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教学谈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部分共6课,包括38个生字,34个词语,28句话。
编者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目的出发,把6课分成了两组,第一组是纯拼音句子和汉字注拼音的句子混排在一起的短文,第二组是汉字注拼音的短文,这体现了教材的过渡性特点,即由纯拼音句子向汉字注音句子的过渡。
此外,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的基础上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学生要在看图的基础上借助拼音阅读短文,学习句子,理解词语,认识生字,这个过程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同时学生还能初步认识到生字组成了词语,词语组成了句子,句子连成了短文,了解到字、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是教材的第二个特点,即联系性特点。
针对教材的这两个特点,教学建议如下。
一、重视看图,在观察图画中培养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材中的插图是短文内容具体形象的反映,是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和词句的凭借。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从图入手理解词句,有助于在观察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看图,了解图意,让图中具体鲜明的形象清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之后再和语言文字联系起来。
教材中的插图根据短文的内容而各具特色。
第1课、第4课以景物为主,指导整体看图可设问:(1)图上都有什么?谁能按顺序说说。
(2)你能看出这是什么地方?第1课观察的重点是国旗,可问:五星红旗是什么样?她在图中哪个位置上?第4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看明白图上画的是农村。
第2、3、5课有人物、有环境,指导看图可以从人物入手:画面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深入观察时可设问: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说说他们有什么表情,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第6课插图上画的是动物,指导看图时要抓住动物的特点,重点要抓住尾巴的形状进行观察,可设问:(1)说说图上都有哪些动物?(2)仔细观察它们的尾巴,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展思维。
)“看图学词学句”中的看图,目的是了解图意,为理解词句做准备,所以学生看明白、说清楚就可以了,不要求说得很好,这是与看图说话的根本区别。
另外要重视观察顺序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加强朗读,在指导朗读中发展语言。
教材的过渡性特点要求我们仍然要重视汉语拼音的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朗读,以巩固汉语拼音,并以朗读促进对词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形成初步的阅读能力。
同时,也可通过变换不同语气的朗读,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发展形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中可先读一读那些难读易混音节,为朗读句子扫清障碍。
之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轻声自由读短文,要求读正确,初步从整体上感知这几句话讲的是什么。
理解词句时的读,要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读出语气,体会感情,这时要加强朗读的指导。
比如,第1课《我是中国人》,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就要读出自豪的情感。
指导朗读时可启发:想象一下,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美好、庄严的时刻,这句话该怎么读。
(不要求学生回答)你们小声练一练。
下面1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五星红旗”,应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中的“我是”、“我爱”,表示出非常深的感情和肯定的语气,要读出坚定和自豪的情感,可启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五星红旗,体会一下,怎样读才能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
第2课《我们爱老师》讲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亲密的关系,要读得亲切、自然。
可启发学生回忆平时老师怎样关心“我们”,“我们”怎样爱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把师生之情表达出来。
最后一句是“我们”的决心,要读得恳切、坚决。
第3课《我爱爸爸妈妈》,朗读的难点是第2、4句话,可启发学生理解:妈妈(爸爸)为什么笑了?该怎样读才能把妈妈那种幸福、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为什么“我”也笑了?该怎么读?注意“笑了”应读得轻一些。
第6课《比尾巴》以问答的形式写出动物尾巴的特点,可问:当你问别人问题的时候是什么语气?(认识问句)用问号表示的句子该怎么读。
总之,理解后的朗读,应该是声情并茂的表达。
此时,课文中的语言已经转化为学生自己想说的话,课文中的情已经成为学生自己要
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了。
三、学习词句,在语言环境中培养理解能力。
字词句的训练是这部分教材的重点,要在看图、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为了落实词句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要坚持在语言环境中学习词句,即充分利用短文或句子来理解字义、词义和句义。
二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词句。
比如第4课《农村大变样》,因为纯拼音句子没有了,故比前三课句子加大了。
第1句讲了农村变了样,农民自己办起了工厂。
要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变样”,可问:谁说说“变样”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改变了样子)句子中的“变样”指的是什么变了?(以前的农村只种地,现在变成了又种地,又办厂。
这说明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新农村。
)接下来可问:农村变了,农民有什么变化呢?(引出第2句,农民不但会种地,也会做工了,变成了新型农民。
)最后可问:“新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新人”不仅会种地、做工,而且有文化,懂科学,有了新观念。
)第5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最后一句,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你们平时看到的风景画给你什么印象?(很美)短文里的画中都有什么,给你什么感觉?(体会江南风景如画)这么美的感觉该怎么读呢?(这是理解之后的朗读)第6课更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才能把学习词句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四、注意联系,在整体感知中发展思维。
尽管我们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我们的教学仍然有如何使他们的认识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的目的,因此教学中还要注意词句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学习了第1课可设问:你为什么爱五星红旗呢?(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是中国人,所以我爱五星红旗。
)这样的设问,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3课中的1、3句讲的是笑的原因,理解之后可问:“我”的笑和爸爸、妈妈的笑有什么不同?(在比较中体会两种笑的深层含义)学习了第4课的词句后,可指导学生再次看图,设问:(1)结合句子说说,从哪儿看出农村正在大变样?(2)农村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第5课的前两句是景物描写,后一句抒发了赞美之情,可设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竹排是在画中游?除上所述之外,学习生字时也应分析出重点、难点来,不能平均地使用力量。
并加强写字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