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探讨
第一篇: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力学作为物理基础性分支学科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有效发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提高初中物理力学部分教学的效率,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46-01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深层次物理知识的基础。

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从课程的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不断的通过问题引导,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一、从新课的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源泉,什么事只有对它感兴趣了才有可能把它做成功。

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来说,既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也使学生进一步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因此,在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此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好力学知识提供动力保障。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力学知识的方式方法有许多许多,但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这句话在告诉我们要开好头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在上课一开始时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有效的。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极其的注重课程导入,积极的运用如故事引入法、质疑引入发、实验引入法、讨论引入法等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一开始时就饱含热情的投入教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采用故事引入法。

对于力学的故事,其中经典的莫过于牛顿发
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教师可以从“为什么我们身边的物体都是往下落而不是往上落”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再引出牛顿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力”的好奇,同时,也要通过故事鼓励培养学生要像牛顿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这样,通过故事的引导,使得学生全身心的都入到了学习中,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极大的调动,教学效率得到极大限度的提高。

二、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打好基础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中,基本的理论、公式、概念,是学生进行物理力学知识系统学习的重要前提,他将陪伴学生一生,严重的影响着学生的后继学习。

在初中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打下一个结实的基础,是教学的目标所在,现如今的很多初中生,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相关物理知识,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都是夹杂着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或者事件对物理知识总结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而得来,或者仅凭直觉,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而得来。

一学到新知识,学生就会混淆,无法做到高效的把握。

为此,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充分的让学生与现实沟通,注重传授学生相关的概念和定义,使之能有效的和现实世界沟通,促使学生正确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义等,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就要理解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形成的,在实际生活中浮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在解决哪些问题时要运用到浮力等等。

这样,只有理解了原理,基础牢固了,才能有效的进一步加深学习,促使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注重课堂设计,引发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问题是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前提因素,是积极诱导学生吸收知识,探究新知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同时,教师还应积极的通过新颖的课堂提问设计,积极地给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提高。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结合课堂教学情况,积极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的各方面特点,积极的去设计课堂,为学生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

例如在学习“浮力”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设计这一个实验,把一块橡皮泥丢入水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怎样才能让橡皮不下沉。

这时,同学们都会积极的思考和动手,有些同学会把橡皮泥放在木板上,有的学生会把橡皮泥捏成片状或者豌豆状让它不下沉。

这样,学生在动手的时候其实就是把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运用,教师在加以点拨,学生就能有效、全面的掌握。

四、充分结合现实生活,学以致用
力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它即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学好力学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当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贴近,应当符合初中生当前的认知特点以及个性特征,在传授学生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有限的初中物理知识应用到无限发展的日常生活中去,这是学以致用的体现,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在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将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与用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手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书本上的“死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更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以及可应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达到学习为生活服务的目的,不断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总结:初中物理力学教学的策略有很多种,但是作为老师,不应死板的教,而应从实际教学为出发点,不断探究创新,设计出和自己学生特点相适宜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丽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张利军.初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衔接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第二篇: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目前很多中学生对于物理规律和知识点上的理解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习起来也较吃力。

物理学的学习也日渐成为中学生学科上的主要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如何更好地学号这门学科成为中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站在这个学科的角度上我们现在来研究一下,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更加高效率轻松。

关键词:物理;知识;能力;学科
一、初中物理力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学科基础
(一)、中学物理学科标准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打好物理知识和技巧的基础,通过基本的科学探究中感受科学的严谨和神奇力量。

这是门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自然基础学科。

在中学教育中,物理学科的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物理学让学生们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探索中,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带领学生们了解自然现象中的神奇,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2.了解自然规律,通过基本学科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学生们可以对自然规律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学习的注意事项
1.学科上的交叉性。

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对于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要学会交叉学习综合的考虑,让学生们心中有科技的思想了解事物间的联系,思考新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学科的评价目的不应该还是局限在传统的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系统。

而是要树立注重过程学习和评价绩效的考核,评价的体系要朝着多元化、发展性的问题出发,全面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中学生物理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巧妙的引题,启发式的诱导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对于追问时间的合理把握,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巧妙的引入课题决定着这堂课是否高效。

课题的把握若做到了,那么接下来
的知识传授就很方便了,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学的只是理论,老师也可以轻松的完成教学要求。

一堂课的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入问题的学习法。

在每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形象的问题兴起同学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比如,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压强知识上这么问学生的:在雪地里为什么运动员不会被陷进积雪中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

进而慢慢了解关于压强的相关知识理论。

2.多媒体学习法。

在教《物体的浮与沉》时,我们可以先通过轮船在海面上行走的实景,然后再让我们学生感受一下在轮船行走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浮沉只是生活上随处可见的场景。

从而激起他们去思考物理的浮沉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接着再引出浮沉这个话题相信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二)理论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就是对学生的各方面的了解都很全面,根据这些信心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

三、实验教学运用灵活,学思知行统一结合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很关键的部分,如何通过物理教学全面提升学生们的科学探索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的能力以及素养的做法通常有下面几点。

(一)把握每次的课上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高效教学的关键的环节,是物理学科的最低标准、是全面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高效的方法。

对于这一环节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老师们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让学生们产生兴趣,从而投入课堂的探索讨论中。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学生们会自然而然想要自己探索,接着动手就探索行动,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探索实验中解决很多的疑难问题。

(二)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很多的物理实验是无法通过演示实验得到的,例如在讲大气压强值时,因为所做的实验中含有水银,而水银又是有毒的,所以此时借助多媒体设备不失为一个紧急情况的措施方案。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鱼
这就要求我们要教学生如何更好的理解、吸收、发散、记忆等等,在学习知识中要懂得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通过思考、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不断的通过主动的去思考学科特点,体验实验的快乐,从而更好的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师生间的感情的培养
(一)教学过程中教师是需要投入情感
1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可以通过情感加强上看出。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所具备的人格魅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教师个人的魅力,这很多是与其的学术。

知识的渊博性是无关的。

在教学中要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教化我们的学生,鼓励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2.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强力胶。

教师如果可以在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的投入自己的情感,关爱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的话,在空闲时间多于学生沟通交流,那么学生对这个教师的信任度也会在加强,学生们也会对这门学科更有兴趣,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的。

五、结论
在日后的的物理的教学实践中,在本文所探出的中学物理学科高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中学物理光、热、机电学以及其他可提升的方面。

对于中学物理高效教学将是本研究日后前进的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三篇:关于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关于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

笔者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一些看法:一是要利用
多媒体巧妙的引题进行启发式的诱导,二要灵活引入课题,启发诱导策略,三要注意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策略,四要巧举例子,联系生活,轻松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有效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学科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打好学习物理知识和技巧的基础,通过基本的科学探究,感受科学的严谨和神奇力量。

这是门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自然基础学科。

教是手段,学才是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之外,那就是发展能力。

鉴于以上观点,笔者对于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提出一些看法。

一、巧妙地引题,进行启发式诱导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巧妙地引题对构建有效课堂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题的把握若做到了,那么接下来的知识传授就很方便了,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该学的知识理论,老师也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要求。

在每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形象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比如,很多优秀的教师在《压强》知识上这么问学生的:在雪地里为什么运动员不会被陷进积雪中呢?像这样的问题很快就能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进而慢慢了解关于压强的相关知识理论。

在教《物体的浮与沉》时,我们可以先通过轮船在海面上行走的实景,然后再让我们学生感受一下在轮船行走的感觉,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浮沉只是生活上随处可见的场景,从而激起他们去思考物理的浮沉的条件是什么。

这样接着再引出“浮沉”这个话题相信已经是事半功倍了。

二、灵活引入课题,启发诱导策略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引入课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题引入得好,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任务就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教师的课堂就能轻松自如的完成教学目标。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三种引入课题的策略。

一是故事启发法。

在学习《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时,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有一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

他跨入浴桶,随着身子浸入浴桶,一部分水就从桶边溢出,阿基米德看到这个现象,头脑中像闪过一道闪电,“我找到了”
他忘记了自己裸露着身子,从浴桶中一跃而出奔向街头,狂呼“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发现真理时精神上的快乐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这一次呼声实际上也就宣告了阿基米德原理的诞生。

阿基米德到底是怎样检测出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学完本节知识,我们就明白了。

二是多媒体诱导法。

在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时,可以首先给学生播放轮船自由的在海面上航行,然后又给学生播放了潜水艇可以自由在水中上浮和下潜的实景,然后又给学生播放了热气球上升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中物体的浮沉现象随处可见,物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物体的浮沉条件又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入课题。

学生对这节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是引入问题法。

上课之前恰当地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这既让学生感觉新奇,又能很快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压强》的知识时,给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1.在雪地里行走,人很容易陷入积雪中,为什么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就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2.用中指和大拇指轻轻的夹着钢笔的两端,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相同呢?这两个疑问让学生很快思考其中的原因,进而考虑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从而引入压强的学习。

三、注意教学过程,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策略
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是积极的倾听者、思考者、质疑者和批判者,是不停地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思维的人,他是学习的真正主人;真正的教学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是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同时变成发展能力的过程。

物理中的力学知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否则,并不能很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和亲身体验来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另外,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

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

在力学教学的课堂上,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发展变化进行价值判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行为方式。

物理教学要加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检验和评价。

四、要巧举例子,联系生活,轻松学习
在学习液体压强知识时,有学生问:在液体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吗?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吗?而气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吗?笔者这样回答学生: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就像我们在同一个班级里的同学,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同学都是自由自在的,都是平等的,也就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但是班里又是有班规的,又是有纪律的,谁也不能例外,就如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真正到了寒暑假,各位同学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就比如液体成为了气体,气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通过举例、类比,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比较轻松,不再感觉抽象难懂了。

总之,在以后的物理教学实践中,在本文所探出的中学物理学科高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中学物理光、热、机电学以及其他可提升的方面,对于中学物理高效教学来说是重要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玲.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10.[2]张凤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就叫
力的示意图。

五、牛顿第一定律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六、二力平衡
平衡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
一、弹力弹簧测力计
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收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检查指针是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