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课_长征胜利万岁_大战中的插曲》2020年同步练习卷(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课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
曲》2020年同步练习卷(9)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
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
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
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
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
里上班了。
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
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
得用一个老式的长把儿小吊勺作为量器,盛满之后,通过漏斗倒进瓶里,手稍微抖喽
一下,就会使盛进瓶里的香油的分量大不相同。
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每次我去买带鱼,她会把早挑好的宽一些的带鱼,从台子底下拿给我,我
感受到她的一番好意。
除了书和杂志,我无以相报。
好在她爱看书,我就把看过的杂志和旧书借给她看。
她见到我就叫我肖老师,我管她叫小冯同学。
她曾经悄悄地对我说她不喜欢待在这么个小铺里卖一辈子香油、麻酱和带鱼,告
诉我想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
刚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她参加了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又去高考,结果差的分比
前一年还多。
从此以后,她不再提高考的事了。
我读大学期间,很少回家,和她见面少了,几乎断了音信。
六年过后,正是文学复兴的时期,我家有很多杂志,把床铺底下挤得满满当当,
便想起了这位小冯同学,她爱看书,把这些杂志送给她正好。
我来到副食店,一眼就看见她坐在柜台里。
看见我进来,她忙走了出来,笑吟吟
地叫我。
我这才注意,她挺着个大肚子,小山包一样。
我把杂志给了她,说:家里还有好多,你这样子不方便到我家去拿,待会儿我给
你送来!她一摆手说:那哪行啊!那显得我的心多不诚呀!便跟着我回家抱回好多本
杂志,我只好帮她提着一大摞,护送她回到副食店,对她说:这么沉,你怎么拿回家?她说:一会儿打电话,让孩子他爸来帮我扛回家。
这可是我们一家三口的宝贝呀!说完,她咯咯又笑了起来。
那天告别时,她挺着大肚子,特意送我走出副食店。
正是四月开春的季节,路旁
那一排钻天扬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迎风摇曳,格外明亮打眼。
在这里住了
小九年,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这么好看。
从那以后,我再没见过小冯同学。
前些日子,我参加一个会议,到一座宾馆报到。
宽阔的大厅里,从天而降的瀑布
一般的吊灯,晶光闪烁。
一位身穿藏蓝色职业西式裙装的女士,大老远挥着手臂径直
走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笑吟吟地问我:您是肖老师吧?我是小冯呀!看我盯着她发愣,她补充道:陶然亭南那个副食店的小冯,您忘了吗?
我忽然想起来了,但是,真的不敢认了,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
年龄要年轻许多。
“我是专门等您的,我在会议名单上看到您的名字,就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和您
有三十多年没有见了。
今晚,我得请您吃饭!我已经定好了房间!您可一定等着我呀!”她热情地说。
晚餐丰盛又美味,边吃边谈,我知道了她的经历。
生完孩子没多久,她就辞掉副
食店的工作,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幼儿园后,她不甘心总这么在家里,便和丈夫一起
下海折腾;折腾得一溜儿够,赔了钱,也赚了钱,最后合伙投资承包了这个宾馆,她
忙里忙外,统管这里的一切。
告别时,我问她,那个小小的副食店,现在还有吗?
她忍不住又笑了起来:芝麻粒那么大的副食店,现在还能有吗?早被连锁的超市
取代了。
那一带,二十多年前就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
不过,副食店前路旁那
一排钻天杨倒是没有被砍掉,现在都长得有两三层楼高了,已经成了那个地带的一景
儿了呢!
钻天杨,她居然还记得那一排钻天杨。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30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选用的副食品商店、麻酱证、香油票等事物极具典型性,能够唤起一代人对改
革开放前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集体记忆。
B.第四段中“每次我去打香油,她都会满满打上来,动作麻利”,运用细节描写,意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
C.作者三十多年后再见到小冯,“她似乎比以前更漂亮了,也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暗示小冯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改善了很多。
D.文章多次写到小冯的笑,如“笑吟吟地叫我”“咯咯又笑了起来”“忍不住又笑了起来”等,表现了小冯不同情景下的心理特点。
(2)“钻天杨”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本文已被《光明日报》“中国故事”栏目登载,假如你是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
用本文的理由。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桂林的受难
巴金
在桂林我住在漓江的东岸。
这是那位年长朋友的寄寓。
我受到他的好心的款待。
他使我住在这里不像一个客人。
于是我渐渐地爱起这个小小的“家”来。
我爱木板的小
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
我常常打开后门走出去,跨进菜园,只看见一片绿色,七星岩屏障似地立在前面。
我初到桂林时,这个城市还是十分完整的。
傍晚我常常在那几条整齐的马路上散步。
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警报,后来我听见了紧急警报。
又过一些日子我听见了炸
弹爆炸的声音。
以后我看见大火。
我亲眼看见桂林市区的房屋有一半变成了废墟。
几
条整齐马路的两旁大都剩下断壁颓垣。
人在那些墙壁上绘着反对轰炸的图画,写着抵
抗侵略的标语。
我带着一颗憎恨的心目击了桂林的每一次受难。
我看见炸弹怎样毁坏房屋,我看
见烧夷弹怎样发火,我看见风怎样助长火势使两三股浓烟合在一起。
在月牙山上我看
见半个天空的黑烟,火光笼罩了整个桂林城。
黑烟中闪动着红光,红的风,红的巨舌。
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大火从下午一直燃烧到深夜。
连城门都落下来木柴似地在烧烧。
城
墙边不可计数的布匹烧透了,红亮亮地映在我的眼里像一束一束的草纸。
每次解除警报以后,我便跨过浮桥从水东门进城去看灾区。
策一次在中山公园内
拾到几块小的弹片;第二次去得晚了,是被炸后的第二天,我只看见一片焦土。
自然
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勉强立在瓦砾堆中。
然而它们说不出被残害的经过来。
在某
一处我看见几辆烧毁了的汽车:红色的车皮大部分变成了黑黄色,而且凹下去,失掉
了本来的形态。
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
第三次大轰炸发生在下午一点多钟。
这是出人意外的事。
以前发警报的时间总是
在上午。
警报发出,凄厉的汽笛声震惊了全市,市民狼狈逃难的情形,可想而知。
我
们仍旧等着听见紧急警报才出门。
我们走进菜园,看见人们挑着行李、抱着包袱、背
负小孩向七星岩那面张惶地跑去。
我们刚走出菜园,打算从木桥到七星岩去。
突然听
见人们惊恐地叫起来,“飞机!”飞机!”一些人抛下担子往矮树丛中乱跑,一些人屏住
呼吸伏在地上。
我觉得奇怪。
我仔细一听,果然有机声。
但这不是轰炸机的声音。
我
仰头去看,一架飞机从后面飞来,掠过我们的头上,往七星岩那面飞走了。
这是我们
自己的飞机。
骚动平息了。
飞机声又响了。
这次来的是轰炸机,而且不是我们的。
人
们散开来,躲在各处的树下。
他们来不及走到山洞了。
十八架飞机在空小盘旋一转,
于是掷下一批炸弹,匆匆忙忙地飞走了。
这次敌机来得快,也去得快。
文昌门内起了
大火。
炸死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青年音乐家。
第四次的大轰炸应该是最厉害的一次了。
在那天,我看见了一个城市的大火。
火
头七八处,从下午燃烧到深夜,也许还到第二天早晨。
警报解除后,我有两个朋友,
为了抢救自己的衣物,被包围在浓焰中,几乎迷了路烧死在火堆里。
这一天风特别大,风把火头吹过马路。
桂西路崇德书店的火便是从对面来的。
那三个年轻的职员已经把
书搬到了马路中间。
但是风偏偏把火先吹到这批书上。
最初做了燃料的还是搬出来的书。
不过另一部分书搬到了较远的地方,便没有受到损害。
以后还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轰炸。
……但是我不想再写下去了。
从这个城市你们会
想到其他许多中国的城市。
它们全在受难。
不过它们咬紧牙关在受难,它们是不会屈
服的。
在那些城市的面貌上我看不见一点阴影。
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
日子。
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
我将
来再告诉你们桂林的欢笑。
1939年1月中旬在桂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题目高度概括了所写的主要内容,意蕴丰富,既可指在日寇侵略下桂林遭受到
的疯狂轰炸,也可指包括作者在内的桂林民众受到的深重灾难。
B.“这些可怜的残废者在受够了侮辱以后,也不会发出一声诉冤的哀号”通过使用拟人手法,强烈而形象地表现了敌机的轰炸所带来的创痛之深。
C.市民听到汽笛声就狼狈逃难的情形与“我们”等着听到紧急警报才出门形成对比,从中可看出市民遇到灾难时惊慌忙乱,无从应对,“我们”则心态成熟、临危不惧。
D.文中写了四次大轰炸,每次写的侧重点略有不同,并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动作、细节等描写,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
(2)这篇散文的题目是“桂林的受难”,文章为什么要从自己寄住在桂林的相关情况写
起?请简要分析。
(3)冰心曾评价巴金:“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
”请
结合文章概括并分析文中寄寓着作者哪些情感。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红军官兵团结一致,生死与共,以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汇聚摹写熙熙攘攘设身处地
B.汇流临摹川流不息设身处地
C.汇流摹写熙熙攘攘身临其境
D.汇聚临摹川流不息身临其境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
饱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B.长征途中,不仅红军要冲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
饱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C.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
经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D.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
克服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冰山雪岭空气稀薄,沼泽草地渺无人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了出来。
B.冰山雪岭空气稀薄,沼泽草地渺无人烟,彰显了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4. 请为以下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并进行简要评论。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为解决租房市场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10月
31日,北京租房新政策正式实施,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上线。
此前不久,广州推出政府
住房租赁平台﹣﹣阳光租房。
9月底,杭州市联合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打造的政府住
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也已正式启用。
山东中学联盟
“新华视点”记者发现,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已出台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方案,均提及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并明确了建设时间表。
专家称,这是各
地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
当前,百姓租房存在几大“痛点”:虚假房源多;合同不报备,发生纠纷时租客维权困难;房东涨租、租期随意、二房东现象屡禁不绝等。
各地推出的官方住房租赁平台,将通过收集和发布租赁信息、动态监测租赁信息、指导住房租赁价格等,有效遏制租房乱象。
新闻标题:________(不超过15字,
新闻评论:________(不超过60字,
5. 高三(9)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上一位同学朗诵完了《沁园春•长沙》,下一
个该是王宁宁同学为大家朗诵《七律•长征》,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80字左右。
二、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短短半月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人团及选手俨然成了一个大家庭,场上答题争冠
激烈比拼,场下交换微信互诉衷肠,并利用录制间隙自发举行戏曲大合唱。
②冷空气真是加班加点地制造寒冷,周一开始,大风再次归来,降温明显,让出门的
市民浑身不寒而栗,充分感受到严冬的残酷无情。
③也许我们曾经自怨自艾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的失败而怨天尤人,但
请别忘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④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通过前端抓拍机上传的抓拍人脸图片对在逃人员进行实时比
对报警,并及时通知现场安保人员,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⑤尽管各国的植树节没有统一规定的日期,但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
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在“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频频被提及的茂名浪漫海岸是一个以“爱”与“浪漫”为主
题的度假区,不少新人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与海岸的见证下义结金兰,许下爱情的诺言。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
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
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
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
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
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课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
曲》2020年同步练习卷(9)
1.
【答案】
B
①是小说的线索,使全文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②是时代的见证者,见证了小冯的成长和时代的发展变化。
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以“小冯”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
的奋斗精神和祖国的飞速发展。
④饱含着作者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发展的热情赞颂。
①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小冯的经历代表着千万中国人的经历,陶然亭一带的变化是
中国巨变的缩影。
②剪裁精当。
选取作者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段,凸显了人物的精神
风貌和时代变化。
③构思巧妙。
将小冯成长历程和陶然亭一带前后面貌的变化交织在
一起,侧面展现了四十年来的巨大变化。
④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十分契合。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
物形象的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探讨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重点考查的是某物象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可先通读全文,找到文中描写该物象的段落或语句,结合
上下文,从物象本身特点和对表达主题的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联系文本或现实作答。
如本题问的是“假如你是
该栏目组编审,请谈谈选用本文的理由”,考生可结合文本,从选材、剪裁、构思等角
度进行分析。
【解答】
B.“在表现小冯技艺娴熟,是一名称职的店员”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意在表现小冯对“我”的尊重。
本文中多次写到“钻天杨”,开头写“新栽不久的钻天杨”,那时小冯刚来到副食店;第
12段写已经怀孕的小冯收下书后送“我”出副食店时,我看到“一排钻天杨的枝头露出了鹅黄色的小叶子”“我似乎是第一次发现这钻天杨的小叶子这么清新”;结尾写已经取得
一定成绩的小冯又提到了那排“钻天杨”,小冯说那里的平房“都被拆平,盖起了高楼大厦”,但是钻天杨还在,可见“钻天杨”是见证者,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小冯的
成长。
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小冯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一直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她身上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小冯在成长,祖国在发展,“钻天杨”由
小树苗长成大树,可见“钻天杨”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了中国人的这种奋斗精神和祖国
的飞速发展,作者借对“钻天杨”的赞美,也就表达出对小冯的进取精神和祖国的发展
的赞美之情。
从选材上来看,小冯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她的经历却是千万中国人的代表,而小冯所
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也正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变化,可见此文选材典型,以小见大。
从剪裁的角度来看,小冯的成长经历可写的内容很多,陶然亭一带的变化可写的
内容也很多,但作者只选择了自己与小冯交往的几个片断来写,这几个片断从小冯初
到副食店到小冯结婚,再到小冯下海经商,写出小冯的成长历程,表现出小冯的精神
面貌,也反映出时代的变化。
从构思的角度来看,文章在写作中既写了小冯的成长经历,又写了小冯生活的陶然亭一带的变化,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反映的却是祖国改革
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变化,可见构思巧妙。
另外,作为栏目编审,还要考虑到所选文章
是否符合栏目要求,因此还应答出文章内容和主题与栏目要求契合。
2.
【答案】
C
①文章开篇写“我”初到桂林,寄寓在朋友处,交代了人物活动及相关背景,顺理成章
地引出在桂林的所见所闻,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
②初到桂林时城市完整无缺,以自
己住处的舒适,感受到的美好与下文桂林受到战火摧残,遭到破坏的情形形成鲜明的
对比,强化了文章情感的抒发。
③开头的介绍为下文写在敌人的轰炸中,“我”走出菜
园与桂林万千民众一起离家逃亡七星岗避难等内容作了必要的铺垫。
①对桂林深深的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作者寓居桂林,觉得自己不像一个客人,享受
着朴素、安定的幸福;日寇的轰炸毁了桂林的美好,使作者怀着一颗憎恨的心。
②对
灾区充满极大的关切,对受难者充满同情。
作者不顾安危,每次轰炸后都要进城深入
灾区,并用充满感染力的文字真实记录下遭难城区、民众的情形。
③对战争前景抱着
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作者由桂林想到了其他城市,想到
了当时的全中国,在受难中,作者看到的是欢笑,是坚持,是希望。
【考点】
散文阅读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
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
表述不当。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2)本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3)此题考核学生的探究能力。
答题时注意明确题目探究的重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
容进行分析。
【解答】
C.“‘我们’则心态成熟、临危不惧”分析错误,曲解文意,文章只是在如实描写人们在
轰炸中的表现。
此题通过文中的句子“我爱木板的小房间,我爱镂花的糊纸窗户,我爱生满青苔的天井,我爱后面那个可以做马厩的院子”可知所写的内容是“初到桂林时城市完整无缺,自己
住处的舒适,感受到的美好”,上文写“初到桂林,寄寓在朋友处”下文写“桂林受到战火摧残,遭到破坏”从结构的角度看承接上文,和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的内容做铺垫;
从读者的角度,角度感受“真实可信”;还可从内容的角度分析,表达对战争破坏美好
生活的痛恨。
此题注意探究的对象是“他是一个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人”,要
明确回答的内容是作者“爱人类,爱国家,爱人民,一生追求光明”的具体表现,答题
时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即可,如通过“作者不顾安危,每次轰炸后都要进城深入灾区,
并用充满感染力的文字真实记录下遭难城区、民众的情形对灾区充满极大的关切,对
受难者充满同情”等情节可以概括出“对灾区充满极大的关切,对受难者充满同情”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