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小学六年级小升初试卷测试题(含答案)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中国梦瞬间diǎn rán了中华儿女chén jì已久的对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憧憬和信念。

我们泱泱中华已重整雄风,一定能实现这一hóng wěi目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诗意地栖居在祖国大地上,自由地穿行,yōu rán自得
地生活。

下面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挪.nuό移喧.xuān哗机敏.mǐng
B.薄.bό弱抖擞.shǒu 残.cán暴
C.插.chā秧芙蓉.rόng浣.huàn溪沙
D.焚.fén烧颠簸.bǒ江畔.bàn
下面词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集劳成疾见微知著惊心动魄死得其所
B.鱼贯而入语众心长实是求事自作自受
C.望乎所以讲座大步流星一望无际
D.庞然大物一如既往雪中送炭再接再厉
诗词也经常使用修辞手法,下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③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A.夸张设问比喻拟人B.夸张设问拟人比喻
C.拟人设问夸张比喻D.拟人设问比喻对比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秋天的田野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B.《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D.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C.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确立了“产生收费”和“垃圾分类”
两项制度。

D.中国有三大节日,即春节,端午,中秋。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作品,是一篇感悟时光易逝的作品。

B.《跨越了百年的美丽》一文中,作者运用了插叙的手法。

C.《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一篇浸透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精神的文章。

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文运用了四个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根朔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的道理。

下列句子排列错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①而人类又靠吃动植物生长。

②植物靠阳光、水分和大气阿红的氧、二氧化碳生长。

③对地球来说,太阳十分重要。

④由此可见,地球上的生命是不能缺少太阳的。

⑤动物靠吃植物生长。

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①⑤③C.③②⑤①④D.②①③⑤④
阅读·实践
(1)、材料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请用一句话概括你的发现。

(不超过20个字)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__________
(2)、为鼓励同学们多读书,读有意义的书,六年级(3)班要进行读书活动的宣传,请你根据示例,仿写一组上下句的字数相等的宣传标语。

示例:读书点燃智慧知识照耀人生
__________
(3)、据某市调查,有四成以上的学生选中的课外读物集中于三大类,名列第一位的是科技、科幻类读物。

漫画类书籍被学生列在第二位。

另外,还有32.2%的被调查者喜欢“卡通画”类图画。

针对这个现象,有以下两种观点,你比较赞同谁?请简要谈谈。

A:重“读图”轻“读文”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

B:重“读图”轻“读文”对青少年危害较大。

我赞同______,理由是:______。

理解填空。

(1)《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他的论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代名臣于谦曾经在敌军来犯时带领军队保卫京师,他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宁愿战死决不投降。

在他的名作《石灰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是他志向的最好体现。

(3)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用清代郑燮赞扬竹子的两句诗来勉励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药虽然是苦的,但是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忠实的劝告往往都是不喜欢听的,但是却对行动有好处。

阅读下面的图片,完成练习。

(1)从这个牙膏产品上,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A.牙膏的品牌、产地、重量、成分与味道。

B.牙膏的品牌、重量、颜色、成分和功能。

C.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味道和功能。

D.牙膏的品牌、重量、成分、功能与保质期。

(2)根据牙膏的使用情况,请你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一名牙膏推销员,你会如何推销这个产品来吸引顾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②谷。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③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④日:“汝⑤莫愁,吾⑥教汝出。

汝当斩头,自能出之⑦。

”即用其语⑧,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注释】
①瓮(wèng):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

②盛(chéng):把东西放进去。

③不得:不能够。

④语(yù)之:告诉他。

⑤汝:你。

⑥吾:我。

⑦出之:使(让)它出来。

⑧即用其语:就采用那个人的话。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昔.有一人昔:________(2)有一老人来语.语:________
(3)汝.莫愁汝:________(4)即用其.语其:________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天下人耻笑?要让骆驼的头从陶罐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其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及以下B.21-30岁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

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老师
贾平凹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

②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

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并认了他做我的老师。

③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

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

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儿疼不疼?”人们对于美好的东西,往往不加爱惜,只想占有,甚至加以残害。

孙涵泊却视一切都有生命,加以怜悯、爱惜和尊重。

我想,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晚上看电视,七点钟,当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时,他就要站在椅子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

孙涵泊,孙老师,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街上两人发生了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

他爹牵起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立于
..:“不
..两人之间,大喊
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现在的人,多半是胆小怕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而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显得十分神勇。

一点不假,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⑥有一次,我在他家书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着耳朵。

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

”再问:“写的什么?”说:“字。

”又问:“什么字?”说:“黑字。

”孙涵泊无视权威,不瞧脸色,不拐弯抹角,说话直奔事物的根本,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做作,大大方方,自自然然。

的的确确,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⑦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

我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羞耻。

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

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20、理解词语
嗤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虚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篇文章记叙了我和老师的四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并作答。

(1)第3段画横线的句子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人物的?从“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5自然段加点字的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画横线的部分细致地描写了街上两人争执的场面以及“围观人”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尾处说“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

题目:我懂得了_________
六年的小学生活,我们不断长高、长大。

在成长的历程中,我们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尊敬他人,懂得了珍惜时间……
作文提示与要求:
(1)请以“我懂得了__________”为题,记下自己的成长故事和感悟。

(2)先补充文题,讲述故事要真实,表达真实的感受。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点燃沉寂宏伟悠然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燃、寂、宏、悠”容易写错。

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机敏mǐng”读音有误,应读:“机敏mǐn”。

B.“抖擞shǒu” 读音有误,应读:“抖擞sǒu”。

C. 正确。

D.“江畔bàn” 读音有误,应读:“江畔pàn”。

3.D
解析: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集劳成疾——积劳成疾:指因长期过度劳累而得病。

B语众心长——语重心长:意思是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C望乎所以——忘乎所以:意思是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4.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赋予“竹子”人格化的动作“咬”,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有问有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③把“月”比作“钩”,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黑”与“明”形成了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5.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

要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指代
不明等,再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判断,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中,句子搭配不当,“看到果实成熟的芳香”错误,“看到”应和“景象”搭配,“闻到”应和“芳香”搭配,所以本题应将“和芳香”删去。

因此本句有语病。

B项中,句子杂糅,要么是“《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要么是“《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所以本句有语病。

D项中,句子主语是“人口”,谓语是“是”,宾语是“国家”,“人口是国家”明显错误,所以本句要么删去“国家”,要么将“人口”和“是世界上”调换顺序。

因此本句有语病。

C项正确,无语病。

因此本题选择C。

6.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本题要结合标点符号的知识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如问号、引号、顿号等。

注意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A.错误,提示语在中间,“说”后面用逗号,应改为:“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错误,句子之间属于并列关系,应用分号。

应改为: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D.错误,“春节,端午,中秋”属于并列关系,中间用顿号。

7.C
解析:C
【详解】略
8.C
解析: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排列句子的能力。

排列句子: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能训练对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条理表达能力和构段能力。

解答此类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仔细地读,根据其意知道这段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一般的顺序有:时间先后顺序;空间转换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总分顺序: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等。

仔细地寻找句子中相关的词语来确定顺序。

9.B
解析:孩子的阅读困难会影响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感受文字之美享受读书之乐
B
因为重“读图”轻“读文”容易造成青少年的惰性思维,且“图画”中传达的信息只是表层的,无法给青少年带来深刻的体验。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材料分析能力、宣传标语的设计。

(1)、本题主要考查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从“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阅读障碍”可知,这段材料主要讲孩子的阅读困难会影响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

(2)、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宣传标语的拟写要紧扣主题且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此题以“读书”为中心,表述出活动的方式或意义,如可运用对偶的方式拟写为:花香伴随书香,名家走进心灵。

(3)、本题主要考查发表观点。

结合语境,根据重“读图”轻“读文”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从好处以及危害出发,不管赞同哪一种观点,说出理由即可。

如:我赞同A观点,重“读图”轻“读文”符合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因为青少年对文字的理解是有限的,通过图片呈现文字的意思,更加让青少年接受。

我赞同B观点,重“读图”轻“读文”对青少年危害较大,因为如果青少年长期对漫画类、科技、科幻类读物等图画形式的读物进行阅读,只会看图,不看文字,这对今后的文字阅读是不利的。

1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和谚语俗语的背诵默写。

(1)本题考查的是《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题干中,一儿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的语句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原句内容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内容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现他志向的诗歌的后两句。

(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郑燮的《竹石》,全诗内容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本题考查的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

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

这句贤文是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

11.C
解析:(1)C
(2)你可以用完牙膏的最后一滴!
(3)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

【解析】(1)考查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

结合图片内容可知“中华”是牙膏的品牌,“净含量140”是牙膏的重量,“50%钙”是牙膏的成分。

“清爽薄荷味”是牙膏的味道。

“双钙防蛀”是功能。

C.正确。

(2)考查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拟写宣传语应注意:
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宣传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

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

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宣传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2)考查了推销商品的能力。

结合商品的性能优点来说。

语言简练有吸引力。

如:中华牌牙膏,清爽薄荷味,口味清新宜人,老少皆宜,双钙防蛀,能及时消灭口腔细菌,很好地保护您的牙齿,且分量充足,这么好的产品欢迎选购。

12.12、以前,从前。

告诉。

你。

代词,代老人。

13、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这个人随即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的头斩断了。

14、因为他盲目地听从那个老人的愚见,把骆驼杀死了,陶罐也破了。

把瓮敲碎就可以了。

在陶罐的边缘擦点油,减少摩擦力应该可以试试。

15、做事情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要三思而行。

【分析】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

一头骆驼偷吃了瓮中的粮食,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

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

”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

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

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12、这道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加点词的意思,需要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和本文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可引导学生先说出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然后再分析单个字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题(2)的“语”在这里作动词,读“yù”,读“yǔ”时作名词,翻译为语言、话语。

13、本题需要解释整句话的意思,需要着重注意的点还是比较多的。

题(1)“既”翻译成“因为”,“以为忧”翻译为“为此事而忧虑”,所以整合后整句翻译为“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题(2)中的“以”翻译成“用”,需要特别注意。

14、这道题共有三个问题,在回答之前需要审题清楚。

首先问杀骆驼的原因,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回答即可;再次,问让骆驼出来的最好办法,也就是在骆驼不用杀死、粮食不会损失条件下的可以做到的最快的办法,陶罐易碎,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敲破陶罐;最后,第二好的办法比较多,只要言之有理并且有用即可。

15、这道题主要考查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学生需要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进行分析。

这类题型为开放性题型,学生只要围绕“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这一中心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13.A
解析:16、A
17、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最低
18、列数字、引用
19、AB
【分析】
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

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

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

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

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

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

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

该项符合文意。

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

该项符合文意。

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
行为。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14.20、指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指虚假不真。

20、郊游时,阿姨摘花,他反问阿姨花儿疼不疼;看电视听到国歌时,他总要站起来双手打起节拍;街上有人打架,他敢于去劝架;“我”在他家写条幅,他不虚伪、不做作地恭维“我”。

22、从动作和语言两方面。

体现出了他对阿姨摘花行为的不理解和强烈不满,突出了他对花的怜惜之情。

从两个词语中我体会到了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十分神勇的可贵品格。

画线句子了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更加衬托出孙涵泊不顾个人安危、敢于挺身而出的优良品格。

23、出现了4次。

这是运用了反复强调手法,起到强化主题的作用。

24、作者意识到儿童可以作为成人老师的应该不只是作者一个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良好愿望,他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向儿童学习,少一些庸俗、势利、胆怯和虚伪,多一些坦诚、爱心和勇气。

【分析】
2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词语即可。

嗤笑:指讥笑,嘲笑,有讽刺之意。

虚伪:指虚假不真。

2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与老师的四件事情即可。

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我”与老师的第一件事情在第③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在郊游时阿姨摘花分给大家,他却反问阿姨花儿疼不疼。

据此概括;
“我”与老师的第二件事情在第④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看电视听到国歌时,他总要站起来双手打起节拍。

据此概括;
“我”与老师的第三件事情在第⑤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街上有人打架,他敢于去劝架。

据此概括;
“我”与老师的第四件事情在第⑥自然段,这段话主要讲述了“我”在他家写条幅,他不虚伪、不做作地恭维“我”。

据此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