的,也是美的。

史前人类首先在墙壁上刻画出动物的形状,然后用特定的方式涂上颜色,经过漫长岁月的风化,便形成了靓丽的人文景观。

学界常常提及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受伤的野牛》。

这头受伤的野牛蜷缩着身子,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腿部与头部的轮廓看起来比较模糊。

在黄色墙体映衬下,野牛大面积的深红色的身子显得特别壮实,因此符合实用的目的。

它是被人类打伤的,还是受到猛兽攻击而受伤的呢?但无论如何,对于史前人类而言,这或许都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现在来看拉斯科洞穴的作品之一《鹿群》是一幅简约的壁画。

鹿群的轮廓非常简单,从左到右5头鹿都由高昂的脖子、头部和鹿角构成,左边两头没有眼睛,而右边3头的眼睛也只用一个黑点来表示。

从它们的神情来看,似乎对周围的环境感到很陌生。

整幅壁画由黄色、白色和褐黑色构成,鹿群处在褐黑色的岩石边沿,无法继续前行。

褐黑色遮住了鹿群的身子,所以呈现出类似“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意象。

这说明当时的人类不仅有简约的形式感知力,而且有一定的想象力。

《犀牛》也是一幅简约的壁画。

壁画左上方有两头看起来像狮子的动物,它们只有身子和头部,张开的嘴巴显得特别凶猛。

壁画右半部分有一组犀牛:最下方一头呈跳跃状,似乎受到了猎人的追赶,但它的前腿非常生硬,而且后半身残缺不全,像被肢解了一般;上方两头由于牛角、背部与附加的线条紧密排列在一起,所以看起来好像有望不尽的牛群;其余3头在静静吃草。

这些犀牛的头部和脚都比较模糊,而最清晰的是身子。

这表明画家对犀牛不同部位的记忆和创作,精确度是有差别的。

当人们对洞穴壁画大加赞赏的时候,难以想象实际的创作难度有多大。

犀牛身上的黑色画法,表现了画家的童趣和游戏的创作态度,更重要的是,这幅壁画反映出史前人类对物种的分类和把握。

同一物种内部总是显得更有亲和力,不同物种之间难免产生弱肉强食的现象。

作为食物,犀牛应该是史前人类最喜欢的一个物种了。

拉斯科洞穴有不少关于野马的壁画,其中最美丽、最传神的是《野马》。

在史前社会,世界更多是属于动物的,有丰盈茂盛的草和其他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所以这匹野马特别肥壮。

作为食物,野马符合史前人类的实用目的,但人类想要捕猎,却不那么容易。

野马向前奔跑的4条腿,小得只剩下支撑身子的骨架。

但它奔跑的姿态似乎并没有受到身子的重压。

野马漆黑的头部,始终保持着对周围世界的警觉,仿佛它有着保存自我的意志,而不仅仅是出于本能。

此刻,它是否受到人类或猛兽的追赶?也许是的,所以它奔跑的气度是美的、崇高的。

它热情奔放、洒脱豪迈、成熟稳重、桀骜不驯。

客观而言,史前人类已经艺术性地掌握了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动物,很大程度上具备了将现实形象传达出来的创作能力。

纯真而热情地创作动物形象,便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

三、以胖为美《维林多夫母神》是一尊圆雕。

雕像头部是一个椭圆形的球体,并与胸部、肩部相接合,所以实际上它并没有颈部。

整个头部被凹凸相间的绳纹式头发覆盖,这是否准确刻录了史前人类头部的形象特征,以至于今天的一些西方人还流传着绳纹发式?维林多夫母神正是西方人的祖先,问题是史前人类是否意识到头脑是思维的器官而且相当重要呢?史前人类相互交流,相互配合狩猎,集体参与舞蹈等,都需要经过头脑。

大脑和五官是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雕刻家没有精准的雕刻水平,还是有意将头部雕刻成一个球形?这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把握。

如果人们对模糊的头部表示难以理解,那么,对于通过夸张手法雕刻而成的硕大的乳房、膨胀的球状肚子、腰部,则一眼就能看出,这样的形象是雕刻家有意凸显了女性生育与哺乳的功能。

雕像没有手臂和足部,小腿也是残缺的。

这种形象是否意味着女性在狩猎等生产劳动方面要逊色于男性呢?实际上,四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四肢的残缺又反衬出生育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性。

女性生育是一种自然的分工,一种自然的奥妙,是自然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对于维林多夫母神,艺术史学家曾做出一种猜测:它的造型很可能是作为神灵偶像,被放置在某处以供人们崇拜。

这种猜测应该受到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因而未必能说明维林多夫母神在史前人类某部落社会中的处境。

与其说维林多夫母神体现了史前人类对女性和生殖的崇拜,不如说它更多地是表达史前人类对后代的延续和健康生存的祈祷。

它也是人对于自身来自何处的一种追问和解答。

史前社会生产力低下,种族的延续往往因生活资料的匮乏而经受严峻的考验。

所以,肥胖的女性显得更有生育能力,加上有身孕的女性看起来也更肥胖,肥胖甚至上升为一种审美理想。

四、力学上的崇高巨石建筑分布很广泛,从地中海诸岛到大西洋沿岸地区都有一些由巨大石块构成的建筑遗址。

它的形式包括石柱、石屋、石栏、石桌、石道,等等。

如此丰富多样的巨石建筑,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石屋的出现表明史前人类有了建造住房的能力,它作为新的居住地,使人类逐渐摆脱穴居的方式。

石栏的建成意味着史前社会已经出现饲养文化,可以确保相对充足的食物供给。

这说明,史前人类在生存实践过程中能够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讲起巨石文化,艺术史学家们都会提到英国南部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

它的造型是每两条石柱上放置一块横梁,如此连接起来排列成圆形。

但巨石阵只剩下两个残缺的同心圆,石块呈立方体状,有4米高,数吨重,表面比较粗糙,所以人们走到石阵前面会感到对象庞大而粗犷。

但史前人类只有石器和骨器作为工具,他们究竟是如何开采石场并切割巨石的呢?人们难免会否认巨石阵是史前社会的建筑遗址,因此它公认是史前社会的一个奇迹,因而不得不赞叹史前人类有惊人的才智与力量。

无疑,巨石阵折射出了史前人类力学上的崇高。

有的艺术史学家认为,巨石阵是史前人类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与当时的丧葬风俗有密切的关系。

这个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人们还是无法触摸和了解当时的丧葬风俗和宗教活动形式。

也有的艺术史学家认为,巨石阵是一座天文台,因为到夏至时,同心圆刚好与太阳直射的路径相一致。

这个判断让人难以理解,但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史前人类对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及季节的循环更替有了一定的认识。

巨石阵有两个圆形,而圆形的创作灵感或许正来自他们对太阳和月亮的欣赏。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巨石阵是一种天人感应的物化表现形式,是模仿自然创造的杰作。

此外,它还试图表现石屋和石栏的结构。

可以想象,石屋的门大概也是由两条石柱和一块横梁构成的;而石欄作为饲养的场所,也有类似闭合的圆形。

巨石阵融合了石屋和石栏的形式,是史前人类对自身居住文化与饲养文化的一种赞颂,也反映了史前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

但问题是新石器时代的社会能否确保人人都有相对良好的居住环境?如果不能,那么没有实用价值的巨石阵,是不是一种建筑的奢侈呢?五、结语史前艺术记录并照亮了史前的生活世界。

洞穴壁画中的动物形象是史前人类对生活世界的审美再现;维林多夫母神突出了人自身的生产;巨石阵间接反映了新的居住环境和饲养的劳作方式。

这些艺术创作独立于一般的生产劳动。

因此可以说,它们丰富了史前人类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表现了史前人类的审美情感,也隐含着史前人类趋向永恒的历史观念。

艺术家们似乎有意识要为后世留下自己的作品,而如今,这些作品成了跨越时空的感性精神文化。

从史前艺术回到现实世界,不难发现,当代人们已经最大限度地征服了自然,并将各样的动物都关进了动物园,使人们很难领略动物尤其是素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勃勃生机,难免有一些悲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