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
53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林克明
(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资源的深度开发,多数资源型城市逐步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而资源的有限性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文章试图立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大形势下,结合三明市本身的发展实际来探讨提升资源型城市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对策,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及方法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创新驱动早期,资源型城市开启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序幕,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然而,大自然的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的,近年来,资源枯竭的现象逐渐开始显现出来,依托资源而发展的城市开始进入瓶颈期,我国已有90多个城市被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或是濒临枯竭。

一旦资源型城市出现资源枯竭的状况,就容易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失衡和失业、贫困问题的突显,且开采资源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影响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易造成经济与社会矛盾。

[1]由此,资源型城市实施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必由之路。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的关系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驱动,创新是产业转型的动力。

首先,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通过自主研发或是引进一些新的生产技术与核心技术,可以推动整个城市的产业往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以及推动城市由依赖劳动力与资源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向依赖科技的更高层次的经济发展方式。

[2]其次,制度创新则为产业转型提供了外在的拉动力与保障,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避免创新人才的过度流失和引进更多的人才;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政策与定向扶持等方式来鼓励新型主导产业的发展,保障接续主导产业的稳健发展,并促进这一行业的技术创新。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挑战与机遇
当前,各地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仍然面临着缺乏创新驱动力的关键问题。

三明市作为一个成熟型的资源型城市,也遇到普遍存在于各大资源型城市中的挑战与机遇。

三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首先,三明市此前是依赖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产、林木资源来实现开发与发展的,难免存在滥砍滥伐、过度开发等现象,而且林木和矿物开采都处于初级加工,加工产品的效益不高,需求增长缓慢,经济效益低,居民收入不高。

其次,产业的结构失衡,导致三明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出现偏离均衡水平。

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01.56亿元,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3.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2.92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895.52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占比普遍较低,面对经济风险时抵御能力较弱。

第三,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的技术结构普遍偏低,设备、制作工艺都趋于老化,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较少,资源加工型产业占全市工业总量近62%左右,工业品中76%以上属于中低端产品。

[3]第四,人才补给不足,出现人才断层和缺乏,三明市劳动力虽然丰富,但劳动力的素质、质量较省内其他地区而言处于劣势,全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远远低于其他城市,且高层次人才年龄老化较为严
重,人才调出多,调入少,人才流失严重。

可见,自然环境的破坏、产业结构的失衡、人才的失调都给三明市的产业转型造成了阻碍。

(二)三明市产业转型的机遇
从政策扶持和经济科技发展来看,三明市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其产业转型正处于一个难得的机遇期。

一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已经提上日程,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下发文件提出要在七年之内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等前提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是三明市自身的发展来说,三明市政府十分重视产业转型,提出了“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的口号,给接续主导产业提供了资金与政策上的支持,组织国家重点投资项目与省级重点技改项目的申报,制定市级专项计划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是为了让三明尽快实现以创新为驱动力发展的产业转型,三明市科协实施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通过与国内多个高校建立合作平台,来促进三明市找到城市的发展定位与合适的转型模式,并提供后备的人才与技术支持。

三、提升资源型城市产业创新驱动能力对策
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推动尽快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的根本途径。

[4]为提升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创新驱动能力,三明把制度创新作为抓手,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配合,加速布局新产业。

(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企业是市场经济体质的主体,只有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企业这一创新主体,提升其成果转化能力,才能真正的实现产业转型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实现创新发展。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明政府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共同投入资金与技术,建立联合研发机构、实验室、基地等,并选择研究项目共同研发。

其次,人是社会的主体,没有人才就谈不上自主创新。

三明政府依托高校院所的人才以及教育资源优势,根据三明本地的发展需求,颁布了许多优惠人才政策吸引网罗各地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外出学习等方式,来帮助培养实用性人才。

近几年,三明陆续成立了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新能源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三明分院等研发平台;与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等大学共同举办干部培训班、企业管理研修班、外语与国资改革培训班等,大大增强三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夯实创新驱动发展基础
首先,政府为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提供专项政策扶持。

三明
城乡规划与园林景观
54
政府为推动三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修订出台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多措并举,积极制定政策配套服务与专项基金扶持,不断改革、持续创新,通过完善城市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产业保护以及人才激励政策来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政府为创新驱动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为了让企业能够创新、乐于创新,三明市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构筑好企业创新的孵化器,为自主创新提供相应的税收、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等配套措施,出台了“激励保障”和“责任豁免”方案,营造了一种敢于创新、大众创新的氛围,从根本上推动了产业的转型。

近年,三明实施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培育壮大稀土、氟化工、石墨(烯)、生物医药这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直接资助、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多元化扶持手段,加强对新型企业、科技产业的金融支持与政策支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壮大。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首先,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三明积极谋划新兴产业,主动对接项目、积极运作项目、协同推进项目,通过引进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进行市场推广开发,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将传统的资源型开采行业转型为稀土、氟化工、石墨(烯)等高新技术行业,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

其次,积极推动创新性产业集群,三明通过政策扶持与旗舰企业的引领,建立研发基地和高新科技工业园,形成一个生物医药在内的26个战略性新型产业群,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明作为老工业基地,为力求实现“老树发新枝”,三明政府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把北京中关村的科
技、创新、创业、孵化、项目运作、科技投融资等方面的经验和模式导入三明。

三明中关村科技园将在5年内引进各类优质企业500家,重点建设“创新中心+产业基地”。

目前有44家企业签约入园,总投资58.23亿元,其中,创新中心将重点发展智能互联、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

四、结论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而资源型城市已进入瓶颈期,实施产业转型与创新驱动发展迫在眉睫,因此更加迫切需要推动资源型城市的体制机制和科技不断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资源型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杰.资源型城市实现科技创新经济转型的产业集群发展之路[J].产业科技创新.2019,1(32)
[2] 叶宁.罗兰芳.廖萍艺.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以三明市为例[J].科技和产业.2020,20(08)
[3] 三明统计年鉴 2019. 三明市统计局.2020
[4] 林子琦.赵澜.蒋星.创新驱动发展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探究——以枣庄市为例[J].新西部.2019,(08)
作者简介:
林克明,男(1974.7—),汉族,福建三明人,研究生,副教授,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产业经济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三明市社科课题(项目编号:Y18086)阶段性研究成果。

浙江省的区位条件、政策支持等各种因素营造啦较好的营商环境,市场有活力,基于时尚产业发展特色小镇顺应浙江省的营商大环境,更有利于小镇发展成熟。

“时尚产业是浙江八大万亿产业之一,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而余杭的时尚产业有辐射转移的需求,在杭衢山海协作背景下,余杭柯城可以实现产业共构。

”衢州市柯城区委常委、副区长黄宏瞻介绍。

(六)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
低碳小镇位于城镇镇区西北方向,320国道、常山港、沿江公路穿小镇而过,小镇距杭金衢高速互通、黄衢南高速互通约5分钟车程,沿320国道、石华线到衢州市区仅需10分钟,距离规划的高铁衢州西站约5分钟,距离衢州机场不足半小时。

航衢高铁开通后,“高铁新城”将建成,航埠镇结合未来杭衢高铁开通后航埠镇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和“高铁新城”带来的人流物流集聚效应,提前布局、科学谋划。

此外在小镇附近还将设立杭金衢高速柯城互通,并将建设连接线直通小镇,同时衢江航道开发正在推进,小镇将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位一体的便捷交通体系。

五、航埠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热潮后的发展经验(一)明确产业定位,做好发展规划
特色小镇在创立之初要明确产业定位,通过对该小镇内外部环境及发展优劣势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做好发展的规划,避免“一刀切”的顶层设计。

发展要尊重原有的产业基础以及发展背景,避免盲目借鉴他人的发展经验做出不合适于本小镇发展那情况的对策。

要遵循适应性、开放性、多元性、引导性的原则,指导特色小镇科学合理发展。

[2]航埠镇要明确特色小镇系统自适应演化的各个过程,把握从混沌到形成再到成长衰退最后跃升的各个阶段的临界值,以便做好对应的规划及发展战略。

(二)深度挖掘资源,充分利用发展优势
在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之中也当保持清醒,坚持初心,明确目标,而不是让特色小镇失去其发展特色,最终为了完成任务而“无特色”,特色小镇各个适应性主体要积极寻求利益协同,提高自身适应性能力以及各个适应性主体之间的匹配能力从而推动特色小镇复杂适应系统的优化,为落实“特色”打好基础。

结语
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之后,需要冷静思考,任何一项事物蓬勃生长之际,都伴随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问题是目前研究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航埠特色小镇为例分析特色小镇成功逆风翻盘的经验,希望浙江省更多小镇可以理性规划、健康发展,建立更多优质小镇,助力城乡一体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导则[Z]. 2015- 10- 09.
[2]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Z]. 2015- 04- 22.
作者简介:
巫邦鼎(1999—)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法政系,本科在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属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总结——以衢州市柯城区航埠低碳小镇为例》(编号:X2020-200)、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热潮后的冷思考:浙江省“问题”小镇发展经验研究——基于航埠特色小镇的转型经验》研究成果。

上接(第5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