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陈飞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了,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分米()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物理教科书的长度是2.52
C.茶杯的高度是10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2.(3分)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
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
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
3.(3分)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
4.(3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6.(3分)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7.(3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融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严冬的早晨,教室窗玻璃的外侧会出现“冰花”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8.(3分)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9.(3分)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
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
10.(3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11.(3分)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的物质是固态,DE段的物质是气态
12.(3分)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
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A.0 B.2m/s C.3m/s D.6m/s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3.(4分)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这种波在真空中传播。
14.(4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
15.(2分)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16.(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音调相同的是。
17.(6分)星期天小明在厨房中帮厨时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
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仍然保持态。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才能遇冷形成“白气”。
③“白气”
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白气”消失。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甲/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18.(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
19.(6分)(1)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是cm,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s。
20.(8分)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1)他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2)改正不足后,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发现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其中属于晶体的是;
(3)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21.(10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从22.2mm到48.7mm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
(3)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2.(7分)汽车以26m/s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5.5s滑行59m 车停止。
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3.(9分)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
=340m/s)
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v
声音
(1)火车速度是多少m/s?(写出运算过程)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八年级(上)期中物
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
1.(3分)陈飞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了,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分米()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 B.物理教科书的长度是2.52
C.茶杯的高度是10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
【解答】解:
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m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物理教科书的长度是2.52dm=25.2cm,此选项符合题意;
C、茶杯的高度是10c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cm,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分)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不划动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
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
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应选择的参照物是()
A.河岸B.流水C.船夫D.行驶的船
【解答】解:故事中的人为了下水后能找到剑,应该准确定好剑的位置,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剑是不动的,以船为参照物剑是运动的。
故选:A。
3.(3分)下列情况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
【解答】解:
A、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
B、刻度尺读数时,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属于读数错误,不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
C、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属于读数方法错误,不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不合题意;
D、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够精密会造成测量结果有误差,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选:D。
4.(3分)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解答】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该选项正确;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该选项正确;
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该选项正确;
D、瓶内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所以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该选项错误。
故选:D。
5.(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答】解: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此选项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此选项正确;
C、声音的传播除与介质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密度、温度等有关。
此选项错误;
D、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此选项错误。
故选:B。
6.(3分)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
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噪声产生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解答】解:A、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正确;
B、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故错误。
C、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故错误。
D、耳罩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故错误。
故选:A。
7.(3分)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融化吸热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C.在严冬的早晨,教室窗玻璃的外侧会出现“冰花”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解答】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手沾些冷水去拿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室内温度比玻璃高,所以室内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发生凝华,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3分)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解答】解:调节琴弦的松紧,就会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所以“定弦”这主要是
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选:B。
9.(3分)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
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
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A.200m B.400m C.2000m D.10000m
【解答】解:3min=180s,
A、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m,则汽车的速度v==≈1m/s,这个速度只是成年人步行的速度,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
B、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400m,则汽车的速度v==≈2m/s,这个速度也比汽车的实际速度慢,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C、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2000m,则汽车的速度v==≈11m/s,合39.6km/h,这个速度比较接近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D、如果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的路程是10000m,则汽车的速度v==≈56m/s,合201.6km/h,很显然这个速度太快了,不是汽车的速度,所以选项D 是错误的。
故选:C。
10.(3分)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
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v===5m/s,故C 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D错误。
故选:C。
11.(3分)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的物质是固态,DE段的物质是气态
【解答】解: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故本选项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C、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冰熔化时温度一直保持在0℃,说明冰是晶体,其液态是水,水的凝固点是O℃;故本选项正确。
D、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故该段对应的温度是熔点,所以此时该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DE段是该物质的沸腾过程,故此时该物质处于液态,
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
12.(3分)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
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A.0 B.2m/s C.3m/s D.6m/s
【解答】解:由a=得:v t=v0+at,
因为小球的初速度是零,所以v t=at=3m/s2×2s=6m/s。
故选:D。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4分)
13.(4分)最近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声波(选填“声波”或“电磁波”),这种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B超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声波;不能。
14.(4分)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350Hz,人类能听到这种声音。
(选填“能”或“不能”)
【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
f==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350;能。
15.(2分)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1.5℃。
【解答】解:2时、8时、14小时、20时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分别为﹣2℃、﹣1℃、5℃、4℃,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为=1.5℃;
故答案为:1.5℃。
16.(4分)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响度相同的是甲丙,音调相同的是甲乙。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甲和丙的响度是相同的。
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
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丙;甲乙。
17.(6分)星期天小明在厨房中帮厨时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
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
些小水滴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高,仍然保持气态。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上升一段距离以后才能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汽化现象,“白气”消失。
(3)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甲图乙所示的两种情景,可以确定乙(甲/乙)是火焰熄灭前的情景。
【解答】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
这“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了小液滴;
高温的水蒸气在遇冷时才发生液化现象,而在靠近壶嘴的地方,温度高,水蒸气不会液化,仍是无色的水蒸气,故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2)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由于遇冷而发生液化,形成“白气”;“白气”再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后,小液滴又会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3)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
故答案为:(1)小水滴;高;气;(2)液化;汽化;(3)乙。
18.(4分)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
(2)下列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解答】解:(1)相机拍照间隔的时间是相同的,由图可知:在相等的间隔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距离逐渐变大,小球的运动速度逐渐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2)由照片中小球的运动轨迹可知,小球运动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图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等;(2)C。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40分)
19.(6分)(1)如图1用刻度尺测量该物体的长度是 4.60cm,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337.5s。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9.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9.60cm﹣5.00cm=4.6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
故答案为:(1)4.60;1mm;(2)337.5s。
20.(8分)小明同学利用相同质量的海波和松香进行了固体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
(1)他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
(2)改正不足后,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小明测出了多组数据,并绘制了海波和松香的温度﹣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发现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松香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其中属于晶体的是海波;
(3)在第6min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解答】解:(1)如图甲,物体放在试管内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
(2)如图乙,海波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松香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海波是晶体,松香是非晶体。
(3)海波大约在第4min开始熔化,在第9min熔化结束,所以海波在第6min 时是固液共存状态。
故答案为:(1)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2)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松香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海波;(3)固液共存。
21.(10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10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照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从22.2mm到48.7mm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1.3mm/s;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 1.2mm/s
(3)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变速(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解答】解:
(1)根据照片可以获得数值,完成表格:
(2)由表格数据可知,从22.2mm到48.7mm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t2=40s﹣20s=20s,
平均速度:v1==≈1.3mm/s;
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整个t=50s内的路程s=61.2mm,
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
v===1.2mm/s。
(3)由表格中数据可知,蜗牛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做的是变速运动,
故答案为:(1)见上表;(2)1.3;1.2;(3)变速。
22.(7分)汽车以26m/s的速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头有紧急情况,经过0.5s(反应时间)后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5.5s滑行59m
车停止。
求:
(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解答】解:(1)由v=得:
反应路程s
反=v
反
t
反
=26m/s×0.5s=13m,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路程为:s=s反+s制=13m+59m=72m;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时间:t=t
反+t
制
=0.5s+5.5s=6s,
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平均速度:
v===12m/s。
答:(1)汽车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是72m;(2)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2m/s。
23.(9分)火车在进入隧道前必须鸣笛,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鸣笛后2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v
声音
=340m/s)
(1)火车速度是多少m/s?(写出运算过程)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多远?
(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
【解答】解:
(1)火车的速度v
车
=72km/h=72×m/s=20m/s;
(2)∵v=,
∴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
s1=v车t=20m/s×2s=40m;
(3)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2=v声音t=340m/s×2s=680m;
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2s=s1+s2,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
s=(s1+s2)=(40m+680m)=360m。
答:(1)火车速度是20m/s;
(2)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40m;(3)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360m远。
第21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