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大顶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
广东省大宝山矿山外围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
广东省大宝山矿山外围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向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通过对主成矿元素分布特征、相关性等分析認为,区内主成矿元素为W、Mo、Cu、Au,其中土壤测量异常规模较大、峰值高、富集系数高;成矿主元素Mo、Cu、Au等相关性好。
同时根据土壤测量异常特征及所处地质环境,为下一步找矿指明了方向。
标签:大宝山主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方向1地质背景大宝山矿山密集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区外围,区域上位于粤北拗陷的南东部,东西向大东山-贵东构造岩浆岩带、东西向佛冈-丰良构造岩浆岩带、北东向吴川-四会-赣江断裂带、北东向恩平-新丰-连平断裂带所挟持。
区内已知最老地层为下南华统。
从南华纪至第四纪各时代(志留纪除外)的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多(图1)。
中泥盆统棋梓桥组是“层控式”铅、锌、铜、银、锰、硫矿的重要赋存层位,如曲江大宝山大型多金属矿赋矿层位为棋梓桥组。
也是“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的主要含矿层位,如大宝山铁铜铅锌矿、翁源陈村中型铁矿、大顶铁矿、金门铁铜矿等等。
自早古生代以来,几乎每一次地壳运动都伴随有岩浆活动,但以燕山期的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形成了大规模的花岗岩岩基或岩株。
本区构造从加里东期至喜山期,运动频繁、强烈,造成复杂的构造形态,不同方向构造带的交会地带,是成矿有利部位,往往控制着矿田的分布,而较低序次的构造,往往控制着矿床、矿体的分布。
如大宝山多金属矿田位于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与北西向、北东向构造带的交会地带。
2地球化学特征2.1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据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单点样品分析成果重新圈出的各元素异常,于雪山嶂地区分布有大小综合异常30多处。
在大宝山矿集区内主要异常有大宝山异常和六里异常,其中大宝山异常分布于本区西北部曲江大宝山—翁源新江一带,呈长椭圆形北西向展布,面积约260km2。
对广东大顶铁矿成矿地质特征探析
对广东大顶铁矿成矿地质特征探析[摘要]广东大顶铁矿是广东省比较著名的大型铁矿床之一。
目前对于大顶铁矿的研究一般集中在铁矿床成因问题上,本文将以大顶铁矿为研究对象,对大顶铁矿成矿地质特征进行深层探析。
[关键字]铁矿床地质特征大顶铁矿矽卡岩1 大顶铁矿概述广东连平大顶铁矿位于华南褶皱系东南部的闽南、粤东铁矿带内。
大顶铁矿是广东省境内一座大型铁矿,属于含锌、锡的磁铁矿床。
大顶铁矿经勘测发现储量巨大,且质量较高,相对其它矿藏埋藏较浅,为露天开采提供了可能。
但是大顶山矿区地形复杂,处于深山包围之中,四面环山,沟壑纵横,地势为北东高立,西南低洼,中部为地势较缓的开阔地带。
大顶山矿区出露地层为上相互连续沉淀的各种岩石铁质层,这些岩石包括中-细粒碎屑岩和粘土岩夹透镜状碳酸盐,以及火山岩和鲕粒铁质层,煤层,其总厚度高达1600米。
按照形成年份可分成三段:大顶段,蕉园段,大往段。
海进期的沉淀物形成了大顶段,其底部为石英岩,中部为中温角岩,最上部为锡钨多金属及本区铁矿体的主要含矿层,主要岩性为石英粉砂质泥板岩。
蕉园段属于海进序列的一套产物,浅灰色条带状硅质泥岩,黄色的铁矿和普遍角岩填充了蕉园段底部,因为复杂情况造就的矽卡岩在底部散落分布;蕉园段中部为灰黑色粉沙泥岩,煤层穿插其中;最上部填满凝灰质泥岩。
海退前的沉淀物形成了大往段,其底部成为主要是粗砂岩,中上部为深灰色页岩。
2 矿区构造特征大顶矿区地质略图如图1所示:矿区构造以褶皱为主,由于主要受石背穹窿构造控制,所以使褶皱呈现出了东西向延伸,延伸部分主要有:蕉园沟背斜、泥竹塘-仙人食乳背斜。
蕉园沟背斜是矿区较大的次一级褶皱构造。
主轴方向指向北东转北东东,西东倾没。
轴部出露大顶段二层(T3dd2)灰白色石英砂岩,背斜两翼对成,出露岩层为大顶段三层(T3dd3),岩层倾角15°到25°。
泥竹塘-仙人食乳背斜是大顶山矿区主要控制构造,主轴心向北西西(泥竹塘),转北东东(矿山头),由于背岩实体浸入对该段进行挤压,从而形成了陡峭狭窄的小向斜,使得泥竹塘段南部陡峭,北部平缓,矿山头端北部陡峭南部平缓。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一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一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一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
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
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
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
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G 2gt),下奥陶统爵山沟组(0叮),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一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
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lo其中Fl-1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
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一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
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5、石英脉;6、硅化破碎带;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一)矿化类型及特征。
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
如何找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如何找矿?(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找矿标志凡指示矿产可能存在的一切现象和线索,统称找矿标志。
找矿标志是重要的找矿信息。
发现和研究找矿标志,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或间接地找到矿床或矿体。
直接找到矿床的标志,称直接找矿标志如:矿产露头(有原生露头、氧化露头)、旧采矿遗迹、矿产的分散晕;有些是间接说明矿床的存在的标志,称间接找矿标志,如:近矿围岩蚀变、伴生矿物(标型矿物)及组合、物探异常、地球化学元素标志,植物标志、地形地貌及生物标志等。
一、矿体的原生露头矿体出露于地表,未经风化或微弱风化作用,但其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仍然保持矿体原来的面貌,称原生露头。
原生露头一般在地表为正地形,是直接找矿标志。
因此,对原生露头的研究,就是直接研究矿体。
可以通过对露头的进一步用工程给予揭露,采集标本,填地质图等方法,研究原生露头的规模、矿石类型、物质成分等,达到研究矿体和进一步找矿的目的。
二、氧化露头矿体裸露地表后,受外力地质作用而氧化,称氧化露头。
有些矿体因本身性质所决定,易于风化和氧化,并经过长期的侵蚀、淋滤,形成一定深度的氧化,称氧化带。
对金属矿床的氧化带露头称铁帽,风化矿床称风化壳。
氧化露头氧化后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等,是原生矿经风化、淋滤演化的结果,是找寻原生矿的重要的直接标志,有的原生露头或氧化带本身就是工业矿体。
研究铁帽是找寻金属硫化矿、铁矿床、岩金矿床的重要标志。
三、旧采矿遗迹和古地名包括古代前人开采过古矿山、古废石堆、古炉渣等,留下大量的古旧采矿和选冶遗迹是很好的直接找矿标志。
通过对古旧采迹的调查、研究,古今中外已发现不少不同矿种不同规模的矿床。
古地名也是找矿标志,不少古地名直接或间接的指示矿产地的存在。
如:金厂峪、金厂沟梁等,指示金矿的存在;铜绿山、铜井等,指示铜矿的存在。
四、近矿围岩蚀变近矿围岩蚀变是伴随成矿热液活动而产生的,可以看作是一种间接找矿标志。
因为近矿蚀变围岩挨近矿体,在空间分布上、成因上都围绕着矿体,范围大于矿体,较矿体易于发现,围岩蚀变种类与岩浆活动类型、矿化类型有密切关系,可以根据围岩蚀变类型,判断矿床类型和矿化类型,以及预测盲矿体的存在。
审沙滑铁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构造主要块状构造 ,浸染状构造 ,部分为条带状构造。该类矿石多
为 富铁 矿 矿 石 。脉 石矿 物往 往 较均 匀 的 分布 在磁 铁 晶粒 之 间 ,条 带 状 构造 是脉 石 矿 物 与磁铁 矿 相问 构 成 ,反映 了 原生 层理 。 ( 2 )矿 石物 质 组 成 。矿 石 金 属 矿物 主 要 为 赤 铁矿 、磁 铁 矿 、 褐 铁 矿 、含 少 量 闪 锌 矿 等 。非 金 属 矿 物 有钠 长 石 、透 辉 石 、绿 帘
~
矿体 围 岩 为二 叠 系下统 凝 灰岩 、安 山质 凝灰 角 砾岩 ,其 产状 为 7 。 4 8 。 ;矿 点外 侧 为青 灰 色 的闪 长斑 岩体 ,矿体 即 赋存 在 闪长 斑 岩体 的 边缘 的 接触 带 中 ,矿体 的 形态 及 分 布受 接触 带 控制 ,有 似
色 、紫红色 、褐灰色等杂 色薄层状安山质角砾状凝灰岩。 矿区出露有5 个闪长岩体 ,闪长岩体呈 串珠状分布在F 1 断
裂 的 两 侧 ,形 态 各 异 。其 主 要 地 质 特 征 为 :青 灰 色 、灰 绿 色 ,块状 构造 ,斑 状 结 构 ,岩 石 斑 晶 矿 物 成 分 为 钠 长 石 、少 量 角 闪 石 ,基 质 成 分 为石 英 、长 石 、角 闪 石 。在 地 表 岩 石 常
红 色 、浅 灰 色 ,长 石 斑 晶常 风 化 成 粘 土 状 物 。在 与 沉 积 岩 的 边 缘 ,常 形 成钠 长 石化 、硅化 等 蚀变 现 象 。
矿区断裂构造较发育 ,其中F 1 断裂为一条纵贯矿区的逆 断层 ,F l 断裂走 向北西3 0 5 。~ 引0 。 ,倾向南东 ,侧 角为6 4 。
边缘 。
3 . 2 矿 石精 诬
少量 出露 ,但规模较小。 区域上构造较发育 ,区域上主要断裂为南雄江断裂 ,整
广东大顶铁矿田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薅出 纛攀黧蔼
捌■鞫 帮 遗
: : 蝴
斛
蠢端 罐黼鬟
鼍霉确
, 麓 蛴 躺《 强 嘲I 蠢 辍 饕纂
【 _ — L _- -【 】 - L * t L t t 】 n j ・ *二 _ - ・-・ 曼 ・ ・ ・ 兰 ・ L墨 , . 。t f] _ = _『 _ ・ ¨ h _ ,一 ・ & H ,l t# q_ - 1 抟聃.1i " ・ _国哆- _ L t n・ l 囊“・ , 'i  ̄_ 23 t j ・ j l 羹 | . “ # 栅qL j・蠢 ”- 螂- 二 棒# ・l翻 - m 团 -・ i ^ ¨坤 里 _ 攀 t_捧
新丰县铁帽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WESTERN RESOURCES基础地质2019年第三期新丰县铁帽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蓝恒邱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河源517001摘要:本文根据铁帽顶铁矿区找矿成果E ,通过对该区铁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浅析铁帽顶铁矿床成因。
关键词: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铁帽顶铁帽顶铁矿区位于石背岩体西部边缘。
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是三叠系-侏罗系,岩浆活动强烈,地质特征复杂,铁 矿资源丰富。
该区附近产有大顶、泥竹塘及焦园等铁矿床。
1.区域地质背景铁帽顶铁矿区位于紫(金)惠(阳)褶断束灯塔盆地西侧,恩平一新丰深断裂带北东向构造和河源深断裂带北东 向构造带之间,紫金一连平大断裂南西部,石背岩体西部,茅岭背斜北翼(如图1)。
区内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中下统、白垩系 上、下统,以三叠系上统分布最广。
三叠系上统地层主要岩 性为灰绿、黑绿色泥岩、泥质页岩、炭质泥岩和砂质泥岩等; 侏罗系中下统地层主要岩性为灰绿、深灰色条带状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石英砂岩、凝灰质砂岩等;白垩系上、下统地层主要岩性为紫红色铁质、钙质、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粉 砂岩、砂质页岩、砂质泥岩等。
区内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
断裂构造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的矿山头到船底窝一带以东地段,按断裂的走向可 分为NE 、NW 、近EW 三组。
褶皱构造主要为石背穹窿、茅岭背斜、炉形地向斜、复船嶂-轿子顶向斜等。
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有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主要受近东西向的基底断裂控制。
根据侵入岩的空间展布形态、 岩性特征及侵入的先后顺序,将本区侵入岩划分为:北部及 南东部零星出露的中生代闪长岩和闪长玲岩;北北西部出露的燕山旋回第三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属石背岩体的一部分;南西及南部出露的石英斑岩属燕山旋回第五期。
2.矿区地质背景2.1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如图2)主要有:上三叠统大顶群第三(上、中、下段)、四层及第四系。
大顶群第三层,是矿区主要含矿层,依岩性组合分为上、中、下三段。
广东省新丰县_东源县鹿湖嶂锡多金属矿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143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学 术 论 坛2008 NO.29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 区域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范围内,所出露的地层有:三迭系上统大顶群大顶段第二段(T3dd2)、第三段(T3dd3)、大顶群蕉园段第一段(T3dj1)、第二段(T3dj2),第四系(Q)。
由老至新分述:大顶第二段(T3dd2):矿区范围内地表未见出露,但在所施工的4个钻孔中均揭露到。
与上覆大顶第三段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花岗岩呈突变接触。
灰白色厚层石英砂岩、绢云母石英细砂岩夹薄层粉砂岩、砂质泥岩。
大顶第三段(T3dd3):出露在矿区中部石坑尾~恶马坑一带,以及鹿湖嶂SE向地区。
与上覆蕉园第一段、下伏大顶第二段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灰色泥岩,粉砂岩,夹透镜状镁质碳酸岩,泥质灰岩及薄层石英砂岩。
本层普遍发生角岩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为本矿区赋存锡、铁、铅、锌矿的层位。
蕉园第一段(T3dj1):遍布矿区绝大部分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0%。
与上覆蕉园第二段、下伏大顶第三段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灰、浅灰色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砂泥岩中有少量凝灰质晶屑,富硅锰质,局部夹磷质结核;见角岩化,具明显条带状构造。
蕉园第二段(T3dj2):出露在矿区北部、莫屋NW向山地,与下伏蕉园第一段地层呈整合接触,上部剥蚀未见顶。
为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状粉砂岩,富碳质含凝灰质较多。
第四系(Q):分布在矿区内石坑、坳背。
冲、洪积,铁帽顶铁矿尾砂坝。
厚度5~20m。
1.2 岩浆岩本区岩浆活动以石背岩体往西延伸侵入活动为主体,呈岩枝状出露在铁帽顶~石坑一带。
另有后期细粒花岗岩脉、花岗细晶岩脉、细晶闪长岩脉侵入(细粒角闪闪长岩)。
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是石背岩体的主体,出露在矿区中部观音座莲以北石坑尾一带。
构成本区的基底。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某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某矿区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通过对该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重点对该矿区的矿区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进行分析。
初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于矿床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磁铁矿床,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的接触带的大理岩及矽卡岩为矿区磁铁矿的直接找矿标志。
标签:地质特征矿化特征找矿标志1矿区地质特征1.1地层矿区位于连阳岩体的东北缘之中段,凤岗山残留顶盖西侧边缘。
矿区地层有中石炭统黄龙群(C2hn)、三迭系形状极为复杂的“残留顶盖”地层及第四系地层。
该残留顶盖为一复式向斜构造,槽部为三迭系大冶群(T1dy),翼部依次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1)黄龙群(C2hn),呈残留顶盖状覆盖于花岗岩之上,为浅灰厚层状细粒白云岩、隐晶质生物灰岩、碎屑灰岩,受接触变质作用成白色大理岩。
地层总厚度约100m,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约75°~100°,倾角约19°~28°,灰岩与花岗岩体接触面形成磁铁矿体或矽卡岩,为矿体的直接顶板。
(2)大冶群(T1dy),呈残留顶盖出露,与下伏地层未见清晰的接触关系,其底部为黄色页岩,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含泥质灰岩及薄层状钙质页岩、泥质页岩,泥质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及泥质灰岩,受变质作用原岩多已角岩化,浅灰或褐色,厚层状,岩层倾向南东,倾角较大。
(3)龙潭组(P2l)砂页岩出露于矿区的东部,岩性为浅灰-灰黑色、薄-中厚层状细粒杂砂质长石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绢云母泥质页岩,岩层倾向南东,倾角较大,砂页岩受变质作用多已角岩化。
(4)第四系(Q):仅发育于平缓山坡或沟谷处,于平缓山坡处者岩性主要为粉粘质土、含砾石砂质土,厚度在0.5~7.0m。
1.2构造(1)褶皱矿区无褶皱,地层呈近南北走向,倾向南东,倾角20°~30°的单斜构造。
受岩体侵入挤压的影响,局部形成小褶皱。
(2)断裂矿区未见构造断裂痕迹。
(3)裂隙(节理):裂隙在花岗岩中较发育,大理岩次之,角岩中不发育。
【收藏】5大找矿标志23大找矿技巧
【收藏】5⼤找矿标志23⼤找矿技巧图⽚来源:新疆⽇报找矿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地指⽰矿床的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切现象和线索。
找矿标志按其与矿化的联系⼀般可分为直接找矿标志和间接找矿标志,前者如矿体露头、铁帽、矿砾、有⽤矿特重砂、采矿遗迹,后者如蚀变围岩、特殊颜⾊的岩⽯、特殊地形、特殊地名、地球物理异常等。
⼀、地质标志1. 矿产露头矿产露头可以直接指⽰矿产的种类、可能的规模⼤⼩、存在的空间位置及产出特征等,是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由于矿产露头在地表常经受风化作⽤改造,因此据其经受风化作⽤改造的程度,可分为原⽣露头和氧化露头两类。
原⽣露头是指出露在地表,但未经或经微弱的风化作⽤改造的矿化露头。
其矿⽯的物质成分和结构构造基本保持原来状态。
⼀般来说,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矿⽯和脉⽯较坚硬的矿体在地表易保存其原⽣露头。
例如鞍⼭式含铁⽯英岩,其矿⽯矿物和脉⽯矿物基本上全是氧化物:磁铁矿、⾚铁矿、⽯英等,因此不会再氧化,⾄多磁铁矿氧化为⾚铁矿,故地表露头基本上反映深部矿体的特征。
此外,铝⼟矿、含⾦⽯英脉,各种钨、锡⽯英脉型矿体和矿脉在地表同样稳定,其中主要矿物皆为氧化物。
这类露头⼀般能形成突起的正地形,易于发现,并且还可以根据野外⾁眼观察鉴定确定其矿床类型,⽬估矿⽯的有⽤矿物百分含量,初步评定矿⽯质量。
多数的矿体的露头,在地表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氧化,使矿体的矿物成分、矿⽯结构发⽣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变化,这种露头称之为矿体的氧化露头。
在对⾦属氧化露头的野外评价中,要注意寻找残留的原⽣矿物以判断原⽣矿的种类及质量,另外也可以据次⽣矿物特征判断原⽣矿的特征(表1)。
表1 矿床氧露头常见次⽣矿物及颜⾊特征表⾦属硫化物矿体的氧化露头最终常在地表形成所谓的“铁帽”。
铁帽是指各种⾦属硫化物矿床经受较为彻底的氧化、风化作⽤改造后,在地表形成的以Fe、Mn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主及硅质、粘⼟质混杂的帽状堆积物。
铁帽是寻找⾦属硫化物矿床的重要标志。
广东连平大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广东连平大顶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郑昌能;欧阳玉飞;王涌泉
【期刊名称】《甘肃冶金》
【年(卷),期】2009(031)001
【摘要】本文以连平大顶铁矿床为研究对象,对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大顶铁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十分复杂的地质作用,它经历了同生沉积或火山-喷流沉积、热变质改造和花岗岩浆的热液叠加作用,最后形成了现在的矿床.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郑昌能;欧阳玉飞;王涌泉
【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80;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83;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2;F618.31
【相关文献】
1.广东省龙川县矿山宝铁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探讨 [J], 赖荣贵
2.广东省连平县锯板坑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张征达
3.广东兴宁铁山嶂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黄云皇
4.四川省冕宁县大顶山磁铁矿床成因探讨 [J], 范元建;侯立平;杨璐;李松键
5.广东省连平县大坪铅多金属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铁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多金属矿找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黑龙江牡丹江 157021摘要:本次主要针对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山地区的铁矿线索进行研究,本区处于佳木斯—兴凯地块—麻山古陆核,处于佳木斯隆起成矿带,结晶基底主要由上太古界麻山群和相伴的花岗岩组成。
区域内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
本次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总结分析,为以后找矿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成矿地质背景测区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麻山古陆核。
处于佳木斯隆起成矿带,早前寒武纪受变质沉积—混合岩化改造的铁、金和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该成矿系列矿床、矿点较多,有大盘道铁矿、寒葱沟铁矿、羊鼻山铁、钨矿床等。
2.区域地质特征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有上太古界麻山群西麻山组、余庆组,中生界下白垩统穆棱组、上白垩统猴石沟组,新生界古近系古-始-渐新统虎林组、新近系中-上新统船底山组、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堆积层。
2.1.1中生界中生界包括下白垩统穆棱组和上白垩统猴石沟组,主要分布在林口—龙爪公社一带,占整个图幅的30%。
其中以穆棱组为主。
2.1.2新生界新生界包括古近系古-始-渐新统虎林组、新近系中-上新统船底山组(N c)和第四系全新统低河漫滩堆积层,其中以第四系为主。
2.2、侵入岩区域侵入岩岩性较单一,分布于区域的西部,出露面积占整个图幅的25%。
主要岩性为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和新元古代花岗岩。
2.3、构造区域内构造发育,为麻山东西向构造带的一部分,主要以线性构造为主,其分布方向为北北西向、东西向和北东向,且以东西向和北东向为主。
(1)麻山东西向构造带由一系列近东西向(F6、F7、F11、F12)的冲断层组成,南北宽约20千米。
该带恰处麻山群构成的复背斜南翼,次一级褶曲极为发育, 9褶皱轴向、岩层片理、片麻理均东西向展布。
在西部新元古代花岗闪长岩体中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
(2)北东向断裂带主要由F1、中三阳(F14)、西三阳(F3)压扭性断裂组成。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铁矿矿床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矿矿床的形成及分类,包括沉积型、变质型和热液型等。
随后详细阐述了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矿体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石矿物等。
本文还探讨了铁矿矿床的找矿标志,包括矿体周围的褶皱、断裂和矿石的颜色等特征。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矿石等,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可以帮助寻找潜在的铁矿矿床。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形成、分类、类型、地质调查、勘探方法、认识、应用。
1. 引言1.1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是矿床勘查与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矿矿床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铁闪锌矿等类型,其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
通过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提高勘查效率。
铁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是理解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
铁矿矿床主要形成于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作用下,根据其成因和矿石类型可以将其分类为热成矿型、沉积矿型、变质矿型等。
不同类型的铁矿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勘查提供重要线索。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矽质铁矿、碳酸盐岩型铁矿、超高温矿床等,它们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在寻找铁矿矿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技术手段,结合地质学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和应用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析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例析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储存量最多的铁矿就是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BIF),而华北则是BIF铁矿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辽宁鞍山-本溪地区,其铁矿探明储存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首位,在我国同类型铁矿资源中,其储存量所占比例达到40%,为我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原料,是经济进步的有力保障。
1 辽宁地区典型条带状铁矿床及其地質特征1.1 南芬铁矿床南芬铁矿的矿区主要出露于馒头组、寒武系碱厂组、南芬组、震旦系钓鱼台组、元古宙辽河群浪子山组和太古宙鞍山群茨沟岩组等地层。
矿区的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大断裂与两个倒转背斜(露天铁矿和黑背山)。
脉岩以石英斑岩、花岗斑岩为主,岩浆岩以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矿体的产状为层状-似层状,三层铁矿共同组成了矿床。
矿石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要矿物成分,以菱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少量黄铜矿为次要矿物成分。
脉石矿物包括阳起石、方解石、白云母、透闪石与石英等。
矿石结构呈现为纤状变晶结构与不均匀粒状变晶结构,主要构造包括块状构造、条纹状构造与条带状构造。
以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矿物组合为依据,可将其分为六种自然类型,分别为磁铁滑石片岩、菱铁磁铁石英岩、赤铁石英岩、赤铁磁铁石英岩及磁铁赤铁石英岩、透闪石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
1.2 弓长岭铁矿床鞍本铁矿成矿带中部分布着弓长岭铁矿,其矿区共包括4个,即:老岭-八盘岭矿区、一矿区、二矿区与三矿区。
最典型且规模最大的就是二矿区,现对其矿床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太古宙鞍山群茨沟岩组是矿区的出露地层,岩石类型包括上部奥陶系石灰岩硅质岩层、含铁矿层带、中部钠长变粒岩层、下部含铁矿层、底部片岩层、底部角闪岩层,有少量石灰岩分布于矿区西部,矿区发育有断裂构造,具有横向断层与走向断层。
该区岩浆以花岗岩为主,具体类型按照形成时代分为在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之后和之前形成。
1.3 东鞍山铁矿床华北地台北缘鞍山凸起处分布着东鞍山矿床,矿区主要出露的地层包括新生界第四系、新元古界震旦系钓鱼台组与太古宙鞍山群樱桃园组。
平阴县大顶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平阴县大顶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作者:刘彦志宋雪解小东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4期[关键词]大顶山铁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1. 矿区地质特征1.1 地层矿区基底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含铁变质岩系,是矿区的含矿地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另外有角闪变粒岩、黑云角闪变粒岩和角闪石英岩。
出露地层主要包括寒武系地层和第四系地层,寒武系地层仅在矿区中东部出露,主要分为长清群和九龙群两个部分,岩性分别为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紫红色页岩夹泥岩、白云岩及砂岩和鲕状灰岩、藻灰岩、云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微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等。
矿区地表分布最为广泛的是黄河冲洪积形成的第四系地层,占了整个矿区面积的4/5,岩性为为褐黄色砂质黏土、土黄色砂土,浅黄色含黏土细砂,夹花岗质、石灰质砾石层等。
1.2构造矿区构造特征较为明显,但形式并不丰富,仅有基底构造和盖层构造这两种形式。
两种构造对铁矿床产生不同影响,基底的一系列变质地层都呈现出一堆复式褶皱,经过长时间的剧烈变质,这些褶皱出现变形,产生各种形状的矿层。
主要发育南东峪背斜,轴面呈近南北、向北倾伏。
东翼倾向NEE,倾角在55°~76°;西翼陡直,倾向SWW,倾角81°。
黑云变粒岩主要分布在背斜的核部和两侧,磁铁角闪石英岩主要分布在局部地区。
寒武纪地层以盖层构造为主,在反复挤压的情况下,出现单斜构造,倾角在3°~5°之间,倾向NW。
断裂层不发育的部分是华山断层,整个范围内仅有斑鸠店的东侧属于这种构造。
1.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部分钻孔内见到一些呈脉状产出的浅成岩,岩性以伟晶岩为主,亦有小的伟晶花岗岩脉等。
在部分钻孔内见到一条或多条伟晶岩脉,大部分顺片理贯入,局部切割片理,呈不规则的脉状产出。
宽度0.1~10 m不等。
粗粒花岗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矿物颗粒直径10~15 mm,由石英、斜长石、硅酸盐矿物、碳酸盐矿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
大顶铁矿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为寒 武 系 、泥 系 、行 炭 系 、 ■达 系 、侏 系 、门垩系 和第 系 . 寒 系地层 以碎 屑岩 为
图 1 区域 地 质 简 图
卡 ;泥 盆 系 一 迭 系为 海陆 交 f _ 卡 l I 一浅海卡 H 的粗芥 J 『 I i 、砂 泥质 页 、碳 舱 盐 7 ; -  ̄ . t l 含煤 造 ;侏 系至
文章编号 :1 ( ) ( 1 n 一 0 9 9 5( 2 t ) 1 7)( ) ! 一 ( ) 2 5 7 一 I 1 4
广东 竹 力 源县 一 连 半 县大 顶铁矿 } } 1 南 部矿 带 多金 矿 ( 以 下简称 矿 ) 化 r尔源 县城 3 3 2 。力 向, 直距 5 6 k m 矿 区两部地 段 属河 源 『 I 尔源半 江镇 舒 辅 ,尔部地 段 属河 源 f i 连 县 油溪镇 铃辖 陔矿 区周
I I 系为海 陆 交 相一 内陆 湖泊 州 眇 贝岩 、红 色芥 ÷ 及 火I I 1 山 - 建造 ; 系 1 人 J 陆河 湖 十 I I 一 …簏 卡 H 红 色碎 瞒 岩 ,晚期 有 巾 、基性 岩 的喷 发活 动 区域 构造 以幸 } { 皱 为丰 ,断 裂构造 发 f 『 较弱, 卜 卡 勾 造 线 向
素和 成矿 规律 . 希卡 』 J 步探 讨其 矿 床成 因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矿 区 地 处 赣 闽 隆 起 区 与 粤桂 湘 赣俐 皱带 的接壤 部 位 , 央 持 在 北 东 向} r I 『 _ 源 深 断 裂 带
与新 丰断 带之 间 ,东西 向佛 冈一 丰 良构 造 岩浆 岩 带 ( 燕 山 i 期 花 岗 带 )横 贯该 。
岩层 ,产 状 3 0 。 ~4 5 。 1 0 。 ~2 5 。 。其 中 ,大顶 组第 ■段 为该 矿 区赋 钨 、锡 、铁 、钳 、锌矿 的J 化 矿 区位 于 石背 花 岗岩 体之南 ,受 石背 穹窿 控制 。 内开 阔 的次 级例 皱 火敛 北
大顶铁矿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大顶铁矿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曹志良
【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
【年(卷),期】2017(037)002
【摘要】通过对广东大顶铁矿田南部矿带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综合研究,总结和探计了该区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经研究表明,该区钨锡矿床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铁矿床为海相沉积-热液改造型变质矿床,铅锌银矿床为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总页数】4页(P257-260)
【作者】曹志良
【作者单位】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院,广东 5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31;P618.4
【相关文献】
1.内蒙古察右前旗李清地银多金属矿床北矿带西段地质特征——兼论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 [J], 吕增尧
2.钦杭成矿带南段云浮硫铁矿黄铁矿微组构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启示 [J], 郭晓昱;郑义;周永章;牛佳;虞鹏鹏
3.四川省冕宁县大顶山磁铁矿床成因探讨 [J], 范元建;侯立平;杨璐;李松键
4.新疆鄯善县南部铁矿带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类 [J], 张红英
5.广东大顶铁矿田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J], 陈婉君;杨智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省东源县大顶矿田南部矿带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广东省东源县大顶矿田南部矿带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本文以前人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最新的勘查、分析成果,通过对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的研究,着重阐述了大顶矿田南部矿带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分布特征;初步总结了该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通过对矿床成因的探讨,认为该区钨锡矿床为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铁矿床为海相沉积—热液改造变质矿床。
关键词: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矽卡岩钨矿产的勘查和新矿产资源基地的发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钨的紧缺和供应不足以及钨价格的上升,本矿区矿床规模较大,具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锡是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材料,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国内对其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近年来我国锡矿资源量的增长远远低于对矿产品消费水平的增长。
每年我国需要大量进口锡等常用矿山原料。
因此,钨、锡矿产勘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广东省东源县大顶矿田南部矿带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东源县城332°方向,直距56km。
处于大顶铁矿田的西矿带及其外围,属典型的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床,与燕山三期花岗岩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该地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该区处于赣闽隆起区与粤桂湘赣褶皱带的接壤部位,夹持于北东向河源深断裂带与新丰褶断带之间,东西向佛冈-丰良构造岩浆岩带(燕山三期花岗岩带)横贯本区。
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三迭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寒武纪地层呈残块状出露在北东部,岩性以碎屑岩为主;泥盆纪至三迭纪地层呈狭长带状分布,为海陆交互相—浅海相的粗碎屑岩、砂泥质页岩、碳酸盐岩和含煤建造;侏罗纪至白垩纪为宽缓带状展布的海陆交互相—内陆湖泊相砂页岩、红色碎屑岩及火山岩建造;第三纪为零星小块的内陆河湖相—山麓相红色碎屑岩,晚期有中、基性岩的喷发活动。
广东怀集大坪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本区矿石呈他形晶粒状结构为主 , 还见有交代残留 结构、 环带状结构( 保留石榴石假象) ; 矿石以条带状、 块 状构造为主, 少量浸染状、 角砾状构造。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 赤铁矿、 褐铁矿、 黄铁 矿、 磁黄铁矿及少量金属硫化物矿物 ; 脉石矿物以矽卡 岩矿物为主, 钙铝榴石、 透辉石、 角闪石、 阳起石、 金( 白 ) 云母等。其中 , 磁铁矿呈他形 ! 半自形晶粒状 ( 0. 02~ 0. 2mm, 最大 2m m) 。在矿石中呈浸染状、 条带状、 团块 状展布, 含量 30% ~ 90% 。 铁矿石品位变化不大, 一般 TF e 为 37. 93% ~ 56. 15%。 矿区平均品位 T Fe 为 44. 59% 、 S 为 0. 03% ~ 0. 05% 、 P为 0. 02% ~ 0. 06% 、 SiO2 为 4. 15% ~ 16. 11% 。 资源量计算及开采条件 大坪铁矿详查工作获控制的铁矿石资源量 [ 332+ 333] 509. 39 104 t , 平均品位 T F e 为 44. 59% ( 表 1) 。 2. 3
矿床开发提供良好条件。 3 找矿方向 怀集北部 地层 展布 区与 连阳 花岗 质 杂岩 体 [ 5 ] 南缘交接地带是我省沉积变质 ! 热液富集型磁 ( 赤 ) 铁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就以大坪铁矿周边区域
2( 3)
102
西部探矿工程
2007 年第 5 期
滇西大雪山纸厂铜镍矿
刘汉和
( 云南省有色地质勘查院曲靖院 , 云南 曲靖 655000) 摘 要: 大雪山纸厂铜镍矿产于华力西晚期侵入于古生界下统泥盆系泥岩的基性岩内, 矿石组分简 单 , 基性岩控矿作用明显。 通过对大雪山纸厂铜镍矿控矿地质条件的分析, 提出了找矿标志和前景。 关键词: 铜镍矿; 矿床; 控矿条件 ; 找矿前景 ; 大雪山; 滇西 中图分类号: P61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4 ! 5716( 2007) 05 ! 0102 ! 03 1 区域地质 区域地层为奥陶系、 志留系、 泥盆系 , 为一套滨海 ! 浅海相的碎屑 ! 碳酸盐岩 , 岩性主要为泥岩夹泥质粉砂 岩、 页岩、 泥灰岩、 网纹状灰岩。 本区地处澜沧江深大断裂以西 , 冈底斯 ! 念青唐古 拉褶皱系 ( & 级单元 ) 内福贡 ! 镇康褶皱带 ( ( 级单元 ) 中部 , 老窝 ! 瓦房街南北向构造带上, 核桃坪复背斜北 端偏西翼构造转折带部位。构造以南北向构造为主, 其 次为与南北向构造带相伴生的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扭断 裂。南北向构造控制着区域地层及构造的分布与发育 , 为区域主要构造形迹。北西向构造为压扭性断裂 , 北东 向构造为张性断裂, 两组断裂相互交切, 构成棋盘格式 构造形态。 在山晚期及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和基性岩岩浆分别 沿断裂构造侵入 , 为锡、 铁、 铅、 锌、 铜、 镍、 钴等矿的赋集 提供了大量的成矿物质。如铁厂的云龙锡矿 , 分水岭及 中和铁矿、 核桃坪铅锌矿、 大雪山纸厂铜镍矿等。 矿产与岩体关系密切 , 与构造关系不密切。 2 矿区地质 2. 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 泥盆系和志留系。从 上到下分述: 第四系( Q ) : 灰褐色、 灰色粘土、 碎石土夹辉石、 辉 绿岩碎块及板岩、 砂岩碎块 , 少量深灰、 灰绿色卵砾石。 分布于山麓、 沟谷, 厚小于 5m 。 泥盆系( D) : 泥盆系上统( D 3 ) : 灰、 灰黑色页岩夹泥岩、 泥灰岩。 分布于矿区北西侧 , 厚小于 50m 。 泥盆系中统 ( D2 ) : 上部中 ! 厚 层状泥质网纹状 灰 岩; 下部灰色、 深灰色中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分布于矿 区北西侧 , 厚 370m 。 泥盆系下统( D 1 ) : 顶部灰、 浅灰绿色钙质细砂岩夹 泥岩、 粉砂岩, 多见溶蚀小孔洞; 中部灰、 深灰色薄 ! 中 层状板岩夹粉砂岩 ; 下部灰色、 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夹粉 砂岩、 硅化灰岩、 泥质条带灰岩。分布于矿区中心部位 , 厚 381m 。 志留系( S) : 志留系上统( S 3 ) : 桃红色中厚层状泥质条带灰岩与 灰白色纯灰岩互层。分布于南东一带 , 厚 45m 。 志留系中统( S 2 ) : 灰色泥质条带与网纹状灰岩。分 布于南东角, 厚 40m 。 志留系下统 ( S 1 ) : 灰色、 灰黑色页岩夹粉砂岩。分 布于南东角, 厚大于 50m 。 泥盆系上统至志留系下统间为整合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矿 区地 质 特 征
2 . 1 地 层
泥质 , 具砂 状残 余 结 构 , 胶 结 物 主 要 是 泥质 , 其 次 是 硅
第 2期
文昌生等 : 广 东大 顶铁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其 找 矿 标 志
1 6 5
基 底构 造线 近 东西 向 , 盖层 构造 线 主要 为 近南 北 向、 北
之势。一般厚度 6 0—1 2 0 m。 由 于 经 受 广 泛 的热 变
东 向。 由近平行 排 列 的 向斜 、 背 斜和 断 裂所 构 成 , 以断
质, 具 轻变 质现 象 。 蕉 园组 ( T ) 为一 套海 浸期 沉 积 物 , 按 岩性 组 合 划
矿 区位 于石 背 穹 窿 的南 东 部 , 出 露 地 层 主 要 有 三
叠系 上统 大顶 群 ( T ) 和第 四系 ( Q) 。
2 . 1 . 1 三 叠 系上 统 大顶群 ( T d d )
灰 一 灰 白色 泥岩 、 粉 砂 岩 互层 夹 薄 层 石 英砂 岩 和 钙 镁 质 的碳 酸盐 薄层 或 透镜 体 。经 受 区域 变质 轻 微 , 热 液 变质 作用 强 烈 。按岩 性特 征 可划分 为 三段 : 第一 段 ( T 3 d 。 ) 为 灰一 灰 白色泥 质粉 砂 岩 与石 英
卡岩。 大 理岩 : 平 面上 分 布 呈 不 规 则 透 镜 状 、 孤 岛状 , 垂
向陡倾 角 的断裂 ; 南 和南 西则 以北 西 向断 裂 为 主 。断 裂 间 常构 成一 组 同 向褶 皱 , 以北 东 向为 主 , 而 连 平一 隆
街 一带 则 多 为近南 北 向 。 近矿 区 的褶皱 主要 为北 东 向和 北 西 向两 组 。北 东 向组 ( 北4 5 。 ~ 5 5 。 ) 有: 五 罗顶 向斜 、 茅岭背斜、 鹿 湖 嶂
铁 矿 意义 最 大 。
绿泥石 、 水 镁石 , 被矽 卡岩化 后含 少量 透辉石 、 透 闪
石等。
角岩 : 多分 布在 下部 层位 。角 岩 的种 类较 多 , 主 要 有 石 英 绢 云母 角 岩 、 长英质 角岩、 石 英 斜 黝 帘 石 角 岩
等; 一 般成 分 以长石 、 石英 为 主 , 其 次 为绢 云母 、 斜 黝 帘
裂为主, 褶 皱 次 之 。规 模 较 大 的 断 裂 有 : 河 源 深 大 断 裂、 新 丰一 连平 大 断裂 、 灯塔 断裂 和 新 丰江 断裂 。矿 区 北 面有 近 东西 向的大席 断 裂 ( F ) ; 南 东 为一 组 北 东 东
质、 矽 卡岩化 作 用 , 形成矽卡岩、 大 理 岩 夹 角 岩 和 变 质
石英 砂 岩 。大顶 式铁 矿 主要赋 存在 本 段 中 。矽 卡岩 分 粗、 中、 细粒 。呈 粒 状 或纤 柱 状 变 晶结 构 , 矿 物 成 分 比
较 复杂 , 主要 岩 石类 型有 : 透 辉 石矽 卡岩 、 硅 镁 石 矽 卡 岩、 符 山石 矽卡 岩 、 石 榴子 石矽 卡 岩等 , 或 与 透 闪石 、 阳 起石、 电气 石 、 金 云母 、 黝 帘石 、 钙铁 辉 石等 组 成各 类 矽
线 上多 分 布 在 含 矿 层 上 部 或 在 矽 卡 岩 中呈 残 留体 产 出。灰 白色 、 变 晶粒状 结 构 。矿物 成分 主 要是 白云石 ,
此 外有 铁 白云 石 、 方解石及泥质 ; 泥 质 已变 为 绢 云母 、
向斜 、 蕉 园背斜 , 轴 向不 均一 略呈 弧 形 弯 曲 ; 北 西 组 主 要 有铁 帽顶 背斜 、 石 背北 向斜 等 , 轴 线 略呈 向 北 凸 出 。 这些褶 皱 有一 共 同特 点 , 就 是 向斜一 般 相 对开 阔 , 两 翼 倾 角平 缓 ; 背 斜相 对 紧闭 , 两翼倾 角 稍 陡 。 本 区岩浆 岩 以 似 斑 状 黑 云母 花 岗 岩 ( 石背岩体 ) 为主 , 还有 少量 脉 状 的微 晶 闪长 岩 、 英 安玢 岩 、 煌斑岩、 辉 绿岩 等 。区域矿 产 主要 有铁 、 钨、 铅、 锌、 铜、 煤等 , 以
砂 岩互 层 , 夹 薄层 浅灰 色泥 岩 。普遍 变 质 为石 英 岩 、 角 岩 。区 内 出露 不 全 , 蕉 园、 深坑 一带可见 , 厚度 8 0~
1 7 0 m。
贯人 , 轻微蚀 变 。 主要 为角 岩 化 、 黄铁 矿 化 、 磁 黄 铁 矿
化 和 绢云母 化 , 厚1 5 0— 2 0 0 m。
分 为 三段 , 矿 区只 见 第 一 段 。蕉 园 组第 一 段 ( T 3 ) 分 布于矿 区 3线 以东 , 为大 顶式 铁矿 的顶盖 层 。灰 、 浅 灰
色粉 砂 岩 、 砂质泥岩互层 , 砂 质 泥 岩 中常 含 凝 灰 质 晶 屑 。砂 、 泥 岩常 具薄 层或 条带 交替 层理 而 显条 带 构造 。 富含硅 质 和 铁 锰 质 。铁 帽 顶 见 夹 磷 质 结 核 薄 层 , 含 P O 1 . 6 3 %, 矿 区南 部 常 见 闪 长 岩 脉 或 闪 长 玢 岩 沿 层
三叠 系 上统 大顶 群为 一套 浅海 相 连续 沉 积 的砂 质 页岩 、 细 碎屑 岩 、 碳 酸 盐 岩 。按 岩性 组 合 不 同 , 可 分 为
三个 组 : 大 顶组 ( T , d ) 、 蕉 园组 ( T , J . ) 、 大往组 ( T 。 d w) 。 矿 区范 围只 出现 大 组 ( 1 r 3 d ) 和 蕉 园组 ( T 1 , ) 。 大顶组 ( T d ) 为一 套海 进 期沉 积物 , 岩 性 呈 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