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七月的天山3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天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我国美丽的天山。
1.2教师简要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七月天山的兴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认读。
4.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5.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6.情境体验6.1教师出示天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描绘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七月天山有什么样的感受?8.作业布置8.1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七月天山的短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1.七月的天山1.1高山、雪峰、森林、草原、牧群1.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了七月天山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这篇文章属于略读课文,但文章的语言、内容都很美,很深,读起来不会很流畅,因此,要加强指导。
学生不仅仅会读,更要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积累文章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教法与学法:自能读书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读法与写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析题导入七月的天山也就是天山之夏。
夏天暑气袭人,而在天山却像秋天一样凉爽,这是为什么呢?随机简介天山资料。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景色宜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一睹它的风采。
设计意图:从课题解析入手,让学生明白天山的位置,以至产生迫切学习的愿望,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按自学提示,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叙述顺序和描写的景物是怎样的?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过渡句,提取每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按照由外到里的顺序依次描写了水、林、花三方面的景色。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学习课文的基础。
抓过渡,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感悟,领会表达。
1、作者初进天山,看到了那些景物?有怎样的感觉?(雪峰、雪水、溪流,作者写得非常优美)2、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学生批注词句交流①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彩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把太阳、雪峰、云彩三者融为一体,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太阳光透过云彩,把云彩的影子映在雪白的山峰上。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三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三篇教学目标:1.理解8个生字。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对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识天山,引入课题1.师:在我国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
它横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它终年积雪。
盛夏,茫茫戈壁滩上虽然暑气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山山脉,去领略那奇异风光。
2.师:(课件表现)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让我们翻开书本,去尽情地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初识天山美景,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充分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所得。
(1)师: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把语句读准确,读流畅,并引导学生说说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哪三个不同的画面。
①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读时注意读准“白缎”的“缎”,“山涧”的“涧”,“俯视”的“俯”,读准多音字“饮”。
)②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读准“白皑皑”的“皑”,“马蹄”的“蹄”,“溅起”的“溅”,读准多音字“重”。
)③天山深处的景象。
(读准“绵延”的“延”,“离鞍”的“鞍”。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意在通过学生的自读发现,扫除阅读防碍,以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性了解。
教师的随机检查,要落实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展示画面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异的风光画。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优秀8篇)《七月的天山》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
《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1.课后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完成一篇以“我眼中的家乡美景”为主题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学习到的生词、成语和修辞手法,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字数在300-400字左右,力求文通字顺,表达清晰。
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一些关于新疆天山地区的风光图片或者风土人情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欣赏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3.选择课文中的两三个重点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多次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并尝试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4.结合课堂所学,进行一次小组内的交流活动。每位同学准备一些关于课文的感受、学到的知识点或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分享,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5.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特别是生词、成语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七月的天山》的基本内容,了解新疆天山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作者对大草原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形容词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能够运用到日常口语和写作中。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天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新疆天山地区的了解,包括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通过学生的分享,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天山的美丽风光,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导入课文,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体会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基础知识,包括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顺序和表达方式等。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1)通过图片、视频或旅游介绍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天山的美景和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曾经去过哪些美丽的景点?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对天山的好奇心。
2.作者及作品介绍(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杨朔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
(2)介绍《七月的天山》的主要内容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3.知识点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语句,确保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知识点。
(3)教师介绍文章的记叙顺序和结构安排,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脉络。
4.案例分析(10分钟)(1)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文章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和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精彩的描写段落,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5.练习与评价(15分钟)(1)教师设计适当的练习题目,如生字词认读、听写、段落理解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解答示范,并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并布置预习任务。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思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1.学生自读后可作一次反馈,让他们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充分让学生自由交流,并提出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2.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
在此基础上分段(按三处景点)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作为略读课文,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4.教师需要点拨的是,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
品味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5.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6.初读课文时,可让学生观察插图,图文对照,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片段)师: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生: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生:(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人教)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文字优美,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重点从天山的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七月天山的地方特色,突出了天山之夏的独具丰韵,为我们展现了美丽、寂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天山。
文章遣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搜集天山的文字资料。
一、谈话导入,进入情境1、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清代诗人洪亮吉也有诗云:“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发乌苏望天山》一诗中赞道:“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这些名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著名作家碧野描写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
2、天山简介:天山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案、教学设计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天山的美景、作者的情感、修辞手法等)进行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完成讨论任务。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课堂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选择、简答等形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
3.鼓励学生在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要求学生课后再次阅读《七月的天山》,深入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感受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提交一份阅读感悟,内容可以包括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喜欢的句子、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等。
4.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或课后时间,走进大自然,观察身边的自然风光,体验生活的美好。
完成一份实践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自己的感受、与课文内容的联系等。
5.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课后实践作业,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观察大自然,分享彼此的感悟。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
(2)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四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学习,他们在语文知识、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本节课《七月的天山》进行学情分析:
2.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仿写一段描绘自然风光的句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3 七月的天山一、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节选自碧野的游记作品《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写景记叙文。
全文结构清晰,按照刚进天山、天山里面、天山深处的写作顺序,把天山充满异彩的景物渐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随着地点的转换,景物发生着变化。
在山脚下,仰望高耸的雪峰,近距离欣赏雪水清流;在山腰,走进密密的塔松之中,感受青松日影里独特风采;在天山深处是广阔的花海,野花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给人以最美的享受。
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天山美,七月的天山更美,不是春天胜春天。
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较多地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且多是长句子,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诗意盎然,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可以抓住主要的长句子,让学生在反复读议的基础上背诵积累下来。
二、教学要求1.认识8个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山的资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1.第二自然段——雪峰美景展开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你为什么喜欢?(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C.读一读体会这些描绘方法的好处。
2.学习第三自然段——森林幽静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蜿蜒无尽——森林之广大。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教案:3 七月的天山
3* 七月的天山2.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把文章写具体的。
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天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同学们,前一段时间,我们随作者一起游览了江南的山水、神奇的溶洞。
今天,我们将去新疆的天山游览一番,你们喜欢吗?2.播放视频课件“天山游览”,师生共同欣赏课件,游览天山的景色。
相关资料:天山山脉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终年积雪,多冰川,为伊犁、阿克苏、开都等河流源地及塔里木、准噶尔两盆地的界山。
山间多陷落盆地及谷地,如伊犁谷地及吐鲁番、哈密等盆地。
林、矿等资源丰富。
3.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天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4.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这样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领略它与众不同的意蕴!(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你认识了吗?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PPT出示下面的生字)缎()涧()俯()皑()蹄()溅()延()鞍()(个别读——开火车式朗读——齐读)3.PPT出示课文中的一些词语、词组,学生读。
戈壁滩炎暑白缎飞泻高悬的山涧闪耀的银链洄水涡饮马俯视五彩斑斓马蹄溅起萦绕白皑皑矫健绵延重重叠叠五彩缤纷4.通过刚才的初读,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你看到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5.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初读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受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在读中注意抓住作者观察点的变化,可以用笔把这样的词语、句子勾画出来。
2.谁来把你勾画的词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明确作者的三个观察点: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3.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细细地读一读,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1、了解天山的特点,感受天山的美,感受课文的言语美。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育爱美、爱自然的情感。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山的,并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三、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天山美景的图片同窗们看完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先生自在回答〕。
之前我们欣赏了桂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感受了金华双龙洞的巧妙,明天,我们一同去旅游天山的美景。
〔出示课题,先生跟着书空。
〕〔二〕讲授新课: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师:这篇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天山的美景的?生:天山的水、树、山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还描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中央看出来的?特点是什么?生:雪峰、雪水、溪流……〔庞大的雪峰……〕,特点:白、气势庞大、清澈……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树的特点生:茂盛……师: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花的特点生:多、高……师:最后一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反问变陈说〕生:天山的风景真美。
〔反问变陈说〕师:请同窗们找出描写天山花的段落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
生:有排比、有比喻。
师:请同窗起来读描写花的句子。
师:课外拓展,罗列描写天山的句子,请同窗们来读。
〔三〕课堂小结:总述:天山之美分述:天山:水、树、花总结:天山风景之美师:这种写作方式让我们想到上学期的那几篇课文?〔移步换景〕生:«颐和园»〔让先生学习体会本文的写作方式〕〔四〕课后作业:1.读一读主题阅读丛书61页«天山景物记»,结合文章感受天山美景,并积聚文中优美的言语。
2.仿写比喻排比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七月的天山∣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
1、看法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2、掌握天山景物的特点。
〔二〕进程与方法:经过文章的描画,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天山的美景,培育热爱自然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了解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桂林山水让我们依依不舍,金华双龙洞的风景又让我们蔚为大观,那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现象呢?明天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分享学习,掌握生字1、分组学习:先生分享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和文字〕,初步了解天山;2、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了解新词,完成小练习。
新疆jiāng 戈gē壁滩炎yán暑白缎duàn山涧jiàn 峭qiào壁断崖俯fǔ视清澈chè五彩斑斓lán 鳞lín光有限xiàn生机白皑皑ái 马蹄tí溅jiàn起绵延yán绚xuàn烂矫jiǎo健马鞍ān白缎山涧仰望马蹄溅起绵延离鞍飞泻有限撑开枝丫萦绕矫健幽静白皑皑洄水涡饮马溪戈壁滩五彩斑斓五彩绚丽重堆叠叠萦绕:盘旋往复。
荡漾:〔水波〕一同一伏地动。
绵延:延续不时。
绚烂:绚烂。
矫健:强健有力。
弯曲无尽:课文中指原始森林连绵不时。
五彩斑斓:颜色纷繁,十分美观。
五彩绚丽:颜色纷繁,艳丽美观。
找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凉爽——凉爽寂静——安静萦绕——缠绕五彩斑斓——五彩绚丽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凉爽——闷热高悬——高扬仰望——仰望增添——增加幽静——喧哗3、快速阅读课文2、3、4自然段,思索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天山的?〔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再次朗诵全文,思索:(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详细的?〔提问〕(2)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搜集资料、思考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让学生找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4.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五)拓展训练。
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