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常考文言文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全解(原文+翻译+阅读理解)郦道元原文展示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全文翻译在三峡七百里范围内,两岸山势连绵,完全没有中断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山岩和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水漫过两岸山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达江陵,这中间一千两百多里的路程,即使骑着奔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春冬两季,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两岸的山影,极其险峻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怪异的柏树,瀑布如倒挂的泉水,在山石间飞速下冲,水清树茂,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每逢雨后初晴或下霜的清晨,树林山涧凄寒肃杀,常常能听到山猿在高处长声鸣叫,接连不断,凄惨悲凉,(声音)在空旷的山谷间回荡,哀伤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打鱼的人有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三声(能让人)眼泪沾湿衣裳。
”阅读理解1.课文第①段,主要采用了何种方法来写“山”?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写山的连绵、高峻,侧面借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进一步写山的雄伟。
全段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雄伟峭拔的特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请赏析这句话。
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精读与解析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也涵盖了一些精选的文言文课文,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些文言文的精读与解析。
一、课文精读1.《韩愈杂说》韩愈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文风犀利刚劲,极具触动力。
这篇文章中,韩愈以犀利的笔锋评述了北宋时代社会风气的种种弊端,督促人们应当追求道德和正义。
2.《欧阳修地球引力》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科学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地球引力的概念和原理,对当时的科学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后世学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3.《苏轼渔家傲》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才子文学家,他的诗作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这首《渔家傲》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的自然景色和渔家人的生活,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乐观。
二、课文解析1.《韩愈杂说》《韩愈杂说》是一篇议论文,韩愈在文中直接点出社会风气弊端,批评当时人们道德底线的下降,并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赞美,呼吁读者应追求道德的正确和公正。
文章开头以“尽量推其言之无故者”为引子,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接着又用“吾谓侈丽者粪土也,野人所不履也。
”这样的表述形式,强调了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欧阳修地球引力》《欧阳修地球引力》以科普的形式呈现,欧阳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地球引力的原理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通过引入概念,比如“上蹑空而覆盖”,“永动者之力”等,来解释地球引力对物体的作用,并通过发挥自己的科学才能,促进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3.《苏轼渔家傲》《苏轼渔家傲》是一首田园诗,苏轼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江南渔家人的羡慕之情。
诗中的“常羡人间琢玉郎,天赐良辰美丽妆。
”表达了苏轼对江南渔家人生活的向往,而最后一句“斜飞宝鸭衔泥去,长烟落日孤城闭。
”则表达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三、学习建议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读方法。
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
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解析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二上册,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必考文言文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我们要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和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1.《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一篇辞表,向后主刘禅报告自己出征中原的决心和安排,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这篇文章以其雄辩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和高尚的情操,展示了诸葛亮忠诚为国的政治理想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出师表》,不仅要理解其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还要深刻领会诸葛亮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
2.《岳阳楼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全文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引出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
文章以其卓越的议论文写作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学习《岳阳楼记》,学生需要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运用文言文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3.《醉翁亭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散文佳作,通过描写作者与朋友在醉翁亭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文章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写和深邃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学习《醉翁亭记》,学生需要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学会欣赏古代散文的美学价值。
以上只是初二上册语文重点必考文言文作品的部分解析,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析与讲解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析与讲解案例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
下面将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一篇文言文为例,进行解析与讲解。
《元日》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一首诗,以描绘元旦的欢乐氛围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下面对该诗进行逐句解析。
「爆竹声中辞旧岁」爆竹:指炮竹、鞭炮等爆炸物。
辞旧岁:告别过去的岁月。
这一句表达了辞旧迎新之际,爆竹声响彻云霄,象征着辞旧岁的喧闹和热闹,寓意着欢送旧时光,喜迎新年。
「花灯影里月轮圆」花灯:指元宵节时的花灯。
影里:在影子里。
月轮:指圆圆的月亮。
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景象,花灯的光芒在影子中照得月亮圆圆的,给人带来美好、喜庆的感觉。
「鼠年迎来瑞气生」鼠年:指以鼠为代表的属相年份。
瑞气:指吉祥、祥瑞的气氛。
生:充满、涌现。
这句诗暗示了新的一年是属鼠年,寓意着吉祥的新年即将到来,带来瑞气满满的喜庆氛围。
「竹荫送岁华」竹荫:竹子的阴凉之处。
岁华:岁月的流逝。
这一句通过竹荫与岁华相对应,表达了岁月在竹荫的陪伴下不断流逝,也暗含了守岁的习俗,寄托了对新年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王之涣的《元日》一诗以欢庆元旦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欢乐氛围和美好的祝福寓意,表达了对新年的向往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微的表达,展示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在欣赏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对这首文言文的解析与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为培养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启蒙教育。
总结起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文言文教材既具有语言的美感,又蕴含着深奥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良好的人文修养。
(word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归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上册 ) 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 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八分有奇?核舟记?诎——屈qū波折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 f ǔ男子美称,多附于字此后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简——拣ji ǎn优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与——举j 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种类:〔1〕音近通假;〔 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种类例句出处讲解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对感觉惊讶名词作状语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桃花源记?往前、上前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尽,走到头名词作动词有仙那么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那么灵?陋室铭?有灵性使动用法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纷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名词作状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意动用法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以为亲人、以为儿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大道之行也?老年人、中年人、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奇怪、明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使动用法恨别鸟惊心?春望?使惊讶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酬报中书书?坠落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闲步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观潮?用银、用玉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跑分合五阵之势?观潮?穷尽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变白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雪?旅居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种类: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解读文言文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遗产,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年级上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多篇经典的文言文课文,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水平。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进行解读。
《左传》是我国古代史书之一,也是文言文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在《左传·昭公十九年》一文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这一古代故事。
《左传·昭公十九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君主因为儿子冒犯了宰相而责罚儿子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宰相虽然心怀不满,但是他克制了自己的情绪,没有做出过激的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君主或者高层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这个故事中,宰相选择了忍耐和妥协,最终赢得了君主的尊重和信任。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冷静的心态去对待,通过妥协和沟通解决问题,而不是采取过激的行动。
只有通过合作和理解,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通过解读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个重要的道理,即做人要有原则,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叛自己的信念。
宰相在这个故事中既充当了君主的宠臣,又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他的行为展现了一个真正的智者应有的胸怀和智慧。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考,即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按照良心和道义去行事。
通过对《左传·昭公十九年》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思想内涵。
文言文虽然语言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但是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是永恒的。
通过深入解读文言文,我们可以不仅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还可以学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写作来练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这不仅可以有效地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文言文故事,根据其中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创作。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注释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注释以下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常见篇目的注释: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
- 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 缘:沿着,顺着。
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3.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异:对……感到诧异。
-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4.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5.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 舍:舍弃,丢弃,这里是“离开”的意思。
- 才:仅仅、只。
通:通过。
6.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 俨然:整齐的样子。
7.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8.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悉:全,都。
9.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0.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 乃:于是,就。
- 具:详细地。
11.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要:通“邀”,邀请。
12.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 咸:全,都。
问讯:打听消息。
13.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妻子:妻子和儿女。
- 邑人:同乡的人。
-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4.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 为:对、向。
叹惋:感叹惋惜。
16.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延:邀请。
17.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语:告诉。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
八年级上文言文古诗词必背加注解八年级上册的文言文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必背的文言文古诗词及其注解: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解:这是《诗经》中的名篇,描绘了和鸣的雎鸠和美丽的少女,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王昌龄的这首诗表达了边塞将士的壮志和对和平的渴望。
3.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解:王之涣的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开阔的视野。
4.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及时和滋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5.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注解:杜甫的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6.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李清照的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7.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描写打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豪放的个性和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8.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注解:苏轼的这首词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应该理解其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和文言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和文言文一、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二、解析与赏析。
1. 故事内容。
-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武陵的渔夫,他沿着溪水划船,结果闯进了一个神秘的桃花林。
这个桃花林可不得了,几百步长的两岸全是桃花,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的草鲜嫩美丽,花瓣飘落得满地都是,就像下了一场花雨似的。
渔夫觉得很奇怪,就继续往前划,想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 桃花林的尽头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有点光亮。
渔夫就下了船,钻进洞去。
开始洞口很窄,只能容一个人通过,走了几十步后,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里面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的,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都能听到。
这里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差不多,老人和小孩都过得很快乐。
- 这里的人看到渔夫都很吃惊,问他从哪里来。
渔夫回答后,他们就邀请渔夫到家里去,杀鸡摆酒招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么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自己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老婆孩子和乡亲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再也没出去过,所以不知道外面已经到了汉朝,更别说魏晋了。
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解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解析《三峡》(郦道元)原文及翻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字词解释1. 自:在。
2. 略无阙处: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 重岩叠嶂: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4. 自非:如果不是。
5. 亭午:正午。
6. 夜分:半夜。
7. 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9.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0. 或:有时。
11. 王命急宣: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原创】文言文全解全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知·作者与作品】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因为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其中《桃花源记》是桃源诗的序)等,有“田园诗人”之称。
他也是田园派的鼻祖。
2.作品透视《桃花源记》的故事和其他仙境故事有相似之处,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
不过应当强调的是,陶渊明所提供的理想模式有其特殊之处:在那里生活着的其实是普普通通的人,一群避难的人,而不是神仙,只是比世人多保留了天性的真淳而已;他们的和平、宁静、幸福,都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
古代的许多仙话,描绘的是长生和财宝,桃花源里既没有长生也没有财宝,只有一片农耕的景象。
陶渊明归隐之初想到的还只是个人的进退清浊,写《桃花源记》时已经不限于个人,而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迈出这一步与多年的躬耕和贫困的生活体验有关。
虽然桃花源只是空想,只是作者理想当中的社会,但是能提出这个空想是难能可贵的。
【赏·主旨与亮点】1.文章主旨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在当时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又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2.文章亮点①虚实结合的写法文中桃源内外的景物,村中的风俗人情都是通过渔人的观察和感觉或借助渔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而文章开头写他“忘路之远近”,临末又写他“遂迷,不复得路”是要通过这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描述,暗示读者,这里所写的世外桃源是一个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及的幻想世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经典解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文经典解读古文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古文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
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文进行经典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优秀的古文篇章。
第一篇: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论语》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录,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本篇将从《论语》中摘选几个经典语录进行解读。
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强调了我们处事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他人好,不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对待别人。
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真实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通过对《论语》中的这几个经典语录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也能够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二篇: 《诗经》中的古文经典《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本篇将从《诗经》中摘选几首经典诗歌进行解读。
1.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这是《诗经·国风·秦风》中的一句诗歌,通过描写采薇的过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这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句诗歌,描写了青年男女之情,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和渴望。
通过对《诗经》中这几首经典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的追求和渴望。
第三篇: 古文中的修辞技巧古文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技巧来增加表达的艺术效果。
本篇将从修辞技巧角度解读一些经典的古文课文。
1. 《红楼梦》中的写景描写《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很多描写景色的片段,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
2.《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使用了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词义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词义解析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文言文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文言文及其词义解析。
1. 文言文一:《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以其雄奇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词义解析:- 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市市区东部,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在文中,岳阳楼象征着壮丽的景色和崇高的境界。
- 游人:指来楼中游览的人们。
- 落日:太阳西下的时候,太阳的光芒被底层大气散射,天空变红,称为落日。
- 孤舟:孤单的小船,象征着一个人的孤独。
2. 文言文二:《韩愈自述》《韩愈自述》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自述性散文,通过自述的方式,展示了韩愈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词义解析:- 公甫:指作者的名字。
- 儿丧:儿子去世,古代常用“丧”来表示死亡。
- 枉利:指在不正当的行为中获得暂时的利益。
- 富兰克林:指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
- 至德:最高的德行和美德。
3. 文言文三:《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是元代文学家脱脱的一篇抒发离别之情的文言诗,表达了脱脱外出战斗的心情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词义解析:- 江城子:指写作地点,也指作者家乡。
- 杨柳青青:形容杨柳非常茂盛、生机勃勃。
- 遥想:远处想起,回忆起。
- 桑竹:指桑树和竹子,是代表南方的植物。
以上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文言文及其词义解析。
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一、解析。
1. 故事背景与整体情节。
-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这篇文章的作者陶渊明就虚构了这么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
故事是这样的,有个武陵人,也就是打渔人,顺着溪水行船,结果不小心就迷路了。
这一迷路可不得了,他就发现了一片桃花林,那桃花林啊,“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就像走进了一个花的海洋,美极了。
- 然后他继续往前走,就发现了一个小山口,从山口进去后,就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的人穿着都和外面不一样,男女老少都怡然自乐。
这些人告诉渔人,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就跑到这儿来了,从此就和外界隔绝了。
- 渔人在里面待了几天后就出来了,还沿路做了标记。
可是等他再带着太守去找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那个地方了。
2. 人物形象。
- 这个武陵渔人啊,他开始是个很普通的打渔人,有着好奇心。
他看到桃花林那么美,就想一探究竟。
但是他也有点贪心,从桃花源出来后,就想着把这个地方告诉太守,可能是想得到点赏赐之类的。
- 桃花源里的人呢,他们都很淳朴、善良。
他们热情地招待渔人,还给他讲自己的来历。
而且他们生活得很和谐,没有外界的那种纷争和烦恼。
3. 主题思想。
-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时社会那么乱,陶渊明就想象出这么一个美好的地方,那里没有战争,人们安居乐业。
同时呢,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现实中到处是战乱、剥削,而桃花源里是那么的和平、幸福。
4. 写作特色。
- 在描写上,文章对桃花林的描写特别生动,“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几个字,就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我们眼前。
而且文章的情节很曲折,渔人发现桃花源,然后又找不到了,这种情节设置很吸引人,让人忍不住去想这个桃花源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一、解析。
1. 整体内容。
- 这篇文章是刘禹锡写的。
他说自己住的房子很简陋,但是呢,他觉得这个简陋的房子一点也不“陋”。
他开篇就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词讲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及古诗词讲解
一、文言文讲解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学生将研究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的正式书面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研究文言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在文言文的研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字词解析:学生需要研究文言文中常用的字词,理解其意义
和用法。
这包括汉字的意义和构造,以及词语的拆解和组合。
2. 句子结构:学生需要研究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宾
结构、定语从句等。
通过理解句子结构,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文
言文的含义。
3.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言文的文章,理解其中的意
思和思想。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上述的字词和句子结构知识,进行文言文的写作和表达。
二、古诗词讲解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学生还会研究一些经典的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通过研究
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古诗词的研究中,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者和背景:学生需要了解古诗词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以更
好地理解其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诗词解析:学生需要研究古诗词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理解其深层含义。
3. 诗词欣赏: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古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培养自
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文言文及古诗词的讲解,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同时也能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八上人教版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楼上。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晚上阴云密布,景物的色彩变化无穷。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那么向北可以通到巫峡,向南可以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游历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上的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文及解析本文档介绍了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古文及其解析。
古文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文一:《论语·学而》《论语·学而》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本篇主要讨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通过研究本篇,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圣贤对教育的看法,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和对学问的追求。
解析:本篇通过引用孔子的言论,以及孔子与其弟子的对话,阐述了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
其中提到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的观点,意味着要正确的知识和能力,并努力去研究和进步。
此外,还讨论了与研究相关的品德和修养,如“温故而知新”、“与朋友交”等。
通过阅读和理解本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的真义,并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
古文二:《诗经·唐风·绸缪》《诗经·唐风·绸缪》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本篇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繁华景象,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研究本篇,学生可以领略古代诗歌的韵味,感受古人的思想和情感。
解析:本篇通过描绘唐代的社会景象和生活场景,展现了古人对繁荣富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提到了“绸缪”的形象,意味着人们过着舒适与安乐的生活。
通过饱含深情的词句,唐代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传递了让人欣慰和美好的情感。
学生通过研究和解析本篇,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古文三:《列子·天瑞》《列子·天瑞》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代表作。
本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天瑞的故事,通过寓意深刻的情节,传达了人们对天命和命运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研究本篇,学生可以发现古代智慧和对生命的思考。
解析:本篇通过一个关于天瑞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天命和命运的思考。
故事中的天瑞象征着善良和仁爱,而人们对天瑞的态度和行为,则体现了个体对命运的选择和回应。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传达了“人定胜天”的观念,强调个体的努力和选择对于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常考,文言文,桃花源记
1、词语解释:
缘溪行:沿着,顺着夹岸数百步:在两旁桃林夹着小溪两岸长达数百步
芳草鲜美:花鲜嫩美丽花草鲜嫩美丽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错杂的样子落花纷纷
甚异之:十分对.......感到诧异(以......为异)复前行:又
欲穷其林:想要走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仿佛有光透过(山洞)
便舍船:离开初极狭,才通人:仅仅起初洞口十分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平坦宽阔形容整齐的样子类
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全,都其中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都和(桃花源)外面的人一模一样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指老人指小孩安闲快乐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的生活着
乃大惊:于是,就具答之:详细便要还家:通“邀”,邀请
咸来问讯:都,全询问,打听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说祖先带领妻室,子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于是,就
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县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就与外人断绝了来往。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不用说,更不必说
桃源中人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居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为具言所闻:详细的说出皆叹惋:感叹,惋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他们的家中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告诉值得对,向说
桃花源中的人对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人说啊!
既出:已经得其船:找到便扶向路:沿着,顺着从前的,旧的
便沿着原来的路(回去了)处处志之:做标记及郡下:到
诣太守,说如此: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像这样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立刻从前的,旧的标记
遂迷:终于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位高尚的名士
闻之,欣然规往:计划未果,寻病终:没有实现随即,不久没有实现,不久后因病去世了后遂无问津者:渡口访求,探求后来再也没有人来访探桃花源了
2、问答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一个没有战乱(和平,安宁),人人平等,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人们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社会。
(2):概括答:(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
(3):今天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
但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4):作者虚构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的环境?
答: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的世外桃源,一方面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反对剥削压迫,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5):成语‘·д·`
①世外桃源②豁然开朗③无人问津④落英缤纷⑤怡然自乐【?
短文两篇
1、词语解释
[陋室铭]
陋室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异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只品德高尚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博学的人没有什么学问的人有博学的人一同谈笑,来来往往没有没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弹不加装饰的琴佛经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看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琴瑟,管弦等乐器扰乱公事文书使......劳累身体,形体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公文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值得通“繁”繁多水上陆上的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独爱菊:只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十分从唐朝以来,人们就十分喜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我只爱莲花,因为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洗清水美丽而不端庄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生枝蔓长枝节中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更加高耸的样子立香气远播更加清氛,笔直的挺立在那里。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可以远远的看但不可以玩弄它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我认为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花之君子者也:指品德高尚的人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对于菊花的喜爱少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又有谁呢?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问答题
(1)、陋室到底陋不陋?答:不陋。
因为这里环境清幽,作者交往不俗,生活高雅,安贫乐道,不受物质影响。
(2)、作者在这篇文章里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
答: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志趣高洁,清高孤傲。
(3)、菊花和牡丹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衬托。
菊花是正衬,牡丹是反衬。
(4)、作者在描写莲花的时候表达了什么样的志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不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庄重质朴
中通外直
正直不苟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志洁行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答:
(5)、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志向?
答:既不想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想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界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
[大道之行也]
1、词语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政治上的最高理想通”举” 和气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实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的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和德才兼备的人推举出来,人们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亲人,父母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子女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鳏”,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
男有分,女有归:职业,职守女子出嫁男子有职务,女子可以得到及时的婚嫁
贷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憎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起造反害人兴起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泛指大门这和,平指理想社会
(1)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答:①人人都会受到社会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