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83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东省广宁县丰木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郭碧莹,李畅建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三队,广东 肇庆 526060摘 要:丰木地区金矿床位于粤西广宁县北部,黄泥坑金矿床的南西部。

区内多期次岩浆活动,断裂构造发育,具有良好的构造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本文对丰木地区金矿区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判断其为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金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为下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关键词: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丰木地区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83-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gold deposits in Fengmu area,Guangni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GUO Bi-ying, LI Chang-jianGeological Team 933 of Geology Bureau for Nonferrous Me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aoqing 526060, ChinaAbstract: The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Guangning County, west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western of Huangnikeng gold deposit. The area has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ell-developed faults, and goo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structural altered rock type gold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 are studied, and it is judged to be a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controlled by shear zone.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ation.Keywords: structural altered rock-host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 Gold deposit in Fengmu area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郭碧莹,女,生于1988年,广东肇庆人,硕士研究生,地质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一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一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一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

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

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

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

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G 2gt),下奥陶统爵山沟组(0叮),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一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

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lo其中Fl-1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

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一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

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5、石英脉;6、硅化破碎带;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一)矿化类型及特征。

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

泰安市化马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泰安市化马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成果与方法 !"#$%&%’%()* +(, -%)#.,
[!] 宽 ! "# 左右 。韧性剪切带西侧为细粒含黑云英 云闪长岩, 受韧性剪切影响形成条痕状糜棱构造; 东
)&&4 年 ) 月
侧为柳杭组黑云变粒岩、 绢云石英片岩, 由于矿物被 塑变拉长, 岩石外貌呈细纹状条纹状排列, 已成为变 余糜棱岩。金矿受韧性剪切带控制, 金矿化带所在 部位亦是韧性剪切带的中心带, 是塑性流变及剪切 应变最强烈地段。其主要表现是带内岩石矿物粒度 明显变细, 岩石片理极为发育, 小揉皱及显微揉皱普 遍, 拖拽揉皱及片理 “ $” 型弯曲明显, 含矿岩石中斜 长石常见晶体压碎、 双晶弯曲或错断, 中心带内的矿 化带及两侧常见碎裂岩, 并断续可见构造角砾岩。 !"# 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较发育, 主要为新太古代蒙山岩套 白马庄片麻状细粒含角闪黑云石英闪长岩、 望府山 条带状细粒含黑云英云闪长岩和上港岩体。其中条 带状细粒含黑云英云闪长岩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 岩石风化呈土灰色, 粒状变晶结构, 条带状构造, 主 要矿物为斜长石 (%&’ ( ) 、 石英 ()&’ ( ) 、 普通角闪 石 ()%’ ( ) , 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 磁铁矿型; 上港 片麻状中粒含黑云奥长花岗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和南 部, 基本顺层侵入柳杭组地层中, 具明显的片麻状构 造, 岩石灰白色,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 (%*’ ( ) 、 石英 (+&’ ( ) 及黑云母等, 副矿组合为锆石 磷灰石 型。
岩石种类 123* 423* % & #% % & #% % & )" % & )/ ! & *# 56* 3’ !" & 0+ !) & 0* !0 & ’) !# & ’) !0 & "*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乌拉根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乌拉根铅锌矿位于新疆乌恰县康苏镇南东约5km,矿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喀什坳陷中央隆起北侧向斜内,矿床为热卤水喷流沉积改造,碳酸盐岩-砂砾岩层控制型铅锌矿,矿体受构造控制呈浸染细脉和透镜状分布,与天青石化及黄铁矿化有关。

本文重点论述该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

寻找含砾砂岩型铅锌矿并提出找矿标志。

标签:乌拉根铅锌矿铅锌矿体地质特征找矿方向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塔里木地块西部块内、西南坳陷喀什坳陷西端,为塔里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组成部分。

地层主要出露中生界、新生界,为一套陆、海相砂、砾岩和泥、碳酸盐建造,其次为第三、第四系岩性,广泛分布在乌拉根向斜中部低洼处。

区内构造有北西向的费尔干纳- 塔拉斯巨型走滑断裂系,东西向的乌恰断裂、布仑口- 库斯拉普断裂、乌赤别里山口断裂,这些大断裂为深源物质向上运移起到导矿作用。

Cu、Pb、Zn、Sr、Ag、Ba 等元素在新生界呈高背景和异常分布。

2矿区地质特征乌拉根铅锌矿区位于库什维克复式向斜东段乌拉根向斜,其轴向近东西,形成向东仰起,向西变宽缓慢散开,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长城系、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

其中古新统乌拉根组出露于乌拉根向斜两翼,矿化分布于统乌拉根组第一、二岩性段,向斜南翼倾向330°~340°,倾角60°~75°,北翼倾向200°~220°,倾角65°~80°,局部倒转。

向斜内发育有小的次级背斜或倒转背斜,使北翼地层褶曲形成箱状构造。

南、北两翼发育阶梯状同生断裂构造。

3铅锌矿(化)体地质特征3.1铅锌矿矿化体(特征)铅锌矿矿体特征矿化带分布于乌拉根向斜两翼,以东西向轴向分北翼称为北矿带,南翼为南矿带。

2003 年到2007 年共施工了13 个钻孔,南矿带9 个,北矿带3 个,核部1 个,全矿区圈定铅锌矿体9 个,分别为南矿带的I、II、Ⅲ,IV 号及北矿带的I1、I2、II1、II2、Ⅲ号矿体。

四川省平武县磨河坝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四川省平武县磨河坝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四川省平武县磨河坝锰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孙占营,王 瑜,陈 围(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川西北地质队,四川 绵阳 621000)摘 要:平武县磨合坝锰矿位处扬子地台西北被动大陆边缘造山带,为典型的“虎牙式”锰矿床。

矿床包括2个锰矿体,延伸稳定,呈似层状产出,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底部铁锰质板岩中,锰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碳酸锰矿石,少量氧化锰矿石,矿石矿物以菱锰矿、硬锰矿、软锰矿、磁铁矿为主,矿床类型属沉积变质类型,受地层、岩性控制十分明显。

关键词:锰矿;地质特征;沉积变质;找矿标志;磨河坝中图分类号:P61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5-0214-3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Moheba Manganese Depositin Pingw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SUN Zhan-ying, WANG Yu, CHEN Wei(Northwest Sichuan Geological Team,Sichuan Geology and Mineral Bureau,Mianyang 621000,China)Abstract: Pingwu County Moheba Manganese Mine is located i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orogenic belt in northwestern Yangtze platform, and it is typical "tiger tooth" manganese deposit. The deposit consists of 2 manganese ore bodies, it extended stability and layered, The deposit existing in the ferromanganese slate at the bottom of the Zhagashan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Triassic, The natural type of manganese ore is mainly manganese carbonate ore, a small amount of manganese oxide ore, The main ore minerals are rhodochrosite, anthracite, soft manganese, and magnetite, The type of deposit is a type of sedimentary metamorphism, The deposit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stratum and lithology.Keywords: Manganes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edimentary metamorphism; prospecting indicators; Moheba平武县磨河坝锰矿为“虎牙式”锰矿床,处于扬子地台西北被动大陆边缘造山带[1],地层分区属马尔康地层分区金川小区[2]。

辽宁阜新水泉沟金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辽宁阜新水泉沟金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20年 3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07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辽宁阜新水泉沟金矿区矿体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杨红恩,董 军(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13)摘 要:阜新水泉沟金矿点位于辽西大巴-瓦子峪-后三角韧性剪切带内,矿体赋存于断裂带中,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及绢云母化等,其中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水泉沟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活动促使地层中金活化,含矿流体随着岩浆沿着构造裂隙迁移,最后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矿床类型为韧性剪切带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

关键词:金矿;韧性剪切带;围岩蚀变;矿床类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06-0107-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Ore Bodies in ShuiquangouGold Mine,Fuxin, Liaoning ProvinceYANG Hong-en, DONG Jun(Liaoning Nonferrous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enyang 110013,China)Abstract: Shuiquangou gold deposit in Fuxin is located in the Daba-Waziyu-Housanjiao ductile shear zone in the west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ore bodyarehosted in the fault zone ,and occur as vein, vein-like and lenticular type.Thewall rockalteration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ilicification, chloritization,kaolinization and sericitization, in which the silicific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Shuiquangou gold deposit comes from dayingzi formation of Archean jianping group. The multi-stage tectonic activities promote the activation of gold in the stratum. The ore-bearing fluid migrates along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with magma, and finally enriches in the favorable position. The deposit type is quartz vein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in the ductile shear zone. Keywords: gold deposit; ductile shear zone; wall rock alteration; deposit type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杨红恩,女,硕士,汉族,河南洛阳人,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三道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三道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三道沟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卢玉浪,陈明阳(黑龙江省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摘 要:三道沟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弧盆系(Pt3-Pz)龙江—塔溪岩浆弧(D-P3),中生代(T3-K)处于松嫩盆地边缘嫩江深断裂西侧的北东向龙江隆起带上。

岩浆活动强烈,构造—成矿环境与内蒙突泉—林西极其相似,是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银)矿、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的重要区域。

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的研究,认为该区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模式,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为在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示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8-0071-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gold deposits in Sandaogou areaLU Yu-lang, CHEN Ming-yang(Heilongjiang Mining Group Co., Ltd., Harbin 150090,China)Abstract: The tectonic position of Sandaogou area is located in Longjiang tahi magmatic arc (D-P3) of Daxing'anling arc basin system (Pt3-Pz), and the Mesozoic (T3-K) is located in the ne Longjiang uplift belt to the west of Nenjiang deep fault on the edge of Songnen basin. It is an important metallogenic area of epithermal gold (silver) deposit and porphyry copper molybdenum deposit.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 mining area,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rea is a fracture zone altered rock type gold deposit model with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which provides a demonstration for the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in the area.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依次为:二叠系下统大石寨组(P1d)、上统林西组(P3ιn),白垩系下统龙江组(K1ι)、光华组(K1gn)、甘河组(K1g),第四系(Q4)。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1.矿床特征该矿区铁矿体赋存于上太古界石咀亚群金岗库组含铁岩系地层中,为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床。

呈微波状产出,产状较稳定。

铁矿体形态分布受地层层位控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

金岗库组(W1j)地层厚997m,下部以角闪质岩石夹磁铁石英岩为主,由黑云变粒岩、二云黑云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夹1-4层磁铁石英岩等组成;上部为黑云变粒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含榴黑云变粒岩、二云二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及二云斜长片麻岩。

另有不稳定的阳起石片岩、二云片岩、含榴黑云石英片岩和角闪磁铁石英岩。

1.1矿体特征该铁矿区现有6条铁矿体,编号分别为Ⅱ、Ⅲ、Ⅳ、Ⅴ、Ⅵ、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70-80°,倾向南或北,倾角60-85°。

局部直立或小于60°。

矿区东西两段呈单斜产出,中段矿体构成向斜。

单矿体走向长100-2300m,厚度2.70-31.05m,一般5-10m左右。

以Ⅴ号矿体为主矿体,Ⅲ号矿体次之,其它矿体为小矿体。

矿区累计查明122b+333资源储量3291.01万吨,现保有122b+333资源储量2735.44万吨,TFe平均品位31.14%,mFe平均品位22.14%。

现将各矿体特征分述如下:Ⅱ号矿体:位于矿区的西部复式向斜南翼。

矿体总长1755m,其中本矿区内770m。

Ⅲ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中东部,为中段复式向斜北翼矿体,与南翼Ⅴ号矿体对称。

与Ⅱ号矿体的东部相距800m;南距Ⅶ号矿体100m。

Ⅳ号矿体:位于矿区的东部,处于复式向斜南翼,由于云雾沟断层左行扭动,矿体向北错移。

Ⅳ号矿体西距Ⅲ号矿体460m,北距Ⅷ号矿体70m。

Ⅴ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南部,为本矿区主要矿体,Ⅴ号矿体北距Ⅵ号矿体70m。

矿体长1995m。

Ⅵ号矿体:位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向斜南翼,与北翼Ⅶ号矿体相对称。

Ⅵ号矿体北距Ⅶ号矿体40m,南距Ⅴ号矿体25-75m。

Ⅶ号矿体:分布于矿区的偏东部,构造上处于复式向斜北翼近轴部。

山西省原平市砾瑶一带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山西省原平市砾瑶一带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054地质勘探DI ZHI KAN TAN矿区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北东方向的苏龙口镇附近,地处五台山西北部边缘山前丘陵地带。

本区成矿带属于“山西五台—太行成矿区”中的“五台山成矿亚区(带)”,它以含铁岩系中条带状铁建造为主体,伴生磁铁矿,钒钛磁铁矿的矿床系列。

通过研究该区矿体地质构造特征及磁异常特征,为以后寻找铁矿提供借鉴。

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山西板内造山带”(Ⅱ级构造单元)的“五台山—吕梁山板隆”(Ⅲ级构造单元)之北台块凸(Ⅳ8级构造单元)构造中。

成矿带属于山西五台—恒山成矿区(Ⅱ2)的五台山成(含)矿亚区(Ⅲ5)的铁、铜、金、银、多金属、硫铁矿带。

见图1。

1.1 地层区域内新生界沿滹沱河及其两岸广泛分布,基岩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五台群,金刚库组和柏枝岩组2层含铁建造(含矿层),砾瑶一带铁矿体即赋存于金刚库组含铁建造中。

1.2 构造区域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准地台华北台块山西中台隆起的东北部,属五台台拱中台怀穹褶束部分,它的北面及西面与滹沱河新台凹接壤。

区内出露的地层大体上可明显地分为4个构造层次:阜平超群构造层、五台超群构造层、滹沱超群构造层、长城系以来的盖层构造层。

前二者为地槽型建造,后者均为地台型建造,主要硅铁质建造即产于五台构造层之中。

本区岩浆岩发育,晚太古代至元古代均有活动。

2 矿区地质2.1 地层砾瑶一带铁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覆盖厚度约10-300m 左右,主要分布在滹沱河两侧;中部沟谷两侧及梁顶出露第三系(N);基岩主要为五台群的石咀亚群,由老到新依次为金岗库组(W j)和庄旺组(W z)。

岩性主11要为金岗库组(W j)主要岩性组合为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和1磁铁石英岩。

庄旺组(W z)主要岩性为灰—浅灰色黑云变粒1岩、石英片岩夹含榴斜长角闪(片)岩或角闪片岩。

2.2 褶皱构造1)矿区东部构造受区域上多期褶皱构造控制,形成两个紧闭倒转向斜。

南北矿带铁矿体分别位于两个紧闭倒转向斜两个南翼的金岗库组地层斜长角闪岩中,向西侧伏。

甘肃宕昌县陈家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甘肃宕昌县陈家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34甘肃宕昌县陈家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山龙龙(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天水矿产勘查院,甘肃 天水 741020)摘 要:宕昌县陈家山铅锌矿位于中秦岭海西期褶皱带之南亚带,该区带为著名的岷(县)礼(县)-西(和)成(县)多金属成矿带西部,呈北西西向。

矿体主要赋存泥盆系中统黄家沟组五段二亚段。

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及少量黄铁矿等。

关键词:铅锌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陈家山;甘肃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02-0134-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Chenjiashan Pb-Zn deposit in Gansu ProvinceSHAN Long-long(Tianshui Mineral Prospecting Institute of Gansu Province Bureau of Non-ferrous met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Tianshui 741020, China)Abstract: The Chenjiashan pb-z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 Asia Zone of the Hercynian fold belt in the Middle Qin Mountains, west of the famous name of a river in Sichuan (Xian) Li (Xian)-Xi (he) Cheng (Xian) polymetallic metallogenic belt. The orebodie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5th member of Huangjiagou formation of Middle Devonian. Ore Minerals are mainly Galena, sphalerite and a small amount of pyrite and so on.Keywords: Pb-Zn deposit;geological features;prospecting criteria;Chenjiashan;Gansu收稿日期:2022-01作者简介:山龙龙,男,生于1989年,汉族,甘肃徽县人,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

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探讨

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探讨

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探讨猫儿山萤石矿床位于皖鄂两省区交界处,于上世纪70年代由民采发现80年代曾由当地政府组织正规开采,现矿床开采已进入后期阶段。

笔者综合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地质条件,认为该萤石矿床是岩浆低温热液型脉状矿床,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1、成矿地质背景萤石矿床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断褶带之猫儿山背斜中部。

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板溪群、震旦系变质岩系,下古生界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及奥陶地层。

区域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不同时期的SN向、NW向及NE向及NE向构造线纵横交错。

其中以NE-NNE向断裂构造最为显著,是本区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

区域内岩浆活动强烈,广泛分布有加里东期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于板溪群、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构成猫儿山复式岩体的主体,燕山期花岗岩则呈大小不等的岩株群产出,侵入于加里东期猫儿山花岗岩和围岩中,多沿着断裂构造分布,与从多矿产的形成关系密切。

萤石矿床即产于燕山早期黑云母花岗岩中。

2、矿区地质概况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元古界震旦系南沱组(Zln)黄褐色长石石英砂岩、不等粒砂岩、泥质粉砂岩,夹含砾砂岩、绢云板岩、钙质板岩、泥灰岩和透镜状白云岩。

与猫儿山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外接触带发育有角岩化、硅化蚀变。

2.2 构造2.2.1 褶皱矿区褶皱主要为猫儿山复式背斜,轴向NE-NNE,次级褶皱不发育,岩层产状较平缓,构造变型不甚剧烈。

沿复式背斜轴部侵入有加里东期花岗岩体。

2.2.2 断裂矿区断裂十分发育,主要为NE向,具张扭性质。

较大的断裂有F1、F2、F3、F4断裂,前3者汇合形成枝状断裂。

断裂带宽5-54m,长180-3600m,整个断裂一大一小展布,局部略呈扫帚状、小分岔出现,倾向NW,倾角57-75º。

断裂具多期活动性质,前期的断裂破碎带经富含SiO2的热液充填与交代,形成硅化压碎央,并以脉状产出,数量约70余多,多沿NE和NNE走向略呈侧现排列,萤石矿脉(体)即充填于这种硅化压碎岩带中。

新疆民丰县硝尔库勒矿区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民丰县硝尔库勒矿区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新疆民丰县硝尔库勒矿区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薛 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在搜集和研究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运用地质物探、槽探和钻探工程等方法,对硝尔库勒锑矿开展普查评价,查明了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含矿层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等,明确了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关键词:硝尔库勒;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01-0069-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xierkule antimony deposit in Minfeng County, XinjiangXUE Jiong(The first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am of Xinjiang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Urumqi 830011,China)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data, using geophysical and trenching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xierkule antimony deposit, the strata, structures, magmatic rocks,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the prospecting criteria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have been defined.Keywords: nierkule; antimony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1 区域地质背景硝尔库勒锑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昆仑山西段,硝尔库勒湖东侧约64km。

团风县金鸡坳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团风县金鸡坳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3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团风县金鸡坳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聂振邦,李文涛,余兴江,姜明宇,孙 达(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湖北 大冶 435100)摘 要:金鸡坳金矿区分布于湖北省团风县境内,处于湖北大崎山穹窿南西缘地带,金鸡坳矿区内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断裂构造为此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之一,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区内近东西向、北西向的脆性断裂是矿区的主要储矿构造,矿化主要富集在不同方向次级断裂构造交汇部位。

燕山期构造岩浆热液活动和矿区金成矿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区内金矿主要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成因类型。

下文结合实践,对团风县金鸡坳金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并总结其找矿标志,希望能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金鸡坳金矿区;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6-0033-2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聂振邦,男,生于1986年,汉族,湖北咸宁人,本科,工程师。

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1 区域地质背景秦岭褶皱系(Ⅰ级)桐柏—大别中间隆起带(Ⅱ级)大别山复背斜(Ⅲ级)罗田褶皱束内的大崎山穹窿南西缘是矿区的分布所在,属于商麻断裂和大悟浠水断裂相互交接的位置上,提高的有利通道,从促进岩浆(燕山晚期)通过该部位进行上侵,而且也有利于热液上升。

中深变质岩系(前寒武系)是该区的主要地层出露,黑云二长片麻岩以及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夹斜长角山岩的黑云二长变粒岩是矿区的主要岩石类型,该区发育明显的岩浆活动,存在多期性的特征,主要的岩浆活动为燕山期以及晋宁期和大别期,出露酸性岩体以及超基性岩体,北东向断裂以及北西向断裂是该区的主要构造特征[1]。

2 矿区地质特征大别岩群深变质岩系是矿区主要地层出露,黑云二长片麻岩以及夹斜长角闪岩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和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是其主要的岩性特征;新源古代二长花岗岩(片麻状)是该区的主要岩体出露。

湖南滩头矿区锰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湖南滩头矿区锰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 4月上76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湖南滩头矿区锰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吴非易(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三大队,湖南 长沙 410000)摘 要:滩头锰矿区位于杨子准地台—江南台隆—湘中褶皱区,锰矿资源丰富,主要为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孤峰组下部含锰岩系的沉积型铁锰矿床。

矿区锰矿层地表出露较好,总出露面积大约4Km2。

文章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总结其找矿标志。

关键词:湖南滩头;锰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07-0076-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manganese deposit in beachhead mining area, HunanWU Fei-yi(303 Brigade of Hunan Nuclear Geology ,Changsha 410000,China)Abstract: The beachhead manganese ore area is located in the Yang Zi Di platform - Jiangnan taurong - Xiangzhong fold area, rich in manganese ore resources, mainly deposited in the manganese deposit of the lower manganese rock serie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Permian Gusan formation. The surface of manganese deposit in the mining area is well exposed, and the total area exposed is about 4Km2.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the paper preliminarily summarizes its prospecting criteria.Keywords: Hunan beaches; manganese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criteria收稿时间:2018-03作者简介:吴非易,男,生于1987年,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矿产勘察。

新疆巴里坤县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巴里坤县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新疆巴里坤县某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李 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四队,新疆 哈密 839000)摘 要:区域大地构造位于天山兴蒙造山系(Ⅰ级构造单元)之准噶尔弧盆系(Ⅱ级构造单元)的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Ⅲ级构造单元)内,成矿带属于双峰山-伊吾Au-Hg-Cu-Fe-矿带(Ⅳ-4-⑧)中西部。

成矿条件极为有利。

矿体产于石炭纪石英二长闪长岩中,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文章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找矿标志,为后期该地区找寻同类型矿指明方向。

关键词:矿体地质特征;石英二长闪长岩;铜矿体;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TG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9-006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indicators of a copper deposit in Balikun County, XinjiangLI Ting(No. 704 Team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Hami 839000,China)Abstract: The regional geodetic structure is located in the Xemistai-Kulankazgan Paleozoic composite island arc zone (III-level tectonic unit) of the Junggar Arc Basin (Class II tectonic unit) of the Tianshan Xingmeng orogenic system (I-level tectonic unit). Inside, the metallogenic belt belongs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Shuangfengshan-Yiu-Hu-Cu-Fe-mineral belt (IV-4-8). The ore-forming conditions are extremely advantageous. The ore body is produced in the Carboniferous quartz diorite diorite, and its structural ore-control characteristics are obvious. Based on the regional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characteristics and surrounding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ng area, and summarizes the prospecting marks, which indicates the direction of the same type of mine in the later stage.Keywords: ore body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quartz monzodiorite; copper ore body; prospecting criteria1地质背景矿区位于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系(Ⅰ级构造单元)之准噶尔弧盆系(Ⅱ级构造单元)的谢米斯台—库兰卡兹干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Ⅲ级构造单元)中西部,成矿单元位于双峰山-伊吾Au-Hg-Cu-Fe–煤矿带(Ⅳ级)上,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

赣州市南康区深坑里—下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赣州市南康区深坑里—下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7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赣州市南康区深坑里—下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黄美俊,喻军敏,信伟卫(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 南昌 330001)摘 要:本文是在南康区深坑里-赣县下湾金矿详查的基础上,并通过认真分析区内已有研究成果,重点通过对南康区深坑里-赣县下湾金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以助于区域内类似矿产的勘查。

关键词:金矿;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1-0074-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shenkengli-Xiawan gold depositin Nankang District, Ganzhou CityHUANG Mei-jun, YU Jun-min, XIN Wei-wei(Jiangxi Nonferrous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Nanchang 330001,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Xiawan gold mine in Nankang District, and through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marks of Xiawan gold mine in Nankang District, so as to help the exploration of similar minerals in the area.Keyword: gold mine; Prospecting criteria深坑里-下湾金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论述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摘要:本文根据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主要围绕了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围岩蚀变及成矿关系的分析,指出了该矿床成因机理,总结了该矿床成矿标志。

关键词:金矿矿体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1 矿床地质特征1.2 构造矿区内的地层、岩石经长期的多期次的变质、变形、扭裂、滑移、倒置、拼贴、逆冲、推覆等作用,使区内形成许许多多的构造岩片及混杂岩带,除控制韧性剪切带南北两侧边界区域性走滑断裂构造外,低序次的剪切、走滑构造也极为发育,岩层中的片理、劈理,糜棱构造、揉皱、挠曲等十分发育,加上多期次的成矿作用,使矿区内地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

1.3岩浆岩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区内岩浆岩比较发育,晚期主要以花岗岩株、石英钠长斑岩、花岗斑岩、煌斑岩、热液贯入式角砾岩等形式产出。

2矿体特征矿体赋存于近东西向韧-脆性剪切带中,主要呈脉状近平行排列产出,在平面上矿体之间水平间距最大为70m,最小约20~30m左右;剖面上矿脉呈侧幕式展布,在垂距约210m范围内,倾向上最大延深达340m。

矿体金平均品位(2.4~18.68)×10-6,平均厚度0.80~7.03m。

矿体走向290°~310°,北倾,倾角60°~80°。

矿脉走向与岩层走向有25°~35°之夹角,两者总体倾向相反,岩层南倾,矿脉北倾。

因此,矿脉在走向倾向上常斜切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片岩等。

矿体由蚀变构造糜棱岩组成,沿脆-韧性断裂构造带分布,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走向上呈舒缓波状,倾向上比较平直。

矿体形态较简单,常呈脉状产出,一般以单脉为主。

连续性较好,有时具分支、复合、尖灭再现及膨缩现象。

2.1 矿石结构构造特征根据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的粒度及它们的嵌布关系划分出:自形晶粒状结构、半自形晶-它形晶粒状结构、碎裂结构、填隙(充填结构)结构、交代残余结构,镶嵌结构。

河南省洛宁县小池沟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河南省洛宁县小池沟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128河南省洛宁县小池沟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孙海宇(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 郑州450000)摘 要: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华北地块南缘,出露的地层是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深变质片麻岩系,断裂发育,可以划分北东(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为三组,金山庙花岗岩体和花山花岗岩体分布于矿区的北部边缘和南东部,与成矿关系密切,不仅控制成矿环境,而且提供了充足的热动力条件和成矿流体。

金矿床就赋存在北东-北北东向主的断裂带中,断裂构造中的多种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洛宁县;小池沟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12-0128-2收稿日期:2019-12作者简介:孙海宇,女,生于1989年,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地质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与管理。

小池沟金矿区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核部,该区古变质岩系发育,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条件良好。

1 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是太古宇太华群石板沟组(Arsh)深变质片麻岩系,其岩性主要为: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次之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混合岩。

岩石混合岩化强烈,各种岩性之间呈渐变接触关系。

地层片麻理产状,倾向为300°~338°,倾角为70°~78°,分布在工作区的大部分范围[1]。

2 构造2.1 褶皱八百坡--拾马岭背斜:为一个轴向NNE-SSW,两翼呈不对称产出的背斜。

NW 翼地层270-330°∠30-60°;SE 翼地层因受花山花岗岩体的影响产状较乱,其总体产状130-150°∠40-56°。

次级褶皱迭加发育于八百坡--拾马岭背斜西翼,呈背向形组合产出。

枢纽走向NE-SW 向,与主背斜枢纽近于平行或略有斜交。

2.2 断裂区内断裂发育,可以划分北东(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为三组[2,3]。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背景安徽某钨钼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南缘,区域上处于下扬子台坳的次级单元皖南褶断带与皖浙褶断带的交接处。

矿区主体构造为复式背斜褶皱带中百川向斜,整个矿区及外围均被花岗岩闪长岩基所包裹,区域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广德-休宁地层小区。

区域内主体褶皱受到断层破坏被分割成数段,总体呈北东45°-55°方向延伸,向斜北东段开阔,南西段紧闭,向斜轴部地层为南华系雷公坞组至震旦系皮园村组。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表现为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其中北东向比较发育。

断裂两侧岩石破碎,角砾岩、裂隙、褶曲发育,该断裂控制花岗闪长岩体的分布,是区域的主要控岩控矿构造,并同时控制其次级断裂的形成。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雷公坞组(Nh2l):砾石成分主要以石英为主,砾石大小不等,分选性较差,砾径0.2-20cm之间,一般0.5-2cm,呈次棱角状,含砾率10%-20%,越到底部砾径越小,含砾率愈低。

该矿段内地表出露厚度不一,一般330-380米。

休宁组中段(Nh1x1):本段分为上下两部分,地表出露总厚度约150米,下部Nh1x1-1岩性为灰绿、黄绿色细粒砂岩及灰绿色粉砂岩;上部Nh1x1-2岩性为土黄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休宁组上段(Nh1x2):本段分为上下两部分,地表出露总厚度约150米,下部Nh1x2-1岩性为紫红色薄层粉砂质、灰绿色中厚层硅化粉砂岩,厚约100米;上部Nh1x2-2岩性为灰绿色中厚层硅化粉砂岩夹土黄色薄层泥岩、紫灰色—灰白色泥质粉砂岩、含铁锰质石英砂岩、钙质砂岩,最顶部为紫黑色中薄层粉砂质泥岩,厚约50米。

蓝田组(Z1l):为灰黑色中厚层黑白相间的条纹状硅质灰岩、深灰及灰色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及“肋骨状”白云质泥灰岩或灰岩,地表出露厚约300米。

2.2构造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其中北东向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对矿床起破坏作用。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摘要】铁矿矿床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对其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至关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铁矿矿床的形成及分类,包括沉积型、变质型和热液型等。

随后详细阐述了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如矿体产状、岩石组合和矿石矿物等。

本文还探讨了铁矿矿床的找矿标志,包括矿体周围的褶皱、断裂和矿石的颜色等特征。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磁铁矿、赤铁矿和铁矿石等,地质调查与勘探方法可以帮助寻找潜在的铁矿矿床。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高找矿的准确性和效率。

【关键词】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形成、分类、类型、地质调查、勘探方法、认识、应用。

1. 引言1.1 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是矿床勘查与开发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铁矿矿床主要包括磁铁矿、赤铁矿、铁闪锌矿等类型,其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和共性。

通过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提高勘查效率。

铁矿矿床的形成和分类是理解其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

铁矿矿床主要形成于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作用下,根据其成因和矿石类型可以将其分类为热成矿型、沉积矿型、变质矿型等。

不同类型的铁矿矿床具有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可以为勘查提供重要线索。

常见的铁矿矿床类型包括矽质铁矿、碳酸盐岩型铁矿、超高温矿床等,它们在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地质调查和勘探方法在寻找铁矿矿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化学等多领域的技术手段,结合地质学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的认识和应用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指导勘查工作,为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断完善铁矿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一、区内含金地质体特征本区位于井冈山—陈山隆褶断束的西南端,万洋山—诸广山隆起区东缘;遂川—抚州断裂带的北西侧。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为加里东晚期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呈北西西的腰形展布,岩性以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为主。

岩体围岩为中、上寒武统地层。

岩体内部相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边缘相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

岩体外接触带硅化、钾化、绿泥石化等发育。

加里东晚期岩浆呈岩株状产出,侵入接触关系明显且形成较宽的热接触变质晕。

基底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寒武统水石群(€ 3sh),中寒武统高滩群(€ 2gt), 下奥陶统爵山沟组
(01j),盖层为中泥盆统跳马涧组(D2t), 其不整合于基底及花岗岩之上。

本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金竹山复向斜,其核部地层为爵山沟组、两翼地层为水石群,其轴面向南西倒转。

出露的断裂构造较发育,主要以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为主,见图1。

其中F1-1 为区域性断裂,属压扭性质,控制矿区构造。

北西向断裂有两条:即北部长坑—源坑洞断裂带和中部锡坑—石角里断歹u d+f;裂带。

构造表现形式为硅化破碎带、石英脉或蚀变(挤压)破碎带等,具膨胀、分支、尖灭、再现现象,构造内及两侧发育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及碳化等。

该类断裂构造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断裂构造中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及碳化发育,草林地区金矿点即受该类构造控制。

1、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
2、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
3、寒武系上统水石群;
4、加里东晚期花岗岩;
5、石英脉;
6、硅化破碎带;
7、实测、推测地质界线;8、实侧不整合界线;9、断裂及编号;
10、地层及断裂产状;11、倒转地层产状
二、区内金矿体矿化特征
(一)矿化类型及特征。

综合草林成矿带多个岩金矿区情况,根据金矿石产出形式状态,可将区内的矿石金矿化分为两种类型,即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

1.石英脉型金矿化特征。

石英脉型金矿体其特点是矿脉规模小,长度5—20 米,厚度4—15 厘米,呈细脉状、透镜状或团块状分布,矿脉具分支复合现象,矿化极不均匀,也不连续。

金矿化品位较高,为3.8-45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101.92 克/ 吨。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闪锌矿及少量的黄铜矿。

脉石矿物有石英及少量绿泥石、绢云母、方解石等。

2.蚀变破碎带型金矿化特征。

蚀变破碎带金矿化产在北西向的破碎蚀变断裂带中。

其特点是矿体(化)规模较大,长度50-120 米,宽度0.2-1.5 米,矿体(化)的形态呈透镜状或带状,品位一般为4.5-25.2 克/ 吨,最高品位可达79.6 克/吨。

金银矿物以银金矿、金银矿和自然银为主。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脉石矿物有石英、绿泥石、方解石等。

金银矿物中含金量在75%以下,含银量25%以上。

矿石构造以网脉状和角砾状为主,结构为半自形粒状或他形粒状。

金银矿物分布在石英脉中及石英脉
边缘,自然银分布在含锰方解石中。

(二)含金蚀变破碎带特征。

结合矿区实际,含金蚀变破碎带岩性组合一般自顶板往下分四层:
a 层:千糜岩。

灰绿、暗绿色,粒状纤状变晶结构,具与构造带平行的挤压面理,黄铁矿化明显,强绿泥石化,局部碳酸盐化,厚0.15-0.50 米,较稳定,分布于带的顶部(偶见分布于带的底部),与围岩界线清楚。

b 层:含金属硫化物石英岩。

灰白色、白色。

主要矿物为石英与金属硫化物。

两者相间出现,呈条带状。

硅化、矿化强烈。

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倾向上时有尖灭、再现,厚0-0.75 米,一般0.10-
0.35 米。

c 层:硅化碎裂岩。

浅灰色,碎裂结构,块状结构,大部矿化较强,厚0.3-1.0 米。

d 层:碎裂岩,浅灰色。

多为硅化砂岩,具碎裂结构,分布于底部与底板砂岩呈过度关系。

厚0.40-0.70 米。

三、成矿阶段划分草林、鹅岭矿区金矿化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和继承性。

据岩矿石组合分析,热液成矿期由四个成矿阶段组成。

第I阶段:少量黄铁矿一白色石英脉阶段。

形成少量团块状、脉状石英,内含少量自形—半自形黄铁矿,金矿化较贫,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

第H阶段:黄铁矿一磁黄铁矿一毒砂一石英阶段。

以出现灰黑色石英脉为特征,此外黄铁矿较发育。

产出的金矿物以含银自然金和银
金矿为主。

其成色都在80%左右。

第山阶段:石英一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以出现较多的金属硫化物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为特点,见少量黄铜矿和毒砂。

产出的金矿物以银金矿为主,少量金银矿,金的含量在53.6%-73.81%之间,银含量大于25%。

第W阶段:黄铁矿一玉髓状石英一碳酸盐阶段。

蚀变以碳酸
盐化为主,形成含银含锰的方解石脉,此阶段与银矿化关系密切。

产出的金矿物以金银矿和含金自然银为主,其金的含量为46.41% 或更低,银含量为53.75%或更高。

金矿化与第□、山阶段关系密切,两成矿阶段的迭加部位,形成较富的金矿化,第W阶段主要形成银矿化。

这也说明单一的成矿阶段,金矿化不一定好,只有多期多阶段的继承和迭加,矿化才更富。

四、区内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一)控矿条件。

通过对草林金矿、鹅岭金矿等邻近矿区的综合研究,在本区域金矿化受地层岩性、断裂构造及热液蚀变等因数的影响。

1. 本区的金矿化区域几乎均分布在寒武系浅变质岩中,离花岗岩体不远。

通过对本区不同时代的地层岩石金丰度值测定,寒武系浅变质岩的金丰度值最大,为6.56ppb (刘新华,2006),奥陶系下统爵山沟组和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金丰度值相近,分别为3.06ppb 和3.15ppb (刘新华,2006),说明地层在成矿过程中起到了提供矿源物质的作用。

2.遂川—左安大断裂为多期活化的深大断裂,控制了矿区北西向构造的发育。

区内矿体均产于北西向构造破碎带中,绿泥石、绢云母
等片状矿物及金属硫化物细脉所显示的面理,基本上与破碎带产状一致。

矿体中矿石结构和构造具有受多期构造压力作用,多期矿化的特点。

含金破碎带具有先张后扭特点,成矿期总体上以压扭性为主。

北东向断裂活动,为含矿热液提供的迁移通道,促进了次级雁行式北西向断裂带活动和多期的矿化作用并形成容矿空间,导致金的富集。

3.金矿化的形成离不了构造运动和热液的作用,从而表现为矿化与某些蚀变紧密伴生。

近矿围岩均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钾化、高岭石化及碳酸盐化等,与金矿化最密切相关的蚀变是硅化,其次是绿泥石化和钾化。

成矿期形成的矿物组合如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钾长石、毒砂等属中低温热液蚀变矿物,成矿温度属中低温范畴。

(二)找矿标志。

根据控矿条件研究,区内含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铅锌矿化蚀变破碎带为直接找矿标志,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钾化、高岭石化及碳酸盐化等为间接找矿标志。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江西省遂川县草林成矿带加里东期一燕山期花岗岩和寒武系浅变质岩的分布对构造蚀变和热液充填型金矿提供了矿化元素富集的物质来源,构造断裂带为合金热液运移和沉淀提供运移通道及场所,岩浆活动提供热液和能量,各种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为富金部位形成金矿化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