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详解(试题与答案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详
解(试题与答案分开)
2020年高考理综全国2卷试题及答案详解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气体 | 温度(℃) | 离子相对吸收量(%) |
空气。
| 17.| 100.|
氮气。
| 17.| 10.|
空气。
| 32.| 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7、食品千操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2O5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而六水氯化钙和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
羧酸的分子式为C16H22O5.
59、元素a、b、c、d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6、7、1、1.元素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元素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元素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叙述错误的是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a>b>c,而非c>b>a。
10、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是6.022×10^23 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1L 0.1mol/L的NaHCO3溶液中HC和C的
离子数之和为1.
11、分子式为NaHCO的有机物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
物有3种。
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叙述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氯,而非溴。
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溶液变为蓝色。
14、如图,两平行的带电金属板水平放置。
若在两板中间a点从静止释放一带电微粒,微粒恰好保持静止状态。
现将两
板绕过a点的轴(垂直于纸面)逆时针旋转,再由a点从静止
释放一同样的微粒,该微粒将向左上方做匀加速运动。
15、在匀强磁场中,直角三角形金属框abc绕ab边以角
速度w逆时针转动,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Ua、Ub、Uc,已知bc边的长度为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a>Uc,金属框中无电流;
B、Ub>Uc,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b-c-a;
C、Ubc=-1/2Blw,金属框中无电流;
D、Ubc=1/2Blw,金属框中电流方向沿a-c-b-a。
16、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
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
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x103/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
度为1.55x103/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
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度,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
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
A、西偏北方向,1.9x103m/s;
B、东偏南方向,1.9x103m/s;
C、西偏北方向,2.7x103m/s;
D、东偏南方向,2.7x103m/s。
17、XXX在平直公路上行驶。
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发动
机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假定汽车所受阻力的大
小f恒定不变。
下列描述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18、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关于指南针,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指南针可以仅具有一个磁极;
B、指南针能够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具有磁场;
C、指南针的指向会受到附近铁块的干扰;
D、在指南针正上方附近沿指针方向放置一根导线,导线
通电时指南针不偏转。
19、有两个运强磁场区域I和II,I中的磁感应强度是II
中的k倍,两个速率相同的电子分别在两磁场区域做圆周运动。
与I中运动的电子相比,II中的电子:
A、运动轨迹的半径是I中的k倍;
B、加速度的大小是I中的k倍;
C、做圆周运动的周期是I中的k倍;
D、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I中的k倍。
20、一列已用挂钩链接好的车厢停放在一条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
当机车向东行驶时,拉力大小为F的挂钩P和Q
间的链接某两相邻车厢。
同样,当机车向西行驶时,拉力大小为F的挂钩P和Q间链接相邻车厢。
假设每节车厢质量相同,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求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多少。
答案:C、15
21、如图,滑块a、b的质量均为m,a套在固定直杆上,与光滑水平地面相距h,b放在地面上,a、b通过铰链用刚性
轻杆连接。
不计摩擦,a、b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a落地前,轻杆对b一直做正功;
B、a落地时速度大小为;
C、a下落过程中,其加速度大小始终不大于g;
D、a落地前,当a的机械能最小时,b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答案:A、B、C、D
22、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
摩擦因数。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
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
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m/s²,打点C点时物块
的速度V=_______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
的物理量是(填写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答案:(1) a=0.5m/s²,V=0.25m/s;(2) C
23、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
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
为3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欧),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1v,与内阻的真实
值Rv相比,填写“>”、“=”或“<”。
答案:(1)见图片;(2)步骤:将电阻箱R0接入电路,调节
R0的阻值,使得电压表指示为半偏,记录此时R0的阻值R0';
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使得电压表指示为满偏,记录此
时R1的阻值R1';根据电路中的公式推导出电压表的内阻Rv;
(3) R1v。
Rv
24、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
强电场中运动,电场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1)求粒子所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2)当粒子速度大小为v时,求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大小和方向。
答案:(1) F=qEsinθ,方向垂直于电场方向和粒子速度方
向的平面内;(2)合外力大小为F=qEsinθ,方向与粒子速度方
向垂直的方向。
A、B为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在A点粒子的速度
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夹角为60度;在B点速度方向与
电场方向夹角为30度,不考虑重力。
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下雨天可能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37度的山坡C,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石板B,其上
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含有大量泥土),A
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
某次暴雨中,A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
为m(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B间的
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B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末,B的上表面
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开始运动时,A离B下
边缘的距离l=27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²。
求:(1)在0~2s时间内A 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性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
糊状填充物。
该电池放电过程产生MnOOH。
回收处理该废电
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
根据温度/℃和化合物的数据表,回
答下列问题:(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什么,电池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什么?(2)维持电流强度为5,电池工作5分钟,理论上消耗锌多少?(已知)(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
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什么?二者可通过什么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欲从中得到较纯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的过程
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溶解,铁变为什么?加碱调节至pH为什么时,铁刚好沉淀完全?
1) 当离子浓度小于Ksp时,可以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继续加碱至pH为10时,假定锌的浓度为1mol,锌开始沉淀。
如果不加碱,会导致锌离子继续溶解,因为此时pH还不足以
使锌离子沉淀。
2) 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
它可以通过合成
气(主要成分为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
主要反
应如下:CO + 2H2 → CH3OH。
已知反应①中相关的化学键
键能数据如下:C-H键能为413kJ/mol,C-O键能为358kJ/mol,O-H键能为463kJ/mol。
由此可以计算出反应①的反应焓为-
201kJ/mol,反应熵为-239J/(mol·K),反应自由能为-35kJ/mol。
如果已知反应物的浓度为1mol/L,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
0.031.
3) 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K =
[CH3OH]/(P[CO]·P2[H2]),其中方括号表示浓度,P表示压强。
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曲线B,因为随着温度升高,反应的平衡常数K会增大。
组成时,
体系中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随着温度升高,平衡转化率会增大,因为反应的焓变为负,反应熵变为正。
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c、b、a,因为随着压强的减小,反应物的浓度会减小,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导致平衡转化率增大。
4) 二氧化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剂。
工业上可以用NaClO2和HCl在存在Cl2的情况下制备。
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实验室用NaClO和HClO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1、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 → Cl2 + 2e-。
2、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是ClO-。
3、除去Cl2的可选用的试剂是d、饱和食盐水。
用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其中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防止外界气体进入测量系统。
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TMB(三甲基苯胺),滴定至终点时溶液会变成蓝色。
测定混合器中的质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如果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最适宜的物质是a、明矾。
29、该研究小组以番茄的不同基因型为材料进行试验,分别检测果实的乙烯释放量。
结果显示,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
表达的蛋白质。
由此可以推断,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存在,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不存在,C组果
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不存在。
成熟最早的是A组,可
能是因为A组果实中与果实成熟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
的应该是A组果实。
30、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其分泌调节是分级的,其中包括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基础代谢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激素受体阳性的细胞。
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甲状腺激素的特点还包括具有广泛的生理效应和对机体的影响具有时滞性。
3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²,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
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当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时,其种群密度为0.55头/km²。
当乙种
动物的种群密度为K值的一半即500头/km²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可能是因为丙种动物对乙种动物的控制减弱,导致
乙种动物数量增加,从而增加了甲种植物的摄食压力。
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35、根据图像可以推断,滑块a、b的质量之比为2:1.整个运动过程中,两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因碰撞而损失的机械能之比为1:1.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苯酚和丙酮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异丙苯氧化法被用于生产苯酚和丙酮,其反应和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在反应器A中通入的是X。
反应①和②分别在装置和中进行。
分解在C 中加入的Y为少量浓硫酸,其作用是减少反应物的分解,优点是用量少,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热量。
反应2为放热反应。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50~60℃,温度过高会存在安全隐患。
中和釜D中加入的Z最适宜的是NaOH,因为苯酚是一种弱酸。
蒸馏塔F中的馏出物T和P分别是苯酚和丙酮,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沸点不同。
用该方法合成苯酚和丙酮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四种元素分别为A、B、C、D,其中A2-和B+具有相同
的电子构型。
C、D为同周期元素,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
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C,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2.8.5.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
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A2,原因是A2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较强。
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是离子晶体和共价
晶体。
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E的立体
构型为四面体型,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化合物
D2A的立体构型为平面型,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奇数为3,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成D2A,其化学方程式为2D + Na2Co3 + 3H2O → 2D2A + 3Co2↑。
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0.566nm,F的化学式
为AB2,晶胞中A原子的配位数为4,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
度为3.52g/cm3.
38、胡罗卜素维生素A夜盲症非挥发性
胡罗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可预防夜盲症。
萃取胡罗
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
为了萃取胡罗卜素,需要将胡萝卜磨碎,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浸泡,
然后用分离漏斗将有机相和水相分离。
最后用蒸馏法将乙酸乙酯分离出胡罗卜素。
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这种物质可以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A缺乏是导致夜盲症的原因之一。
β胡萝卜素
不挥发。
为了萃取β胡萝卜素,需要选择具有较高沸点、能够充分溶解β胡萝卜素且不与水混溶的萃取剂。
虽然β胡萝卜素可以溶于乙醇,但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会影响萃取效果,因此不能用乙醇作为萃取剂。
蛋白质工程可以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来改造其功能。
获得P1基因的途径可以是修饰现有的P基因或者合成新的P1
基因。
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该有的氨基酸序列,然后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以确定其是否达到人们的需求。
7、干燥剂的作用是吸收水分。
选项C错误。
8、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说明它是羧酸。
因此,它的分子式应该为
C4H8O2.选项A正确。
9、由于该元素在第三周期,而且它的原子序数为11,因此它应该是钠(Na)。
选项B正确。
10、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公式是N = m/M,其中m是溶质的摩尔质量,M是溶液的摩尔浓度。
根据题目给出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为6.02×10²³。
选项C正确。
11、分子式为C4H9COOH的有机物可以与铁粉和MnOOH反应,生成CO2和MnO2.因此,它是丁酸。
选项B 正确。
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锌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Zn2+。
中间是碳棒,碳棒中正极,二氧化锰得到电子,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MnO2;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
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产生CO的量增大。
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
在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
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所以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P3>P2>P1.考点:考查反应热
计算、盖斯定律应用以及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实验一为制备氨气实验,反应方程式为XXX→3H2↑+
NCl3.实验二为制备碘单质实验,反应方程式为2ClO2+10I-
+8H+=2Cl-+5I2+4H2O。
实验三为制备纯净水实验,实
验方法为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的方法制备。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
氧气是燃烧的必需品,A和C两种物质可能是燃料或助
燃剂。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腐蚀设备是可能的风险。
反应放热,可能会导致过氧化物爆炸。
丙酮和苯酚可以用于清洗,但是苯酚的沸点高于丙酮。
原子利用率高,是开发新技术的目标。
考点:考查化学与技术模块的分析与应用。
氧的原子结构是1s22s22p63s23p3(或[Ne]3s23p3)。
O3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范德华力大,是分子晶体。
三角锥形的空间构型是sp3.V形分子的杂化轨道数为4.反应方程式为2Cl2
+2Na2CO3=Cl2O+CO2+2NaCl(或2Cl2+2Na2CO3+H2O
=Cl2O+2NaHCO3+2NaCl)。
Na2O的离子电荷为8.考点:
考查元素推断、核外电子排布、电负性、空间构型、杂化轨道及晶胞结构与计算等。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原子序数为3的元素是锂,其原子量为6.94,所以3个锂原子的质量为3×6.94=20.82,故(1)选25;根据氧元素的原子量16和氢元素的原子量1,可知乙醇的分子量为2×16+6×1=34,所以乙醇的摩尔质量为
34g/mol,故1mol乙醇的质量为34g,所以0.5mol乙醇的质量
为0.5×34=17g,故(2)选C;根据氢气的分子量2和氧气的
分子量32,可知水的分子量为2×1+1×16=18,所以1mol水的
质量为18g,所以4mol水的质量为4×18=72g,故(3)选79.
综上所述,答案为(1)3、25;(2)C;(3)79.考点:化学计算。
卡定律得P=P1+ρgh1,其中ρ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同理,当两侧水银面高度差为h2=12cm时,空气柱长度
为l2,压强为P2,同样有P=P2+ρgh2.将l1和l2代入以上式子,解得P1=13.3cmHg,P2=15.6cmHg。
所以,当两侧水银面
高度差为2cm时,A侧空气长度为13.3cm,B侧空气长度为15.6cm。
考点:玻意卡定律;气体压强计算。
13、(1)物块所受合力为重力和支持力,因此合力的大
小为物块的重量,方向竖直向下。
物块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力F=m×a,其中m为物块质量,a
为物块加速度。
根据动能定理,物块动能的变化等于合力所做的功,即ΔE_k=F×s,其中s为物块位移。
由于物块做的是匀
变速直线运动,所以位移s可以用物块的初、末速度和时间t
表示,即s=1/2×(v_0+v)t。
将s代入ΔE_k=F×s中,得到
ΔE_k=F×1/2×(v_0+v)t。
将F=m×a代入,得到
ΔE_k=m×a×1/2×(v_0+v)t。
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代入,得到
ΔE_k=0.5J。
因此,物块动能的变化为0.5J。
考点:牛顿第二
定律;动能定理。
2)根据题目所给的数据,物块在10s内通过了3个刻度,即10s内物块的速度变化为3m/s。
因此,物块的加速度为
a=(v_1-v_0)/t=(3-0)/10=0.3m/s^2.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
度计算。
33、(1)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有以下结论:A、B原
子核的质量相同;B、C原子核的电荷量相同;C、D原子核
的电荷量相同。
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的速率
和碰撞频率有关。
由于A、B、C、D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不同,因此它们所在的气体分子的速率和碰撞频率也不同,从而导致气体压强的差异。
因此,结论ACD正确。
考点:分子动理论。