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2.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而到了北宋时期“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
出现这样的变化反映
了
A.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B.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3.《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
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
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5.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
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
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
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7.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元朝中书省
8.宋人王明清在其《玉照新志》中说:“(《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
”材料主要说明了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B.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D.封建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
9.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超越君权的权力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10.初唐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与北宋诗句“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中的“胡”是唐宋时
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他们分别是指()
A.匈奴、蒙古B.回纥、女真
C.突厥、蒙古D.突厥、女真
11.《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
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12.“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
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
14.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
的阴柔之韵。
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影响
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
1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6.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
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17.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
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宋明理学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
1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
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19.明清时期一些绅商发起并出资在北京建立会馆,会馆专供同乡居住集会、联络乡谊、贮存货物之用。
会馆出现
的主要原因在于
A.传统市场经济的扩张
B.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
D.商人子弟不断入仕 D.不同行业的竞争加剧
20.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
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①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
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
③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④对外贸易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21.《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
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社会制度C.生产能力D.劳动力短缺
22.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23.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
A.白瓷的烧制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D.彩瓷的烧制
24.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
大体均衡。
其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文轻武B.北方长期战乱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吏治腐败
25.“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材料描绘的是
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二、综合题
1.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国语》记载,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在国内战争中失败后逃亡齐国,其子孙成为齐国农民,“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材料二宋代因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
粮食输出地,民间俗称“湖广熟,天下足”。
《清代全史》: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成化末年(明朝)购织机一张,
从事纺织,忻织泞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苏州风俗考》:“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1)结合材料一,说明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2)从宋代的“苏湖熟,天下足”到明清“湖广熟,天下足”,中国的粮食生产及输出中心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2分)。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试从经济的角度,指出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3)农业生产商品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请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
争以前)有利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因素。
(6分)
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
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
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
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
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4分)
材料二大一统的封建帝国需要这样一种宗教:用统一的神权来神化君权,用祖先崇拜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天定”的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来束缚民众,用教主崇拜来管制思想。
……帝王选中儒家,经历上千年的时间,经历两
次改造,儒家变为儒教,孔子抬高为被崇拜的偶像。
——任继愈《儒家与儒教》
(2)根据材料四,列举史实说明从儒家到儒教的两次改造(4分)。
试分析这种改造的历史影响。
(4分)
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吐谷浑曾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神秘色彩的民族,对其记载史书和实物证据都所见不多……1996年在青海都兰县发掘的唐初期的吐谷浑古墓群中,出土了马、牛等700多具动物遗骸、皮靴、古藏文蒙古文木片、金饰、东
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粮食和大量来自中原和中西亚制造的丝绸,也是唐代丝织品一次难得的集中发现。
文物的出土证明,从西宁经都兰,穿越柴达木盆地至敦煌,是古丝绸之路的一段重要干线。
一一摘自《神鹰怀抱的古王陵》
(1)据材料概括,唐初期吐谷浑民族的社会生活发展的主要体现。
(6分)
材料二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
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
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因而在行政上事权专一,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上通下达,效率简捷。
驻边大吏统领边区军民政务,其设置名目因地而异。
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
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
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
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2)根据材料三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的不同,(2分)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
(2分)
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
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
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
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
讲》
材料二:“中央集权制”要求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由中央政府集中行使,它首先是一种政府行政体制,这并
不等同于我们今天必须彻底否定的极权制、专制政体等制度范畴。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东西方社会的深刻
分析,把集权视为国家的本质与生命基础,恰当指出“中央集权制”所具有的历史合理性。
——连朝毅《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视阈的“中央集权制” 》
(1)结合材料一、二,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概括中国古代能够长期维持统一局面,使中华文明世代传承的原因。
(4分)
材料三顾炎武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各有其得失,“封建(分封)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郡县之最
大弊端即在于“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
而在宗法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差别不大,“非绝世之贵”,所以,
天子“不敢肄于民上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奉”。
(2)依据材料三分析,先秦时期宗法分封制与秦统一后君主专制的不同?(4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探讨这
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4分)
甘肃高三高中历史专题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礼记•表记》说:“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
”对周人“尊礼”理解正确的是
A.否定天命神权,重视伦理道德B.以人为本,创立完整的礼仪制度
C.以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度D.反对暴政,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
【答案】C
【解析】略
2.唐代后期“京夜市宜令禁断”,而到了北宋时期“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己未不得禁止”。
出现这样的变化反映
了
A.夜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迅速发展B.商业发展促使政府调整监管举措
C.古代王朝逐渐放弃抑商政策D.北宋统治者比唐代更为民主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在唐朝时期政府对商业进行控制,宋朝时期就不在禁止,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所以B正确,C古代政府实行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DA表述错误。
3.《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
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
是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其中行省制度是其新政,所以C正确,A在汉朝时期就有B是宋朝时期D唐朝时期。
4.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
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答案】A
【解析】略
5.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
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顾炎武材料中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的理解,此思想的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唤起中国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兴亡的历史责任感,所以答案为C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写道:“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
”文中涉及的“封建国家”与“若干行政区”的理解正确的
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是指分封制下的诸侯国;国土分为“若干行政区”,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
中央负责”,说明此制度为郡县制;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故B正确。
两者都是地方制度,郡县制加
强了中央集权,但分封制却容易造成地方割据故A错误;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郡县制不是,而实现了
权力高度集中的是郡县制,故C错误;郡县制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故D错误。
7.某史书这样描述某个机构:“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
”该史书所描述的机构应该是
唐朝尚书省 B.唐朝中书省
C.唐朝门下省 D.元朝中书省
【答案】C
【解析】从“侍中审定”“以驳正违失”可以判断此机构负责审核,而唐朝门下省属于审核机构,故C正确;唐尚书省为
执行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8.宋人王明清在其《玉照新志》中说:“(《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
”材料主要说明了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B.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
C.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D.封建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
【答案】A
【解析】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
《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
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故本题选C。
9.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
”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
C.明朝六部超越君权的权力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
【答案】B
【解析】略
10.初唐诗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与北宋诗句“胡骑长驱扰汉疆,庙堂高枕失堤防”中的“胡”是唐宋
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他们分别是指()
A.匈奴、蒙古B.回纥、女真
C.突厥、蒙古D.突厥、女真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初唐”和“北宋”,初唐时候是突厥,不是匈奴,匈奴是秦汉时期,故排除AB。
北宋是女真,蒙古是南宋时期,故排除C。
初唐突厥,北宋女真,故D入选。
11.《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
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
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有关内容。
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材料中“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A、C、D三项与材料不符。
B正确。
故本题选B。
12.“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的这一说法
A.正确评价了百家争鸣的影响
B.揭示了独尊儒术的消极后果
C.批判了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D.本末倒置,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文化专制,题目中涉及的是“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所以
作者是在批判文化专制政策,正确的 C项,BD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
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
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
【答案】C
【解析】略
14.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
的阴柔之韵。
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影响
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朱理学的影响。
宋朝时期服饰的变化不能体现出审美意识的觉醒。
专制集权的强化固然
对服饰有影响,但从题干材料中所呈现出来的“老成持重”等信息来看,其所要强调的是思想意识和道德伦理问题,这正是宋朝时期程朱理学影响的结果。
故答案是B。
15.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对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思想,题目中涉及的是“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可见理
学地位的变化,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所以C项正确,BDA表述错误。
16.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宋代的文化和科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
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最能支撑李约瑟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古代应用数学体系的形成B.中国四大发明的发展与定型
C.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优秀历法D.中医药学的系统著作的诞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宋代科技文化知识的掌握,只有B符合条件。
17.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都具有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形成的共同原
因是
A.画家个人爱好B.宋明理学传播
C.社会上层倡导D.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实地反映了东京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街市三月庆春游的活动场面:戏台搭在街道正中,街道周围的店铺酒楼也挤满了看客,整个街道成了演艺场所。
二者具有世俗化的倾向主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
18.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
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