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
300MW机组供热优化及灵活性改造分析
300MW机组供热优化及灵活性改造分析摘要:现阶段,全球经济变暖问题的出现使各个国家加大了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纷纷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来减少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倡开展绿色生产,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各项生产活动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企业要想与该项发展要求相一致,就必须做好原有生产结构的改进工作。
其中,发电厂供热机组运行期间,消耗的能源非常多,根本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
而应用大型供热机组换小型机组能够减少能源过度消耗,可是时间运行方面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存在,不利于提升基础的整体质量。
文章中全面论述了机组供热优化和灵活性改造对策。
关键词:300MW机组供热优化,灵活性改造分析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以小型电热机组的形式开展热能供应操作,虽然单个机组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非常小,可是多个机组相加到一起造成的能源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运行期间产生的烟气直接影响了周围环境状况,完全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政策。
针对于以上存在的各项问题,有的发电厂使用小型电热机组替换为大型电热机组的方式,确保热能得到有效供应。
可是在具体应用中了解到大型电热机组和小型机组的运行方式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存在,以往单一的维护管理方式也难以确保机组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运行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整体性能和效果的发挥。
1、对于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发电机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供电需求量非常大,供电范围有了明显程度的拓展和延伸,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热机组的运行负荷受到了影响。
因为有关操作人员技能较低,无法有效管理电热机组,导致电热机组在供热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供热能力下降,电厂效率得不到提升。
针对于电热机组运行期间存在的各项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热网循环水回水压力下降,电热机组运行期间因为原滑压曲线的作用影响了机组运行质量,系统设计不规范,热网系统的运行质量降低,必须再次优化以后才可以体现出基础的整体性能。
2、对于造成问题的分析2.1热网循环水回压力不明原因的分析在机组运行期间普遍存在着热网循环水回压力下降现象,压力下降幅度不一致,热网循环水泵性能受到的影响,直接威胁到了循环水的热能供应现象。
汽轮机灵活性运行的控制策略改进及具体措施
汽轮机灵活性运行的控制策略改进及具体措施摘要:提出以效率优先的控制策略,给变负荷运行的火电机组带来了一个新的控制理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配汽系统;曲线优化;阀门管理引言随着电厂机组“灵活性改造”的进行,关于“汽轮机旁路阀是否可以直接作为减温减压器使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旁路阀不能直接作为减温减压(阀)器来使用。
原因如下:1灵活性改造的必要性随着国内外经济、能源和环保形势的发展,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也不断提升,高效低耗新电源点的不断投运,电能过剩现象日趋明显。
年发电利用4000小时左右远小于设计值5500小时,燃煤电厂经营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能源政策要求机组保障供热能力的同时,提高机组的调峰能力,各地方政府根据各自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出台了火电机组深度调峰阶梯电价政策。
2灵活性调峰存在的控制问题亚临界火电汽轮机的配汽系统一般采用喷嘴配汽,其目的就是在负荷变化时,能够顺次开关调节阀,适当降低阀门的节流损失,将节流损失控制在存在节流的阀门和其通过的流量范围内。
但是由于我国的大型火电机组长期处于基荷运行状态,高压调节阀基本不参与负荷调节。
因此,较少有团队对发电负荷和高调阀的开启情况进行深入研究。
导致电厂在调峰运行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可供参考阀门管理标准或规范。
在电厂的实际应用当中,部分负荷的实际阀位情况、协调运行中阀位管理等问题均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汽轮机灵活性运行的控制策略改进3.1汽轮机组低压缸光轴改造技术低压缸转子更换为光轴,同时对轴瓦进行更换。
增加低压缸进汽堵板,对低压缸喷水减温系统进行改造,低压加热器供汽方式进行改造,增加凝结水减温装置,提升锅炉水质等措施。
该改造方案显著提高抽汽供热能力,但深度调峰能力差,投资较高,每年需要例行互换转子两次,检修维护工作量大,机组运行灵活性差。
3.2锅炉调峰、调频适应性锅炉是火电机组能量的源头,机组的调频和调峰就意味着锅炉热负荷的变化。
机组负荷调整过程中,锅炉各部分的压力、温度及部件的膨胀、炉膛燃烧强度都会发生变化;频繁的调峰、调频会使锅炉的各部件出现疲劳损伤,加速管道的爆管和损坏。
燃气锅炉低负荷供热优化运行
燃气锅炉低负荷供热优化运行【摘要】为了在燃气锅炉机组安全运行前提下不断降本增效,本文将结合长沙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的50t/h 燃气锅炉低负荷供热优化案例分析,提出若干锅炉低负荷运行技术主要应对措施。
【关键词】燃气锅炉,低负荷运行,腐蚀,送风挡板门一、前言结合近些年我国大型锅炉低负荷稳燃问题发现,在蒸汽锅炉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给水系统振动事故,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综合文献和工作实践,从降低着火热、强化着火供热等低负荷稳燃影响因素入手,分析锅炉低负荷运行技术主要操作措施。
二、案例剖析:长沙锅炉有限责任公司的50t/h 燃气锅炉低负荷供热优化1. 基本情况介绍本锅炉是长沙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设计制造的50t/h 燃气锅炉——ZS 系列快装水管燃气蒸汽锅炉,并根据用户的特殊技术要求而设计的。
本锅炉为双锅筒纵置式自然循环蒸汽锅炉,整体布置为“D”结构,炉膛深度方向和对流烟道平行,炉膛位于右侧,采用全膜式水冷壁,整个水冷系统支撑于锅炉底座上。
沿锅筒长度方向可以自由向前膨胀,底座上设置了滑动支座。
尾部布置翅片管省煤器,以提高锅炉热效率,防止锅炉本体造成低温腐蚀。
由于锅炉的炉膛水冷及对流管束外侧均采用全膜式水冷壁,因此锅炉具有密封性好,工作可靠稳定,锅炉传热效率高(锅炉热效率≥92%)。
为保证燃烧完全,配备了意大利欧保设计制造的EC15GR型工业燃烧及配套电控设备,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可保证锅炉负荷在20%~110%之间任何工况下运行,启动和停炉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具有高低水位声光报警,极低水位,汽压超高和中途熄火停炉保护等装置,在国内外电力系统上享有良好的声誉,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该锅炉本体受压部件组装成一个大部件整体出厂(锅炉本体外护板及保温在用户工地安装),起吊重量约80 吨,这将成为国内锅炉行业少有的产品。
特别适用于燃天然气热电厂、火力发电厂的启动燃油、气锅炉及核电厂辅助蒸汽热备用锅炉,也可用于工业、生活供汽。
冬季城市供热系统能效改进与优化方案
冬季城市供热系统能效改进与优化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热系统在我国的冬季能源消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供热系统存在着能效低、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改进和优化。
本文将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提出冬季城市供热系统能效改进与优化方案。
一、技术方面的改进与优化1. 换热设备升级:供热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是换热器。
传统的换热器效率低下,导致热能大量损失。
可以考虑采用高效换热器,并加强热能回收利用,减少热能浪费。
2. 温控技术的引入:通过引入先进的温控技术,实现精确控制室内温度。
采用智能温控系统,根据住户的具体需求,调整供暖温度,避免能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
3. 节能供水系统:在供热系统中,供水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减少供水温度、优化供水管道、增加水泵效率等手段,降低供水的能耗。
二、管理方面的改进与优化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供热系统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和标准,促进系统高效运行。
2. 智能运维系统的应用:通过引入智能运维系统,实现供热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可以实时监测能耗情况、故障预警等,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对供热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及时清洗和更换设备中的堵塞物,减少能源损耗。
三、全面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1.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发展集中供热和分布式供热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2. 推广热电联供技术:热电联供技术将电力和热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推广热电联供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
3. 充分利用余热:供热系统中产生的余热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资源,可以通过余热回收技术进行回收利用。
将余热用于供暖或其他用途,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技术和管理的改进与优化,以及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冬季城市供热系统的能效。
提升集中供热系统低负荷经济运行效益的方法
提升集中供热系统低负荷经济运行效益的方法提升集中供热系统低负荷经济运行效益的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集中供热系统在冬季供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低负荷期间的供热效益不佳,导致能源浪费和运营成本的增加。
为了提高集中供热系统的低负荷经济运行效益,以下是一些步骤和方法。
1. 进行供热需求调研:在低负荷期间,需求量较少,因此首先需要进行供热需求调研。
通过调查和分析用户的实际需求,可以确定低负荷期间的热量需求,并制定相应的供热计划。
2. 优化供热设备:在低负荷期间,供热系统的能效比较低,因此需要优化供热设备。
可以考虑使用高效的锅炉、换热器和泵等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和运行效率。
此外,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推广节能意识:低负荷期间的能源浪费主要是由于用户不合理的用热行为所导致的。
因此,需要加强用户的节能意识,提倡合理用热。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设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引导用户减少热量的浪费,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效益。
4. 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环境条件,动态调整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
通过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和控制供热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益。
5. 制定优化运行策略:针对低负荷期间的供热系统运行特点,制定合理的优化运行策略。
例如,在供热需求较低的时段,可以适当降低供热温度和供热压力,以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另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分时段供热策略,根据用户需求和供热系统的运行状态,合理安排供热时间和供热强度。
综上所述,提升集中供热系统低负荷经济运行效益的方法包括进行供热需求调研、优化供热设备、推广节能意识、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和制定优化运行策略。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浪费和运营成本,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效益。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调峰及低负荷运行优化技术研究
超临界机组灵活性调峰及低负荷运行优化技术研究摘要:某电厂1号机组为630MW燃煤发电机组,机组锅炉采用了某公司生产的超临界压力直流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四角切圆燃烧、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固态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П型锅炉。锅炉燃烧系统配6套中速磨煤机冷一次风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24只直流式燃烧器分6层布置于炉膛下部四角,煤粉和空气从四角送入,在炉膛中呈切圆方式燃烧。本文阐述了超临界机组深度调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为超临界直流锅炉30%工况下锅炉干态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撑,对电厂运行人员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直流锅炉;深度调峰;干态;智能滑压1.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电力现货市场的逐步完善,火电低负荷深度调峰频次逐步加大,节能管理就显得更有必要,炉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负荷运行时考虑机组安全运行等因素,保持4台制粉系统连续运行(共配置6台)导致厂用电率增加。②机组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调整水平有限,过分依赖运行人员技术水平,当出现调整不及时时会出现能耗增加的问题。③长期低负荷运行导致炉膛结焦、结渣,降低炉内传热效率,促使排烟损失有所增加,热效率较低。机侧需要强化节能运行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低负荷运行主再热汽温、气压降低,导致初参数降低,引起机组热耗率增加。②低负荷深调运行中节流损失增加。③低负荷运行中机侧辅机运行方式若未能及时改变,也将导致厂用电率增加,影响机组的节能运行。2深度调峰运行优化技术2.1制粉系统运行及优化针对机组30%额定工况运行方式,采用3台磨煤机组运行,为防止出现堵、断煤情况引起锅炉燃烧变差及堵、断煤后机组负荷下降过快而引起锅炉转态,增加磨煤机、给煤机跳闸或断煤时自动投入对应层油枪逻辑,可以有效防止锅炉燃烧不稳及锅炉转态。由于堵、断煤或制粉系统跳闸时,会引起燃料大幅波动进而引起锅炉总风量跟随波动,当总风量小于25%总风量时会触发锅炉主燃料跳闸(MFT),因此需增加总风量下限及二次风量下限。此外,应根据30%额定工况对应的总煤量设定煤量下限。2.2给水系统的优化针对早期某公司设计的带炉水循环泵的机组普遍存在给水流量低保护值预留量偏大现象,应重新计算锅炉干态运行的最小流量,并对其进行扰动分析。根据§1水动力计算的结果,锅炉在30%BMCR负荷下对应的给水流量为580t/h左右,锅炉最高壁温计算值为垂直管段433℃。基于计算及实际壁温,本次给水优化采用机组负荷大于280MW时,给水指令下限定值为730t/h,锅炉主保护采用逻辑为给水流量小于600t/h锅炉MFT;当机组负荷小于等于280MW时,给水指令下限定值为550t/h,此外,考虑到给水泵故障引起给水流量瞬时波动的影响,锅炉主保护采用逻辑为给水流量小于450t/h锅炉MFT。通过以上逻辑优化,可有效保证机组因给水流量波动而引起的保护误动。2.3智能滑压技术机组在灵活性调峰时,如果主蒸汽压力给定值定速率变化,锅炉调节固有的滞后性将严重影响汽轮机侧对自动发电控制(AGC)指令的快速响应。智能滑压给定值技术就是实时判断主蒸汽压力差值及速率变化,动态调整滑压给定值的变化速率,兼顾锅炉侧调节的滞后性与汽轮机侧快速响应负荷指令的矛盾[4]。在20%~50%负荷区间,机前压力均比原压力提高了,且随负荷变化压力变化幅度缩小了。这主要是考虑到深度调峰期间AGC响应速率每分钟需≥1.5%的额定负荷,并且防止煤量超调而引起的锅炉燃烧不稳,进而影响机组安全。由于在30%额定负荷下主蒸汽压力提高了3.77MPa,主蒸汽温也随之升高,根据磨煤机运行方式,在中间点过热度保持20℃不变的情况下,底层磨煤机ABC运行时,主蒸汽温度可达536℃以上,再热汽温度为528℃以上;采用磨煤机ABD运行时,主蒸汽温度在545℃以上,再热汽温度为535℃以上。较之前摸底试验中主蒸汽、再热蒸汽温度分别提高了8℃和3℃。2.4直流锅炉30%额定工况干态点避让针对直流锅炉,深度调峰首先应解决的是在30%~100%额定负荷工况下锅炉全程为干态运行。通过水动力计算,辅助锅炉最小流量限制、锅炉滑压曲线及锅炉燃烧方式,最终获得低负荷各种运行工况下工质压降参数分布、质量流速分配参数分布、主蒸汽温度参数分布和水冷壁温度热力参数分布。再结合现场实际工况,固定给水流量,通过智能燃烧方式使干湿转换点前移。通过优化最小给水流量限值和低负荷下燃烧方式,可在保证水动力安全的前提下,使深度调峰过程干湿态转换负荷前移10%~15%锅炉额定出力,避免了深度调峰期间干湿态频繁转换,提高了深度调峰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3试验结果试验过程中,50%~30%额定负荷扰动试验,设置机组变负荷速率为10MW/min,AGC指令开始由315MW下降至189MW。实际负荷变化速率为9.69MW/min。总给煤量、机前压力、炉膛负压、给水量、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均能完全满足机组运行要求。在手动和自动情况下,机组均能实现在30%机组热耗率验收(THA)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机组为干态运行良好,无超温和干湿态来回转换现象,小机汽源自动切换良好,AGC可实现10MW/min速率。4结语我国的电力工业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已在装机规模、技术水平及建设速度等各方面迈入世界第一梯队[2]。在新一轮的节能减排中,电力企业要认真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响应国家提出30·60的碳排放目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化挑战为机遇,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同时注重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完善行业内减排指标管理体系,抓住机会重塑产业链结构,推动能源产业的全面节能化发展。在电力现货市场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缓解火电生产调峰经济性差的情况,逐步探索建立超超临界单元机组低负荷深度调峰期间的节能运行管理策略,满足经济调度的要求。参考文献:[1]陈磊,徐飞,王晓,等.储热提升风电消纳能力的实施方式及效果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35(17):4283-4290.[2]吕泉,陈天佑,王海霞,等.热电厂参与风电调峰的方法评述及展望[J].中国电力,2013,46(11):129-136.[3]张继权,张艳波,苏琳,等.火电灵活性提升可行方案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31):201.[4]冯树臣,张金祥.超临界纯凝机组灵活性调峰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9,35(1):40-42.。
生物质锅炉低负荷运行调整措施及注意事项
生物质锅炉低负荷运行调整措施及注意事项
锅炉低负荷运行的调整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燃烧调整:需要合理布置燃烧,使燃烧设备在工况下运行。
通常通过配风调整,保证空气系数处于范围,同时要确保炉膛火焰光亮均匀,不偏斜,不冲刷受热面。
2. 负荷需求调节:根据锅炉主蒸汽压力自动调节负荷。
手动调整时可通过减煤量、开炉膛大烟道进行二次风调节,保持燃料充分燃烧,使蒸汽压力稳定。
3. 运行值班员手动配风使燃烧稳定,同时密切监视两侧烟温、温度偏差,若发现偏差超过规定,应及时调整。
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的注意事项包括:
1. 防止结渣:保持适当的炉膛容积,控制合理的炉膛容积热负荷和热焓负荷,使锅炉在工况下运行,避免炉膛结渣。
2. 防止氧量过高:注意炉膛氧量表指示的正确性,防止因过量空气系数过高造成未完全燃烧的烟气量增大而使散热损失增大。
3. 注意汽温、汽压变化:低负荷运行时,由于蒸汽流量小,主蒸汽的焓降就大,此时应加强汽压、汽温的监视,及时进行调整。
4. 保持水位正常:应保持给水流量与蒸汽流量间的平衡,使水位在正常范围内。
5. 避免单侧燃烧室火焰偏斜:应加强两侧燃烧室温度、压力变化情况的监视,及时进行两侧风量的调整,保证两侧火焰长度、高度均匀一致,避免单侧燃烧室火焰偏斜冲刷受热面。
6. 防止炉膛灭火: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灭火机会增多,运行中应加强对燃烧设备、自动调节及锅炉设备工况的监视,保持所有安全附件投入正常,尤其对压力、水位、炉膛火焰等情况要随时检查。
以上措施和注意事项仅供参考,具体调整方法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
电力系统60丨电力系统装备 2019.10Electric System2019年第10期2019 No.10电力系统装备Electric Power System Equipment热电联产、实施集中供热是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有效的措施。
由于热电联产可以有效节约能源和提高环境质量,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视。
基于目前火电负荷率低,在供热期既要满足电网调峰的需求,又要满足供热的要求,低负荷下供热灵活运行尤其重要。
1 概况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现有2×630 MW 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厂生产制造,型号为NC630/ 534-24.2/1.0/538/566,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纯凝汽式汽轮机。
热网首站用汽来自于汽轮机中低压缸连通管,设计供汽压力1.0 MPa ,供汽温度350~380℃。
热网首站内设置三台热网高压加热器、2台热网低压加热器、3台热网高压加热器疏水泵、2台热网低压加热器疏水泵、3台热网小汽机、3台热网汽动循环泵及1台热网电动循环泵。
首站控制界面添加在主机DCS 中,正常运行期间,热网首站实现无人值守,所有的操作由集控运行人员在DCS 上操作,减少了人员的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操作权限可以实现#1机和#2机之间灵活切换。
2 设备参数2.1 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如表1所示为汽轮机主要技术参数。
2.2 供热参数供热首站抽汽取自汽轮机中低压缸连通管,双台汽轮机[摘 要]目前,我国火力发电厂所在区域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效益,超临界及超超临界600 MW 以上大型燃煤机组逐步占领了我国电力市场的主流地位。
热电联产在供热的同时,由于火电负荷率低,在供热期机组参与调峰和保障供热可靠性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提高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及优化调整运行以适应电网的需求。
[关键词]热电联产;低负荷;供热期调峰[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3X (2019)10–0060–02Optimized Adjustment Oper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Heating Flexibility Under Low LoadWang Ya-bao ,Han Jian-peng[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s thermal power plants are located in areas where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and central heating are provided. They have obvious benefits in term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Super-critical and ultra-supercritical coal-fired units above 600 MW gradually occupy China ’s electricity.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of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of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due to the low load rate,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unit to participate in peak shaving and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heating during the heating period. This is to improve the heating flexibility under low load and optimize the adjustment operation to adapt to the grid. demand.[Keywords ]cogeneration; low load; peaking during heating period 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王压保,韩建朋(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943)比较灵敏的绝缘杆作业方式和快速旁路作业以及电弧防护技术等;在适应气候环境的角度出发,采用对不同气候的分析,对适应能力比较强的绝缘工具进行研究,和气候环境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相应作业方式的评估和创新。
焦化装置提高循环比调节灵活性和低负荷运行能力
5050万t/a延迟焦化装置是由中国石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总包,2014年12月建成投产。
由焦化部分、分馏部分、吸收稳定部分、吹汽放空部分、水力除焦部分、切焦水闭路循环部分、冷焦水密闭处理部分组成。
装置采用DCS控制,操作弹性为60%~110%,设计生焦周期24h。
设计加工原料为减压渣油,其密度为970.5 g/cm 3,残炭为18(w)%。
炼化总厂深挖运行潜力,在确保完成生产指标任务的同时优化产品结构,合理调整全厂重油平衡,要求“催化、重整吃饱,焦化保持低负荷”。
焦化装置负荷率只有75%,“三防风险”增加,日常操作难度大,冬季防冻防凝压力大。
1 低负荷运行难点由于加工负荷只有设计值的75%左右,并且原料性质大幅度变化,装置目前分馏单元运行负荷远低于设计值。
主要运行难点有:a.分支量低,增加炉管结焦风险;b.分馏塔各部热量不足,操作温度低于设计值和工艺指标,使柴油凝点较低,分馏塔顶循段温度偏低,易发生结盐。
c.侧线产品产量降低,柴油、轻蜡油和重蜡油产1.0MPa蒸汽量低。
d.分馏塔各侧线流量偏低,导致吸收稳定系统热源不足。
e.瓦斯产量减少,不利于总厂瓦斯管网压力平稳。
2 提高循环比调节灵活性和低负荷运行能力措施2.1 防炉管结焦措施2019年大检修,加热炉管机械清焦后,进入新的运行周期,炉管运行现状良好,压力、表皮温度均可控。
预计炉管结焦瓶颈为,当前装置低负荷运行,炉管分支负荷偏低,炉管结焦风险增高。
为了减缓装置加热炉炉管结焦速率,保障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具体优化措施有:(1)减少蜡油抽出量,增加分馏塔底循环油量,优化循环比操作,提高分支量,提高冷油流速,减缓加热炉炉管结焦倾向;(2)加强加热炉巡检,严密掌控加热炉运行情况,保证炉内各部温度平稳,严格监控瓦斯管网压力,严格控制炉出口温度,减少生产波动引起炉管结焦的风险几率;(3)联系仪表专业,定期校检加热炉出口温度热偶,保证加热炉出口温度真实可靠;(4)及时注入阻焦剂,保证阻焦剂注入连续平稳;(5)积极调节加热炉注汽流量,保持加热炉注汽稳定;(6)优化原料换热网络,提升减压渣油入炉温度;2.2 防分馏塔顶结盐措施在焦化装置荷运行下,分馏塔顶热量不足,极易结盐结垢,影响分馏塔的正常运行。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在城市供热系统中,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节一直是热力工程师们所关注和解决的难点。
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节主要是指在冬季气温偏高或系统运行水位偏低等条件下,供热系统的供热水流量减少,导致室内温度无法达到用户需求。
此时需要进行工况调节,使热量分配更加合理,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并保证用户供暖需求。
要实现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节,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优化系统调节策略。
通过对供热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结合气温,湿度和用户需求等多种因素,进行系统调节策略优化,实现系统自动控制和调节。
2.提高管道防护措施。
管道建设和维护是保障供热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网的保护和防护,提高管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管网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3.加大冬季防护力度。
在冬季气温偏高或系统运行水位偏低等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强对供热系统的防护力度,采取线路隔离或系统关闭等技术手段,有效减少能耗,减轻运行压力,保证用户供热需求。
4.技术创新和应用。
对供热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和设备进行研究和改进,应用新技术和材料,探索更加节能和环保的供热模式和方案,提高供热效率和品质,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供暖服务。
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节既是一个复杂又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任务。
通过系统的优化和调节,加强科技创新和应用,提高运行管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节能减排,优化服务质量,满足供热系统运行和用户需求。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供热系统的运行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和条件。
在供热系统中,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对于保障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进行探讨,分析其影响因素和调整方法,以期为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参考。
一、低供热流量下的影响因素在供热系统中,低供热流量下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建筑结构、供热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1.气候条件:气温是影响供热负荷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气温较低时,供热需求增加,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2.建筑结构:建筑的保温性能和热损失是供热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结构的不同将导致供热系统工况的差异。
3.供热设备的运行状况:供热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对供热流量的调整有重要作用,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
气候条件、建筑结构和供热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影响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的重要因素,只有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才能实现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二、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方法在低供热流量下,供热系统面临着供热负荷不足、循环水温度偏低、供热效果差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工况调整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保障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
1.优化循环水温度:在低供热流量下,通过调整循环水的温度,可以有效提高供热系统的供热效果。
合理设置循环水温度,可以降低供热设备的运行能耗,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2.增加辅助供热设备:在气候条件恶劣或者供热负荷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加辅助供热设备来提高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
辅助供热设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配置,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供热需求。
3.优化供热管网设计:对于供热管网的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结构和供热负荷进行合理规划,保障供热管网的热损失最小化,从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
4.提高供热设备的运行效率:通过优化供热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控制方式,可以提高供热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从而减少低供热流量下的供热负荷。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低供热流量是指在供热系统中,热水的流量较低的状态。
在实际的供热系统中,低供热流量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比如系统设计不合理、设备故障、管道堵塞等。
低供热流量会影响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供热效率,增加运行成本,甚至影响供热质量。
如何在低供热流量下进行工况调整,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是供热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需要对供热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找出低供热流量的原因。
这包括对供热设备的性能进行评估,对管道的流体阻力进行计算,对系统的热力特性进行分析,等等。
只有找到低供热流量的根本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工况调整。
需要针对低供热流量下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工况调整。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1. 调整供热设备。
对供热设备进行合理的运行参数调整,比如调节循环泵的流量和压力,调节阀门的开度和位置,以达到对低供热流量的调整。
2. 调整管道布局。
对供热系统的管道布局进行调整,减小管道的阻力,提高热水的流通速度,增加供热流量。
3. 清洗管道。
对管道进行定期清洗和排污,避免管道的堵塞,保障供热系统的畅通。
4. 调整控制策略。
对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调整,比如调整供热温度、启停设备的逻辑、调整供热区域的分区等,以提高供热系统的效率。
除了针对低供热流量进行工况调整外,还需要考虑如何在工况调整的过程中,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
在低供热流量下进行工况调整,可能需要增加设备运行参数,增加设备的能耗,从而增加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
需要在工况调整中,综合考虑经济性和效率性。
为了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优化供热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设备的能效比,降低能耗;优化管道布局,减小管道阻力,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行压力,减少能耗;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系统的能耗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在低供热流量下有效地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技术及灵活性改造研究
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技术及灵活性改造研究摘要: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是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技术,可以同时产生电力和热能。
热电联产机组通过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优势。
然而,传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技术和灵活性方面存在一些挑战。
本文对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技术和灵活性改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技术;灵活性改造;长输低耗热网引言: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热电联产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利用方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传统的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技术和灵活性方面存在一些限制,例如供热系统的温度适应性不足、运行灵活性不高等。
为了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的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研究改进供热技术和提升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1常见供热技术及应用1.1抽汽供热技术抽汽供热技术是一种常见的供热技术,其原理是利用发电厂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蒸汽余热,将其中部分高压蒸汽抽出进行供热。
这种技术通过高效利用蒸汽能量,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以下是抽汽供热技术的应用和特点。
抽汽供热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过程热能回收,如电厂锅炉、高压汽轮机冷凝器等。
此外,抽汽供热技术还可以用于集中供热系统中,通过热力站将抽取的高压蒸汽转化为低压热水,供给周边建筑、暖气系统或者工业加热设备。
能源综合利用:抽汽供热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发电厂或工业过程中的余热,将其转化为供热能源,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通过抽汽供热,可以降低电力厂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烟气温度,减少燃料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热量稳定性:由于抽汽供热技术直接利用高压蒸汽作为热源,其热量稳定性较高,可以满足供热系统对于稳定热负荷的需求。
1.2背压机供热背压机供热是一种常见的供热技术,它通过背压机来利用发电厂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蒸汽余热进行供热。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随着能源资源的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成为了供热系统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并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本文将从供热系统的调整目标、调整方法及调整效果三个方面对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进行探讨。
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目标是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由于低供热流量下,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需要调整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和调节机构,使其适应低供热流量的工作要求。
供热系统的调整目标主要包括保证供热系统的热负荷平衡,减少供热系统的能耗,提高供热系统的热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同时降低供热系统的运行成本。
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是供热系统优化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调整供热系统的控制策略和优化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能够实现节能和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稳定性的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应注重对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研究和应用,以促进供热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在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中,我们需要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两方面问题。
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需要保证建筑物内的供热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要尽可能减少能源的浪费。
系统的稳定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低供热流量下,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供热系统的工作参数来实现工况的调整。
可以调整供热系统的温度设定值,以满足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
根据建筑物内不同区域的热负荷大小,可以将供热系统的温度设定值分区调整,以达到能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在低供热流量下采用分时调峰策略,即将供热流量分时段供应,以满足不同时间段的供热需求。
在高峰时段,可以增加供热流量,确保室内温度稳定;而在低峰时段,可以适当减少供热流量,以节约能源。
可以在低供热流量下调整供热系统的水流速度,以实现工况的调整。
通过调整水泵的运行状态和流量控制阀的开度,可以减小供热系统的水流速度,降低供热系统的能耗。
在工况调整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低供热流量下,系统的热损失可能会增加,容易导致管道结露、水质问题等。
在工况调整中,需要合理设置系统的温控装置,及时进行水处理和除霜等措施,以保持系统的正常运行。
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既要考虑能源利用效率,又要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调整供热系统的工作参数,如温度设定值、供热流量分时调峰策略等,可以实现对工况的调整。
在工况调整过程中,需注意保持系统的热稳定性,避免出现管道结露、水质问题等不利影响。
只有在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两者的平衡中,才能实现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低供热流量是指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供给建筑物的热量流动较少的情况。
随着能源节约和碳排放减少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如何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有效调整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成为了工程实践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低供热流量下的系统状况分析是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低供热流量下,供热系统的运行参数和效率会发生变化,包括供热温度、回水温度、流量等。
了解系统在低供热流量下的运行状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工况调整的关键点和路径选择。
调整供热流量的影响因素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影响供热流量调整的因素包括建筑物的热传导特性、外部气候条件、供热设备的性能等。
只有全面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供热系统在低供热流量下的高效运行。
本文将对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方法进行探讨,包括调整参数的选择、智能控制策略的应用等方面。
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效果评估,探讨供热流量调整对能效的提升具体意义。
在现今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合理的供热流量调整不仅可以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也能够提升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更加智能化、可持续化的供热流量调整方法探讨,为建筑供热系统的能效提升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相关问题,旨在通过系统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探讨等环节,深入挖掘低供热流量条件下供热系统的性能瓶颈和优化空间,旨在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供热流量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方法支持。
结合能效提升的路径选择和效果评估与实践案例的论述,旨在总结出实现能效提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工况调整对能效的提升的重要性和合理供热流量调整的节能减排效果,旨在强调工况调整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方向提供启发和指导。
2. 正文2.1 低供热流量下的系统状况分析低供热流量会导致系统内部温度降低,从而影响供暖效果。
系统在低供热流量下可能无法达到设定的温度要求,用户感受到的舒适度明显下降。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逐渐增加,供热系统在城市中的作用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供热系统运行中,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不仅影响着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关系到能源的消耗和环境保护。
探讨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问题低供热流量是指在供热系统运行中,供热设备供热能力未满足供热需求,导致供热流量较低的情况。
在低供热流量下,供热系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温度不均衡:低供热流量下,供热系统部分区域温度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导致温度不均衡的现象。
2. 能源浪费:供热设备为了满足供热需求不断调整工况,导致能源的浪费和供热成本的增加。
3. 系统运行不稳定:低供热流量会导致供热系统运行不稳定,容易出现故障和损坏。
针对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进行改善:1. 优化供热系统设计:在设计供热系统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供热设备的容量和布局,提高供热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2. 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对供热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保证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
3. 提高供热管网的热力损失控制能力:采用优质的保温材料,加强对供热管网的维护与管理,减少热力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4. 采用智能调控技术:利用智能调控技术对供热系统进行优化调节,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性能。
5. 加强管理与监控:建立健全的供热系统管理与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低供热流量下的问题。
2. 降低能源消耗:采用智能调控技术、加强管理与监控等方法可以降低供热系统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资源。
3. 优化用户体验:通过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性能,可以提高用户的供热体验,提高用户满意度。
4. 减少维护成本: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减少供热设备的故障和损坏,降低维护成本。
四、结语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是供热系统运行中需要重视的问题,对于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改善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节能性能和用户体验,减少供热成本,对于提高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方案(四)
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火力发电机组作为传统能源的主要代表,其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了应对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双重挑战,火力发电机组需要进行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
二、工作原理1. 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通过优化燃烧系统、提高发电效率、减少烟气排放等手段,实现火力发电机组的节能降碳。
具体包括优化燃烧系统的燃烧过程,提高燃烧效率;采用先进的燃气轮机技术,提高发电效率;安装烟气脱硝装置,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2. 火力发电机组供热改造:利用火力发电机组余热,实现供热系统的改造。
通过安装余热回收装置,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转化为热能,用于供热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火力发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通过提高火力发电机组的灵活性,实现电力系统的可调度性和可响应性。
具体包括增加机组启停次数的灵活性,提高机组的负荷调节能力,以及提高机组的启动时间和停机时间的灵活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节能降碳改造:首先进行火力发电机组的能耗分析,确定节能降碳的重点和方向;然后进行燃烧系统的优化改造,包括燃烧器的优化设计、燃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最后安装烟气脱硝装置,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2. 供热改造:对火力发电机组进行余热利用的可行性分析,确定余热回收装置的类型和参数;然后进行余热回收装置的设计和安装,包括余热回收器、余热锅炉等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最后进行供热系统的改造,包括管道的布置和热能的分配。
3. 灵活性改造:首先进行火力发电机组的灵活性评估,确定改造的重点和方向;然后进行机组负荷调节能力的提升,包括燃烧系统的调节、汽轮机的调节等;最后进行机组启停时间的灵活化改造,包括燃烧系统和汽轮机的启停时间的优化。
四、适用范围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适用于各类火力发电机组,包括燃煤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等。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
关于低供热流量下工况调整的探讨工况调整是指在供热中发生各种意外事件时,对供热系统设备进行调整、维修、更换等操作,保证供热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居民供热需求的满足。
在供热季节中,由于一些不可预见的原因,供热流量可能会降低,这就需要对工况进行调整,以满足居民的供热需求。
在供热季节中,由于一些不可预见原因,供热流量可能会降低,从而导致一些用户供热不足、水温过低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工况调整,以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
第一种工况调整方式是使用辅助热源。
在供热流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热源来提供热量,保证用户的供热需求。
辅助热源可以是电加热器、热水锅炉等,通过增加热源来提供热量。
但是辅助热源的使用可能会增加能源消耗,需要考虑节能问题。
第二种工况调整方式是调整供热温度。
降低供热流量后,可以通过调整供热温度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供热需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供热温度,减少能源消耗,以达到节能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第三种工况调整方式是对供热管网进行调整。
供热管网可以进行调整以减少热能损失。
可以通过修改管道当中的流速、管道长度、管道直径等参数来减少管道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供热效率。
还可以增加保温层,减少管道散热,提高管道能量利用率,从而提高供热效果。
总之,对于低供热流量下的工况调整,可以采用辅助热源、调整供热温度和对供热管网进行调整的方法,以满足用户的供热需求。
而在供热季节中,还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稳定。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让居民了解供热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确保供热季节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
术
摘要: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从供热系统运行特点出发,探讨了低负荷期间的供热需求和对供热系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供热灵活性的概念和重要性,并提出了优化调整运行技术,包括温控策略优化、多能源供热系统和稳定运行维护技术。
通过成本与效益分析方法,对该技术进行了经济性评估。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低负荷下供热系统的灵活性和节能效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低负荷供热、灵活性、温控策略、多能源系统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供热系统在低负荷时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供热系统在此时存在能耗高、供热效果差和运行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研究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对于提高供热系统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并对其技术经济性进行评估,以期为供热系统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背景和研究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供热系统作为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用热需求的重要基础设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在低负荷运行期间,供热系统往往存在能耗高、供热效果差和运行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因此,优化低负荷下供热系统的灵活性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1]。
本论文旨在探索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供热系统的优化和节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低负荷下供热系统运行特点
2.1低负荷期间的供热需求
低负荷期间,由于用户需求相对较低,供热系统所需的热量较少。
这主要与以下方面有关:首先,低负荷期间,室内温度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供热系统需要提供的热量较少;其次,经过高负荷期的供热系统在低负荷期需要维持基本运行以待突发需求。
因此,低负荷期间的供热需求通常是较为平稳的。
2.2低负荷对供热系统的影响
低负荷对供热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能耗、效果和运行灵活性。
首先,低负荷期间耗能较高,供热系统的效能较差,部分设备可能会处于过剩运行状态,造成能源浪费。
其次,低负荷期间供热效果不佳,可能导致室内温度不稳定,用户感受不舒适。
最后,传统供热系统在低负荷期间运行灵活性不足,难以快速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也无法有效利用多能源供热的潜力。
2.3现有调整运行技术的局限性分析
目前,已有一些调整运行技术用于优化低负荷下供热系统的性能。
然而,这些技术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传统温控策略优化主要基于经验和规则,难以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
其次,目前多能源供热系统在设计和运行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如能源配置和系统协同性等。
最后,供热系统稳定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供热系统在低负荷期间的运行状态难以实时监测和维护。
3.供热灵活性概述
3.1定义与分类
供热灵活性是指供热系统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能够根据实时需求变化快速、有效地调整运行策略和能源配置的能力。
根据调整范围和方式,供热灵活性可以分为三类:时间灵活性、空间灵活性和能源灵活性。
时间灵活性指供热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调整运行策略和能源配置,以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如夜间负荷调整和周末负荷调整[2]。
空间灵活性指供热系统在不同空间范围内调整运行策略和能源配置,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供热需求,如区域负荷平衡和区域传热优化。
能源灵活性指供热系统通过调整能源的选择和利用方式,以适应能源供应的波动
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如多能源供热系统和储能利用。
3.2低负荷条件下的供热灵活性需求
低负荷条件下的供热灵活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供热系统需
要在低负荷期间实现运行的高效和节能,以降低能耗和成本。
其次,供热系统需
要在低负荷期间保持稳定的供热效果,以满足用户的舒适需求。
另外,低负荷期
间供热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运行灵活性,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运行
策略和能源配置。
此外,供热系统还需要与其他能源系统进行协同运行,以实现
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调度。
3.3供热灵活性的重要性
供热灵活性在低负荷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
效和节能效益,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其次,供热灵
活性可以增强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用户的舒适体验和满意度。
另外,供热灵活性还可以促进能源系统的协同运行和能源综合利用,推动能源的可持续
发展。
因此,提高供热系统的供热灵活性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障供热质量的
关键措施。
4.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优化调整技术
4.1温控策略优化
(1) 基于建筑需求的温控策略调整: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功能需求,优化温
控策略,如分区控制、时间调度和温度设定等,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效和用户舒
适度。
(2) 基于用户行为的温控策略改进:通过智能温控设备和用户行为分析,优
化温控策略,如个性化定制、自适应调整和主动参与,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
减少能源浪费。
4.2 多能源供热系统
(1)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与管理:结合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优化
能源配置和调度策略,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性。
(2) 储能技术的应用:采用储能技术储备剩余热能,以供热系统在低负荷期
间快速响应需求变化,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4.3稳定运行维护技术
(1) 低负荷期间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供热设备,确保其正常
运行和高效性能,减少能源浪费和故障风险。
(2) 故障诊断与智能预警:采用传感器和故障诊断技术,实时监测供热系
统的运行状态,提前预警并快速响应故障,以避免系统中断和运行效率降低。
5.结论与展望
5.1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在本论文中,我们着重研究了低负荷条件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技术。
通
过对供热系统中温控策略优化、多能源供热系统和稳定运行维护技术的研究,我
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发现:
(1) 温控策略优化是提高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关键手段。
通过基于建筑需
求和用户行为的温控策略调整,可以提高能效和用户满意度。
(2) 多能源供热系统的应用可以促进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储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碳排放和提高供热系统的灵活性。
(3) 在低负荷期间,稳定运行维护技术是确保供热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定期维护和故障诊断与智能预警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能源浪费和减少故障发生的
风险。
5.2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 研究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调整技术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分析不同技术的
投资回报率和可行性指标,为决策者和项目实施者提供参考。
(2) 进一步优化温控策略,探索更智能化的温控方法,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分析的应用,以提高温控效果和用户舒适度[3]。
(3) 加强供热系统的监测与管理能力,引入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监控系统,
实时监测和分析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提高供热灵活性和故障预警能力。
(4) 探索与其他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
将供热系统与电力系统、能源储存系
统等其他能源系统进行协同调度和能源互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综合调度。
总之,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现有技术,提高供热系统在低负荷条件下的能
效和性能,推动可持续发展和能源节约减排。
结语:本文重点研究了低负荷下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术,通过对温
控策略优化、多能源供热系统和稳定运行维护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
结论。
经过经济性评估,证明了这些技术在提高供热系统灵活性和节能效益方面
的可行性和优势。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供热灵活性的优化调整运行技
术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并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技术,以推动低负荷下供热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牟春华,居文平,王洋等.“双碳”目标下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技术现状及煤
电前景展望[J].热力发电,2023,52(09):1-10.DOI:10.19666/j.rlfd.202308121.
[2]刘志强,叶春,张源等.煤电“三改联动”实施分析与措施建议[J].热力发电,2023,52(05):154-159.DOI:10.19666/j.rlfd.202211252.
[3]刘吉臻,李云鸷,宋子秋等.灵活智能燃煤发电技术及评价体系[J].动力工
程学报,2022,42(11):993-1004+1012.DOI:10.19805/ki.jcspe.202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