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ppt(课件 滚动练习 课时作业)16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例1 (2014· 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阅历与读书 赵迎辉 ①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 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 此,是因为阅历的缘故。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 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 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 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 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 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 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 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 多,获得的经验和教训也越来越多,对一些事物的看法逐渐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时我们的阅历就会日趋丰富。不过 这并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年龄虽然不大,但却走过许多地方, 经过诸多历练,体验过各种身份和角色,经历过复杂岗位的 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这种经历同样可以让他拥有丰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 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 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 D.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 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 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 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 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正如歌德所 说的:“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 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 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 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 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 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 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 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 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 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 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基本没有变化。但有个别地区取消了根据文章进行推断类题 型的考查,代之以关注文意本身,如增加了对是否符合文意 类题型的考查等。 3.试题样式保持不变 2012、2013、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均为三道客观选 择题,分值为9分。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原文、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C项,说悲 剧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 介入悲剧冲突”,而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 “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Leabharlann Baidu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最美语文 2050年的一天 2050年的一天,大象遇见犀牛:“犀牛兄,你咋变成了这 副尊容?你的角呢?” 犀牛答:“象老弟,先别说我了,你的牙又在何处?” 一头鹿经过,大象、犀牛问道:“鹿老弟,没了茸的感觉 如何?”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一只失去绒毛的藏羚羊赶上来,闻言羞涩地低下头。 自从人类多了许多收藏的爱好后,它们就不得不收藏起祖 先的模样了。 感悟: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幸福与快乐,必然无法长久。 如果人类欲望的满足是以牺牲外物的生命或环境为代价,那 么这种代价最终还将由人类自己承担。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二、命题特点 1.文本内容广泛,彰显了语文大教材观 首先,选材文化气息浓郁,文化特征鲜明,给予考生强烈 的文化熏陶,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古代食品安全)、 大纲卷(建筑文化)、浙江卷(视觉文化)等。其次,选文富有艺 术品位,引导考生重视人格或艺术品格的培养,如2014年高 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选自《美的奥秘》)、江西卷(选自《美的 历程》)、湖北卷(《艺术与中国社会》)等。此外,选文关注 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包括生态文明、心理调节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 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 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 B.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 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 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复习建议 本专题建议用时6课时(包括自习课)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学习方式 对应课时 合作探究课时1
高考考什么—— 第1课时(讲授课) 透析高考命题常 考点
高考怎么考—— 第2课时(讲授课) 高考命题常设置 的八大干扰类型
自主训练、同桌 互检
考点滚动、教师 批改
第6课时(习题课) 小综合训练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微课堂· 一刻钟 考纲解读 一、考纲展示 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具体能力要求是: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 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 000多名日寇的多次 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 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 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 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 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 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 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 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 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 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 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 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 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B项,主要 讲人们喜欢欣赏“悲剧”的原因,只着眼于欣赏者,没有谈 及悲剧的“冲突、抗争、毁灭”;说其能让欣赏者“在强烈 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原文是体验“客体的巨大和狂暴、 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 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 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 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 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五年高考 (2014· 课标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 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 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 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 《马身人首》(罗丹) 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 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 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 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 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 作用。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合作探究课时1 高考考什么——透析高考命题常考点 题点聚焦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含义 “重要概念”是指那些含义丰富、深刻,蕴含了文章重要 思想、体现了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通常是指:①体现全文 主旨的关键概念;②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或感情倾向的概念; ③重要的指示代词;④蕴含深层含义的词语。分析与理解重 要概念的含义,往往是指分析与理解其隐含义、指代义和语 境义。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 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 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 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 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 《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 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 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 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 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2.考查重点集中明确,略有变化,体现了高考稳中有变的 特点 论述类文章阅读常常涉及“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 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等 考点。总体来看,2014年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同往年相比,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内涵的能力。一是阅读原 文相关区间,准确把握文中“悲剧”这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 外延;二是将选项与原文内容相对照,找出不符合“悲剧” 性质的项。文中强调指出“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 学艺术”“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 而D项所述则是历史事实。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 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 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 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 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 )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 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 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 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 堕落的行尸走肉。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富的阅历。人既然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那么要想增加 自己的阅历,就要努力拓宽生命的宽度。培根认为“用书之 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只有亲身体验, 躬行践履,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实,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做 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书中蕴含的寓 意和韵味。
师生互动、合作 探究 师生互动、合作 探究
合作探究课时2
文章怎么读—— 师生互动、合作 第3课时(讲授课) “圈点批注”抓关 探究 键
合作探究课时3
高考调研
新课标· 语文· 高三总复习
第4课时(习题课) 第5课时(习题课)
专题十一综合检 测(一)
自主训练、同桌 互检
习题课1 习题课2 习题课3
专题十一综合检 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