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汉乐府选详解
解读《楚辞》《诗经》
解读《诗经》、《楚辞》吴忠市第四中学马学梅、摘要:《诗经》《楚辞》作为中国诗歌最早的两部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中国诗歌的源头,从它们的发展变化中也可追溯中国诗歌早期审美精神的演变。
两部总集都善以“象”传意,但两部总集的“象”又有着明显区别,从这种区别中我们不难跟踪到先秦审美精神的演变轨迹,以及对后代文学发展趋势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楚辞意象审美“古诗之妙,专求意象”[1],从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楚辞》开始,诗歌的美就与“象”有着密切的关联。
文学中“人”的因素的发展变化正是研究文学创作演变的重要依据,所以,从对《诗经》和《楚辞》中“象”的研究可以看到先秦个体意识发展的轨迹。
《大雅》《小雅》是《诗经》中创作主体表现最显明的一组诗歌,《九章》是屈原人生各个阶段的反映,因此这两组诗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创作手法上都能代表《诗经》与《楚辞》的特点,对它们的研读尤其能发掘出这两部作品中个体意识的具体表现。
一、从物象到意象中国审美精神虽然要追溯到《易》,但真正体现到诗歌创作和欣赏的要数《诗经》和《楚辞》,只是这两部诗歌总集对“象”的体现不同。
《大雅》《小雅》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象”,却表达出不同含义。
《九章》中不同的“象”寓意指向则常常归于一致。
“四牡”作为“象”在大、小雅中出现在十二篇作品中,分别是《小雅·四牡》《小雅·采薇》《小雅·杕杜》《小雅·六月》《小雅·车攻》《小雅·吉日》《小雅·节南山》《小雅·北山》《大雅·桑柔》《大雅·崧高》《大雅·烝民》《大雅·韩奕》。
《小雅·六月》中“四牡骙骙”[2]“四牡修广”“四牡既佶”与《小雅·四牡》中“四牡騑騑”形成了鲜明对比。
前者中的“四牡”雄壮威武,后者中的“四牡”疲惫不堪。
而在这十多首诗中“四牡”的含义并不固定,甚至在一些诗中根本没有具体的意义,只是起到引出诗歌主题的作用,它必须上下文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诗歌的情感倾向。
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诗经》、《楚辞》、汉乐府
《诗经》在内容表现和思想倾向方面,也具有自己鲜 明的特色。
《诗经》中的作品除少数几篇外,其他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争”,其抒情写志都是从日常生活、 日常经验中生发出采,表现着鲜明的现实性特征。 在表现现实生活内容的时候,《诗经》也显示了它显著的政治 与道德色彩。诗人以严肃的创作态度表现着他们对人生对社会 的深刻体验与强烈关怀。《雅》与《国风》中的那些直面现实 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的诗篇,尤其反映出 诗人们积极地面对现实,关心国家命运,注重民生疾苦的严肃 创作态度。
在艺术上的突出贡献,为后世诗歌的创,作带来深 远影响的,还有《诗经》的“赋”、“比”、“兴” 表现手法。
“赋”的本质特征是铺张直叙,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 《诗经》对“赋”的运用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局部用赋体, 二是全诗从头至尾用赋。
“比”,朱熹解释为“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而且灵活多变。 “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朱熹: “兴”是“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在《诗经》中,它 一般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以发端起韵。
(二)《诗经》的地位与影响
《诗》开创的现实主义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汉乐府 民歌缘事而发,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尚著”,诗要“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他们都写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宋以后,风雅更是诗歌创作 的特征。 《诗经》的表现手法,特别是比兴,愈传愈新、愈用愈妙。 屈原突破了日常时物作比的范围,引进了虚拟之物。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发端豪迈,推 陈出新。 《诗》的四言体,也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晋时流行四言,到 唐代王维、柳宗元也有不少四言诗。直到今天成语、日常用 语有很多来自诗经的,“逃之夭夭,雨雪霏霏,辗转反侧, 七月流史,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女如云。”
诗经选读与乐府诗解析
诗经选读与乐府诗解析引言: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环,其中诗歌的学习尤为重要。
诗经选读和乐府诗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诗经选读和乐府诗解析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教授这两个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一、诗经选读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教授诗经选读时,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 诗经的特点诗经以其简洁、纯真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
它以五言句式为主,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诗经的语言之美,帮助他们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诗经的主题诗经的主题涉及到自然、爱情、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篇章,通过解读诗经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3. 诗经的艺术手法诗经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
比如,用典、比喻、排比等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经中的艺术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经的艺术魅力。
二、乐府诗解析乐府诗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体,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而备受赞誉。
在教授乐府诗时,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1. 乐府诗的特点乐府诗是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体,它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深刻的内容而闻名。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播放乐府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2. 乐府诗的主题乐府诗的主题涉及到爱情、战争、社会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府诗,通过解读其中的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3. 乐府诗的艺术形式乐府诗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备受赞誉。
它采用了对仗、押韵等手法,使诗句更加韵律优美。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乐府诗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乐府诗的艺术魅力。
结语:诗经选读和乐府诗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授这两个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知识讲解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编稿:李静学习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的一些特点;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屈原、《离骚》、楚辞1、屈原(约前304-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屈原亦被逐出郢都。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
第一讲《诗经》和“楚辞”先秦文学:秦统一前的文学。
文学史上,是中国文学从萌芽状态到初步发展的阶段。
一、文学的萌芽:一)口头文学:原始歌谣,如《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二)古代神话:以口头文学出现的文学样式,它是远古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
由集体智慧创作,如《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
【作品赏析】P149 《山海经》三则《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鲧禹治水》P156《淮南子·女娲补天》先秦文学翻开了中国文学光辉灿烂的第一页,诗歌方面:《诗经》和“楚辞”交相辉映,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诗经》:中国古代初民五百年的心灵历史。
一)概貌: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
收集编订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师。
编成时间约在春秋后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广为流传。
原叫《诗》或《诗三百》分“风、雅、颂”三部分。
所谓“风”,是“地方乐歌”;所谓“雅”,即“王畿之音”;所谓“颂”,即“宗庙之音”、“祭祀乐歌”。
三者中,“风”的成就最高。
二)内容:异常丰富多彩,广泛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生活。
1、 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主要反映在十五国风和“小雅”里。
P151《小雅•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后人评价其“悲而不哀”,“温柔敦厚。
)2、再现当时爱情婚姻生活的诗歌,约占十五国风一半,“小雅”中也有部分爱情民歌。
席慕容说:“古诗三百首,就是年轻时想说而又没有说出的那个字。
”《邶风• 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楚辞汉乐府
《诗经》在内容表现与思想倾向上的这些显著特色,深 刻地影响着中国诗史。它被当作一种标准,不断纠正 着后来诗歌创作中情感浅浮,流于游戏或唯美主义的 创作倾向,使诗歌发挥出它的社会功能。
2、成本过程
• •
《诗经》的作者基本不可考。就作品本身看,它大部分是各地 的民间歌谣,小部分是贵族的作品。产生的地域也十分广阔, 它包括了今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 北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地区。 关于它的集中,除掉王朝乐官、贵族自己的创作以及公卿、列 士进献的乐歌外,一般都认为,其他的民间歌谣是通过采集而 来。采诗是周王朝派专门的官员到各地去采集的。 《诗经》的编定 经孔子删汰编选而后形成这部诗歌总集。 《史记· 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论语》:孔子自道‚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 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诗的选定、整理、编辑应该是周王朝的 乐官(也是音乐专家)太师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所为。
《诗经》在内容表现和思想倾向方面,也具有自己鲜 明的特色。
《诗经》中的作品除少数几篇外,其他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争”,其抒情写志都是从日常生活、 日常经验中生发出采,表现着鲜明的现实性特征。 在表现现实生活内容的时候,《诗经》也显示了它显著的政治 与道德色彩。诗人以严肃的创作态度表现着他们对人生对社会 的深刻体验与强烈关怀。《雅》与《国风》中的那些直面现实 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的诗篇,尤其反映出 诗人们积极地面对现实,关心国家命运,注重民生疾苦的严肃 创作态度。
一、上古劳动歌谣
原始的诗歌起源于生产活动,与劳动的节奏相配合,与音 乐飞舞蹈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
谈谈中国古代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诗的诗歌概况
谈谈中国古代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诗的诗歌概况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兴、隐喻、象征、拟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过无数杰出的诗人,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
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漫长,几千年中不同时期形成不同的面貌,我们大致把中国诗歌发展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先秦时期这是中国诗歌产生和发展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先秦诗歌从原始歌谣到诗经、楚辞,大约有三千以上,但现存只有五百余首。
1、上古歌谣古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产生在生产力极低、没有文字记录的原始时代,是先民们的集体口头创造。
它起源于劳动,是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劳动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劳动号子,后来随着先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发音器官的发展,这种由节奏的呼喊逐渐变成有意义的语言,这样,富有韵调和节奏感的诗歌便产生了。
据记载,最早的上古歌谣大约产生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这是一首古老的猎歌。
前两句是说先民砍断竹子,再把竹子绑在一起做成弓箭;后两句是指将土块用弓箭弹出击中猎物。
它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再现了它们制造工具和射猎的过程,描绘并歌颂了劳动和劳动者,洋溢着先民学会制造工具以及获得成功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歌谣又经过传说的黄帝时代、尧舜禹时代以及夏商时代,进一步得到发展,作品数量多了,艺术水平也提高了。
2、《诗经》的产生周代,不但涌现了大量的歌谣,还产生编定了诗歌的集大成者——《诗经》。
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精华,不仅时间长,内容大,范围广,而且艺术性高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也是世界源头诗歌史的典范。
高中语文总复习之知识讲解_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
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实词、虚词、句式;2、了解《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的一些特点;3、掌握常见的名句填空。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屈原、《离骚》、楚辞1、屈原(约前304-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屈原亦被逐出郢都。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的内容简介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的内容简介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的内容简介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2)文学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3)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2.楚辞
(1)形成:战国时由屈原创作。
(2)代表作:《离骚》。
(3)特点: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3.汉赋
(1)形成: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3)代表作:①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②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4.唐诗
(1)繁荣原因:①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②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
(2)成就。
楚辞,汉乐府诗
楚辞,汉乐府诗楚辞“楚辞”是在《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公元前4世纪诞生在中国南方的楚国。
“楚辞”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楚地民歌、音乐及民间文学的影响,带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伟大诗人之一,每年端午节,中国人都要举行赛龙舟等活动纪念他。
20世纪50年代,屈原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
《离骚》是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370多句,2400多字。
诗人用血和泪的文字,讲述了自己的身世、品德和遭遇,倾诉了他对楚国命运的关怀和坚持理想的决心。
他在诗中驾起玉龙,乘上彩车,在月神、风神和太阳神的护卫下,神游天上,追求理想,最后不得不离开他深爱的楚国。
屈原的爱国热情和不屈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楚辞”中神话传说的运用,奇特的想像,奔放的情感,华美的词章,展现了独特的浪漫色彩,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条新路。
汉乐府诗“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并配上乐曲。
后来,由乐府收集、编制的诗也被称为乐府。
汉乐府中的精华是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名为《江南》的民歌,表现了江南百姓采莲的情景和劳动时的愉快心情。
诗的大意是:江南大湖里的莲蓬到了可以采摘的季节,湖里长满了莲花荷叶,小鱼儿在莲叶间游来游去……汉乐府民歌大多是叙事诗,这些诗真实地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
有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穷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的表现了反对封建婚姻、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贵族的腐朽生活和社会的黑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有名的诗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它生动地叙述了一个封建家庭的爱情悲剧故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聪明、美丽、善良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结婚后,互敬互爱,感情深厚。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
《诗经》与楚辞部分名词解释风骚传统:“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故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也称为“诗”、“骚”传统。
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献诗说: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
先秦有公卿士大夫献诗的制度,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谏或赞誉,表达对政治的评价,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到了孔子,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
《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
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
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今文三家”或者“三家诗”。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
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诗经》、《楚辞》、汉乐府共36页PPT
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诗经》、 《楚辞》、汉乐府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国诗歌发展的三大源头—《诗经》、《楚辞》、汉乐府共36页PPT
辞》、汉乐府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诗经》和《楚辞》对比分析
《诗经》和《楚辞》对比分析《诗经》和《楚辞》对比分析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由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和《楚辞》对比分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浩瀚广袤的中国文学璀璨星空中,闪烁着两颗明亮耀眼的星斗,它们分别是《诗经》和《楚辞》,可以说,这两部著作是国学的精髓。
虽然时光流逝已然数千年,但其伟大思想艺术光辉却丝毫不减,伴随着历史车轮的轰然前行,不断放射出更加亮眼的光芒。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共收集诗歌305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风俗、文艺等诸多方面,广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从文艺美学的角度看,《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
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
《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反映现实的广阔性,是其思想特点之一。
《诗经》中的诗来自广大的地区和阶层,作者有奴隶、自由民、士兵、流亡者、乞丐、思妇、弃妇,也有从统治者内部分化出来的受打击、排斥的贵族。
他们从不同的地位、遭遇和生活感受,从各个不同社会侧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的生活,时间跨度之长,背景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是后来许多诗集都难以比拟的。
《诗经》反映现实的深刻性,是其思想特点之二。
作者大多能站在被剥削者的立场,揭露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本质和压迫人民的罪行,也反映了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及奴隶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反抗过程。
《诗经》通过这些描写,真实地勾勒出周代怎样由全盛走向崩溃没落的历史。
《楚辞》是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
战国时代,纵横家奔走游说,十分活跃。
他们“欲以唇吻奏功,遂竞为美辞,以动人主”,“余波流衍,渐及文苑,繁辞华句,固已非《诗》之朴质之体式所能载矣。
《诗经》和《楚辞》有什么异同之处
浅谈《诗经》与《xx》在创作方面的异同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两种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
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它们虽然都因同出于华夏文化之源而有许多共同点,但也由于各自产生时代、地域等的不同以及作者身份、地位和阅历等的差异,彼此间又在创作精神、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传统道德观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别。
《诗经》与《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创作中的两颗灿烂的明集,因此,从《诗经》、《楚辞》两者创作的时代地域、修辞手法风格内容等角度,来分析它们的异同,探求两者的源流关系。
一、从形成的时代及地域看。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
《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
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
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二、从表现手法看。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之间,共有305篇,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地的诗歌集,共有13篇,内容涵盖了古代楚地的音乐、战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楚辞诗歌有着丰富的情感和高超的诗歌技巧,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汉乐府是中国古代汉朝的诗歌集,共有320篇,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汉乐府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涵盖了古代汉朝的音乐、战争、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总的来说,诗经、楚辞、汉乐府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高超的诗歌技巧,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