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课题的技术路线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产-学-研”校企合作双赢的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构建
基于“产-学-研”校企合作双赢的产教深度融合长效机制构建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长效机制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将是今后我国普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此,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校企合作不仅是国内外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其他一些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
校企合作是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战略。
但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存在着校企双方合作层次浅、合作关系不对等、政府作用不突出等问题,远没有形成持久、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目前,应遵循政府主导、互利互惠原则和教育与培训的基本原则,从政府、院校和企业三个层面,对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进行思考、探索。
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概述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500字以内) (一)国内高校校企合作的现状:①合作教育的社会氛围缺乏。
目前我国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实施,企业配合的结果,企业并未产生培养意识,主动参与教育,而是被动的顺应政府要求。
②企业参与合作的动力不足。
在实质性合作中,企业的切身利益难以保障,大多存在支出多,而回报少,责任重而风险大的客观现实,甚至还感到校企合作是企业的“负担”。
③合作成效缺乏统一考核体系。
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动手能力,并紧跟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由于我国教育多数专业与行业职业认证之间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这使得校企合作最终的成效无从把握。
(二)国外校企长效合作的现状:校企双方相互认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受社会青睐。
如德国“双元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校企合作,这种合作被企业认为是其社会责任。
德国企业对各种学生项目的技能了如指掌,一旦学生成功获得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企业就对所招聘学生的技能放心。
高校课题申报:智能制造专业“产学研,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专业“产学研,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智能制造;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产学研合作是指行业企业、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生产、教学与科研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主攻方向,是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核心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传统的人工操作逐渐由自动化、集成化设备及生产线所取代,随着“互联网+”和“工业4.0”计划的实施,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求增大,且逐渐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等方向发展,因此,亟需一种新的产学研融合模式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科研促教”三教融合方式,有效解决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工作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切实推进科研项目的开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为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本课题根据智能制造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创新产学研运行机制,构建符合产业结构特点,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提高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需求的能力,对于深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教授提出了学校与企业合作培育人才的方案,即著名的硅谷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反哺在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发展。
德国包豪斯的师徒制教学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师徒制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进入企业实习锻炼,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产品输出。
法国采用的法式学徒制教育即“教师+师傅”,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注重技能的传承,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由此可见,美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均采用了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怎么写(精选8篇)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怎么写(精选8篇)引言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是指在一项研究项目中,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的要求,所制定的技术实施方案。
一个合理的技术路线将直接影响到研究项目的有效性和科研成果的质量。
本文将基于实际研究经验,总结出八篇关于课题研究技术路线的精选文章,以供参考。
第一篇: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在研究开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明确研究目标可以帮助确定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而明确研究内容则能够帮助研究人员确定所需的技术路线。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技术实施方案。
第二篇: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课题研究至关重要。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不同的研究方法,并讨论其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通过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
第三篇:确定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方法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方法是课题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和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
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有效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第四篇: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在课题研究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评价研究成果的关键环节。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不同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
合理选择适当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可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第五篇:利用现有资源进行研究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可以节约研究成本并提高研究效率。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技术和数据等资源进行研究。
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可以为研究项目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第六篇: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研究中,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是评估研究成果的重要指标。
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包括数据质量控制、实验过程规范等方面。
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可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课题设计论证申报范例:《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方法和路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方法和路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内容提要:1、课题论证书2、课题设计论证提纲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模板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科研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科研经费不足、科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本课题拟对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方法和路径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1.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高校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科研经费不足、科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脱节等;(2)探讨高校有组织科研的方法和路径,包括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科研队伍建设、科研项目申报与实施、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等方面;(3)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2.研究目标(1)揭示高校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2)提出有针对性的高校有组织科研方法和路径,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参考;(3)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增强。
三、课题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高校科研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证分析法: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高校有组织科研方法和路径,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3.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政策体系等,找出其优缺点,为我国高校科研改革提供参考。
4. 专家访谈法:邀请国内外高校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看法和建议,为课题研究提供专业指导。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3个月):查阅文献资料,了解高校科研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明确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2.第二阶段(4-6个月):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有效的高校有组织科研方法和路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017年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项目总结报告
2017年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改革项目总结报告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任务)———以民政管理专业为例主持人李翠英归口部民政与社会工作学院名称门报告内容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合,探索现代学徒制,实现人才培养从学校到民政行业的零距离对接。
同时,专业教师将与民政行业共同研发,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民政行业技术进步和服务升级转型,更好服务社会、服务社会弱势人群。
一、建设背景二、目标完成情组建了教师团队,学校教师三名,行业老师5名;通过与相关社区和社会组织制定了行业合作的方式内容与各项制度(7项);有8名同学进入社区和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学习实训(其中16级有三名学生)。
况三、关键指标1、组建了教师团队,学校教师三名,行业老师5名;增长情况2、通过与相关社区和社会组织制定了行业合作的方式内容与各项制度(10项)3、有8名同学进入社区和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学习实训(其中16级有三名学生)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四、建设机制法和文献研究法。
与举措技术路线: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构建模式——形成报告——推广应用五、主要成果1、组建了教师团队,学校教师三名,行业老师5名2、通过与相关社区和社会组织制定了行业合作的方式内容与各项制度(10项)与贡献3、有8名同学进入社区和社会组织进行专业学习实训(其中16级有三名学生)六、特色与创学校与民政行业共同进行师资、课程与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与民政行业双方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的共同建设,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使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新学校与民政行业共同进行师资、课程与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与民政行业双方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在双师队伍、课程、实训实习条件等关键要素方面进行了重点的共同建设,激活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使人才培养特色更加鲜明七、经费投入调研费用,推广费用与使用情况八、主要问题及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最终形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下一步建设规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发展。
课题申报模板:3198-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 建设研究
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 建设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2017年,新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公布之后,“培养融合教育的特殊教育师资”已成为中国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指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2016年,教育部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提出“招收5人以上数量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一般应设立资源教室,不足5人的,由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资源教室的布局,辐射片区所有随班就读学生,实现共享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支持特殊教育”“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等宏伟目标,伴随着残疾学生入学率的不断提高,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国策的实现,只有科学地分类安置残疾儿童,并为残疾学生入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才能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和平等参与机会得以充分实现。
湖北省内特校地域间差异很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不平衡,资源中心建设进度缓慢;部分已经安置了残疾学生就读的普通中小学,因为缺乏必要的资源教室(中心)导致大量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坐”,没有受到最适合于身心发展的教育。
只有坚持专业协同、区域协同、普校和特校协同等,以资源教室(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残疾学生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才能找到破解特殊教育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着力提升育人质量。
这也是现今接纳残疾儿童少年就读的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根本任务。
(2)课题界定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建设基本理论、现状问题、策略、绩效和应用推广。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者用“国外资源教室”、“国内资源中心”等相关语词作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2008年到2017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论文127篇。
课题技术路线怎么写模板
课题技术路线怎么写模板一、引言技术路线是指在解决一个特定问题或开展一个专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技术手段和方法。
编写技术路线模板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课题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提高研究效率和成果质量。
本文将介绍课题技术路线模板的一般写作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的第一步是明确研究目标,即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应该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提出一种新方法或者验证一个科学假设等。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的第二步是明确研究方法,即确定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所需采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和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是实验方法、模拟方法、分析方法等等,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目标来确定。
四、实验设计如果课题需要进行实验研究,那么实验设计是技术路线中的重要部分。
实验设计要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步骤、实验流程等。
实验步骤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可以通过控制变量、对照组等手段来降低误差和提高实验可信度。
五、数据分析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像处理方法等,目的是得到可靠的数据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数据分析要注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避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
六、结果和讨论在技术路线中,要详细描述研究结果和讨论。
结果是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等,需要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展示。
讨论则是对结果的解释和分析,可以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指出不足之处和改进的方向。
七、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研究中的创新点和应用价值是技术路线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
创新点可以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解决了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等。
而应用价值则是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和潜力,可以是商业应用、社会发展等方面。
八、结论技术路线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即总结整个研究工作并给出明确的结论。
结论要简明扼要、准确明确,并可以根据结果和讨论部分给出进一步的建议和展望。
综上所述,课题技术路线模板是研究过程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182-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质量评价体系研究<p><span style="font-size:14px;"> <strong>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br />(一)问题的提出</strong></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4px;"> 为引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联合培养”理念与机制,提出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正式提出“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strong>然而,评价监督体系的缺位和不完善,使得该项目的运行效果缺乏准确的判断,部分高校的协同育人处于散乱无序的状态。
</strong><br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strong>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strong>。
行业组织要履行好发布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职责......<strong>教育督导部门要完善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
</strong>”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和核心,评价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保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规范、有序、高效开展。
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创新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2024年02期农业教育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重点项目(2021SJGLX233)。
作者简介冯启高(1964—),男,河南灵宝人,博士,教授,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岳庆玲(1977—),女,河北邯郸人,博士,副教授,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23-11-01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路径创新研究冯启高岳庆玲赵新亮(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针对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开展新农科背景下地方涉农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专业结构、重塑课程体系、搭建产教融合平台以及创新合作机制等新农科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构建了新农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科;农科类专业;产教融合中图分类号G642.3;S1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2-0125-04Research on innovative path of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collaborativeeducation in local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he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backgroundFENG Qigao YUE Qingling ZHAO Xinliang(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453003,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s,this paper carried out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local agriculture-rela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new agricultural talent training,such as updating education concept,optimizing professional structure,reshaping curriculum system,building a platform for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and innovating cooperation mechanism,and established a new mode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Key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agricultural science majors;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提高农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课题申报:基于新工科大数据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新工科大数据专业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研究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大数据,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工科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随着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工科专业(工科范围内的新专业)在高校中不断涌现。
其中,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大数据专业)属于新工科。
从2015年仅有的3所高校,到2019年的409所高校,规模迅速发展,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内高校不仅需要体现专业的与时俱进,同时需要适应社会对该方面的人才需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
另一方面,为了提振国民经济,2020年3月国家正式启动了大数据中心新基建领域,大数据专业的火热程度不断加深。
全球大数据专业竞争,核心是人才质量竞争,关键是人才培养能力、人才培养水平竞争,根本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竞争。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就成为了全球学者重点的研究领域。
在国内,李莎莎等[1]针对人才培养方案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选取国内外14所有代表性的高校, 将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对比,提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朝乐门等[2] 更进一步给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特色课程的建设研究;杨银等[3] 针对地方性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 形成一整套面向大数据研发和产业应用、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特色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肖大薇等[4] 结合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和当前大数据人才的岗位需求,研究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数据人才的培养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以上研究的共同点为大数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大体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基础,涉及学科知识面广,分散性强,却忽略了专注于某个具体行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的思想,进而去进行行业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李辉等[5] 针对涉农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典型涉农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现状,构建了基于OBE理念的涉农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曾毅等[6] 围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和维护,提出以就业岗位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的的大数据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张韧志等[7] 提出新工科背景教育下地方本科院校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冯永等[8] 通过立体综合的大数据相关课程建设和竞赛指导实践,文献分析研究,产业调研,教学研讨及项目实施,提出了分层,分级,可扩展的大数据产业高级技术人才协同创新培养模型。
课题申报模板:2906-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技能大师工作室推进产教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当今世界正处在工业大发展时期,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具备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实力快速发展。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并制定了《中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在一些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企业和大中专院校建立一批“技能大帅工作室”,用于高科技人才的技术研修、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工作的实施,推动技术成果的传承和推广。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并应用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的研究基本都是基于“产教融合”单方面的课题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合作类型现状、学生参与实习现状、学校与企业合作现状、"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和产教融合制度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调研结论,并对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建议。
专家学者们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推进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校企合作”这一热点都保持持续关注,但学者们对“技能大师工作室”与“产教融合”之间的内在联系甚少涉及。
因此,如何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如何推进产教融合的模式?如何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推进产教融合中的作用?如何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些成为高职教育的新课题。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理论依据在职业院校中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由专业技术领军人物(即技能大师)牵头,将技术攻关创新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互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积极发挥行业领军人物的作用,有力地促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怎么撰写课题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因为要申报全国规划办的国家级规划课题,于是需要讨论表格中给“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操作步骤”一栏。
这四个概念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联系,因此填写困难,特别是对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来说,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一种解释和一个案例,发至网上,以供参考。
经过研究,我觉得,这四个概念表现的四个方面应该综合起来表述,也就是说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操作步骤”放在一起写,也就是说,“技术路线”也需要通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操作步骤”才能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重复和交叉。
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
多见于理工科和软科学。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
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
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
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技术路线”的案例:本课题(基础教育中学习评价的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建议本课题的研究从哲学的层面来说,将采取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开展研究。
具体的方法还有:⑴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和掌握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向,供借鉴。
⑵调查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目前基础教育中学习评价实施的现状、效果、功能及其成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⑶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
⑷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新课程条件下学习评价目标的确立、内容设置、状态评估、成果评价、评价者的地位。
使学习评价的总体设计符合科学性、开放性、探究性、人本化的原则。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高等院校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分析作者:崔艳雨丁清苗燕群王明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5期摘要: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是确保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有效落实的重要环节。
以部分高等院校、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调查研究,采取网络问卷、调研走访、电话访谈等调查方式,收集目前校企合作的运行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主要困难。
为后期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关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卷调查;机制体制一、引言产教融合原意是指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内涵及制度框架,将产教融合从职业教育延伸到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重点的整个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整体制度安排,推动产教融合从发展理念向制度供给落地。
产教结合的基础是“产”,目的是“教”,难点是如何真正“融合”。
由于职业院校与高等学校存在诸多不同特点,企业与高校在服务性质、运营体制、社会功能和产业结构上也存在很多不同,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企业的目标是创造经济效益,短期内无法从高校获取直接利益及人才应用优势,因此不愿承担校企共育人才、扶持高校专业发展的社会责任。
多数校企合作的建立与维系主要还是依靠学校信誉和人脉关系,这样的合作经常是短期的、不稳定的,不能形成统一协调、良性互动的双赢模式,合作的成效参差不齐,难以持久,没有达到产教融合的理想状态。
目前,产教融合主要局限于共建学生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总体来看,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内容不够深入、系统,未能建立起合作的长效机制,企业缺乏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的动力和热情[1-3]。
产教融合申请报告开题论证
产教融合申请报告开题论证
一、项目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本项目旨在探索产教融合的新模式,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
1. 研究内容
本项目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
(1)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
(2)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实施;
(3)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与人才培养模式;
(4)产教融合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2. 研究目标
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1)构建一套完善的产教融合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2)推动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通过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4)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方法
本项目将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手段,对产教融合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技术路线
本项目将遵循以下技术路线:首先进行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了解产教融合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形成一套完善的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方案,提高实施效果。
产教融合开发教学项目
产教融合开发教学项目
产教融合开发教学项目是指将产业与教育相结合,通过建立产业和学校的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教育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弥补传统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鸿沟,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产教融合开发教学项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定位: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方向,确定开发的教学项目内容和目标。
例如,开发电子商务实训项目、智能制造实践项目等。
2. 产业合作:学校与相关产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制定项目计划和教学大纲,并提供实践场地和设备支持。
3. 教学资源整合:将学校教师的教学经验与产业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学资源。
学校教师可以提供理论指导,产业企业可以提供实践指导。
4. 学生实践: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参与产业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可以在产业企业的实训基地或实习岗位上实践,学习实际应用技能。
5. 产学研合作:学校、产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
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教学项目的创新发展。
通过产教融合开发教学项目,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就业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也可以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产教融合项目计划书
产教融合项目计划书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及意义
(2)项目目标
(3)预期效果
二、项目主要内容
(1)校企双方基本情况
(2)合作领域及方式
(3)资源投入及保障措施
(4)项目实施步骤及时间进度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1)项目领导小组
(2)项目实施团队
(3)各方职责分工
四、预算及资金来源
(1)项目预算
(2)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
五、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2)组织保障
(3)制度保障
(4)监督评估机制
六、预期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可持续发展措施
七、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以上是一份产教融合项目计划书的典型框架和内容安排,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和调整。
总的来说,要全面阐述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组织实施、预算资金、保障措施、预期效果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教融合课题的技术路线
产教融合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旨在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本文将从技术路线的角度,探讨产教融合课题的研究和实践。
一、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产教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产教融合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推动经济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产教融合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研究产教融合的基本原理、内涵、模式和机制等;
(2)产教融合的实践研究:研究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和案例等;
(3)产教融合的效果评估:研究产教融合的效果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反馈机制等。
2. 研究方法
产教融合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案例分析: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效果;
(3)问卷调查:通过对企业和学校的调查,了解他们对产教融合的需求和看法;
(4)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探讨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三、技术路线图
1. 第一阶段:理论研究阶段
(1)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了解产教融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探讨产教融合的基本原理、内涵、模式和机制等;
(3)构建产教融合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2.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
(1)选择典型企业和学校作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的合作方式和实施效果;
(2)设计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和方法,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
(3)对实施方案和方法进行具体操作和实践,总结经验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