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洮工程回顾(柳城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洮工程回顾(柳城嵘)
引洮工程回顾
柳城嵘
1958年6月动工修建的引洮水利工程是规模宏伟浩大,举世瞩目而艰巨的引水上山工程。
约16万民工,四千多名干部职工参与引洮工程,历时4年之久,终因各种条件制约,半途而废,于1962年4月撤销“下马”。
引洮工程平凉工区(包括庆阳)因属水利受益区域,故平凉专区(庆阳)调去民工2
万6千人,干部职工312人参与了修建引洮工程,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工作。
但在平凉及各
县史志中很少看到有关参与引洮工程的报道。
虽已是沉寂50余年的过去,但引洮情景难忘,战天斗地的精神可颂。
因我是引洮工程的参与者,谨将所知道和查阅的部分引洮工程
资料概况予以介绍。
一、引洮渴盼
洮河属黄河上游支流,发源于碌曲县西南部西倾山东麓勒尔当,经岷县至永靖县刘家
峡入黄河。
开挖渠道,修涵洞,凿隧道,引波涛翻涌的洮河水灌溉农田,解决人畜饮水及
发展工农业用水是甘肃中东部干旱地区人民期盼已久的事。
据考东汉马援引东峪沟水教民种稻;宋代郑宪民在临洮城南开渠,引洮水灌田;明朝
杨继盛教民制桔槔引水灌田;清朝曾有人引三岔河水灌溉洮西十八里川农田。
民国时期有识之士提出“引洮济渭”设想,为引洮工程之先
1
声。
1935年甘肃省参议会马伟、陈世光等6人提出“引洮济渭”议案,“建议省政府勘测引洮济渭水利工程,增加农业生产”。
1938年5月,甘肃省陆地测量局派员对引洮济渭线路初步进行勘测,并绘制了“引洮济渭水准线路图”报送省政府。
1942年12月29日,《民国甘肃日报》登载窦宗默《开引洮河灌溉皋榆定陇等八县之初步研究》文章,认为实施引洮工程对皋兰等八县均享其利,可增加水田150万亩,农产
品增加,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各项工业亦必增加。
1943年,甘肃省农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陇西代表重新提出“引洮入渭”议案得到通过,并当即报请甘肃省政府筹备办理,命甘肃水利林牧公司测量设计。
但因工程距离太长、地形复杂,工程技术人员及测量仪器缺乏而不了了之。
1944年5月陇西县临时参议会王利仁提议案引洮入渭,由县转呈省政府。
省建设厅“因时隔已久,……限于人力与时间,……委难如命办理”。
1949年解放后,特别在农业合作化后,甘肃中东部干旱地区由于缺水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渴盼引水为众多人和领导干部的心声。
1957年9月甘肃省委书记霍维德曾提出引黄河、洮河水灌溉农田的建议。
1957年定西专区提出引洮河和大通河两项引水工程计划,得到省政府支持。
引洮工程的最初构想是:从九甸峡(今渭源县与卓尼县交界峡城之上)首引洮河水入渠,途经陇中十个县到靖远
2
县新堡子川,全长700公里,可浇地500万亩。
1958年1月省水电局组织62名水利技术人员实地勘测,肯定了这一方案,并把引水范围扩大到陇东。
1958年2月中共甘肃省委第二届二次会议决定:引洮河水上庆阳董志塬。
1958年3月成立了“甘肃省洮河水利工程委员会”,同年8月11日更名为“甘肃省引洮上山工程委员会”,“甘肃省引洮水利工程局”更名为“甘肃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局”。
1958年2月由省水电局牵头,抽调兰州水电勘测设计院、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等12个协作单位共900多人,分赴各勘测区兼程工作,3月提交《引洮河及大通河灌溉工程勘测情况及今后工作意见》。
5月底基本完成第一大段工程的勘测定线,6月初完成渠道断面设计,6月中旬勾划出首段工程蓝图轮廓,完成《甘肃省引洮工程总量初步计划》。
1958年5月26日成立了引洮工程局临时党委会,由张建纲、尚友仁负责。
6月17日调整为张建纲、魏屏番等五人组成。
张建纲任书记,魏屏番任副书记。
1958年6月甘肃省人民委员会作出“关于支援引洮工程的决议”十条。
要求省人民委员会要把三分之一的力量投入到引洮工程方面。
各厅、局必须把支援引洮工程提到议事日程的第一位。
工程局为专区级机关,直属省人民委员会领导。
成立引洮工程局及下设的各处,省各厅、局调配干部,民工、干部口粮标准、占
3
地迁移等有关问题。
二、引洮启动
1958年1月开始组织测量设计,5月成立机构,调配民工和干部,6月动工,在筹备
工作很不完善地情况下急促上马,对修建引洮工程带来诸多失误。
1958年6月17日在岷县古城举行了一万两千人参加的引洮工程开工典礼,省委书记
张仲良、省长邓宝珊及省委常委等领导人到会,张仲良发表讲话,宣布引洮工程正式开工。
声势浩大,气氛热烈。
省话剧团、秦剧团、电影队演出助兴。
1、引洮工程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甘肃省引洮上山水利工程委员会1958年3月成立。
工程委员会由省委、省人委、省
级各主管厅、局、各支援单位及有关专区的领导干部组成,委员30多人,常委11人。
主
任由省委书记处书记李景林兼任,7月后由高健君兼任。
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省人委办公
厅秘书长兼任。
1958年5月成立引洮工程局党委。
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监委、资料室、共青团委、工会、引洮报社等。
1958年3月成立引洮工程局,下设办公室、勘测设计处、供给处、器材供应处、交通运输处、财务计划处、粮食处、卫生处、劳动工资处、科学研究所、公安处、法院、检察院等。
60年增设工程大队、机械施工大队、机械制配厂和邮电局。
同时开展了后勤准备工作。
从省市各级部门调来干部2000多名,为各工区、大、中队配备干部2083人。
卫生系统调来400多名医务人员,各
4
种技术人员600多名。
修公路、架电话线,建造房舍和草棚1009间,借民房15571间,打窑洞2425孔,成立粮站和日用品供应站各27处,医院8处,卫生所10处,还有
机电、车辆、材料等基本施工准备工作。
1960年6月30日统计引洮工程局实有脱产职工2758人(其中女93人,少数民族31人):其中行政人员1788人:地级3人,县级80人,科级311人,一般干部1318人;
各种专业技术人员76人。
企事业单位970人:县级8人,科级43人,一般干部571人。
各种专业技术人员348人。
1958年6月动工的第一期工程600公里的施工计划,由陇西、定西、榆中、靖远、临洮、通渭、会宁、天水、平凉、秦安、渭源、武山、甘谷等13个县市组成13个工区,后
增加了岷县、静宁两个工区共15个工区,有民工14.6万多人参加分段施工。
59年3月民工增至16.9万多人。
2、施工组织及民工集散
现场施工组织实行工区制,即由参加分段施工的有关县、专区组成工区。
工区为县级单位,工区书记、主任由县级干部担任。
工区以下的施工组织以大队、中队、小队或分队建制。
一般情况下,每个大队在编民工3000人左右,中队300人,小队30人。
有以军事组织形式为单位的。
在具体施工中又有一些突击队、专业队、民兵排、班组织。
按工程量大小,工区又分段划给大、中队施工。
5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