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十五中学2021初三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二十五中学2021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5:1
D.乙不是化合物
2.碳12是指含6个中子的碳原子。
下列对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B.质量相同
C.电子数不相同D.16和18表示原子个数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D.冶炼生铁
4.已知: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氧化物的化学式只能表示为XO B.Y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C.Z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 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
5.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C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D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6.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B .生成物有三种
C .反应前后汞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不变
D .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某纯净物3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 二氧化碳和5.4g 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纯净物中含有C 、H 元素,不含O 元素
B .该反应中2O 和2CO 的质量比为14:11
C .该反应中2O 和2H O 的分子数之比为7:6
D .该纯净物中C 、H 原子的个数比为1:4
8.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B .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 .10mL 酒精与10mL 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 .用高锰酸钾制取O 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10.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 .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D.x的值是7
1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
13.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4.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15.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将海水淡化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16.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17.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
由此说明( )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8.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磷元素:Pt B.钾离子:K2+ C.高锰酸钾:K2MnO4 D.5个氮原子:5N
19.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
20.现有 18.6g NaOH 和 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 23:3,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B.6.9 g C.4.6 g D.2.3 g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
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
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经检验,电解水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结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中_____和_____的个数比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H2O。
(3)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_____。
(4)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相同的,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气体的质量如下:
气体氢气氧气
每1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气体的质量 1.63×10﹣3g 4.34×10﹣3g
则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_____;由此你认为在水的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可能_____2:1(填“大于”或“小于”)。
2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
其中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现象是
_________ 。
(2)实验Ⅱ中木炭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
(3)实验Ⅲ中,先给a、c两支相同的大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然后分别向a、c 两支试管中加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石墨和活性炭,塞紧胶塞,经过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所观察到的现象是a试管中______,c试管中_______。
23.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1)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我们已经学习过实验室制取O2、CO2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
请你归
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填序号)
①要加热②使用催化剂③没有气体参加反应④原料为纯净物⑤只生成一种气体
(3)关闭B装置中的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则B装置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观察图C
装置,该反应处于_____(填“进行”或“停止”)中。
(4)若用B、F组合成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在制取过程中发现反应过于剧烈,可将装置做哪些改动?_____。
(5)若用如图G装置进行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若瓶中装满水,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6)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7)拓展与延伸:实验室如何制取氮气呢?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①重铬酸铵为桔黄色粉末,加热至180℃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如:镁能够在氮气中燃烧。
利用如图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其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
若用上述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24.图甲装置是实验室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欲用该方法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要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用E装置来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
(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由于该反应十分距烈,实验必须
严格控制反应速率,你认为图甲中最适宜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5)图乙所示装置具有多种用途,下列有关它的用途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该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B.瓶内装满水,用于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C.瓶内装入适量浓硫酸用于干燥CO2时,气体应从a端管口通入
D.瓶内装满氧气,要将氧气排出,水应从a端管口通入
25.化学小组围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及产物”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活动。
活动1:“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的关系
活动2:黑色固体中是否含有铁?
资料:①铁粉是黑色或灰黑色粉末。
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具有磁性。
②铁、四氧化三铁均能溶于稀盐酸
(即:铁+盐酸→氯化亚铁+氢气;四氧化三铁+盐酸→氯化铁+氯化亚铁+水)
③氯化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氯化铁溶液为黄色。
小明质疑小刚用磁铁来检验黑色固体是否含有铁的方案,其理由是③ ;同学们都认可了下列实验方案:
2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该装置需做一点改进的是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_时,便可开始收集。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图G是某同学利用报废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___ 。
(3)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E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 ;如图F向装满CO2 的软塑料瓶注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
27.以下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基本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来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是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待红磷熄灭且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___时不再上升。
(3)C装置是电解水的实验,指出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_______。
(4)D装置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______________。
(5)河水经过E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是_____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8.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反应后质量增多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反应后甲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12g=8g,反应后丁质量减小,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20g-18g=2g,丙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反应后乙质量增大,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乙的质量为:2g+8g=10g,该反应是:甲+丁==乙。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
B、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此选项错误;
C、反应中乙和丁的质量比为:10g:2g=5:1,此选项正确;
D、甲和丁反应生成乙,乙一定是化合物,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的差量确定出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待测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A
解析:A
【解析】
A、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属于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正确;
B、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同,质量不同,错误;
C、氧16和氧18两种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错误;
D、16和18表示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错误。
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粮食酿酒是将粮食发酵,该变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错误;
B、纺纱织布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C、烧制陶瓷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燃烧,错误;
D、冶炼生铁是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错误。
故选B。
【点睛】
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根据变化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D
解析:D
【解析】金属X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金属Y和Z不能,说明金属x比金属Y和Z活泼;将Y 、Z分别投入稀盐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Z无变化,说明金属Y比Z 活泼。
A、X氧化物的化学式不一定只能表示为XO,故A错误;B、Y不能将X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B错误;C、Z在自然界中不一定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也可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故C错误;D、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X>Y>Z,故D正确。
点睛∶金属在自然界中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单质形式存在,另一种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鉴别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可选用的最佳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正常燃烧的为空气,燃烧更旺的为氧气,熄灭的为二氧化碳,故答案选择B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式,反应前的物质是HgO,反应后的物质是Hg、O2和剩余的HgO。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gO2Hg+O2。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错误;
B、生成物是汞和氧气,是两种,错误;
C、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改变,正确;
D、氧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即氧分子,错误。
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某纯净物3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水中氢元素一定来源于有机物,碳元素的质量为2.4g,氢元素的质量为0.6g,所以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是正确的叙述;
B.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8.8g+5.4g-3g=11.2g;该反应中O2和CO2的质量比为14:11是正确的叙述;
C.有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可知反应中O2和H2O的分子数之比
(11.2g/32):(5.4g/18)=7:6,是正确的叙述;
D.该纯净物中C、H原子的个数比为(2.4g/12):(0.6g/1)=1:3,故是错误的叙述,故选D。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不符合题意;
B、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电灯通电时放热,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单质含有一种元素,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
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氮
气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氮气不是催化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解析:B
【解析】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 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
D. 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
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
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2%:16%=1:8,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
11.A
解析:A
【解析】
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14g﹣2g=12g,故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12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36g﹣5g=31g;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26g﹣19g=7g。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12g:19g=12:19,错误;B、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正确;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变一”的
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丁是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正确;D、由质量守恒定律,乙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31g﹣12g=19g,故X的数值为
26g﹣19g=7g,正确。
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乙酸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A正确;
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2+1×4+16×2=60,故B正确;
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2
100%40%
60
⨯
⨯=,故C错误;
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故D正确。
故选C 13.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故选A。
1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粒子的结构示意中,圆圈内的数字是核电荷数,也是质子数,此选项错误;B、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此选项错误;C、核内质子数为8的粒子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此选项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果是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5.A
解析:A
【解析】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有利于是淡水资源很少,错误;
B、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蒸馏和煮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正确;
C、通过蒸馏可得到纯水,正确;
D、爱护水资源,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一是节约用水,生活中可一水多用,农业上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工业上水重复利用;二是要减少水体污染,生活污水、工业
污水要先处理再排放,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正确。
故选A。
16.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生成物是CO2和N2,故该反应可表示为2CO+2NO=N2+2CO2。
A、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只有生成物的N2分子是由2个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属于单质,正确;
B、由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将有毒气体CO和NO转化为无毒气体CO2和N2,正确;
C、由微粒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CO和NO,它们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属于氧化物,正确;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
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检测考生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17.B
解析:B
【解析】
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解: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18.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磷元素的符号是P,此选项错误;
B. 钾离子的符号是K+,此选项错误;
C. 高锰酸钾的化学式是KMnO4,此选项错误;
D. 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原子个数,5个氮原子用5N表示,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①②的质子数都是8,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A 正确;
B 、由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而①④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两者化学性质相似,选项B 正确;
C 、①③的质子数不同,①得到电子不能可形成③,选项C 错误;
D 、②③的质子数不同,核内质子数都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不同种离子,选项D 正确。
故选C 。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NaOH 和Na 2CO 3的微粒个数为x ,y ;所以Na 与C 的质量比是(x +2y )×23:
(y ×12)=23:3,可得x :y =2:1,则原混合固体中含有钠元素的质量为
223+2329.2g 2(23161)(2318.21216g 3)
6⨯⨯=⨯+++⨯++⨯⨯。
故选A 。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氢元素 氧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氢原子 氧原子
2H2O2H2↑+ O2↑ 1:8 氧气 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水电解生成氢
解析:氢元素 氧元素 质量守恒定律 氢原子 氧原子 2H 2O
2H 2↑+ O 2↑ 1:8
氧气 大于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
(3)水在通电的体积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 2O
2H 2↑+ O 2↑。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
(4)由表可知,100g 的水中溶解氧气的质量较大,故相对更易溶于水的气体是氧气。
由于氧气更易溶于水,故生成气体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大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