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金矿床之一。

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独特,找矿标志明显,其开发潜力巨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勘探工作提供参考。

一、地质特征1.地质构造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处阿拉善盆地西部,为典型的内陆盆地-断裂-岩浆活动矿床。

区内构造地貌特征鲜明,主要构造有罗布泊断裂带和额济纳花海—罗布泊地区的南北向走向大断裂带。

这些断裂构造在区内发育有较为复杂的构造活动,为金矿的形成及成矿条件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地质岩性该矿床主要富集在地层接触带,矿石呈脉状产出。

矿脉产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岩和构造岩组成的岩浆热液脉。

金矿床以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为主,伴生有斑岩矿、辉钼矿、碳酸盐化物矿和硫化物矿。

矿体多以细颗粒与粒状为主,呈网状、块状和簇状分布。

3.地质构造变形矿区地层结构复杂,存在明显的褶皱和断裂构造,地层产状弯曲,断裂变形严重。

由于区内地质构造变形较为明显,金矿床产出在断裂带、褶皱和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殊的地质环境,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4.成矿作用古硐井金矿为典型的花岗质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主要成矿作用是岩浆热液和断裂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内大规模的花岗岩中释放的金属元素和深沉积层中复合流体的混合作用,通过断裂构造和岩浆热液的作用,形成了金矿床。

二、找矿标志1.构造找矿标志断裂和褶皱构造是金矿床形成的最主要构造因素。

在矿区周边地质构造条件复杂,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的特点。

在地质调查和勘探中,需要重点关注构造的发育程度、构造带特征、构造作用类型等,以确定金矿床的形成条件及产状特征。

2.地质岩性找矿标志岩性是决定金矿床成矿作用和矿体类型的重要标志。

在地质勘探中,需要通过岩性的分析和鉴定,找出区内石英脉和石英角闪岩矿化较为发育的地段,以确定矿床产出的位置和规模。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哈托哈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哈托哈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哈托哈拉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赵锡霖(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天津 301800)摘 要:阿拉善右旗哈托哈拉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东方向120 km处,矿区矿体主要赋存于早二叠世和晚石炭世侵入岩内,受北东向韧脆性断裂控制,沿断裂带可见长英质糜棱岩及条带状石英脉发育,其内可见较强的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及碳酸盐化等矿化蚀变发育。

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该区地质背景和矿区地质特征,总结了矿区找矿标志,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地质特征;金矿;哈托哈拉;阿拉善右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4-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e Hatohara gold depositin Alxa Right Banner,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ZHAO Xi-lin(247 major teams of nuclear industry, North Chin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Baodi District, Tianjin 301800, China)Abstract: Alxa Right Banner Hatohara Gold Mine is located 120 km northeast of Alxa Right Banner,Inner Mongolia.The orebodies in the survey area mainly exist in the Early Permian and Late Carboniferous intrusive rocks, and are controlled by the NE-trending ductile-brittle fault.The felsic mylonite and the banded quartz veins are observed along the fault zone.Strong silicification,sericitization,shale lithification,chlorite,limonite mineralization and carbonation and other mineralization alterations.In this paper,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the area and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ining area are expounded in detail,and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the mining area are summarized,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next prospecting.Keywords: Geological Features;Gold mine;Hatohara;Alxa Right Banner哈托哈拉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北东方向120 km处,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管辖,其地属阿拉善高原,西北部属雅布赖山区,东南部为腾格里沙漠,矿区西部有哈托哈拉钨锌矿点、苏亥吐黑山镍矿化点;矿区西南部有白石头北铜锌金矿点和通沟银矿化点,成矿环境优越。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内蒙古自治区一处重要的金矿矿床,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于金矿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两个方面对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进行详细的描述。

地质特征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处额济纳旗南部,属于阿拉善盆地,地质构造以北西向的断裂为主。

地层构造上,主要为上古生界地层和第三系地层。

古硐井金矿区岩性主要包括片麻岩、变质岩、花岗岩等。

在构造上,主要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在古硐井金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上,矿区内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闪锌矿、磁铁矿、方解石等。

以及,大量富含金、银、铜、铁等金属元素的矿体,且富集程度较高。

古硐井金矿脉石规模庞大,形成了数百米宽的矿脉,且矿体多分布于断裂带附近。

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为断裂带控矿、矿体富集、矿脉规模大。

这些地质特征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找矿标志在古硐井金矿区,可以根据地表的一些标志物来判断可能存在金矿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富集的位置。

一般来说,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表矿化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地质构造上,可以通过对地形的观察,发现断裂、褶皱等构造迹象,从而判断可能存在金矿的位置。

对地质地貌的分析也可以发现一些构造迹象,如破碎带、褶皱带等。

这些构造迹象往往是金矿存在的重要标志。

地表矿化上,可以通过对矿产地表的野外观察,发现与同位素测年、化石记录和地球化学特征相符的矿产迹象。

在古硐井金矿区附近可以看到大量的石英脉和赤铁矿化带,这些都是金矿存在的重要标志。

水文地质上,可以通过对地下水的勘察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来判断可能存在金矿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富集的位置。

在古硐井金矿区,地下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这些元素往往是金矿存在的重要标志。

总结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为断裂带控矿、矿体富集、矿脉规模大。

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表矿化和水文地质等方面。

这些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为金矿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有利于提高金矿勘查的效率和质量。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南部,地处松嫩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交界处。

该矿床为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在硐井组构造带中。

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位于中亚造山带西段的北缘,主要由上古生界至新生界的推覆和逆冲构造形成。

2.地层岩性:矿区地质构造以硐井组为主,主要岩性包括硐井组砂岩、泥岩和灰岩。

3.控矿构造:硐井组中存在多种形式的构造,其中主要的控矿构造有东西向断层、北东向和南北向褶皱以及破碎带等。

其中以破碎带为主要控制因素。

4.矿体类型:以股状、簇状、片状等形态出现,单矿体长度多在100米以上,宽度在2-6米之间。

找矿标志:
1. 优良的地质构造条件,主要表现为前破裂、中碎裂、软化带和矿化带等。

破碎、软化和矿化对石英脉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矿区地质环境复杂,矿床周边存在多种类型的围岩。

不同类型的围岩对矿床的形成和铁、钙等元素的富集有着不同的影响。

3. 岩浆脉体特征明显,具有明显的辐射结构及矿物质丰富度高等特点。

同时,含矿岩体中存在大量含金矿物。

4. 石英脉中含有丰富的蚀变矿物和粒状黄铁矿,这些矿物对金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古硐井金矿的找矿标志主要表现为复杂的构造环境和富含矿化的岩石体。

矿化成都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找矿工作需要加强与区域地质背景的联系,全面分析寻找找矿标志,以提高找矿成功率。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地质特征
古硐井金矿是一种矽卡岩型金矿,在地质特征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矿化岩石类型:岩体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巴斯围岩、石英卡岩围岩等,金化程度以及成金物质的富集程度较高,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矽卡岩型金矿。

2.金矿产出形式:在古硐井金矿内,金矿主要以簇状、层状和点状等形式产出。

其中以层状矿床最为突出,其分布范围广,含金量也相对较高。

3.成矿地质作用:成矿作用主要是存在于含黄金的矿液从深部上涌,随后发生浆液交代沉淀而形成,其中含有的硅酸盐、碳酸盐、黄铁矿等物质对金的固定和富集有很大的作用。

二、找矿标志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志:
1.岩体特征:硅卡岩并石英巴斯围岩具有一定的含金性,因此在寻找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岩体的特征。

2.地质构造:构造为控矿因素的影响在矽卡岩型金矿中比较大,如断裂带、褶皱及蚀变带等地质构造对该金矿的形成和寻找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矿体形态与空间特征:在空间布局上,古硐井金矿内金矿体主要分布在断层带附近的硅卡岩围岩和石英巴斯围岩中,可通过钻探、采样等方法对矿体的形态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以精确定位矿体。

4.地球化学特征:在找矿过程中通常会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如钾、铜、银、钼等元素的含量,这些元素通常与黄金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古硐井金矿是一种具有较高含金量的矽卡岩型金矿。

在找矿过程中需要关注其地质特征以及相应的找矿标志,以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该地区金矿床主要分
布在北部的露天矿和南部的地下金矿两个区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
找矿标志。

古硐井金矿位于额济纳旗南部,地处额济纳旗与鄂尔多斯市蒙城县的交界处,矿区内
主要产状有石英脉矿化、脉状矩细金矿化、脉状和充填状砂岩岩浆矿化等。

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如下:
1. 地质构造:
古硐井金矿地区位于巴彦塔拉旗额济纳旗克什克腾苏木边缘的南北向断裂带上,
周围主要由中、老侏罗纪火山岩、流纹岩、砂岩构成。

2. 矿体类型:
古硐井金矿主要以脉状矿体和包状矿体为主,矿体走向大致为南北向,倾角较大,一般介于70度到90度之间。

3. 矿化类型:
矿化类型主要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化,主要矿化矿物有金英石、方铅矿等。

4. 矿床特征:
古硐井金矿主要分布在地表露头和次生蚀变带,矿石呈细粒状或块状。

矿石主要
富集在石英脉中,同时还与砂岩、凝灰岩等有机质丰富的地层有关。

5. 找矿标志:
(1)矿化脉石及脉状矿化:在矿区地表和次生蚀变带,可以看到石英脉和脉状矿
化脉石的出露。

(2)蚀变岩体:矿区中普遍存在砂岩、凝灰岩等地层,这些地层由于与金矿化有
机质有关,经过蚀变后颜色及结构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找矿的参考。

(3)金矿石:矿石呈细粒状或块状,颜色以金黄色为主,有时也会伴生银、铜等
有价金属。

(4)地球物理勘查:地电法、重力法和电磁法等物理勘查方法在找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提供地下矿体的分布及性质的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地质特征:
1. 地理位置:古硐井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市约400公里,地处长城腹地。

2. 矿体类型: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展布,具有高纵横比的特点。

整个矿区主矿体发育在碎屑岩夹杂的石英岩中。

3. 地层岩性:矿区的地层主要由奥陶系地层和前寒武系地层组成,其中以奥陶系火山碎屑岩和砂岩为主要矿化岩系。

4. 矿化类型:矿床主要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石英脉常伴随着辉石、长石和黑云母等带状伪柱状伴生矿物。

二、找矿标志:
1. 石英脉:石英脉是古硐井金矿中最为明显的找矿标志之一。

这些石英脉呈层状、鳞片状或肥橙状分布,与周围的岩层形成鲜明的界线。

2. 脉状矿体:在矿区中,常可以看到一些呈脉状的金矿体,这些矿体多与石英脉相伴随存在,并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延伸性。

3. 矿体赋存特点:金矿主要以浸染形式分布于石英脉中,呈点状、脉状、似层状的赋存方式,其中石英脉的宽度和矿化程度较高的地方往往有较高的金品位。

4. 矿体地质构造:矿区内存在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构造破碎带和韧性剪切带。

这些构造带往往与矿体的形成和发育密切相关,是矿体富集的重要通道。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较为典型,石英脉、脉状矿体以及构造破碎带等是找矿标志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综合分析,可以找到潜在的金矿化目标区域,为后续的矿产勘探提供指导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是研究金矿资源的重要课题。

该矿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地质构造和岩石组成等方面,为金矿形成提供了条件。

矿区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砂岩、页岩和石英脉等岩石类型,这些岩石与金矿形成有密切关系。

金矿找矿标志包括矿石产状、矿化脉体和伴生矿物等,为找矿提供重要线索。

成矿规律研究金矿的形成机制和运移路径,有助于指导勘探工作。

找矿前景展望了未来金矿勘探的方向和重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具有重要意义,为金矿资源开发和勘探提供了重要指导。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金矿找矿标志、成矿规律、找矿前景、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1. 引言1.1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金矿之一,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具有重要意义。

该金矿地处额济纳旗东部,属于典型的太古宙花岗岩型金矿。

矿区地质背景复杂,岩性多样,构造活动频繁,是金矿形成的有利条件。

金矿赋存主要载体为花岗斑岩、石英脉和石英脉岩,金矿找矿标志主要包括石英脉、黄铁矿、方解石等。

成矿规律表明,金矿主要富集在断裂带和变质岩体接触带,构造控矿作用显著。

未来的找矿前景十分广阔,需要加强地质勘探,深入研究矿床成因,寻找新的找矿标志。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金矿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正文2.1 地质背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古硐井金矿地质背景: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位于中国北部,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之一——额济纳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地区地处阿拉善腹地,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平坦,盆地气候明显。

受东西向的沉积运动影响,在不同阶次的构造断裂和褶皱的作用下,形成了多种岩性和构造风貌。

在该地区,地质构造发育,岩性复杂,金矿资源潜力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某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摘要: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内蒙古中部地槽褶皱系(Ⅱ),温都尔庙~翁牛特加里东地槽褶皱带(Ⅱ1)的多伦复背斜(Ⅲ11级)。

区内构造较复杂,并伴有强烈的岩浆喷溢作用和频繁的岩浆侵入作用。

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式脉状金矿。

通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总结该区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有: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石炭系上统酒局子组、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中生界侏罗系上统白音高老组及新生界第四系。

本区地质构造表现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褶皱构造是倒转褶曲的一翼,老地层覆盖于新地层之上,为倒转褶曲的倒转翼。

断裂构造为该区域内主要构造形式。

多数断裂发生在晚古生代之后,特别是燕山构造运动时期表现的尤其强烈,北东向的断裂不但控制了构造盆地、火山机构的形成,同时也是火山岩浆和侵入岩浆的活动通道,含矿热液沿北东向断裂的派生断裂(北西向)充填成矿,北西向断裂成为容矿构造。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区内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
及第四系全新统。

1.2 构造
1.2.1 褶皱构造,矿区只出露二叠系于家北沟组地层,岩性为安山岩,为一走向北东东64°,倾向北西,倾角15°的单斜构造,为区域上倒转褶曲的倒转翼。

一区西部及二区南部被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52)侵入。

1.2.2 断裂构造,矿区内断裂构造以四条石英脉为代表,四条矿脉均为走向北西,石英脉构造断裂带。

断裂面形态在走向和倾向上均呈舒缓波状。

断裂带内岩石强烈破碎,成为碎裂岩、压碎岩及糜棱岩。

断层泥普遍存在,挤压片理与挤压透镜体相当发育,透镜体有的由围岩构成,矿脉被围岩环绕,有的围岩则直接为矿体或矿化体征。

局部地段有构造角砾岩出现,断裂所控制的矿脉形态以脉状为主,成因类型属岩浆热液含硫化物石英脉型,断裂带内黄铁矿、石英在某些地段形成清晰的条带状构造,延长方向与断裂方向一致或小角度斜交,由于岩石发生强烈破碎,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为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γδ52)。

花岗闪长岩(γδ52):分布于详查区一区西部及二区南部,侵入于二叠系下上统于家北沟组安山岩,呈岩株状产出。

岩石呈浅灰或灰色,中
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及斜长石,次要矿物为角闪石、黑云母和少量的辉石;石英含量为15%,暗色矿物含量15%,酸性及中性斜长石含量>40%,钾长石含量<20%。

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铁矿、锆英石、褐帘石、独居石等。

区内未发现脉岩。

1.4 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呈线性展布,多发生于北西向断裂构造中或其两侧,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偶见不均匀萤石化。

硅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可做为间接找矿标志,褐铁矿化是直接找矿标志。

硅化是本矿床最主要蚀变,次为绢云母化,次生石英及绢云母构成矿化蚀变岩的胶结物,其中硅化与金矿化(成矿)关系密切。

2 矿体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区内圈定具工业价值的金矿体1条,编号为1号金矿体,分布于详查区二矿段北东部,走向341°,倾向南西,倾角58°,呈脉状产出,矿体赋存于于家北沟组安山岩中,围岩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

矿体赋矿岩石为含金石英脉,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赋矿围岩为安山岩。

矿体地表由8个探槽(6个见矿)控制,控制矿体长度86m,控制矿体厚度0.93~1.45m,平均1.17m,含Au3.55~7.15g/t,平均5.45g/t。

地下深部由段高40m的2个中段控制矿体延深、延长、厚度及品位变化情况。

340m中段:由6个穿脉(3个见矿)控制矿体长度103m,控制矿体厚度0.65~1.04m,平均0.87m,Au品位3.69~6.78g/t,平均4.91g/t。

300m中段:由4个穿脉进行控制,未发现矿化。

1号矿体真厚度0.65~1.45m,平均1.17m,厚度变化系数48.62%,厚度稳定程度为稳定。

Au品位3.55~7.15g/t,平均5.31g/t,品位变化系数57.91%,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为均匀。

矿体延长100m,延深62m。

未见可剔除厚度的夹石。

2.2 矿石特征
2.2.1 矿石物质成分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主要次生矿物—土状褐铁矿、赤铁矿、沥青状褐铁矿(含铜)及少量孔雀石,偶有兰铜矿。

主要脉石矿物—石英、绢云母、绿泥石、方解石及少量黑云母,
偶有绿帘石、阳起石。

2.2.2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主要为它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镶嵌构造、压碎结构。

矿石构造矿石构造主要为致密块状、浸染状构造构造,其次为致密角砾状构造、条带状构造。

2.2.3 矿体围岩和夹石情况
矿体顶底板围岩为二叠系于家北沟组的安山岩。

岩石仅局部有轻微的蚀变,蚀变宽度一般不足1m,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矿体赋存在安山岩的断裂带中,受构造控制较严格,矿体较薄,矿体沿走向、倾向变化比较稳定,矿体内未见可剔除厚度的夹石。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致
3.1 矿床成因
矿体产于北西向的压扭性构造带中,严格受构造控制,矿体产状多受构造产状限定,围岩蚀变也沿矿体所处的构造呈线状展布,说明矿体是由含矿热液沿早期构造空间充填而成,矿床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方解石化、黄铁矿化,属于一套中低温热液蚀变组合。


物成分为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该套矿物组合属中低温矿物组合,据此推断该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式脉状金矿床。

3.2找矿标志
a.附近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类小型侵入体,为成矿提供热源和部分矿源,是良好的岩浆岩成矿条件。

b.构造标志为北西向的压扭性构造,是较好的容矿构造。

c.地球化学(土壤)测量:(Ag、Au、Cu)幅值高、重现性好,浓集中心明显,分带性好的地段。

参考文献
[1]孙青松,等.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某金矿详查报告.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