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别和文化冲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虎妈战歌”看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别和文化冲突
钱莉
题记:“虎妈战歌”是西方中产阶层普遍对美国教育质量不满的情况下,华裔后代捡起“中国专制传统教育”的破烂,来应对美国教育失败的一种“有效手段”。

这种手段当然在国外遭到了一直的反对。

但是在国内却有大量的“虎妈”认为理所当然,在认真严格地执行这种摧残式教育,中国虎妈们制造出了大量不懂得基本人格和尊重的“中国下一代”。

其实,无论持美式的“宽松教育”或中式的“严格教育”,其结果都有一偏,都不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是“教其心,育其身”,是让孩子们激发内心强烈的活力和愿望,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地刻苦学习。

当学生们在扫地的时候都自动地在背诵英语课文的时候,当家长们惊讶孩子们回家晚上说梦话都在“背书”的时候,“学习”就已经成为了孩子们内化的“习惯性自觉”,哪里需要什么“虎妈”来监督逼迫呢?连奴仆都不能在鞭打之下发挥最佳的效率,怎么可能指望学习这种强调内在自觉的“劳动”,在“虎妈”的淫威下就能够成为卓越的人才呢?真正优秀的学生,一定是喜欢学习的孩子,而不是“被迫服从学习要求”的奴仆。

不久前,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出版了自己的新书《虎妈战歌》。

该书,讲述了这位华裔以高期待和严格的教养方式培养两个女儿的故事。

她的两个孩子与很多出色的华人一样,在学业和音乐上有非常卓越的表现,在当地被人称为神童。

此书一经上市,便在美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应以及对于中美教育方法的激烈讨论。

随即,这股热浪蔓延到欧洲、亚洲,虎妈也登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个焦点。

“虎妈”的教育有什么特色? 这种教育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为什么知名大学教授会采取这样的教育方式?剧烈反响的背后折射的是什么样的中西文化冲突?中西方对于虎妈现象又会各自抱着怎样的态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对“虎妈“的了解,研究和思考。

一近距离一窥虎妈教育;
《虎妈战歌》,单从名字来看,就体现了一种霸气,“老虎”代表为丛林之王,象征唯我独尊、不容侵犯的权威。

“战歌”代表虎妈蔡美儿跟孩子之间的一场场控制权争夺战,处处体现了她的铁腕风格。

她向孩子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并采取非常坚决的态度来执行。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她为孩子制定了十条家规:不准在外过夜;不准参加玩伴聚会;不准参加校园演出;不准抱怨不能参加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不准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低于“A”;不准在除体育与话剧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不准练习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不准在某一天没有练习钢琴或小提琴。

这些家规,体现了虎妈非常鲜明的态度和教育价值观,即:要求孩子顺从、努力和自律,强调孩子学业和技能上的优秀拔尖;反对逃避和独立思考,忽视孩子在运动或是活动上的表现。

而这背后反映出的教育思想是:
1 虎妈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做出明智成熟的选择,所以孩子不需要自主选择,他们只需要接受家长的安排,服从家长的要求。

2虎妈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但人性中趋乐避苦的弱点会妨碍孩子自身能力的发挥,所以家长需要进行干预,尽可能地开发孩子的能力,并限制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扰。

另外,从本书的故事中来看,在执行的过程中,虎妈遵循着以下的教育原则:1结果第一,只要实现了结果,不管中间采取了什么样的过程,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都不重要。

如对大女儿的方式,会常跟她说“如果再弹错一个音符,就把娃娃丢到火力烧掉”来进行威胁。

2无论什么情况下,孩子都要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安排和要求。

如果没有服从,家长可以采取任何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以达到服从的目的。

如虎妈的小女儿露露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她常常不会轻易地服从妈妈,而是用各方式表达自己“No”的想法。

在她六岁的时候,虎妈要她开始学习钢琴。

露露很不情愿,一把就将乐谱撕烂了。

这时,虎妈的处理方式是严厉地教训并给孩子选择:不好好练琴,就站在外面去。

(当时外面的温度是零下六度,还有刺骨的寒风)结果,露露的选择是站到外面去,宁愿忍受寒冷也不屈服。

无奈之下,虎妈开始用“好孩子”进行引导她,但露露仍不为所动。

最后,虎妈发现坳不过孩子,就改变策略,用讨好的方式获得了孩子的认同。

在这个过程中,虎妈的对待孩子的方式、实施的奖惩,均不是依据于规则,而是依据于自己的当时的意愿和情绪来决定。

在孩子与她之间,她就是绝对的权威,出于“爱”的名义,可以理直气壮地强迫孩子做任何她们不愿意做的事情,直到达到她的标准为止。

这种教育模式,违背了“人都有自主愿望,都渴望自我成就”的教育原则,当孩子在不断地服从家长的意志,为家长学习,为家长而活时,她要么就选择压抑自己,成为一个分裂的人。

如大女儿一直很听话,很配合,但在她六岁的时候却在钢琴上留下了牙印。

这是孩子发泄自己心中不满的方式,不知道她忍受家长的要求时在幼小的心灵上又留下了多少牙印!要么就选择做自己,变得叛逆。

如小女儿,一直在试图从虎妈手中争夺自我掌控的权利。

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活得不开心。

基于这样的心理,就不难理解有关调查所说的:在西方社会中,亚裔女性的自杀率是最高的。

二追根溯源,耶鲁教授父母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细细看虎妈的教育,跟它所产生的效应相比,其实它没有相应的新奇度。

用虎妈自己的话来说,她对孩子采用的是严厉的中国式教育,这在传统的中国家庭其实是很常见的。

然而,为什么中西结合的家庭,双方身为耶鲁教授的父母会拥有这样的教育观呢?
虎妈蔡美儿作为美国第二代移民,她出生在美国,甚至无法讲一口流利的中文。

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深受上一代父母的影响,可以说是直接的模仿和复制,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而第一代移民的华人则深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蔡美儿所采用的专横的教育模式都可以从儒家文化中找到根源。

如儒家文化看重等级次序,三纲五常。

它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地位低的要服从地位高的。

在家庭中孩子的地位低,他就要无条件服从家长,这是一种美德。

其次,由于在儒家文化里,地位高的人才能赢得尊重,所以华裔家庭常常都是努力勤劳,通过奋斗期望跻身于中上流阶层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另外,由于在儒家文化中从来没有强调人需要脑子进行独立的思考,只要求服从,所以华人常常显得
思维僵化,价值取向单一,他们统统都把学业和技能上的突出作为成功的标志。

蔡美儿作为家庭的长女,她选择放弃自己的意愿,迎合父母的要求。

如在专业选择上,她考虑的是医学和法学,这两个都是毕业后在美国相当稳定的职业。

由于不愿意学医,她转而学习法学。

她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背诵标准答案,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无论教授何时向我发问,我的脑子都像结了冰一样僵硬。

”这是丧失思考能力的表现。

如果说,蔡美儿对知识的热情和兴趣被他的父母彻底毁掉时,她也用同样的方式一度将自己小女儿学习小提琴的兴趣彻底毁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文化就像病毒一样,会一代代地复制,就算拥有了丰富的学识,就算生活在美国这个倡导自由平等的国家,依然无法从中将其从骨子里抹掉。

蔡美儿的丈夫是犹太裔美国人,在他成长过程中,家庭中采用的是自由宽松的西方是教育,他成了非常典型的西方人,有梦想和热情,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即便如此,这对夫妇发现西方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的不足之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它们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可能高中毕业生的数学成绩还赶不上中国卖菜的老太。

基于以上这些,身为美国人的父亲想弥补西方公立教育的不足,但又无法确信自己能找到好的方式,因而他们的家庭就以蔡美儿严厉的中式教育为主导。

我认为,这是对西方教育无奈之下的一种妥协。

三文化交锋,华裔家庭如何适应西方主流文化?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观,只有当不同的文化拥有某些相同的价值观时,两者才可以融合。

否则,就会产生激烈的冲突。

西方的主流文化是强调尊重和平等,中国文化强调的是服从和等级,这两种文化碰撞在一起,必然产生冲突。

如有一次,虎妈在公共场合称自己的女儿是垃圾,在虎妈看来很平常的事情,竟然当场就引起了很多西方人的反感,还有人哭着离开了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这一点核心价值上,我认为华人无法适应西方主流文化。

不过美国这个移民国家,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美国梦。

华人勤奋努力,在学业上有突出的表现,他们很容易考上名牌的大学,走上学术的道路。

在这一点上,他们可以赢得西方的认同,但是更深层的领域,他们无法进入,因为缺乏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华裔家庭只能部分地适应西方的主流文化,在大部分时候,他们是游离在主流之外的。

四中国人眼中的“虎妈”;
当讨论“虎妈”现象的热潮席卷中国时,它在中国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中国人对此的看法分为这几种:
1 大部分中国妈妈不赞同虎妈,认为虎妈无法代表中国妈妈,中国妈妈们正在向西方学习;的确,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已很少有妈妈会采取虎妈严厉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她们变得宽松,给予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十分宠爱甚至是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变成圣旨。

这跟西方的教育看似相仿,但实际上千差万别,因为它依然是建立在不平等不尊重的基础之上。

只不过虎妈是强迫和压制孩子的“家长”,而现在的中国妈妈
大多则是满足和纵容孩子的“家奴”。

这两者是阴阳的两极,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反映出中国人的思维特征是:混乱,无法沿着一条线将事实分析清楚;喜欢下结论,对于自己说的话,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就轻易地得出了。

价值观背景:儒家的价值观深入人心,不懂得平等和尊重。

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思维,也接触西方思想的时候,无法很好的消化,导致自己的价值观也变得混乱。

2 在中国,代表权威的教育部长的回应:他表示,家长要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但减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给学生更多了解社会、思考和动手的时间。

思维特征:喜欢讲大话和空话,前后缺乏严密的逻辑,根本无法操作。

针对他的话,可以问以下的问题了:如什么是情趣?如何评判它是健康的?减轻了课业负担就是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吗?学生要了解社会的什么?如何了解?
价值观背景:依然是深受儒家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儒家讲究地位尊卑,说话和做事从来不依据于事实和真理,脑袋长在屁股上。

五国外人眼中的“虎妈”;
西方媒体对虎妈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在讨论虎妈时,也分几种意见:
1 大众对于虎妈的行为十分惊骇和疑惑,表示了鲜明的反对和强烈的不认同,认为虎妈是“疯子”和“魔鬼”,在“虐待儿童”;
2 学者们依据事实和教育原理,来对虎妈现象进行质疑和理性的分析,挖掘虎妈“成功”背后的隐患。

3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与虎妈蔡美儿进行了一场辩论,主题是在计算机能越来越多代替人工作的现代,怎样的教育价值观才是合适的。

4 对美国教育存在问题进行反思。

对面西方如此多的评论,很难用“西方评论”这样笼统的词汇来进行概括。

因为西方强调的是多元价值,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看法。

这几种看法代表着西方不同阶层人员的反应。

第一种,属于大众对虎妈现象的否认,背后的原因是价值观的冲突,他们无法理解虎妈不尊重孩子的行为,带有明显的情绪;第二种是学者们的反应,他们尊重事实,理性地进行分析,帮助人们看清“虎妈神话”;第三种是西方的官员。

与中国官员截然不同的是,他们更加关注真理,用辩论这样正式的方式来对待。

相比而言,他们的言辞更加犀利,可以直接抓住事情的根本所在;第四种在各个阶层中都有反应,虽然虎妈教育有问题,但在看到虎妈成果的时候,他们开始反省自己在教育中出了什么问题,有危机感。

从对热点事情的反应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的精英阶层跟普通民众有共同的价值
观,但在思维境界却有明显的差别,这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功劳,也是一个社会理应存在的正常现象。

但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差别很大,思维境界却相差不大,甚至有可能越是官员说的话越是有漏洞百出。

这就实在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