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古代诗歌赏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
11
教你解题
炼字赏析 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 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然后结合全诗的情感和意境来分析其作用。
炼字题目的设置: (1)诗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诗中的某个字(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这个字(词)与另一个字(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的解答可从如下方面分析:
专项综合全练 古代诗歌赏析
1
古代诗歌赏析 一、 (2017山东滨州中考)阅读下面宋词, 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展现的画面。 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
4
二、 (2017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 ,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 ①选自《全唐诗》 ,“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 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答题思路: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
景(切忌简单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生机盎然
等)——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3
1.答案 (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解析 答题时,需要注意描绘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等同于翻译原句,需 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其画面感,创造优 美的意境。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 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修饰词+晚风”。 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 2.答案 思念家乡 解析 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 “寻思旧事”“天涯”,可以判断作者远在天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15
1.答案 D 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蒸茗(即烘茶)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 来的抽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 2.答案 C 诗人描写山行的所见所闻时,选取了深林、流水、山影、 鹿群、蒸茗气等寻常事物,却写出了极不寻常的诗境, 因此,“所写景物 极不寻常”表述不当。
5
教你解题 赏析诗词曲名句
赏析诗词曲名句是诗歌考查的高频考点之一,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 赏析能力。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 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 理?这句诗在现在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含意?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 明理由。 解答此类题目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的手法;②抒发的感情; ③表达的内容;④特殊结构的作用;⑤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 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写作手法),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 首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思想情感)。
13
五、 (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山行 [唐]项 斯
青枥[注]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 枥:同“栎”,落叶乔木。
14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 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富有
10
四、 (2018河南信阳羊山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两字的妙处。
(1)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该字(词)在诗中创设出的意境;
(3)该字(词)流露出的情感(诗人的或诗中形象的);
(4)该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5)运用该字(词)的表达效果。
12
1.答案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整体感知诗 歌内容,通过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细腻而形象的描绘,可以看出他对早春 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抓住关键诗句,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便可概括 出答案。 2.答案 “乱”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浅”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形态,突出春天生 机盎然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要确定分析角度,结合语境,理解该字在 诗句中的含义;再概括其作用(如突出景物特征、创设出别样的意境等)。
7
三、 (2017浙江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问题。 如梦令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且住,且 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
[注] ①汉:汉水。 ②霁(jì):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我们一种安静的感觉。 2.答案 “且住,且住”表达了词人无限留恋之情。 “一声鸣橹”后的 满川寒鹭,雪霁远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词人流连忘 返。 “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关于诗歌情感的分析 一定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 “且住”一词是“暂且停留吧”的意思, 并且重复了两遍,表达了词人的无限留恋之情。 “数遍溪南烟树”描绘 的是词人在遥望小溪南边的袅袅炊烟腾起的村落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 此处的喜爱,不愿离开。同时,从“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 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中也可以解读出这一情感。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
分析。
答:
8
教你解题
把握主旨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解答这 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 人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一般有离
别、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1)读懂诗题,从题目中把握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 及情感基调;
(2)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揣测诗歌的主旨情感;
(3)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主旨情感;
(4)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主旨情感;
(5)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主旨情感。
Biblioteka Baidu
9
1.答案 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 寒鹭”中的“鸣橹”“惊寒鹭”以动衬静,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带给
2
教你解题
描绘诗词画面 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是诗词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实则是考查诗词的意 象、意境。此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
发挥想象,描述诗歌中××句子所展现的景象。
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1)运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句子; (2)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 主要的景物,语言要优美; (3)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6
1.答案 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留恋。 解析 “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景物。 “柳”谐音“留”,送别时 折柳相赠传达了希望对方“留下来”的心绪,表达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
之情。
2.答案 (1)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 别之情。 (2)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与朋友间难舍难分的情意。 解析 “惜”是人特有的情态,用于春风,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柳 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将别;春风拂柳,犹如送行者送别。这些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
教你解题
炼字赏析 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要结合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反复揣摩词语的特定意 义、比喻意义和隐含意义,然后结合全诗的情感和意境来分析其作用。
炼字题目的设置: (1)诗中的“诗眼”或“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2)诗中的某个字(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诗中这个字(词)与另一个字(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炼字题的解答可从如下方面分析:
专项综合全练 古代诗歌赏析
1
古代诗歌赏析 一、 (2017山东滨州中考)阅读下面宋词, 回答问题。
浣溪沙 ·春日即事 刘辰翁
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展现的画面。 答: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
4
二、 (2017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 ,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 ①选自《全唐诗》 ,“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 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答题思路:捕捉意象,把握特点——联系背景,发挥想象——描摹诗歌图
景(切忌简单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生机盎然
等)——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3
1.答案 (示例)燕子归来,依傍着人飞来飞去,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 晚风习习,吹落瓶中之花。 解析 答题时,需要注意描绘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等同于翻译原句,需 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空白,突出其画面感,创造优 美的意境。解答本题时,要注意修饰语的运用,如“依傍着人+燕子的动 态(飞来飞去)+情态(似乎有情但却又默默无语)”“修饰词+晚风”。 同时还要抓住人(或物)、时、地、事四个要素,把画面描绘丰满。 2.答案 思念家乡 解析 结合“远远游蜂不记家”“寻思旧事即天涯”中的“不记家” “寻思旧事”“天涯”,可以判断作者远在天涯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了,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15
1.答案 D 颈联描写了茅舍飘出的蒸茗(即烘茶)的气味和隔着竹篱传 来的抽丝声,并未直接描写烘茶的过程。 2.答案 C 诗人描写山行的所见所闻时,选取了深林、流水、山影、 鹿群、蒸茗气等寻常事物,却写出了极不寻常的诗境, 因此,“所写景物 极不寻常”表述不当。
5
教你解题 赏析诗词曲名句
赏析诗词曲名句是诗歌考查的高频考点之一,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和 赏析能力。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句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 是什么?如何理解画线的千古名句?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人生哲 理?这句诗在现在被赋予了什么新的含意?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 明理由。 解答此类题目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的手法;②抒发的感情; ③表达的内容;④特殊结构的作用;⑤与比较对象相比具备的优点(有时 还要答出该句的语言特色)。 答题格式:这句诗运用了……(写作手法),突出了……(立足于整句或整 首诗的表达效果),表达了……(思想情感)。
13
五、 (2017江西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山行 [唐]项 斯
青枥[注]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 枥:同“栎”,落叶乔木。
14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来如闻如见, 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面富有
10
四、 (2018河南信阳羊山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 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两字的妙处。
(1)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该字(词)在诗中创设出的意境;
(3)该字(词)流露出的情感(诗人的或诗中形象的);
(4)该字(词)运用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5)运用该字(词)的表达效果。
12
1.答案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整体感知诗 歌内容,通过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细腻而形象的描绘,可以看出他对早春 的喜爱之情;另一方面抓住关键诗句,如“最爱湖东行不足”,便可概括 出答案。 2.答案 “乱”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 “浅”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形态,突出春天生 机盎然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要确定分析角度,结合语境,理解该字在 诗句中的含义;再概括其作用(如突出景物特征、创设出别样的意境等)。
7
三、 (2017浙江温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问题。 如梦令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且住,且 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
[注] ①汉:汉水。 ②霁(jì):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我们一种安静的感觉。 2.答案 “且住,且住”表达了词人无限留恋之情。 “一声鸣橹”后的 满川寒鹭,雪霁远山,都给人无数惊喜,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词人流连忘 返。 “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关于诗歌情感的分析 一定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 “且住”一词是“暂且停留吧”的意思, 并且重复了两遍,表达了词人的无限留恋之情。 “数遍溪南烟树”描绘 的是词人在遥望小溪南边的袅袅炊烟腾起的村落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 此处的喜爱,不愿离开。同时,从“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一著 画难成,雪霁乱山无数”中也可以解读出这一情感。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
分析。
答:
8
教你解题
把握主旨情感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能力。解答这 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 人的风格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一般有离
别、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具体可采用如下方法: (1)读懂诗题,从题目中把握诗歌的内容走向、题材类别、表现手法以 及情感基调;
(2)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揣测诗歌的主旨情感;
(3)分析诗眼,透视诗歌的主旨情感;
(4)解读意象,挖掘诗歌的主旨情感;
(5)借助典故,探寻诗歌的主旨情感。
Biblioteka Baidu
9
1.答案 宁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 寒鹭”中的“鸣橹”“惊寒鹭”以动衬静,从听觉、视觉两个方面带给
2
教你解题
描绘诗词画面 描绘诗词中的画面是诗词考查的重要题型之一,实则是考查诗词的意 象、意境。此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
发挥想象,描述诗歌中××句子所展现的景象。
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要注意以下四点: (1)运用自己的语言,切忌单纯地翻译句子; (2)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 主要的景物,语言要优美; (3)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的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4)描述时要体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6
1.答案 水、杨柳、马、春风。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留恋。 解析 “意象”即融入了诗人情感的景物。 “柳”谐音“留”,送别时 折柳相赠传达了希望对方“留下来”的心绪,表达对远行者的依依不舍
之情。
2.答案 (1)拟人:春风最爱惜杨柳,殷勤地把它放在手中吹拂,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将春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拂柳的情境,暗含惜 别之情。 (2)比喻:诗人用折下的柳枝自喻,并且将送行者比作春风,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折柳的情态,表达出诗人与朋友间难舍难分的情意。 解析 “惜”是人特有的情态,用于春风,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柳 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犹如行人将别;春风拂柳,犹如送行者送别。这些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