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经济学知识梳理
经济消费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学知识点总结消费者理论消费者理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
消费者理论的核心是效用理论,即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考虑商品的效用,以求达到最大化的效用或满足程度。
消费者理论主要包括消费者预算约束、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
1. 消费者预算约束消费者预算约束是指在给定的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所面临的预算限制。
消费者预算约束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P₁X₁+P₂X₂+...+PnXn = I其中,P₁、P₂、...、Pn分别表示商品1、商品2、...、商品n的价格,X₁、X₂、...、Xn分别表示购买的商品1、商品2、...、商品n的数量,I表示消费者的收入。
预算约束表明,消费者的消费总支出不能超过收入水平。
2. 效用函数效用函数是消费者用来描述其对不同商品的效用程度的函数。
通常情况下,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U = f(X₁, X₂, ..., Xn)其中U表示总效用,X₁、X₂、...、Xn分别表示不同商品的数量。
效用函数描述了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效用程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商品的效用程度做出选择。
3.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商品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通常情况下,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递减。
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考虑商品的边际效用以及商品的价格,以求达到最大化的效用。
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受到的心理影响和心理因素。
消费心理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有着重要影响,了解消费心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商品定价和营销策略。
1. 消费动机消费动机是指驱使消费者进行消费的内在动力或目的。
消费动机可以分为理性动机和情感动机。
理性动机主要包括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追求生活质量等,情感动机主要包括情感满足、社交需求等。
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
2. 消费态度消费态度是指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评价和态度。
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消费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消费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在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决策。
它关注的是个体和家庭如何选择和使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欲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关键概念和理论,以帮助你复习消费经济学。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消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描述了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当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稳定。
然而,供求关系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价格变动、收入水平和市场预期等。
2.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消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会根据其边际效用来做出决策。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或服务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会在满足感递减的情况下,根据边际效用的变化来决定继续购买的数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在消费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指当消费者选择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放弃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的成本。
消费者需要权衡不同选择之间的机会成本,以做出最优决策。
4. 消费者决策消费者决策是消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消费者在面临各种选择时如何做出决策。
消费者决策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偏好、收入水平、价格变动、广告宣传等。
理解消费者决策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动机,从而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5.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等。
消费经济学研究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政策建议来解决这些问题。
常见的市场失灵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6. 消费税和补贴消费税和补贴是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之一。
消费税是对商品或服务征收的税费,而补贴则是政府向消费者提供的经济援助。
消费经济学_自考笔记_自考资料
科目: 消费经济学1.1. 消费者1.2. 微观消费1.3. 消费对象1.4. 消费工具1.5. 消费结构1.6. 消费1.7. 分配1.8. 交换1.9. 总供给1.10. 总需求2.1. 预算约束2.2. 正常商品2.3. 弹性2.4. 需求收入弹性2.5. 奢侈品2.6. 恩格尔曲线2.7. 预期收人2.8. 需求曲线2.9. 替代效应2.10. 吉芬商品2.11. 替代品2.12. 互补品2.13. 需求交叉弹性2.14. 需求价格弹性2.15. 效用2.16. 边际效用2.17. 消费者剩余2.18. 需求2.19. 消费流行3.l. 收人效应3.2. 替代效应3.3. 生命周期储蓄3.4.遗产动机3.5, 谨慎动机3.6. 目标储蓄3.7. 社会保障制度3.8. 社会救济3.9. 社会福利3.10. 社会保险3.11. 现收现付体系3.12. 资本市场3.13. 流动性约束3.14. 消费观念3.15. 名义利率3.16. 实际利率4.1. 金融投资4.2. 实物投资4.3. 通货膨胀4.4. 债券4.5. 公募4.6. 私募4.7、零息债券4.8. 欧洲债券4.9. 外国债券4.10. 可转换债券4.11. 可提前赎回债券4.12. 股票4.13. 优先股4.14. 普通股4.15. 基金4.16. 当期收益4.17. 持有期收益4.18. 到期收益4.19. 货币的时间价值4.20. 复利4.21. 现值计算4.22. 风险4.23. 系统风险4.24. 非系统风险4.25. 市场风险4.26. 经营风险4.27. 完全流动的资产4.28. 市场有效性5.1. 劳动供给曲线5.2. 劳动供给弹性5.3. 巾场的劳动供给曲线5.4. 劳动力参与率5.5. 人力资本6.1. 消费信贷6.2. 间接贷款6.3. 居民住宅抵押贷款6.4. 信用卡贷款6.5. 资产流动性风险6.6. 利率风险6.7. 借款人的信用风险6.8. 利息收人6.9. 贷款手续费收人6.10. 个人信用制度6.11. 个人信用7.1. 消费函数7.2. 相对收人假定7.3. 消费结构7.4. 宏观消费结构7.5.微观消费结构7.6. 合理的消费结构8.1. 投资乘数8.2. 消费率8.3. 可持续发展8.4. 同步型消费8.5. 早熟型消费8.6. 滞后型消费9.1. 消费政策9.2. 通货紧缩9.3. 适度消费9.4. 消费膨胀9.5. 消费不足9.6. 消费失衡9.7. 消费规模9.8. 消费需求不足10.1. 消费结构10.2. 宏观消费结构10.3. 微观消费结构10.4. 合理的消费结构10.5. 消费支出结构10.6. 产业结构11.1. 消费方式11.2. 个人消费11.3. 集体消费11.4. 家庭消费方式11.5. 社会消费方式11.6. 消费品的商品化11.7. 劳务的商品化11.8. 消费服务社会化12.1.消费者权益12.2. 消费者运动12.3. 压力集团12.4. 消费决策可诱导性12.5.消费购买力实现12.6. 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名词解释题答案1.1. 消费者是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总结一、消费的概念和类型1.1 消费的概念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需求和欲望的行为。
消费不仅包括基本的生活消费,还包括娱乐消费、文化消费、教育消费等各种形式。
1.2 消费的类型在经济学中,消费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个人消费是指个人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个人生活的需要,而社会消费是指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的支出。
二、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的增加可以刺激生产和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消费者的购买力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人消费,生产的商品和服务就无法销售,生产就会停滞,企业也会因此陷入困境。
2.2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费对经济增长有积极的影响。
然而,过度的消费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因此,合理的消费是经济平稳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消费与个人理财3.1 消费与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的消费水平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收入高的人群更容易产生高水平的消费。
然而,个人消费也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家庭结构、文化背景、风险承受能力等。
3.2 消费与个人储蓄个人储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而进行的资金积累。
合理的储蓄可以帮助个人应对突发事件,并为未来的消费和投资提供资金支持。
3.3 消费与个人投资个人投资是为了获取未来收益而进行的资金配置。
投资包括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教育培训等。
在进行个人消费时,需要考虑个人投资的收益以及对个人财务状况的影响。
四、消费与生产4.1 消费和生产的关系消费和生产是经济运行中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生产提供了消费的物质基础,而消费则为生产提供了市场和需求。
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2 消费对生产的影响消费需求的改变会影响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
消费对生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经济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往往会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
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第一讲绪论消费经济学是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什么是消费。
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需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显然,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
(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需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使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
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
同生产过程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
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
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
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量或能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量或者能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力,通俗点讲,消费力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能力。
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力反映了消费者需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
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自然属性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需要,比如人们对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营养学、商品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
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
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消费的社会性。
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经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最全版(财务知识)消费经济学第壹章绪论1.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的壹门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3.单个消费者或者家庭如何分配他们收入被称为消费决策问题;4.宏观消费问题的研究基础是微观消费问题;5.研究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宏观经济问题;6.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是威廉配第;7.魁奈是法国古典经济学中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8.西斯蒙第是法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9.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10.19世纪中期以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是庸俗经济学;11.马歇尔的消费学说是需求理论;12.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壹次经济危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13.凯恩斯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要理论;14.最早建立消费函数理论的是凯恩斯;15.大多数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效用最大化原则;16.我们通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消费支出的不可逆性;17.消费行为的绝对特征是复杂性;18.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19.从宏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可分为:社会消费活动、社会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总消费支出的增减;20.从微观角度研究的消费问题主要包括:消费者动机、消费行为和消费者心理;21.宏观消费问题具体可分为消费需求和总需求、消费结构和经济结构、消费和经济增长等问题;22.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的消费决策、消费者的储蓄决策、消费者的投资决策、消费信贷等;23.宏观消费和微观消费的关系;答:首先,微观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的基础。
其次,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的目的;24.威廉配弟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25.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继承了配弟的思想,亚当斯密指出人们有俩种欲望,壹是当下享乐的欲望,二是改良自身的状况;26.作为贵族僧侣阶级代表的马尔萨斯,试图论证社会消费的不断增长是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27.消费者:指能够做出独立的消费决策的基本经济单位;28.消费者行为包含的层次有:①消费者的资源初次分配选择②消费者的资源再分配选择③消费者的资源消费--购买选择;29.消费者行为的特征:①效用最大化原则、②习惯性、③不可逆性、④示范性、⑤复杂性;30.不可逆性: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影响;31.示范性: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不仅受自身的收入水平、习惯的影响,仍受周围人的影响;第二章消费者的消费决策1.消费者行为的基本准则是追求效用最大化;2.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包括:最大化目标、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3.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4.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5.正常商品:消费量随着人们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称为正常商品;6.弹性这个概念就相对变化而言的,它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计量单位无关;7.需求收入弹性:指在壹定时期内某壹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映程度;8.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和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收入弹性的符号能够用来区分商品是正常仍是低档商品;9.对于正常商品而言,若需求弹性大于1则是奢侈品,小于1则是生活必需品;10.恩格尔曲线;它是消费者的收入和某壹商品均衡购买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预期收入能调节消费者在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之间的选择;12.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其需求,而当价格下降时,用该商品来替代别的商品来满足需求;13.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作用方向是相同的,它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14.对于低档商品而言,替代效应的作用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大多数低档商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15.吉芬商品:某种商品,当其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市场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或下降。
消费经济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消费经济学(de)研究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研究对象(de)一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市场或单个消费者(de)经济活动.宏观消费问题可以分为消费需求与总需求,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消费与经济增长等问题.微观消费问题包括消费者(de)消费决策、储蓄决策、投资决策以及消费信贷等问题.微观消费与宏观消费(de)关系:微观消费问题是宏观消费问题(de)基础;宏观消费问题是微观消费问题(de)目(de).第二节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de)历史演变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他(de)观点是主张节制不必要(de)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de)增值.其思想后来被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法国古典经济学魁奈和西斯蒙.魁奈是重农学派代表,西斯蒙是法国小资产阶级代表.第三节消费者及其行为消费者,是能够做出独立(de)消费决策(de)基本经济单位.消费者行为(de)层次:1、消费者资源(de)初次分配选择;2、消费者资源(de)再分配;3、消费者(de)资源消费—购买选择.消费者(de)行为特征:1、效用最大化原则;2、习惯性;3、不可逆性;4、示范性;5、复杂性.效用最大化原则是大多数消费者(de)基本准则.效用,消费者通过商品或劳务(de)消费所得到(de)满足.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过对商品和劳务(de)消费追求满足(de)最大化.效用最大化(de)原则是建立在边际效用价值论(de)基础上(de).习惯性,指消费者(de)行为方式要受过去习惯(de)影响.不可逆性,指消费者(de)消费支出不仅要受自己目前收入水平(de)影响,也受自己过去(de)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de)影响.示范性,消费者(de)行为不仅受自身(de)收入水平、消费习惯(de)影响,还受周围人(de)影响.第二章消费者(de)消费决策第一节消费者(de)消费决策及其预算约束究对象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de)基本准则.消费者(de)消费决策两个基本要素:1、消费者面临(de)限制性条件;2、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de)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de)约束下选择最优(de)商品组合.预算约束线,指消费者用完其所有收入能够买到(de)价格已定(de)两种商品(de)各种可能(de)组合.预算约束线变动(de)原因有两个:价格(de)变动和收入(de)变动.价格(de)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当商品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左转动,当商品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为围绕E点向右转动.收入(de)变动导致预算约束线变动,收入(de)变化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地向外或向内移动.收入增加向右移动,收入减少向左移动.第二节收入与消费收入,收入是消费(de)基础,收入是影响消费者决策(de)最根本因素.正常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增加(de)商品.低档商品,消费量随人民收入增加而减少(de)商品.收入变化对某种商品消费量(de)影响取决于该种商品(de)性质.对于正常商品而言,更高(de)收入将导致更高(de)消费;低于低档商品而言,更高(de)收入将导致更低(de)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种商品(de)需求量对收入变化(de)反应程度.对于正常商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该商品为奢侈品;小于1,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预期收入,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水平(de)预期.第三节价格与消费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de)函数关系几何图形.它描绘出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该种商品(de)消费量.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而当商品价格下降后,消费者会用该商品来替代别(de)商品来满足需求.收入效应,如果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de)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de)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de)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de)减少,即两者是相互替代(de)关系.互补品,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de)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de)减少,即两者是相互补充(de)关系.微观经济学家用交叉弹性系数(de)正负来区分替代品和互补品.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是替代品;为负是互补品.通常情况下,商品(de)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需求量(de)变化大于价格(de)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1,表示需求量(de)变化等于价格(de)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表示需求量(de)变化小于价格(de)变化;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等于0,表示价格(de)任何变化都不会引起需求量(de)变化.第四节效用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de)能力.支付愿意,消费者为了获取某种商品组合(de)愿意支付(de)金额.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de)消费所得到(de)效用(de)增加.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愿意支付(de)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de)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de)收益.第五节影响消费者决策(de)其他因素影响消费决策(de)因素:①不同社会阶层(de)消费决策②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因素(de)影响③市场发育程度对消费决策(de)影响;社会阶层是指一个社会以生活方式、价格观念、行为态度等方面(de)不同进行等级划分,所划分成(de)许多组相对永久(de)同类人群.现代社会,社会阶层对消费者决策(de)影响可以概括为:1、不同(de)社会阶层具有不同(de)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因而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上都表现出不同;2、较高阶层(de)消费方式对较低阶层(de)消费方式具有较强(de)示范作用.关系集团,指一个人用以指导自己目前行为(de)那个具有某种价值观念和观察事物准则(de)团体.文化环境对消费者(de)影响:1、文化影响人们(de)价值观念,从而影响消费观念;2、不用文化有不同(de)风俗和消费习惯;3、不同(de)文化背景下,由于人们(de)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因而消费方式也有所不同.影响消费者决策(de)心理因素:动机和社会心理特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de)需求分五个层次从高到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de)需要;社会心理特征:1、从众心理;2、攀比心理;3、消费流行.从众,是一个人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按照别人(de)行为方式去行动(de)现象;攀比心理,指不同收入阶层之间,低收入阶层(de)消费者以高收入阶层(de)消费方式为参照进行模范.消费流行,是社会时尚在消费活动中(de)反映.第三章消费者(de)储蓄决策第一节预算约束与储蓄一种物品价格变动对消费者(de)影响可以分解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de)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新一点时所引起(de)消费变动;收入效应:是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de)消费变动;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使消费者储蓄更多,收入效应使消费者储蓄减少;利率对储蓄(de)最终影响既取决于收入效应,又取决于替代效应;退休是储蓄最重要(de)动机之一.生命周期储蓄(de)关键思想:生命周期储蓄(de)关键思想是消费计划(de)制定通过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均匀(de)消费跨时期配置;第二节储蓄(de)其他动机储蓄(de)其他动机:遗产动机、谨慎动机、目标储蓄.遗产动机,是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遗产动机对储蓄(de)影响;①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能力(de)工作年间进行(de)储蓄越多②反之越小谨慎动机,为了应付可能出现(de)未料到(de)对资金(de)需要,人们也要进行适当(de)储蓄.目标储蓄,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de)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de)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de)教育费用而进行(de).目标储蓄三大特点:1、有特定(de)目(de);2、存贷款融于一体;3、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第三节影响储蓄(de)其他因素影响储蓄(de)其他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资本市场;消费观念.社会保障制度,指国家在公民患病、年老、遇到意外事故情况下,对公民受到(de)损失或生活处境(de)困难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条件(de)一种制度.社会保障三大内容:1、社会救济;2、社会福利;3、社会保险.现收现付社会保障体系对储蓄(de)影响:1、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不会影响人们退休前后(de)消费数量;2、社会保障制度将排挤私人储蓄.货币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下(de)各种融资活动组成(de)市场为短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由期限在一年以上(de)各种融资活动组成(de)市场为中长期资金市场.资本市场对储蓄(de)影响:1、若存贷款利率相同,那么资本市场不会对储蓄产生太大影响;2、若存贷款利率相差很大时,人们很少储蓄;3、当存贷款利率相差减小时,人们倾向于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消费观念:指支配和调节人们消费行为(de)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对储蓄(de)影响:1、“及时行乐”(de)消费观念使人民减少储蓄;2、“克勤克俭”(de)消费观念使人民增加储蓄.简答高储蓄(de)原因;①收入水平提高、②风险预期增加、③东亚文化背景(de)影响、④实现正利率论述收入水平提高对储蓄(de)影响;①收入水平(de)增加会促使储蓄(de)增加②投资渠道狭窄单一,从反面促使人们储蓄(de)增加③过高(de)消费门槛客观上增强了人们(de)储蓄倾向④居民储蓄率及储蓄余额(de)变化从客观上证实了收入对储蓄(de)促进作用名义利率:指包括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de)利率;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de)利率;人们在消费与储蓄之间(de)选择,更主要(de)是依据实际利率(de)变动;第四章消费者(de)投资决策第一节消费者投资决策及其主要类型及方式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获得可能但不确定(de)收益而放弃现在(de)消费,并将其转换为资产(de)过程.投资具有两个特性:时间性和不确定性.消费者投资(de)主要类型:金融投资、实物投资、教育投资.金融投资:是以金融资产为对象(de)投资,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和基金.金融投资(de)特点:1、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消费者让渡(de)是货币资金(de)使用权;2、在这三种投资类型中,金融投资(de)流动性最强;3、金融投资为实物投资提供资金,而不是直接参与生产.实物投资:是指以有形资产为对象(de)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贵重金属投资、珠宝投资、古董级艺术品投资等.实物投资(de)特点:1、流动性低;2、有形资产基本上不受通货膨胀(de)影响,因而实物投资具有保值功能.教育投资(de)特点:1、教育投资具有投资和消费双重属性;2、教育投资(de)收益具有时间上(de)间接性.消费者投资(de)主要方式: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住宅投资、教育投资.银行存款(de)优点:1、品质多、档次多;2、变现能力强3、银行存款偿还性高,风险小;4、对消费者(de)专业技能要求低.债券:指政府、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借款承担还本付息义务所开具(de)凭证,用以表明彼此间(de)债务、债权关系.债券(de)特点:1、债券(de)发行人和持有人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2、债券都有面值和利息率;3、债券有一定(de)期限;4、债券可以买卖流通.按发行主体来分类,债券可分为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按偿还期来分,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5年以上)、中期债券(2-5年)和短期债券(1年内);按发行(de)方式,债券可分为公募债券和私募债券;公募债券:指在市场上公开发行,没有具体(de)发行对象(de)债券;私募债券:事先指定,在小范围内发行(de)债券;债权投资(de)特征:1、风险性小;2、债券多样化可以满足投资者(de)不同需求.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de)所有权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和分红(de)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投资(de)特征:1、风险较大;2、流动性好;3、需要投资者具有较高(de)专业技能.基金:指专门(de)投资机构通过发行收益凭证或入股凭证,将社会(de)闲散资金集中起来,交由各种专家进行经营和管理.基金投资(de)优点:1、规模经济;2、投资分散,降低风险;3、具有专业管理效果.第二节投资收益投资收益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利息和资本增值.货币(de)时间价值:指当前所持有(de)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de)等量货币具有更高(de)价值.第三节投资风险风险:由于不确定因素造成未来损失(de)可能性.按照风险是否可以避免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指某一投资领域内所有投资者都将共同面临(de)风险,是无法避免和分散(de)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影响某一投资对象收益(de)某些独特事件(de)发生而引起(de)风险.按照投资风险产生(de)原因分为: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是因为投资市场各种因素,如利率升降、外汇价格涨跌、购买力(de)强弱等因素,而导致投资者亏损(de)可能性.经营风险: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对未来(de)预期出现偏差,导致决策不当,操作失误,从而遭受损失(de)可能性.按照风险(de)大小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第五章消费者(de)劳动供给决策消费者(de)劳动供给决策包含:劳动者个人(de)供给时间、教育培训一级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人(de)大部分时间划分为两种:工作和闲暇.马克思认为,随着社会(de)进步,劳动将成为人内在(de)第一需要;消费者在预算线束线上选择(de)点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de)点;非劳动收入(de)各类包括各种政府计划如失业保障、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及遗产和私人养老金等;劳动是一种正常商品,但工资变化(de)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却是反方向(de);劳动供给曲线(de)形状有一个显着(de)特点:向后弯曲;劳动供给弹性:指某一消费者(de)劳动供给量对工资变化(de)反应程度;在现实社会中,多数情况下市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de);消费者不参与劳动力市场(de)原因:①消费者对非劳动时间(de)偏好较强②对收入(de)弱偏好③工资低劳动力参与率:指劳动力在总人口中(de)比重;美国经济学家查德、伊斯特林从预期与实际情况相偏差离(de)角度来分析妇女参与率提高(de)原因,并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人力资本:指通过教育或培训转化在人身上(de)各种技能;经常学家认为人力资本是教育投资(de)结果;教育(de)成本包括经济成本、心理成本和机会成本;劳动供给弹性系数可正可负;教育收益(de)趋势是递减趋势;如果非收入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de)预算线束线将平行向外移动;如果工资增加,则闲暇和收入之间预算线束线将以下方端点为支点向外旋转;家庭规模决策,对长期劳动供给(de)影响主要表现对未来就业人口数量(de)影响;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de)原因:①男性对女性工作看法(de)转变②高质量(de)家用电器③妇女工资提高④晚婚⑤离婚增加简述工资增加对劳动供给(de)影响:答:由于工资增加,消费者所获得(de)商品越多,激发了他对工作更多时间(de)欲望,就是替代效应;但收入效应却是相反(de),工资增加(de)收入效应导致更多(de)闲暇和更少(de)劳动时间,而替代效应却导致更多(de)劳动时间和更少(de)闲暇.因此,最终劳动供给是增加减少,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孰大孰小了;相对收入假说(de)含义:认为妇女参与率增长(de)主要原因在于丈夫(de)收入低于收入增长(de)预期,所以促使妇女参与工作来保持家庭收入(de)增长;退休年龄提前(de)原因:①政府(de)强制②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③养老保障;论述教育对消费(de)影响:①货币收益②福利收益如果认为教育(de)未来收益大于现在(de)成本投入,就牺牲眼下(de)消费;简述妇女收入越高,家庭规模越小(de)原因;答:第一种看法,母亲工资较高时,家庭会决定少要一些孩子;第二种看法,家庭规模越大(de)妇女不得不把更多(de)精力放在家务上,在工作上(de)精力较少;第三种看法,存在一些其它因素,如教育既导致了高工资,也导致了家庭(de)小规模;第六章消费信贷第一节消费信贷及其主要种类消费信贷:是个人金融业主(de)一种形式,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刺激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目(de),用居民(de)未来收入做担保,向个人消费者提供(de)以特定消费目(de)为对象(de)贷款.消费信贷产生(de)原因:1、对耐用消费品需求(de)增加;2、解决家庭收支在时间上不匹配问题(de)需要;3、消费观念(de)转变.直接贷款: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向消费者提供贷款.间接贷款:是指销售商以分期付款(de)形式销售商品.消费信贷(de)特点:1、利率水平高;2、规模呈周期性;3、贷款(de)利率弹性较低.消费信贷(de)主要类型:住宅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第二节消费信贷(de)作用发展消费信贷对个人消费(de)影响:1、消费信贷会提高消费者(de)即期消费水平.2、消费信贷还会影响人们(de)储蓄行为,具有降低储蓄(de)作用;3、降低了当期(de)可支配收入,会降低自由储蓄额.发展消费信贷对宏观经济(de)影响:P第三节消费信贷(de)风险与收益分析消费信贷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借款人信用风险及其他风险.简述银行控制流动性风险(de)三种方式:①当资金来源以中短期为主时,控制长期信贷(de)比例②以住宅抵押贷款为主(de)应大力吸收中长期存款③当长期资产比例过高时,通过二级市场将其出售给其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指利率变动(de)不确定性给银行造成(de)损失;银行控制利率风险(de)措施;①加强利率(de)风险管理②利用金融创新产品来消除利率风险③开发新产品西方银行评估个人资信时使用5C含义:品格、能力、资本、担保、环境条件;消费信贷(de)收益主要来源:利息收入、贷款手续费及其他收入.个人信用制度:是指社会对个人信用关系(de)发生发展、个人信用历史记录(de)建立及个人信用(de)调查、分析与评估所做(de)一系列制度性安排.第四节消费信贷在中国(de)发展P149制约我国消费信贷业务发展(de)因素; ①收入水平②消费观念③社会保障制度④个人信用制度⑤金融机构和控制管理风险(de)水平第七章消费函数第一节凯恩斯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主要是揭示收入与消费两者之间(de)相互关系,是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de)基础对总量消费状况(de)描述.凯恩斯(de)消费函数被称为“绝对收入假定”.其中心是消费倾向递减论.“绝对收入假定”体现(de)这样(de)思想:消费随着收入(de)变化而绝对(de)变化.影响消费倾向(de)主观因素: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投机、自豪、贪婪.影响消费倾向(de)客观因素:1、工资单位(de)变化;2、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de)变化;3、财产货币价值(de)意想不到(de)变化;4、利息率(de)变化;5、财政政策(de)变化;6、个人对未来收入预期(de)变化.第二节相对收入假定消费函数“相对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提出(de).相对收入有两个含义:第一,相对于别人(de)收入,消费者(de)收入和消费要同周围人(de)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第二,相对于过去(de)收入,消费者现期收入和消费要同自己过去(de)收入和消费进行对比.相对收入假定(de)消费函数包含要点如下:1、消费者(de)消费支出不仅受其自身收入(de)影响,而且也受周围人(de)消费行为及其收入和消费相互关系(de)影响.2、消费者(de)消费支出不仅受自己目前收入(de)影响,而且也受自己过去收入和消费水平(de)影响,特别是过去“高峰”时期(de)收入和消费水平影响.3、一个消费者(de)消费支出变化往往落后于其收入(de)变化.4、当消费者减少了(de)收入又逐渐回升,并恢复到过去(de)水平,消费者可能首先恢复储蓄,而消费不会增加.第三节持久收入假定“持久收入假定”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佛理德曼提出(de).持久收入假定(de)核心是用人们(de)长期收入(未来收入)来分析人们现期消费支出(de)变化.持久收入假定(de)要点:P158第四节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假定(de)要点:个人(de)现期消费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de)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个人储蓄额(de)大小也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预期收入、开始时(de)资产和个人年龄大小.第八章消费需求第一节社会总需求(de)构成社会总需求即国民收入.由四个部分构成:对消费品(de)需求;对投资品(de)需求;政府支出;出口需求.第三节消费模式(de)选择三种不同模式(de)消费模式:同步型消费;早熟型消费;滞后型消费.同步型消费:指消费水平、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基本保持一致.早熟型消费:消费(de)增长速度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de)增长速度.滞后型消费:居民消费水平(de)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de)增长速度.滞后型消费模式(de)实现,需要两个条件:1、经济处于起飞阶段;2、有广阔(de)出口市场.改革前我国(de)消费模式属于滞后性消费.消费模式(de)选择要考虑本国目前经济发展所处(de)阶段,以及各种消费模式(de)特点及其产生条件.现阶段我国应当采用适度滞后型消费模式.判断消费(de)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应考虑两个标准:1、有较高(de)经济增长速度;2、消费率保持在合理(de)区间.1.社会总需求通常有4个部分构成:①对消费品(de)需求、②对投资品(de)需求、③政府支出、④出口需求;2.投资乘数:指国民收入(de)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de)始初注入时间(de)比例;3.投资乘数(de)大小由边际消费倾向(de)高低决定;4.投资乘数作用(de)发挥是通过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de)影响实现(de);5.消费率: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de)比重;6.消费才是经济增长(de)原动力,对社会总需求起着拉动作用;7.经济增长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提出;。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消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消费涉及到个人和家庭如何选择和购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通过理解初中经济消费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我们的财务,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
本文将对初中经济消费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知识点一: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消费者,我们享有一系列的权益,如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和投诉权等。
有关部门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我们作为消费者应当了解并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问题时可以主动寻求帮助并提出合理的投诉。
知识点二:消费者价格意识消费者价格意识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
价格是消费者选择和购买产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价格和性价比来做出最佳选择。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市场价格的波动和涨跌,以便在合适的时机购买。
知识点三:消费者理性消费理性消费是指在满足正常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消费,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合理评估和选择。
理性消费需要我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盲目跟风或过度消费。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预算、制订购物清单和避免冲动购物等方式来实现理性消费。
知识点四:消费者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指消费者通过合理利用信用资源,实现消费需求、提高生活质量的管理方式。
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信用卡、了解信用卡使用规则等途径来获得个人信用额度。
然而,消费者应当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按时还款避免逾期,以维护自己的信用和信誉。
同时,我们还应警惕个人信息泄露和身份盗用的风险,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意识。
知识点五:商家营销策略商家营销策略是指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产品和服务而采取的一系列宣传和促销手段。
商家常用的营销策略包括广告宣传、促销活动、产品包装和品牌形象等。
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具备辨别商家营销策略的能力,以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误导。
消费的知识点总结
消费的知识点总结一、消费的定义消费是指个人、家庭或团体在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过程中花费金钱或其他资源的行为。
在经济学中,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购买货物和服务以满足其需求的行为,是全国经济活动的核心环节。
二、消费类型1. 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非生活消费。
2. 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基本消费和附加消费。
3. 根据时间的不同,消费可以分为现时消费和未来消费。
4. 根据购买频率不同,消费可以分为一次性消费和再购买式消费。
5.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消费还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集体消费。
三、消费心理1. 美学因素:包括产品的外观、包装、颜色、图案等,美感是一种内在需求,提高产品的美观性可以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兴趣。
2. 实用性:产品的实用性是大多数消费者购买的首要原因,产品的实用性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就越强烈。
3. 价格因素:价格是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最为关注的一个因素,消费者通常会根据所需产品的价格、性能等多方面对比后作出购买决定。
4. 社会关系: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包括亲朋好友的建议和评价、社会风气等。
5. 自我表达和自我认同:消费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方式,很多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身份认同等进行购买决策。
四、消费行为1. 决策过程: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通常会经历需求的产生、信息搜集、评价比较、购买决策、购买过程和购后行为等多个环节。
2. 购买行为:包括购买力、购物习惯、购买品位、购物地点等多个方面。
3. 购买动机:包括满足需求、实现自我价值、社会认同等。
五、消费影响因素1. 个人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消费观念、家庭状况、文化程度等。
2.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风气、媒体宣传、朋友圈影响等。
3. 经济因素:包括物价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
4. 产品因素:包括产品质量、功能性、价格、品牌等。
六、消费的意义1. 促进经济增长: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
消费经济学复习要点名词解释1.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变化趋势,表现为需求总量的上升和需求结构的升级,表现为消费需要、消费需求层次的不断上升。
2.最低消费水平:最低消费水平,也有人称之为贫困线。
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产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是什么。
为了维持最低生活,应该有一定的生存资料。
3.消费结构:人们的消费,总要以一定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下同)为对象,人们要满足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就要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就是消费结构。
4.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与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经营活动,均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商品和服务,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5.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特指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所享有的权益,是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体,反映了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特定的物质利益关系。
6.消费市场:从“需求总和”的角度看,消费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和使用商品、劳务的市场。
消费市场是连接消费品供给和消费品需求,实现消费者消费的桥梁。
7.消费质量:任何消费活动,都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消费环境。
消费质量就是反映三者的结合中所产生的消费的质的规定性,反映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程度。
三者质量高,结合得较好,消费质量就较高;否则,消费质量就较低。
8. 闲暇消费:是人们在工作时间之余,在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爱好,自由地进行享受和发展的活动。
消费经济学期末考复习知识点
1、消费:广义:人类一切使用利用消耗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行为;狭义:生活消费。
消费活动三要素:消费主体、消费客体、消费环境。
2、消费的二重性: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3、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1)消费直接体现社会的生产目的;(2)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3)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4、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即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5、消费需要: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及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6、消费需要具有客观性:(1)消费需要和生产一同发展,因而具有客观性;(2)消费需要是随着生产力一同发展起来的;(3)消费需要的社会性质具有客观性;(4)消费欲望具有客观性的一面。
7、消费需要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1)是人们初始的需要,最基本的需要;(2)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3)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的目的;(4)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根据。
8、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1)经济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品价格、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2)非经济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制度变迁。
9、消费的导向作用:(1)从社会生产目的来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即消费需要;(2)从消费需求对生产的拉动来看:人们通过消费,满足了需要,又会产生新的需要;(3)从社会文明、社会全面进步来看:消费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重要载体,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结合点。
;(4)从消费需求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来看:加强了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
10、消费环境:指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外在条件与客观因素;消费的社会环境:消费者在消费时所面临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包括消费的经济社会环境,政治、法律与制度环境,文化环境等。
《消费经济学》重点概念
《消费经济学》各章基本概念汇总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生产消费是通过消耗生产资料(包括原材料及辅助材料)而生产出新产品的过程,它是直接与生产合而为一的。
2.生活消费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是人们每天消费已生产出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消费)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
3.消费关系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一个重要方面。
是指一定社会条件下消费领域的经济关系。
4.消费力消费力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应该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第二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1.消费需要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或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动力,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自然性需要所谓自然性需要是指人们为维持机体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本能需要,主要是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
3.社会性需要所谓社会性需要是指人们为了丰富社会生活、进行社会交往、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的消费需要。
4.物质需要物质需要,是通过消费品的使用价值而得到满足的需要,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对食品、衣服、鞋帽、家具、家用电器等物品的需要。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最直接的需要,也是其它社会需要的基础。
5.精神文化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既包括主体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智力资源的需要,又包括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消费活动的才能和对文化成果的享用。
例如,对于文化艺术、对于人类积累的科学知识的需要、对美的需要、认识的需要等,都属于精神文化需要的范畴。
随着科技、文教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精神文化需要越来越重要。
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是不断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6.生态消费需要生态消费需要,是对生态环境的消费,同时指消费的内容和方式符合生态系统的要求,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消费经济学
名词解释1、绿色消费:以保护生态需要为出发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的统称2、闲暇消费:人们在工作时间之余,在闲暇时间里,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的进行享受和发展的活动3、消费者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文化消费的需要,根据自身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行为的总和4、消费水平:狭义的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广义的指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5、消费方式: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以实现需要满足的方法和形式,是消费的自然形式和消费的社会形式的有机统一6、消费结构: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7、消费环境:影响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各种因素,具有外在性和客观性的特点8、消费信贷:金融机构向家庭提供的以刺激消费,提高个人或家庭消费能力为直接目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服务费用的贷款简答和分析题1、家庭消费的基本特征:第一,家庭消费资料的纯粹私人性;第二,家庭消费活动的完全自主性;第三,家庭消费过程的复杂多样性;第四,家庭消费场所的随和自在性;第五,家庭消费利益的高度相容性;第六,家庭消费满足与人力生产的直接统一性2、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第一:经济因素(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品价格,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第二:非经济因素(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消费环境,制度变迁)3、绿色消费的5R原则:第一: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第二:绿色消费,环保选购;第三:重复使用,多次利用;第四:垃圾分类,循环回收;第五:救助物种,保护自然4、消费者行为的类型:第一:依据消费者购买目标的选定程度划分(全确定型,半确定型,不确定型)第二:依据消费者的购买态度与要求划分(习惯型,理智型,价格型,冲动型,感情型,疑虑型,随意型)第三:依据购买中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差异的程度划分(复杂的购买行为,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寻求多样性的购买行为,习惯性的购买行为)第四:依据消费者购买中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划分(常规反应行为类型,有限解决问题类型,广泛解决问题类型)5、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偿权,结社权,受教育权,监督权6、消费需求的分类:第一:起源上分自然性与社会性消费需求;第二:对象上分物质,精神文化,生态需要;第三:途径上分个人与公共消费需求;第四:层次上分生存,发展,享受需要7、马斯洛需求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消费经济学 知识点
第一章1马克思关于“生产决定消费”的论述有哪些生产为消费创造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决定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结构,生产创造着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对象的需要2马克思关于“消费对生产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的论述有哪些?生产归根到底是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的。
消费不仅为生产过程提供生产者主体,还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创造出新的需要,并且消费作为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关系到社会产品的最终实现。
3消费者行为的5个特征是什么效用最大化,习惯性,不可逆性,示X性,复杂性第二章1预算约束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的收入的约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2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的影响当商品的价格上涨时,预算线将朝着靠向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减少。
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线将朝着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表明消费者消费的商品的数量相应增加。
3需求收入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4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5替代品指如果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减少,与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6互补品指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减少,与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7效用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需要的能力8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9消费者剩余致消费者愿意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10联系实际,试述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因素消费者的收入。
消费者的收入对消费决策有重要的影响,收入越高,对奢侈品的消费量也会越高。
商品价格。
由于商品的替代性以与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的不同,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可能会选择相近的替代品或者不消费该类产品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
经济消费知识点总结
经济消费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经济消费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济消费知识的掌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消费知识和个人理财的角度进行总结。
一、宏观经济消费知识点1.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水平。
GDP的增长意味着经济繁荣,而GDP的下降则意味着经济衰退。
2. 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家庭和企业用于购买消费品和服务的支出。
消费支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运转。
较高的消费支出意味着经济活力强劲,而较低的消费支出则可能导致经济下行。
3.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的现象。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人们购买力下降,增加企业经营成本,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通货膨胀的把控至关重要。
4. 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是反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及其对自身财务状况的信心程度的指标。
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提高意味着消费意愿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
而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下降可能造成消费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进而影响消费行为和经济增长。
5.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其目的是控制通货膨胀率,维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影响消费和投资行为,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6.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指国家或地区内部各个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比例和分布情况。
公平的收入分配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稳定,也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对于经济的健康增长至关重要。
二、个人理财知识点1. 消费规划消费规划是对个人未来支出的规划和安排。
通过合理的消费规划,个人可以更好地控制支出,避免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八年级上册经济与消费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经济与消费知识点概述本文档旨在总结八年级上册经济与消费方面的主要知识点。
经济与消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做出明智的消费决策并增强经济意识。
1. 经济基础知识- 经济:指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生产、分配、交换和利用的活动。
- 资源:有限的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和非物质财富。
- 生产:创造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 分配:将资源和财富分配给社会各个部分的过程。
- 交换:以货币或其他商品进行的买卖活动。
- 利用:有效地利用资源和财富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2. 消费理念与消费决策- 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享有的合法权益,包括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参与权和反诉权。
- 理性消费: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状况,理智选择商品和服务。
- 消费者决策过程:包括需求认知、信息获取、比较评价和购买决策等步骤。
- 消费者风险:因为选择不当或被欺诈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安全风险。
3. 个人理财- 储蓄意识:合理支配和储蓄个人收入,形成积极的财务积累惯。
- 理财规划:根据个人经济情况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资金使用计划。
- 风险与收益:投资理财中需要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
- 消费信用:正确使用信用卡和消费信贷,避免过度负债。
4. 社会公平与资源分配- 社会公平:一种社会分配制度,追求各个成员享有平等的资源和机会。
- 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提供的对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
- 贫富差距:指社会各阶层个人或家庭收入和财富之间的差异。
结论通过了解和研究八年级上册经济与消费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和消费的基本概念,培养理性消费观念,合理规划个人理财,关注社会公平和资源分配问题。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积累经验并不断提升经济意识,以做出更加明智的经济和消费决策。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经济与消费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归纳经济消费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和家庭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而进行的各种消费行为。
初中生作为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群体,了解和掌握经济消费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初中经济消费知识点的归纳:1.消费意识:消费意识是指个人对消费行为的认识和态度。
良好的消费意识能够帮助人们理性地进行消费决策,避免盲目消费和浪费,提高消费效率。
2.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包括购买商品和服务、使用消费品、报废旧物品等过程。
在进行消费行为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避免因为跟风、攀比等原因导致不必要的消费。
3.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指对消费行为的认识和看法。
良好的消费观念应该包括理性消费、合理消费、节约消费等内容,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资源。
4.消费理念:消费理念包括“节俭为主、适度消费”、“质量第一、价格合理”、“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原则。
初中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培养健康的消费习惯。
5.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是指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进行消费的能力。
消费能力受到个人收入、成本、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初中生应该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消费。
6.消费选择:消费选择是指在众多商品和服务中进行选购的过程。
在进行消费选择时,需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品牌、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务。
7.消费行为对经济的影响:个人消费行为对整个经济体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消费行为可以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不良的消费行为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8.消费与储蓄:消费和储蓄是个人财务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方面。
合理的消费可以满足个人生活需求,而储蓄则是未来发展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
初中生应该学会合理支配收入,平衡消费和储蓄。
9.消费与社会责任:消费者不仅是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还是社会的一员。
消费者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维护消费权益、支持环保与公益事业等。
10.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感受、态度和行为。
消费知识点归纳总结
消费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消费的定义消费是指个人或者家庭利用货币或者其他手段获得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在经济学中,消费又被定义为个人或家庭购买商品和服务以满足自身需求的经济行为。
消费是由需求驱动的,人们通过消费来满足自身的生活和文化需求。
二、消费知识的分类1. 购物技巧购物技巧是消费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如何选购商品、如何识别商品的质量、如何比较价格、如何节约开支等内容。
对于购物者来说,掌握一定的购物技巧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更加合理的消费决策,避免受到商家的欺诈。
2. 理财知识理财知识也是消费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如何进行理性消费、如何储蓄、如何投资等内容。
理财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管理自己的财务,规划自己的未来。
3. 产品知识产品知识包括了对不同商品的了解,包括其使用、品质、价值等方面。
对商品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选购到适合自己的商品,避免受到次品的欺骗。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指国家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权力进行保护。
消费者拥有权利要求商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可以在购买商品时享有公正的价格和有关商品的真实信息等。
了解消费者的权益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侵害。
5. 环保消费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消费已成为了人们重视的问题。
环保消费知识包括了如何选择环保产品、如何减少能源消耗、如何减少废物排放等内容。
了解环保消费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参与到环保工作中,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等手段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消费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可以帮助消费者在经济交易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1. 产品质量保障国家对商品和服务的质量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这些标准和规定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的质量,保障自己的购物权益。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也应该选择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言教学目标:通过导言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要学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掌握和理解消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本课程所要学的主要内容;掌握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理解消费经济学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一、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消费含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问题、微观消费和宏观消费的关系。
二、经济学对消费问题认识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的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认识、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马克思对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分析三、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方法、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及影响因素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研究与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消费者家庭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者含义、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消费者行为的层次;掌握消费者行为特征;理解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者行为特征、经济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及其行为一、消费经济学所研究的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含义、消费者经济活动的一般特征、消费者行为的层次二、消费者行为特征效用最大化原则、习惯性、不可逆性、示范性、复杂性第二节: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一、经济因素收入、价格、利率、市场等二、社会文化因素文化环境、社会阶层、关系集团等第三章:家庭消费决策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现代市场经济问题,加强家庭消费决策的计划性。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制约家庭消费决策的因素、家庭开支计划表类型;掌握家庭消费决策含义、家庭生命周期含义及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理解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消费决策的差异。
本章重点和难点: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满巢阶段Ⅱ家庭消费决策的特征教学内容:第一节: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一、制约家庭消费决策的因素家庭消费决策含义、制约家庭消费决策的因素二、家庭消费决策所依据的原则符合家庭最高利益的原则、符合消费需求层次逐步提高的原则、符合消费本身科学标准的原则第二节:家庭消费决策的计划性一、储蓄在家庭消费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二、制定家庭开支计划表稳妥型、迫不得已型、改善型、发展型三、避免不合理的消费要避免盲目性消费、积压性的消费、浪费性的消费四、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生命周期含义、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消费决策的差异第四章:消费者的投资方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家庭消费者投资主要类型,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中家庭投资问题,提高消费者的理财意识。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者投资主要类型、投资收益基本概念;掌握终值、现值、收益率的计算;理解消费者投资主要方式的各自特点。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和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和方式一、消费者投资的主要类型投资含义、投资特征、投资的主要类型三、消费者投资的主要方式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住宅投资、教育投资等第二节:投资收益和风险一、投资收益收益方式当期收益、持有期收益、到期收益;货币的时间价值、终值、现值、收益率的计算二、投资风险风险的类型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风险—收益替换关系三、赋税与收益第五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消费需要和消费需求基本理论.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我国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的问题,通过提出供给侧改革等刺激消费需求的举措来拉动经济增长。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需要的内容及其分类、消费需要的层次性;掌握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体系中的地位、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涵、表现、前提;理解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需要的内容、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需要的内容与地位一、消费需要的内容消费需要的内容及其分类、消费需要的层次性二、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体系中的地位消费需要在社会需要体系中的地位、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第二节: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一、消费需求上升规律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内涵、表现、前提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要有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条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培育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第六章:消费水平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消费水平的理论.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现状,并懂得采用那些具体措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掌握消费水平含义、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提高消费水平的基本途径;理解合理消费水平的特征。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提高消费水平的基本途径教学内容:第一节:合理的消费水平一、消费水平的衡量消费水平的含义、消费水平的衡量指标、最低消费水平三、合理消费水平的特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物质生活合理、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二节:提高消费水平的基本途径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分配制度、社会福利政策、消费信贷状况、人口规模、价格、产品结构和质量状况、消费和储蓄的关系二、提高消费水平的基本途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发展消费信贷、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增加并充分利用自由时间第七章:消费方式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消费方式及其变化趋势的有关理论.并懂得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方式的特点,通过提出具体措施提高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方式的特点;掌握消费方式内涵、消费服务社会化含义、消费过程服务活动内容;理解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和提高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所需的条件。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方式的内涵、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消费服务社会化及其意义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方式及其变化趋势一、消费方式的内涵消费的技术方式、消费的社会实现方式、二、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个人消费、家庭消费方式变化趋势、公共消费、公共消费方式的变化趋势第二节:消费服务社会化及其意义一、消费服务社会化消费服务社会化的含义、消费过程服务活动的内容二、消费服务社会化的意义消费服务社会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规模效益、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增加三、提高消费服务社会化程度所需的条件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个人时间的价值、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消费方式的特点消费逐步淡化自给性和福利性色彩而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消费者将越来越多地以获得社会劳务的方式来满足需要;消费方式整体上的差距将逐步缩小;消费的文明和现代化程度将逐步提高。
第八章: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的有关理论.学会应用此理论来分析我国现阶段在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懂得从哪些方面去努力来保护消费者权益。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掌握消费者权益内涵、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理解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
本章重点和难点: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教学内容:第一节:消费者权益一、消费者权益内涵和外延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基本义务三、制约消费者权益的因素经济发展、法律、市场管理状况、消费者自身因素第二节: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一、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消费特点决定二、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法律保护体系、行政保护体系、公众保护体系、消费者自我保护体系第一章:导言消费:把产品变为享用对象的过程。
生活消费: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消耗消费资料和劳务以实现人自身再生产的活动。
——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生活消费的自然过程: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需要。
生活消费的社会过程:人们的消费活动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
消费力: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对消费资料进行消费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购买力,而且还包括人的知识和才能。
消费经济学:是研究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消费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的认识:●威廉•配第:基本观点——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积累和财富的增值。
赋税被认为是实现这一主张有力手段。
●弗朗索瓦•魁奈: 18世纪法国最伟大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1.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2.消费水平的提高是一国繁荣昌盛的保证。
这是魁奈对经济学理论的重要贡献“时差利息论”基本观点: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和利率的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于等量的同一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
欲望饱和理论: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量,所增加的效用是随着该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的。
当消费量增加超过一定界限时,边际效用还会成为负效用。
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所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即消费者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
需求规律:假定消费者收入不变,消费者所获得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依价格升降而成反方向变化。
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
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几何图形。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却反而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用需求量变动率同价格变动率比率来表示。
西斯蒙第在消费方面的论述主要有:①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同时消费也决定着生产。
②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危机,并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提出政府应关心消费者利益的观点。
③对精神领域的消费问题进行了探讨。
反对亚当•斯密把创造非物质产品的工人命名为非生产性工人。
他认为“既然物质领域内的产品和精神领域内的产品都是消费者所需要的,就不能认为只有从事前一类产品的生产的人才是重要的。
”马歇尔宏观消费理论有:社会消费趋势理论主要内容:①进入市场商品种类的变动趋势。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自己生产生活必需品。
那时人们从市场交换得到的消费品,主要是非生活必需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才逐渐从市场上换取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