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语文联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齐鲁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语文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有机体的全部基因都遗传自祖先,而非祖先那些未能成功繁衍后代的同辈,因此所有有机体都倾向于拥有那些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
这些有机体天生便拥有成为祖先的本事,也就是说,它们善于生存繁衍。
这也是为什么有机体倾向于遗传的那些基因,都有能力构建出一部设计精良的“机器”——一具积极工作、不停努力成为后代祖先的躯体。
这就是鸟儿如此善于飞翔,鱼儿如此善于游动,猴子如此善于攀爬,病毒如此善于散播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热爱生命、热爱孩子的原因。
因为所有人继承的所有基因,都来自从未中断过的一连串的成功祖先,毫无例外。
这个世界充满了有能力成为后代祖先的有机体。
关于上一段落,有一种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方式。
有人认为,当祖先成功繁衍,它们传递给儿孙的基因便由此获得了升级,超越了它们从父母处获得的基因。
它们的成功对基因发挥了某些作用,而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的后代如此善于飞翔、遨游、求偶。
错了。
基因不会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它们只是得到了继承,除了某些非常罕见的随机错误之外,基因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并不是成功塑造了优秀的基因,而是优秀的基因造就了成功。
个体终其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丝毫的影响。
生而具有优秀基因的个体,是最有可能成长为后代的成功祖先的。
因此,优秀的基因更有可能被继承到未来。
每一代都是一道过滤、一个筛子:优秀的基因容易穿过筛子,进入下一代;拙劣的基因容易留存在早年离世的个体身上,或是那些没有繁殖的个体身上。
拙劣的基因也许会因为运气好,与优秀的基因共存于同一个躯体之内,闯过一两个世代的过滤。
但是,若想成功闯过数千道连续不断的过滤,不能只靠运气。
在数千个连续的世代之后,依然存在的基因大概率是优秀的基因。
《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
这条河在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
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条充满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
信息经由躯体,对躯体产生影响,但在路过之时,却不会受到躯体的影响。
基因本身不会融合,只有基因带来的影响会发生融合。
基因本身带有一种稳如磐石的完整性。
当继承到下一代的时刻到来,某个基因要么进入后代的体内,要么不进入。
父系基因和母系基因不会融合,而会彼此独立地进行重组。
你体内的某个基因要么来自父亲,要么来自母亲。
同时,这个基因也来自你4位祖辈中的一位,来自你8位曾祖辈中的一位且只有一位,以此类推。
长期来看,一个繁殖种群的所有基因都是彼此的伙伴。
短期来看,基因存在于个体之内,与共处一体的其他基因获得了暂时的亲密关系。
基因只有善于构建优秀的躯体,令其善于以该物种选择的特定生活方式生息繁衍,才能穿越漫长的时间长河留存下来。
为了生存,某一基因必须善于与同一物种(同一条河)的其他基因合作。
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
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必合作,至少是不必紧密合作,因为它们无须共享同一具躯体。
区别某一物种的依据就是,任一物种的所有成员体内都流淌着同一条基因之河,某一物种的全部基因要准备好成为彼此的好伙伴。
当现有物种分裂成两个不同物种时,新的物种便出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之河会出现分岔。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物种形成(speciation)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经过短暂的分离,两条河流便会各自独立,各自流淌,直到逐渐干涸,渗入沙地。
在河岸的限制之下,河水通过有性重组,不断混合再混合。
但河水绝不会涌出河岸,污染到其他河流。
在物种分化之后,两套基因便不再彼此为伴。
它们再也不会在同一具躯体之内相遇,也无须彼此合作。
物种为何会产生分化?是什么启动了基因的漫长告别?又是什么促使一条
河流产生分支,形成渐行渐远、永不交汇的支流的?具体原因饱含争议,但无人质疑的一点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偶然发生的地理分隔。
基因之河随着时间不断流淌,而基因的重组发生在活生生的躯体之中。
躯体会占用空间中的某个位置:北美灰松鼠如果有机会遇到英国灰松鼠,也许有能力与之交配繁衍,但它们相遇的可能性很小。
北美灰松鼠的基因之河已经与相隔4800公里大洋之外的英国灰松鼠形成了分化。
事实上,虽然在假设的条件下,两队基因仍然有能力在恰当的
时机成为好伙伴,但事实上它们已经不再彼此为伴。
它们已经告别了,虽然这次告别目前来看并非无可挽回。
再经过数千年的分离,两条河流就可能过于疏远,就算两种松鼠相遇,它们也不再有能力交换基因。
这里所说的疏远,并非指空间上的疏远,而是指彼此相容能力上的疏远。
这类事件,几乎可以肯定与灰松鼠和红松鼠的分离有一定的关联。
后者之间无法实现异种交配。
在欧洲的某些地方,灰松鼠和红松鼠的活动范围有重合,虽然它们会相遇,很可能有时还会因为抢夺坚果而彼此敌对,但它们已经无法交配,更无法产下拥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它们的基因之河彼此太过疏远,也就是说,它们的基因不再适合在同一具躯体之中彼此合作。
许多世代之前,灰松鼠的祖先和红松鼠的祖先是同一个个体。
但后来,它们在地理上产生了分隔,也许是隔了一条巨大的山脊,也许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最终则演变成了大西洋,而它们的基因组合也愈加不同。
地理上的分隔致使往日的好伙伴变成了水火不容的敌对者。
水火不容的局面进一步深化,此时的道别便是永远。
两条河流分离开来,命中注定渐行渐远。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人类祖先和大象祖先在久远的过去互道的永别上,发生在鸵鸟祖先和蝎子祖先的永别上。
基因之河是一条DNA之河,沿着时间之岸缓缓流淌。
(摘编自理查德·道金斯《基因之河》)【小题1】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机体倾向于从祖先身上继承自带成功特质的基因,这些基因后来也不会得到提升。
B. 有机体个体基因有优劣之分,拙劣的基因很难有与优秀的基因被后代继承的同等概率。
C. “这个基因也来自你四位祖辈中的一位”中的“这个基因”是指来自父亲或母亲的基因。
D. 作者认为,北美和英国灰松鼠的基因不能成为好伙伴主要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不会再融合。
【小题2】
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第②段的内容看,当事物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时,有些人习惯性地依据结果进行推断,从而产生一些貌似合理、实则错误的理解。
B. 个体终其一生做过的所有事情都不会对其基因产生任何的影响,这是由于基因本身除随机错误之外,根本不会发生变化。
C. 分岔后的基因之河不会污染其他河流,主要是因为物种的基因在分化后彼此相容的能力已经疏远,再不会在同一个躯体内相遇。
D. 从物种的分化过程可以看出,偶然发生的空间分隔可能会引发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后就会无可挽回地形成永久的物种隔离。
【小题3】
1.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④段观点的一项是()
A. 除了染色体外,细胞质里也有遗传物质,这些是母系遗传的,即一个人几乎所有的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来源于其母亲,这些遗传性状母系更能代表,
B. 所有的白蚊身上都具备在某些环境下将自身转化为无生育能力的工蚊的基因,以及在另一些环境条件下令自身拥有繁殖能力的基因。
C. 在缔造一个小小的生命之际,他的身上会获得父亲和母亲双方各自的遗传物质。
比如有的女孩会遗传父亲的性格,但容貌会更像母亲。
D. 基因之河不会受到其流经的一连串躯体在生命中获得的经历和成就的影响,也不会受到表面来看极其强大的潜在污染源的影响。
【小题4】
1. 选文第4段提到灰松鼠和红松鼠这一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5】
1. 文中“基因之河”这一比喻,体现了基因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①通过举例说明基因在物种分化后就不会再合作的观点;②事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让观点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
【小题5】①基因具有继承性。
基因充满着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DNA,如同河流一样,在世代间过滤继承。
②基因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
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同一条河流的同--物种基因彼此合作,但河水绝不会涌出河岸,污染到其他物种的基因之河。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不会再融合”说法错误,文中说“基因本身不会融合,只有基因带来的影响会发生融合”,应该是“不会再合作”,即不再有能力交换基因。
故选D。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就会无可挽回地形成永久的物种隔离“说法错误,条件过于绝对,还需要经过漫长时间的分离这一条件。
故选D。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原文第④段的观点是“基因本身不会融合,只有基因带来的影响会发生融合”。
A.谈的是母系遗传;
B.强调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D.支持的是第③段的观点。
故选C。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①关于灰松鼠和红松鼠的内容是,“但无人质疑的一点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偶然发生的地理分隔……北美灰松鼠如果有机会遇到英国灰松鼠,也许有能力与之交配繁衍,但它们相遇的可能性很小。
北美灰松鼠的基因之河已经与相隔4800公里大洋之外的英国灰松鼠形成了分化……就算两种松鼠相遇,它们也不再有能力交换基因……在欧洲的某些地方,灰松鼠和红松鼠的活动范围有重合……但它们已经无法交配,更无法产下拥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它们的基因之河彼此太过疏远……地理上的分隔致使往日的好伙伴变成了水火不容的敌对者。
水火不容的局面进一步深化,此时的道别便是永远。
两条河流分离开来,命中注定渐行渐远”,可见写灰松鼠和红松鼠是举例论证,通过举例说明基因在物种分化后就不会再合作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所用的事实论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过灰松鼠和红松鼠的基因由于地理分隔导致它们再也无法交配,从而说明了两种基因分化后再也不会合作,让观点更加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
【小题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基因具有继承性。
由“《基因之河》中谈到的“河”,是一条DNA之河……这是一条信息之河,而非血肉之河,是一条充满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河流,而非由肉身构成的河流”“基因本身带有一种稳如磐石的完整性。
当继承到下一代的时刻到来,某个基因要么进入后代的体内,要么不进入”可知,基因充满着关于躯体构造的抽象指示的DNA,如同河流一样,在世代间过滤继承。
②基因彼此独立又相互合作。
由“为了生存,某一基因必须善于与同一物种(同一条河)的其他基因合作。
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
不同物种的基因不必合作,至少是不必紧密合作,因为它们无须共享同一具躯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因之河会出现分岔。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物种形成(speciation)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经过短暂的分离,两条河流便会各自独立,各自流淌,直到逐渐干涸,渗入沙地。
在河岸的限制之下,河水通过有性重组,不断混合再混合。
但河水绝不会涌出河岸,污染到其他河流”可知,不同物种的基因存在于不同的河流之中,同一条河流的同--物种基因彼此合作,但河水绝不会涌出河岸,污染到其他物种的基因之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宅
陈村
离开老宅已有多年,从未想过回去。
在我心里,老宅死去已很久了。
我已吃过饭,换上了拖鞋,靠在沙发上读报。
突然,我读到“张家宅”三字。
宅,祖父在时,他说老宅建于宋朝,他的祖父则说建于魏晋时代。
反正老宅够老够老的,根据常识,这样老的宅子是不可能存到今天的。
这是我长大后想到的。
我在老宅住到十岁。
记得宅后尚有竹林一片,宅旁有水井一口。
报上说的那些房子都是日后伐了竹填了井建起来的吧。
鲁迅写过百草园,我的老宅的竹林也生有百草,但母亲不许我进去。
怕我被蛇咬了,又怕踩坏笋。
我私自进去过几次,见笋就踩,从未被蛇咬过。
我想,蛇也许是母亲想出来吓吓我的吧。
晚报上说的是张家宅已全面推倒,计划盖起七到十八层的高楼。
在那张模糊不清的照片上,可见到废墟之上,打桩机已影影绰绰了。
这尚是一期工程,二期三期完成后,张家宅和李家宅、王家渡将连成一片,能住进二十万人。
商店也建,影剧场也建,学校、托儿所也建,厕所、菜场也建,派出所、浴室也建。
我就想,要是当初不搬出老宅,我也能在这众多的楼里分得一套新的房,仔仔细细装饰起来,煤气也有,卫生间也有,比这石库门房子要强得多哇。
我把那张报纸留了下来,天天没事时看一看。
一天正喝赤豆汤,翻在上面一点,脏了,便将那报道与照片剪下,压在吃饭桌子的玻璃下。
女儿为此十分恨我。
我寸步不让。
女儿知道我脾气,便由我去了。
宅星星点点的旧事。
我还能记起脚踩在竹笋尖尖上的感觉。
我的木拖板很大,脚趾冲在前面,一脚踢在笋上,脚尖要痛半天。
我能看见老宅的青石板上的青苔,看见蚂蚁搬食和斗殴,但我记不起老宅的天是什么样子的。
老宅似乎没有天。
我常常记起那堵半途而废的墙。
女儿回家,告诉我今天走过张家宅了。
我问她看见了什么,她说没什么好看的,又脏又乱。
她骑着自行车经过,遥遥地张望一眼,没有停车。
沿街的一面立着许多高大的广告牌,挡住探向混乱的视线。
我再问,她立刻烦了,要我自己去看。
“不就是那个破烂劲儿吗,有什么看的!”女儿拉长了脸,她出门去了。
还是出去的好。
我的墙不会再有了。
那堵墙即使在记忆里也不宽,能容得下一只大人的脚。
我经常坐在墙上,看我家的长工阿三在田里干活。
阿三的脊背墨黑,发亮。
他能一只手就把我举起来。
不过,他不敢常举,我娘看到是不饶他的。
他不
举,我也不饶他。
他看看四处没人,被我缠不过,略举一举就放下了。
坐在墙上,吃着桑子,看着阿三种田是很好的。
我家的牛就像阿三的灰孙子,贼头贼脑地走。
要是反一个身,坐在墙上可以看到灶间。
我家的佣人张妈在灶间偷肉吃,我看到过好几回。
我时常一个人绕着墙打转。
墙是个好东西。
你总是会觉得墙的那边有什么等着你,也许是一只蟋蟀,也许是一个桃。
当然也有点儿怕人,特别是晚上,也许会有一个人,一个专贩小孩的,张着口袋等着。
我总是一圈一圈地走,我想他大概也在走,在避开我,因为时间还没到。
我一圈圈地绕着墙,墙有三四十步长,他还不来。
我等得发急,就攀上墙去,这样可以看到墙的外面。
没有人的。
我的家破败得很快。
在老宅的卖契上签字画押时,父亲泪流满面。
我家的地和牛,已先卖尽。
阿三也走了。
张妈哭得比我父亲更加伤心,哭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词,哭出了调子。
后来我想,幸亏破败了,否则就要划作地主成分,日子就很难过了。
安知非福啊。
卖掉老宅后等着搬家的日子里,我又到竹林去踩笋,被人轰了出来,拎着耳朵皮牵到我娘跟前。
于是我知道,竹林也不是我家的了。
我们搬到城里,住进这石库门房子。
石库门有很高的风火墙,我一次也没上去坐过,那墙爬不上去。
父亲是死在这房子里的。
临死的那几天,总是和我讲老宅的事,讲着讲着就叹叹气。
张妈跟我们过来了,她也死在石库门里。
阿三来看过我们一次,是张妈死后才来的。
母亲告诉他张妈已经死了,他“啊”了一声,又淡漠起来。
阿三也进城了,在一个公司里造房子。
他看看我,说少爷这么大了,现在两只手也举不起来了。
阿三以后没有来过。
一天女儿回家来,兴冲冲地跟我说,张家宅住宅区已经造得有点样子了。
那些楼房是很好很新式的。
正巧我喝过几口酒,就对她讲了过去的竹林和过去的墙。
女儿正在试穿她新买的羊毛衫,她烦烦地说,那些旧事有什么好说的,幸亏这个家败得早,要不然,我还是阿乡呢,看到这么好看的羊毛衫也不敢买,买来穿出去也不像的。
她说,要竹头就去买两根来,要吃笋就跑一趟自由市场。
要牛有什
老宅啊。
1987年3月1日
(有删改)【小题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宅有着久远的历史,像这样的古建筑是很难留存下来的,这是“我”随着年龄增长懂得的常识。
B. 童年的“我”比较淘气,经常跑到竹林里去踩笋,母亲为此编造了竹林里有蛇咬人的谎言。
C. “我记不起老宅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既表现了“我”回忆往事时的心理,又体现了老宅生活的丰富。
D. “竹林”“张妈”“阿三”等在文中反复出现,他们见证了“我”的童年,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记忆。
【小题2】
1.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句子①写女儿送来报纸就出门去了,从中可以看出父女关系的淡漠,与后文写女儿对“我”、对老宅的厌烦形成呼应。
B. 句子②连用四个短句,将“我”对老宅的回忆与现实相交织,表现了“我”从惊疑到确认再到失落的心理变化过程。
C. 句子③中的“意思”一词意蕴丰富,表面上是写充满乐趣的老宅往事,实际上也隐含着对老宅变为废墟的伤感。
D. 句子④耐人寻味,是“我”不再反驳女儿的观点后,借“酒”来表达自己对老宅的叹息、对世事变化的感慨。
【小题3】
1. 文中“我时常一个人绕着墙打转”一段写得饶有趣味。
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小题4】
1. 选文围绕“老宅”表达了“我”的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①写出了童年时“我”对墙外世界的想象与幻想,充满童真童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②强调了“墙”在“我”童年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充分表现了“我”对老宅的怀念。
【小题4】①对童年老宅生活的怀念:“我”在老宅生活了十年,老宅承载了“我”太多的童年记忆。
②对老宅兴衰的感叹:老宅有着久远的历史,有过兴盛与衰败。
③对人事代谢的伤感:老宅中的人聚聚散散,父亲、母亲、张妈、阿三,都慢慢地淡出了“我”的生活。
④对父女观点分歧的感慨:对于老宅的兴衰变迁,“我”与女儿有很大的分歧,父女之间存在代沟。
[解析]
【小题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母亲为此编造了竹林里有蛇咬人的谎言”说法错误,原文“但母亲不许我进去。
怕我被蛇咬了,又怕踩坏笋”可知,“有蛇咬人”并不是母亲刻意编造的,母亲是真的担心“我”被蛇咬。
故选B。
【小题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A.“从中可以看出父女关系的淡漠,与后文写女儿对‘我’、对老宅的厌烦形成呼应”于文无据,“女儿送来晚报,出门去了”一句只是一处客观描写,选项过度解读。
故选A。
【小题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中情节、段落作用的能力。
原文“你总是会觉得墙的那边有什么等着你,也许是一只蟋蟀,也许是一个桃。
当然也有点儿怕人,特别是晚上,也许会有一个人,一个专贩小孩的,张着口袋等着”中对墙后面的想象,“一只蟋蟀”“一个桃”“专贩小孩的人”等奇思妙想充满童真童趣,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原文“我时常一个人绕着墙打转”“你总是会觉得墙的那边有什么等着你”“我等得发急,就攀上墙去”从这些饶有情趣的想象和行为动作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墙”在作者童年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即童趣生活的一部分,从一系列描述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老宅的怀念。
【小题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所表达情感的能力。
原文“我的老宅苏醒了。
是我的张家宅”“我在老宅住到十岁”“鲁迅写过百草园,我的老宅的竹林也生有百草”可知,童年生活过的老宅勾起的回忆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原文“我想起老宅,祖父在时,他说老宅建于宋朝,他的祖父则说建于魏晋时代”“想起老宅星星点点的旧事。
我还能记起脚踩在竹笋尖尖上的感觉”“我
的家破败得很快。
在老宅的卖契上签字画押时,父亲泪流满面”可知,对老宅兴衰的感叹:老宅有着久远的历史,有过兴盛与衰败。
原文“我经常坐在墙上,看我家的长工阿三在田里干活。
……要是反一个身,坐在墙上可以看到灶间。
我家的佣人张妈在灶间偷肉吃,我看到过好几回”“阿三也走了。
张妈哭得比我父亲更加伤心,哭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词,哭出了调子”“父亲是死在这房子里的。
临死的那几天,总是和我讲老宅的事,讲着讲着就叹叹气。
张妈跟我们过来了,她也死在石库门里。
阿三来看过我们一次,是张妈死后才来的。
母亲告诉他张妈已经死了,他‘啊’了一声,又淡漠起来”可知,对人事代谢的伤感:老宅中的人聚聚散散,父亲、母亲、张妈、阿三,都慢慢地淡出了“我”的生活。
原文“我问她看见了什么,她说没什么好看的,又脏又乱。
她骑着自行车经过,遥遥地张望一眼,没有停车”“不就是那个破烂劲儿吗,有什么看的!”“我时常一个人绕着墙打转。
墙是个好东西。
你总是会觉得墙的那边有什么等着你,也许是一只蟋蟀,也许是一个桃”“我又到竹林去踩笋,被人轰了出来,拎着耳朵皮牵到我娘跟前”“女儿正在试穿她新买的羊毛衫,她烦烦地说,那些旧事有什么好说的,幸亏这个家败得早,要不然,我还是阿乡呢,看到这么好看的羊毛衫也不敢买,买来穿出去也不像的”可知,对父女观点分歧的感慨。
两代人对老宅的认识和感情分歧很大,对于老宅的兴衰变迁,父亲比女儿更留恋老宅,父女之间存在代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曰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
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
”于是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