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一、填空1.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2.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等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发起进行了一场诗歌革新运动新乐府运动,提倡“惟歌生民病”,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3.《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4.“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5.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齐诗、鲁诗、韩诗。
6.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
在《毛传》、《郑笺》之后,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的70卷《毛诗正义》,是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诗经》教本,在当时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
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7.关于《诗经》分类的“六诗”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六诗就是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中称之为“六义”)8.“四始”说是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出的,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9.“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这里的“二南”指的是《诗经·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这种说法认为二南应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从而把《诗经》分为风、雅、颂、南四类。
10.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楚辞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发展起来的,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由于地理、语言环境的差异,楚国一带自古就有它独特的地方音乐,古称南风、南音;也有它独特的土风歌谣,如《说苑》中记载的《楚人歌》、《越人歌》、《沧浪歌》;更重要的是楚国有悠久的历史,楚地巫风盛行,楚人以歌舞娱神,使神话大量保存,诗歌音乐迅速发展,使楚地民歌中充满了原始的宗教气氛。
所有这些影响使得楚辞具有楚国特有的音调音韵,同时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可以说,楚辞的产生是和楚国地方民歌以及楚地文化传统的熏陶分不开的。
同时,楚辞又是南方楚国文化和北方中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春秋战国以后,一向被称为荆蛮的楚国日益强大。
它在问鼎中原、争霸诸侯的过程中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促进了南北文化的广泛交流,楚国也受到北方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
正是这种南北文化的汇合,孕育了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和《楚辞》这样异彩纷呈的伟大诗篇。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刍议
《楚辞》与《诗经》之比较刍议《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具有相似之处和各自特点。
《楚辞》为楚国的诗歌作品,作者主要是屈原,而《诗经》为古代诗歌的集合,其作者众多。
下面将从表现手法、内容主题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对《楚辞》与《诗经》进行比较刍议。
首先,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来看,《楚辞》与《诗经》都采用了多样的表现手法,但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楚辞》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心理体验,以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为主,情感真挚、激昂,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屈原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使读者对他的遭遇和情感得以深入感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诗经》则更加注重以客观、客观明确的语言来描写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灵的变迁,注重言简意赅、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经》中的诗歌常常通过描写风景、人物、乡风民情等方面来刻画出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深入浅出地传达思想和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其次,从内容主题来看,《楚辞》与《诗经》都反映了古人在政治、社会、人情等方面的关注。
《楚辞》主要关注国家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揭示了楚国的衰败和屈原个人的孤独和悲凉。
其作品以抒发自己的痛苦和理想为核心,以了解人性和社会现实为目标。
《诗经》则更加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细节,包括婚姻家庭、友情亲情、爱情之间的纠葛和感情交流等方面。
同时,《诗经》还涉及政治、农业、国家仪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从艺术价值来看,《楚辞》与《诗经》都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楚辞》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情感深邃、真挚和语言的激昂、华丽上,以及屈原较强的个性特点。
《诗经》的艺术价值则体现在其意境深远、表达简练明了,以及其音乐性和韵律感的独特魅力上。
《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是为音乐而创作的,非常注重韵律和吟唱的效果,这使得诗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唱。
综上所述,《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个重要诗歌作品集,它们在表现手法、内容主题和艺术价值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诗经》与《楚辞》
屈原(约前340-前278), 名平,字原。出身贵族。
怀王初年,任左徒、三闾大夫
等职;后怀王信谗,流放汉北。顷
襄王继位,再度放逐沅湘一带。秦
兵攻破楚都,屈原怨愤绝望,自投
汨罗江。
屈原作品: 共二十三篇:《离骚》、 《天问》、《招魂》、《九歌》 十一篇、《九章》九篇。
开创了“楚辞”新诗体。“书楚 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兼具忧患意识与爱国情怀的浪漫
采诗说
•《论语· 子罕》:“吾自卫反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 •《墨子· 公孟篇》:“儒者诵 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
•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 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 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 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 而知天下。 (《汉书· 食货志》)
•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 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 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 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 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 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 不下堂而知四方。”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
女子思念情人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綌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 悼 亡
4、战争的合理性及其矛盾。
荣耀与无奈
3、家、国的内在矛盾。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 不期而遇的喜悦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著名的文献,它们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
即使在很久以前,它们依然是有代表性的文献,也为后期文学作家和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意义和经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文学体裁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鼻祖,它吸收了古代各种韵文歌谣的精华,以其独特的韵律将它们整理成诗篇。
相比之下,《楚辞》是后期诗歌的里程碑,
它的内容以楚国古代的歌谣为基础,依据当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形势而改编,更有一定的时代特色。
《诗经》和《楚辞》在语言形式和文体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诗经》主要使用韵脚及韵律严谨,押韵结构紧凑,整体容易记忆,故此需要仔细和精致的语言组织;《楚辞》则以七言诗和五言诗为主,押
韵和韵律自由,文音节奏自然,构思及表达更为放松,让读者拥有更多的体验和想象的空间。
《诗经》主要记录一些古代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的故事,《楚辞》则主要涉及政治和社会。
《诗经》中主要以叙事文本表达,着重
描述历史事件,而《楚辞》则更多以抒情文字来传达深刻的情感,着重夸张描绘营造出一种热情的气氛,更加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总的来说,《诗经》与《楚辞》在时代、文学体裁、语言形式和
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它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贡献,并为后世文学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1 -。
简述诗经和楚辞的区别
简述诗经和楚辞的区别摘要:一、诗经与楚辞的定义及背景介绍二、诗经与楚辞在内容上的区别三、诗经与楚辞在形式上的区别四、诗经与楚辞在艺术风格上的区别五、总结:诗经与楚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正文:自古以来,我国诗歌宝库中就有两部举世瞩目的经典之作,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它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古代诗歌的瑰宝。
尽管两者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在内容、形式和艺术风格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从内容上看,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
其诗歌内容涵盖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政治伦理等多个方面,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
而楚辞则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点,描绘了战国时期楚国士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
楚辞中的作品如《离骚》、《天问》等,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其次,从形式上看,诗经的诗歌多为四言、五言,结构紧凑,对仗工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楚辞则在形式上更加自由,篇幅较长,抒情成分更为丰富。
楚辞中的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以写实为主,注重描绘具体的事物和场景,形象生动。
楚辞则更注重抒发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楚辞中的诗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表现出极高的文学价值。
总之,诗经和楚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诗经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的现实面貌,而楚辞则展现了战国时期士人的精神风貌。
《诗经》与《楚辞》:两种古代诗歌的审美取向比较
诗经与楚辞:两种古代诗歌的审美取向比较1. 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以文化为基石的国家,而古代诗歌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部集大成的诗歌作品,分别是《诗经》和《楚辞》。
这两部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有所不同,更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本文将对《诗经》和《楚辞》进行比较,并探讨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2. 《诗经》2.1 背景介绍《诗经》是中国最早记载的一部集体诗歌作品,共包含305篇。
它产生于西周时期,贯穿了从约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长时间跨度。
### 2.2 审美取向 - 自然主义:《诗经》注重描写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等事物,展现了对自然环境和生命力量的赞美。
- 深情浪漫:《诗经》以抒发情感为核心,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情愫、离别之苦以及对亲情、友情的思念,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 2.3 独特艺术魅力 - 简练明了:《诗经》以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通过句式的整齐规范和意象的深度生动,创造出深远的感染力。
- 纯真真实:《诗经》直观地展示了古代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一种纯真、真实且具有强烈代入感的观感。
3. 《楚辞》3.1 背景介绍《楚辞》是我国先秦时期楚国地区各类民歌和宫廷乐舞歌辞的总称,作者主要是屈原。
文本内容多写离别和爱国主题,而书中各章均有不同风格,包括"离骚" "九歌"等。
### 3.2 审美取向 - 豪放奔放:《楚辞》追求豪放不羁、激情豪迈,在言语中流露出浓厚的个性与豪情壮志。
- 唯美哲理:《楚辞》采用深邃而富有哲理的表达手法,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 3.3 独特艺术魅力 - 深邃抒情:《楚辞》通过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借物起兴、拟人化等,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传递给读者。
- 唯美意境:《楚辞》通过细腻而精致的意象描绘,打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并引导人们进入美学意境。
4. 两种古代诗歌的比较与互补4.1 异同之处•内容主题上,《诗经》更为注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而《楚辞》则更侧重于爱国忧国和个人感受。
《诗经》与《楚辞》异同比较研究
”描写了一个女子因为种种原因被丈夫抛弃,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爱情的 渴望。
女神形象则比较神秘、高贵,如《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神降临人间,为人们带来了幸福 和吉祥。又如《召南·有梅》中的“有梅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 兮。”
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神在梅花树下弹琴吟诗,表达了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少妇形象则比较温婉、贤淑,如《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描写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表达了对夫妻之情的珍 视和思念。又如《召南·鹊巢》中的“鹊巢鸠主,鸠者丁宁。速速筑之,我伯 叔也。”
描写了一个贤淑的少妇在劝说丈夫筑巢,表达了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
弃妇形象则比较凄惨、悲苦,如《邶风·谷风》中的“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描写了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弃妇在风雨中艰难地行走, 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奈。又如《卫风·氓》中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描写了一个美丽的女神在江边等待丈夫归来, 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世俗女性形象则更加真实、生动,如《湘夫人》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 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描写了一个女子因为种种原因无法 与心爱的人在一起,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又如《山鬼》中的 “若有人兮山之阿
五、影响与传承
《诗经》和《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以其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则以其华丽繁复 的艺术风格和独
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经》和《楚辞》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世界 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诗经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 样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 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 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 诗歌总集。《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 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楚辞是 《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 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至于后人以《离 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 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 形区别开来。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 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 今。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 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 《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 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 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 的表现手法。《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 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 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 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 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 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原文:诗三百篇,直抒胸臆。兴观群怨,诗以言志。窈窕淑女,谦 谦君子。一日不见,如三秋兮。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行道迟迟,载渴 载饥。乐而不淫,止乎礼义。悠悠我思,中心藏之。屈子行吟,颠沛流 离。上下求索,参天地兮。离骚九章,金相玉质。黄钟大吕,沉博绝丽。 香草美人,衔华佩实。怀瑾握瑜,黄钟毁弃。呵壁问天,百感交集。负 石沉湘,端午享祭。 译文:《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直率地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 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还能表 达自己的志向和思想。美好的女子,品格高尚的君子。一天不见,就像 隔了好几个季节。(回来的时候,)大雪纷纷满天飞,(当初出征时,) 折柳相送,依依不舍。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快乐而不过 分,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悠悠的是我的情怀,埋藏在心里屈原一边走 一边痛苦地吟唱着,他受到了奸人的排挤,被楚王流放于外。他苦苦地 追求着,领悟到了天地间的规律。他作的《离骚》和《楚辞》,形式和 内容都完美。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 辞美妙。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使文章既精美又有思想。 他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却遭到了小人的迫害。他面对墙壁向天发问, 各种情感交织在一起。最终,他绝望地抱着一块石头投进了汨罗江,每 一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纪念他。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其历史可以追溯至西周时期,而《楚辞》则是楚国的文学作品。
从文学角度上来看,这两部作品有其明显的区别,但也有其共性之处。
首先,《诗经》和《楚辞》在时间上有所不同。
《诗经》在古代早期就有,一般认为它是周朝的文学作品,现存的文本只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而《楚辞》则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主要发挥在春秋时期,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
因此,《诗经》比《楚辞》要早得多。
其次,《诗经》和《楚辞》在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诗经》是一部集体性、非长篇的诗歌集,最早由鲁山、陈国、晋国和卫国等四国组成;而《楚辞》则是楚国的文学作品,共7本,其中最重要的是《楚辞九歌》,是楚国王室篇章的文学集。
此外,《诗经》和《楚辞》在内容上也大相径庭。
《诗经》主要是记录古代社会的各种饮食、节日、宗教、自然以及其他方面的文学描写,例如酿酒、祭祀、舞蹈、歌唱、田猎等,使读者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而《楚辞》则主要描绘了古代楚国和楚王室的历史记录,其文学表达形式更加花哨华丽。
最后,《诗经》和《楚辞》也有一些共同点。
首先,他们都是古代文学作品,都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都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他们都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自然、宗教、社会和政治状况;最后,他们都给读者带来了非常丰富的文学体验。
总之,《诗经》和《楚辞》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作
品,它们在时间、形式、内容和文学体验上各有千秋,正是这种文学差异使这两部作品更加精彩多样。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诗经和楚辞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它们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政治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就诗经与楚辞进行比较,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一、文化内涵1. 诗经:以传统伦理道德为主题,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家庭生活。
其中《周南》集中描写爱情,反映了古代婚姻制度的特点和爱情观念的演变。
《小雅》则着重反映家庭生活的琐事,描绘了春日的祭祀、国君的巡视等场景。
《大雅》则涉及到军事、政治和礼仪等方面,反映了古代贵族的生活、思想和文化。
2. 楚辞:以个人情感为主题,强调个性和独立意识。
其中《离骚》是一篇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反映了诗人离开故乡的痛苦和对横店的追求。
《九章》则强调了个性和独立意识,反映了楚人的民族精神和抗争精神。
二、艺术风格1. 诗经:以简洁、清新、自然为特点。
它们用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景象,没有华丽的修辞和复杂的句法结构。
同时,它们注重韵律和节奏的配合,以抒情为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楚辞:以雄浑、豪放、富有音乐性为特点。
它们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人物形象、山水风光和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与诗经相比,楚辞的语言更为纵横,表达了创作者的强烈情感和独立思想。
三、体裁特点1. 诗经:分为雅、颂、赋三种体裁,以吟诵礼仪和咏颂国君为主,表现了古代礼制文化的内核。
2. 楚辞:以离骚、九章、九辩等为代表,体裁多样,且内容主要是叙事和抒情。
除此之外,楚辞还有短歌行、楚辞等小型诗歌形式,更能表现出楚地的音乐文化特点。
四、价值意义1. 诗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它不仅表达了古代礼仪、道德和文化观念,也为后世的散文、词作等文学形式奠定了基础。
2. 楚辞: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反映了楚文化的特点和民族意识,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同时,它也为后世的诗歌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式。
综上所述,诗经和楚辞在文化内涵、艺术风格、体裁特点和价值意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一为现实主义的源头,一是浪漫主义的滥觞。
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一、《诗经》
1.《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
2.《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并成为“五经”之一。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4.《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楚辞》
1.《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
也是中国第一部有作者的诗集,由屈原及后学所作,至汉代刘向编辑成书。
2.《楚辞》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3.《楚辞》中最著名的篇章是屈原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春秋末期的文人从周室采风得来的三千多首歌谣中精选成“诗三百”的集子,孔子曾以它做音乐教材向弟子们传授。
分三类:
1、风包括15国民歌,范围大约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的北部和四川的东部,是《诗经》的精华所在。
2、雅大多是贵族文人模仿民歌所作,有很多反映现实,同情人民,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作品。
3、颂是贵族和统治者在祭祀和大射等重大典礼上所用的歌曲,大多是歌功颂德的内容。
《诗经》没有曲调保存下来,但从内容上看,有
劳动歌曲、山歌、抒情歌曲等,从歌词结构上看,有分节歌,有主歌加副歌以及换头换尾的形式。
《楚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二部歌词集。
西汉刘向辑,收录有屈原、宋玉、王褒、贾谊、严忌等人及刘向自己的作品《九叹》,共十六篇,后东汉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
楚地的民间音乐结构很复杂,在歌曲结尾用到“乱“的很多,并出现带有“少歌”、“倡”和“乱”三局部组成的歌曲。
屈原的诗歌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离骚》、《九章》、《九歌》和《天问》等都是很好的歌曲。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部分一、名词解释诗经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约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近500年间305篇作品。
它在先秦只称“诗”,或举其成数称“诗三百”。
汉代儒生尊其为“经”,故称《诗经》。
风骚传统“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们分别代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就称为“风”、“骚”传统。
献诗说古代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雅诗主要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的卿大夫献上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
采诗说古代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民歌(国风)部分,主要是当时的乐官采集而来的,其目的主要是“观民风”。
删诗说古代关于《诗经》结集成书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采集、献上、制作的诗有三千余篇,是孔子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进行删削淘汰为305篇。
此说不可信。
《诗经》的最后结集成书,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四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后三家诗亡佚,毛诗独行于世。
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即鲁、齐、韩、毛。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创始人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其中鲁、齐、韩为今文学家,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三家诗”。
六义说所谓“六义”说,又称“六诗说”,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源自《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四始”:“四始”是前人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说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都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都有赋比兴的手法运用不同点:诗经为现实主义作品,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大都是浪漫主义的。
诗经描写的内容更宽广,因为它是各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而楚辞只是楚国屈原,宋玉等几人的集子。
楚辞在艺术上很多借鉴了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不同:《诗经》---春秋时期,孔子编。
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楚辞》---西汉时期,刘向编。
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
收楚人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六篇,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赋,是直陈其事。
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
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
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
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
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
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
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
诗经与楚辞的区别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 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
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③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年间的诗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诗经》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
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
”《离骚》诉了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
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nìnɡ
当道。
作品中采用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
楚辞和诗经的差别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当中,有两颗巨星彪炳千古,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这就是《诗经》与《楚辞》。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楚辞和诗经的不同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楚辞和诗经的差别《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分析和比较这些异同和差别,这对于更好地认识、了解这两部作品的性质和特点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传统的诗歌创作,广而言之,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而这两种所谓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当推《楚辞》。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与楚辞1、(《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3、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诗史”之称。
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惟歌生民病”的“新题乐府”,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新乐府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一诗“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这里的“三百篇”指的是(《诗经》)一书。
6、汉代辞赋家(贾谊)继承屈“骚”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曹植)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
8、“思无邪”是(孔子)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
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
四家诗中,被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的是(鲁诗)、(齐诗)、(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
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
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卷的(《毛诗正义》)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12、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13、所谓的“六诗”之说出自《周礼•春官•大师》,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14、“四始”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他以(《关雎》)为国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15、“四诗”说也称“二南独立说”,由北宋苏辙首倡,他在自己的著作《诗集传》中提出《诗经》应分为(《风》)、(《雅》)、(《颂》)、(《南》)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
这里的“二南”指的是(《周南》)、(《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六义”中的(风)、(雅)、(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比)、(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
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和(《小雅》))、三颂(即《周颂》、《鲁颂》)和(《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19、“史诗”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
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21、《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2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26、《诗经•小雅》中的(《鹿鸣》)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
27、《诗经•小雅》中(《宾之初筵》)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
其中的“既曰醉止,载号载呶。
乱我笾豆,屡舞僛僛”几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
28、《诗经•小雅》中的(《六月》)一首,叙写了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猃狁,最终获胜的事迹,诗中充满了主体民族的自豪感。
29、《诗经•大雅》中的(《江汉》)一首歌颂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开拓南疆的功绩。
3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
31、《秦风•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32、“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
33、“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这是《诗经•唐风》(《鸨羽》)中的句子,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繁重徭役的怨恨。
34、《诗经•大雅》中的(《烝民》)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诗中用“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人格之美。
35、我们常用的成语“不可救药”出自《诗经•大雅》中的(《板》)一诗。
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
成语“耳提面命”则出自《诗经•大雅》(《抑》)一诗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一语。
36、(《十月之交》)是《小雅》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诗曰“日月告凶,不用其行”,认为日食、月食的出现是昏君佞臣的倒行逆施引起的。
37、《郑风》中的(《溱洧》)一诗描写了上巳节时,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其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写男女互相赠答,情意深长。
38、“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
3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经•秦风》(《蒹葭》)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
4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关雎》)一篇。
41、《诗经•卫风》(《硕人》)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2、《周南•桃夭》首章写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
4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是《诗经•卫风》(《氓》)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4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鄘风》中保存了她的诗(《载驰》),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
45、周代人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诗言志”,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舜典》)一篇中舜与夔的对话里。
46、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
47、(《越人歌》)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一诗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所本。
48、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中用“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
49、屈原的长诗(《天问》)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
50、“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一诗中的名句。
51、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共(九)篇作品,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52、(《惜往日》)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
53、(《橘颂》)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受命不迁”、“秉德无私”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
54、“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是屈原的(《哀郢》)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
55、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涉江》)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
56、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十一)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和《礼魂》。
57、屈原《九歌》(《国殇》)中“首虽离兮心不惩”、“魂魄毅兮为鬼雄”,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
58、“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是屈原(《东君》)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
59、《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60、古人赞誉《九歌•湘夫人》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是写景的妙句,“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61、“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是(《山鬼》)—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
名词解释诗经、楚辞部分1风骚传统(诗骚传统)“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它们所形成的我国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优良传统,习惯上称为“诗骚”传统或“风骚”传统。
《诗经》在创作实践中创造出了一套与它的现实主义思想内容相适应的现实主义表现艺术,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