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理解课文《背影》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课文中父亲形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父母辛勤付出的感恩之心。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困境,勇敢追求梦想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课文《背影》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课文中父亲形象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
2. 教学难点:
(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2)引导学生思考父母的爱和自己的感受。
2. 阅读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背影》。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3. 分析与讨论: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父亲形象的特点,如慈爱、无私、坚强等。(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四、作业布置:
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短文。
2. 预习下节课文《背影》的后续部分。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评估: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合作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创新
思维等。
七、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课文中的情感和情节。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家庭和亲情的文章或小说。
八、教学资源:
1. 课文《背影》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估标准。
九、教学进度安排:
1. 第1周:导入和阅读理解。
2. 第2周:分析与讨论。
3. 第3周:作业布置和评估。
4. 第4周:教学拓展和总结。
十、教学总结: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方法的effectiveness、学生的反馈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总结进行教学反思,并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特别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关注课文情节和人物关系,以及父亲形象的特点和作
者的情感表达。难点则是生僻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需要引起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阅读理解环节要检查学生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分析与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四、作业布置:作业布置需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反思: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学生的反馈,以便对后续的教学进行改进和调整。
六、教学评估:评估环节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写作练习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拓展环节要关注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入理解,以及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
八、教学资源:资源准备需关注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九、教学进度安排:关注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十、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方法的effectiveness,以及学生的反馈。
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以《背影》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从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到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教学评估、教学拓展、教学资源、教学进度安排,以及教学总结,每个环节都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深入理解课文情感,以及提高写作能力。注重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理解与感悟,培养
学生的感恩之心和积极面对人生困境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