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题详解】
纬度影响温度,但内蒙古中东部纬度变化不大,对白桦林分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坡度影响水分保持能力,陡峭的坡面水分流失快,可能不利于树木生长,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白桦树分布在彦吉嘎河南侧阴面,光照条件较差,土壤水分蒸发少,适合白桦林偏好湿润凉爽的环境,所以坡向是影响该地白桦林分布的主要因素,C正确。内蒙古深处内陆,因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不如坡向对特定地点植被分布的影响直接,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直接原因,需要考虑近期的人口增长驱动力。政府鼓励生育是影响因素之一,但通常不是短期内人口增长大幅增加的直接原因,A错误。海外移民量大是直接原因,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近年来大量海外移民的涌入是其人口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因素,特别是技术移民和难民接纳政策,B正确。作为发达国家,居民生育意愿不高,且近年来生育意愿也不会明显变高,C错误。经济发展缓慢通常与人口增长率下降相关,不是造成人口增长率较高,D错误。故选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冰洞一般位于冰舌的尾端,当流水遇到冰川裂缝或落水洞进入冰川内部,冲刷后即能形成冰洞”可知,克韦尔克冰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涉及冰川的特性、地质活动以及水流条件。冰岛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A不符合题意。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这有助于形成冰下水流,促进冰洞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导致冰川存在更多裂隙,为冰洞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通道,C不符合题意。冰岛地处高纬度,低温环境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和维持,不是克韦尔克冰洞形成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读内蒙古中东部某草原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点睛】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所产生的压强,叫水汽压。空气中的水汽压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水汽压增大到某一个极限值,空气中水汽就达到饱和,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值,将会有一部分水汽凝结成液体水,这一极限值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冰洞一般位于冰舌的尾端,当流水遇到冰川裂缝或落水洞进入冰川内部,冲刷后即能形成冰洞。克韦尔克冰洞位于冰岛瓦特纳冰川北部。读冰岛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通常情况下,相对湿度在一天之中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升高时,空气能容纳更多的水汽,相对湿度往往降低;气温下降,空气容纳水汽能力减少,相对湿度上升,特别是在夜间至清晨时段。①和④曲线显示相对湿度不符合北京夏季白天因气温高导致相对湿度下降的常态,AD错误。③曲线相对湿度不符合7月北京夏季气温高的特征,C错误。②曲线显示相对湿度在夜间至清晨时段较高,午后相对湿度较低,这与7月份北京天气状况相吻合,因为夏季白天气温高,相对湿度随气温升高而降低,夜间冷却后相对湿度上升,B正确。故选B。
【解析】
【13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省份中经济发展水平(GDP)最低、种植业条件差、粮食产量最低的丙为青海;经济发展水平(GDP)最高,城镇化水平最高(第一产业占比低,粮食产量仅比青海高)的是乙为浙江;城镇化率较高(工业化程度较高),粮食产量最多的是甲为黑龙江;粮食产量较高,城镇化率最低的是“中原粮仓”的丁为河南。综上所述,甲为黑龙江、乙为浙江、丙为青海、丁为河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影响A、B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资源D.历史
6.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直接原因是()
A.政府鼓励生育B.海外移民量大C.居民生育意愿高D.经济发展速度慢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A地区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而B地地处内陆地的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限制了人口居住,B正确。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资源丰富地区可能吸引更多人口;历史上的殖民和发展模式也影响了人口分布,但与气候差异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都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1.克韦尔克冰洞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B.位于生长边界,地热较充足
C.位于板块交界,冰川多裂隙D.纬度高气温低,冰川面积大
12.图示火山带位于欧亚板块和()
A.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B.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11. D 12. B
【8题详解】
与双季稻比,种植再生稻可减少了再次插秧和初期生长期的需水量与肥料使用,更为节水省肥,C正确。再生稻虽然增加了收获次数,但每茬的产量通常低于常规种植,总体产量不一定提高,A错误。再生稻的品质并不一定优于双季稻,品质更多取决于品种和管理,B错误。再生稻利用原有稻桩生长,理论上初期可能面临上季留下的病虫害问题,但实际影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图示火山带位于冰岛,冰岛正好位于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这里是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两大板块在此处相互分离,地壳薄弱,岩浆易于上涌形成火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冰岛地处大西洋中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质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适宜。
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
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规定:若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的平均值≥22℃,则以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第一个≥22℃的日期作为夏季起始日。读某地2024年3月20~29日的日平均气温及连续5日平均气温(单位:℃)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月-日)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某站日平均气温
18.6
19.6
21.6
22.6
25.5
24.7
24.3
23.5
24.0
23.6
连续5日平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温
/
/
/
/
21.58
22.8
23.74
24.12
24.4
24.02
1.该地2024年夏季起始日为()
7.再生稻增产主要通过()
A 改善耕地质量B.扩大种植面积C.提高垦殖指数D.提高收获指数
8.与双季稻比,种植再生稻可()
A.提高产量B.提高品质C.节水省肥D.减轻病虫害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即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两个月左右后再收一季”可知,再生稻能够在不重新播种的情况下再次收获,显著提高了单位土地上的收获次数,从而直接提高了收获指数,达到增产效果,D正确。通过改善耕地质量,虽然长期而言可能有助于增产,但这不是再生稻增产的直接原因,A错误。扩大种植面积并不直接关联到再生稻技术本身,且扩大面积与单产提高是两个概念,B错误。垦殖指数是指土地被耕种的比例,再生稻技术并不直接提升此指数,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技术包括: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等。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读北京某年1月和7月某日的气温与相对湿度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表示7月相对湿度日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②曲线4~6时数值高 原因是()
A.气温低B.风力大C.水汽多D.蒸发强
【10题详解】
4~6时,此时段为清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导致相对湿度升高,A正确。风力大会促进水汽扩散,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相对湿度增高,B错误。水汽多的确会影响相对湿度,但这个时段相对湿度高主要是因为气温低而非水汽绝对量的突然增加,C错误。清晨时段地面和水面温度低,蒸发较弱,D错误。故选A。
3.该地植被变化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影响该地白桦林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A.纬度B.坡度C.坡向D.海陆位置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垂直分异规律是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因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出现变化更迭的现象,图示为内蒙古中东部某草原植被分布图,沿坡随海拔上升,不仅分布有草类植被,还有白桦林,不符合垂直分异规律,A错误;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图示区域的垂直高差较小,在尺度较小的范围内,植被种类差异较大,故该地植被变化符合小尺度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都是较大尺度的分异规律,C、D错误。故选B。
读2023年我国四个省份主要指标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GDP(亿元)
第三产业比重(%)
城镇化率(%)
粮食产量(万吨)
甲
15883.9
50.8
66.2
7788.2
乙
82553
56.1
73.4
638.8
丙
3799.06
47.4
61 4
116.2
丁
59132.9
53.4
57.1
6624.3
13.甲、乙、丙、丁四省份分别为()
【点睛】垂直分异规律:通常指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方性分异规律:指受局部地形、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环境中的生物分布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指因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引起的植被带状分布特征。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从沿海到内陆形成的不同植被带。
截至2024年1月,澳大利亚人口突破2700万,2023年人口增长率为2.4%。读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题详解】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季节性温度界限发生变化,是导致2024年该地迎来1961年以来最早的“气候入夏日”的直接原因,D正确。其他选项如大量砍伐森林、燃煤取暖增温、城市热岛效应虽然也可能对局地气候有影响,增加局部区域的温度,对整个地区季节提前到来这样的大规模气候变化来说,表达较片面,ABC错误。故选D。
A.3月23日B.3月25日C.3月27日D.3月29日
2.2024年该地迎来1961年以来最早的“气候入夏日”,其直接原因是()
A.大量砍伐森林B.燃煤取暖增温C.城市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若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的平均值≥22℃,则以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第一个≥22℃的日期作为夏季起始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标准,夏季起始日需满足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的平均值≥22℃,并且取第一个达到此条件的日期。从表中数据看,连续5日平均气温首次超过22℃是在3月23日开始的,其平均值为22.6℃,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浙江、青海、河南、黑龙江B.黑龙江、青海、浙江、河南C.黑龙江、浙江、青海、河南D.河南、浙江、黑龙江、青海
14.四个省份中()
A.甲省人口迁出较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B.乙省粮食产量不足,需要大力发展种植业
C.丙省经济水平较低,应大力推进退耕还湖D.丁省城镇化率较低,应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答案】13. C 14. 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即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两个月左右后再收一季。“再生稻”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完成下面小题。
【14题详解】
甲省为黑龙江,随着该省农业大型机械化的普及以及原来处于支柱地位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A正确;乙省是浙江省,其粮食产量是不足,但其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在第一产业,所以不需要大力发展种植业,B错误;丙省是青海省,经济水平较低是实情,那就应该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其生态治理的重点也不是退耕还湖,退耕还湖是东部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整治内容,C错误;丁省为河南省,城镇化率较低,但重化工业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没有优势,所以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就站不住脚,D错误。故选A。
纬度影响温度,但内蒙古中东部纬度变化不大,对白桦林分布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A错误。坡度影响水分保持能力,陡峭的坡面水分流失快,可能不利于树木生长,B错误。读图可知,图中白桦树分布在彦吉嘎河南侧阴面,光照条件较差,土壤水分蒸发少,适合白桦林偏好湿润凉爽的环境,所以坡向是影响该地白桦林分布的主要因素,C正确。内蒙古深处内陆,因距海较远,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旱,不如坡向对特定地点植被分布的影响直接,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直接原因,需要考虑近期的人口增长驱动力。政府鼓励生育是影响因素之一,但通常不是短期内人口增长大幅增加的直接原因,A错误。海外移民量大是直接原因,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近年来大量海外移民的涌入是其人口快速增长的最直接因素,特别是技术移民和难民接纳政策,B正确。作为发达国家,居民生育意愿不高,且近年来生育意愿也不会明显变高,C错误。经济发展缓慢通常与人口增长率下降相关,不是造成人口增长率较高,D错误。故选B。
【解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冰洞一般位于冰舌的尾端,当流水遇到冰川裂缝或落水洞进入冰川内部,冲刷后即能形成冰洞”可知,克韦尔克冰洞形成的主要原因涉及冰川的特性、地质活动以及水流条件。冰岛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A不符合题意。冰岛位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这有助于形成冰下水流,促进冰洞的形成,B不符合题意。板块交界处地质活动频繁,导致冰川存在更多裂隙,为冰洞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通道,C不符合题意。冰岛地处高纬度,低温环境有利于冰川的形成和维持,不是克韦尔克冰洞形成的主要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
读内蒙古中东部某草原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点睛】空气中含有的水汽所产生的压强,叫水汽压。空气中的水汽压不能无限制地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如果水汽压增大到某一个极限值,空气中水汽就达到饱和,如果超过这个极限值,将会有一部分水汽凝结成液体水,这一极限值称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
冰洞一般位于冰舌的尾端,当流水遇到冰川裂缝或落水洞进入冰川内部,冲刷后即能形成冰洞。克韦尔克冰洞位于冰岛瓦特纳冰川北部。读冰岛区域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通常情况下,相对湿度在一天之中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升高时,空气能容纳更多的水汽,相对湿度往往降低;气温下降,空气容纳水汽能力减少,相对湿度上升,特别是在夜间至清晨时段。①和④曲线显示相对湿度不符合北京夏季白天因气温高导致相对湿度下降的常态,AD错误。③曲线相对湿度不符合7月北京夏季气温高的特征,C错误。②曲线显示相对湿度在夜间至清晨时段较高,午后相对湿度较低,这与7月份北京天气状况相吻合,因为夏季白天气温高,相对湿度随气温升高而降低,夜间冷却后相对湿度上升,B正确。故选B。
【解析】
【13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省份中经济发展水平(GDP)最低、种植业条件差、粮食产量最低的丙为青海;经济发展水平(GDP)最高,城镇化水平最高(第一产业占比低,粮食产量仅比青海高)的是乙为浙江;城镇化率较高(工业化程度较高),粮食产量最多的是甲为黑龙江;粮食产量较高,城镇化率最低的是“中原粮仓”的丁为河南。综上所述,甲为黑龙江、乙为浙江、丙为青海、丁为河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影响A、B两地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资源D.历史
6.近年来澳大利亚人口增长率较高的直接原因是()
A.政府鼓励生育B.海外移民量大C.居民生育意愿高D.经济发展速度慢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图中A地区位于东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而B地地处内陆地的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限制了人口居住,B正确。平坦的地形有利于人类居住和发展,资源丰富地区可能吸引更多人口;历史上的殖民和发展模式也影响了人口分布,但与气候差异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都不是主要因素,ACD错误。故选B。
11.克韦尔克冰洞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大B.位于生长边界,地热较充足
C.位于板块交界,冰川多裂隙D.纬度高气温低,冰川面积大
12.图示火山带位于欧亚板块和()
A.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B.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C.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大西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11. D 12. B
【8题详解】
与双季稻比,种植再生稻可减少了再次插秧和初期生长期的需水量与肥料使用,更为节水省肥,C正确。再生稻虽然增加了收获次数,但每茬的产量通常低于常规种植,总体产量不一定提高,A错误。再生稻的品质并不一定优于双季稻,品质更多取决于品种和管理,B错误。再生稻利用原有稻桩生长,理论上初期可能面临上季留下的病虫害问题,但实际影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图示火山带位于冰岛,冰岛正好位于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这里是板块的生长边界,由于两大板块在此处相互分离,地壳薄弱,岩浆易于上涌形成火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冰岛地处大西洋中脊上,是一个多火山、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质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适宜。
金华十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
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气候季节划分”标准规定:若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的平均值≥22℃,则以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第一个≥22℃的日期作为夏季起始日。读某地2024年3月20~29日的日平均气温及连续5日平均气温(单位:℃)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月-日)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某站日平均气温
18.6
19.6
21.6
22.6
25.5
24.7
24.3
23.5
24.0
23.6
连续5日平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温
/
/
/
/
21.58
22.8
23.74
24.12
24.4
24.02
1.该地2024年夏季起始日为()
7.再生稻增产主要通过()
A 改善耕地质量B.扩大种植面积C.提高垦殖指数D.提高收获指数
8.与双季稻比,种植再生稻可()
A.提高产量B.提高品质C.节水省肥D.减轻病虫害
【答案】7. D 8.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即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两个月左右后再收一季”可知,再生稻能够在不重新播种的情况下再次收获,显著提高了单位土地上的收获次数,从而直接提高了收获指数,达到增产效果,D正确。通过改善耕地质量,虽然长期而言可能有助于增产,但这不是再生稻增产的直接原因,A错误。扩大种植面积并不直接关联到再生稻技术本身,且扩大面积与单产提高是两个概念,B错误。垦殖指数是指土地被耕种的比例,再生稻技术并不直接提升此指数,C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技术包括: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等。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读北京某年1月和7月某日的气温与相对湿度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9.表示7月相对湿度日变化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0.②曲线4~6时数值高 原因是()
A.气温低B.风力大C.水汽多D.蒸发强
【10题详解】
4~6时,此时段为清晨,气温较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导致相对湿度升高,A正确。风力大会促进水汽扩散,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相对湿度增高,B错误。水汽多的确会影响相对湿度,但这个时段相对湿度高主要是因为气温低而非水汽绝对量的突然增加,C错误。清晨时段地面和水面温度低,蒸发较弱,D错误。故选A。
3.该地植被变化体现了()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影响该地白桦林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A.纬度B.坡度C.坡向D.海陆位置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垂直分异规律是指在一定高度的山区,因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出现变化更迭的现象,图示为内蒙古中东部某草原植被分布图,沿坡随海拔上升,不仅分布有草类植被,还有白桦林,不符合垂直分异规律,A错误;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图示区域的垂直高差较小,在尺度较小的范围内,植被种类差异较大,故该地植被变化符合小尺度的地方性分异规律,B正确;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都是较大尺度的分异规律,C、D错误。故选B。
读2023年我国四个省份主要指标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
GDP(亿元)
第三产业比重(%)
城镇化率(%)
粮食产量(万吨)
甲
15883.9
50.8
66.2
7788.2
乙
82553
56.1
73.4
638.8
丙
3799.06
47.4
61 4
116.2
丁
59132.9
53.4
57.1
6624.3
13.甲、乙、丙、丁四省份分别为()
【点睛】垂直分异规律:通常指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地方性分异规律:指受局部地形、土壤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独特环境中的生物分布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主要指因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差异引起的植被带状分布特征。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从沿海到内陆形成的不同植被带。
截至2024年1月,澳大利亚人口突破2700万,2023年人口增长率为2.4%。读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题详解】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季节性温度界限发生变化,是导致2024年该地迎来1961年以来最早的“气候入夏日”的直接原因,D正确。其他选项如大量砍伐森林、燃煤取暖增温、城市热岛效应虽然也可能对局地气候有影响,增加局部区域的温度,对整个地区季节提前到来这样的大规模气候变化来说,表达较片面,ABC错误。故选D。
A.3月23日B.3月25日C.3月27日D.3月29日
2.2024年该地迎来1961年以来最早的“气候入夏日”,其直接原因是()
A.大量砍伐森林B.燃煤取暖增温C.城市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若日平均气温连续5日的平均值≥22℃,则以对应的日平均气温序列中第一个≥22℃的日期作为夏季起始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标准,夏季起始日需满足连续5日的平均气温的平均值≥22℃,并且取第一个达到此条件的日期。从表中数据看,连续5日平均气温首次超过22℃是在3月23日开始的,其平均值为22.6℃,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浙江、青海、河南、黑龙江B.黑龙江、青海、浙江、河南C.黑龙江、浙江、青海、河南D.河南、浙江、黑龙江、青海
14.四个省份中()
A.甲省人口迁出较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B.乙省粮食产量不足,需要大力发展种植业
C.丙省经济水平较低,应大力推进退耕还湖D.丁省城镇化率较低,应优先发展重化工业
【答案】13. C 14. 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婚姻家庭等;3、政治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等。
再生稻是水稻的一种种植模式,即一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上休眠的腋芽重新萌发成穗,两个月左右后再收一季。“再生稻”入选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完成下面小题。
【14题详解】
甲省为黑龙江,随着该省农业大型机械化的普及以及原来处于支柱地位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衰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迁,导致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A正确;乙省是浙江省,其粮食产量是不足,但其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不在第一产业,所以不需要大力发展种植业,B错误;丙省是青海省,经济水平较低是实情,那就应该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其生态治理的重点也不是退耕还湖,退耕还湖是东部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整治内容,C错误;丁省为河南省,城镇化率较低,但重化工业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等没有优势,所以优先发展重化工业就站不住脚,D错误。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